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人数占比?

3月24日,腾讯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新浪财经发布报道称,“腾讯员工人均年薪从2019年的84.48万元减少到2020年的81.11万元”。随即,“腾讯员工2020年人均年薪81万”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微博热搜#腾讯员工2020年人均年薪81万#)

此条报道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网友调侃“81w?我都没有81k,招保安吗?”但也有类似“我和马化腾身价加起来平均也是百亿富豪了”、“有没有中位数”等评论质疑媒体报道的合理性。

除了此条关于腾讯员工年薪的报道之外,有关各行各业人均高年薪的新闻也层出不穷。比如《深圳商报》曾报道《部分券商去年人均薪酬出炉 “中金”人均年薪115万元居榜首》,而《中国基金报》也曾报道《炸锅!人均年薪70.6万华为又涨薪了!》。这些报道中接近百万的员工人均年薪引发了强烈的社会焦虑感。

(《深圳商报》的报道)

(《中国基金报》的报道)

为了对上述提到的“人均年薪”的报道进行核查,记者以“人均年薪/平均年薪”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筛选2021年1月起至4月媒体自行计算各行业平均人员薪资的原创报道,剔除有关国家统计局或其他机构数据的搬运报道。经不完全统计,共得到报道11篇。

(11篇媒体报道中各行业各企业的人均年薪)

核真录记者试图通过对这11篇报道核查回答以下问题:这些报道中,哪些行业占比最高?这些报道中的“平均年薪”到底是如何计算的?是否足够科学?背后又有什么意义?

经过核查,记者得出以下结论:

1. 信息技术行业与金融行业是这些报道中最热门的两大行业;

2. 大部分报道中人均年薪的计算方式都是用公司财报中的雇员支出/总人数,但该支出包含公司的隐性支出,并不等于员工实际的获得工资;

3. 大部分报道采取“平均法”,但是平均值会受到极值的影响从而产生较大误差。

信息技术行业与金融业是报道中热门的两大行业

在统计的“人均年薪”的媒体报道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身影十分活跃。除了上文提到的新浪财经报道中的“人均年薪81万”的腾讯公司,还有“人均年薪70万”的华为公司和“人均44.91万”的小米公司。

此外,这些报道中占比第二的是金融行业。如《深圳商报》报道了2020年部分券商的人均薪酬,其中居于榜首的中金公司的人均年薪高达115万元,华泰证券人均年薪达到93.26万元。《中国经济报》于4月6日发布报道《六大行2020人均薪酬排名:交行最高建行第二农行最低》,其中排名最高的交通银行人均年薪为35.94万。

为什么这些报道聚焦于金融业与信息技术行业呢?记者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回答:

首先,从平均工资来看,这两个行业就业人员的人均工资确实高于其余行业的人均工资。经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0501元。在国家统计局划分的19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人均年薪低于平均人均年薪,其中最低人均年薪仅有30340元。但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金融行业城镇单位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均在10万元以上,在众多产业之中一骑绝尘,脱颖而出。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员的人均年薪高达161352元,在众多行业之中遥遥领先,位于榜首。

(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其次,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两者都有良好的发展态势。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属于第三产业,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三次产业贡献率数值,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47.3%,占三大产业首位。

(2020年三次产业贡献率 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国家统计局《2020年4季度和全年GDP初步核算数据》显示,受2020年疫情影响,在某些产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负增长态势的情况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金融业"依旧呈现较高增长态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长率高达16.9%,“金融业”的增长率高达7%,而其他产业即便是正增长,最高增长率也只有3.5%。

(2020年4季度和全年GDP初步核算 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由此看来,相比于其他行业,金融业与信息技术行业有更高发展前景,也是“高年薪”的代名词。

人均工资的计算数值不等于员工实际获得工资

那么,这些媒体报道中的人均年薪到底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记者选取了三篇代表性报道,并总结了每篇报道所采取的计算平均工资的方式。

(三种代表性报道的计算方式)

第一种薪酬算法被广泛使用,即[(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员工人数]。这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基于财务数据的现金流,计算出应当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总额,并不等于实际员工所得工资。

第二种是用“支出工资总额/员工人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工资,计算方式基于管理数据,计算实际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在不同媒体报道中并不一致。如关于《中国基金报》关于华为的报道就将工资、薪金和其他的福利纳入工资总额计算范围,而《券商中国》关于平安银行的报道则在其中除去了“五险一金”等福利。

工资总额的计算是否存在一个官方标准?记者查阅国家统计局编著的《中国统计年鉴》,在对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说明中,年鉴对“工资总额”有着如下界定:

1.工资总额是劳动报酬总额,既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每月发放的“现金工资”,也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2.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因此,通过工资总额计算的平均工资比个人实际拿到的工资要高。

3.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不论从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还是从不同公司的财报的实际操作来看,工资总额并不等于每月支付的现金工资,而是涵盖了企业在员工薪酬、福利、保险等方面的支出总和,并且是以税前工资进行计算的。

举例来说,新浪财经报道中,腾讯的职工平均工资是用《2020年腾讯全年财报》中的数据计算的。《2020年腾讯全年财报》显示当年支付的雇员福利开支是696.38亿元,员工总人数为85858人,由此计算得知腾讯2020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81万元。然而,“福利开支”这一概念并不等同于支付给员工的实际工资,雇员福利开支除工资、奖金外,还有班车、早餐、晚餐、培训、工会经费等。

(腾讯雇员福利开支数据 来源:腾讯2020年财报)

因此,这种计算方式包含了除工资之外的各种为员工支付的其他费用,这一数据远远高于该公司员工的实际薪酬——与其说是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不如视为公司的用人成本

当人们看到有关“人均年薪”的报道之后,会产生“和自己工资不符”的心理落差,这是因为员工实际收到的每月工资和报道所采取的计算方式并不一致。

平均数缺陷:极值影响总体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报道中“人均年薪”的普遍计算方法是用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方面的费用除以人数,最终算出公司工资的平均数。而在统计学中,平均数虽然能反映某一行业平均水平,但在数值差异较大的统计中,平均数易受到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平均数不具有代表性。

以腾讯为例,记者在《腾讯2020年财报》中查得腾讯9位董事薪酬总和为约为5.1亿元,其中刘炽平作为执行董事和总裁的薪酬约为4.28亿元;马化腾作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薪酬约为5874万。因此,这类董事的薪酬水平和一般的员工工资水平相加再平均,实际上拉高了整体的工资水平。

(腾讯各高管薪资 来源:《腾讯2020年财报》)

中金"人均超过百万的天价年薪"的背后,也存在着类似的“猫腻”。根据2021年4月1日《深圳商报》的报道,2020年中金员工平均薪资达到115万,这一数据是通过工资总额除以员工人数而得出,而这里的工资总额包含了7位年薪超过千万的在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拉高了员工的平均薪资,不具有样本代表性。     

因此,职工平均工资往往会引起人们“拖后腿”“被平均”“拉仇恨”等误解和质疑,但是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数据,仍有其不可小觑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准确地理解平均工资背后的真实内涵呢?

宏观层面看,职工平均工资与职工的关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可以帮助确定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住房公积金基数等。二是职工平均工资是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参考数据之一。

微观层面看,职工平均工资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比如平均工资对于职工工资有“保底”作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时就要参考职工平均工资;同时,职工平均工资中行业平均工资数据直接影响本行业工资的走势,行业工资标准过低,会产生倒逼上涨的压力,直接影响到职工工资的谈判要价。

目前,除了平均数以外,常用的科学统计办法还有中位数、众数等。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它反映了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一方面,这些媒体报道重视职工的平均工资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平均数自身具有局限性,在报道时可以引入更加全面的数据指标来揭示员工的工资状况。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统计的11篇报道中,金融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占比更高,其原因可能为两者在国民经济中发展迅速,行业薪资待遇确实更高。

然而,这些报道中的“人均年薪”的数字不免出现“虚高”这一现象:一方面,利用企业的薪资支出除以总人数的计算方法并不科学,其中还存在包括福利等隐形开支,并不能代表员工直接到手的工资;另一方面,采用平均数的计算方式容易受到企业内部少数高管年薪的影响,整体上出现偏高的趋势,并不能代表所有企业人员一般的水平,媒体在报道时不妨引入众数或者中位数的计算指标来综合考量。

事实上,这些报道的年薪数字远超过国家统计的平均年薪,也远超于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员工感知的平均薪资水平,现实的贫富差距在媒体报道中被放大了,人们的焦虑感也被加剧了。

因此,媒体关于人均年薪的报道应该谨慎科学,建立在更合理的统计方式之上,避免报道内容只成为吸引眼球的噱头。

}

因为太多自媒体不断炒作“百万顾问”甚至“千万顾问”, 圈外的人误以为猎头顾问是高薪阶层, 不了解这个圈子的人误以为: 当猎头好赚钱啊!

猎头行业 所谓的“百万顾问”,是指年回款达到100 万的猎头顾问, 而并非个人收入达到100万的猎头顾问。

那么,猎头行业究竟有多少百万顾问?猎头行业平均收入多少?下面我们通过行业数据来分析下

一、猎头行业有多少百万顾问?

2020年人力资源产业营收破2万亿,占GDP总额的2%。

但是,人力资源行业包括咨询业、劳务派遣、外包、薪税筹划、委托招聘(RPO)、灵活用工等等,其中猎头占比多少呢?

在2万亿的人力资源行业中,猎头行业的产值仅为1200亿,占6%。

40万的从业人员,猎头行业的人均单产仅为30万元。

5万家猎头公司,每家猎头公司的平均人数为8人。

数据维度分析:人均30万的单产,去掉20%高于平均值的猎头公司,可能至少有50%左右的猎头公司,人均单产达不到30万。 而单产高于30万的猎头公司,大部分都是服务 高薪行业 的垂直猎头公司 ,比如金融、地产、外资医疗、互联网大厂等。而更多中小猎头公司或者非垂直类的大型猎头公司,人均单产非常低。比如北京某知名大型猎头公司,3000人的规模,2019年产值4.5亿,人均单产只有15万。

行业有没有百万顾问?有,但是凤毛麟角!我在猎头行业15年,看到过实打实数据、全公司90%以上顾问都是百万顾问的只有二家,一是几年前北京一家不到10人规模的猎头公司,只做百度产研岗位,当年对外号称人人都是百万顾问,后来,整个团队卖给了百度。还有一家在上海、只做外资医疗的猎头公司,30人左右规模,我去拜访看了该公司的OA,100万产出的顾问在公司不算高的,200万才是TOP。

在40万猎头从业者中,百万顾问的占比应该不超过0.5%,再高点也不会超过1%,即4000人左右。 这个数据只能是模糊数据,因为无从获得真实信息源,但是,按行业总盘子、从业人数倒推,不会差距太大,如果有4000位顾问达到百万顾问,这4000人就创造了40亿的行业产值。而且,即使有4000人的百万顾问,百万也不是常年平均业绩,而是某一个年度的特殊业绩。

二、百万顾问的年收入多少?

猎头的年度业绩,和顾问专业度、勤奋、努力等个体因素有关,但是,客户质量占比更大, 客户质量,包括客户在行业内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对人选有吸引力)、岗位需求紧急与清晰(需求靠谱)、岗位薪资高于社平(人才竞争力)、HR有良好配合度(客情关系)等, 小猎头公司如果没能力签约大厂,每个Case如果都是50万以下,产生百万顾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假如在40万从业者中有4000位百万顾问,百万顾问个人年收入大约多少呢?

猎头顾问收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薪资,另一部分是业绩提成。固定薪资,作为乙方的猎头公司一般都低于甲方的招聘从业者。例,一个本科、3年招聘从业经验者,如果在甲方互联网公司,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约为12-15K,如果进入大厂,铁定15-20K;而同样背景的人选在猎头公司,平均8-12K,甚至更低。也就是说,乙方招聘(猎头)从业者,固定薪资平均是甲方的50%-80%之间。

百万顾问(为了方便核算,抛开管理职能的猎头经理、合伙人),我们姑且按资深顾问、固定薪资算15K计算,年收入18万。

再说提成,各公司不一样,一般猎头公司要扣3倍Base之后计算提点,提成比例从10-30%不等,我们按30%比例计算:

也就是说,一个百万顾问的个人税前年收入在30多万,我们把这个数据再放大一些,年回款100万的猎头,个人税前年收入一般不会超过40万!

三、不同商业产品利润比较:

劳务派遣:劳务流派人均利润更少,80-150元/人月,但是,如果5000人呢,月利润就是40-75万,年利润480万-900万。而且,管理5000人的劳务派遣,只要3-5个员工服务专员(人力资源行业,平均一个员工服务专员可以服务2000人的劳务派遣)办理入离手续、代缴社保、发薪等事务性工作就够了,老板每天躺着就赚钱了。

外包 不论白领、蓝领外包,月服务费都在不等,如果有1000人的外包,算算利润多少?

其它如补充医疗、薪税筹划、单工伤之类的产品,产品价格都不高,但是,只要啃一家几千人大客户,老板就是躺赚!

咨询行业有战略咨询、市场咨询,也有人力咨询,大咨询公司一家千人企业的人力咨询项目一个Case客单价就是上百万。

房地产为什么薪资高?因为房价高;金融行业为什么薪资高?因为金融产品贵;三大运营商为什么薪资高?因为垄断+通信费贵;三桶油为什么薪资高?因为汽油贵。。。

唯独互联网不同,互联网为什么薪资高?不是因为互联网产品贵,而是因为互联网产品的特殊属性,即产品开发完成之后,每增加一定数量的用户新增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淘宝因增加商户而带来的服务器扩容、技术构架的改进等成本增量,是以万为单位起步计算的。

4、猎头: 客单价5-10万最常规,10-20万有一定占比,但并不高,与咨询行业没法比;客单体量与人力资源行业的其它产品没法比,新增项目成本,却是几乎是一比一增加的。比如,10位顾问的猎头公司服务10家客户、50个岗位为工作饱和状态,如果再新增5家客户、25个岗位,要么,就得停掉现有的项目,要么就增加人手。

猎头行业平均10万的客单价,按20%费率计就是50万年薪的OFFER,如果猎头公司不是深耕垂直客户,从启动推荐、筛选、一面、二面、OFFER谈判到入职,1个月基本是最短周期,甚至可能要2个月,入职后还需要3个月人选保证期,如果人选没过保,还只能收到一半的费用, 这种计算还不包括那种未过保退费和6个月保证期的 。即使顺利过保,从启动到人选通过保证期,周期是4-5个月。4-5个月时间,咨询行业三、四个人的项目组可以完成100万以上的咨询项目。

客单价低,周期长,体量小,这才是猎头行业的真相。

每个行业平均薪资都有它背后的产品逻辑。 为什么传统制造业薪资不高,因为传统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过低;为什么新兴制造业如手机、汽车等行业薪资高,因为新兴制造业产品附加价值高。其它行业也一样,大律师接一个Case随便就是几十万,大的案子上千万,甚至有律师费上亿的案例;医疗、医美行业2个小时的手术几十万。。。你只要了解某一个行业的平均薪资,就大体可以了解这个行业的产品附加价值高与低了。

是不是有小伙伴觉得,猎头工作3、5年、年收入40万也不错啊?问题是,你首先得进入40万从业者塔尖上1%、甚至0.5%的群体,而且,百万顾问也大概率是某一个年度的回款,连续几年都是百万顾问概率很低。对于行业平均单产30万的数据来说,大部分工作3-5年的猎头顾问年收入不足15万!如果你所在是3000人的猎头公司、4.5亿年营业额、人均15万的平均单产、而你又处于平均数之中,15万的回款,扣掉1万的税、2万的社保、1万均摊办公成本,就算老板只留1万的利润,你的个人全部收入,固定+提成,也就只有10万!

你是不是很奇怪,3000人的公司,人均单产这么低,老板不赚钱吧?错了,3000位顾问,一位顾问创造1万元的利润就是3000万,你说老板赚钱不赚钱?

但是,老板赚钱不等于员工赚钱!

岗位薪资,一是决定于行业平均水平,二是决定于岗位含金量。猎头,在海外还算较高薪职业,但是中国,真真切切是中低收入职业。

国外猎头怎么玩?几年前我的一家客户委托猎头找CFO,年薪150-200万,HRD和我关系很好,但是她告诉我:这个需求不能给你,董事会说这个岗位必须签全球性猎头,最终他们签约了某国际知名猎头, 合同谈判了几轮,猎头公司让步之后合同约定是: 预付金从三分之一(50万)降到了34万,只推荐5位人选。也就是5位人选之后,如果没有OFFER,推荐也终止了,预付金也是不退还的。

要是这么玩,猎头才可能是高薪一族!

几天前和某大厂的一位高管扯淡,他说:昨天一位估计也就刚毕业一、二年的小孩子给我推荐个职位,我拒绝了,结果 ,他讲了20分钟电话,告诉我应该如何做好职业规划,真让我哭笑不得!

国内猎头行业这种中介式的玩法,平均收入不可能高得起来,因为岗位含金量过低。

以一个本科大学生毕业3-10年,即25-32岁,最黄金10年职业成长期来分析不同岗位的职业成长差异:

1、猎头,初级顾问(入行)8-10万,中级(3年左右)15-20万,高级(5年+)30万,合伙人40-50万,这是一个猎头顾问相对比较理想的职业成长路径了;再高,只能自己创建猎头公司。

2、互联网技术,入行10-20万,中级(3年左右)20-25万,高级(5年+)40-60万、构架、专家、技术总监、CTO等,60-120万;

3、互联网项目管理、运营类岗位,入行10万,中级(3年左右)20-30万,高级(5年+)50万、部门总、VP100万以上;

4、职能,人法财,入行10万,中级(3年左右)20-30万,高级(5年+)50-80万、总监、CFO、HRD、100万以 上;

5、最后再比一下销售。

猎头顾问,从工作内容上在甲方公司算职能,但乙方公司的属性决定猎头算业务岗位,属于销售类。所有行业销售人员的收入都是不确定的,固定薪资较低,总收入看个人能力和运气了。 但行业产品的附加价值高低,一般决定了销售平均能赚多少钱。 比如,传统制造业的销售,其收入就远低于互联网行业的销售。人力资源行业,因为产品复杂,也要看卖什么产品了,北京一哥们儿在人力资源行业,签约了一家几千人物流公司的外包+单工伤+个税筹划,年流水几个亿,毛利二、三千万,2020年他个人年收入400万左右。

猎头行业有没有个人年收入100万以上的?可能会有,但纯偶然纯个例。倒推计算一下: 个人收入100万,将猎头顾问个人收入和业绩回款比按4 :6开,个人回款须达到250万。按20%的行业平均费率拆解,要完成1250万年薪OFFER。当然,完成一个股份银行的总经理岗位或者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的CEO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概率几乎和彩票中奖差不多。如果将1250万年薪拆解为12个100万年薪的OFFER,几乎每个月完成1个百万年薪的人选入职。并且,还得100%通过人选保证期,这种可能性有多少?

所有行业平均薪资高与低,和行业的盘子大小、产品附加价值等因素密切关联。整个行业1200亿的产值、40万的从业者,怎么算,你也无法计算出猎头是一个高薪收入职业。对于应届生或者新入职场的小白,选行业、岗位, 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这个行业或者某个岗位塔尖那部分人的收入 ,比如你搞互联网产研的,到大厂的P8以上基本就200万左右年薪了,因此你就可以知道,在这个行业即使你走不到那种高度,百万年薪总是可以预期的。

当然,我只是分析行业真相,让那些对猎头行业期待过高的同学认清真相而已,也并不是说如此,猎头行业就不可以进入了。 与许多行业比,猎头行业的平均薪资还是较高的,比如比较传统餐饮行业、传统制造行业、传统农牧业。有一些人传统制造业干20年,职级都是厂长了,年薪也不过20-30万。

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综合评估选择行业与岗位。 如果你是211、985大学的教育背景,我个人不建议你进入猎头行业,因为你有太多机会可以进入产品附加价值极高的一线互联网大厂、高科技行业。 如果你是大专或者排名500位以外民办本科学历、万金油专业,又无其它特殊才能,进猎头行业,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猎头行业并不能让你赚很多钱,但是,结交人脉、了解不同行业市场、自己努力加运气不错也有相对自己条件而言不错的收入。

当然,在政策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波动较大,比如火了20年的教培行业,其中头部公司如VIPKID、好未来等其平均薪资真正向互联网一线大厂看齐,但是,一个政策之下,行业就出现雪崩。互联网也同样,在P2P跑路、地产萎缩之后,互联网一枝独秀,但是,也同样在内卷和政策打压之下,互联网未来也未必一直“秀”得下去。从政策导向看,新兴制造业、电子科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有可能成为未来平均薪资的第一梯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百万年薪人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