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什么时候打击教育资本化

刚刚,四川宣布大消息:这些人有新假期了!“子女三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十天的育儿假,育儿假视为出勤。”

是的,四川开始设立育儿假了,只要孩子三岁以下,爸爸妈妈都能享受,只是为了让大家积极生育!

毕竟,孩子三岁前各种打预防针、看病,都需要父母陪同的啊,如果没有这种假,三番五次的跟领导请假,次数多了,领导就会脸黑黑,现在有了这个假期,孩子有点头疼脑热,就可以在这个育儿假里扣了。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还在文件里强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用人单位应当保障生育假、护理假待遇落实。”

果然,政策一出,全网轰动!

不仅放假,而且发钱。13天前,甘肃临泽县率先公布“ 生娃奖励 ”政策,在全网彻底火了一把。


说起来,这个奖励政策真是普惠,只要是当地的生育家庭和新出生人口,不管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全都一视同仁,奖励全都有份!

这个奖励设计得挺全面的:

1,奖励一:一孩一出生就奖励2000元,二孩3000,三孩5000,可叠加!

2,奖励二:除了一次性给钱,所有刚出生的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三孩每年发放10000元,直至孩子三岁。相当于三孩可以领取4.5万元!

3,奖励三:幼儿托育补贴,以及幼儿园补贴。

到了3岁上幼儿园的年纪,二孩每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的资助,三孩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一直到上小学为止!

4,买房补贴,全国首个三娃买房补贴政策面世。

对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在临泽县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政府补助,

如果不想去县城的,那在镇上等集中居住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3万元的政府补助。

光这四项,就很多的真金白银,加起来奖励就已经接近10万元!!这还没算上其他的福利。

对了,不仅甘肃临泽县!

上次,四川攀枝花市也宣布,要给二孩三孩家庭发钱,直至幼儿三周岁。

为了让大家生娃,这次政府真的是拼了!!

大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持续不断!

有人或需要问:这一会放假,一会儿发钱,国家究竟意欲何为?!

这还要从5月31日,国家发布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说起。


国家之所以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最大原因,是现在咱们国家的生育率,正在咣咣咣猛掉。刚刚,“安徽出生人口呈现断崖式下降”,登上了微博热搜。


从全国看,也不容乐观!每年的新生儿数量阶梯式下滑,从2016年的1785万人下降到了2020年的1200万人。


所以三胎配套政策来了!国家和我们一起破解“不愿生”、“生不起”、“养不起”难题!


2025年之前,主要解决生的问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降低,生育水平提高;2025年之后,主要解决养的问题: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

所以,国家鼓励大家生三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国家和我们一起破解“不愿生”、“生不起”、“养不起”难题!正在推出一个接一个的政策:

今年4月召开的高层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5月,打压课外培训的号角就全面吹响了,明确要求,教育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

紧接着,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6月15日成立,7月1日正式运行,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领导迅速到位。


所有这一切,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严打教育过度资本化,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压、让大家放心大胆生三胎!

教育部网站公布了一则通知,对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进行了明确,再次给校外培训机构,带上了紧箍咒:



以后搞校外培训机构,教孩子学点吹拉弹唱,搞点素质教育是可以的,但一旦学科类培训,那就要画好红线。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来弄。

同时,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这些规定,就像一把把尖刀,深深扎向教培行业心脏。这不,地方打击教育机构的动作已经开始了。


有人也许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雷厉风行地整顿校外培训,究竟为了什么?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

是的,打击校外辅导机构!就是打压教育内卷化,就是落实“三孩”生育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提高生育率面前,一切都得让路!

现在,北京已经宣布,即将实行“ 教师轮岗制度 ”,公办学校的在编在岗教师,凡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老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轮岗。

国家出台新规,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不但给出了具体的“ 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更是让所有玩游戏的人都必须实名制。

6、发展科技,做大蛋糕

这个世界说白了,就是各个国家争抢高薪就业岗位,比如最赚钱的行业飞机、能源、汽车、制药。

一个国家只有占有大量的高薪岗位,整个社会蛋糕才会越做越大,大家日子才会越过越好,这样一来,年轻人觉得下一代生活会胜过自己、越来越幸福,就会更愿意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

所以,就在美国举全国之力上大基建之时,中国也宣布举国之力上高科技。

你觉得拼补习班让你焦虑,就打击补习班。

你觉得学区房让你不敢生,就打击学区房。

你上班没时间接孩子,以后放学没那么早!

担心孩子作业不认真做,老师亲自在学校辅导!

担心暑假孩子没人管,以后学校有托管!

担心幼儿没时间带,国家出钱建立幼儿公立服务!亲自出钱给你带!

担心没时间陪娃,国家给你育儿假!

生娃负担重,别担心国家直接给你发钱!

等等等等,国家一个接一个重拳下来,全都是瞄准家长减负!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成本,养娃成本的降低问题!

这是对传统房产,教育,教师,等等一系列顽疾的重大改革!!

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重大的福利,接踵而来。包括女性生育福利,延长产假、哺乳假等等,有利于女性的大福利,肯定会陆续出台。

而关于孩子考试的问题,升学的制度,等等以后肯定也会有大变!一切都在朝着公平,均衡的教育方向,改革,前进!这将是未来的一个绝对大趋势。

就是今年国家给我们最大的好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未来5年、15年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子?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今天(1月30日)正式公布!

到2025年,上海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到2035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更多“十四五”规划要点,来看图解↓

}

最新的文件相信大家都已经看了,因此,我在这里就不给大家做过多解释了。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几点自己的感受。

01、政策有节奏的推进中,想留在教育行业的需做好准备

文件指示有九个试点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其他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市开展试点。基本包含超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大家可以发现,国家对这一次的整治还是非常有节奏的。试点内容:1、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2、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3、强化培训收费监管。

从以上三点试点内容来看,打算转行的暂且不说,如果打算继续留在这个行业的,需要关注:

a、不在试点城市的校长也要时刻关注当地教育局对于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解析。

b、原备案的线上的学科培训机构改为事业体制。如果有校长想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又没证的,可以抓住时间差,看能不能接手别人转出来的证,或者挂靠。当然,这个要去查看大家当地教育局的要求和安排。

02、打击教育资本化 对中小机构来说是机会

在第13条里面,有一个特别关键的一点是:学科类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教育是我们的基础资源。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资源全部被资本化,将不再是教育资源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了,而会发展成一个社会形态的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家对头部机构的打压最厉害,对于中小型机构来说,还是有一点好处的。资本不能进入这个行业,对于认真做产品、教学的人来说,反而是一次机会,大家就能做真正的教育了。

第14条: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第15条:强化常态运营监管。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因此,大家不要跟政策对着干,还要去做学科类培训。对于一些想做线上转型的机构,一定要符合国家政策。

04、学前与高中受更严厉要求

最后一条是对面向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和3到6岁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做了更强制性的要求。

聊完这个政策后,很多校长可能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是在这里,我还是给大家提几点能够开心的地方。比如,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明确孩子成长预期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对于做K12的校长,周一到周五白天不能上课,周六日也不能上课,那能不能开展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呢?能不能以我们教学区为中心,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呢?我们能不能跟妇联部门、跟社区,甚至跟街道办一块儿去做一些事情呢?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再比如第20条: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也就是允许公立学校聘请外校外人员,这样看来,还是有机会的。

二、近期机构工作方向建议

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选拔在,市场就会在,选拔在,家长的需求就会在,市场和需求在,行业就不会消失。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才能开始,我们要回归教育的初心,熬过去才是真正的胜者。这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暑假尽量多课消,少一些预存款,稳住军心,船小好掉头。

2、优质资源不均衡,考核在,市场就在,家长需求就在,行业一定不会消失,只是利润会碎片化,个人工作室和小黑班会十倍数增长。

3、文化课转素质课,请务必考虑清楚,头部行业入局,公立托管竞争,这个领域的竞争会比之前文化课还要惨烈,想清楚再做。

4、现在有实力的艺术素质类机构,有很大机会,线上运营以及转型,势在必行,马上去做,如果还有实力,线上“加盟扩张”马上考虑。

5、成长中心、托育中心、阅读中心,是低年龄都可以考虑转型或增加的,学科素质化,素质中心化。

6、短期内可以考虑转高中,但是长远来看,高中也不会太好过,所以,过度可以,一定不要全押。

7、资本撤退,拆了大机构,小店仍然是机会,船小好调头,小而美也不是不可以。

纵观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教培行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因材施教,学生是一朵荷花,就让它长成荷花的样子。是一棵小草,就长成一棵小草的样子。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归初心,把产品做好,把教学做好。

三、“双减”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2021年909万大学毕业生,88%的学生担心找不到工作;2020年,中国技能型人才缺口1900万,5年后将达到3000万;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宁可做工资三五千的白领,也不愿意做工资七八千的蓝领,这就造成了就业难VS用工荒的局面【表象】

中国老龄化趋势,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因此,国家会鼓励大家早点结婚,早生孩子,多生孩子。

02、影响核心诉求的因素

那为什么所有的年轻人不愿意早点结婚,早生孩子,多生孩子呢?主要原因就是:加班多工作累、住房贵、教育成本高、不敢生病。

为此,政府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北上广深的所有大厂开始取消大小周实施双休,为的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有时间谈恋爱、结婚、生子。北京西城区实施731政策,对适龄儿童申请入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以此限制房价。在抖音热搜榜上,可以看到政府机关跟医药公司“讨价还价”,使其降低医药价格。

大家可以发现,国家并不是在对一个行业特殊的去做这些事情,对各个影响民生的行业都有所调整。总结来说就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未来高考语文占天下,重拳出击整改学区房;互联网大厂休息调整,医疗行业也同病相怜;

四、中小型机构如何突围?

国家政策下,头部企业入局素质类培训,加剧了行业竞争。K12周六周日不能上课。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突围?这里,我送给大家几句话:回归初心、拒绝焦虑、努力求变。大家可以看一下新闻频道调查统计的数据(下图)

看完这些数据,大家觉得行业还会消失吗?肯定是不会的,只是会变得很艰难。但是哪个行业又容易呢?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具体应该怎么做。

(1)首先还是之前提到的课消。现在,大家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课消,还得高质量的课消。这是我们未来三个月、四个月甚至半年,要不要做转型的关键一步。大家一定要保住品牌、保住信用、保住自己的核心团队。

合规的K12文化课补习机构到秋季后,就只能周一到周五上课了,这个时候就不光考验大家的排班能力,还考验大家是不是能把课程衔接得紧凑。非试点城市并未要求孩子6点放学,那课程为什么不能从下午5点开始呢?从5点到9点有4个小时,可以排2-3个课程。试点城市6点放学,从6点到9点,完全可排2个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合班的一个好机会,现在家长也能理解。合班后,班容量上来了,利润也就上来了。

(2)针对3-6岁的机构,文化课必须转型,素质也罢,艺术也罢,只要做教育,必须转。大家可以转到阅读、戏剧、线上产品售卖(家庭教育等)。而且,三到六岁,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托管中心。

(3)小学阶段,这里给大家分了以下几种情况。

a、K12文化课,周一到周五晚上上课,周六日加1-2个素质艺术课程。素质类课程要与自己的科目相关,比如:教英语,周六周日可加英文的戏曲表演班,或者变成英文阅读中心。

b、也可以考虑异业合作,和素质类一起合作,你上周一周五,他们来上周六日,分成即可;

c、素质类:(1) 打磨产品+打磨教学,上系统、用工具、加强壁垒,尽快完成转型。(2) 有一定实力的机构可快速发展,线上加盟运营转型。

d:客户分层,周六周日采用私教管理模式,家教输送模式。我们机构做平台和运营,让老师做教学,分层1对1,1对3或6

e:小学高年龄段,休息日不让上课,能否白天上课?这个需要考虑当地的民办转公办的政策,以及小升初政策。

f:寒暑假、周末考虑训练营及活动类课程、父母课堂、亲子课程加以补充差异化的设计。

上面讲了这么多,这里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举几个例子,便于大家理解。

这个例子现在看来可能有点不恰当了,这是去年我们给一家机构做落地指导时,给校区提的几点建议,大家可以看看。屏幕左边是新东方的课堂,从第5讲到第15讲,每一堂课讲了一个知识点,然后我们根据这个学校的情况,给他做了一个新的课程设置。在第8讲时,增加了期中押题及心理辅导课,13讲增加了感恩节活动,15讲增加了双节大狂欢party。在头部机构进入素质教育后,我们要做的就是产品差异化的设计。

这个案例是山东的一家街舞学校,我们给他的课程里融合了增加训练注意力的课程、礼仪形体的课程和增加技能+体适能课程。在介绍课程时,我们就能给家长说,你的孩子在我这学舞街舞不但能够上台表演,还能增强自信,提升注意力。让女孩子走得优雅,男生走得潇洒。长期跟着课程下来,也能增加体能。这也是产品差异化的设计。

大家可能都知道,现在书店的运营模式不是靠卖书赚钱,而是通过卖咖啡、奶茶,或者其他的东西来盈利的。比如成都某书店,在书店正中央摆了很多画板招生,因为小朋友都喜欢画画和涂色,所以,我当时看到后,就给我的女儿办了一张卡,一张卡是1500元,包含12次课,每次去的时候,老师会问她想画什么,然后简单的带着她画,画好了打印一张照片,让她拿涂料照着涂色。大家说这是课程吗?这不叫课程,这叫真正的课程产品。

聊完上述几个案例后,相信校长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了。在这里,我再给大家总结一下未来可以转的方向。数学类可转:乐高、机器人、编程类、科学实验课。英语类可转:英语演讲口才、舞台戏剧、阅读馆、研学游学。语文类可转:演讲口才、舞台戏剧、阅读馆、书法、国学……

相关案例也聊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给我们再来进行学校模式的探讨。

1、周一周五:托育。周末:素质

2、父母课堂:家庭教育(线上售卖)+线下开展活动

3、老年大学:琴棋书画+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

采用白天老人上+晚上孩子上+周末父母活动的运营模式,相信校长朋友们此刻心里都会觉得很艰难,但是,哪有不难的事情呢?有孩子的校长现在可以想一下,您能天天带小朋友去海洋馆玩吗?次数去多了,可能小朋友他自己都不想去了。你每天忙着工作,哪有时间去想带她到哪里玩?参加什么活动?现在,如果有个机构都给你安排好,费用分到四五家也很便宜,你难道不想去吗?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

对于转高中赛道这个点,我觉得还是要慎重,作为过渡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定要考虑到差异化产品设计+教学质量。当然,还有当下最火的教师IP打造,MCN模式,知识主播。这些的话,我觉得挺难的,需要长久的去运作,也就是机构负责运营和服务,教师负责教授课程和内容。再比如也可以找社区街道一起建立一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让小区周边的所有家长都来免费听家庭教育指导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销售账号、产品。

所以,我们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对于艺术类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照着表进行自查,办学资质、教师持证、授课内容、授课时长、课程收费、广告投放、资金监管等合不合规,然后回归教育的本质,做好产品、教学和品质。最后,送给大家以下几句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资本化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