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螺蛳粉特色产业没有实现123产业融合发展,对吗?

在中国南疆,有一座小城——广西柳州,因一城紫荆而闻名。

但是,在一些食客们的眼中,有一股浓郁的“臭味”,却比紫荆花香更有吸引力。

近年来,这股臭味频繁登上话题热搜。如今,这股臭味,正牵引着无数人跃跃欲试的味蕾,成为世界认识这座小城的第一印象。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用此来形容一碗刚上桌的,酸辣可口、热气腾腾的米粉再贴切不过。

在中国南方,米粉的地位非同寻常,“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粉”。地理位置差异,又造成了各地米粉的饮食差异,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皆有着风格各异的米粉美食。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来自广西的桂林米粉称得上是中国米粉界的翘楚。走街串巷,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一家桂林米粉店。一碗鲜香的卤水汤汁,配上香滑的米粉,可以瞬间慰藉饥饿的灵魂。对游子来说,更是慰藉思乡情切的一味良方。

而近些年,桂林米粉的“C”位俨然被一位同乡——柳州螺蛳粉所动摇。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柳州时,还对螺蛳粉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小米粉大产业,做到这么大很不容易。”

螺蛳粉(来源:央视新闻)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州螺蛳粉》记载:关于螺蛳粉的起源,江湖传说无数。最靠谱的是在三四十年前,柳州的夜生活逐渐恢复,夜市也逐步繁荣。由于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不少食客便在吃米粉时,有意无意地要求在自己的米粉里加入鲜辣螺蛳汤。久而久之,第一个聪明的摊主便开始尝试用螺蛳汤煮米粉。食客们良好的反馈则促使夜市的摊主们有样学样,也慢慢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然而,与桂林米粉鲜香的味道不同,螺蛳粉以“臭”闻名,而且“臭”得几乎令人发指。

但是,这种臭味,却是螺蛳粉的魅力所在,也是螺蛳粉的灵魂。这种臭味,来自螺蛳粉中的酸笋。一碗地道的螺蛳粉,富含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以发酵的酸笋、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萝卜干等配料和煮烂螺蛳的汤水,加上柳州特有的米粉调和而成。然而,经过工艺发酵后酸化的新鲜笋,虽然有着比米醋更醇厚的酸爽口感,和竹笋的清香,但味道也浓郁得发臭。喜爱者,食之倾倒;不爱者,闻之色变。

螺蛳粉的汤底是由十几种原材料熬制而成。(总台央视记者李辉、王鹏飞拍摄)

不过,有意思的是,从古至今,向来不缺乏对螺蛳粉追捧者。有诗情画意的古人,也有追求味蕾刺激的现代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唐朝时期的柳州,是一片蛮荒之地。相传,被贬至此的柳宗元,内心极为孤独和寂寞,“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是柳宗元这一时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勤于政务、思念友人的柳宗元,日渐消瘦、茶饭不思,这难坏了负责柳宗元餐食的厨师。

偶然间,厨师在河边洗菜,看见河中螺蛳,便灵机一动抓了几只回去与当地的米粉一同熬煮。结果柳宗元吃后大为称赞,食欲也逐渐好转。于是这一美食就从柳府流传到了民间。尽管这段故事无从考证,但却从侧面说明了,螺蛳和米粉在柳州的悠久食用历史。1956年,在柳州发现的距今两万年的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出现了很多螺蛳壳堆积、人骨等人类活动遗迹,也说明了柳州食用螺蛳的历史悠久。

当下,螺蛳粉的追捧者更不在少数。在他们心中,螺蛳粉是汤粉中的首位。不仅如此,螺蛳粉的外卖配送范围,甚至是一些追捧者搬家的理由之一。

因为辣啊,巨辣!配的那个红油真的超级辣,其他任何粉都无法比拟!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宅经济”让袋装螺蛳粉的订单在一夜之间暴涨。随即,柳州市人社局举办网上专场招聘会,解决螺蛳粉企业缺工问题;柳州市鱼峰区组织200名志愿者支援企业复工复产;解决米粉厂供电问题,紧急协调米粉、调味料等原材料……

袋装螺蛳粉(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这说明了供应链能力对小米粉行业的考验。同时,消费端需求的暴增,也激发着生产端无穷的潜力。“小”食品书写着“大”故事。

古有钟爱螺蛳米粉的柳宗元,现有遍及全国的万千门店和千万螺蛳粉的追捧者。当然,也少不了李永国这样与螺蛳粉一起成长的从业者。

此前,“螺蛳粉闻臭师年入百万”的新闻登陆央视,并迅速成为热搜话题。“闻臭师”是什么职业?为何收入如此之高?

制造出螺蛳粉独特臭味的酸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螺蛳粉的品质。因此,能够鉴别酸笋的腐臭至关重要。闻臭师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

从小在山区长大的经历,让李永国练就了靠气味判断猎物方向的“金鼻子”。再加上10多年的种植、腌制酸笋的经验,李永国仅凭鼻子,就能判断出酸笋的熟度和质量,腌制缸里的水有多少年,放了添加剂等。如今,他成为别人口中的“酸笋老板”,也是螺蛳粉行业小有名气的闻臭师。

闻臭师李永国(来源:央视新闻)

如果说,李永国的机遇是万里挑一的,那么还有这样一批人,在积极地运用螺蛳粉改变自身的命运。

作为一名从业两年多的螺蛳粉培训教师,近年来,张恒每节最大人数40人的培训课,几乎场场“爆满”,出席人数都在35人以上。

经过培训的学员,可以取得由人社局鉴定中心颁发的螺蛳粉专项证书。从事螺蛳粉烹制的员工工资在元之间。“在当地已经不算低了”,张恒介绍。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的热播,让螺蛳粉真正从街头小吃,发展为全国人民舌尖上的美食。据统计,2020年互联网平台上约有1.2万家螺蛳粉店铺,全年累计卖出7.8亿包螺蛳粉。

我们寄望于这种源于本土的美食,应远远超过它的美味本身:中国故事要讲,中国品牌要出海,那么,中国美食不仅要香,还要有成熟的供应链,创新的产品研发与数字赋能,共同推动包括螺蛳粉在内的米粉行业的品牌化与国际化。同时,进一步拓展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要做到这些并不难。李永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从竹笋种植户,到酸笋供应商,并逐渐踏入螺蛳粉制作的核心环节,逐渐成长为当地有名的闻臭师。还以年入百万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在探索螺蛳粉产业道路上的不菲成绩。他的故事,折射出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清晰脉络。

像李永国一样,在螺蛳粉产业链上深耕了大量的职业人,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从食材、设备、管理,到第三方服务平台。在一位位平凡从业者的努力下,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变成了无限增值的蛋糕。“舌尖上的美食”也在他们齐心协作下,逐渐有了行业发展成熟的供应链。

2020年1月2日,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一家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包装螺蛳粉。(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拍摄)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反映出的是螺蛳粉产业链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往大了说,在成熟供应链的带动下,一碗小小的螺蛳粉,便可以支撑起更多的行业发展,拉动更多的社会就业。在不确定性的国内外环境中,行业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抗风险生存优势。

往小了说,打造成熟的供应链,才会不断强化自身的产业优势。而且,标准化的供应链,有利于实现行业的融合共生。如1月17日,中石化广西分公司在广西南宁宣布,推出自主螺蛳粉品牌“易姐姐”,并在全国近3万家易捷便利店上架售卖。跨界的融合,让螺蛳粉的未来充满想象。

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李超云拍摄)

或许,这将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探索过程。但这个链条上有众多勤于奉献的从业者:闻臭师李立国,螺蛳粉培训师张恒等等,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不仅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也在书写着中国故事。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为螺蛳粉品质的提升加码。如果螺蛳粉从业者明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基础是“酒香”,那么就应在食材的精挑,口味的精耕,用餐体验的精细运营上精耕细作,以此获得足够高的竞争门槛。

在产业融合和市场消费的强力驱动下,无论是供应链搭建,还是产品创新,在产业融合和市场消费的强力驱动下,螺蛳粉产业,都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强的生命力。

如今,在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打造下,螺蛳粉的成绩已然不菲。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螺蛳粉开始在网络上“遍地开花”。在某电商平台,李子柒牌螺蛳粉的月销量高达150万单。在火热的直播带货间,螺蛳粉也从未缺席。网络主播李佳琦,2分钟内售空2.6万箱螺蛳粉;娱乐明星陈赫的直播首秀,8分钟售出6.6万袋螺蛳粉,成交额超百万元。

同时,跨界也是螺蛳粉“出圈”的重要方式——2020年5月,李子柒和媒体合作推出联名款螺蛳粉。10万份螺蛳粉一经推出便抢购一空。五菱汽车也进行过两次关于螺蛳粉的跨界销售。“小家碧玉”“人间烟火味” 让人瞬间在脑海中唤醒品味美食的场景。2020年10月13日,肯德基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全新推出“KAIFENGCAI”快煮预包装食品系列产品,其中便包括原味和鸡肉两种口味的螺蛳粉产品。

游客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拍摄)

出海也在助力螺蛳粉的晋级。2020年,螺蛳粉“C”位出道:先后30次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话题累计超过50亿次阅读,全年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达105亿元,日产量高达325万袋,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的强势集聚促进着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提升,也为螺蛳粉走向世界做足了准备。2016年,随着第一家螺蛳粉出口资质企业诞生,螺蛳粉的海外销量便持续呈指数式增长。2020年,螺蛳粉出口新增阿根廷、俄罗斯以及非洲等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124批次,货值3000万元,是上年出口总额的35倍。

螺蛳粉海外市场的增长是全球味蕾对螺蛳粉热爱的最佳体现。有海外留学生表示,他所在地的华人超市对螺蛳粉采取“涨价+限购”的模式,从20多元涨到了40多元,一人限购10包。一些当地热卖亚洲商品的网站,一旦螺蛳粉上架了,就会瞬间被抢空。

即使销往远方,螺蛳粉的追捧者依然源源不断。这种成功“破圈”,也让李永国这种普通从业者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5年前的李永国,只是向柳州的综合市场送酸笋的打工者,还曾一度遭到旁人冷眼;如今,凭借对酸笋事业的坚守,李永国以杰出的成绩获得了肯定。

从传承悠久的地方饮食,到令国民狂热的网红食品,螺蛳粉俨然成为新零售时代下的宠儿。消费市场的蓝海刺激着品牌方加码,移动互联工具与技术的赋能,让小米粉产业的壮大与出海之路,成为越来越宽阔的坦途。

1. 小生意大流量“臭味网红”螺蛳粉背后的百亿蓝海,,新京报;

2. 观察|柳州和螺蛳粉,谁成就了谁?,,澎湃新闻网;

3.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螺蛳粉“爆红”背后,,新华网;

4. 从“柳工牌”到螺蛳粉,习近平柳州之行大有看点,,中国日报网;

5. 螺蛳粉是怎么“火”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柳州街头“嗦粉”视频曝光!,,澎湃新闻网;

6. “易姐姐”螺蛳粉上市,中石化易捷进军螺蛳粉行业,,人民资讯;

7.  一碗螺蛳粉的百亿逆袭之路,亿欧网,;

8. 年薪50万!“螺蛳粉闻臭师”日闻酸笋300吨,,光明日报

}

据柳州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至5月,柳州螺蛳粉日均生产506万袋,累计销售收入、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马山镇开展“三个一” 行动 聚力打造亿元螺蛳粉产业

今年以来,马山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抢抓柳州市打造千亿螺蛳粉产业战略契机,立足马山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发展、培育壮大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并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做强做大乡村农业,为推进马山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已建有米粉加工厂9家、木耳种植基地2个、鹌鹑鸟养殖基地1个,预计年内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

一是成立一个专项工作班组。4月份印发《马山镇实施产业振兴打造亿元螺蛳粉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建立螺蛳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组长,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推动各项重要方案制定、重点问题解决和重大事项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竹笋种植和酸笋加工、豆角种植和酸豆角腌制加工、米粉加工、木耳种植和蛋用鹌鹑养殖、特色农产品一条街等7个一线工作组,落实专人负责各具体专项工作。通过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责、跟踪督导、通力配合,形成镇、村、屯三级协同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创建一批螺蛳粉原材料连片种养示范基地,在横山、五塘、马山、北浩、龙田、八甲等村发展竹笋种植1000亩,在马山、北浩等村发展木耳种植500万棒,在四塘农场发展豆角种植1000亩以上,在马山村建设鹌鹑鸟养殖场(养殖20万羽,日产蛋19万枚);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把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延伸到农户,努力打造一批上规模的木耳种植示范屯、竹笋种植示范屯和蛋用鹌鹑养殖示范屯。引进袋装螺蛳粉配料加工,做大做强螺蛳粉原材料深加工,推动北浩村龙武屯酸笋加工厂扩大产能,力争年产量达500万斤,年产值达1500万元;推动四塘农场酸豆角加工厂扩大产能,力争年产量达700万斤,年产值达2100万元;推动马山村托寸米粉加工企业扩大产能,力争年产量达1800万斤,年产值达4500万元。

三是推进一项融合发展行动。努力补齐短板和弱项,推进一二三产无缝对接、融合发展。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和扶持措施,协调落实生产加工用地,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园落地建设并鼓励业主扩规提档入园,推进酸笋、酸豆角、米粉等一批加工工厂尽快落地投产。加快推进北浩屯“十里龙江”旅游康养小区、田村屯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充分开发利用龙江河秀美景观、柳城旧县衙古韵等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交通要道和游客密集场所,设点宣传推介和销售螺蛳粉原材料产品;谋划打造建设马山特色农产品一条街,集中展销托寸米粉、木耳、酸笋等螺蛳粉原材料和成品;积极推行“互联网+产业+公司+基地”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模式,引导业主开通网络销售渠道,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共同发力,促进螺蛳粉原材料和成品销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州螺蛳粉产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