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出这话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亿万富翁?企业家?如果是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说的呢?

《金融时报》将埃隆·马斯克评为年度人物,理由是“他引发了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汽车的历史性转变。”

《金融时报》于1888年创办,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性金融媒体,在140多个国家发行,为读者提供全球性的经济商业信息、经济分析和评论。

在此之前,马斯克刚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封面人物。

由此可见,马斯克近来的影响力之大。

的CEO马斯克正在改变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汽车工业。这一改变可能对政府、投资者甚至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在一个通常由新技术定义的时代,马斯克宣称自己是同龄人中真正的创新企业家。

马斯克不寻常的冒险精神和追求技术的突破并不仅限于汽车领域。他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去年将人类送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这是航天飞机退役以后的首次成功的太空飞行。

此外,SpaceX的Starlink网络正致力于提供世界首个商业卫星宽带服务。该公司的Starship星舰,被称为未来人类殖民火星“诺亚方舟”,正在等待第一次轨道试飞。

保时捷将独立上市?估值最高达千亿美元,或为电气化募集资金">

▲ 得州SpaceX发射场的星际飞船特写

马斯克的前半生,可以被称为一部传奇。

与其他年度人物一样,《金融时报》也同马斯克进行深度交流。记者们通过对马斯克本人,同事以及行业内相关人士进行了大量采访之后,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马斯克。

以下为车东西对《金融时报》这篇专访的全篇编译,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略有删改。

一、一位反传统的CEO 投资不是为了钱

在《金融时报》的采访中,马斯克在谈到自己做电动汽车的初衷时表示:“最开始,我们在做的一切基本上是出于无奈,不是因为我们觉得电动汽车能够赚钱,而是为了证明可以研发出一辆成功的电动汽车。”

或许真的如马斯克所说,他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但现在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马斯克多年的努力证明,汽车不仅成功了,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很多投资者都对前景表示看好。也在引领全球的汽车工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自动驾驶转变。

在科技专家和亿万富翁日益成为民粹主义不信任的对象之际,马斯克也受到了大量的批评,但仍比许多人享有更高的公众认可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他的个人品牌已经与受表情包和游戏影响的流行文化交织在一起。马斯克认为,这是因为他的产品旨在满足消费者的渴望。

“我只是想把人们送去火星;让人们通过Starlink更自由地获取信息;让汽车的自动驾驶,把人们从驾驶的苦工中解放出来。”他说道。

马斯克对技术的追求和有争议的言论使其陷入了窘境,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官方机构调查。

保时捷将独立上市?估值最高达千亿美元,或为电气化募集资金">

▲马斯克对SEC的调侃

美国交通管理局针对汽车发生的一起车祸,正在调查其自动驾驶功能的安全性。无独有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开始立案调查太阳能电池板缺陷是否会造成潜在火灾的问题。

去年8月,马斯克因为在推特上发了一条关于私有化的推文,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欺诈。事情的结果以马斯克缴纳2000万美元罚款,并辞去了董事长一职告终。

马斯克对批评者的抨击和对监管机构的嘲讽,让他许多崇拜者对其失去了耐心。

当被问及他为何公开挑衅监管机构时,马斯克抨击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未能保护投资者免受卖空者的影响。

而对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马斯克认为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追求的是新闻头条而不是真正的安全,所以他对此表示不满。但他否认自己对监管的轻视。

“当然也会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把我对法规不满的几次推文汇编到一起,编造一个故事,让别人以为我是个疯子,”他补充说:“任何时候,我都没有建议关闭任何监管机构,我不是那些八卦小报中描述的疯狂的自由主义者。”

在《金融时报》记者问到马斯克在推特上叛逆的形象到底是精心策划的营销手段,还是其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或是一种随心所欲地自我展示时,马斯克笑了。

他借用了电影《角斗士》中的一句台词“你不觉得有趣吗?(Are you not entertained)”然后,他补充道:“我不是说我不会发表愚蠢的推文,我当然会发。有的时候,我是在自娱,但总体来看,我的推文具有一定的娱乐效果和趣味性,此外,还有丰富的信息量。”

马斯克出格行为的结果之一就是让成为一个知名的品牌,没有在广告上花一分钱,前营销与传播负责人Simon Sproule表示。他补充说:“他打破了首席执行官的行事准则”,在这个过程中,他几乎是一个反传统人物,并经常接触那些对汽车或太空不感兴趣的人。

二、本质上还是一个工程师 喜欢钻“牛角尖”

作为PayPal的创始人之一,马斯克早在30岁时就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止创业去享受生活。之后,马斯克选择了全新的领域,投资了,并在2004年成为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马斯克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道:“很长一段时间,汽车行业的其他公司基本上都说和我是傻瓜是骗子。他们说,电动汽车这条路走不通,电动汽车达不到和燃油车一样的续航能力和性能。而且,即便你做到了,也不会有人愿意买。”

“环保主义者可能有助于促使车企生产电动汽车,但车企改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开始抢占他们的市场份额,他们坐不住了,不得已才采取行动。”马斯克说道。

持这种观点的远不止他一人。Bob Lutz曾任通用汽车副总裁以及特莱斯勒总裁,他表示马斯克已经对汽车行业产生了“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的影响”。

保时捷将独立上市?估值最高达千亿美元,或为电气化募集资金">

即便是在欧洲的豪华汽车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就是和如此警惕马斯克的原因。”Lutz说道。

Lutz补充说,在成功之前,通用汽车的工程师们不相信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可以产生足够的能量来驱动汽车。2008年,发布第一辆电动车Roadster足以为此证明,这也直接驱动了10年前Volt混动车型的诞生,但之后通用并没有为此跟进。

其他车企如戴姆勒和似乎提前看到了即将到来的电动化浪潮,在2010年上市前与之合作,使用其电动传动系统技术,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急需的现金流,不过这些合作并没有持续下去。

马斯克说:“他们没有认真对待电动汽车,很明显,他们只想做他们认为满足监管要求所需的最少数量的电动汽车。”

New Street Research的分析师Pierre Ferragu对此评论道,要证明电动汽车能够盈利,意味着要推翻行业内已经公认的准则,从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到如何接触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不同。“每一次,马斯克都被告知‘这不是真的’和‘这不可能做到’,但他从未放弃过。”他说。

早期董事会成员Laurie Yoler也认为马斯克颇具远见,他可以从一张干净的纸开始,秉持着一股坚持不懈的精神,把它完成。

对的成功的原因,马斯克的解释是自己对工程的热情,他首先是一名工程师,在其他公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时,他能够亲力亲为,亲自把关工程和技术。

对工程的极致追求和对挑战的关注是吸引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因素。

“当你在解决世界上最困难的问题时,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人都想来为你工作。”前动力电池主管Gene Berdichevsky说,“有整整十年的时间,电动汽车行业的玩家只有。”

马斯克说,他每周花七天时间或80~90个小时在和SpaceX的关键项目之间来回奔波。“这并不表示我在进行微观管理,实际上我参与了分流工作,我在技术和工程方面非常擅长,我在做我认为最有用的事情。”他说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技术和工程就是我的天赋之一,虽然我不会唱歌或跳舞,但我可以做这些。”马斯克补充道。

尽管马斯克已经坐拥世界首富,但他和我们脑海中所认为的亿万富翁有所不同,马斯克没有房子,也不去度假。他说:“我只想待在一个地方,把我的工作做好,发挥出自己的贡献。如果说我有什么愿望,我想应该是:如果能少工作一点,那就好了。”

在说完这番话的几天后,马斯克发了一条推特,说他“正在考虑辞职”,这让华尔街的人大跌眼镜。

保时捷将独立上市?估值最高达千亿美元,或为电气化募集资金">

▲马斯克考虑辞职的推文

这是马斯克的又一次玩笑,还是出于自己的真心?

早期董事会成员Yoler对此评论道:“不幸的是,人们只从字面上理解他,没有意识到他什么时候是在开玩笑。有时他的推文看起来像是疲惫不堪和睡眠不足的产物。”

马斯克的全面管理风格,以及他给员工施加的解决问题的压力,都有其弊端。

一位前供应链高管描述了马斯克是如何“制造混乱”的,他说,马斯克的管理风格导致员工流失率很高,这意味着每推出一款新车型,团队都要重新学习。另一位前高管表示,马斯克经常当机立断,把工程团队扔到新问题上,但后来又反其道而行之,撤销了之前所有的工作。

像这样的抱怨是无关紧要的,尽管马斯克做错了很多事情,但他在不断挑战极限,这意味着他将比其他人更早获得突破。他知道瓶颈在哪里,他必须逼团队一把,New Street Research的分析师Ferragu说。

对自己“折磨人”的特质,马斯克对此补充,这就是他与杰夫·贝佐斯的区别之一。

后者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已经落后于马斯克的SpaceX。不过马斯克还是对贝索斯表示赞赏,夸赞贝佐斯有“极强的工程能力”,不过,他又说道:“但他(贝索斯)似乎不愿意花精力去研究工程的细节,而‘魔鬼’(最难的那部分)就在细节中”。

三、危机一直存在 要随时做好准备

突破技术上的极限意味着马斯克的公司总是在与失败“兜圈子”。

如今,正试图将一种技术挑战性极高的新电池投入生产,公司也未能按时推出其Roadster的新车型和Cybertruck电动皮卡。

目前公司也面临着棘手的技术挑战,似乎连马斯克有时都会自我怀疑。

这些技术挑战包括建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星际飞船和不断改进的FSD(完全自动驾驶)技术,马斯克多年来一直声称这些技术很快就能实现。他表示,这两件事在其生活中占据了最多的“认知负荷”。

“我有信心,我们不需要新的物理学,这只是极其的困难的技术问题。我有时会想,实际上人类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吗?我知道它可以做到,但它仍有待完成。”马斯克在谈到星际飞船时说道。

最近,他告诉SpaceX的员工要为未来艰难道路做好准备,他写信告诉员工说SpaceX的未来没有保障。他说,公司里有许多人从未经历过火箭发射失败的情况。

保时捷将独立上市?估值最高达千亿美元,或为电气化募集资金">

▲位于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SpaceX发射场Starbase的火箭

他还讲述了如果SpaceX未能生产出满足其星际飞船发射计划所需的引擎,并将足够的星际链路卫星送入轨道,公司会如何陷入财务困境。“破产并无可能,因此,我们不能自满。”马斯克说。

同时,在自动驾驶的挑战上,他承认,自己先前的自信有些为时尚早。他不认为解决了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就能让自动驾驶技术成功。但他补充说,他现在有99.9%,四舍五入为100%的理由——相信FSD技术会成功,他表示:“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批评者看来,马斯克多年来所承诺的汽车即将成为完全自主的汽车是错误的。

每个车企的高管都存在容易夸大其产品能力的行为。那么,他是否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误导了的客户,给他们的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我没有。”马斯克果断回复道。“当你在订购时,请阅读说明内容。说明显示的非常清楚。”他指着的高级安全评分系统说道。

马斯克还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愿意将其宇航员委托给SpaceX的火箭,这个星球上没有一个CEO比他更关心安全问题。

对于那些指责马斯克预测有时过于乐观的评论,马斯克对此不屑一顾。他只是抱怨说:“我的预测如果实现了,或者提前实现了,就不会得到关注,而我预测如果晚于预期,反而会得到很多关注。”

马斯克还分享了他预测提前实现的例子,他表示在内华达州的巨型电池厂建设情况远超预期,的Model S的产量达到了其上市时预测的两倍以上。

保时捷将独立上市?估值最高达千亿美元,或为电气化募集资金">

▲位于内华达州的电池工厂

结语: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巨变,中国的进步不可忽视。

马斯克成功标志之一是——电动汽车领域终于出现了真正的竞争对手。今年11月,美国电动皮卡初创公司Rivian上市,IPO当日市值超过9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52亿元),是电动汽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

后者已经推出了自己的电动皮卡,而汽车也将在明年春天推出其F-150的电动版,而的Cybertruck却没有进一步发布的消息,电动皮卡的细分市场已经被别家抢占。

对新的竞争对手,马斯克并不担心,他还预测和等公司将在电动汽车方面取得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指出Rivian正面临着与同样经历过的挑战——实现大规模生产。

不过,目光移至远方。马斯克说道,全世界车企正在面临一个新的挑战。

“我认为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正在取得的巨大进步,这些进步不可思议。”

他将中国汽车工业比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的日本进口浪潮,世界将看到中国汽车公司扑来的浪潮。

}

一个人的成长中,顺境里做的报告都是瞎扯,困难的时候总结的教训一定是真实的。沉下心总结自己,看问题才能看得更客观。”不得不说,史玉柱还是江湖那个柱哥。

从亿万富翁到一无所有,他是很多企业家引以为戒的失败典型。

再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他也是很多企业家敬仰的商业奇才。

这个当今商界最具争议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回首当年的惨痛教训,他总结出了什么?

“N”字形大起大落人生回顾

大起: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代的烙印是下海,敢下海的人,就能淘来一桶金。“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时代。”史玉柱赶上了一个好年代。

1989年,史玉柱27岁,刚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研究生班毕业,他放弃了有“大好前程”的公务员职位,果断辞职下海。两年时间里,通过卖软件,开公司,自主开发M,28岁的史玉柱轻松挣到了3000多万(相当于现在的5、60亿)。

在当年,30岁的史玉柱和比尔·盖茨齐名,是全国青年眼中最崇拜的偶像,94年,他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95年,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

大落:从亿万富翁到一无所有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6年的时间,情况就急转直下,巨人集团陷入了财务危机,欠债几个亿,债权企业达100多家,这还不包括欠银行的贷款和巨人大厦楼花购买者的房款。97年,巨人大厦停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首富变“首负”,史玉柱一夜负债2.5亿元。

巨人集团的覆灭,给当时的中国精英青年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打击,出事后的3年,还有浙江大学学子致信史玉柱:“你的倒下伤害了我们这代人的感情。

大落后大起:从一无所有再到亿万富翁

而后3年不到的时间里,史玉柱再度创业,凭脑白金东山再起,收购巨人大厦楼花,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他在上海又注册了一个巨人公司,开始谋求上市之路。

不惑的年纪,史玉柱开始了人生下半场的第二件事――资本布局。他卖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套现了十几个亿,又花了3亿元买了两家银行的股票,成为了华夏银行的第六大股东、民生银行的第七大股东,3年时间赚了120多亿!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史玉柱人生下半场的第三件事是:入局网络游戏产业。2004年,他成立了上海征途。2007年,巨人网络集团在美国上市,史玉柱身价突破500亿元。

直到2013年,“一代巨人”史玉柱宣布退休,仅保留了董事职位。2016年,为了解决公司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复出,大胆启用了年轻人。而后,再次隐退。

当年的巨人是怎么出事的?

一个人成功了之后,他往往会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很能干,就为失败埋下了伏笔。

归根结底,当年的史玉柱,太膨胀了

早年,史玉柱的软件大卖,让他产生了种什么都能做的“错觉”,创业初期他便走上了一条多线开战、俱荣俱损的大冒进之路。那时的巨人真成了“巨人”,肚里塞着软件、硬件、保健品、化妆品等数十个行业的东西。他还开展了一个百亿计划,集中在一起去打广告,当然,后来都被国家工商局叫停了。

时代的弄潮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公司内部的运营出现问题后,外部的大环境也开始不好了,1993年,中国电脑市场风云突变,国际品牌“入侵”,以巨人为代表的本土电脑品牌的好日子“到头了”。

拖垮史玉柱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巨人大厦。当年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史玉柱突然想要造一座巨人大厦,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后来在领导视察,为珠海争夺全国第一高楼等等一次又一次的外力刺激下,变成了要盖到70层。

面对10多个亿的资金缺口,珠海市政府给了一块“白菜价”地皮,靠卖楼花,史玉柱又从百姓手中筹了2.5亿元,也就是这2.5亿元,让他成为了举国闻名的“中国首负”

“当时公司已经不行了,我还不舍得放,还想去借钱去找生产资金,生产然后去打广告,在队伍建设方面还要去投入。”史玉柱回忆道。

巨人当时累计有20到30个项目,史玉柱每个都想去保。当然,到最后一个也没保住,包括巨人大厦。巨人大厦出事后,史玉柱为之奔走了9个月,被美国的投资人骗,被公司员工背叛,集团副总裁及7位分公司经理携巨款潜逃。

很多年后,史玉柱本人回忆这段“大败局“,他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到了企业的内因,他提到了两点:

一是他自身的“狂妄”无知,性格的缺陷,管理的问题,战略的问题,产品的问题,干部队伍的问题。他表示:“根本原因是我和包括我的团队的责任,主要是我的责任,就是自大、做事不踏实,我陷入低谷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二是多元化战略的决策失误。他认为所有这些失败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能抵挡住诱惑,战线拉得过长,以致最后出了问题。包括到现在,他一直强调一点,“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你最好只做一件事,另外就是在企业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切记不要做多元化尝试,一定要聚焦。”

除了内因,我特别想说一句。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成就了他的高光,碾碎了他的骄傲,铸就了他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史玉柱靠什么东山再起了?

前段时间的一个采访,主持人问史玉柱:“1997年当时巨人的那一场危机,对你的心里有没有造成持久性的伤害?”

史玉柱回答说:“那得看什么时候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是1998问我,我说那绝对很惨。1999年问我,我觉得对我有伤害。但你现在问我,我会说,幸亏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没有这段经历,我现在还不知道在珠海的哪个小公司里,在一个小的事情上面摸爬滚打。”

当年出事后,一度让史玉柱不敢面对现实。因为喜欢西藏,他决定去爬珠峰,颇有种把生死交由天定的意味,“如果爬上去了,又回来,这是种享受;死了,也正好,这比服毒自杀要光彩得多。”结果,爬珠峰没能把史玉柱“杀死”,他被救援队从珠峰救了回来。

也就是这次西藏之行,他开始了对自己的深刻反思,之后他的心态也转变了,人一下子变得平和了,整个人的思维方式开始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没那么争强好胜了,开始学会了尊重他人。

他开始谋划着从头再来。做脑白金的初心都很单纯,因为有100个员工还在等着他养活,所以第一步,史玉柱想的仅仅是活下来。而后,为了堂堂正正地站在阳光下,他开始还钱,要把2.5亿元的债务都还掉。再之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后的深刻反思才是成功的开始。

没有深刻反思之前,他一度以为巨人出事只是资金链的问题,而后终于意识到根因在他个人,在企业本身。他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实战经验,包括企业要想成功,创业期必须聚焦,要重视团队管理,要重视消费者,重视细节,脚踏实地,将认真做到极致等等。

“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应该靠别人,能不能爬起来靠自己。”

关于史玉柱,有人盛赞他,“柱哥的身上流淌着一股天生的草莽气息的豪赌天性。青年时,他就曾被捧到最高,也被摔得很惨。这种豪迈人生,值得一看!”有人不屑他,“低俗的成功者”。不管江湖还是不是那个江湖,柱哥都已经是一个传说。

一个企业家或团队,最难认清的是自己。

当前,大疫和经济下行背景下,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普遍业绩下滑,企业家普遍信心受挫,饱受焦虑和疲惫,感到方向的迷失。

中国的企业家缺一次内心深层次的自省,缺一场和自己的深刻对话。

为帮助企业家重整旗鼓,重拾信心,找回曾经的热爱和执着,遇见更好的自己和团队。帮助企业打破僵局,突破业务发展瓶颈,解决企业当前最紧急最迫切的业绩增长难题,激发组织活力,获得由内延外的成功人生和成功企业,我们重磅推出了《业绩增长实验室》。

《业绩增长实验室》以“运动社交、案例访学、咨询教学”三大体系为支撑,通过戈壁、滑雪、洞穴等沉浸式户外运动作为社交链接方式,采用门徒的深层次的浸入关联,结合实地案例访学,并采用体系化的教学方式,深度挖掘企业家的内在能量,解决企业增长难题。

《业绩增长实验室》增长系统

实验室包含了两个课题——反思和增长。

课题一《反思:四天三夜,108公里戈壁徒步》。建议企业家一生一定要走一次戈壁。因为它和创业一样,极端的恶劣环境下,每一个人都只能往前走,没有任何退路,而这些恰恰能激发深埋在心中的野性和不甘,只有打破绝望,才能获得新生,触底才能反弹。

这将是一次超越自我的户外徒步挑战,一段企业精英的悟道历程,更是一群商界领袖的社交平台。

课题二《增长:六天三夜,增长实验室》。关于打破企业业绩增长瓶颈,最好的破局方法,是找一帮亲身实践过并提炼成精髓的向导,带领企业厘清增长战略和商业模式,找到影响业绩增长的根因,并从战略视角整体架设企业增长体系,打造战狼团队提升业绩增长的竞争力、营销力和创新力,从而实现企业业绩突破,驱动业绩持续增长。

企业家的宿命,从来都是走最前面的,代表着整个团队前进的方向与力量。迈出行动的第一步,深层次地自省,抵达路途终点,回到内心起点,找回创业人曾经的热爱和执着,走出去,把世界带回来。

}

如需进金融行业交流群,请在【投行思辨】微信对话框回复“入群”。

一说到海外上市公司,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实际上,一些热门的美国上市公司背后,都有华人的影子。

这些年来,有一批在美国创业的华人,他们经过在海外艰难的奋斗,甚至走出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这些创始人里面,有已经在美国居住几代的华裔,也有彻头彻尾的中国走出去的华人。

这其中,有创办美国版“饿了么”的36岁亿万富翁,有死于一场火灾的华裔传奇企业家谢家华,被誉为“核弹”狂魔的英伟达联合创始人黄仁勋,有在美国成功开起中餐连锁店的程正昌,还有疫情后被广为人知的zoom创始人袁征。

这些华人,在美国正书写着自己的传说。

高瓴持仓,36岁的亿万富翁

2020年年初的特殊事件,给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但是外卖行业却在这个期间蓬勃发展。随着特殊事件的蔓延范围越来越大,通过订餐解决饮食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外卖行业的发展异常迅速。

12月9日,纳斯达克迎来了三位华人创业者——徐迅(Tony Xu),方安迪(Andy Fang)以及斯坦利·唐(Stanley Tang)。他们所创立的美国版“饿了么”——Doordash在当天上市。


从左至右:方安迪、徐迅、斯坦利·唐

据媒体报道,三位创始人37岁的Tony Xu、29岁的Andy Fang、28岁的Stanley Tang分别持股已退休的前首席执行官Tony Hsieh(谢家华)在家中遭遇意外不幸去世,年仅46岁。


据外媒报道,谢家华死于房屋起火。在他去世后,贝佐斯、杨安泽、伊万卡等名人纷纷发文哀悼。

根据福布斯估测,2020年8月,谢家华的净资产高达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亿。若按福布斯实时榜单排名计算,约位于第251-253名之间。

谢家华这位华裔的一生可以说满是高光。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计算机系,创立了在线鞋店Zappos、并以12亿美元卖给亚马逊;

他对朋友极其慷慨,给他们买别墅买餐厅,自己却常年住在一个房车里;

他反对阶层,在公司把总裁坐的区域命名为“猴子区”,还专门挂了许多毛茸茸的猴子

他身家几亿美元,精神生活却日益空虚,对毒品愈发依赖;

也有人说,他迷恋玩火,在家里放了1000多支蜡烛,最终给他招来灭顶之灾。

谢家华的父母是从中国台湾到美国读书的留学生。他们在伊利诺伊州读书时认识,谢家华5岁时,全家搬去了旧金山。

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谢家华开始展现出商业才华。给宿舍里的学生卖披萨,他最忠实的客户是一位华裔学生Alfred Lin,后来,这个人成为了Zappos的CFO。

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谢家华曾短暂效力于甲骨文,离职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连续创业之旅。

他曾在1995年创办网络广告公司LinkExchange,并吸入来自红杉资本的300万美元投资。经发展,LinkExchange拥有超过80万家的会员网站,与约100名员工。

1998年,谢家华以2.6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微软,赚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这一年,他才二十几岁。

1999年,Nick Swinmurn(后来的Zappos联合创始人)找到谢家华和Alfred Lin,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在网上卖鞋子。

最开始谢家华十分怀疑这个想法,但对方说美国的鞋子销售市场额度400亿美元,并且其中5%已经是通过直邮销售,这打动了谢家华。

2000年,谢家华加入Zappos,成为Zappo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从此开始为Zappos效力20年。

当年Zappos的销售额还只有1600万美元,等到2009年卖给亚马逊时,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

这个网站在很多方面成为了美国电商模式的先驱,免费送货和退货服务最早都来自于Zappos。

被亚马逊收购后拒绝功成身退

Zappos的快速发展引来了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注意,后者于高质量的在线订单快速送达与客户服务声誉等方面让贝佐斯既印象深刻、青睐有加,又感到威胁。

2009年7月23日,亚马逊斥资12亿美元高价收购Zappos, 刷新了电子商务企业收购史上的最高收购额纪录。

而谢家华在这笔收购中直接获利2.14亿美元。

Zappos的投资者获得1000万股亚马逊股票(按价值8.88亿美元),这些股票交易结束后价值达约12亿美元,员工另外获得4000万美元。

同年,Zappos拔得 《财富》杂志“最佳雇主”排行榜新上榜公司头筹,谢家华也进入《财富》杂志“40岁以下亿万富豪榜”,排名27。

此外,亚马逊的这笔收购也带火了鞋类电商在中国的发展。

在此项收购后,谢家华并未同大多数CEO一样带着财富“功成身退”。相反,他促使亚马逊与Zappos达成一项协议,即给予Zappos高度自治权。

对于贝佐斯而言,谢家华过去几年带领Zappos创造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他决定给予不同寻常的谢家华和Zappos的不同寻常自治权。

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谢家华带领Zappos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担任首席执行长,直到2020年8月卸任。时至今日,该网站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鞋类在线销售网站。

在他2011年出版的《Delivering Happiness》一书中,谢家华写道:快乐就是尽情地享受生活。而Zappos的文化就是追求快乐。

“想Party的时候就Party,想干活的时候就干活。”

谢家华的人生观,似乎就是在追求快乐

不管在公司还是在家里,他都非常热衷于开派对,喜欢请大家喝酒。

有一年他在公司3500英尺的Loft搞派对,他租一个制雾机,触发了火警机制,消防员来的时候,谢家华不得不道歉。

在Zappos内部,谢家华也倡导个性和自由,反对等级森严的管理体系。他把总裁坐的区域命名为“猴子区”,还专门挂了许多毛茸茸的猴子。

工作中谢家华致力于将一种“无领导””式的非正统管理风格作为Zappos的核心文化。

在这种“无领导”分散的管理风格下,决策由整个公司进行,而不是传统的等级制度,

谢家华领导下的Zappos很早以前就决定,他们的品牌不仅仅是鞋,或者衣服,甚至网络购物。他们想要传达的是,好的品牌是提供最好的用户服务和顾客体验。

他们相信,好的用户服务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而是整个公司的。

谢家华曾撰写畅销书《传递快乐》,上面还有一句话,“想好了就豁出去:人生不能只做有把握的事,鞋王谢家华这样找出胜算”。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谢家华依然在做他想做的事情,演绎自己的高光传奇。

30岁创业,掌舵27年,熬退了老对手英特尔四任CEO。他就是被称为“芯片业的马斯克”的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

尽管没有马斯克在大众的知名度,但黄仁勋更受资本市场认可。从2016年到2018年,英伟达一路蹿红,股价翻了10倍。

虽然之后英伟达股价也有大跌,但市值在随后的几年又再创新高。


点燃游泳池、跳火海的“熊孩子”

黄仁勋1963年生于中国台湾地区,五岁那年,他离开台湾,随家人搬到了泰国。

和很多父母不同,黄仁勋的父母对其教育方式非常放养,对这个儿子的要求也很简单,做个好人。

这种放养的教育方式,也让这位的童年比其他熊孩子更加调皮。

黄仁勋到底有多调皮呢?

八岁那年,黄仁勋还在泰国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将发现的汽油倒入游泳池中,点燃。

火焰瞬间充满了游泳池。他忍不住感慨:“好漂亮啊!”

然后,这个当年的熊孩子跳了进去,完成了跳火海的壮举,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感。

后来回忆起此事,黄仁勋开玩笑称:“从上面看下去很漂亮,从下面看上来,难以致信,至今我还记得那美丽的画面。”

在泰国生活没有几年,由于当时泰国局势动荡,九岁那年,黄仁勋和仅大他一岁的哥哥一起,被父母送到了美国。

两个小孩,独自坐上了跨洋的飞机。

去了美国后,黄仁勋与刚刚移民到美国的叔叔和阿姨同住。叔叔阿姨随即把他们送到了肯塔基州乡下的一所学校。

他没想到的是,这所学校其实是一所专为问题少年建立的寄宿学校。传说中,哪里孩子们出入带刀,身上刺青,而黄仁勋在也这里学会了抽烟和爬墙上树。

14岁的黄仁勋,已经登上了《体育画报》

几年后,黄仁勋与哥哥和父母在俄勒冈重新团聚这时候,黄仁勋的乒乓球天赋开始展露。

黄仁勋对乒乓球的热爱是疯狂的,亦如很多年后他对于技术的着迷,他甚至周末睡在乒乓球俱乐部的地板上,这样就可以一直在那里打球。

然而第一次参加锦标赛的他却输的一塌糊涂。

这令他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最终他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不专注于眼前所做的事情,分散心思在不相关的事情上。

从此,他一改从前散漫的个性,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姿态重新回到球场,并且在15岁的时候拿到了美国乒乓球公开赛的双打第三名。

技术男的黄仁勋,性格孤僻,甚至可以说是害羞,如此内向的他,17岁那年,遇见了大他两岁的爱人。

这是黄仁勋人生中的第一个女朋友,也是后来陪伴他走过数十载的女人。

黄仁勋追到爱人的经历也很技术男风格,因为和对方被分到一组做实验,故而结识。

在持续六个月的时间里,黄仁勋用了一个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方式去搭讪——他每天邀请对方一起做功课。

终于,六个月之后,这位有些害羞内向的技术男开始邀请对方看电影,共进晚餐。

后来,在一个圣诞节,黄仁勋邀请对方去AMD的圣诞晚会,晚会前的那一刻,他忐忑求婚了。

于是,这位技术男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

从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了电机工程学位后,黄仁勋立志要建立自己的图像王国。随后他在斯坦福取得了硕士学位,而这也是他迈入硅谷的第一步。

毕业之后,黄仁勋先后在AMD以及LSI Logic工作过,

1993年,30岁的黄仁勋和另外两个合伙人联合创立了NVIDIA英伟达,立志于制造速度更快、画面感更加真实的特制芯片。

英伟达诞生于硅谷高速旁的一个咖啡馆,创业之前,它曾有一段隐秘故事。

但是,三个创业者经常来此商讨,有一天,咖啡馆主准许他们进入更安静的包厢。受此礼遇他们很高兴。

然而,接着便傻了眼:墙上是一排排子弹孔。

不过馆主说,因为警察也常来包厢写报告,请他们适应黑手党时不时飞过来的子弹。

实际上,从第一款产品失败到1999年8月间,黄仁勋一直在思考“创新”命题,他在酝酿一场革命。

随着GPU功能的日益强大,黄仁勋逐渐将其用于图形计算以外的目的,步步入侵“老邻居”英特尔公司的领地。

1997年,黄仁勋提出“黄氏定律”,挑战英特尔的“摩尔定律”,提出六个月就要升级换代一次,由此开创了自己的GPU时代。

时隔多年后,就在不久前,刚刚举办的GTC 2020中国线上大会上,英特尔首席科学家兼研究院副总裁Bill Dally亲口说出“黄氏定律”。

这意味着,这位英伟达的对手,终于承认了黄仁勋的“黄氏定律”。

1999年,黄彻底将过去的灰头土脸甩在了身后,NVIDIA出货量达到1000万个,他攒下了第一桶金。

当经典产品“Riva TNT2“到来时,NVIDIA市场份额已首次超越3dfx。

2000年12月,NVIDIA将后者收购并取而代之成为新为了“显卡之王”,中间仅用了22个月。

在过去17年中,黄仁勋的对手从微软,到英特尔,一路走来,他经历过风险投资商的嘲笑、资金的匮缺、第一款产品的无人问津、技术先锋形象遭致惨败;但奇异的是,“每发子弹”都没能将这位技术硬汉击毙,反倒越挫越勇。

2000年,他创办的公司获评《商业周刊》全球第一半导体公司;2006年,他成为《财富》封面人物;2007年公司净利润增长78%,一统全球计算机图形硬件江山。

很多人喜欢把黄仁勋和雅虎的杨致远比较。

在他们看来,两位华人经济领袖至少有几点雷同:都已化身斯坦福教学楼名,名字流传;台湾出生,但都不太会讲中文;都少小离家,童年孤独;都已深扎进入美国商业圈,并反客为主;都是硅谷身体力行、探求新事物的代表。

但他们仍有区别——杨戴一幅黑框眼镜,常穿深色衬衫,开着脏兮兮的车,只在硅谷这样熟悉的环境里侃侃而谈,带有技术型人才的憨厚腼腆;

而黄喜着黑色皮衣,常以美国大片中的“硬汉”形象示人,高兴起来,会向人炫耀顶级跑车法拉利的尖利引擎声。

作为一个公认的工作狂,黄仁勋始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他期望自己的工作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未来。

无论是少年时向妻子承诺,会在30岁时有自己的公司,还是生成六个月更新迭代一次技术,黄仁勋都做到了。

而这位被大家称为“核弹”狂人的传奇华人,还在继续书写未来的传奇。

在美国开创中餐连锁店的华人

在知名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主人公们时不时就会点一份中餐外卖,而谢尔顿尤其钟爱中餐,他最喜欢的一道菜是陈皮鸡,而这道菜的发明者,正是开在美国大名鼎鼎的中餐连锁店——熊猫快餐。

这家餐饮店的背后,正是美国著名的华人餐饮业企业家——程正昌。

淡黄色墙壁的小房子,主打醒目的中国红,正门口挂着一个圆形标志,标志上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样浓郁的中国建筑风格,正是熊猫快餐的店面。

如今,创始人程正昌带着他的“熊猫快餐”已经走过了近40年。


程正昌的创业经历是一个传奇。

数学硕士出身的他,同时也生在一个餐饮之家,他的父亲程明才是手艺不凡的大厨,曾在大陆、台湾、日本掌勺,早年还担任过蒋介石的厨师,烧得一手很好的浙江菜,于是从小他就对餐馆业耳濡目染。

1973年,程正昌举家移民美国。为了谋生,父子两人开了一家名叫“聚丰园”的中餐馆,打算在这里闯出一片天。

众所周知,相对于肯德基麦当劳这些西餐,中餐做菜程序繁杂,口味多样,对人的依赖严重,很难做成标准化的连锁店,但熊猫快餐创始人程正昌,硬是在美国,做出了这样一家中式快餐连锁店。

当然,弯路也是没少走的,餐馆开张的第一个月,生意差到只有1.2万美元,连最景气的周末也拉不到几位顾客。为了让餐馆生存下去,程正昌一度通过搞特价的方式来吸引顾客就餐。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程正昌绞尽脑汁,开始从口味上下手。

他要做给美国人吃的中餐。

在过去,美国的中餐馆总是贯彻着“做给华人吃”的思路,这就限制了目标客户群体,很多美国本土人并不买账这样的中餐。

而在程正昌看来,熊猫餐厅是开在美国,而不是中国,因此,中餐要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进行调整,而不是固执地做“地道”中餐,顾客是上帝,懂得投其所好是受欢迎的关键。

于是,他开始在保留中餐烹饪方法的前提下,改良中国菜的口味。

熊猫快餐所有的菜式都坚持中国的传统烹饪方法,以武火烹制食材,以确保食物色泽明亮,但调料却做了大幅度的改变。

他们在研究美国人口味后,发现美国人更加偏爱“酸甜、微辣”,于是就一直在这样做。无论口味还是做法,都非常“美国”。

这一道道以中国名字命名的中国菜,其实是代表着中餐在美国的主流口味。

程正昌还在人心上下功夫,他以中国风的店面吸引客人进去,又用美国音乐将客人留下,让光顾的客人感觉既新奇又亲切,从外而内地爱上这家餐厅。

进入熊猫餐厅,便可看到墙上随处可见的两个大字——“人事”,这是熊猫餐厅的人文文化。

作为老板,程正昌体贴入微,亲自招待,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

如果有10个人来吃饭,他会帮他们点好菜,价格不贵却非常丰盛。菜上去以后,客人们吃得精光。他也不用问,就再加两个菜,来的客人都会很惊喜。

如果客人因为客满而走掉,他就会追上去道歉,并送上一杯饮料。一些30年前的老顾客,在马路上碰到,他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很快,他就培养了一批固定的回头客。

想做连锁店,标准化不可避免,而众所周知,众所周知,洋快餐容易标准化,但中式菜肴博大精深,全靠火候和技术,实现标准化很难,如何解决中餐标准化问题是其一。

但程正昌还是在尽可能保留中餐烹饪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了熊猫快餐的标准化。

2000家门店,熊猫快餐坚持现场明火炒菜,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程正昌的解决方案是解决菜品标准化,他将原材料全部交给供应商提供,统一的复合调味料,然后死磕每一个流程。

而他的电子工程学博士妻子蒋佩琪这位高级人才加入,更是让他如虎添翼。

蒋佩琪对熊猫餐厅的运营、财务、供应链来了个全面的技术提升。她利用软件知识,自主研发出了一个名叫”熊猫自动工作站“的后台管理系统。

此系统不仅让点餐变得简单、门店之间可以互相分享信息,还可以自动追踪库存、自动添购食材、控制资产、厨余浪费问题,后台的大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和调配菜品,厨师减少到最少,但效率却大大提高。

在标准化的发展下,迎合了当地美国人的口味,熊猫餐厅慢慢地成为当时的行业龙头,一点点有了中餐麦当劳的名声。

从最开始的艰难岁月开始,程正昌一路打出熊猫餐厅的好口碑,生意越来越好,人气爆棚。

从1983年,他受邀入驻一家购物中心,开了第一家中式快餐开始,到1985年,他一口气开了四个店,生意开始一路高歌前进。

2002年,程正昌开了108个新店,2011年,他又进军国际市场,在墨西哥开了第一家熊猫快餐,紧接着扩张至加拿大、迪拜、韩国、日本等国……

熊猫快餐从无人问津的小餐馆到全球最大中式快餐连锁,程正昌花了近40年的时间。距离“中餐馆的麦当劳”这一目标,似乎不远了。

程正昌用中国人的智慧,研究出一道合乎美国人口味的中国菜,更像是把中国菜的版图扩张到全世界。

火爆到在中国出现了山寨

现在的熊猫快餐现在有多火爆呢?火到前一段时间,有山寨版的熊猫快餐在中国出现了。

2020年10月,一家名为“panda express熊猫餐厅”在云南昆明呈贡区吾悦广场开店,消息引发了外界关注,一时引发轰动。

但短短几天过后,中国烹饪协会就针对“美国熊猫快餐”在云南开店的消息进行辟谣,经协会与熊猫集团核实,该门店并非熊猫集团开设,熊猫集团也从未授权国内任何企业或个人开展加盟业务。

10月21日,这个山寨的熊猫餐厅已经暂停营业,大门紧闭。并且,其在大众点评上的页面也显示“商户暂停营业”。

在程正昌看来,中国本土已经有太多中餐,熊猫快餐在这里,并不具备什么优势,只有在美国,做美国人喜欢吃的中餐,才是熊猫快餐的发展正道。

所以,无论多久,熊猫餐厅还是那个永不进驻中国的“熊猫餐厅”。

疫情下崛起的Zoom袁征

如果说前面两位是在海外长大的,那么这位创业者,zoom的袁征,则是彻头彻尾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

疫情下,让zoom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而他的创始者袁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华人。


一场演讲,改变人生旅程

1994年,比尔·盖茨在日本发表了有关“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讲,仅仅一年之后,微软就发布了搭载着Internet Explorer Web浏览器的Windows95操作系统,延续了那个时代的硅谷奇迹。

当时的盖茨不会想到,那场演讲,会对一个中国青年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

当时的袁征在台下听着,受触动。他意识到,盖茨所描述的互联网世界里蕴含着他的未来。他渴望能去硅谷工作,亲身经历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改变。

于是,他开始申请签证,去梦想中的硅谷,追赶互联网革命的大浪潮。

但他签证申请的并不顺利。由于语言等原因,袁征第一次申请美国签证便遭到了拒绝。此后两年,他接连申请了八次签证,终于在第九次尝试时获得了签证许可,于1997年才抵达美国。

初到美国时,袁征不会说英语,但是凭借编程的技术,他成功加入视频会议软件公司WebEx,成为十几名初创工程师之一。

在WebEx工作的14年里,袁征的职位不断提升,从工程师到工程师经理,再到高级工程师经理、总监、高级总监,一直到副总裁。

在这个过程中,袁征的自我激励发挥了重要作用,“硅谷有比我更聪明的人,但我知道我可以多做一点。”

袁征的勤奋是刻在基因里的。

他说:“如果我的竞争对手说‘我每天工作八小时’,那么我可以工作10个小时。努力工作是在我的DNA里的。”

2007年,思科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ebEx。随后,袁征升职为思科工程副总裁。

在他的带领下,思科旗下的网络会议供应商WebEx从最初的10名工程师发展到800多名,并将收入从0增长提高到8亿多美元。在视频技术方面, 袁征拥有11项专利,另外还有20项待批专利。

萌生出创历视频通讯的想法

虽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是袁征的目标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拜访客户的过程中,他发现当时应用场景仅限于“共享PowerPoint或共享桌面”的WexEx,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客户们需要语音会议和视频会议,并且需要良好的IP语音质量和视频质量。

但在认真考量之后,袁征认为这些产品都没有有效地解决客户的需求。他敏锐地感知到,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基于云的会议室解决方案。

于是在2011年,41岁的袁征选择离开工作了14年之久的 WebEx团队,创立Zoom。

其实开发视频会议应用的想法早在袁征大学期间就已萌生。

当时他和他的女朋友分隔两地,每年只有寒暑假能够见面,袁征便设想过这样的智能设备:只需点击一下就可以和想见的人见面。但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并不足以实现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

那时的袁征只有20岁。

而此时的袁征,已经人至中年,在创立Zoom的第一天,他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要为一个怎样的企业工作?”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要让别人快乐。“如果你让别人快乐,你就会获得可持续幸福。我也把这个理论应用于自建的公司。”

2019年4月19日,由袁征创立的视频会议软件公司Zoom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IPO定价区间为32美元至35美元。交易的第一天Zoom的股价就飙升80%,当日盘中一度达到66美元,最终收于62美元,涨幅72.22%,市值近160亿美元。

凭借着这次上市,拥有公司22%股份的袁征成为了硅谷新的亿万富翁。

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原因,zoom备受关注,仅2020年一年,股价就上涨378.54%。

在Zoom全球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袁征也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对“公司、产品、客户、团队、自己”五方面进行回顾,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对自己昨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一旦同事有需要就会去办公室了解情况。

更关键的是,现在不论工作有多忙,袁征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频会议和家人们见面。年轻时分隔两地的女朋友现在已经是他的妻子,当初白日梦般的设想最终还是实现了。

ISTEC金融工商管理博士(FDBA)

ISTEC-FDBA项目将金融和管理同时作为主要方向,旨在培养拥有管理才能和金融专业知识的行业领袖。学员在课堂上不仅能获得金融方面的先进知识,也能获得开展独立且复杂金融项目的研究技能。在FDBA的培养目标之下,导师会着重帮助管理者获得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来最大化其公司价值。

通过FDBA的课程,学员在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或政府机构的金融管理见解将更加专业化。该项目旨在帮助学员拓展金融视野、提高决策和领导能力以及管理技能。学员在探索管理和金融领域更高级理论的同时,也将学习如何在全球视角下理解并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商业领军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能出现说的对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