苟姓的来历?

点击书签后,可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第764章 卧虎山要开杀戒,云游侠荐去乌龙

  万里争雄跟着几人来到卧虎寨中,虽然彼此还有警惕,但也算是个沟通的开始,看着周围怯怯的望着自己的老弱妇孺,以及那些死死握着武器不敢放松的男孩子们,万里争雄也怀疑到,这真的是个匪寇聚集的山寨吗?

  到了卧虎山山寨的大厅,实际不过是一个宽敞点的屋子,放置了一个圆桌,平日里小伙伴们在这里商量大事。

  在这里万里争雄还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闻名天下的义姬艾青,他连忙抱拳施礼,义姬大名他在北方也有耳闻。

  艾青本来还担心山寨来了强敌,一见万里争雄,倒也不是什么凶神恶煞的坏人,阮玉解释道因为双方有误会所以才进来解决一下。

  艾青闻言这才松了口气,还叮嘱雄毅和雄颖兄妹:“要是这样我就放心了,既然是误会,你们好好和人家说,不要再动手了。”

  雄毅和雄颖表面称是,实际上要怎么做还要看情况。对于这般大事,作为妇道人家的艾青很有自觉,一向是不参与的。刚才集合的锣声紧急,手中还有很过工作没有完成,艾青便告退了。

  万里争雄虽然奇怪卧虎寨的来历,但还是先将自己的经历说了一下。他今天到了卧虎山不远的小龙岗村,刚进村落便听得路边有村妇嚎啕大哭,仔细一问才知道,这村妇人家共有二子一女。前年丈夫生病向当地地主苟姓大户借了些医药费,没想到两年的功夫,利翻利到了全家都无法承受的地步,上次的大病让她的丈夫落下病根,时不时的还要喝些药。陆续还债了两年,家中实在揭不开锅了,最后苟大户提出用他家的女儿抵债,要不然过些日子全家入奴籍。

  从农户到农奴的差别他们当然知道,变成了农奴苟大户照样可以拉走他们的女儿,为了两个儿子着想,便答应卖女儿为奴。心中还想着到大户家当奴婢或许比在这个穷家里更好。

  本来听到这里,万里争雄还不觉得有什么,整个大周风气如此,别看苟大户咄咄逼人,外人也只能说句这家地主不够厚道,其他的无可指责。不论是从法律来说,还是从社会秩序来讲,苟大户逼农家幼女为奴为婢,是属于‘正义’和‘公道’的。

  可没想到,就在当天晚上就有强盗冲进苟家宅院中,不光抢走了大批粮食,还把这家的女儿也劫走了。第二天苟大户就来通知,你家女儿被山贼劫走和老爷无关,这欠账不能免除。绕了一圈这家人不但没了女儿,欠账还挂在身上,如果不能还钱,一家人真的就要变成奴隶了。

  村妇一阵的哭诉,万里争雄有心怜悯,给了她一块碎银,并说会帮她寻回女儿。那村妇千恩万谢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说完事情的经过,雄毅和雄颖对视一眼,顿时怒从心生,一拍桌子:“就不该放过他!”

  阮玉也只知道前两天他们下山劫了一个大户,其实劫的也不多,听说是带回了一个小女孩,不过她那时正为柴胜男之死伤怀,也没有在意许多。

  雄颖便对二人解释了一下,原来那苟大户有个爱好,那便是女色,而且不似一般的女子,要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听说他喜欢听小女孩清脆的娇啼,全然不顾自己给她们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小杏儿就是那村妇的女儿,今年不过九岁,刚被带回苟大户家中就被洗干净换上新衣服,晚上送到苟大户的房间。九岁的丫头哪懂得许多,只见苟大户粗暴的扑上来,吓得哇哇直哭。

  就在这时白虎风从潜入庄园,四下喊杀声骤起,苟家的庄丁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制服了。这倒也不奇怪,虽然白虎风从年纪普遍不大,可毕竟身上带着功夫,这小两百人一瞬间收拾四五十个庄丁还是可以的。

  衣衫不整的苟大户也被人从主卧室提了出来,被吓得大哭的小杏儿也引起了雄氏兄妹的注意,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地主家的女眷被他们吓哭的。可是雄颖看着丫头身子瘦小,面有菜色。又和苟大户一起从主卧室出来,两个人都是衣衫凌乱,顿时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当了解事情真相之后,雄颖直接就把苟大户一顿脚踹,差点让他成为卧虎山立寨以来杀的第一个人,不过最后还是被劝住了,他们刚到此地,还不想太快被官府重视。不过对于苟家,卧虎山从洗劫一半变成了三分之二,包括小杏儿在内的几个年幼女孩也全被带走。

  兄妹二人也没想到,苟大户会以山贼抢劫为借口,让村妇一家人财两空。想来也是,苟大户就是个小地主,庄丁也不过几十个人,战斗力还那么低。也不敢对山贼动手,只好把损失转嫁给农户。

  几个女孩带回山寨,艾青帮她们清理身体,那触目惊心的伤害,艾青几乎是一边流泪一边帮她们清理的。

  所以今日万里争雄在山寨门前一说是受人所托,因为前两日抢人上山的事,雄颖当下就按耐不住,要不是因为打不过,早就和万里争雄见个生死了。

  万里争雄一听这个,大剑往地上一戳:“好狗胆,此人不杀留之何用!”如果说奴隶买卖还是大周的常态,对不到十岁的小丫头下手,那可真的是犯了忌讳。或许和当初周康帝的限婚令有关,虽然早婚现象普遍,但对有侵害小女孩这种行为依旧是被斥责的。

  阮玉这两天了解的也不多,第一次听说这种事也是震撼非常,她本是贵女出身,又跟随柴胜男四处征战,将荣誉当做最高信仰。可这就是自己为之奋战,柴将主为之牺牲的天下吗?这就是我们所守护的世间吗!?

  雄毅和雄颖相视一眼,默默下定决心,该开个杀戒了,当然这次不用全伙下山,只要他二人中的一个出手,断了罪魁祸首,其他的事也差不到哪里去。

  说开了误会,万里争雄对卧虎山寨也有几分好奇,便询问了他们的情况。阮玉也不隐瞒。将自己重伤然后被他们所救的事情一讲,万里争雄才知道阮玉的遭遇,他行走江湖多时,对于伤患也有了解,只是搭了搭脉,看了看阮玉手臂便知,她不光是内伤、外伤还有骨伤,自己摆弄轻微的跌打损伤已是极限,所以也是束手无策。

  万里争雄说道:“你这伤势撑到现在也是不易了,在恶化下去,只怕性命不保。”

  本来就是一身的伤,又因为柴胜男之死心中抑郁,阮玉看似表面无事,但所展现出来的伤患让万里争雄也暗自惊心。

  受到阮玉指导的雄毅先是关切的问道:“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

  “那倒也不是,在北方如果说还有谁能彻底治愈阮姑娘,恐怕就只有千山家族了,不过他们现在隐遁于世,不会再轻易出手了。”

  千山家族和幽城马家,鸣剑山庄的万里家族并称北地三豪强,不过他们在医坛杏林地位举足轻重,号称天下药理出千山,却从不参与世间纷争,只是一心一意的研究医道。天下大乱之后,千山家族有意回避,所以隐居在‘百花深处’并不张扬。世人受其恩惠感其仁义,又或是担心以后有麻烦求告无门,所以大部分势力都不会去骚扰千山家族。就算是称霸北方千年的马家,也保持着敬意。

  只是他们这一伙小山贼,又怎么能大摇大摆的去百花深处找千山家族。不过有个方向就好,雄毅已经决定,解决了那个狗大户,就试着去找千山家族为阮玉治伤。雄颖虽然也很感谢这些日子阮玉对于大家的帮助,可是她的主观还是以白虎风从为重,到时候如何去做,还需要细细考量。

  万里争雄又说道:“我们万里家与千山家交好,我这就上门去帮你们问问。”兄妹二人闻言都表示了感谢。

  “那小老弟,你们又是怎么回事?义姬大名我也有所耳闻,怎么也来北方了?”万里争雄继续向雄毅问道。

  雄毅将自己一行的经历一讲,万里争雄肃然起敬,义姬艾青收养战争遗孤的行为被天下赞扬,这帮孩子也是好样的,为了这位养母敢硬撼南方诸侯之长卫国公,此等孝义之举当然令人敬佩。

  来到卧虎山之后,他们没有去袭击大地主,因为那样收获虽然大,却也可能能产生大量死伤,短短时日内虽然抢了几家小地主,但也没伤一人,反倒是将小杏儿等可怜女童救了回来。别看白虎风从们年纪不大,但是仁孝义皆全,万里争雄顿生好感。

  只见他说道:“虽然暂时解决了粮草的问题,可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雄毅点了点头:“不错,我们刚到此地,还没站住脚跟,如果要马上恢复生产,只怕是难度颇大,所以才赶紧趁着现在蓄粮,北方的冬天怕是比南方难捱了。”

  万里争雄突然说道:“唉,对了,我记得这里不远有一处寨子,名叫乌龙沟,我和那里的人相熟。那里有人有地,你们过去投奔绝无问题。”

  雄毅闻言面露难色:“这个……”

  雄颖眼珠一转,甜甜的说道:“万里哥哥,能和我们说说这个乌龙沟吗?”正愁没有情报渠道了解,这不就有个憨憨送上门了。

  万里争雄不疑有他,倒也没有说姬雅的事,虽然姬雅和乌龙沟关系不浅,但在他看来姬雅还是龙剑门的弟子,并非什么山寨头领。

  雄氏兄妹越听越惊心,现在可以确定,乌龙沟地方不小,可以自给自足,居民少说近万,一次性就能拉出两千人马,关键是他们的配置很全面,农牧工皆有,地形更是难得的险地。几个首领的本事也都不小。

  雄颖又问道:“那些首领这么厉害吗?那比起万里哥哥如何?”

  别看雄颖平日里心眼颇多,在小伙伴面前又有威严,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个勉强脱离萝莉行列的女孩,万里争雄与她不熟,被她这甜美软糯的外表给骗了,一声万里哥哥叫的他极为受用,基本上不做隐瞒的全说了。

  “那几个首领个个不弱,可以说每个人都在我之上。”虽然万里争雄行走江湖常有傲气。但是比不过就是比不过,虽然有傲气但也有心胸,天底下比我强得多的是,有什么不好说的。

  雄毅和雄颖却不这么想,今天兄妹联手才压过了万里争雄,可如果双方真要见个生死,结果就不好说了。那些乌龙沟的头目,各个强过万里争雄,只消来上一个,带上个一二百喽啰,就能将整个卧虎山扫平啊。

}

(原标题:四川百家姓|名儒梁寅 清、慎、勤诫官三字名言传世(组图))

反映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浮雕。

  到明清时,梁姓人遍布全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是主要的聚居地,是典型的南方大姓。康熙末年,有梁姓人移居到台湾,并迁播到海外。明朝时,梁姓全国总人口大约有43万,比宋朝时少了一万人,排名也从宋朝时的第37位跌落到第53位。有关数据显示,在宋元明600年的时间里,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梁姓人口的增长比值是负值。这在中国的姓氏发展史中,是非常罕见的。

  明朝时的梁姓人,在分布上很有意味。宋朝时梁姓人口全国最少的广西,一跃成为梁姓人口第一大省,大约有6.3万人。第二大省是北方的山西,大约有4.5万人。宋朝梁姓第一大省山东,人口从15万多人减少到明朝的大约3.4万人。四川梁姓人不多,但有不少外省人开始入川。合江的九支、车辋梁姓人,就是在明初入川的。这支梁姓人属于安定梁氏,从安定迁徙到江西泰和县,后落业在湖广麻城孝感乡。元末明初时,这支梁姓人中的8兄弟入川,分散在各地。其中的梁从祖落业在符阳(今合江县)先市镇下坝村。崇祯17年(1644),因张献忠入川,梁家人把家业送给当地苟姓人后逃难。清雍正4年(1726),在韩溪口购买田业繁衍生息。

  首辅梁储,为官正派与宦官斗争

  “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说这句诫官三字符传世名言的人叫梁寅,元末明初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梁寅自幼家庭贫穷,自学成才,精通五经。遗憾的是,屡次参加科考都没考上。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60多岁的梁寅被征任。礼乐修成后,朱元璋想让他做官,他以年老有病为由回到老家,从事教育事业。

  洪武10年(1377),梁寅创办石门书舍,后来发展为石门书院,前来求学者众多。有一个刚进入仕途的学生,向梁寅请教从政之道。梁寅告诉他:“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

  梁寅的学生中,最为著名的是金幼孜、黄子澄和练子宁,都是明朝的忠良之臣。

  明朝中期,梁姓人中的梁储官做得大,很有名气。梁储是广东顺德(1952年划归南海县)人。成化10年(1474),21岁的梁储考中举人;成化14年(1478),25岁的梁储上京赶考,考中会元。殿试时,考中了传胪(第四名,位列状元、榜眼、探花后面),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做编修。

  此后,梁储因才能突出,受到重用,职位不断提升,进入内阁。正德10年(1516),内阁首辅、新都人杨廷和回乡服丧,梁储出任内阁首辅。梁储病逝后,嘉靖帝特别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康”。

  梁储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政治作为上。他为官正派,敢于直谏,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尤其是在侍奉正德帝时,充分展现一个忠臣的形象,敢于帮被诬陷的同僚申辩,敢于经常劝诫正德帝,敢于与宦官作斗争等。为官40多年里,他曾得到御赐图书数百函,晚年建有奎翰楼,专门收藏图书。梁储擅长书法,他的行楷书《致玉山先生书札》收藏在四川省博物馆里。

  明朝后期,广东顺德又出了一个忠直大臣梁元柱。天启2年(1622),梁元柱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后出任陕西监察御史。

  梁元柱为官正直,嫉恶如仇。刚进入都察院,就上疏例举了监察方面的七大弊病,希望不要把有实权的职位给那些靠先辈功绩被封荫的子弟们,他们没有本事,只会把事情弄糟。

  梁元柱的同乡劝他投靠得势的宦官魏忠贤,他写下一副对联贴在大门口:“不惧不忧,君子乃能偱世;患得患失,鄙夫安可事君。”

  粱元柱写了《苍穹告变疏》弹劾魏忠贤,说“魏忠贤罪恶惯盈,无君无天,人神共愤”。结果魏忠贤看到了这道奏折,梁元柱差点没了脑袋,被斥革回乡。

  崇祯2年(1629),魏忠贤倒台,粱元柱官复原职,补任为福建道御史,顺天府乡试监考官。后升任陕西参议,还没来得及上任,就病逝了。

  名中带龙,五个梁姓人载入史册

  明朝的梁姓人中,有5个名字中带“龙”的名人:兵部尚书梁梦龙、戏曲家梁伯龙(梁辰鱼)、户部员外郎梁应龙、兵部左侍郎梁云龙、抗清志士梁见龙等。

  梁梦龙,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政治家、军事家。嘉靖32年(1553),梁梦龙考中进士。在总督蓟、辽、保定军事防御时,梁梦龙先后取得抗击后金的赫赫战绩,受到万历嘉奖,升任兵部尚书。

  为加强北京地区的防御工作,梁梦龙主持了黄华镇、古北口一带长城边墙的修建工程,被封加为太子少保。

  梁梦龙为官颇有清名,人称梁阁老。天启4年(1624),东林党首领之一赵南星颂扬梁梦龙的功绩,明廷追赠梁梦龙为少保。如今,河北正定的梁姓人,大多是梁梦龙家族的后裔。

  昆剧《浣纱记》《红线女》的作者梁辰鱼,江苏昆山人。作为戏曲家,梁辰鱼在当时颇负盛名,嘉靖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明朝“后七子”,都与他有往来。

  梁辰鱼的作品吸收了元杂剧的成果,对推广和改革昆山腔起了巨大作用,成为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的作品以《浣纱记》传奇最为著名,其中许多单出,发展成经常上演的折子戏。

  峨眉山金顶上有一副对联:“不陟高寒处,安知天地宽。”作者叫梁应龙,祖籍广东饶平县,后居海阳县(今广东潮州市)东津,为明代潮州后八贤之一。

  崇祯元年(1628),梁应龙考中进士。崇祯末年,升任保宁府(今四川阆中市)知府。当时农民义军攻破了龙安府(今平武县)、潼川府(今三台县)等20多座城市,保宁府所辖州县一片哗然,大为震动。

  梁应龙遵照朝廷“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部署,采纳下属建议,在城池附近的梁山关、土地关构筑工事备战。义军攻打保宁不下,只得转向广元。明亡后,梁应龙弃官回乡,81岁时病死在老家。

  梁云龙,海南琼山新坡(今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梁沙村人。由于家里太穷,14岁才被送进私塾读书。结果没读几个月,父母相继去世,只得辍学回家,帮兄嫂干农活。

  但梁云龙仍不忘上学,每次路过学堂附近,都要站在那里聆听老师上课。时间一长,私塾的两个老师发现了他,把他叫过去考问,梁云龙对答如流。两个老师觉得梁云龙很有天赋,到梁家劝说梁云龙的哥哥梁云鹏。梁云鹏非常感动,同意让弟弟再进学堂。

  嘉靖40年(1561),梁云龙考中举人。万历11年(1583),55岁的梁云龙终于考中进士,大器晚成。万历18年(1590),青海鞑靼部火落赤攻战临洮、河州等地。梁云龙时任兵部员外郎,随军赞画(相当于参谋)。

  梁云龙认识到,临河发生兵祸,是因为没有控制住青海。第二年,他跟从大军进入西宁,控制青海。叛乱的鞑靼逃走的逃走,投降的投降,西北边关由此平定下来。

  万历26年(1598),西北河套地区再次受到鞑靼部侵扰,因梁云龙熟悉西陲边务,朝廷派他前往协助平乱。不久,荆楚乱了起来,梁云龙被任命为荆南布政使前往征讨。他征抚并用,半年后平定荆楚,被提拔为湖广巡抚。

  万历31年(1603),发生“楚宗叛乱”事件,梁云龙受命前往解决。闹事者全部被抓后,梁云龙建议分别处置,该杀的才杀,不该杀的就判刑或释放,使得棘手的楚宗大案得到圆满解决。

  梁云龙的孙子梁燮鼎,李自成攻入北京时,梁燮鼎是守卫明廷金库的官员。义军逼他交出金库锁匙,遭到他的痛斥。义军又诱降他,他也不从:“我家世代忠贞报国,怎么能与你们为伍?”说完,整理好衣冠,从容被杀。

  梁见龙,徐闻麻觧(今广东徐闻县南山镇芒海村)人。梁见龙所在的这支梁姓人,在元明清三朝中,是当地有名的科举大户,载入《府志》和《县志》中的人物就有20多个,梁见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梁见龙自幼家贫,小小年纪替人牧牛。他非常好学,每次牧牛时,都偷偷跑到村中私塾外旁听,不久居然能粗通文字。梁母看他这么好学,把唯一的嫁妆金耳环拿去当掉,又回娘家借款,把他送到县城书塾去读书。

  万历19年(1591),梁见龙考中举人,到广西出任知县,后又升任户部给事中。崇祯年间,梁见龙不受重用,遂告老还乡,郁郁而终。

  梁见龙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都考中了举人,梁姓家族一门四举人,成为当时的美谈。

  湖广填四川,上千人大家族移民

  清初兴起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不少梁姓人迁徙入川,极大地充实了四川的梁姓人口,使得在明朝梁姓人口很少的四川,如今成为梁姓人口第四大省份。

  从湖北麻城孝感入川的梁胜秀三兄弟,分散在川北一带。梁胜秀定居在岳池县,一个兄弟住在遂宁,另一个住在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

  湖南涟源梁氏中的梁昌宝、梁仓宝等人,康熙初年入川,落业在泸县黎家沟。唐末邛崃人梁震的后裔,在外地辗转数百年后,又回到了四川。

  宋朝文状元梁颢的后裔梁子升、梁子贞、梁子学3兄弟,原住在江西吉安府龙泉县(今江西遂川县),康熙56年(1717)迁徙到隆昌县南乡五里,奉父亲梁登昌为隆昌梁氏始祖。

  梁子升后裔繁多,分衍在宜宾境内各地,以及荣昌、贵州等地。梁子贞后来迁居到成都大慈寺附近的纱帽街,后裔繁衍到成都的梁家巷。梁子学的曾孙梁灿章,乾隆12年(1747)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这支梁姓人,后世从政者众多,是当地的一支大族。

  湖南保庆府新宁县的梁天明、梁天玉兄弟,康熙2年(1663)入川,落业在珙县下罗坝。梁天明有4个儿子,其中梁可贵娶妻彭氏,有个儿子叫梁绍先。梁可贵病死后,彭氏因娘家无后,带着梁绍先回到兴文县跃龙乡水泸坝沙坝咀。如今,这支梁姓人后裔已有上千人。

  合江县先市镇蔡沟的梁氏,先祖梁友浩、梁友苗在南京府做官,因押送粮草从长江入川的过程中粮草出事,不仅被撤职还卖地赔款。事情搞定后,两兄弟举家迁徙到湖南新化县(或新晃县)。乾隆年间,这支梁姓人中的梁登第、梁登科兄弟与表哥罗尚介一起入川打猎,最后落业在合江县蔡沟。

  定居下来后,他们回到新化县,把父亲梁兴盛等八兄弟一起带到四川,分散在贵州桐梓县、泸县立石镇等地落业。

  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长沙府湘乡县白石乡(今湖南涟源市枫坪镇白石村)的梁氏家族,有1000多名族人入川,定居在四川各地。据现有资料来看,涟源白石梁氏可能是当时入川的最大梁氏支系。

  金玉状元,慈禧太后称赞梁耀枢

  整个清朝,梁姓人出了梁国治、梁耀枢两个文状元,还有一个晚清时的梁士诒,据说原本已定好是状元的,结果被取消了。

  梁国治,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乾隆13年(1748)考中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先后出任广东、江西、顺天乡试正考官,《四库全书》副总裁等。

  梁国治做事缜密,不徇私情,廉政清俭,好学爱才,乾隆夸奖他“品学端醇,小心谨慎,扬历中外”。梁国治擅长书法,著有《敬思堂文集》。

  相比梁国治,另一个状元梁耀枢在仕途上就没有那么辉煌了。梁耀枢是广东顺德杏坛光华村人,是广东历史上的三大状元之一,同治10年(1871)考中状元。

  梁耀枢在北方多个地方做过乡试主考官,不仅文才好,而且长得帅帅的,气度非凡。慈禧太后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梁耀枢是一位金玉君子。”这话在朝中传开后,梁耀枢有了“金玉状元”的外号。

  清末“民国”初,广东三水(今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岗头村)人梁士诒是一个在政坛上非常活跃的人物。据说,光绪28年(1902),梁士诒在殿试中,与杨度分列第一名和第二名,就等着发榜了。

  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他的政敌、慈禧的红人瞿鸿禨见状元、榜眼都是张之洞保荐的,心头十分不了然。

  发榜前,慈禧按例要询问一下前几名进士的来历,相当于是政审,了解家庭出身什么的。当时戊戌变法虽然过去了,但慈禧对康有为、梁启超仍充满了恨意。

  问到梁士诒时,瞿鸿禨趁机说:“梁士诒是广东人,是梁启超的弟弟,他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又与康祖诒(康有为原名)相同。梁头康尾,这个人可想而知是怎样的一个人了。”如此一来,梁士诒自然无缘第一名了。

  一代祖师,梁赞收徒推广咏春拳

  除了政治家,清朝的梁姓人在文化艺术、武术等方面,仍继承着先祖的优良传统,名人辈出,如清初诗人梁佩兰,诗人、书法家梁鼎芬,父子同科进士梁嵘椿、梁廷栋,学者梁启超,清初将领梁化凤,晚清武将梁禹甸,晚清著名武术家、咏春拳一代宗师梁赞等。

  这里重点说说梁赞。梁赞,鹤山古劳乡(今广东鹤山市古劳镇)人,出生在广东佛山。梁父精通武术、医术,开设有赞生堂药材店。

  梁赞受父亲影响,喜爱习武,父亲特聘名师为他传授武功。父亲死后,梁赞在店中行医,深得病人称道,大家尊称他为“佛山赞先生”。

  梁赞先后师承咏春拳术传人黄华宝及其师弟梁二娣。梁二娣是广东洪门子弟,曾拜少林至善大师为师,学得著名的六点半棍法,把该棍法融入咏春拳器械中。黄华宝、梁二娣认为梁赞是可造之材,把咏春拳术和六点半棍法悉心教授给他。

  年,梁赞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咏春拳从此闻名,梁赞被咏春门人推崇为一代祖师。晚年的梁赞,曾回鹤山古劳老家居住,闲时也给乡里的青少年传授武艺。

  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最初向梁赞的徒弟陈华顺学武。1950年代,叶问到香港,遇到梁赞的长子梁璧,梁璧当时在香港经营绸缎店。叶问又向梁璧求教,武功大为增进。

  叶问后来在香港设馆授徒,收了一个叫李小龙的弟子。此后,咏春拳由李小龙传向世界。

  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

  本期梁姓的采访和资料提供,得到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来源:华西都市报)

}
  • (形声。从艸,句(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同本义〖grassname〗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贪求〖greedy〗。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卑下〖humble〗。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为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若;如果;假使〖if〗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干城之将良吏之文 (李文郑) 上联说战国时卫国人苟变,为吏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卫君不再,任用他,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仅)当时在卫国,对卫君说:"苟变的才能可以率领五百乘战车。圣人对于官吏,应取他的长处、舍他的短处。您现在处于战国时代,正该选拔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舍弃了干城之将。这事千万不可让邻国听说。"卫君采纳了子思的建议。下联说北宋开封人苟日新,以文学知名。当时,安岳县迁移新县城,他任主簿,辛苦经营,有开拓之功,为一时良吏。

    “滕蒧任”旧作“胜藏伾”,据晋语四改。“拘”晋语作“荀”,广韵四十五厚引晋语作“苟”,路史国名纪一、后纪五并作“苟”,以为作“荀”者非。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厘”、“衣”,韦昭本作僖”、“依”,史记五帝纪集解引虞翻注与此同。“嬛”字旧脱,亦依虞注补,韦本作“儇”。○经义述闻卷廿一王引之曰:’路史“荀”作“苟”是也。广韵:“苟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荀本姓郇,后去邑为荀,今出颍川。相伦切。”是荀姓为文王之后,苟姓为黄帝之后。轩辕黄帝传亦作“苟”。潜夫论“苟”作“拘”,古声相近。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皇帝叫石敬瑭,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在本朝中又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朝廷下令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

    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忍痛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驱散家人逃亡各地.

    (5)敬(gou):敬(gou)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西汉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

    始祖敬公讳保字仲安,原配罗老太君。明初居陕西凤翔府早掇巍科历宦。黄明敕授,吏部员外郎。历任建阳、临津县知县,后改迁剑阁王母沟今香城寺西沟,敬保坟是也。

    祖妣罗儒人生五子,长德隆、次德茂、三德明、四德新、五德用。五子,五房,五世孙。

    德明后裔敬钏,正德辛酉科举人,历任山东直颖沂州保祖十一世孙。

    德用后裔敬显荣,明太学生,历任云南昆明县知县。

    德隆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明分支龙孔山,敬家岩,生二子,长子文祥,二子文彬。祥之后分支阆中县复兴场黎家坝,迁居东溪沟,生子敬琰号妙清,次敬珩号国清。

    德新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用分支白殿庙,黎家湾、敬家河、平乐沟,宛泉山,田家湾、敬家嘴、敬家湾,又分支碑毕庙、敬家坝老土地、敬家湾、观子簿、金魁垭。后由白殿庙几处分支潼川、三台县、江油县、汉州。由此观之虽年远世湮,祖宗之德化犹存矣如我。

    祖次德茂,扬氏生世佩氏未考,生敬琰,扬氏生耀廷,扬氏生二子,长子大珂,李氏生三子,长子仕美任氏,次子仕文扬氏、向氏,三子仕学敬氏。次大贵李氏、张氏、胡氏,生二子,长仕元任氏,次仕德宋氏。

    我祖长大珂迁居东观山,生三子,美、文、学,抱一子罗映山更名敬映山。

    我祖仕美号东溪,任氏生胤寿,生翰、佩、琏、攀、瑞,敬翰蒲氏生二子,长子友颜,府学生员,次子友曾。

    敬姓柏树垭公正碑中记载生男安名的字派:

    文朝心国正,天宗承先泽。尚怀丕常志,崇学绍大贤。

    作述钟明德,思远锡鸿光。永保仁长久,履元延万世。

    以上摘自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马鞍山《敬姓族簿》,苟参和敬参应该是同一个人。在马鞍山敬姓称呼都读gou,并有地名敬(gou)家山,老辈人称马鞍山是“老家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苟姓的来源读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