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指数基金有没有人赚到钱?

  做股票,低位买不进,高位不肯卖,怎么办?那就买基金定投!很多人对基金定投不以为然,认为投资基金来钱慢,没钱途。But,稳到飞起,而且年收益超过10%的指数基金,基本稳赚不赔你还不心动?

  要知道投资理财的重要目的就是跑赢通胀,如何跑赢通胀,靠存款肯定不行,那就只能靠一些低风险投资。定投就是一种适合大多数人的投资理财方式,你无需繁杂的财务报表,也不用看那五花八门技术指标,你只需要有一颗坚持长期投资(3年以上)的恒心就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而基金定投素有“懒人投资神器”之称,更是小白投资者的首选,但基金定投也不是一劳永逸定投之后就可以不管不问了,尤其是对于基金定投小白来说最容易犯以下几个错误。

  下面我们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假如上面是一个简单股价走势图,1、2、3、4、5月价格分别是30元、60元、30元、15元,30元。

  老王从1月份开始买入,每月定投的金额是900元,那么按照“金额/单价=份额”计算,老王每月买到的份额是30份、15份、30份、60份,一共135份,总投资3600元,在5月份以30元的价格卖出获得的金额是30×135份=4050元,收益=(4050元-3600元)÷%

  可见虽然经历一轮波峰和波谷后价格回到原价,但是定投的收益率却仍然达到12.5%。

  定投之所以获得高收益,最根本原因是在固定投资金额,通过“金额/单价=份额”的公式作用,实现“价格越高买得越少,价格越低买得越多的功效”,最后摊薄整个投资期间的成本,获得“稳定”收益。

  但是定投虽好,可也不任意妄为,下面的几个误区你需要知道:

  误区一:不是任何基金都适合定投

  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定投,基金定投适合那些价格不稳定、波动大的基金产品,比如股票型基金。反之获得的收益就很低,比如债券型基金。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如上面的股价图波动很小,1月份的价格仍然是30元,但是2月份的价格变为35元、3月为30元、4月为25元,5月份又回到原价30元。老王仍然从1月份开始买入,每月定投的金额是900元,那么按照“金额/单价=份额”计算,老王每月买到的份额是30份、25份、30份、36份,一共121份,在5月份以30元的价格卖出获得的金额是30×121份=3630元,收益=(3630元-3600元)÷%,收益低了好多了吧!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投资波动相对大一些的基金。货币、债券型基金收益一般较稳定,定投和一次性投资效果差距不是太大,而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波动较大,更适合用来定投。

  误区二:定投期限越长期越好吗?

  上图从1997年就开始定投的上证指数图,红色的是成本线,蓝色的是上证指数价格。

  可以看出,并不是时间越长收益就越高,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益还越来越低。因为定投最主要的作用是摊薄成本,比如从半个月从4000点跌到3000点,平均价格大概只有3500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越来越集中,最后摊薄的效果的变弱了。

  定投时间不能过短(3年以上)但也不能过长,要适可而止,到一定的盈利幅度该出手就手出,比如:

  1、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往往相差很大,一般来说,年化收益率超过定期存款的5倍左右就可以兑现。比如现在1年期存款的收益率是1.5%,那么你定投的年化收益率是7.5%时就要多留神了。

  2、期限超过10年的定投,选择指数型基金更为妥当,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盘总是会上涨的。在这里推荐沪深300类指数基金。

  误区三:定投的收益一定超过一次性投资吗?

  总体来说定投的收益一般比一次性投资收益要稍高一些,这样分为3种情况

  1、价格先下跌后上涨的的震荡市,定投比一次性投资效果更优。

  2、单边下跌,定投比一次性投资效果更优,因为定投在下跌过程中可以摊薄成本。

  3、单边上涨,一次性投资效果更优,因为一次性投资买在低点,而定投成本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

  误区四:定投适合以下4类人

  如果你有高超的技术,娴熟的市场分析能力,那么没有做定投的必要,定投适合下面这类人群:

  1、每月收入扣除各项支出后仍有闲散的资金,比如假如月薪是10000元,每月支出是7000元,那么定投的钱可以是1000元=()÷3左右;

  2、受得住长期投资的煎熬,不能因为一次的暴跌而乱了阵脚;

  3、理性看待投资,丢掉一夜暴富的幻想;

  4、工作繁忙,没有更多闲暇时间,有稳定的工资人群。

  “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股神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也适用于基金定投。当市场涨的时候,皆大欢喜,但市场跌的时候,许多投资者因为恐惧而停止了定投,甚至是赎回基金...其实,市场下跌的时候,更应该继续定投,因为定投是看长期回报和坚持,平均成本才会被拉低。

  误区六:定投时机可以不加思考?

  对于定投,时点选择也很重要,比如在震荡市中定投效果很难显现,就指数基金来说,小白认为最好的定投时机应该是股市下跌成交量出现地量后(20天内成交量最低)投资的效果更佳。

  在长期的定投中,比如在5年的周期内,定投通常都有机会至少迎来一次牛市或大级别反弹,此时把快速增值的定投资产转入风险小的其他资产是不错的选择。

  但很多投资者在做定投的过程中,缺乏长远眼光,净值一旦涨就想赎回,这其实违背了定投的初衷。我们因为对市场的涨跌判断不明而希望借由定投分享市场的平均收益,定投就是要有耐性,能坚持。

  虽然说基金定投为“懒人投资神器”,但也不是只设置好定时定额投资后,就可以不管不问,这种方法确实也没有错,至少可以取得与市场持平的收益,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好坏来设置定投金额,市场行情好多投,市场行情不好少投。定投基金时切勿偷懒,想着一劳永逸。建议根据市场的波动实时地灵活调整定投时间和定投额度。如果想省心省力,当然可以选择定期定额的策略,但是现在我们都用上了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智能定投了。

  智能定投的核心是根据指数价格偏离均线的比例来度量当前的点位是否偏高或偏低。如果偏离度较高,我们就减少定投额度;如果偏离度较低,我们就增加定投额度。

  许多投资者对自己的财务缺乏规划,尤其是对未来现金的需求估计不足,这样的情况下,中途需要用钱而不得不暂停定投就有可能遭受损失。定投基金应该匹配一个长期的理财目标,特别是要考虑长远的家庭财务特点,而不是独立行动。

  误区十:只按月定投

  基金定投可以按周、按月、按日、按两周的方式来定投,并不是只有按月定投这一种。对于工薪族来说按月定投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毕竟工薪族是每个月发工资,收入是固定的,而对于自由职业者或者生意人由于收入不固定,倒是可以按日定投,每天定投10元,给自己一个希望,让基金滚雪球,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误区十一:一次性赎回基金

  我们只知道分批入场,却忘记了其实也可以分批出场。而很多人看到基金一跌就一次性赎回,其实如果你想赎回的话也可以分批赎回,说不定留下的等下回涨起来的时候又涨了呢?一次性赎回就真的连回本的机会都没有了。

  误区十二:错过最佳入场时机

  大盘已经跌到2700点位了,本来这个时候入场已经不错了,可有些人偏偏喜欢等,等到底部出现,或者等到市场明朗时再入场,而实际上面对捉摸不透的市场先生,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部,怡心只知道2700点入场肯定比5000点再入场可以赚更多。

  最后安利一下诊股小程序,平时来不及回复大家的个股问题,可以用小程序来诊断一下个股的情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股票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

定投首选指数型基金,因为它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只是被动的跟踪指数,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情况下,长期定投必然获得较好收益。而主动型基金则受基金经理影响较大,且目前我国主动型基金业绩在持续性方面并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军,第二年则表现不佳,更换基金经理也可能引起业绩波动,因此长期持有的话,选择指数型基金较好。若有反弹行情指数型基金当是首选。

国外经验表明,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的表现强于大多数主动型股票基金,是长期投资的首选品种之一。据美国市场统计,1978年以来,指数基金平均业绩表现超过七成以上的主动型基金。

因此我建议你主要定投指数基金,这样长期来看收益会比较高!

易方达上证50基金是增强型指数型股票基金,投资风格是大盘平衡型股票。该基金属高风险、高收益品种,符合指数型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基金经理林飞除了担任上证50基金经理之外该基金经理还担任了指数基金深证100ETF的基金经理,作为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其具有较强的指数跟踪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2008年1季报基金经理表示,50指数基金将继续在严格控制基金相对基准指数的跟踪误差等偏离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对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判断,对投资组合做适度的优化和增强,力争获得超越指数的投资收益,追求长期资本增值。

易方达管理公司是国内市场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优异的运作业绩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374亿元,旗下囊括了12只权益类基金和6只固定收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公司权益类基金净值排名出现了较大分化,整体业绩有一定下滑,但长远看公司中长期投资实力仍较强。

上证50ETF:上证50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2004年1月2正式发布,指数简称为上证50,指数代码000016,基日为2003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企业的整体状况。

华夏中小板:华夏中小板ETF的标的指数为深圳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中小企业板价格指数,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备选成份股。为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还可少量投资于新股、债券及相关法规允许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人神共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用不卖,如何卖的两个经典问题

指数基金定投是白领上班族最好的理财方式,而且简单易操作,只需要开立一个每月或每周自动扣款的定投计划,就OK了。

不过,指数基金定投只解决了“如何买”的问题,包括我上周的文章《升级版基金定投:年轻人的简单理财方法》也是一些优化买入的技巧。可投资中所有的收益都是某个时点的账面利润,大部分人到了实际要用的时候,才发现利润大大缩水了,这就是投资中“盈利容易带走难”的现象。

所以“如何卖”,才是投资理财中提升盈利空间最大的技巧。

比如大家常常问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目前定投已经有20%的收益了,是不是应该卖掉了?目前指数涨得很厉害,是不是应该止盈了?

问题二,我们想在一年内买房子,手里的定投应该什么时候卖?

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它会打掉你很多的“浮盈”,让你“纸上富贵”一场。

首先,我要从一个定投上最大的误区“止盈”

第一个建议是:不要止盈,千万不要止盈,任何时候都不要止盈!

投资理财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即使是指数基金定投也不例外。

有一种心态叫“锚定心理”,最常见的是把成本做为一个投资的锚,这就为日后埋下了一个隐患,因为你的预期完全被成本锚定了。

很多人在定投指数基金的第一年,都会遇到5%左右的亏损,特别是在熊市开始定投的人,这很正常,因为没有足够时间摊平成本。

就在你初投时的兴趣与紧张感慢慢丧失之际,甚至有点隐隐地后悔,不该被别人忽悠时,指数已经悄悄走强,某一天,你忽然发现,你手上的投资已经持平了。

然后你的兴趣又回来了,隔三岔五地观察一下。随着股指的上升,盈利的扩大,你的心态也越来越不稳——通常一个被套过的人,一是容易在解套时放弃定投,二是容易在盈利5%时,出现止盈的念头。

可要知道,跟你一样想的投资者成千上万,这才造成股市的波动加剧,等你们这批不坚定份子都卖完了之后,真正的主升浪就开始了。

虽然你继续嘴硬,认为自己至少赚了5%,但心里开始后悔,随着主升浪一浪高过一浪,所有人都在往股市里投钱,你仿佛成了一个49年投降国民党的傻瓜。

最终让你心态崩溃的是隔壁王二傻子,赚了钱在你面前得瑟,你终于想,不就是博傻吗?刚好你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了,你决定再博一把,就当自己当初没有赎回吧。

结果大概念你的这部分资金会被长期套在“高高的山岗上”。

可能你觉得我把大家想着太傻了,可血淋淋的事实是,基金发行最火爆的时候,都是牛市最高点,证券账号一大半是在07年和15年这两个大牛市开立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基民股民都是在牛市的高点追进来的。

止盈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拿到钱之后能干什么?所以,请相信几千万年进化遗传下来的人性,你大概率会追高重新进场,这是“不要止盈”的第一个原因。

“不要止盈”的第二个原因是,如果遇到长期慢牛,你会出现长期踏空。

请看看下面的纳斯达克指数八年四倍的慢牛走势,如果你喜欢“止盈”,你一定早在2013年就卖出了,然后完美地错过之后5年的大牛市(也许还没有结束)。2016年~2017年,上证50也是类似走势。

“不要止盈”的第三个原因是指数的难以预测性。

止盈的前提是“高抛低吸”,但即使是股市的绝顶高手也无法预测几个月内的涨跌——如果你真得能做到“高抛低吸”,你还做什么定投?出门左转,股指期货,只要预测对了一次,一夜暴富不是神话。

私募大佬陈光明讲过一件事,他有一次问一个投资人:为什么自己的基金业绩那么好,别人想买都买不到,你还要赎回?那位投资者说自己还投了另一个私募,现在亏损了,想把盈利的卖掉,去补仓那支亏损的基金。

结果几个月后,那支亏损的基金还是继续亏损,最后清盘,那位投资者把盈利基金赚的钱,又全亏掉了。

很多调查都显示,中国“基民”的盈利状况,远远落后于所有基金的平均涨幅,正是因为人性的弱点让你不断违背定投的原则,随意地止盈止损。

事实上,止盈的想法一般出现在总盈利20%以内,如果你的定投不间断超过五年,你总盈利大概率超过50%,你就会平静很多。

当然,如果你觉得指数目前涨得太离谱了,你可以停止继续定投,但是——

不要止盈,千万不要止盈,任何时候都不要止盈!

问题二:我想在一年内买房子,手里的定投什么时候卖?

很多人可能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如果现在的盈利比较大,那我就卖掉,如果盈利比较小,那我就看一看这一年中有没有什么高点可以卖掉的。

这个想法看似靠谱,实质危险。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投资中的卖出对你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觉得卖出就是为了保住盈利或者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这个想法被称为止盈或止损,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假如这笔钱你要用的时点是2018年底,而此时是2017年年底,股指正稳稳地走在一个上升通道,并没有见顶的迹象。按照过去的经验,此时并不能算是一个高点——当时市场的普遍观点都是这样看的。

所以你很可能会产生上面的想法,在这一年中找一个高点卖掉。但实际上正如我们知道的,除了2018年的一月份有一个机会之外,之后每一个月都比前一个月低,一直到你要用钱的年底。

这其间,绝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再等等,已经跌了这么多了,只要反弹一点,我就立刻全部卖掉。直到房子要交首付了,你的最大亏损已达10%~20%(视定投时间长短)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买房只是为了投资的话,那你就会想,到底买房划算还是股票投资划算?如果你觉得后者是一个大底,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的话,那你很可能会改变原来的用钱计划,放弃房产投资。

可如果你买的是婚房,无论现在的股票跌到什么程度,你都不太可能放弃买房计划,因为丈母娘不会放过你呀!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至于这么倒霉,但中国股市的特点是牛短熊长,涨起来傻子都在赚钱,跌下去好像所有的公司明天都要破产了一样,真正让你有高位兑现的时点是非常短的。

所以,卖出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交易行为,跟你之前的买入价没有半毛钱关系,跟你是否盈利没有半毛钱关系。卖出只与该笔资金的用途有关,一种是可卖可不卖,第二种是不想卖也得卖。

第一种情况下,答案只取决于继续持有基金,跟其他用途(包括持有现金),哪一个对你而言更重要,或者更有利。

第二种情况下,答案就是如果一年后明确要用钱,从现在开始,立刻马上制定退出计划,在你还可以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你能拿到的,不要到你别无选择的时候,被动承受你不想要的。

下面就是具体的退出方案:

之前在讲决策的文章《换工作换方案换供应商,甚至换恋人,你一定要知道的方法》中, 有一个观点,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中,你首先要找到最确定的一环。

如果明确的知道一年后你要用这笔钱,假如现在你就把基金卖出,你肯定会买一年期的年化4%的银行理财产品。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不卖出,你实际上在承受4%的资金成本。也就是说到一年后如果只涨了4%的话,那你还不如当初卖掉,卖银行理财产品——这就是“退回计划”中最确定的一环。

上一篇文章讲过一个年线原则:年线之上少买,年线之下多买。年线是“牛熊分割线”,所以卖出的原则也跟年线有关。

第一种情况:目前指数在年线5%以上

方案:立刻全部赎回,转为银行理财。

道理很简单,目前指数在年线以上5%,再加上银行理财的4%机会成本,实际上历史上能够达到年线以上9%的位置的时间,并不多,而年线本身的变化是很缓慢的。

第二种情况:年线上下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沪深300指数基金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