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玩游戏要讲究时间?

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一个周五,也就是说,明天就要迎来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了。

但相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于周末的期待,可能已经要大打折扣了。

毕竟,曾经以为在辛苦了一周的学习以后,终于可以在周末好好的和小伙伴一块开黑拿个五杀or吃个鸡。

然而目前的真相却是,你们一周只能玩3个小时,到点以后就要被强制下线了。

哦对了,现在是7点半,再过半个小时你们就可以享受3小时中的第1个小时了,而且仅仅是1个小时哦。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而在这份《通知中》,则要求了至今为止最为严厉的一次要求:

  • 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 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 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 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未成年人一周只准在3天的特定时间玩游戏,就是周五周六周日这3天的晚上8点到9点,而且每次只能玩这1小时,一周加起来最多3小时。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规定是2019年出的,但是还只是规定未成年人每天玩网游时间限制为1.5小时,节假日限制为3小时,这样最起码一周是可以有13.5小时.

新规一出,直接降到3小时,还不到之前的零头。

对此,我只能表示——幸亏毕业的早

其实早在之前,就有适当的放出了一些信号。

这次的“最严限制”,不得不让人想起正好一个月前,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那次秒删痛批游戏为“精神鸦片”报道事件。

虽然当时部分厂商,已经很快给出回应,削减了未成年人每天的游戏时间。

但是显然这波力度是不够的,于是便有了这次的《通知》。

那么归根结底,为什么游戏对孩子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游戏可以满足孩子很多的心理需求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游戏中达成的成就感。在游戏里,当孩子一关一关打过时,系统就会升级或奖励“发钱”,孩子会有相当大的成就感,会有自信,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

▲完成游戏中的各种成就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其次,孩子还能在游戏中得到归属感。当玩一些团队游戏时,需要一起拿下一个目标,团队人员需要一起配合,相互支持,在这样的人际互动中,孩子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肯定,让孩子对这个团体有了信赖,有了支持,孩子就容易产生归属感。

还有,就是孩子还能在游戏里中得到认可感。游戏是把赏识教育用得最好的地方,比如孩子过关成功,系统就会发出“你好了不起,继续加油”的鼓励。

成就感+归属感+认可感,这样来看的话,是不是就会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了。

不过按照新的规定,孩子确实花在玩游戏上的时间,要大大减少了。

然而他们肯定还是有“玩游戏”的这个瘾的,那该怎么办?

既然孩子对游戏感兴趣,不妨就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有人可能会问了——游戏和学习,完全对立的两样东西怎么可能融合在一起。

孩子玩游戏只是一种心理需求,那么,如果可以找到一种新的兴趣,来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归属感+认可感”的话,不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了么。

既然他们爱玩游戏,那不如我们就让他们玩最高级的游戏——去做游戏!

▲这确实是通过编程做出来的游戏▲

编程可以让孩子将对游戏的沉迷转换为对游戏开发的探索。孩子可以参与游戏的开发设计,为游戏编程,从而对游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孩子在学习编程过程中,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指令和程序编写,就能在电脑界面上编出各种各样的图画和动画作品,甚至创作小游戏,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学习的过程就像在玩游戏一样▲

通过“玩”编程,孩子的注意力将从游戏中转移过来,变“玩”为“学”。编程让孩子有了“上帝视角”,真正实现在玩中学习。

————分割线————

大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1.75亿未成年网民。

要知道,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14岁以下公民共计人口2.5亿。

刨去那些刚出生的,还不认识手机是怎么回事的,几乎超过一半以上的未成年人,都会涉及到网络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限制了游戏时间,想必他们肯定还是有方法去玩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充分利用他们的这项兴趣爱好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赚钱的游戏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