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网银和支付宝

>以我开过5年手机店的经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如果手机不小心遗失了,务必第一时间做好这几件事,否则可能会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手机绑定的业务也是越来越多了。不得不说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

我们现在出门可以不用带钱包,只要带手机就够了,现在的小偷想偷现金还真是挺难的,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身上通常不会有任何现金。手机完全可以代替现金支付,手机上的各种APP可以买卖各种我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并在线实现支付功能。

就拿疫情当下来说,没有手机健康码、行程码都无法出示,没有手机就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方便。

也正因为如此,手机对我们是非常的重要,但同时手机上绑定的个人信息也是越来越多。一旦手机不慎丢失,很多人会容易陷入恐慌,内心非常着急。

而且手机丢失了,是很容易给我们的财产、隐私等方面造成一定泄露或损失。所以手机的保管是非常重要的。

手机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当手机丢失时,有些人甚至不惜花高价赎回。这个时候,也很可能给一些不良用心的人制造一些机会,但更可怕的是,很可能手机回来了,手机里面的财产或隐私完全泄露或丢失了,那才是令人非常痛恨的。

有些人很可能会说,手机有密码,盗了也不怕,其实不是这样子的。现在的手机解锁并不算是什么高科技,稍微懂的人都会,这个并没有什么难度。


那么,如果手机不小心被盗了,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呢?

我开过5年的手机店,遇到过很多顾客丢了手机来店里寻求帮助,我一般都是这么教他们做的。

1、去营业厅补SIM卡

SIM卡就是手机卡,我们的手机卡主要来自三大运营商,有移动、联通、电信。手机丢了,第一件事是去你手机卡所在的运营商服务大厅办理补卡,直接拿着身份证去可以了。

但是在去补卡之前,先要把手机卡挂失掉。因为补卡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去营业厅要时间,去了营业厅可能还要取号排队。在这个时间段,手机就存在很多的危险了。所以发现手机丢了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借用手机拨打手机卡服务商电话,移动号码就拨打10086,联通号码就拨打10010,电信号码就拨打10000,转人工服务报自己的身份信息,要求挂失名下手机卡。


手机卡如果不及时挂失的话,手机在别人手里,就很可能通过转账的方式把手机里的钱财转走。哪怕对方不知道相应的密码,但是通过手机验证码的方式可以重新设置密码,那样就很危险了。

手机卡挂失后,就赶紧去营业厅补办手机卡,新补的手机卡跟丢失的手机卡可以是同一个号码,通常只需要20元。

2、重新登录相应的手机APP

有了新的手机卡,因为手机号码没有变,可以重新登录手机上面的各种APP,比如我们常用的支付宝、微信、各种网银、证券账号等等。

只要在新的设备重新登录这些APP,那丢失的手机上的对应APP就会自动下线。如果对方想要登录就需要输入密码或手机验证码,因为丢失的手机卡已经无效了,对方也就没有办法重新登录相应的APP。

我们登录APP之后,第一时间查看记录,看刚才是否出现过转账记录,并确认这些记录是否是他人转出。


如果我们登录支付宝、微信、网银等APP发现有异常转账记录,第一时间报警,并跟相应的APP服务商联系,声明自己手机丢失,刚才的转账记录存在异常,争取让服务商暂停或退回此笔交易。

跟服务商联系之后,再选择报警。跟警察说明自己手机丢失的位置、时间以及手机上发生的异常转账记录等等,警察根据这些信息查找手机所处的位置,以及对应的转账情况明细。


就在前段时间,我在警察局的朋友那里看到有人来报警,说自己的手机丢失了。他跟警察说明了具体的时间以及丢手机的大概位置。警察根据大数据排查,锁定了拿走手机的嫌疑人,最终成功将手机拿了回来。

这里需要说的是,第一时间没有说报警处理,是因为报警处理可能会耽误时间。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我们把手机卡挂失后,登录发生了异常再报警,这样的话,信息可以更全面地提供给警方。

4、根据区域网找回手机

有些人用的手机跟家人的是同一个品牌,或同一个系列,并且相互之间进行了绑定。一旦某方手机丢失,另一方可以帮助定位以及查找手机的具体情况。假如你手机是苹果手机,家里人的也是,而且用的是同一个ID登录的,那可以直接用ID锁定丢失的手机。即使别人拿了丢失的手机,也无法使用,只是一块砖头了。

现在很多手机都有这种功能,不管华为、VIVO、OPPO等还是其他品牌,都会有这个功能。或者是电脑、平板、手机相互绑定了,也是可以查找相关的定位以及其他的信息。


5、拨打丢失的手机号码

当手机丢失时,第一件事可以尝试拨打丢失的手机号码,也许对方会接听,只要对方接听了,那么就好办了。

在电话里,我们一定要表示感谢,可以给予适当的报酬。我相信很多人还是热心,并没有私自占有他人手机的意思。可能自己的手机是落在了哪里,比如买东西的时候手机放下却忘记拿了,并不是别人主动去非法占有。这种情况下,拨打丢失的手机号码,对方是很可能会接听的,也会乐于将手机送回。


如果接通了电话,对方并不善意,或者想要敲诈。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告知对方,哪怕手机是被他捡到的,他也不无权私自占有,因为这是不当得利,会触犯相关法律。

当然,所有的这些在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好言沟通,不能得理不饶人。

手机丢失后,在朋友圈或相关的群里可以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免他们遭受到诈骗。因为对方如果拿着你手机登录了相关的软件,或者拨打了通讯录的电话号码,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在亲朋好友那里,显示的是你的号码,他们都会认为这是你拨打的电话或者发的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真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总之,手机丢失后,一定要想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如果你还有其他方法,欢迎各位朋友补充,一起讨论。


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做可以尽量避免手机丢失呢?

现在的人都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屏幕比较大,放在口袋里很不方便,通常是放不下的,很多人都是直接拿在手上。但是手里拿着手机,突然有什么事需要放下手机时,就很可能会忘记手机放在哪了,再去找可能就丢了。手机丢了,相信每个人都会非常担心,因为上面有很多个人的信息,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来避免手机丢失呢?

1、手机不要放在宽松的外衣口袋或背后

冬天的时候,有些人的外衣是很宽松的,口袋也很大,很方便放手机。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冬天衣服穿得多,手机从衣服口袋取出来完全没感觉。

我就是这样丢过一个手机,在逛超市的时候,我的手机就放在外衣口袋。当时我披着外套,外衣口袋很大,我把手机放在里面。没过一会,我再次摸口袋的时候,手机就不见了。

还有就是,手机不要放在裤子后面的口袋,后面的口袋通常比较浅,而手机比较大个,掉了不会有什么感觉,等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因为手机很大,不方便拿,我们可以弄个挂绳,长的可以挂在脖子上,短的可以挂在手指上。我用的就是带钥匙扣的手机壳,有事不方便拿手机时,我就直接用手拿着钥匙扣,手机方便拿也不耽误事。

有些朋友直接将手机挂在脖子上,挂绳漂亮又时尚,这样也不容易丢失手机。


手机可以放在包里,但包最好是手提的,或者是挂在胸前。这样的话,只要包不离身,手机就一定会在。

但一定不要将包放在背后,放在背后是很不安全的。一旦被人盯上,被人顺走可能都没有知觉。

另外,手机上尽量不要存太多的个人照片,证件信息等等,一旦手机丢失,很容易被人利用。还有就是重要软件的登录最好设置双重密码,密码输入和指纹输入,哪怕手机丢失也不需要太担心。


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品,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手机丢失,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或者隐私泄露。

在使用手机时,最好使用双重密码。如果跟家人的手机是同一品牌的,可以相互绑定,方便定位查找,也可以跟同一品牌的电脑、平板相互绑定,相互定位,这是非常方便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为什么要介绍支付宝的诞生和发展?主要是因为支付宝的诞生对整个支付行业有很大的影响,且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支付宝,但大多数人其实是不了解支付宝是怎么诞生的、发展的;此外介绍支付宝的发展也有助于理解第三方支付公司线下收单领域竞争市场外的线上收单市场。

推荐一本著作《蚂蚁金服》(作者由曦),值得细度。

一、支付宝诞生背景介绍

为什么支付宝会诞生?因为淘宝网需要。

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得不又回到第一篇文章《支付媒介——货币》中介绍的相关内容了。从最早的物物交换阶段,一手交物,另一手交换另一物,交易结束;再到一般等价物黄金或纸币阶段,一手交物,另一手交钱(黄金或纸币),交易结束;再到一般等价物纸币的电子支付,也是一手交物,另一手手机当面扫码支付,交易结束。上述交易都是发生在面对面的交易场景中,那如果到了早期的网购交易中,在网上线上交易,支付情景就产生了信任问题,即消费者会担心付了钱,收不到货,同理,卖家会担心发了货,收不到钱。这种线上交易信任问题情况也是淘宝网早期面临的问题。

在正式介绍支付宝前,还得先简析一下“担保交易”,什么是担保交易?我们消费者以前用黄金这一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进行交易支付买东西,与我们用纸币这一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进行交易支付买东西的核心区别于黄金货币和纸币货币背后的担保方不一样,黄金作为货币的过程是所有消费者和商家在交易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而纸币作为货币的过程是在国家信用背书或担保可以正常进行使用且有效的前提下、所有的消费者和商家采取纸币交易支持形成的。这里的纸币背后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如果一个国家或某一政权灭亡了,纸币或成为一张废纸,新的纸币伴随新的国家或政权再次出现。所以这里说的“担保交易”是指国家信用担保下的纸币支付交易过程。

在正式介绍支付宝前,还得先介绍淘宝网,介绍淘宝网需要简要先介绍PayPal和eBay以及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立的公司;早期业务模式是一个B2B网络交易平台,第一个B是中国的供应商,第二个B是指需要到阿里巴巴B2B平台进行批发或采购的批发商、经销商或店家,这两个B都是商家。好的,阿里巴巴介绍完毕,就是这么简介。【推荐《阿里铁军》一读,作者宋金波、韩福东;美团能从千团大战从脱颖而出,离不开阿里中供铁军干将干嘉伟加入美团的贡献;这里也推荐顺便读一下《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作者李志刚】

Omidyar于1995年9月在美国加州创立,是一个可让全球民众在网上买卖物品的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创始人创立该公司的初衷是因为女朋友酷爱Pez糖果盒,为了女朋友与同样喜欢Pez糖果盒的人交流和线上收集Pez糖果盒,就做了一个拍卖网站,所有人可以在ebay上通过网络出售物品或商品,这个电子商务网站有点类似现在闲鱼和转转等平台,只不过闲鱼现在没有潜在购买者们对同一拟出售物品进行竞拍的机制。简单将eBay理解为一家可以纯线上买卖物品或商品(注:物品和商品虽然都是东西,但性质不一样。一台电脑我从商店买来前,这台电脑是商品,但我用了一段时候后,需要更换配置更高的电脑,此时在闲鱼上或eBay上出售,就是我的物品了)的平台,参与者可以是两个个人之间,也可以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如果是eBay上两个个人之间如同在闲鱼上买卖或拍卖闲置物品,我认为eBay是C2C平台,如果有专门的商家入驻eBay,就像现在的商家入驻京东和淘宝一样,还有很多个人消费者来京东和淘宝及eBay上购物,我认为eBay是B2C平台,所以综合来看,我认为eBay是一家C2C和B2C综合电子商务平台,甚至发展到一定时间,eBay也可以新增一个板块,引入很多供应商上平台为商家提供购物渠道,那么此时也是一家B2B平台。

【推荐阅读《》,作者: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在线跳蚤市场女王,eBay早期CEO】

eBay上的交易者在网络上进行物品或商品之间的交易,离不开线上支付。买家需要支付钱,卖家需要收到钱,买卖双方的资金结算服务是一家属性为电子商务平台eBay无法提供的,此时PayPal作为一家国外支付公司,专门为eBay上的买卖双方提供资金的结算服务,2002年eBay收购了PayPal,PayPal借助电子商务eBay的场景,迅速发展了大量用户规模,eBay和PayPal的关系比较类似淘宝和支付宝的关系。【PayPal支付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后续有时间再另行介绍PayPal起家模式和发展模式】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可以介绍淘宝网和支付宝的建立了。

现在我们熟知的百度、腾讯、阿里、美团等大厂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1995后发起成立的,这些公司商业模式的原型基本都能在国外找到类似公司。早期那一批借鉴国外模式在国内复制落地拼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速度,目的是做大赚钱,就如深圳特区早年的宣传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以及现在坊间深圳女孩的口号“来深圳不来搞钱搞什么”背后潜在意思一样。商业竞争如战场打战一样激烈,阿里巴巴是1999年创立,到2003年已经发展了四年,逐步有了一点立足之地。此时模仿国外商业模式的国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甚至国外公司直接来到国内进行展业扩张,比如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公司eBay,2003年6月,直接投资1.5亿美元给易趣,实现全资控股,可谓是高调“宣布”打入国内市场,但还没有正式打入。而此时阿里巴巴的主要商业模式一家B2B平台,大宗批发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商家,不是消费者,即商业模式不是B2C或C2C平台。企业的创始人、领头人向来得具备忧患意识和前瞻思维,马云马老师更是如此。因此,如上所述,eBay作为一家B2C和C2C的零售消费平台,从一家企业要不断成长的角度出发,eBay完全有继续发展B2B业务板块的潜在趋势,而阿里巴巴就是一家B2B平台,据说马老师担心eBay在中国开展业务到一定时间,可能会与之在B2B平台批发业务领域有一战,于是乎决定先动手策略,不等与eBay和阿里巴巴的未来或有之战,先成立一家C2C(及B2C)平台即淘宝与之进行正面竞争。谁又能想到淘宝的诞生后又会诞生支付宝呢?所以说,(伟)大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在商业市场竞争中慢慢或快速长出来的,不一定是提前被规划出来的。

于是在2003年4月7日,马老师从当时阿里巴巴B2B业务中挑选了十几位员工,这十几位幸运儿被要求当即签署一份英文保密协议,便开了淘宝网的创立。淘宝之名顾名思义,有点类似跳蚤市场去选、去淘东西,常见的“淘”词组有淘米、淘金、淘沙等,一个“淘”字用得非常妙,为什么不叫“选宝网”?“淘”字比“选”字更生动。所以说取名字也很重要,小到个人取名,大到企业取名,对今后的个人宣传和品牌宣传都比较重要,值得反复“推”“敲”(推敲二字来自诗人的一个典故,读者可自行查阅)

淘宝网建立上线后,买卖双方初期主流交易方式还是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买卖双方在淘宝网上对某件物品的交易达成意向,再从线上到线下约定的一个时间和地点进行正式交易支付,即上文开头所述,买卖双方还是习惯了上千百年来的面对面交易模式,一手交钱一手交物的模式。如果是一个同城买卖双方,可能还相对容易达成交易,如果买卖双方在两个省份甚至两个国家,路费大概率大于商品价值,在此背景下,淘宝网的交易规模就无法提升,愿意来淘宝网交易的买卖双方数量未来也不可期。因此,对于淘宝而言,如何解决线上交易买卖双方不够相互信任的问题,迫在眉睫。

如何解决两方信任问题?正如生活工作中,两方有矛盾,可以找第三方评理仲裁一样,两方信任问题可找双方共同信任的第三方来解决。早期,淘宝想过模仿腾讯Q币的方式,即消费者买家,在淘宝网上充值淘宝币,比如1000元纸币可充值1000元淘宝币,再用1000元淘宝币可消费购物,卖家收到这1000元淘宝币后,可兑换为1000元纸币现金或提款到银行卡。消费者充值的过程就是从其银行卡转账至淘宝的对公账户,卖家兑换提现的过程就是淘宝对公账户转账至其银行卡,但此模式后来发现也不行。笔者推测(但不一定对)此模式下的淘宝币本质上已经是人民币的代币,只不过使用场景限定在淘宝网上,卖家可以用淘宝币兑换人民币,类似早期的纸币(银票)可以兑换黄金一样,纸币是黄金的代币,而淘宝币可理解为纸币的代币,这相当于在淘宝上又造了一个线上局域版本的人民币,这可能存在法律合规问题;但腾讯Q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消费者买家用人民币向腾讯购买Q币,即充值Q币,并消费后,腾讯本身作为服务或产品提供卖方,收到Q币是不需要再将Q币兑换提现为人民币,这里的卖家就是腾讯,而淘宝的卖家是千千万万的商户,性质上不一样。此处分析不一定对,欢迎读者指正补充。

为了解决买卖双方因线上信任不足而无法达成交易的问题,淘宝团队苦思冥想,终于发明推出了一种类似“担保交易”的新型支付模式。消费者买家下单后,需要先支付,此时买家支付的钱转到了淘宝网在银行的对公账户,这个对公账户性质属于银行托管的第三方(买卖双方外的第三方)账户(后演变为备付金账户),淘宝收到买家完成付款的信息后,就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并确认货品没问题后,淘宝再将对公账户里面的钱打款给卖家。此种模式下,淘宝承担的角色有双重,一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供买卖双方有地方进行交易;二是需要为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确切来说是给卖家线上的每一“单”交易提供了向买家收钱的服务,也就是线上收单业务——对支付宝的核心理解。

此种模式相比淘宝币模式而言,一是法律合规问题相对较小,但法律合规问题还是存在,因为卖家应该收到的钱,先支付到淘宝的对公账户里面,如果交易规模足够大,很多消费者支付了上百亿千亿的资金到淘宝的对公账户中,此时商家们也发货了,淘宝如果倒闭了,商家的款项能收到吗?可能会,因为这个对公账户受银行托管和监管,有一定的保障,但也可能不会,因为如果淘宝虚造一批商家账户,给银行下指令打款到虚造的商家账户,真正的商家就收不到钱【此时的这种模式本质上也属于“二清”,淘宝是个大商户,待后续介绍】;其次,淘宝此种模式本质上属于给买卖双方提供资金的结算服务了,此时还没有现在的支付牌照概念,淘宝此类线上收单业务存在法律风险,马老师给做支付宝业务团队吃的指示和定心丸是“立刻,现在,马上启动支付宝”、“如果要坐牢,我去”。二是买卖双方减少了操作步骤,不用操作淘宝币充值和提现,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追求“用户至上”的理念,能少一步操作、少一个按键的效率提升都值得为用户考虑和提供。

支付宝的第一笔交易诞生在2003年10月,日本横滨留学生卖家崔卫平将一二手富士数码相机750元(国内市场价2000元)的价格挂在淘宝网上,西安工业大学买家焦振中看中后选择了支付宝这一工具进行交易,即先把钱打款到淘宝的对公账户,等焦振中收到货确认后,支付宝再将淘宝对公账户的钱支付给崔卫平,这笔交易最终完成,且是跨境支付。

支付宝可理解为为淘宝网买卖双方交易资金支付结算的一个工具或模式。虽然此时(2004年)淘宝网初创有点名气,但在淘宝上的买卖交易却不多,使用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的交易更少,因此,背后的工作人员期初使用Excel进行记账还能满足业务需求。且在2004年期初淘宝网还没有强制约定必须采取“担保交易”,买卖双方还有其他交易支付模式可供选择。但现实中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且随着用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的买家越来越多,口碑宣传也越来越好,且相同商品卖家在竞争中,由于其他卖家都选择了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某一卖家还想先收钱到账后再发货,会丧失竞争优势,也“被迫”或被“卷入”加入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即越来越多的买卖双方使用支付宝担保交易。淘宝也因此模式吸引了大量的买卖双方上淘宝交易,而新的买卖双方也会采取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来交易支付,此时便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几种情况。一、买家交易支付后,发的货品质量有问题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买家不接收,退货,卖家又坚持声称没问题;二、买家交易支付后,卖家发货,且买家收到货后发现质量明明没问题,但此时的买家却说卖家发的货是空盒子,没有货品;遇到这两种及其他情况,淘宝和支付宝的难题就出现了,到底要不要赔偿,赔偿给买家还是买家,需要去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案。2005年2月2日,支付宝承诺,如果用户使用支付宝过程中因受诈骗而受到的损失由支付宝全额赔偿,也就是2005年7月6日支付宝正式对外公布的“你敢付,我敢赔”支付联盟计划。随着淘宝上越来越多的买卖双方接受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淘宝网最终决定买卖双方交易支付只能使用支付宝担保交易。

小结:淘宝采用的“担保交易”支付模式,可简单理解为给线上买卖双方交易“支付”提供了“保”障,即“支付保”,估计这也是“支付宝”叫“支付宝”的原因之一;支付宝的主要功能可理解为给商家提供线上收单业务服务,只不过给商家向买家消费者收来的钱,先放在支付宝在银行开立的对公账户,在买家收到货品且无误后,再隔一段时间统一结算给商家,这样对于支付宝而言,大量消费者支付的资金形成了大量沉淀,放在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获取一笔不菲的利息收益。后面央行规定支付公司此类备付金统一上缴央行,按活期利率来计算利息,支付公司这项收入锐减。

支付宝是淘宝内部的一个结算部门。

支付宝替商户线上收单也是要收手续费的。

三、支付宝的发展(虚拟账户和网银支付)和独立

(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如上所述,支付宝担保交易的资金流是消费者买家先将钱打款到支付宝在某一行的对公账户中,支付宝再从某一行的对公账户把货款转至卖家商户的银行卡账户。

让我们把情景描述的更细致一点。

支付宝可以在多个银行开立了多个银行对公账户,期初支付宝主要使用在工行开立的对公户;

不同消费者的银行卡不是同一家银行发行的;

不同卖家的银行卡也不是同一家银行发行的。

通过图-1,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买家的支付时,大概率是需要跨行汇款(那时候还没有手机银行服务来让我们非常便捷的转账)给支付宝在工行的对公户,只有部分买家刚好用的也是工行卡,不用跨行汇款。买家在汇款时要备注自己的淘宝ID(早期的淘宝估计还没有进行实名认证),支付宝工作人员根据对公账户的入账明细(核心要素:姓名张三(即使淘宝买家实名认证了,此时如果重名了,也存在快速识别买家是哪个张三的问题)、银行卡号、金额)和备注信息淘宝ID,识别出买家和对应的订单编号,再通知卖家发货。此时会存在有的买家汇款时忘记备注添加淘宝ID,且有的买家时跨行转账,备注信息在跨行转账的过程中就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丢失了,就像一句成语“三人成虎”内涵类似,一句话或一条信息经过多人传输就不是原来的意思了,而且早期的银行跨行转接清算功能也不完善。因此就会出现支付宝收到了多笔钱,但不知道这个钱是哪个买家汇款支付的,也匹配不上买家在淘宝上对应的交易,就无法通知卖家发货,买家等着急了,就取消交易了,申请退款。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支付宝好不容易收到买家汇款支付的钱,又要从其工行对公户给多个卖家的银行卡进行汇款转账。年级稍微大一点(30岁)的人,早年汇过款的记忆中应该有这么个印象,跨行转账时需要将收款人的姓名、银行卡号、开户行名称,这里的开户行名称不是简单在汇款单据上填写“中国建设银行”就行了,要具体到建行支行或分理处准确名称,类似每一个自然人有唯一的身份证号作为标识进行识别,每一个银行营业网点的名称(即个人银行卡的开户行)都有一个“联行号”作为唯一标识,在跨行汇报时,银行需要将收款人的开户行的联行号发送到人民银行进行清算。而有的商家收款银行具体名称信息填写不准确,支付宝转账也会遭遇失败,对商家而言,货发了,收不到款,或收到款的时间因收款银行卡开户行信息填写不准重新确认填写,支付宝再重新转账而大大延长,体验不好。

要知道早期支付宝作为淘宝的资金结算部门,以上都是人工通过记账本和Excel来完成,要是如同现在双11的并发交易量,得多少人工才能完成资金结算,更别说出现交易资金和订单匹配不上以及资金账不平去找原因而带来的巨大人工消耗成本。

那时候银行的跨行转账清算能力和时效并不高,且随着支付宝的交易量开始上升,工行工作人员每天要将支付宝对公账户往N多个商户的银行卡进行(跨行)转账,工行需要投入支付宝转账的工作人员数量越来越多。支付宝得思考提高银行结算效率和减低结算成本的解决办法。

同一个商家同一天跟N个买家交易,N个买家同一天支付后,支付宝工行对公户收到N笔入账,原本支付宝工行对公户需要进行转账N笔给该商家,此时,支付宝可以将这N笔买家支付入账资金汇总成一笔一次性汇款给商家。虽然此时支付宝对外转账总笔数和费用采取此方式可以降低,但此时,对该卖家用户体验不太友好。此时的卖家突然收到一坨钱,需要将这坨钱还原成N笔交易,一一对应不便且耗时。此时如果支付宝给卖家提供一个虚拟账户,该虚拟账户可以显示卖家每一笔交易的应收账款金额(实际资金流还在支付宝银行对公户上,并没有到商家银行卡上),就能更好提升卖家的用户体验;其次,卖家需要等支付宝将N笔交易汇总后再转账,这里的汇总如果是需要汇总到一定笔数或一定金额,那么卖家收到钱的时效就不及期初模式。

采取汇总后再转账给商家的方式随着支付宝总交易量的不断攀升慢慢失效,假设原本10000笔汇款通过汇总后变成5000笔,现在支付宝买卖双方数量增加以及对应的总交量增加,即使汇总后,需要汇款的笔数很快又突破了10000笔,且还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工行越来越招架不住支付宝不断上升交易量带来的工作。此外,买家需要退款的情况也存在且占一定比例,工行又得提供(跨行)转账服务,工行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但此时的粘性买家就提出:退款就别退了,反正后面还会经常使用淘宝购物需要支付,但对支付宝而言,退款的钱如果不退回买家银行卡上,虽然可以将退款资金继续放在支付宝对公户上,但如何让买家看到自己的钱还在自己名下呢?即此时买家对虚拟账户的需求也产生,支付宝给买家提供了区别于买家银行卡实体账户的虚拟账户服务,买家也可以看到支付宝的虚拟账户有退款余额可以消费使用或提现,此时所有的买家退款资金都在支付宝的对公账户上,而非买家银行卡实体账户上;如果支付宝退款了,从支付宝对公户到买家银行卡账户,此时会多一个银行跨行转账操作,且买家下次消费又要在线网银支付或汇款,此时银行又要跨行转账,而如有了虚拟账户,就没有这两步操作,至上减少了两次跨行交易以及相应的成本。且没有粘性的买家看到自己虚拟账户还有退款余额或充值余额,哪天想起来,也可能来淘宝把这个余额给消费掉,也能增加粘性和交易量。且买家只用虚拟账户余额进行支付,还有一个益处,使用虚拟账户余额支付的操作流程比使用网银支付(早期还得插U盾)的流程要简洁,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互联网企业的终身追求),用户只要通过网银支付一次充值一定金额,比如1000元,后面在消费在1000元余额内消费多次,更为方便。要知道微信和支付宝之间的支付竞争,微信的优势在于很多人的使用频率和时长是大于支付宝的,消费者在交易支付时刚好正在用微信聊天就可能直接选择微信支付了,因为相比微信支付,使用支付宝支付就得退出微信app,再打开支付宝app,此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就多操作了一步,部分消费者可能因为嫌麻烦就选择了微信支付。可想而知,消费者的“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结果。

综上,支付宝的虚拟账户体系应需而生。这里的虚拟账户体系可理解为现在的电子钱包概念,其本质是预付卡,比较类似但不同于腾讯Q币和“淘宝币”【在此不敞开论述】。虚拟账户体系不仅可以提升买家的粘性,还能降低支付背后涉及的跨行转账并发量和交易成本。且这个虚拟账户(即余额)体系为基础演变出了后来的余额宝等产品。

为了解决部分买家交易还需要通过线下汇款的不便性问题,支付宝陆续与多家银行的网银系统一家接着一家进行了商务谈判对接,过程比较艰辛,但为了“用户至上”的理念,再辛苦也得推进。自此,买家可以选择网银在线支付(如下图-2),买家如果没有开通网银支付,需要先银行开通网银支付。笔者记得当时通过网银支付还需要将U盾或K宝插上电脑输入动态组合密码才能完成支付。对于银行而言,支付宝成立网银产品的代理,可以通过支付宝让更多的人使用网银服务(收费)。

注: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支付宝接入了多家银行网银系统,自然而然也会在这些银行开立对公户。如图-3所示,买家选择建行网银支付后,货款进入支付宝建行对公户,如果卖家刚好也是建行卡,就可以从支付宝建行对公户转款给卖家建行卡,这样就不用跨行转账,提高了结算效率和减低了结算成本;如果买家用建行网银支付后,钱进入支付宝建行对公户,而卖家结算收款卡是工行卡,此时可以不通过支付宝建行对公户而通过支付宝工行对公户给卖家工行卡转账。此时有个问题产生了,支付宝工行对公户的钱从哪里来?一是不同买家选择不同银行的网银支付付款,那么就有部分选择工行网银,此时支付宝工行对公户就有资金沉淀,如果多数买家选择建行网银而非工行网银支付,而卖家多数是工行卡收款,那么就会产生支付宝建行对公户资金富裕、支付宝工行对公户资金短缺的情况出现,此时支付宝就调拨其建行对公户资金转款至其工行对公户。以此类推,支付宝开立这么多银行的对公户可以解决跨行转账的问题,但此时必然会出现支付宝对公户之间的相互转账(即头寸调拨)。此时还有一个现象,从资金流向上去追溯(买家建行卡到支付宝建行对公户,再从支付宝工行卡到卖家工行卡),对于银行和监管(反洗钱)而言,不能监控资金真实流向以及不清楚买卖是否真实存在。如果有一家以洗钱业务为主的假电商平台,早期甚至或可利用这种模式进行洗钱。

且随着虚拟账户的出现,买家充值到余额,再用余额消费,对于银行和监管反洗钱而言,就更不清楚资金的具体流向以及买卖是否存在真实交易,于是央行出台了“断直连”规定,把网联给“断”出来了。【后续介绍断直连】

随着虚拟账户体系的建立和网银支付的接入,2004年12月8日,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支付宝从淘宝内部的一个结算部门正式独立。

从支付宝的独立,以及后来余额宝、芝麻信用、网商银行等的出现,最终成为蚂蚁金服,大企业的生态几乎可以认为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生存发展压力下长出来的,不一定是规划出来的。

(五)快捷支付介绍-支付成功率急需提高的产物

如上所述,支付宝虽然通过接入多家银行的网银支付,方便了买家可以通过网银支付在线付款,买家不用线下汇款方式支付。而买家通过网银支付在线付款的方式完成付款,属于网关支付。买家需要在结算页面勾选自己结算银行卡(借记卡或信用卡)发卡银行后,会跳转到发卡银行的网银页面,买家根据不同银行的不同要求按步骤进行操作,而有的发卡行需要输入卡号和密码,有的需要插入U盾或K宝,有的需要输入动态口令;支付宝端的客服需要准备好各家银行网银操作手册,回复买家对操作步骤的疑问以便买家完成支付流程,但买家总体的支付成功率仍然不够高,这如同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组织方出了操作流程,一群人中总有部分人操作不来,需要请教他人完成操作,但在线上交易网银支付中,总有部分买家(即使有人指导)操作不来,导致支付失败,则交易因未完成付款而失败,对淘宝和支付宝而言就是一笔失败的交易。

且在交易支付过程中,因为是网银支付,网页要多次跳转到下一个操作网页页面,最后网银支付的支付结果也需要告知支付宝,而这过程中页面之间的跳转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信息传输出现问题,即会出现“掉单”现象,该现象是指买家的钱已经被扣掉,但没有将买家支付成功的消息传输到支付宝。每增加一页面的跳转,将导致客户支付流失率增加。此外,大部分网银支付只支持IE浏览器,导致买家因使用浏览器非IE或版本过低导致支付失败。支付宝也尝试过很多解决办法,如为银行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提高网银支付成功率,但效果甚微。

1. 卡通模式1.0——新卡绑定支付宝账户

后推出“支付宝卡通”业务,即采用三方协议方式,让银行、持卡人、支付宝三者之间两两相互签署相关协议,支付宝和银行联名发卡,支付宝最早和建行合作发行了“支付宝龙卡”,这张卡可以实现银行账户和支付宝账户的绑定,去银行柜面办理时,买家只要将自己的支付宝账户填写完整,完成与建行卡的绑定,那么买家在支付时,将不需要跳转网银,可直接完成建行卡余额的代扣操作。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买家线上支付的便利性,但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此卡必须是买家新办的银行卡,先与建行签约,再与支付宝签约,虽办完后支付流程得到简化,支付成功率大大提高,但办理流程较为繁琐,这限制了买家办理支付宝卡通的增长速度和数量。二是此支付宝卡通对应的联名卡是一张买家可能不太常用的新卡,卡内余额不高,用户如果充值金额不多,会导致出现“卡内余额不足”原因的支付代扣失败。

2. 卡通模式2.0——老卡通过网银绑定支付宝账户

支付宝卡通业务背后的银行卡账户绑定支付宝账户的模式对买家支付成功率有显著提升效果,仍然存在问题待解决,但此模式方向是正确的。经过反复复盘思考,支付宝发现当时每家银行几乎都存在“类卡通业务”,即用户通过网银做一次绑定,就能开通代扣付款,本质上为“一次签约,多次使用”,当时主要应用场景为代扣学费、水电费等,如工行的“缴费站”、中行的“支付通”和建行的“易付通”等业务。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网银”才能完成绑定呢?因为“网银”是证明绑定这一动作的操作者是持卡人本人的方式,银行从保护用户资金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需要证明操作人是本人操作,即证明“我是我”。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银行柜员通过面对面看用户是否是身份证上的人来确认是否是本人操作,但在线上,网银是确认用户本人操作的核心手段。如果银行没有证明操作人是本人,银行根据支付宝的指令对买家银行卡账户进行了代扣,但买家否认是本人操作,且对银行诉讼,买家处于弱势且有理地位,银行将要承担声誉风险受损和资金赔偿损失的责任。

此时支付宝团队脑海中浮现出银行卡既然已然存在代扣功能,那么支付宝也可与银行合作,银行可增加支付宝对银行卡进行代扣的功能。即买家用户完成签约和绑定支付宝账户后,就可以通过支付宝发起对银行卡的扣款。这种模式不需要买家用户办一张新卡(即联名卡),买家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常用存量银行卡(一般会余额较多)进行绑定,就相对完美地提高支付成功率的同时,也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3. 卡通模式3.0——老卡通过手机号绑定支付宝账户

但此时通过网银对用存量银行卡进行绑定支付宝账户的操作方式,还存在一个问题,即买家的存量银行卡要开通了网银功能,这样才能通过网银“一次签约,多次使用”。但并非所有买家的银行卡都开通了网银功能,支付宝需要让没有网银的买家也能通过已有银行卡的“一次签约,多次使用”来快捷支付,那就仍需优化卡通模式,但不得不面对没有网银验证“我是我”背景下,如何验证“我是我”的问题。

直到2010年下半年,支付宝团队发现在国内航旅业务中的MOTOpay模式,用户通过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支付时,只需提供姓名、信用卡卡号、有效期、CV2码(安全校验码),平台获取这些信息后就可以从用户银行卡进行代扣。用户甚至可以不用输入取款密码,更没有网银跳转的流程。【此种模式为什么会出现在航旅业务这一特定场景中呢,值得思考一下】虽然这种方式支付成功率很高,且在国外也有类似方式,但盗刷率较高,且国外约定一般由卖家商户承担买家被盗刷的损失责任,因为此时卖家没有证明“买家是买家”(“我是我”)。但至少让支付宝团队看到没有网银验证“我是我”也能实现对买家银行卡的代扣,只不过存在盗刷问题。后来发现苹果iTunes账户绑定信用卡账户的过程是:用户将卡号、有效期与CV2码填好就能绑定iTunes账户,但这种情况期初盗刷情况严重,部分银行在用户绑卡时,会立马电核用户,如非用户本人操作就会立马冻结。以上两个情景对支付宝实现没有网银的买家用户银行卡绑定支付宝账户有所启发。

对于支付宝而言,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如何有效结合“卡通”业务和MOTOpay模式是个难题。不过人生也好、工作生活也好,本质上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支付宝提出买家用户绑卡时,可以通过买家用户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进行核实“买家是买家”,即不通过网银来核实“买家是买家”。支付宝经历重重困难,这些困难在此略过,支付宝最终与银行探索出了“快捷支付”方式,即买家持卡人在开通快捷支付时,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银行卡预留)手机号四要素给支付宝,支付宝将这四要素发送给银行,银行核验四要素是否为同一人,如为同一人(如果提供的手机号非银行卡预留手机号,即使是用户本人的其他手机号,也视为非同一人),再通过发送手机验证码给用户进行用户本人操作确认,用户输入银行发送的验证码,银行(通过支付宝)收到用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后,认为本次操作为用户本人操作。此时,用户才能完成该银行卡与支付宝账户的绑定,后期在消费支付时,只需要输入手机验证码或手机验证码和支付密码,支付宝就能对用户银行卡上的余额进行代扣。一次绑定,多次快捷支付。

回头来看,网银支付为用户线上支付提供了安全性和一定的便捷性,对银行而言,安全性比便捷性重要,可以牺牲一定的便捷性来保障安全性。但对用户和支付宝及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如何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用户支付的便捷性是需要不断优化的,快捷支付是应需而生。试想如果没有快捷支付,当今网上购物次支付时,还得插上U盾,不断页面跳转,交易流程长,多么麻烦不便捷。

(六)线上收单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

在支付宝成立发展的过程中,从淘宝的支付结算部门到独立后,也需要为淘宝的用户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但自独立后,不仅要服务淘宝用户,也要对外扩张发展,淘宝体系外的用户也存在不同场景下的支付结算需求,支付宝便“出淘”拓疆土。与此同时,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其他场景提供类似支付宝的线上收单业务服务,比如在航旅线上支付场景、游戏线上支付场景等。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要么是专门做线上收单业务起家,要么是传统线下收单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拓疆土,也开始提供线上收单业务服务,竞争非常激烈,但整个支付行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竞争。

如在介绍POS机收单业务,线下商户的收银台柜面存在着摆放多家收单机构的POS机情况,线上商户的收银台柜面同样存在多家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这种情况。如上图所示,摆放了美团支付、微信支付、Apple Pay和支付宝支付四种方式,且“支付宝方式”被折叠在“展开更多支付方式”中(相当于被放在柜面的抽屉里),且采用美团支付进行绑卡快捷支付,这单交易对消费者而言还能减少10多元,可见商业竞争相当激烈。

支付宝提供了传统银行“存贷汇”业务中的“汇”服务,相比存贷业务,“汇”是银行最看不上的利润,但是谁又能想到支付宝正是通过“汇”业务发展成为蚂蚁金服。细想“汇”背后隐藏的支付现金流及其交易对应的信息流,这些“数据”信息已然是一种新时代生产要素,由交易和支付而沉淀的数据,可以说是蚂蚁金服为千千万万的C端和B端客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数据,价值不言而喻。支付宝推出的虚拟账户和快捷支付服务以及本文位介绍的条码支付对整个支付行业和民生意义重大。

欢迎三方支付机构、聚合支付服务商以及各类服务商、代理商交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银行卡办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