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放暑假离不开看手机刷抖音怎么办?

在抖音上,什么内容受欢迎?

多位抖音红人回答:人够美,特效够炫,够搞怪,有创意。

在快手上,什么内容受欢迎?

多位快手用户回答:够真实,接地气,当然也包括够搞怪和有创意。

两家当红的短视频平台,都成功夺取了年轻人的时间和注意力,但内在逻辑却大为不同。

抖音无疑是用来“玩”的,尤其吸引了很多喜欢耍酷卖萌的年轻人。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在抖音上,粉丝们看到湖北卫视主持人刘熙烨各种搞怪扮丑、贪吃耍宝的一面,效果类似于文艺小清新演唱“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身边的化妆师、灯光小哥等,经常被她拉来当背景板。“大家平时生活压力太大了,就想看点轻松的东西。”刘熙烨说。

平时有什么好的点子,或者看到有趣的段子,就会马上记录下来,再找空闲时间拍摄制作,这是很多抖音红人的日常生活。

抖音平台不断发掘年轻人喜欢的标签、玩法,提供了大量特效和洗脑音乐,让零基础的“小白”们也能轻松做出酷炫的短视频。 “粉丝量的大小,决定着玩家的权益。”自媒体人陈龙说。抖音粉丝量不足10万的用户,只能上传时长15秒的视频;随着粉丝量增大,权限会逐步开放,如视频时长可以达到60秒,还能开放直播权限、购物车权限等。

“抖音的表演性质和娱乐性质浓厚,像一个时尚美妆媒体,但这些秀出来的精致似乎只属于一部分人,毕竟很多人并不喜欢看选秀节目,更不爱呆在秀场。”同时喜欢抖音和快手的80后雪松表示。

快手看起来倒像个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工具。

爸爸从护士手里接过刚出生的宝宝,“快用快手录下来!”奶奶催促爷爷。因为拍摄不专业,画面有些晃动,人物轮廓也有点虚,但不影响其亲朋好友在快手分享这一瞬间时的惊喜。

二胎妹妹奔向刚放学的哥哥,妈妈打开快手,录下这感人的一幕。在妈妈的快手主页上,讲明就是要记录二胎家庭里兄妹俩从小到大的日常。

捏泥巴,做野炊,骑牛撵猪逗公鸡,偏远农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放学后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其中一个孩子高高举起,将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一路上的淘气记录在他“农村浪人”的快手号上。如同他在主页上的简介——记录童年,记录自己。

快手的内容和真实的世界更相符,有人说快手像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不把灯光打在少数光鲜的人身上,而是普照给全社会,秀出所有人的姿态。

有人说,抖音像华丽丽的舞台剧,快手像平凡的广场才艺。

在抖音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来一个流行元素,或是某个段子,或是某个音乐,或是某类搞怪服饰。只要被发现是因为这个因素上的热门和吸粉,就会迅速引来众多效仿者,从而进一步促进该因素流行。

更何况,抖音推荐的高颜值小哥哥、小姐姐们能充分“挑逗”起用户们的表演欲。

有人说,抖音的调性比快手高些,比快手重运营一点,产品设计上有各种挑战桥段解决不知拍什么的问题,各种配乐特效解决怎么拍得有趣的问题。

抖音整个平台紧扣3B原则:美女、动物、婴儿。搭配一些教数学题的、演示手机技巧的、极限挑战的、脑洞创意的、机器测评的……看起来颇有专业性和技巧性,甚至有些还有点烧脑。

光鲜鲜、华丽丽、好玩是抖音热门的标配。

在快手上,也有这些流行元素,甚至比抖音的还要多,但在更多热点的稀释下,它们不太容易流行。倒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个撞击心灵的热点人物或事件来。

或是不向命运屈服的残疾人士,比如登上珠峰的69岁无腿老者夏伯渝,在网友们相互的鼓励和点赞下,吸引来更多残疾人士来勇敢开号分享自己的快乐:“上天带走我的腿,却带不走我的快乐”……

或是100多岁、几世同堂、正享受天伦之乐的快乐老仙翁,在网友的喜爱点赞下,老仙翁的日常被网友推上热门,于是接踵而来的是“记录姥姥的日常”,“分享奶奶的生活”……中华传统天伦之乐洋溢其间。

而让更多人赞叹的是快手里隐藏的各类民间高手,他们其貌不扬,衣着不光鲜,不那么会表演,甚至粉丝量也不多,却努力把他们的技能和生活点滴分享给所有人。

快手里还不乏浑身灰土的农民工、平淡无奇的工厂妹,不乏山里的孩子和草原上的牛羊。

普而不凡、真实记录、多元化是快手热门的常态。

一个既玩抖音也看快手的朋友跟我讲,他发现抖音和快手里都有炫豪车的,只不过抖音里炫的往往是假装属于自己的真豪车,快手里炫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假“豪车”:纸壳做的法拉利,废铁焊的大飞机……

若论表现力和包装水平,短视频领域似乎谁也比不过戏精附身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各种舞蹈、跑酷、表演,对于人人表演欲高涨,戏精附身的年轻人来说,哪怕生活本身平平无奇,也可以通过抖音上的视频特效、音乐剪辑,通过模仿热门的“视频段子”变得好玩。更何况,抖音推荐的高颜值小哥哥、小姐姐们能瞬间抓住你的注意力,“挑逗”起用户们的表演欲。

而据业内分析,抓住注意力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在作品中软性植入广告,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被广告了一把,从而实现主播的商业变现。

抖音上,这样的“美人”很多,表演很多,套路也很多。“一波年轻人每天装帅扮酷卖蠢萌,伤春悲秋想前任,本身就陷入了一种精神上的荒丘。”某微博博主在微博上评价。

而快手上“普通人”很多,他们少有光鲜的外表,不太会修饰、炫耀,不会表演,更不懂套路,其作品看起来还有点粗糙。

但他们淳朴天真,该什么样就什么样,表现出坚强的生命力,不知不觉中给了你力量和希望,让你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在快手上,无论人们的出身如何,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他们都能活出了一派旺盛景象。他们活得真切,不需要鸡汤的滋养,他们的生活未必最精致,却怎么也丧不起来。”媒体人李木木评论道。

快手的土,是乡村图景,是遥远疏离的土,反而可以认知本源和观察中国。一个老师跟我讲,她的一个90后学生,在写一篇关于小满时节的文章时写道:“蚕蛹孵出了小蚕”,“农夫给麦地蓄水”。

而事实上,蚕蛹要变成蚕蛾钻出蚕茧,与其他蚕蛾交配后产出蚕卵,蚕卵在大自然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孵出小蚕;小麦蓄水就更不对了,小麦是旱田作物,蓄水会烂掉根茎,常见的水稻田才需要蓄水。关于衣食本源的测试,城里的年轻人很多都难以及格。

“老师,我需要多到农村去体验锻炼。”

“也不用那么复杂,多看看快手就能了解一二了。”

营造的美好VS真实即美好

抖音在3月19日确定了自己的slogan:记录美好生活。这不免让人联想起,在 2017 年刷屏各大综艺冠名和地铁广告时,快手亮出的slogan :记录世界,记录你。

同为记录,之前宿华曾在采访中说,他希望将整个世界的影像,存在快手上。理想状态下,留下的记录是原原本本的镜像。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广场:快手主张只提供基础建设,不打扰广场上的人群。

“美好”则是一个带有价值判断的定语,且这种“美好”是需要营造的,这也是抖音与快手“不运营”最大的不同。

“抖音不会刻意地控制流量分配,但确实会通过运营和推荐的形式,将一些流量分配给符合抖音价值观的视频或挑战。”王晓蔚说。

的确,在抖音上,刷一天也未必刷得出快手上常见的偏远地区人群或小人物的励志日常。“来来回回就是那些人、来来回回就是那些段子和梗、来来回回就是那些挑战和配音.......”大概在抖音的推荐判断里,那些普通人的画面还不够完美吧。

抖音推荐的内容,看起来够美,有的人刷久了会发现:漂亮的妹子一个比一个好看,最后都看脸盲了;动物一个比一个可爱,最后感觉套路就那几个;入驻的明星越来越多,靠前的推荐位占的差不多了。这样一来,普通用户想发点有趣的视频曝光越来越难,除非你有很特别的亮点,并且恰巧被官方青睐并推荐。

也有人觉得,我就是只需要看看简单的美好就够了,生活中其它维度的东西我不想也不需要在抖音上看到。抖音就是饭后的一支烟,就是睡前的一杯奶,它让你在舒适当中度过当下就已经足够。

相对于抖音,快手上即使用户的内容再乡土、再偏门,只要足够真实,且经常发布,那么就有机会被那些寻找初心的人关注,就有机会出现在喜爱返璞归真的用户屏幕里。宿华说,希望注意力象阳光一样均匀的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而不是象聚光灯一样照在少数人身上。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逻辑。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会更期待快手的未来,抖音是让已经能够享受互联网的群体又多了一个消费或表达自己的产品;快手的用户里除了这个群体,还包括更广大的此前享受不到互联网的群体。通过快手,他们发现了更大的世界,我们了解了社会末梢。”一名老IT这样评论。

《城市画报》VS《南方周末》

有人用《城市画报》和《南方周末》来分别比拟抖音和快手。

“让崇拜从这里开始”(抖音slogan)和“新生活的引导者”(《城市画报》slogan)虽然不同,但双方在专注“城市”和“新声代”这一点上却是一样的。

只不过目前这个阶段,受欢迎的内容可能比较多是“美女”“宠物”“孩子”。头条大力做增粉和明星名人引入,因此在吸引明星方面,抖音比快手有明显的优势。由此,抖音从定位就天然地更贴近娱乐和泛娱乐。

相对而言,快手则是《南方周末》,“记录世界记录你”(快手slogan)和“在这里读懂中国”(《南方周末》slogan)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你确实能看到许多平时不知道的他人的生活。除了明星,短视频的形式真正地解决了普通人平等展现自己的门槛问题。从这个层面来说,“记录世界记录你”这句话有点儿伟大。

抖音再抖也是娱乐,快手做了农村新闻、法治社会、全民交警、生活与法、精准扶贫、驾照考试、生活小窍门、江湖百晓生、我是吃货、厨艺大赛等全方位视频讯息。

快手让我知道了悬崖村的现状,让我知道了残障人家庭里更浓郁厚重的亲情,让我知道了全国各地我没去过的地方,让我知道了社会的多样化,让我知道了穷人有多穷,亲情有多亲,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实生活。

抖音的小哥哥小姐姐的确能让人瞬间愉悦,有的人愉悦过后要能会感觉少了点什么,有的人觉得有愉悦就够了。快手上的老铁的确千姿百态,有的人觉得不够精美,也有的人觉得这才是世界这才是生活。

换句话说,抖音更娱乐、更都市、更垂直、更精雕细琢,快手更真实、更社会、更广泛、更浑然天成。

【科技说说】百家号签约自媒体、搜狐科技金牌自媒体。他不仅具备创造10W+阅读文章的能力,同时还是累计阅读量超过10亿的自媒体之一。商务合作及内容转载,请添加微信:liuyong-hexun。


}

智能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十分普遍了,走在路上甚至可以看见一些老年人也拿着一个智能手机在操作着。而如今抖音等软件的崛起,亦或是各类游戏的盛行,人们显然是离不开网络的,但对于许多的app来说,可能看上几小时直播,或是刷几小时视频可能就会用掉好几个g的流量了,现在的流量可一点也不便宜呢!所以我们这时候就格外的需要wifi了。那当我们的手机连不上wifi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有青岛手机维修点的小哥给大家解答一下!

手机无法连接wifi的原因

 1、无线路由器本身的故障

这是一个日常普遍可能存在的故障,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说尝试拔插一下无线路由器电源接口,让路由器重启,那样可以解决90%无线路由器造成的难题。如果说是无线路由器硬件设备出现了故障,可选择送去维修或者更换一个新的。除此之外也许会是路由器配置有问题,这就看无线路由器本身是不是能连到互联网,倘若没法连接互联网,还要对无线路由器重新配置。

 2、路由器同时连接了太多设备

一般出現这类难题都是在办公环境,或是一些免费wifi的咖啡、大型商场等公共场合会出现。倘若沒有变更路由器设置的管理权限,只有尽量减少在连接网络高峰时连接,或是提早连到互联网。倘若出現了IP矛盾的状况,还要在无线路由器中对每个联接机器设备开展IP分派,以防止相互之间导致危害。

 3、超过数据信号覆盖的面积

无线路由 器的网络信号会遭受影响而消弱,简单来说就是间距,一般的无线路由器超过十米数据信号就会越来越差。因此在连接wifi时尽可能地靠近信号源,以提高wifi数据信号。除此之外,当你跟无限路由器中间有物质隔绝,例如墙面,数据信号也会越来越很差。

 4、无线网卡出现问题

手机上接受wifi数据信号全是借助手机上内的无线网卡来保持的。有的手机无线网卡早已快淘汰或是是比较严重弱化,都可能导致wifi数据信号接受欠佳,可能一个电話打进去就会造成wifi断开连接,这种时候只能送到手机维修中心去维修处理。

手机上找不着wifi怎么办

}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系列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这类电子通讯产品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低头族越来越多,走在大街上、公共交通工具上都可以看到人们手捧一部手机,全身心关注在那小小一方的荧光屏上。

我遇到过不止一位的家长给我说过自家孩子沉迷电子设备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中,说实话很多家长也都会出现"贼喊捉贼"的情况,自己也是沉迷者。

非盈利组织Common Sense Media发布报告显示,68%的受访青少年表示晚上入睡前会将手机等移动设备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29%的青少年表示会将手机带上床,陪伴自己直到入眠。

很多青少年将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正是为了便于查看消息,另一部分青少年甚至将手机当做"安眠药",只有抱着手机才能安然入睡。

而在很多家庭中,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已,但这样的情况也是在孩子面前起到了不良的引导示范作用,也是导致沉迷手机的原因之一。

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沉迷于电子网络事件,其实本质上都是触碰了"上瘾机制"。

家长们肯定都比较疑惑什么是上瘾机制,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说明:

上瘾机制这一概念出现于美国作家尼尔·埃亚尔、瑞安·胡佛合著的《上瘾》一书中,总的概括就是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并对此产生依赖(上瘾)的一套模型。

上瘾机制主要包含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接下来我们就解释一下孩子是如何在上瘾机制下对手机产生痴迷的。

1.触发,孩子接触手机的第一步

触发就是提醒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新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平台,而"触发"就是促使你做出行为改变的基石。

触发又可分为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这里的外部触发可以理解为:

付费型触发、回馈型触发、人际型触发,以及自主型触发。

而真正起到影响作用,并导致孩子们采取下一步行动的还是内部触发。

当手机与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是原本已有的常规活动发生了密切联系,这里体现的就是内部触发。

当孩子进入触发阶段时,于是和手机建立了更深的连接。

斯坦福大学的福格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充分的动机;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出发。用公式来呈现即:B=MAT。B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

当孩子真正接触到手机时,通过行动从手机上获取了心理上的释放,这会助推孩子形成依赖心理,从而慢慢逼近上瘾范围。

3.酬赏满足孩子需求,激发使用欲

《上瘾》一书中说到,产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使用欲望,这种带给人满足感的"酬赏",就是第三阶段——多变的酬赏。

那么什么叫多变的酬赏呢?

目前多变的酬赏主要表现形式为: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

主要也就是表明孩子从手机使用中得到的满足和成就感,手机本身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以满足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正是这种"无穷的多变"进一步提高了孩子对手机的黏性和忠诚度。

4.投入让孩子更加的留恋忘返

当孩子在使用手机上投入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的时候,这也就容易导致孩子成为"回头客",总是忍不住再次使用手机。

正如《上瘾》书中所提到的三点: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总会尽力和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我们总会避免认知失调

这三点也正是孩子为什么会增加投入的原因。

沉迷电子设备,贪恋信息网络的后果大家应该都了熟于心。

首先,这会使孩子的大脑萎缩,沟通与记忆能力下降

斯坦福心理学家阿波卓德曾对网络成瘾者进行测试,发现经常上网的人,他们的大脑前额皮质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记忆、语言、运动和情绪的大脑区域比正常人小了百分之十几。

孩子的海马体变小,而海马体主要负责的就是记忆储存,并且萎缩的不仅仅是大脑,孩子的自控和认知能力也会下降,就此陷入恶性循环,越发离不开手机。

其次,过度沉迷手机中的网络世界,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至其中,如果形成了不良的依赖性心理,当被克制不能使用手机的时候,孩子也会变得焦虑。

因为平日里经常玩手机,或者通过手机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是在互联网世界中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孩子在手机中展现自我价值,带来的成就感会让他们不愿正视现实中的自己。

于是乎,当网络世界成了心灵寄托的场所,孩子与家人沟通交流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关系不断疏远,总想着逃避现实。

最后,说起孩子沉迷手机,还有最明显的一个不良影响体现就是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所以说,及时引导孩子走出上瘾机制迫在眉睫!

1.营造良好的戒除环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奥尔波特提出的社会助长作用指出: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总是在孩子面前抱着手机刷抖音,要发挥积极正面的模范表率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戒除环境,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和孩子一起克服玩手机的瘾。

孩子会因为上瘾机制而对玩手机这件事上瘾,那么自然也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来转移注意力。

一件事通过触发、行动、可变奖励,投入激发了做事的人的乐趣,让做事的人得到了良好的体验,意犹未尽。

所以说家长要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多挖掘和培养发展孩子的其他兴趣,让孩子在新的兴趣方面获得成就和满足,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少对手机使用的依赖。

3.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培养自觉对孩子一辈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和以后形成自律自醒的学习习惯都是大有帮助的。都不是会影响孩子的坏的成长的,一个自律的孩子,需要从小培养。

孩子会沉迷手机网络世界不可自拔,其实也正是自律意识不强的体现,所以也是要求家长们注意从小便锻炼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当孩子对手机产生依赖性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的引导,先在时间上做出规定要求,让孩子循序渐进的减少使用时间。

孩子玩手机上瘾不要慌,首先家长要先反省自己,和孩子一起克服上瘾机制所带来的诱惑,给予正确的引导,相信孩子一定能摆脱束缚。

我是小鹿妈咪 ,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专注育儿知识和分享育儿经验,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关注我,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刷抖音的人都是什么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