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有什么区别呢?

         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属于论说文的范畴。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作用:引导、监督、表态、深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征地拆迁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思考来马上连线本台特约评论员,我们看到这个事情一点一点的展开了,也从事件当中清晰地看到了矛盾双方的想法和做法。您觉得我们需要怎样的视角才能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观察这起拆迁事件背后更加深层的问题?

        确实,这几天的报道我们看到了,这是一个很有观察价值的样本式的案例,记者也做了客观、深入、而且很有耐心的报道,那么我们可以一起带着一些问题来一起观注这件事的进展。

首先呢,我想我们应该关注少数人,这个纠纷总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同时呢也到关注他们身边那个叫做所谓沉默的大多数。那么一个地方搞征地拆迁,它必然影响到很多群体,那么在这个群体当中,他就反映出啊,矛盾总是反映在少数人身上,那我们就要思考啊,为什么纠纷总是发生在少数或者是极少数人身上?我们要去观察他们身边更多的在这件事情当中的人们,他们在这件事情当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他们如何看待征地拆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得失。

 那么第二个方面呢,我们要看到,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逐渐把纠纷变得更为简单,把矛盾变得简单,而不是把它变得更加复杂。比如说,依法拆迁和违法拆迁如何来界定,在这件事情当中也出现了强拆,那么强拆的这种动作也许推进了事情的进展,但它是使得事情变得更加简单了呢还是变得更加复杂了呢?我想我们的法律工作者、我们在一线做工作的同志们都要思考。

        第三个呢,我们执法者和党政部门的执政者,恐怕大家还要想一个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是否还需要情商,我们都说执法必严,严字当头,严字摆在第一位,但是我们的执法者在这个推进工作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啊,除了严字之外是不是还需要做一点别的工作?我看到当地的执法者在努力的做其他的工作。        党政干部做群众工作如何能够体现很好的情商,能够把事情更好的向前解决而不是把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最后呢,我想我们还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镇化的进程?我们如何在整体上推进城镇化进程?让绝大多数人受益,同时呢又去保护保障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合法的权益,我们能不能够因为这种头号难题的出现,就终止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了呢?我们能不能因为不能终止城镇化进程,就忽视每一个具体的纠纷呢?我想既关注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也更关注过程,这样的过程可能在今天中国很多的地方在同时的发生,尤其是电视机前我们的政法工作者,我们的党政干部群众工作者,包括我们的传播工作者,大家可能应该有更多地思考。


3、围绕自己的三个论述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观众的思考。视角:地面A\地面B\天空的角度


  • 【特色简评】 《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出自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作者之手,内容丰富,编写体例上也可看出作者的“匠心”...

  • 我此时有些焦虑。手头工作告一段落,想着晚上有个聚会,明天要开一天的会,现在可能有一点时间,赶紧把今明两天的写作作业...

  • 评论是报纸的心灵所在,最能代表报纸的个性,尤其是社论、社评塑造报纸的报格。即使在纸媒衰微各类新媒体崛起的今天,评论...

  • 暴雨 暴雨后的公交车内, 只有报站...

  • 【总是迫不及待想过节】 这几天有个大任务,所以都没来得及更新自己的插花内容。因为想圣诞节热热闹闹的过,所以特意改造...

  • 那年我考到了乡一中。成绩仅比分数线高6分,在班里排后十名,即便如此,我也不喜欢放学。 铃声一响,学生们就潮水般涌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闻评论的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