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福州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只有88.5%?

图11 年专利申请、授权量

图10 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图9 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表6 2018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7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表5 2018年交通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4 2018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表3 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6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5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图4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图3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2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1 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表1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成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朝着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34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2.5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516.19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8303.99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3.4:42.5:54.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37.1%、6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782元,增长6.6%。

财政收支质量提升。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4.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税收收入1067.8亿元,增长15.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分税种看,实现增值税收入349.7亿元,增长7.0%;企业所得税收入151.7亿元,增长13.2%。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2926.0亿元,增长11.2%,同比增收295.3亿元。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以项目为中心,开展投资促进“百日擂台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341.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7.9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投资2295.8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投资5847.3亿元,增长11.1%。重点区域投资突破发展,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投资1856.7亿元,增长12.4%;“东进”区域投资1316.8亿元,增长14.9%。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2.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3.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涨3.4%。

人口规模稳步扩大。年末常住人口1633.00万人,比上年增加28.53万人,增长1.7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94.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12%,比上年末提高1.27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476.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72万人。常住人口地域分布呈现变化,“东进”区域常住人口增长2.76%,“南拓”区域常住人口增长4.46%。“11+2”中心城区(含高新区、天府新区)年末常住人口1093.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89万人。人才新政成效明显,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4人,人才新政累计吸引25.4万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8.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9.9天,同比减少0.6天。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通信业投资889.8亿元,增长33.0%;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435.4亿元,增长31.2%;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990.4亿元,增长18.4%。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推进网络理政“六大平台”建设,来电来信诉求解决率87.0%,群众满意率88.8%。大力实施减税降费,取消、停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14项,减费15.3亿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新增市场主体54.1万户,比上年增长12.8%,新增注册资本14570.4亿元。

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培育。聚焦新经济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启动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成功承办全国“双创”活动周、举办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113家。全年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家,培育新增独角兽企业4家。新兴产品增产增量,城市轨道车辆、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分别增长31.6%、21.6%、110.1%。网络零售新业态快速发展,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669.5亿元,增长29.4%。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统筹推进“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和“七大共享平台”专项实施方案。落地开工乡村振兴项目490个,完成投资600亿元。年末拥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2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841个,家庭农场6841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5.3%。农业品牌建设初具成效,年末共有农产品著名商标513个,其中国家级著名商标33个。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总收入393.9亿元,增长21.5%;农产品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87.8亿元,增长46.3%。

民营经济保持活跃。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5条”、上市公司纾困帮扶8条,建立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464.7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完成民间投资增长0.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0.4%。年末民营经济市场主体73.7万户,增长32.4%;新登记民营企业18.4万户,增长27.3%。

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与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开展“成都企业市州行”活动,参加企业480家,达成部门间、区县间合作协议95个,签署投资协议183个,总投资932.1亿元。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种植业577.0亿元,增长4.8%;林业20.6亿元,增长6.5%;畜牧业254.2亿元,增长1.1%;渔业32.0亿元,增长6.0%。粮食产量230.3万吨,下降0.7%;油料产量37.3万吨,增长1.1%;蔬菜产量575.9万吨,增长5.9%。肉类产量59.4万吨,下降4.3%。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3.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粮食播种面积38.3万公顷,下降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5.6万公顷,增长3.2%。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0万公顷,增长0.4%;中药材播种面积1.4万公顷,增长4.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6.8万公顷,增长5.4%。

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年农村用电量37.2亿千瓦时,增长1.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4.0%。新建高标准农田43万亩。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66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14.3%,机械产业增长13.9%,汽车产业增长1.0%,石化产业下降14.5%,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增长11.6%,冶金产业增长22.8%,建材产业增长7.8%,轻工行业增长8.9%。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97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31.2%、29.6%、19.0%。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2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795.8亿元,竣工产值1893.6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684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273.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23.4%。

房地产开发投资减缓。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267.8亿元,比上年下降8.8%。含预售在内的商品房销售面积3681.9万平方米,下降6.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659.4万平方米,下降10.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633.2亿元,增长6.1%,其中住宅销售额2602.1亿元,增长1.8%。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加快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全年共接待游客2.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40.6万人次,增长13.0%。实现总收入3712.6亿元,增长22.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4.5亿美元。组织出境旅游人数168.8万人次,增长1.9%。年末全市共有4A级以上景区46个,三星级以上饭店81家,旅行社628家。

(五)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运输能力逐渐增强。全年客运周转量1115.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72.1亿人公里,增长70.7%;公路旅客周转量88.5亿人公里,下降6.6%;航空旅客周转量954.7亿人公里,增长11.5%。全年货物周转量381.8亿吨公里,增长7.3%。其中,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83.6亿吨公里,增长11.0%;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284.0亿吨公里,增长6.4%;航空运输货物周转量14.2亿吨公里,增长4.9%。

邮电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4.5亿元,增长32.1%;电信业务总量1105.8亿元,增长144.8%。快递业务收入112.2亿元,增长31.0%;快递业务万件,增长26.6%。固定电话用户64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67.0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679.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189.6万户。

(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5901.8亿元,增长9.4%;餐饮收入900.0亿元,增长13.7%。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6515.0亿元,增长9.8%;乡村实现零售额286.8亿元,增长12.4%。

消费结构改善升级。16大类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有13类保持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7%,日用品类增长52.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5%,化妆品类增长13.0%,中西药品类增长15.9%,书报杂志类增长15.4%,家具类增长30.0%。

(七)金融业、证券业和保险业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782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321.3亿元,增长9.7%。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2637.2亿元,增长11.3%。

资本市场保持稳定。实施“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行动计划,新增上市企业11家(其中A股6家),全年首发融资94.0亿元。年末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49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证券营业部217家、期货营业部46家。证券交易额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

保险领域稳健发展。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927.1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7.4亿元,增长1.3%;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69.7亿元,下降4.1%。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268.4亿元,增长15.8%。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142.4亿元,增长23.4%;人身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126.0亿元,增长8.3%。

国际大通道持续提能。加快构建“陆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4条、定期直飞航线61条。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29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成为中西部首个跻身全球“5000万级机场俱乐部”的成员。国际班列境外站点数拓展至24个,全年累计开行2619列,比上年增长158.8%;综合重载率77.4%,比上年提升10.7个百分点,其中中欧班列1591列,比上年增长85.4%。

对外贸易持续繁荣。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9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出口总额2746.9亿元,增长33.0%;进口总额2236.3亿元,增长19.2%。贸易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231.9亿元,增长32.1%。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94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7个。实际利用外资5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85家,驻蓉外国领事机构17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93个。

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启动155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84项任务、133个试验项目。新增注册企业2.7万家,注册资本3713亿元,其中外资企业359家,注册资本60.4亿元。

五、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8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24782元,增长8.7%;经营净收入4279元,增长12.8%;财产净收入4367元,增长6.4%;转移净收入8701元,增长5.9%。人均消费性支出27312元,增长7.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5元,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11155元,增长11.2%;经营净收入5238元,增长3.6%;财产净收入2133元,增长8.2%;转移净收入3609元,增长11.5%。人均消费性支出15977元,增长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6%。城乡人均收入倍差1.90,比上年缩小0.02。

社会就业形势良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6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9.1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8.8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248.9万人。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实施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计划,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17.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14.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5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55.0万人。征地农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人数173.3万人。全年2.5万城镇居民、8.9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资金投入7.0亿元,其中投入农村5.2亿元。年末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13个,拥有床位3.5万张。有社区养老设施2089个,拥有床位3.0万张。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206处,社区服务中心354个。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成投用幼儿园98所、中小学55所,新增学位11.2万个。年末在蓉普通高校64所,在校学生91.3万人,研究生9.9万人,专任教师5.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6所,在校学生19.9万人,专任教师9453人;普通中学校609所,在校学生60.0万人,专任教师5.2万人;普通小学校590所,在校学生99.2万人,专任教师5.4万人;幼儿园2528所,在园幼儿56.5万人,专任教师3.9万人。

科技创新向好发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71.5亿元。新建成创新创业载体36家,面积51万平方米。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52项、国家级科技奖励29项。完成科技攻关935项、成果推广495项,完成火炬计划491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07801件,其中发明43013件,实用新型47891件。专利授权57370件,其中发明8304件,实用新型3288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比上年增长15.8%。

文化服务切实提升。以天府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加快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全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12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年末共有博物馆35个,文化馆22个,公共图书馆22个,馆藏图书2292.6万册。年末共有广播电台14座,制作广播节目27套;制作电视节目30套。年末共有有线电视用户384.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369.2万户。

卫生服务健全提升。大力推进健康成都建设,优化全域医疗资源布局。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755个(不含在蓉部队医院),其中医院、卫生院89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个,妇幼保健院21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14.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3.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2万人,注册护士7.8万人;全年诊疗14513.1万人次。年末共有三甲医院机构27个,床位数3.5万张。全年无偿献血38.9万单位。

体育事业方兴未艾。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规划建设天府奥体城、凤凰山体育中心、东安湖体育中心。全年成功举办国际级体育赛事26场,国家级体育赛事48场,成功申办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都籍运动员共获得国际性和全国性比赛奖牌105枚。其中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15枚,银牌2枚,铜牌4枚;在全国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30枚,银牌26枚,铜牌28枚。年末共有体育场地21562个,全民健身路径4962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668个。全年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数1080万人次。

七、城市治理和城市环境

生活设施保障有力。年末市辖区幅员面积367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31.6平方公里,共有铺装道路面积1.2亿平方米。自来水供水总量10.9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6.4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4.1%。年末天然气用气人口774.4万人,天然气输供气35.8亿立方米,城市气化率94.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447.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

交通路网持续完善。年末公路总里程27731.4公里,等级公路2707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58.7公里。年末机动车拥有量548.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0%;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07.2万辆,增长5.5%。

公共交通提速发展。年末公交线路长度15300.3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4.2%;公交营运汽车15903辆,增加1501辆;公交车线路997条,增加95条。地铁运营线路长度225公里,增长25.7%;地铁客运总量11.6亿乘次,增加3.8亿乘次。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实施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成社区综合体79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4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实施棚户区改造10600户,完成城中村改造27082户,实施老旧院落改造327个。

安全事故逐渐减少。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70起,比上年下降2.9%;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27人,下降14.4%;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1人,下降25.0%。全年交通事故1805起,增长3.0%;死伤人数2001人,下降1.8%;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665.2万元,下降16.8%。火灾事故4200起,直接财产损失2026.2万元。

公园城市加快建设。科学编制公园城市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6.5万亩,累计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森林储蓄量3506万立方米。森林面积5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5%,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市辖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平方米。

污染防治成效显现。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抓好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实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空气质量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251天,比上年增加16天。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8.0%、8.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低32.0%、22.1%。地表水断面Ⅰ-Ⅲ类占比75.5%,提高7.2个百分点,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4.2%、1.3%。单位GDP能耗下降5.7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43%。

[1] 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部门数据尚未最终核定。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的数据。

[3]公报中电信业务总量及增速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4]公报中乡村振兴、自贸区建设、物价、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

虽然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乡镇调研报告(通用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XX年9―10月期间,市政协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一、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XX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XX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农投入逐年增大,财政增收机制灵活。近年来,国家扩大了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级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2个多亿,安排乡村两级转移支付4575万元。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收支管理体制逐步得到规范,体制外收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县开始积极探索组织征收新机制,引导乡镇干部从原来的抓税源转变为抓财源工作上来,既缓解了乡镇财政增收压力,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忙于“找”税的负担。修水县自XX年起未对乡镇下达财税任务,而是由税务机关依法据实征收,县财政对乡镇支出实行“六个确保”。庐山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乡镇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建立了支柱财源,同时,按照“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原则,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

5、打工经济渐成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学习浙江创业经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外出打工、就地从业、回乡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XX年,全市乡镇外出务工人员约70万人,劳动者报酬40多亿元,也就是说,70万务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创造出了一个与当年全市财政收入大致相当的业绩。农民务工收入约占家庭纯收入的52%,成为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谋生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修水县农村劳动力33万人,有近20万外出打工,XX年全县劳务总收入达12.1亿元,为我市劳动力务工总量和劳务收入最大县。庐山区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9元,务工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3.4%。

二、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乡镇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市乡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不够高,加之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长期受思想观念、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发展思路还不够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文化背景、产业基础、领导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全市乡镇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方县乡两级没有很好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还存在“一个锅争食”、“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有的部门不顾乡镇客观条件和客观经济规律,硬性规定增长项目、指标、比例,不仅影响了乡镇因地制宜、扬优成势,而且因片面追求产值、项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举债建设、重复建设;有的乡镇没有着眼宏观谋划,制定适合本乡镇的发展总体规划,而是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盲目跟风、朝令夕改;还有的乡镇领导作风不实、玩风较盛,有的不能很快适应经济转轨、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不仅工作找不到着力点,而且主动性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2、发展实力还不够强。据了解,萍乡市5年来坚持采取“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经济,全市财政总收入由5年前7.32亿增至XX年的27.09亿元,年均递增26.6%;XX年乡镇财政收入平均达到1957.7万元,较上年增长24.1%;其中,安源区11个镇(街道)财政收入平均达到4059万元。新余市仅26个乡镇,XX年财政过千万元的就有23个,其中超3千万的5个,预计XX年超亿元的乡镇3个。而我市XX年乡镇财政收入仅3.2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98%;过500万元的乡镇仅16个、过千万元的4个,过5千万元的没有。XX年,全市仅4个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乡镇经济总收入与全市gdp总量比较,规模极小,对提升全市经济总量根本产生不了决定性或重大的影响。在不多的财政收入大户乡镇,有的还是依靠临城镇周边的土地出让收入充实财政,有的是依靠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等拉动税收,这样的收入结构很难保证持续增长势头。在不同地区的乡镇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较多的经济实力弱、增长幅度慢的乡镇,相对抵消了发展快、收入高、总量大的乡镇的经济贡献率。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看,全市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仅10家,超10亿元产值的还没有,很难在一个地方大范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3、财源增收后劲堪忧。近年落户我市乡镇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少之又少,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在乡镇没有一家。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依赖农业、收入结构单一、工商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开始陷入增长乏力、财源不足、收支平衡难度加大的窘境。由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低税率从外地“引税”,有的`用财政资金甚至干部工资垫交税款。许多乡镇迫于财税任务的压力,把大部分人员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协”税(买税)上,根本无暇服务“三农”、发展经济。同时,普遍存在的乡镇债务负担问题不容忽视。绝大多数乡镇负债运行,多的负债达上千万乃至几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发展公共事业的能力,甚至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4、支农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层科技等涉农服务体系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现有科技人员老化,支农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着乡镇“七站八所”在服务农业、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产业化经营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组织,即专业的流通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制约了农产品闯市场的“三级跳”。此外,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也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和专业户,无论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担保或抵押,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5、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环境有待优化。表现为对业文化培植不够,对创业成功典型宣传不够,对本小利薄的创业者尊重不够,致使创业成功人士没有社会影响,剩余劳动力没有创业冲动,不愿就业甚至打牌为“业”的现象没有舆论批评。有的职能部门对各类创业主体缺乏政策支持,满足于照抄照转上级有关红头文件,而没有把着力点放在细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没有形成聚集效应,不能满足全民创业的需求。全市99个建制镇,人口2万以下的有43个,2-5万的47个,有的乡镇中心人口仅几千人,没有一个镇被列为全省规模乡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都比较狭窄,对周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低,加之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又不完善,因而对农村劳动力和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比较弱,影响了城镇聚集效应的发挥。

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建议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们建议:

1、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上谋划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市、县两级都应制订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目标,下大力气支持和帮助乡镇把经济搞上去。要坚持分类指导,支持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先发展起来,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各县(市、区)要注意充分发挥乡镇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各乡镇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力戒重复建设,盲目跟风,一哄而起,更不能无序发展,搞低档次开发,低水平运作,而要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要从打造一批专业乡镇、特色乡镇抓起,不断做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并在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培植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农村经济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全民创业上打开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小城镇应成为我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一个最佳切入点。建议将全市乡镇大致分为城区乡镇、卫星乡镇、区域中心镇、特色乡镇、其它乡镇五类,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强,以此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广辟投融资渠道,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等形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并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民营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使小城镇成为各地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项目的承载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地。对具有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要通过发展打造经济强镇;对没有工业发展基础的乡镇,要借鉴萍乡市和庐山区的做法,积极打造园区经济和“飞地经济”,培育项目孵化园,与项目落地地区共同搞好扶持、服务,争取“双赢”。

推动全民创业应成为乡镇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长远之策。要在全市积极培育创业文化,加大各类创业人才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业的的社会氛围。要制订“引凤返巢”政策,积极鼓励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要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家、工商业主、专业大户二次创业,通过延伸产业链、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要充分释放科技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潜能,借鉴萍乡市的有效做法,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或兼职参与创业;要努力推动村组干部和农民经纪人围绕“农字号”创业,支持各地成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协会和行业商会。

3、从改进现行财政运作模式上增添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针对一些乡镇为完成财税任务采取的“买税”行为,要抓紧建立一套合理的财政增长机制。可推广庐山区“属地征收、在地统计,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经验,支持乡镇做大财政总量。县级财政要妥善核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总额,确保刚性支出,免除乡镇为财政正常运转而产生的后顾之忧。要科学确定乡镇实际财税收入基数,对完成预算目标的超收部分,绝大多数返还乡镇。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乡镇政府提供行使职权必需的资金保证。针对乡村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禁止乡镇财政为非生产性支出、基建性项目贷款和任何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债务负担。建议市财政部门对全市乡村两级债务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核实情况,健全账目。

对由乡镇政府担保的历年贷款形成的债务以及世行贷款,要坚持“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单位或受益人认帐,分期偿还;对因平衡预算或部分支出列暂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挂帐,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解决。党委和组织部门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应树立“发展、增收是政绩,消赤、减债也是政绩”的正确观念,建立乡镇减债考核办法,将减债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4、从加快支农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形成全社会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合力。要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全面发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种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民自我保护和农业抗御市场风一、基本情况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险能力;市、县两级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农业和大宗农产品建基地、强龙头、育市场、创名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乡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广都昌县周溪镇围绕珍珠产业组建经济共同体的好做法,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金融部门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开放小额贷款,通过贴息、融资、财政垫付等形式,增加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投入;要恢复、健全全市统一的农技服务机构,组建、充实农技队伍,建议借鉴湖南省的做法,对县、乡从事农技推广等公益事业的服务机构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扶持,同时引导、规范一批面向市场的农技服务性实体和经营性中介机构组织。

5、从建立激励机制上提供乡镇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建议市委、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制订乡镇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总体要求,加大对乡镇发展的协调调度。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便于操作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乡镇干部激励奖惩机制。把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领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建议对全市乡镇经济年度财政收入达到5千万元,或在此基础上连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标荣获红旗(先进)单位的乡镇(街道),其党政主要领导在职级上实行高配、经济上给予重奖;对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干部,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干部调整中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为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进、携手共创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全县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和绩效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所探索,有所规范、有所作为,有所进取,有所形象,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乡镇人大工作得到保证

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乡镇人大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1、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全县共有七个建制乡镇。--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主席和联络员各一名;--设专职主席、副主席、联络员各一名。今年四位乡镇人大联络员调配了大学生公务员,二位联络员兼任政府办副主任。这样的配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总体来说比较重视,每年都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帮助人大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书记办公会、党委会、镇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都请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列席。

2、乡镇党委研究人大工作。乡镇党委要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大多乡镇党委每年都有几次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团会议每年召开2—4次,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基本能保证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经费得到保障、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一般采用报帐制。目前,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都配备了专用电脑,为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的乡镇按照“目标同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县经济比较落后,--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亿元。自从县委号召跨越式发展和“四个岱山”建设以来,各乡镇人大把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寻求人大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各乡镇人大对政府工作实行监督的基本做法:

1、召开主席团会议,适时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重点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实事工程、民生问题等重要事项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有序、高效运作。

2、督促政府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工作,建立会议办理、现场办理、评估办理等制度,大多乡镇采用答复时面商和办结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议满意率和办理解决率逐年提高。

3、组织各种层次的视察活动。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绿化、转产转业、生产安全、农贸市场等方面开展视察。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对政府办事效率、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监督有针对性。如岱西镇人大把盐业享受柴油价补贴问题以建议形式,通过代表提交到省人代会和全国人代会上;还把盐业盐民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省人大、省政府和省盐业局后,引起省里对盐区生产建设的重视、达到原盐价格提高的效果。

二是各乡镇人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体现:

1、切实履行职责,审议、决定乡镇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扩大知政知情渠道,积极采取“政府实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议”的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为地方发展进言献策。

2、服务中心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调。主动推进政府工作,做好维稳工作:如衢山镇人大在鼠浪湖岛整体搬迁中做了大量工作;长涂镇人大在金海湾大型工程建设中,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秀山乡人大在常石集团和惠生集团落户中负责民生协调工作;高亭、东沙、岱西镇人大做好工业园区征地工作等。

3、鼓励人大代表招商引资起作用、帮困扶贫献爱心、经济发展作贡献。据近二年初步统计:各级人大代表在县乡两级招商引资工作中受表彰达20多名;有80%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建立帮困结对户;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老总中人大代表占50%以上;在“创业创新”评选全县十大人物中人大代表占6名;在县第三届专业拨尖技术人才和优秀实用人才榜上人大代表占10名。

4、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各乡镇人大经常组织企业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学习考察,仅去年长涂镇组织代表到上海、南通等地和企业考察;衢山镇组织代表到舟山的金塘、六横船舶企业考察,东沙镇组织代表到宁波北仑港物流企业考察等,为本地企业代表借鉴创业创新经验提供平台。可以说,这几年引进全县港口企业落户和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各乡镇人大及其代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84.2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

(三)民主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县治乡工作逐步推进乡镇人大在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治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乡镇政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卫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普法工作的落实。

2、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督促政府部门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各乡镇人大多次牵头举办《生产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司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讲座,并开展对执法部门督查。

3、有效开展执法检查。近年来乡镇人大着力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渔业生产安全、教育卫生、农民负担、职工维权等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述职、组织代表评议,如去年衢山镇人大对设立不久的交通、建设、渔业分局提出了14条整改意见、各分局有了压力,就产生动力,促使工作有很大的改观。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所探索,有所规范、有所作为,有所进取,有所形象,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乡镇人大工作得到保证

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乡镇人大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1、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全县共有七个建制乡镇。高亭、东沙、岱西、岱东、长涂镇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主席和联络员各一名;衢山镇、秀山乡设专职主席、副主席、联络员各一名。今年四位乡镇人大联络员调配了大学生公务员,二位联络员兼任政府办副主任。这样的配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总体来说比较重视,每年都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帮助人大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书记办公会、党委会、镇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都请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列席。

2、乡镇党委研究人大工作。乡镇党委要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大多乡镇党委每年都有几次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团会议每年召开2—4次,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基本能保证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经费得到保障、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一般采用报帐制。目前,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都配备了专用电脑,为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的乡镇按照“目标同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县经济比较落后,xx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亿元。自从县委号召跨越式发展和“四个岱山”建设以来,各乡镇人大把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寻求人大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各乡镇人大对政府工作实行监督的基本做法:

1、召开主席团会议,适时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重点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实事工程、民生问题等重要事项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有序、高效运作。

2、督促政府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工作,建立会议办理、现场办理、评估办理等制度,大多乡镇采用答复时面商和办结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议满意率和办理解决率逐年提高。

3、组织各种层次的视察活动。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绿化、转产转业、生产安全、农贸市场等方面开展视察。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对政府办事效率、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监督有针对性。如岱西镇人大把盐业享受柴油价补贴问题以建议形式,通过代表提交到省人代会和全国人代会上;还把盐业盐民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省人大、省政府和省盐业局后,引起省里对盐区生产建设的重视、达到原盐价格提高的效果。

二是各乡镇人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体现:

1、切实履行职责,审议、决定乡镇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扩大知政知情渠道,积极采取“政府实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议”的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为地方发展进言献策。

2、服务中心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调。主动推进政府工作,做好维稳工作:如衢山镇人大在鼠浪湖岛整体搬迁中做了大量工作;长涂镇人大在金海湾大型工程建设中,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秀山乡人大在常石集团和惠生集团落户中负责民生协调工作;高亭、东沙、岱西镇人大做好工业园区征地工作等。

3、鼓励人大代表招商引资起作用、帮困扶贫献爱心、经济发展作贡献。据近二年初步统计:各级人大代表在县乡两级招商引资工作中受表彰达20多名;有80%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建立帮困结对户;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老总中人大代表占50%以上;在“创业创新”评选全县十大人物中人大代表占6名;在县第三届专业拨尖技术人才和优秀实用人才榜上人大代表占10名。

4、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各乡镇人大经常组织企业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学习考察,仅去年长涂镇组织代表到上海、南通等地和企业考察;衢山镇组织代表到舟山的金塘、六横船舶企业考察,东沙镇组织代表到宁波北仑港物流企业考察等,为本地企业代表借鉴创业创新经验提供平台。可以说,这几年引进全县港口企业落户和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各乡镇人大及其代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84.2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

(三)民主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县治乡工作逐步推进乡镇人大在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治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乡镇政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卫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普法工作的落实。

2、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督促政府部门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各乡镇人大多次牵头举办《生产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公司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讲座,并开展对执法部门督查。

3、有效开展执法检查。近年来乡镇人大着力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渔业生产安全、教育卫生、农民负担、职工维权等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述职、组织代表评议,如去年衢山镇人大对设立不久的交通、建设、渔业分局提出了14条整改意见、各分局有了压力,就产生动力,促使工作有很大的改观。

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我乡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力求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涌现出不少创新举措:

1、效能听证制度。通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机关日常工作。其主要做法:一是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由驻村指导员、村级宣传员等将有关问题上报乡效能办,效能办汇总后确定听证议题、参加对象、时间地点等。二是听证议题确定后,制定工作计划,提前一周把听证会的议题、时间和地点通过广播、公告等途径向广大干部群众公布。三是通过群众自愿报名和乡邀请两种方法产生听证代表,听证员主要由乡党委班子成员和干部组成。四是由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听证会,采取“听证代表提问—听证员释疑”的互动方式,由听证代表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听证员就有关内容即时与听证代表进行讨论,解释说明有关情况。对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可宣布听证结论,未形成比较一致意见的问题,不作结论,由乡党委政府再进行研究。五是效能听证会后,对效能听证会上反映的问题确定落实措施。对暂时不能落实的,作出限时承诺。落实情况通过政务公开栏、告知说明书以及会议通报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反馈。

2、机关干部承诺制。以机关干部承诺制为抓手,着力解决干部行为不规范问题。要求每位干部根据本职工作,以书面和会议表态发言相结合的形式,对本月工作的重点内容、工作措施、工作目标等作出承诺。效能监督员对机关干部每月工作进行监督,对完不成任务的下发通知书,分别责令说明情况、进行诫勉谈话或限期整改。

3、政务监督平台。一是公开政府行为。在乡机关宣传窗公布全乡机关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承诺工作事项、投诉电话,确保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充分、完整,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健全监督制度。乡里确定一名党政班子成员进行效能监督,负责检查事项办理、承诺情况和填写廉政勤政报表等。三是加强投诉处理。进一步整合意见箱、投诉电话、信访室等,规范投诉处理和考核机制。

一、乡镇机关效能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乡镇机关效能建设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进展不够平衡、措施不够扎实和群众满意度不够高等问题,与乡镇机关在推进“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进程中承担的责任还有相当的差距。乡镇机关效能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素质能力问题。通过近年来的干部调整充实和加强学习培训,乡镇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有了一定改善,但乡镇干部“素质不高、本领恐慌”现象依然比较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缺乏。从问卷调查来看,认为“部分乡镇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是影响乡镇机关效能建设首要因素的占49.8%。具体表现为:一是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一些乡镇干部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认识不够,理想信念淡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所疏远,缺乏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突出表现为缺乏“三种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些乡镇干部有为群众办事的愿望,但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政策把握和依法行政能力欠缺,难以开创工作局面。部分年轻干部没有掌握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三是干部人才资源匮乏。目前,乡镇非常缺乏农技、信息、经贸、城镇建设、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从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来看,存在严重的青黄不接问题。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乡镇干部数量少,少数素质好的年轻干部往往录用不久即被县级机关挖走。一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干部仍是乡镇机关的主体,他们主要靠“吃老本”,虽有实践经验,但知识更新不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四是学习培训质量需要提高。近年来,干部学习培训较多,但学习培训的实效性不够。一些培训形式主义严重,如何通过学习培训,真正提高乡镇干部为“三农”服务的知识和水平,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2、进一步转变乡镇干部工作作风问题。有的乡镇干部习惯于“坐堂门诊”,不搞上门服务,群众对此十分不满。乡镇干部进村少入户少,到村主要是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家里,蜻蜓点水,与普通村民接触很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更少。

3、进一步完善乡镇绩效考核机制问题。绩效考核,包括对乡镇机关的考核和对干部个人的考核两部分。目前,对乡镇机关的年度考核,往往无所不包,而且有名目繁多的目标责任制,动辄“一票否决”。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带来乡镇行政行为的无序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机关效能的提高。

二、关于抓好下阶段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建议

下一阶段的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结合实际,以抓效能、强服务、促小康为主题,明确重点,加大力度,整体推进,务求实效。

1、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对乡镇及干部进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再教育再发动,进一步引导广大乡镇和乡镇干部增强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一要注意把握好机关效能建设的特点,防止和克服效能建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动“差不多”的思想,做到动真、抓实、过硬;二要注意统筹兼顾、全面推动各项工作,防止和克服“单打一”、游离中心“两张皮”的思想,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三要注意狠抓工作落实,防止和克服轰轰烈烈走过场、冷冷清清无所谓和先紧后松等收场的思想,真正把效能建设抓实抓好。

2、多办实事好事,解决突出问题。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继续开门征求意见。有条件的乡镇可以推广和借鉴“效能听证会”制度,定期听取群众对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建议。二是集中开展一次为民办实事活动。建议将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规范工作载体,密切联系群众。要创新载体,建立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逐步使联系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推动乡镇机关及乡镇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创“三到”。即服务到农家,帮忙到企业,增收到村居。二是推“三进”。即政策法规进万家,文化活动进万家,科技卫生进万家。通过“三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机关效能建设方面,我乡积极探索和抓好制度建设,抓好工作创新,注重实效。在器官效率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创新措施

听证制度效率。通过听证会的方式,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机关的日常工作。主要方法如下:首先,在听证会之前,村中指导员和村级宣传员将相关问题向乡镇实效性办公室汇报,乡镇实效性办公室汇总后确定听证会的主题、参与者、时间和地点。第二,确定听证事项后,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广播、公告等方式,提前一周向干部群众通报听证事项、时间、地点。三是通过群众自愿登记、乡级邀请等方式产生听证代表。听证委员主要由乡党委委员和干部组成。第四,镇党委和政府应当组织听证,采用交互模式的“质疑的听证会代表——听员工解释的”,和听证会代表应当出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和听证人员与听证会代表应当讨论的相关内容,并说明有关情况。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宣布听证的结论。意见不一致的,不作结论,由乡党委、乡政府进一步研究。第五,在有效性听证后,针对听证中反映的问题,确定实施措施。暂时不能实施的,应当作出限期承诺。及时以政务公开、通知指示、会议通知等形式向群众反馈落实情况。

2、 政府官员承诺制度。要以政府官员承诺制度为出发点,着力解决干部行为失范问题。要求各干部以书面陈述和会议陈述相结合的形式,对本月工作的重点内容、工作措施、工作目标等作出承诺。执行监督员应当对机关干部的月度工作进行监督,对未完成任务的,应当发出通知,责令限期说明情况,进行训诫谈话或者整改。

3、政府监管平台。第一,开放的政府行为。在乡镇机关宣传窗口公布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姓名、职务、承诺工作事项和投诉电话,确保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完整、完整,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完善监督制度。在全乡指定一名党政班子成员监督检查工作的成效,负责检查项目的处理、承诺情况的处理和廉政报告的填写。三是加强投诉处理。进一步整合意见箱、投诉电话、投诉办公室,规范投诉处理和评估机制。

乡镇机构效能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调查,仍有一些乡镇机关的效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思想认识不足,平衡发展不足,不够坚实的措施和群众满意度不足,这是相当不同的责任由乡镇机关在推进的过程中“8月8日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乡镇机构效率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和能力。近年来,通过调整、充实和加强学习和培训干部、乡镇干部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这种现象“能力低质量、恐慌”的乡干部仍然突出,和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稀缺。根据问卷调查,49.8%的受访者认为“部分乡镇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人口占80%,农村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农村文化的涵盖面广,意义重大,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深化农村改革,构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现,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仅以××乡为例,窥一叶而知秋。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乡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间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围鼓清唱;方岗村的玩蚌精、莲响舞;大魏村、塘陈村的舞龙灯;××村的拉犟驴;小罗村的路竹马;庙王村、魏店村的舞狮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莲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乡各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多次文艺节目汇演,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好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农村文化创作与表演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传人难寻,现代年青人大多局限与打工经济或创业成家,对农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艺品种面临失传灭绝。

三、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波、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网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四、振兴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与时俱进,当前的文化站必须直面现实,走出原地停滞怪圈,变“等、靠、要”的依赖性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觉性,变“求稳旁徨”的被动性为“无功就是过”的主动性,在国家群众文化政策的指导下,迎接挑战,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繁荣我乡农村文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gdp各行业贡献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