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0kf打开一个软件负载12%把这个软件关了就下降到0了,这个正常吗?

AI游戏宝盒是由深圳市驱动人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一款游戏辅助“黑科技”工具,为什么说是“黑科技”呢?从目前已知的官网了解,以往我们在进行游戏体验时(尤其是对于端游),都需要借助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而这款软件可以通过摄像头抓取你的头部动作、身体动作来设成任何一个键盘按键,比如歪头躲子弹、走位、开启组队语音等等,这样的“黑科技”不仅能减少玩家对于鼠标、键盘的操作,同时还能获得身临其境般游戏体验!相信在往常的游戏体验中,玩家都经历过里身体、头部及其他身体部位移动来获取视角,躲避危险等信号,现在通过这款AI游戏宝盒软件中“黑科技”AI动作捕捉功能即可轻松让这一些都变成现实!不仅如此,为了增强体验,软件还有提供专属外设灯光特效、音效联动,从而即可更好的让我们把游戏里的事件和机箱、键盘、鼠标、鼠标垫(目前是指定的几款,未来会持续添加)的灯光联动起来,配合“击杀、死亡、开始、退出”4种触发场景,节奏感更强,同时还配合自定义音效,当你击杀敌人的时候音箱会高喊“NB”,爽到起飞,high到爆炸。那么如此硬核的游戏宝盒,相信大家早已想跃跃欲试,但反过来也许会想,这肯定会对电脑配置要求非常高,其实AI游戏宝盒软件使用配置要求远比你想的要低很多,而且,开发团队还针对不同的游戏给出不同的超频方案,不加电压,安全可靠,一键开启CPU火力全开模式,CPU更快更强,极致的游戏环境,彻底跟卡顿、掉帧说再见。

来试一试为你全新录制的游戏语音特效
利用摄像头,捕捉玩家头部一举一动
低头喝药,抬头开镜,轻松完成操作游戏现场
进出游戏,漂亮击杀,即可触发自定义灯效音效
未来将支持更多游戏 ,敬请期待
针对不同游戏,给出不同超频方案
频率越高,帧率越高,胜率越高

1、下载本站小编提供的压缩包,并执行解压;解压完成后,双击图中所示的界面开始安装!
2、软件默认安装在C盘,由于C盘为系统盘,如果应用软件安装太多会影响电脑响应速度,因此小编建议你选择其他盘进行安装,选择方式点击“浏览”,选择你要安装的路径即可(至于下方的勾选自行决定,但对于许可协议必须要勾选哦)!
3、上述操作完成后,点击“立即安装”,稍等片刻;安装环境搭建完成后,点击立即重启!

据官方消息,本次上线的AI游戏宝盒将作用于游戏控制、性能提升、声光定制等多个常见的游戏环节,由动作控制、声光联动和一键超频三种游戏辅助功能组成,以便能够帮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更方便的操作和更深层的游戏体验。
这算是英特尔对于AI和游戏的结合的一种未来探索,有效利用AI技术,让玩家在AI游戏中的操作可以更加得心应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会带给玩家怎样的游戏体验呢?
一、动作控制,提升游戏体验
先来聊聊动作控制功能,听起来有点VR游戏操作的赶脚,在游戏过程中,AI游戏宝盒将利用摄像头来捕捉玩家头部的一举一动,然后通过处理器OpenVINO的深度学习和视觉扩展功能分析数据,并完成玩家事先设定的操作。
简单的来说,就是在打游戏时,玩家手操作忙不过来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动作来完成游戏的中的一些多键位的操作或者调用出玩家想要的功能。比如,有吃鸡游戏中玩家常常需要进行“喝药”这一项操作,而喝药默认操作键位是数字0键,有些玩家可能操作会有点困难。
但有了该软件,玩家就可以事先在软件中将自己的低头操作设置为喝药操作,然后通过面对摄像头进行点头,即可轻松完成此项操作。有了这样的设置,玩家将能够在进一步提升自己游戏操作的便捷性,让你的操作更加顺畅无比。
二、声光联动,强化互动效果
除了可以通过动作帮助玩家进行操作外,AI游戏宝盒还为游戏玩家提供了游戏登录登出的提示音和全方位的联动式的灯光特效,并会与玩家进行最实时的语音播报互动。
如果在LOL或者DOTA2游戏中,玩家实现了4杀、5杀等精彩操作,软件还能在第一时间唤醒自定义音效和机器灯光特效,为玩家每一次操作喝彩助威。想想在游戏精彩的时候,软件为你播报出萌妹子的声音,或者自己喜欢的语音了,是不是很奈斯,想想应该没谁会拒绝吧。
三、一键超频、优化体验
最后一个就是一键超频功能,这个想必不少玩家一看就懂了,这个功能顾名思义就是帮助玩家进行电脑超频操作的,这是英特尔最擅长的领域。对于不少游戏玩家来说,超频意味着游戏帧率能够更加稳定,能够拥有更好的游戏体验。
虽然英特尔之前已经推出相关一键超频软件,如IPM或者各种第三方软件配合打造的一键超频功能,但这次却更深入更具体的融入游戏之中。AI游戏宝盒中的一键超频功能将针对不同的游戏推出不同的超频方案,比如有的游戏吃单核性能,那就会优先提高单核频率,而有的游戏多核支持较好,那就会进行全核超频。
同时,它还能够根据电脑配置来自动适配超频方案,而玩家只需轻轻一点便可将电脑轻松超频,得到更安全更稳定的超频体验,避免遇到游戏过程的黑屏和电压升高问题,最大限度的确保游戏性能最大化且保持游戏运行稳定性,这绝对是小白玩家最合适的超频方式。
AI技术早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必然会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而这次英特尔的AI游戏宝盒也是表现方式之一,Intel将AI人工智能真正落实到了游戏体验上。目前,这款软件已支持包括CS GO、PUBG、DOTA2等在内的多款游戏,最低处理器配置为 intel i5-9600KF,只需配备背光键盘、风扇和通用摄像头即可开启完整体验,对此感兴趣的玩家不妨前往官网下载体验一番。

1、AI摄像头,这款黑科技的灵魂,可以通过摄像头抓取你的头部动作来设成任何一个键盘按键,这样在玩游戏的时候不止左右手可以输入,头也可以,例如歪头躲子弹、走位、开启组队语音等,在游戏场景中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EasyOC,针对不同的游戏给出不同的超频方案,并且不加电压,安全可靠,一键开启CPU火力全开模式,CPU更快更强,极致的游戏环境,彻底跟卡顿、掉帧说再见。
3、专属外设灯光特效、音效联动,我们把游戏里的事件和机箱、键盘、鼠标、鼠标垫(目前是指定的几款,未来会持续添加)的灯光联动起来,配合“击杀、死亡、开始、退出”4种触发场景,节奏感更强,同时还配合自定义音效,当你击杀敌人的时候音箱会高喊“NB”,爽到起飞,high到爆炸。

}

今年AMD推出的7nm三代锐龙,整个DIY市场仿佛又活了起来,这场久违的盛宴令很多DIYer陶醉不已。三代锐龙采这次用了Zen 2架构,对比二代锐龙性能大幅上涨,单核心性能已经能与英特尔九代酷睿媲美。

英特尔今年在消费级市场没有新架构工艺的新产品,但作为老牌的半导体大厂,英特尔自然不可能坐视AMD开始撼动自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于是英特尔今年更新了九代酷睿的型号,一系列尾标“F”“KF”产品横空出世。

012019年度十款热门处理器

我们找出了今年发布的10款热门CPU产品,包括5款英特尔九代酷睿新品以及5款三代锐龙新品,

本次测试将使用Super pi、Cinebench、FritzChess Benchmark、WinRAR、7-zip、3DMark这几款CPU专门的评测软件进行测试,包括CPU的单线程、多线程、解压能力以及图形能力几方面进行测试,最后在给出各个处理器的购买意见。

测试平台上, 我们使用了目前英特尔顶级的Z390以及AMD顶级X570平台,显卡则是RTX 2080Ti,其余硬件配置一样,能够减少测试带来的误差。

这次首先进行处理器的单线程测试,测试项目包括Super pi、Cinebench单线程,单线程测试体现的是处理器的单核心额能力,而单核心能力对游戏的影响很大,注重游戏的用户,应该首先考虑处理器单核心性能

Super PI是一款计算圆周率的软件,能够很明显表现处理器的单核能力,与其他测试不同,只有这项测试数值越小单核性能越强,每一秒都有一定的差距。

单核心性能一贯是英特尔处理器的强项,而Super PI测试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成绩表示的是秒,数值越小处理器单核性能越强,九代酷睿高端酷睿i7以上的型号都在7秒左右,而酷睿i5也在9秒左右。

CINEBENCH是业界公认的基准测试软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次我们将使用R11.5、R15以及R20三个版本对这些处理器进行性能测试,数值越大越好。

CINEBENCH R11.5的单线程测试中,英特尔处理器仍有很明显的优势,其中英特尔酷睿i9-9900KS和英特尔酷睿i9-9900KF单核分数一样,因为这俩都有睿频5.0的能力,不过区别酷睿i9-9900KS是全核而i9-9900KF是单核。

CINEBENCH R15的单核心倒是也没有一边倒,能看到在使用了7nm工艺和Zen 2架构后,三代锐龙单核心没有输酷睿i7级别的处理器多少,对比二代锐龙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CINEBENCHR20测试结果与CINEBENCHR15类似,依旧是英特尔酷睿i9-9900KS获得了领先,在单核性能上英特尔做的无可挑剔,同时能看到锐龙5 3600X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惊喜,单核性能这次发挥的很出色。

在核心够用的情况下,单核心性能却强游戏帧数越高,所以这个测试能清楚的反应这些处理器的游戏表现。在处理器的单核心性能上,英特尔处理器依旧市场上占据了主动地位,这方面频率的影响很大,单核高频是英特尔处理器的特点,在英特尔工艺确实落后对手的情况下,处理器单核表现依旧能稳赢,确实在设计和研发能力上,英特尔依旧无愧于顶级的半导体大厂。

处理器多线程能力与单线程一样,同样是CPU的重要指标,多线程能力越强,这款处理器能同时处理器的任务也就越多,在内容创作领域多线程更是尤为重要,视频剪辑和渲染都考研处理器多线程能力。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测试CPU多核心性能的经典软件,数值越大越好。可惜这款软件最多支持16线程同时运算,也就是说向AMD 锐龙 9 3950X和锐龙 9 3900X这两个32线程、24线程的处理器就比较吃亏,只能测试到16线程。

同核心线程下,频率高的处理更吃香,在Fritz Chess Benchmark的测试中,全核睿频5GHz的i9-9900KS自然表现最好。

Cinebench R11.5中,整个三代锐龙都有不错的表现,而16核心32线程的AMD Ryzen 9 3950X占据了榜首,多核心性能一直是AMD处理器的强项。

在跑满了全部核心线程后,处理器核心线程数的重要性开始体现,AMD Ryzen 9 3950X在CINEBENCH R15多线程测试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同样的12核心24线程的AMD Ryzen 9 3900X也大幅领先。

CINEBENCH R20测试与CINEBENCHR15多线程测试一样,AMD三代锐龙处理器依旧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点正好跟单核心测试相反。

一直以多核心为战略为目标的AMD,现在尝到了甜头,人们越来越重视处理器多核心能力,核心数越多,优势就越大,同样是消费级桌面端处理器,AMD Ryzen 9 3950X已经做到领先对手旗舰一倍,在性能上这款处理器也没让我们失望,多核心能力相当无解,得力于Chiplet设计,AMD甚至可以堆叠更多核心,而且性能没有衰减。

有一点这些热门的CPU中核心线程最少的i5-9400F和AMD 锐龙5 3500X也都有6核心6线程,其实6核心处理器也基本成为了目前主流CPU的标准,当然4核心处理器也能用,日常办公或者玩网游的用户4核心也够了。

文件压缩能力同样是对CPU多线程的一种应用,一般情况下压缩和解压缩操作都可以将CPU的全部线程都调用起来,能反应处理器的全面性能,也可以看做多核心测试的一种,我们这次将使用7-ZIP和WinRAR两个主流的压缩软件进行测试,数值越大越好。

在WinRAR的测试中,趋势与跟我们之前的多核心测试很像,英特尔酷睿i9-9900KS获得了领先,但有意思的是三代锐龙在这款软件中略不敌九代酷睿,这是因为WinRAR其实并没有跑满全部的核心测试,而且还有优化的问题再影响。

与WinRAR相比,7-Zip具备了更高的压缩率,同时可以解压缩一些WinRAR无法打开的分卷压缩文件。另外,该软件同样具备了对处理器多线程的支持以及Benchmark测试功能,除了WINDOW系统,很多LINUS系统这款软件也支持。

而在7-ZIP的压缩能力测试的得分中,AMD Ryzen 9 3950X再次大幅度领先,在压缩速度测试当中,主打综合性能的三代锐龙处理器表现非常出色。

文件压缩能力的测试其实跟处理器优化和利用率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WinRAR软件表现的更为明显一些,AMD Ryzen 9 3950X以及AMD Ryzen 9 3900X,均不如核心线程数不如自己的自家Ryzen 7 3700X,更多的核心在一定情况下成为了累赘,其实有些游戏就会遇到这种情况,AMD对此的的办法就是加入游戏模式,开启后会屏蔽多余的核心,从而让剩下的核心更完美的运行。

3DMARK中,为用户提供了基准测试和功能测试等多项功能。在基准测试中,包括我们熟悉的FireStrike各项测试,这些测试包括多种强度,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平台的性能等级,来选择对应的测试项目。

3DMarkTimeSpy基准测试软件是其第一个专门针对DX12环境设计的测试项目。该测试由Futuremark和AMD、Intel、微软、NVIDIA等众多基准测试开发项目(BDP)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从零开始完全面向DX12,核心引擎也是完全基于DX12,可彻底释放新API的各种潜力,包括降低处理器负载、高效利用GPU硬件、异步计算、混合多显卡、多线程等等。

DX12环境是未来主流的图形环境,也是DX11环境的接班人,未来的游戏都会朝着DX12环境发展,在这项测试中,九代酷睿几个型号与三代锐龙各有胜负,不过领先的是AMD Ryzen 9 3900X,看来我们前面提到的优化和利用率在这项测试中依旧存在。

Fire Strike是基于DX11环境的图形能力测试,这项测试反映的也是CPU物理性能,分数越大越好。

在FireStrike的测试中,核心线程数再次占据了优势们,也就是这方面是三代锐龙处理器更吃香一些,AMD Ryzen 9 3950X占据明显的优势。

其实图形能力测试的关键是频率,但核心线程的影响不可避免,AMD Ryzen 9 3950X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也可以看到AMD处理器虽然没有频率上的优势,但是凭借着多核心开始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Intel 酷睿i9 9900KS拥有全核心睿频5.0GHz能力,在这次测试中自然表现的非常出色,没有什么短板。目前这款处理器是最强的游戏处理器,而且还能够进一步超频来提升性能,所以这款处理器适合那些想要打造最顶尖平台的用户,还能兼顾内容创作工作。

这款处理器是仅次于酷睿i9 9900KS的英特尔旗舰处理器,对比他的原生兄弟酷睿i9 9900K,这款处理器只是少了核显,不过这么高端的处理器核显的作用可有可无,如果本身对酷睿i9 9900K有兴趣,同样想要获得极佳游戏体验的用户可以考虑一下。

Intel 酷睿i7 9700KF是一款8核心8线程处理器,同样适合游戏玩家选用,或者对更高核心数没有要求的用户,在很多游戏上因为利用率和优化的问题,这款处理器有时甚至比酷睿i9 9900K帧数还高,适合那些同样专注于游戏又不需求超多线程能力的用户。

Intel 酷睿i5 9600KF是今年下半年登场的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拥有6核心6线程,中端型号中单核性能非常强大,而且是"KF"系列型号,还具有超频的能力,与八代的Z370主板搭配非常的合适,当然不玩超频的用户使用B365/B360搭配它也没什么问题。

目前装机市场最火的当属酷睿i5 9400F,虽然在这次横评上这款处理器发挥的一般,因为它的对手实在太强,不过不能否认这款处理器的能力,办公游戏皆宜的特性,加上英特尔处理器一贯的稳定性,在整机市场和DIY市场都很吃香,性价比相当高,预算不多又注重稳定的用户可以考虑这款产品。

AMD 锐龙 9 3950X是目前消费级多核心能力最强的处理器,16核心32线程非常可怕,内容创作能力一流,适合与顶级X570主板打造强大的生产力平台,而且这代AMD单核心上来不少,这款旗舰处理器游戏性能也很强大,与顶级九代酷睿就几帧的差距,玩游戏也没有问题。

AMD 锐龙 9 3900X拥有12核心24线程,这款处理器定位现在比较尴尬,当然性能没话说,非常厉害,但是前有AMD 锐龙 9 3950X,后有AMD 锐龙 7 3700X,但要考虑12核心24线程竞争力没前后这两款处理器强,那些需要超多核心,预算又够不到AMD 锐龙 9 3950X的用户可以考虑。

AMD 锐龙 7 3700X是三代锐龙的明星型号,这款处理器拥有8核心16线程,单核性能与英特尔九代酷睿i7级别处理器相差无几,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款处理器TDP只有65W,大部分风斗可以压住这款处理器,它的售价比九代酷睿i7,两者之间游戏可能相差几帧,但AMD 锐龙 7 3700X胜在核心更多,这也是很多人选择这款处理器的关键。

AMD 锐龙 5 3600X是首发的三代锐龙禅理之一,6核心12线程,目前售价1499元,比首发便宜了500元,AMD降价起来毫不心疼啊,这款处理器可以完美替代二代锐龙型号,甚至大部分型号比旗舰2700X还要厉害,想要升级二代锐龙的用户,可以考虑这款处理器。

AMD 锐龙 5 3500X目前市场反响不高,但在横评中我们发现这款入门三代锐龙发挥的很出色,这是因为它刚上市没多久,知名度还有待提升,其性能几乎可以和英特尔酷睿i5-9600KF媲美,性能很不错,而且与其他三代锐龙出厂即灰烬的设计不一样,AMD 锐龙 5 3500X还具有一定的超频能力,这款处理器目前售价1099元,千元级别真的很香。

其他购买注意事项:CPU能否发挥出性能散热很关键,对于英特尔处理器来说,酷睿i9级别的处理器需要用强力的散热器,也就是240mm以上水冷和大霜塔风冷最好,AMD锐龙7以上处理器同理,AMD 锐龙 7 3700X除外。而酷睿i5、i7级别以下的处理器风冷即可,AMD锐龙5一样,特别型号可以稍加预算上好点的散热器。

对于AMD三代锐龙整体还有个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内存频率,虽然因为Zen2架构的优化,这代的处理器对内存频率的支持更高,但对于频率的要求也有上涨,建议三代锐龙搭载能达到3000MHz频率以上频率的内存最好,锐龙 7以上的可能要到3600MHz,如果能买对MD处理器有专属优化的内存就更好了,内存频率与三代锐龙合理的搭配才能发挥最强性能。

三代锐龙和九代酷睿将会是英特尔1151和AMD AM4插槽最后一代,明年英特尔和AMD将会在更新CPU的时候更新主板插槽,所以短期内没有更换电脑硬件的用户,九代酷睿和三代锐龙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处理器目前再向多核心发展,核心数越多也就越有优势,这点AMD应该感同身受,不管是16核心32线程的锐龙9 3950X和12核心24线程锐龙9 3900X,都是目前消费级多核心代表产品,更适合内容创作者选择。

目前英特尔九代酷睿处理器仍更专注于游戏领域,酷睿i3面向游戏入门用户,酷睿i5面向中端游戏玩家,例如《PUBG》、《堡垒之夜》等比较吃配置的游戏,酷睿i7则面向高端玩家,想要获得3A大作极高画质体验的用户,可以考虑i7级别处理器, 酷睿i9则完全是信仰之作,顶级平台用户的不二选择。

}

[PConline 首发评测]相信密切关注DIY硬件的朋友们,在上年10月份都听到过英特尔的一句话:九代酷睿将会是14nm的终点。但在AMD步步紧逼,10nm工艺处理器难产的情况下,Intel只能不断对自家的14nm工艺进行“Refresh”(挤牙膏),来对抗强大的三代锐龙处理器。

  近日我们也拿到了英特尔最新“Refresh”的一款14nm+++++++++处理器——i9-9900KS。就让我们看看14nm工艺在即将寿终正寝的时期还能让英特尔玩出什么花样。

▼开门见山:架构工艺一模一样的“特挑版”9900K——9900KS

  大家都知道,九代酷睿虽然是新一代处理器,却只是同为Coffee Lake架构的8代酷睿的“Refresh”版,用的也是一模一样的14nm++工艺

  下面列出表格对比一下这几代Intel旗舰处理器的规格。

  对比一下就非常清晰明了:i9-9900KS与i9-9900K两款处理器除了TDP、频率与步进之外,其他规格都是一模一样的。

▼特挑体质9900K,上机就是全核5G

  i9-9900KS最大的卖点就是睿频至全核5GHz的规格,虽然除了它之外,AMD的FX-9590也是可以全核加速至5GHz的,不过很显然两款处理器的架构、工艺以及性能并不在一个量级上。

  但是讲道理,本来部分体质好i9-9900K的也能通过手动超频达到全核5GHz,所以i9-9900KS全核睿频5GHz的内在意思就是:i9-9900KS=“特挑+官方超频版”的i9-9900K

  频率提升,在架构与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带来功耗的提升,i9-9900KS的TDP就比i9-9900KS高出32W,而且在负载后CPU实际功耗又会不同,届时两者的差距应该会更大,这需要在之后的测试中进行验证。

▼R0步进,修复漏洞的同时对性能影响极小

  之前爆出的各种漏洞:“Spectre幽灵”与“Meltdown熔断”漏洞,对英特尔处理器影响最为严重。它们的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只需要知道的是这两个漏洞经过打补丁“软修复”后会导致处理器性能有所下降。这次将步进修订成R0,就是为了从硬件层面上防御这两个漏洞,理论上“硬修复”对性能影响的幅度会比“软修复”要小。

  现在i9-9900KS已经在国内电商平台预售了,首发价格为4299元,并提供一年质保。这个价格虽然不算便宜,但对比i9-9900K首发4999元的定价,也还算良心发现了。

  目前i9-9900K售价为4099元,而9900KS价格会贵了200,那么我多花200块,买个特挑+官超的9900K值不值呢?先告诉你答案,很值,你都花4000块买个CPU了,还在乎多花这200嘛!

  i9-9900KS的盒子跟i9-9900K零售版造型是一样的,标准的Intel蓝配色,正十二面体,看着很有未来科技的Feel。

  正面Core i9字样下方有一行“Special Edition”(特别版)字样,这就是i9-9900KS里的“S”来源了,这里应该也可以理解成i9-9900K的特别版吧。

  我们拿到的虽然是零售版盒子,但里面装的竟是工程ES版,不过其实以前拿到的i9-9900K也是工程ES版,能正显,性能与正式版也一样,无伤大雅。

  balabala说了一大堆,来看看这次我们会进行什么测试项目吧。

  一、理论性能与实际应用性能测试:测试环节就那老一套了,基本跑分软件、工作应用软件与游戏都会跑一遍。既然这款处理器定位发烧级,那它的对手也不能过于平庸,我们会加入目前Intel与AMD阵容中比较强劲的处理器:i9-9900K,i7-9700K,Ryzen 9 3900X和Ryzen 7 3800X与之对比,并额外加入i5-9600KF这款比较平民的处理器作为对比的基准。

  二、i9-9900KS与i9-9900K同频性能验证:这两款处理器的规格虽然非常相像,但频率方面差距就比较大,该项会将两款处理器的全核频率均设置至比较容易达到的4.7GHz,验证i9-9900KS相对于i9-9900K来说除了频率之外有没有其他实质性的性能提升。

  三、i9-9900KS超频能力验证:之前Tom's Hardware的首测新闻传得沸沸扬扬:他们称i9-9900KS超至5.2GHz的情况下还能无压力通过AVX压力测试,我们也会验证该处理器的超频能力是否真的这么强。

  下一页会详细讲解本次的测试平台配置,想看数据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页开始!

  要迅速了解一款处理器性能如何,祭出各种跑分软件是最快速可行的方法。这次的测试对手加入了i9-9900K,i7-9700K,Ryzen 9 3900X和Ryzen 7 3800X,都是两边阵容中位列高端的强劲选手。

  国际惯例,先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的评测平台。

Intel主板使用了华硕ROG的M11H(WI-FI),ROG血脉加持,BIOS有很多用于超频的选项,其硬件规格不仅能完全满足这次测试的需求,在超频方面上主板也不会造成瓶颈(如果处理器温度过高的话就另说了)。

  为了不让主板成为影响CPU性能的因素,AMD这边的主板也采用了出自华硕ROG的C8H(WI-FI),保持品牌一致性,确保BIOS调教一致。

  主板的BIOS已经更新至最新版本,主板厂商每次更新都会修复BUG或者加入些新功能,但偶尔会有些负优化情况。这次就统一直接更新到最新版本BIOS,也比较好对比。

  内存使用了知名厂商芝奇的皇家戟 8Gx2套条,采用了三星B-DIE颗粒,3600MHz与C16时序的规格已经是消费级比较高端的了,能很好配合完成测试。

超频三凌镜GI-CX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由于i9-9900KS能全核睿频至5GHz,14nm的发热量依旧不能忽视,这次我们就使用了超频三凌镜GI-CX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来为它降温。该水冷散热器能压制住≤350W TDP的处理器,但i9-9900KS虽然标称127W TDP,但实际运行的峰值功耗能去到多少并不知道。

  这款水冷散热是360mm冷排的规格,是目前一体式水冷中规格较高端的款式。

  拥有ARGB灯效,不管是风扇上还是冷头顶部都能实现七彩流光的效果。

  以下为整套测试的系统设置:

  Intel与AMD阵营,电压设置为Auto,关闭防掉压。Intel的睿频,AMD的Core Performance Boost默认自动。AMD的处理器全部打开PBO选项,Intel的处理器开放功耗墙,进行后续测试。

  Intel与AMD处理器的“墙”并不在同一级别,当它们触及到功耗墙或温度墙的时候发挥的性能幅度并不一样,解锁这些“墙”能让这些处理器尽最大可能发挥出所有性能。

  因为这次测试的是全核5GHz的14nm处理器,我们也不敢打包票说测试过程中它不会降频。

  这次采用的超频三凌镜GI-CX360水冷散热器是360MM冷排规格,如果也不能压制住它,就可以说明i9-9900KS已经不是凡人能触及的东西,要驾驭它就需要运用到更加高端(败家)的480mm冷排或者一整套分体水冷系统。

  事不宜迟,立即翻页看测试结果吧!

  默频测试项目会给参测处理器来一套详尽的测试流程,应该是目前最客观对比处理器基准性能的方法了。

  由于i9-9900KS理论上是i9-9900K的升级版,所以我们的测试会侧重于将这两者进行对比。

  理论性能测试会简单粗暴的通过跑分软件对比处理器之间的运算能力差距,不同处理器之间的单线程与多线程的性能差距都能通过该测试反馈出来。

  从CPU-Z测试结果中看到,i9-9900KS的性能相对于i9-9900K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单核高5.19%,多核高9.5%。但也能看到核心更多的锐龙 3900X一枝独秀,优势巨大。

  CineBench R15项目中,单核提升2.37%,多核提升5.43%,幅度比CPU-Z测试结果要低。这个也一样了,更多核的优势明显。

多项测试看下来,Ryzen 9 3900X依然以12核24线的魔鬼规格从多线程性能上击败参测所有处理器,i9-9900KS相对于i9-9900K有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幅度最高接近10%。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测试中也加入了i5-9600KF作为对比,这个的目的是让大家看到这种顶级处理器与平常的中端处理器之间的差距,大家当作是看个乐就好了。

  Time Spy Extreme还提供了一个平均模拟时间结果,该项统计的是每一帧渲染平均耗时,跟帧数直接挂钩,i9-9900KS比i9-9900K提升2.07%。

  压缩软件作为一款日常使用电脑时经常接触到的软件,与CPU的性能关系非常密切。

  WinRAR压缩测试中,i9-9900KS压缩速度相对于i9-9900K来说提升幅度不到1%。但主要原因也是WinRAR并不能很好地调用多核心以及高频特性,所以我们增加了7-ZIP的测试。

办公情景模拟应用性能测试

  PCMark作为UL Benchmarks旗下的一款综合性能测试软件,从日常文档网页浏览操作到视频剪辑工作方面都有覆盖,非常适合作为测试项目。

  这项测试中出现了惊喜:i9-9900KS的成绩不仅超越i9-%,甚至比12核24线程规格的Ryzen 9 3900X分数还高了近200。说明日常的办公使用场景,i9-9900KS还是比锐龙好用一点点的。

专业软件应用性能测试

  该项测试意在测试处理器的渲染能力,视频导出能力。

  POV-Ray的跑分比较简单粗暴,每秒渲染像素越多性能越强。Ryzen 9 3900X毫无悬念秒杀在场所有处理器,i9-9900KS比i9-9900K提升了6.37%。

  H.265导出的提升幅度就大了一点,达到了6.02%。

  实测发现,各种视频渲染、导出的任务,Ryzen 9 3900X的表现是强于英特尔这些处理器的也可以理解成是核心越多越好用的。如果你是一个视频创作者,平常要靠剪视频赚钱谋生的,选个多核的总没错

  游戏性能测试选取了几款比较热门的游戏,分辨率设置成1080P,画质全极低。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当我们在4K、2K等高分辨率、高特效下玩游戏时,限制游戏帧数的瓶颈往往在于显卡,而与CPU关系不大,因此把分辨率调为1080P,特效开为全低能很好反映出处理器之间的理论游戏性能差距

  当然一般人都不会买个4000元的处理器回去在1080P低特效下玩游戏,我们测试也只是为了测试出处理器间理论游戏性能差距,大家做个参考即可。

  《CS:GO》、《DOTA2》、《GTA5》三项测试可以看到,这几款处理器的性能表现都差距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如果你是想用来玩这几款游戏的话,在这上面选个便宜的就好了,搞个i5-9600KF美滋滋。

  剩余几项游戏测试小结:游戏项目一直都是英特尔强项,相对于i9-9900K,i9-9900KS提升幅度最大的游戏就是《最终幻想14》了,达到了8.79%,其他游戏都有提升,但幅度不是很大。

  但总的来说,英特尔处理器在游戏上的优势确实的有的,虽然正在逐渐被追赶,i9-9900KS也是目前市面上玩游戏最强的处理器了。

  总体对比着来看,9900KS游戏性能要比9900K略微强一点,对比AMD来说就是碾压了。三款英特尔高端处理器之间则拉不开大差距,9900KS比9700K强4%,实际游戏中很难感受出有变化。

  如果你升级电脑只是想玩游戏的话,你大可不必考虑酷睿i9,将升级9900KS的预算换成9700K,再把钱补贴到显卡上会更舒服

待机、烤机与游戏平台总功耗、温度测试

  由于无法单独测试某个硬件的功耗,所以下面记录的都是整机的功耗,待机功耗为开机硬件占用为0%时的实时功耗,游戏满载选择的是《古墓丽影:暗影》Benchmark过程中的整机功耗峰值,CPU满载则是Prime 95运行FPU烤机测试,显卡空载。

  待机情况下i9-9900KS的功耗与i9-9900K差不多,6W的差距平时使用很难感受得到。但一烤满CPU后,功耗差距就立刻体现出来了,i9-9900KS要比i9-9900K满载高28W,这个功耗差距就比较明显了。

  待机温度与烤机温度方面,Intel处理器待机时频率能降得比较低,因此待机温度表现比AMD要好得多。使用Prime 95烤机,除了i5-9600KF这款默认睿频较低的处理器之外,5款高端旗舰级处理器的核心温度都直奔90℃以上。

  需要标注的是测试时广州温度也比较高,室温为25℃,如果在哈尔滨测试成绩应该会好不少(滑稽)

  除了频率高的因素,因为华硕主板一向会在AUTO电压的时候给到处理器更多的电压,在烤机时我们的散热器已经出现了压不住的情况,参测处理器有几款都出现了降频现象,以下列出几款处理器烤机时的频率状况。

Core Temp显示i9-9900KS的Tjmax为100°C,意思为CPU温度达到100°C后处理器将会降频,让处理器温度低于100°C为止。而实测中也验证了这个结果:


  从Core Temp中可以观察到两个核心在100°C的边缘试探,随着烤机时间的增加,频率从5GHz下降至4.8GHz,且在华硕主板BIOS选项中调高Max CPU Temperature阈值至115°C后依然无效。

  在运行《古墓丽影:暗影》基准测试时,测试出的结果显示i9-9900K的平台功耗峰值比i7-9700K和i9-9900KS还要低,多次测试后结果误差也不超过±5%,让人有点费解。

  游戏温度的表现与功耗基本是挂钩成正比的,频率与功耗提高的i9-9900KS温度自然就上去了,比9900K高了11°C。

  综合以上30+测试项目,浓缩成精华,我们整理出以下综合性能差距表格供大家参考。

  以i5-9600KF作为对比基准,由于测试项目中多线程应用占比较多,12核24线程的Ryzen 9 3900X综合性能依旧没有对手,抛离i9-9900KS一大截距离。而i9-9900KS相对于i9-9900K来说,提升幅度不算很大,4%的差距基本在英特尔合理挤牙膏的范围之内

  那么单单对比英特尔的强项:单线程性能呢?

  注:以下单线程与多线程性能对比只取CineBench R15、R20与CPU-Z项目对比。

  单线程性能对比一看,i9-9900KS的性能提升相对于i9-9900K也不算大,还是提升4%,但这个提升算不错了,毕竟两者单核睿频其实是一样的AMD阵营的Ryzen 9 3900X单线程性能也没有落后太多,与i9-9900K持平了,Ryzen 7 3800X与i9-9900KS差了6%左右,也非常接近于后者了。

  多线程性能差距方面,Ryzen 9 3900X则是毫无悬念的完胜,i9-9900KS的多线程性能与i9-9900K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这就是全核睿频提高了0.3GHz和步进改变带来的影响了。

  小结:在默频的情况下,全核睿频5.0GHz的i9-9900KS在以上所有测试项目中几乎是完全超越了i9-9900K

  但大家也可以看到,每项测试中相对于i9-9900K来说,提升幅度并不是很大,平均在5%,真正的“牙膏厂”式升级。

  并且由于工艺架构完全一样的原因,全核5.0GHz发热量巨大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跟大多数i9-9900K超5.0GHz的情况几乎一样。

  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我(i9-9900K)能干的事你(i9-9900KS)虽然比我好一点,但我不能干的,你也好不到哪去。

  有人好奇i9-9900KS除了频率高之外,同频的情况下性能会不会有提升?这次也正好拿它和i9-9900K比一下。

  测试设置如下:CPU Ratio手动锁定47倍,电压Auto,其他硬件设置不变。

同频跑分与游戏测试小结:同频的测试结果有点小惊喜,i9-9900KS无论是单线程或者是多线程,每项分数都小幅超越了i9-9900K,这里估计是R0“硬补丁”效能比软补丁好的缘故,性能损失幅度比i9-9900K小。

  不过都是一模一样的架构工艺,同频性能也拉不开大差距,如果i9-9900K也用上了R0步进的话说不定两款处理器的表现就会一样了。

  待机温度与功耗上,两款处理器温度表现一致,i9-9900KS待机功耗比i9-9900K多10W。

  烤机10分钟后,i9-9900KS的温度功耗表现就要比i9-9900K要好很多了,满载温度仅有78°C,比后者低了9°C,满载功耗243W,比后者低35W,i9-9900KS不愧是体质特挑的大雕!

  游戏方面,虽然《古墓丽影:暗影》中i9-9900KS的帧数比i9-9900K要高7帧,但温度与功耗持平。

同频测试小结:两款处理器同频对比测试可以见到,i9-9900KS的性能比i9-9900K要强一丢丢,且功耗温度要比后者低很多,这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这完全可以印证我们之前作出的猜想,新的步进让CPU同频性能有所提升,官方特挑的体质让9900KS在同频同电压下有更好的温度功耗表现

选购建议:把购买9900KS当作多花200块买个官方特挑的99000K大雕,非常值!

  超大陆最感兴趣的,同时也是大家所感兴趣的,应该就是这款处理器的超频能力了:在此前Tom's Hardware报道的新闻当中,Reddit上一位用户将他手上的一块i9-9900KS超至全核5.2GHz并通过了CineBench R20的测试。

  该用户只是简单将电压设置到了1.36V就能顺利通过测试,要知道CineBench R20多核测试对CPU的压力仅次于Prime 95测试,这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们先规划了一下设置:

  刚开始的时候,超大陆并没有去调节AVX偏移项,如果只是平常正常日常使用的话,有关AVX指令集的应用大家应该都不怎么会碰到,但既然这是评测,会用到CineBench R20,就要确保它能在这个设置下还能稳定运行对CPU负载极大的AVX应用。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很遗憾的是,我们手上的处理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调试,除了跑R20会报错之外——

  跑Prime 95就直接黑屏重启了。

  之后,将频率降至5.1GHz,电压降至1.35V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既然这样,一不做二不休,不跑AVX项目,直接上其他软件跑分测试

超频性能测试项目小结:本来超大陆想拉到5.3GHz进行测试的,但无论怎么加压都无法稳过CPU-Z测试,就直接放弃了。

  超频后,大部分测试项目的成绩都有小幅提升,提升幅度最大的Time Spy Extreme中可以达到8%。但在《刺客信条 奥德赛》中出现了“反向超频”的操作,帧数比默频的情况还低

OC5.2GHz待机与游戏功耗、温度测试

  因为Prime 95测试会黑屏,所以并没有加入到对比当中。

  频率拉高,待机功耗与温度变化不大,游戏功耗比原来高了13W,温度高了10°C。个人感觉超了0.2GHz,核心高了10°C有点不划算

  超频小结:在默认睿频的情况下,i9-9900KS都只能通过降频的方式来完成Prime 95的Smart FFT测试,更不用说超频后会死机黑屏了。

  而如果不跑与AVX指令集有关的应用,i9-9900KS也的确能在5.2GHz的频率下稳定运行大多数软件,比如我们这次测试的几款跑分软件与游戏。

  虽然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很多日常应用的确不需要AVX指令集支持,几乎所有主板厂商的BIOS中都预设了一个AVX Offset选项,就是让超频玩家“规避”AVX这种高强度负载,让CPU能稳定超至更高的频率。

  说到这里,超大陆突然回想起:《刺客信条:奥德赛》在早期版本中,是不支持没有AVX指令集处理器运行该游戏的。

  短时间内,AVX指令集应该不会成为玩家的困扰,但目前CPU的游戏性能理论上已经完全受制于显卡。除了显卡厂商自己努力,想提高游戏效能,游戏厂商除了做多核优化之外,寻求一些“旁门左道”也未尝不可。

  这次《刺客信条》使用了AVX,预示着划了几年水的AVX指令集终于有望加入到游戏的大部队中,目前大多数游戏的Anti Cheat(反作弊)与加密(如Denuvo)都有应用到AVX指令集,以后加入到游戏中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但要怎样控制好使用AVX带来的巨大发热量,就是各个处理器厂商与游戏公司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从这次超频测试来看,超大陆并不认同这个结果,或许是因为这次拿到的处理器体质并不是很好,或许是因为广州温度太高,本次超频测试宣告失败。

四、“伪造”一颗9900KS

  “不就全核5G嘛,炫什么呢”,9900K在角落里发出了不屑的声音。

  众所周知,i9-9900K不超频=没法用(手动滑稽),超5G那不是基本操作吗?这次我们给手上的i9-9900K超至全核5G,试试看能不能“白捡”一块i9-9900KS。

模拟测试小结:拉到5GHz的i9-9900K确实火药味十足,成绩比默频提升较高,但依然与R0步进的i9-9900KS有段差距,在Time Spy Extreme项目中又出现了神奇的现象:同为5GHz,i9-9900K的成绩比i9-9900KS还要高200分左右。

  虽然这次模拟测试中,i9-9900K的确能摸到默频i9-9900KS的屁股,但超频这玩意最看重的就是体质,能超并且能稳定运行的i9-9900K也不是烂大街,但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如果你有一块i9-9900K,只要能超上去并稳定使用,你就相当于白捡一块i9-9900KS。

  根据综合性能差距,可以对比出i9-9900KS的性能已经稳定超越了K与KF型号,也小幅超越了i7-6950X。

  英特尔这次勉强算是完成了一次小升级,但这升级幅度小到让人都不敢相信,如果说之前的升级换代是挤牙膏的话,那这次是不是就将之前的牙膏抠回来继续用了?……

  不过有一说一,这次i9-9900KS全核5GHz的规格,也算是稳固了英特尔在游戏处理器领域的统治地位,特挑的i9-9900K核心,让超频玩家也省去了挑选的时间,更容易买到大雕(注:大雕指的是超频潜力大的CPU)。

  而且CPU的价格也比较良心,抛开各种车价来讲新CPU只比正规渠道的i9-9900K贵了200元,相当于你花200买个官方特挑好体质+官方帮你超好的i9-9900K,这么看的话新CPU还是不错的。

  假如你是原本就打算购买i9-9900K的玩家,我推荐你加一点钱上i9-9900KS了。

  但这次英特尔非常会做生意,之前i9-9900K还有2年保修,i9-9900KS就只有1年保修了,英特尔应该也是想规避一下i9-9900KS全核5GHz带来的风险,毕竟现在就有很多i9-9900K超到5GHz“缩缸”老化的案例。

  英特尔的14nm工艺真的是个神奇的东西,虽然第一代14nm Broadwell(第五代酷睿)几乎0存在感,早早被淘汰掉了,但后面从Skylake到Kaby Lake,再到现在Coffee Lake,只是稍微挤一下牙膏,就能稳固统治各个层次的处理器市场。

  就算AMD核心多,出低价8核16线程处理器对抗英特尔的酷睿i7,后者只需要靠着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强劲高频单核性能,再给你加俩核心,只要英特尔处理器单核性能依旧强劲,游戏优化一直领先,就会有一堆游戏发烧友买账。真的是成功全靠友商衬托。

  更何况英特尔CPU主要的营收来源并不是来自零售市场。

  所以,英特尔这次推出的i9-9900KS,更多的是一款象征式产品,卖多少看英特尔心情,有可能有钱还买不到那种。

  不过就像大家几年时间里都在谈论的,英特尔不断挤牙膏,害的还是自己,目前只停留在PPT上的10nm桌面端处理器,在2022年能否顺利出世也是未知数。I与A家的下一场仗,估计就是Comet Lake-S和Zen3的对决了。

  挤了快5年的牙膏,也是时候换一管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pu使用率间歇性掉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