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一直拨打一个号码?

  宁波晚报1月29日讯(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郑静)一个是打来电话的人,一个是找上门来的人,都说自己是警察,说你遇到的可能是骗子,你该相信谁?近日,一场真假警察与时间赛跑的紧张交锋,使得已被骗子深度“洗脑”的当事人免遭115万元的损失。

  一个疑似被诈骗的电话

  1月23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市反诈中心接到警情,说一个136开头的手机号码的机主可能正在遭受诈骗。回访劝阻小组的毛丹莹立即进行电话回访,她连续半个小时不断拨打这个手机号码,可是一直没人接听电话。

  其间,她给对方发送可能遭遇诈骗的短信提醒,也没有回音。根据以往经验,毛丹莹觉得机主被人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的可能性很大,赶紧向反诈中心值班民警潘绍良汇报。

  10点50分,经过信息研判,潘绍良很快确认疑似受害人张某的身份,并联系上她的丈夫和儿子。得知这对父子都在上海,潘绍良一方面要求该父子联系亲戚寻找张某的下落,另一方面果断下达人工干预联勤指令,要求张某家所在的派出所立即开展落地查找劝阻工作。

  当事人正在遭遇诈骗,却找不到人

  53岁的张某家住海曙万安小区。南门派出所值班民警黄辰接到指令后,立即驱车赶到张某家。可是,张某家大门紧闭,黄辰摁了半天门铃,一直无人应答。

  会不会已经被骗子骗到银行汇款去了?黄辰心里一紧,连忙驱车到附近的几家银行寻找。就在咏归路一家银行询问工作人员时,黄辰刚好碰到得到通知来找人的张某丈夫的姐姐。附近银行都没找到人,黄辰只好带着张某丈夫的姐姐回到派出所,一起查找附近的监控录像,看看张某到底去哪儿了。

  11点40分,黄辰向市反诈中心回复说没有找到张某。此时,回访劝阻小组的毛丹莹仍然没有放弃,不间断地给张某打电话,却依然无人接听。当事人正在遭遇诈骗,却找不到人,大家心里都揪得紧紧的。

  查到当事人新手机号码,但对方拒不接听

  下午1点30分,到处找人的另一亲属向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求助。

  “她的手机在12点多已经关机了,人又找不到,真是急死人了!”从这焦虑的话语中,刑侦大队民警夏世敏根据经验马上预判出来:张某很有可能另外又办理了一个手机号码!

  果然,10分钟后,夏世敏查到,就在前一天,张某办了一张178开头的电话卡。夏世敏立即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反诈中心,毛丹莹对这个新号码进行电话回访,结果发现这个新号码一直处于占线状态。

  是不是骗子在忽悠受害人进行转账操作?下午2点10分,反诈中心采取措施后,不间断拨打这个新号码,可是张某却一直拒接电话,就连她丈夫打来电话也不接听。

  2点30分,经家属授权同意,反诈中心对张某的银行卡进行干预:紧急止付!

  就差几分钟,百万元存款险些被转走

  我们把镜头切换到一直不见踪影的受害人张某。

  此时,张某正按照骗子的指示在电脑上操作,新开的一个银行网银U盾也已经插在电脑上。因为对电话那头的“武汉警察”深信不疑,她让对方远程操作她的电脑,自己按对方要求回避,不看具体的操作过程了。

  就在她的银行卡被干预紧急止付后几分钟,张某按要求把银行卡的验证码发给了对方。没多久,“武汉警察”再次来电,说她的银行卡已经冻结,钱取不出来了。

  在“武汉警察”说有当地的警察上门来抓她,叫她赶紧出门去躲起来的时候,张某信以为真,连插在电脑上的银行网银U盾都没拔下来,就慌忙带着3张银行卡跑出门了。

  殊不知,就在那短短的几分钟里,那3张银行卡里的115万元钱差点被对方转走。

  人找到了 她却不相信面前的警察

  下午2点45分,反诈中心通过对张某的新号码进行研判发现,张某就在自家附近的地方。得知信息的夏世敏驱车直奔万安小区。3点左右,他在小区门口堵住了正要出门躲藏的张某。

  不料,即使夏世敏拿出警官证,张某也不相信面前的真警察,躲躲闪闪地不肯回家。夏世敏告诉她,她遇到了冒充警察的骗子,钱可能被骗走了。但张某一点也不相信,一直回避夏世敏的问话,就连随后赶来的亲属劝说也是无效。

  幸好,张某的丈夫当晚连夜从上海赶回来,并在民警的配合下反复对张某进行劝导,她这才相信打电话给她的“武汉警察”是冒牌货,自己上当受骗了。

  第二天上午,想明白过来的张某在丈夫陪同下到派出所报案,说出了自己被骗的经过。

  1月22日中午12点左右,张某在家中接到一个武汉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武汉市公安局刑侦队的,叫张斌,说她涉嫌一起洗钱,还问她是不是认识一个吴某某的,说这人涉嫌诈骗,已经被武汉警方抓了。“吴某某指认我跟她是好姐妹,是她的同伙,警察还在她的家里搜到我的身份证复印件和银行卡。”

  “张斌”还说她的手机可能已被监听,要她去新办一张电话卡,并说稍后刑侦队的崔队长会跟她联系。之后,她就接到自称崔队长的电话,说武汉警方已经发了两份公文,武汉公安局的警察马上要上门来抓她,但是考虑到她个人情况,准备再调查一下。

  接完这两个电话后,张某顿时慌了神,赶紧去办了一张新的电话卡。次日上午10点,张某打电话给“张斌”,对方把电话交给“陈组长”跟她说。“陈组长”告诉她一个网址,说让她看看他们发给她的公文。张某在电脑上看到了公文,上面犯罪嫌疑人的名字是她。这时,“陈组长”说吴某某往她银行卡内打了28.6万元,警方要核实她的银行账户……

  就这样,张某一步步被对方洗脑,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其间,对方还告诉她找上门来的可能是假警察,她该怎么应对等等。还好,她先前的手机号码被反诈平台监测到异常,在千钧一发之际帮她避免了损失。

}

 科技是把双刃剑,而AI是这把剑最锋利的部位,315晚会“AI骚扰”电话的曝光,让人工智能的反面效应昭然若揭。令人震惊的是,AI只是引爆骚扰电话的最后一环,一通最普通不过的骚扰电话的背后牵扯出了APP安装(隐私截取)、探针盒子(隐私)、大数据分析(隐私数据整理)和AI语音电话骚扰(隐私变现)等一连串环环相扣、产业链成熟、科技含量极高的灰产。不良商家正是利用人工智能和高科技,一环扣一环,织就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我们的隐私如同草原上毫无保护的“羔羊”,时时刻刻被这个虎视眈眈的灰产“围猎”。

    我们来反向复盘一下这次参与隐私信息围猎的链条:用户下载APP(信息被截取)——探针盒子(通过无线网—MAC地址找到电话号码和用户信息,并整理成大数据)——AI外呼系统(自动拨打骚扰电话)。

01:用户下载APP(信息被截取)
——你输入到APP的每条隐私都有可能被泄露

    晚会现场,315节目组现场为我们演示了APP是如何窃取我们的隐私的,在这款社保APP上只要输入我们的社保信息,所有的信息都会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截取并不法利用。这些APP往往会在使用条款中暗藏许多强制条款,并会对个人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和模拟登录学信网、社保、公积金、运营商网站等,以获取个人信息。

    事实上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这些第三方的信息查询,比如很多人买火车票不用12306,转去一些第三方的购票平台;查询车辆违章信息等,同样会息被截取并泄漏的风险。而在信息时代,你买的每一份外卖、订的每一张电影票都时刻记录着所有的行为,你使用手机的行为越频繁,你的隐私就会越透明。


警惕非官方APP隐私泄漏

    现实情况是没有人会仔细阅读APP中密密麻麻的条款,想要避免自己在不良商家面前“一丝不挂”,首先要从源头上堵住隐私泄漏的漏洞。使用官方出品的APP,从官方渠道,关闭肆意索取信息的APP权限,都是保护个人隐私的良好开端。

02:探针盒子(MAC地址找到电话号码和用户信息)
——通过无线网汇聚成黑暗大数据

    315上被曝光的李经理表示,目前已经获取全国6亿用户的手机信息。而庞大的手机号码主要获取方式是通过手机的MAC地址,很简单的得到IMEI(手机串号),然后进行大数据匹配就可以很轻松获取。甚至关于个人的人物画像也可以匹配,其中包括性别、年龄,手机设备的具体型号都可以得到,就连用户经常使用的APP和搜索关键词也了如指掌。

    WiFi探针技术是指基于WiFi探测技术来识别无线访问接入点的,附近有已开启WiFi功能的智能设备,WiFi探针就能够识别用户的信息。当用户走进探针信号覆盖区域内,同时将WiFi功能打开,测试手机设备就能被探针探测出来,无论是iOS或者安卓系统都能轻易检测到,并且获取设备的MAC地址。


    不管你是否连接WiFi,探针盒子都能获取到MAC地址,之后上传数据到后台,利用大数据匹配的算法对MAC地址进行深度分析,这样便可轻松得到客户常用的APP、兴趣爱好等信息。

    智能硬件不断升级,探针盒子也不例外。目前最先进的探针盒子技术还能实现一键拨打电话、群发信息等功能,同时还配备智能电话营销系统。相当于在探针盒子原有的功能上,增加了电话机器人的功能,电话机器人可以自动拨打电话,对搜集到的潜在客户进行一键电话营销,这也就是大家在315晚会上看到的那一幕暗访的情景。

探针盒子到底藏在哪里?

    探针盒子一般情况下就放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这样可以获取庞大的用户信息。一般情况下学校、地铁站、商场、写字楼、商铺、旅游景点等都是放置探针盒子的最佳场所。由于探针盒子体积小巧,因此安放在屋内的天花板上相当隐蔽。只要给这些固定场所的负责人,每个月一定的“好处费”,就算是完成“姜太公钓鱼”了。


探针盒子安装在很隐蔽的商城内 根本不易察觉

     探针盒子不光搜集你的手机号,还会通过APP掌握我们所有的行踪,而我们的行为越多,我们的画像就越清晰,通过大数据我们就被彻底扒了个精光。接下来我们的信息就会被各种销售密集型企业接手,并通过一个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外呼系统给我们推销相应的业务。

     比如你有孩子,就会推荐补习班和家教;你刚结婚就会收到贷款和房地产的电话等等,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这场信息战中,我们就是销售眼里待宰的羔羊,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03:AI外呼系统(自动拨打骚扰电话)
——原来我一直和机器人在说话

    没有泄露就没有伤。AI骚扰功能看起来已经相当“人工智能”,电话沟通仿真能力相当逼真,沟通语言流畅自然,不知疲倦,永远爱岗敬业,甚至还可以模仿林志玲姐姐的接线声音。很难想象,其实大家平时接到的很多骚扰电话都是来自于智能骚扰电话。


    这其中涉及到智能语音技术、一键拨打、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手段,代替了人工接线的同时还提升了拨打效率,AI骚扰可以每天完成800到1000通电话。

干货分享:如何让你远离潜在安全风险

      探针盒子搜集信息,大数据提供支持,智能机器人外呼,我们的隐私就这样肆无忌惮的被收集着,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弱势群体的人类难道只能这样坐以待毙吗?答案是否定的。

    国家在不断加强通信行业的监管,已经有了对于骚扰电话有更强的打击力度,相信在315晚会的曝光之后,这样的黑色行业将会有灭顶之灾。除此之外,我在这也为您支几招,方便您在大数据时代能够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1、不论在网上做什么事情,只需要填写必要信息,如果将全部信息交给网络,最后吃亏的是你自己。
2、探针盒子是通过WIFI获取你手机信息的,所以公共场所尽量关闭手机WIFI。
3、二手手机在出售时,尽量做好“滴水不漏”的工作,将手机完全格式化。
4、网络测试不可信,尤其是那些需要提交个人信息的小游戏,切不可为了一时好奇将自己暴露在互联网之上。
5、社交平台尽量标注“假信息”,做到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除此之外,手机上的一些设置也可以避免类似案件发生,不要给App全部权限,如读取联系人、读取位置信息等,很多朋友都懒得看,直接一路点击同意。这正是给了不法App有机可乘的机会。


有些没有必要的权限可以关闭

      其次,我们用户可以查看该应用到底开放了哪些权限,而我们又为其开放了多少权限,切不可“它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有些没有必要的权限可以关闭

      如果你所有的App都有最高权限,那我肯定你平时接到过不少的骚扰电话或者短信。这些就是那些不法分子盗窃你隐私的重要途经。

    由于系统的独特性,iOS比安卓在隐私方面做的确实要强不少,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我们只需要打开设置-隐私然后就可以看到所有App的相关权限。首先,最应该关闭的还是你手机定位功能中的常去地点功能,这一项功能能够记录你在什么时间去过那些地方,还能记录你在那个地方呆了多久。正是这些信息,才使得不法分子能够对你的住所、工作地点消费习惯了如指掌,你还不赶紧关闭它们!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所有App几乎都有定位功能权限,如果将其设置为“应用使用期间获取”那你的隐私安全能够更上一层楼,并且手机还会更加省电、省流量。

      互联网大环境并非是“白色透明”的,一些黑色产业链正在侵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烦恼,我们对于自己的隐私一定要格外注意,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大整顿力度,给不法分子一个沉重的打击!

番外篇:骚扰电话,AI也正在开启反击战

    不良商家使用AI对我们不厌其烦的进行电话骚扰,有趣的是,我们其中的受害者也在使用AI进行反电话骚扰。面对每天无数的推销电话,一位不堪其扰的硅谷程序员编写了一个自动反骚扰机器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个叫做Lenny的机器人可以模拟一位善良但迟钝的真实老头,听力也不怎么好,不但语速超慢,而且反应也很迟钝。不管骚然电话推销什么商品,这个老头都会表现出十分感兴趣的样子给予回应,引诱对方说下去。

     但是实际上, Lenny这个机器人的句库中一共只有 16 条语音。前四个是固定的,以引诱骗子继续说下去,后面的12句会不停循环播放,直到骗子受不了挂断电话为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预设语音大多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不管骗子说什么,它都能应付过去。

     可以想想一旦反AI骚扰的机器人成熟商业化,未来的骚扰电话将会是一场AI与AI之间的战争,这样的画面简直不能再美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如何一直拨打一个号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