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魔图怎么才能分析美女的微博?

  • 我的微信公众号: 吴甜甜的博客


    大一的时候,我参加校级的“图书馆杯*搜索技能大赛”获得全校第二名的奖励。那时候,我就善用网络搜索技能,帮助我的学习。虽然那时的百度网盘还不是很兴盛,资源也没有特别多,但仍然给予了进步的通道

    在layout组工作时,同事都认同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最快最准解决问题的方法:(1)找遇到过此类问题的“老同事”。(2)百度搜索。(3)搜索不全或者歧义,查书。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即拽住一名同事解答问题时候,百度搜索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百度搜索绝不是一个页面,一种模式。
    例如期末考试题,大家都会去网上搜索一下,因为有的老师出卷就是从网上下载的。那么我常常能够比同学搜索更精准和更多内容在于“关键词”的取舍,网页名称判断其含金量等。在图书馆杯的搜索比赛中,我变换了多种搜索网站,例如在安排行程路径上,没有使用百度地图而是另一家地图(那时候手机地图还没有推出),那时候的百度地图并不不精准需要另寻细分行业内的标杆。例如,一副狗狗的图片,要判断是哪种狗,那时候没有人工智能百度识图,我就拍旁边机房在上网的女生肩膀问她,她刚好就喜欢这种狗,也知道品种,我一查图片果然就是。还有利用百度的索引结构不同的另几家网站,就不提了。说点实用的,一项功能要用的好,是需要研究的绝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

    当发现自己的弱点,通过强化技能加成超越基础属性;当发现自己的有优点,通过强化技能加成超越一群人。

    任何搜索引擎,在查找之前要明确目的、目标,否则最先找到的可能是推广广告。

    注意:以下涉及的网站并不是唯一,随着时间变迁网址可能消失,有更好的网站选择。
    鸣谢:以下内容是观看【朱丹(香港大学,博士),12堂超级搜索术】内容,经本人整理结合自己实际经验验证筛选出的。

    描述自己想要的搜索目标
    准确找到垂直搜索渠道发现更多同类型网站

    搜索引擎解决思路:最重要的是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找到最终答案地毅力

    高级信息搜索的8步:网站就有各领域的热门网站的集合
    如今“大数据导航网”等也挺好,

    生活工作场景有各种垂直服务的APP、网站等,可提供非常强大得信息。
    场景:时间管理软件、变迁软件、学习平台、行家平台等。

    例如,看小病,先预先查询。如果直接搜索百度,由于广告太多,直接引导到去某家医院了。转换思路,搜索“问医生、挂号”等关键词,就可以找到评分最高、用户最多的“丁香医生”。
    例如:看到不知名的花,搜索“识花”,出来很多非常优质的APP。

    越来越多的数据趁机在移动端
    a 携程:小程序、移动端;闲鱼:有代理,价格美丽。
    b 12306: 订票、火车晚点、行李打包
    c 飞常准:试试跟踪航班动态,全面跟踪航班信息,出门少担心。
    e 国际出行民宿:爱彼迎
    f 国际出行攻略:猫途鹰:美食、门票、景点信息和攻略,推荐叫你滚蛋路线,非常好用。

    搜索语法指令,可应用于各大搜索引擎,例如:百度、知网等。

    语法记忆一次,受益终身,省时省力

    (1)口语化搜索转化为关键词搜索 怎么把我iphone手机上的照片传到电脑上
    (2))限定在特定网站中 A site:搜索范围所限定的站点

    痛点:百度即使搜到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整理。完了还少了很多数据的点,不是很全面

    例如:亲戚家孩子填报志愿。想了解广东院校的工科就业综合排名,一级毕业生工作5年平均薪资水平。

    解决:到垂直搜索网站,例如大数据导航,有个”高考工具“类别。
    (1)对比两所大学历年分数线(2)就业竞争力(3)搜索热度(4)根据考生情况,综合选择(5)完美录取、斩获前途。

    趋势的”热度“状况把握

    想创业、了解品牌的网友关注趋势对比,包括:总体趋势、PC趋势、移动趋势、需求图谱、咨询关注、人群画像等。 
    了解电视掘墓、明星、移民、留学、投资等各方面的相关趋势和对比,对做决策非常有帮助。 
    添加品类名称、品牌名称等都是可以的。 
    

    例如:百度指数、微信指数

    ”免费的“可能会让你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少量的金钱就可以换来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内容,两全其美

    结合搜索指令,使用搜索引擎
    百度照不全的、找不到的,就马上试试淘宝
    12搞不定的,在知乎找”高人“

    电子文档、中英文书籍、电子课件、书源文件等,搜索”专业代找

    2017年行业调研调查报告、行业分析、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研
    提供目录、大数据库、每日更新、使用方便、提供APP,只需59元。


    不值得阅读、大量无效、低质量。阅读知识浪费生命,并不会带来学术成果
    至关重要,用个最小化的阅读成本,换取最大化学术成绩

    (1)巨人肩膀,成果研究几十年肯定有质量。导师或领域大牛的文献,直接从reference里找到更多相关优质文献。
    (2)综合搜索指令,相关性高、频次最多的文献。
    (3)专业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和学术资源网站的高级检索功能。
    知网、万方、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网子网站集群、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

    -咨询公司官网:官方、商业、社区的渠道
    官网提供很多的行业信息。

    如何查找市场容量和销售额这样的数据。

    搜索的目的不是信息,而是搜索到准确有用 的信息

    场景:家里老人从市场逛街回来,看到街边有神医卖治疗替糖尿病的药,介个不费,而且有电视广告位证明。
    (1)打开”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定位到“糖尿病”开具的药物中。
    (2)看糖尿病主要对应的药物清单,再对比“街边神药”,是否含有对应有效药物。

    经过近半年的独立研发,搜狗搜索推出了识图搜索功能,即可通过上传图片等方式搜索找到相似群组图片和资料。日前,就这一新功能以及搜索领域热点话题,CSDN记者专访了搜狗公司搜索事业部总经理茹立云。 搜狗公司...

     经过近半年的独立研发,搜狗搜索推出了识图搜索功能,即可通过上传图片等方式搜索找到相似群组图片和资料。日前,就这一新功能以及搜索领域热点话题,CSDN记者专访了搜狗公司搜索事业部总经理茹立云。

    搜狗公司搜索事业部总经理茹立云

    深度调研和数据挖掘用户需求

    CSDN记者:请谈谈搜狗做识图搜索功能的初衷是什么?

    搜狗公司搜索事业部总经理茹立云:主要基于用户需求的转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整个互联网技术都在提升,用户背后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以前大家搜索主要靠文字,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介使用设备的更新,用户对基于图片、音频、视频等跨媒体搜索需求越来越大。比如说,在搜狗的搜索引擎里面,过去搜一张图片是谁,会有1000万以上的结果。到现在,更多用户不再满足于仅仅看到图片,而想了解图片背后的故事是什么。第二,随着新兴媒体的诞生,像微博,对识图搜索的需求越来越大,用户想知道要加的这个人是不是真实的那个人,包括北京下暴雨网上出现了大量通过PS出来的虚假图片,还有动车事故也有很多虚假的图片,广大网友难辨真伪,所以要增加辨别能力,识图技术就可以辨别事情的真伪。此外,我们也考虑到了搜狗的优势,识图能够更加便捷,搜狗通过跟浏览器结合,用户使用识图越来越方便。

    记者:当时开发识图搜索功能的时候搜狗团队内部有没有一些分歧?

    茹立云:初期做了比较多的调研,最主要的调研包括三个方面:/370

    今年早些时候,谷歌与同属Alphabet的生物科技公司Verily,一同发布表了用 眼球 数据搭建神经网络,来 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的深度学习算法论文。 △  眼底(左),算法视角(右),绿为对血压预测有用的部分 AI用摄像头...

    纯生栗子 发自 凹非寺

    这个星球上的人们,或许还没有做好迎接人工智能医生的准备。不过,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的研究人员培育的AI,已经在心脏图像分类比赛上,超过了参赛的人类心血管医师。

    诊断心血管疾病通用的方式是,评估就诊者的超声心动图——那是心脏的动态影像。科学家们让人类和AI,同时把12段影像中提取的“缩水”图片,一张一张张归入15个类别中。AI的正确率在)进行的改版和功能升级时,就在识图搜索()加入了人脸识别新功能,若使用人脸图片搜索可找到类似人脸图片。国内创业公司Face++也有自己成熟的技术来...

    随着数据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时至今日免验比例已达到90%以上,大大免去了正常用户辨别验证码的苦恼。直到现在,免验策略还在持续优化。 三、策略为王 1、大魔术师 当大部分的好人都不会遇到验证码时,另一头,...

    随着数据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时至今日免验比例已达到90%以上,大大免去了正常用户辨别验证码的苦恼。直到现在,免验策略还在持续优化。 三、策略为王 1、大魔术师 当大部分的好人都不会遇到验证码时,另一头,...

    谷歌 、 亚马逊 、百度、阿里、腾讯、 京东 等一批巨头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企业,基于网络的创新应用和服务类型也多种多样,但技术瓶颈的制约已经越来越明显:生活方面需求痛点的解决、生产领域具有适应性和资源...

    最后扯一下,前端时间非常火热Google大脑技术和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都是跟深度学习相关的。 下图是一个深度学习(右)与传统技术(左)的对比,可以看出深度学习对于数据的分类能力的优势。 图2 深度学习(右)与...

    想从大学网站中找一些关于深度学习的ppt
}

编者按/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充满了中美对照。美国有Google,中国有百度;美国有eBay、Amazon,中国有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美国有Twitter,中国有微博;美国有Facebook,中国有微信。但也有例外,比如中国的抖音,就很难在美国找到类似的对手;美国Facebook旗下图片美化与分享APP——Instagram,也很难在中国找到与之匹敌的应用。

Instagram2010年9月正式上线,2012年4月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当时,Instagram还只是一个13人的初创团队,还未产生一分钱的收入。但到2018年6月,Instagram已经超过10亿用户。2019年12月16日移动应用分析平台APP Annie的最新报告,Instagram是2019年1~11月全球被下载量最多的APP,位列榜单第五。

实际上,在中国有很多类Instagram应用。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早在2010年Instagram上线前后,中国就诞生了2008年的美图秀秀,2010年的Camera360和堆糖。在2012年Instagram被收购之前,腾讯也曾经于2011年6月上线Q拍,网易于2011年8月推出Lofter,百度于2011年11月收购魔图精灵,2011年底上线花瓣网等。收购发生之后,又出现了2013年的小红书,2014年的nice和in等应用上线。即便是最近两年,依然有快手于去年7月推出“豆田”,今日头条于去年10月推出“新草”,微博今年9月推出“绿洲”,腾讯今年11月推出“有记”等。

可以说,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在打造中国版Instagram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但是,到底谁才能成为Instagram真正的中国门徒呢?

与绝大多数硅谷传奇类似,Instagram的创业故事也是萌芽于大学校园。

1983年12月30日出生的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在2004年的时候原本是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大学生,但他对开发应用程序很感兴趣,不仅自学了计算机编程,还尝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我看到这个问题:在大学里,许多人都拍照,然后在斯坦福的邮件网络里发送很大的压缩文件。”斯特罗姆后来回忆说,“这真的毫无道理,我们应该做的是,提供一个人人都可以放图片、一起交流的地方,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下载图片。”

于是,斯特罗姆就开发了一款叫作Photobox的图片分享APP,这个APP很快就引起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Quora联合创始人亚当·德安格洛的注意。扎克伯格此时就想要斯特罗姆加入初创的Facebook,但斯特罗姆决定留在学校。

在自学编程的过程中,斯特罗姆又有了新想法,他打算做一款后来被叫作Burbn的应用,这是一个网页APP,具备地点签到、朋友聚会积分、发图片等多种功能,这就是Instagram的前身。后来,当斯特罗姆大学毕业后决定创业,并找到他的联合创始人Mike Kieger(迈克·克里格),他们曾经做过一个功能齐全的手机版Burbn,又觉得功能太多,就砍去多余的东西,只保留了图片分享、滤镜、评论、Like等功能,这就成了最初的Instagram。

为什么叫Instagram?因为这是Instant(瞬间,即时)+Telegram(电报)两个英文单词的混合体,用来表达Instagram这个应用能像即时电报那样可以很好地捕捉人们正在做的事情,听起来也很有摄影感,适合作为一个图片分享服务APP的名字。

Instagram于2010年9月20日正式发布,第一天用户量就达到25万,三个月之后达到100万,一年之后达到1000万。到2012年3月,斯特罗姆公开宣布Instagram注册用户已达2700万。Instagram的快速成长让斯特罗姆自信满满,他认为Facebook过于复杂,而Instagram坚持干净的用户体验,专注于自己的增长,将商业模式暂时放在一边。

最初,Instagram一直是iOS用户的独享APP,直到2012年4月4日才推出Android版本。因为Android操作系统在全球庞大的用户量,Instagram在24小时之内用户量增长了100万。

就在此时,早前就想说服斯特罗姆加入Facebook的扎克伯格出手了。2012年4月10日,Facebook宣布将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nstagram。受此消息影响,Instagram用户量在2012年4月14日暴涨至4000万,到2012年9月12日突破1亿用户。

从2012年4月到2018年9月,Instagram用户量从4000万增至10亿,估值从10亿美元增至1000亿美元。但是Instagram的两位创始人斯特罗姆和迈克·克里格此时却突然从Facebook离职了。

为什么离职?斯特罗姆和迈克·克里格没有透露原因,只是说“我们将开启新的篇章”。但美国媒体普遍猜测,是Instagram团队和Facebook领导层在Instagram的自主权问题上越来越紧张导致的,因为按收购交易条款,Facebook同意让Instagram独立运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Instagram想保持独立性就越来越难了。

无论如何,在离职之后,斯特罗姆对媒体表态,自己并不后悔当初以10亿美元的价格把公司卖给了Facebook,即便Instagram现在的估值是当时的100倍。

他表示,当时将Instagram卖给Facebook是一次巨大的赌博,赌的是现象级的Instagram在Facebook的环境中可以比完全独立时更夸张地增长。仅就这一点来说,他们赌赢了。斯特罗姆还认为,和这样的结果相比,失去Instagram的独立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成功,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你是想要小、不成功但拥有所有的自主权,还是另一种呢?”

实际上,在Instagram诞生前后,中国已经出现了类似Instagram的多个PC端应用,但是这些应用,最终没能走上Instagram式的裂变发展之路。

首先是美图公司(01357.HK)CEO吴欣鸿及其老板——美图公司董事长蔡文胜的组合。

据吴欣鸿口述,其从小喜欢画画、摄影,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其与蔡文胜聊天,聊到当时的美颜工具仅限于PS和光影魔术手。其中,PS技术要求过高,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把照片修到极致,而光影魔术手则于2008年8月被迅雷以1000万元的价格收购,正处于一个转折期。所以当时得出的结论是,美颜技术的空间和市场极大。

于是,美图秀秀在2008年10月8日被推出。这是一款PC端的免费图片处理软件,最初具备特效、滤镜、美容、拼图等功能,可以让普通人在一分钟内做出影楼级别的照片,还可以一键分享到微博、人人网、QQ空间等当时最红的社交平台上。

美图秀秀的发展也相当之快。数据显示,在最初的2个月用户量就突破100万。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吴欣鸿不断在美图秀秀中增加修改图片的各种功能,用户量逐渐攀升。到2013年美图手机发布之后,美图在移动端的用户量也很快突破1亿。到2016年美图上市的时候,美图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4.64亿。

美图秀秀及其变现工具美图手机也让美图在2016年登陆港交所之后迅速成为了港股明星,在3个月的时间里股价从8港元/股上涨到23港元/股,高峰时美图公司市值一度接近1000亿港元。也就是在这时,美图也曾经明确喊出要“成为中国的Instagram”。

但随着美颜APP的不断增多,以及华为、OPPO、vivo、小米等推出越来越多的以拍照取胜的智能手机,并自带图片处理软件,且软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美图秀秀及美图手机很快就失去市场优势。

艾媒咨询一位分析师认为,美图秀秀最终没有能够走上Instagram式的发展道路,主要是因为创业基因的差异, 1980年出生的吴欣鸿在设计美图秀秀之前已经做了很多不太出名但赚到了钱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蔡文胜更多的是在做投资,他们看准的是美颜能赚钱,而不是图片社交有趣、有前途。

公开资料显示,吴欣鸿自己也说过,在做美图秀秀之前,他做过股票、视频、咨询等方面的30多个产品,但这些产品都是利用流量赚了钱,“当时就是赚流量,没什么成就感。”

而蔡文胜在一次演讲中说,他在1999年以前是做传统生意的,1999年9月以5.8港元/股的价格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只股票——盈科数码,到2000年1月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以20港元/股的价格卖掉,大赚了一笔。因为买这只股票,为了看股票信息,才开始学上网,并开始对互联网感兴趣,进而开始互联网创业。

最初几年主要是搞域名投资,注册了好多网站,然后卖给别人,也赚了不少钱。但蔡文胜也说,“2007年以前实话讲,我是没什么名气的,2008年有点小名气,找我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我选择回到厦门,这才创造出4399游戏和美图秀秀。”其实,无论域名投资还是美图秀秀,蔡文胜更多扮演着投资人的角色。

上述分析师指出,从根本上来讲,美图秀秀定位是一款修图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或者其他,这导致美图秀秀社交属性很弱,用户在修图时不会和朋友或者陌生人产生过多交流,是即用即走型用户,当同类美颜软件出现,用户就对其不再依赖。

从这一角度看,与Instagram差不多同时上线的Camera360作为一款工具软件无疑也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也未能挑战社交裂变发展之路。

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徐灏自述,1989年第一次看到计算机就被迷住了,1996年尝试创业,在成都开了一家数字唱片公司,做了与“全民K歌”类似的系统,但这次创业并不成功。徐灏后来入职《电脑商情报》做网页编辑,后辞职再次创业,锁定影楼为目标客户,做了一套数字图像软件“梦幻影视”,这次在二三线城市影楼市场小获成功。2010年上线的Camera360就是在“梦幻影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只不过加了很多创新功能,在C端市场用户开始猛增。公开数字显示,Camera360在全球拥有数亿用户,但它并没有朝着图片社交的方向发展。

以Instagram在美国快速崛起,并且在2012年4月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为分界线,国内兴起了模仿Instagram的潮流,并一直流行、混战至今。

中国“社交”之王腾讯最先进入战场,2011年6月7日,腾讯正式推出Q拍。当时网友的评价是,Q拍界面与Instagram相似,而且功能也差不多,不过更加本地化,网络分享用QQ空间、腾讯微博取代了Flickr、Facebook。

2011年8月底,网易创始人丁磊当时在Lofter上线推广视频中说,“给你一个Lofter,你最想用来干什么?”在网易的官方注解中,Lofter是一个“轻博客”应用,但由于最开始的切入点是摄影,而且种子用户也来自网易摄影,所以也一直被视为Instagram式的应用。

魔图精灵原本是创新工场孵化的项目,但在2011年年底被百度收购,并改名为百度魔图。百度魔图曾经在2013年推出“PK大咖”功能,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上传一张自己的照片,然后看看自己和哪位明星的脸形比较相像。这种推广方式曾经让百度魔图在很短的时间内火爆,但是由于被公众质疑用来“采集面部照片”,很快又没了热度。

在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之后,国内市场上又出现2013年上线的小红书、一度爆红的疯狂猜图,2014年上线的nice和in,快手2018年7月推出的“豆田”,今日头条2018年10月推出的“新草”,微博今年9月推出的“绿洲”,腾讯今年11月推出的“有记”等一大批类似应用。

在这些应用中,比如腾讯Q拍已经销声匿迹,百度魔图和疯狂猜图等被称作“一度爆红但很快死掉的现象级产品”,其他仍在市场上活跃的应用,则被业内人士分为四类:一是“找图+存图”类型的应用,比如堆糖和花瓣;二是“标签+贴纸”类型的应用,比如nice和in等;三是“图片分享+社区”类型的应用,比如Lofter和小红书等;四是小红书逐渐崛起以后,国内出现一大批对标应用,比如“豆田”“新草”“绿洲”等。

从产品形态上来看,国内这些应用绝大部分与Instagram类似,已经从最初单纯提供修图分享,发展到如今的集在线聊天、短视频、直播等功能于一身。

当然也有个性化差异。比如,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in在早期更像是一个图片分享式的小型微博,主打贴纸和滤镜,后来又借助直播的风口,推出了in达人用户直播的功能;nice在功能上也已经兼顾图片、短视频、直播三种形式,图片处理有贴纸、标签、滤镜、编辑等功能,但最少为图片添加一个标签,这是nice的特色。而Lofter也已经从摄影拓展到绘画以及二次元等文艺元素,但其定位一直摇摆不定。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认为,Instagram在美国的快速崛起是享受了美国移动互联网的红利,2014年iPhone 4横空出世,重点就是优化系统拍摄等功能,并在真正意义上引发全球范围的智能手机浪潮,再加上美国早就有PC时代的摄影爱好者分享社区Flickr对用户分享图片意识的培养,以及后来搭上了Facebook的快车,所以很快成功。

反观国内市场,由于微信占据了移动端社交入口,如果从图片流量的角度来看,微信朋友圈应该就是国内的Instagram,但微信是熟人社交,微信朋友圈是相对封闭的圈子,所以导致微信朋友圈的照片分享偏生活化,距离高质量的图片还有很大距离。而用户量规模较大的in、nice、Lofter、小红书等一直盯着图片分享社区的概念,私底下也把自己称作“中国的Instagram”,但这块蛋糕很难撬动,因为虽然这些社区拥有相对质量更高的图片和氛围,但它们没有微信那样的入口流量优势。

在采访过程中,较为统一的意见是,国内图片分享社区在短期之内很难冒出一个巨头。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畅想一下未来谁将成为“中国的Instagram”。这个中国版的Instagram,肯定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用户体量以及活跃度要远远大于其他竞品;二是非常开放的社区氛围;三是拥有非常稳定的图片生产渠道、内容生产体系以及消费循环体系。

如果在所有已经被贴上中国版Instagram的应用中找出一个领先者,那可能就是小红书。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小红书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5亿、笔记曝光量达30亿次、UGC曝光量占比为70%。

但小红书走的显然是一条非典型发展之路。爱旅行的毛文超和爱海淘的瞿芳在2013年创建小红书的时候,初衷是看到互联网上到处充斥着海外旅游攻略,五花八门,但海外购物信息分享领域还是空白,就萌发了将自己的海外购物经验分享给网友的想法。

小红书的第一个产品形态,是一份名为《小红书处境购物攻略》的PDF文件,放在小红书网站上让用户下载,这份攻略是毛文超和瞿芳找长期在海外生活的人写的。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份PDF文件在2013年10月就被下载了50万次。于是,“小红书购物笔记”APP在2013年年底上线,定位是做UGC社区,鼓励用户生产内容,以此推动信息的高频迭代。小红书在2014年作为海外购物分享社区迅速在行业内崛起。2017年至今,尽管小红书的战略仍然是“all in电商”,但更多的精力实际上放在内容社区的经营上。

以“UGC社区+电商”起家的小红书为何被看作“中国的Instagram”?《南华早报》在小红书新一轮融资的报道中就把小红书称为“a combination of Instagram and Amazon(意为Instagram和亚马逊的结合体)。具体来说,是因为用户可以在小红书上分享图片、视频,发布笔记,并在图片上打标签,并链接到电商列表。这里面主要的相似之处就在于,除了发展路径的差异之外,小红书和Instagram现在都可以看作图片和视频的分享平台。同时,小红书和Instagram用户界面也非常相似。另外,Instagram也已经在尝试电商。

小红书也将自己视为“中国的Instagram”,瞿芳在2018年5月的采访中就提到,小红书和Instagram在社区打造上有相似性,“在美国,类似的社区是Instagram,在中国,就是小红书,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做了。”

但应该清醒地看到,与Instagram全球10亿用户的规模相比,2.5亿用户量级的小红书仍然属于一款小众应用,即便在中国也很难被称为大众应用。同时,对比有Facebook经验加持的Instagram,小红书在流量方面与Instagram可能还差着一个太平洋的当量。另外,Instagram是在数亿用户的基础上开启商业化的,而且在商业化方面表现得相当成熟,而小红书要想真正成为“中国的Instagram”,就需要不断整顿自己屡屡受到公众质疑的内容,改善自己的运营机制,并进一步加强UGC内容建设。

“中国的Instagram”也会被巨头收割

尽管由于中国人口红利见顶,带来中国互联网红利衰减,中国互联网行业一度备受关注的选边站队问题在最近两年声量有所减小,但是当风口和机会再度成熟,答案是肯定的,巨头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出手“摘果子”的。

如果把成为“中国的Instagram”看作一场赛跑,领跑者小红书已经进入阿里巴巴的视野。在2018年5月31日,小红书五周年的当天,阿里巴巴就领投了小红书最近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而且江湖传言,在那轮融资中,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抢着投资小红书。到今年7月,甚至有消息显示,阿里巴巴将收购小红书,还言之凿凿地说阿里系HRG已经进驻小红书。不过该消息已经被小红书方面否认。但是在中国,传言往往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现实。且看小红书的命运吧。

从腾讯在2011年推出Q拍、最近推出“有记”来看,肯定是不会放弃图片社交这条赛道的。而其他的小巨头,网易、微博、快手、今日头条等也都已经在这条赛道上投入兵力。当in、nice等独立创业项目进一步在赛道上崭露头角,相信中国互联网巨头们会迅速行动起来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怎么查找图片出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