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国际关系而言,欧盟和英联邦哪个对英国更重要

南苏丹独立(世界最年轻的国家,英国的原殖民地如今却谋求加入英联邦)

011年苏丹南部举行公投决定去留,结果约99%的投票者赞同南方独立,南苏丹便成了继科索沃之后又一个通过独立公投实现独立主权的国家,这也是非洲大陆上的第54个国家。但与科索沃遭到塞尔维亚及联合国半数成员不承认不同,南苏丹自独立当年的7月14日,就在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安理会关于南苏丹加入联合国的提议,成为联合国第193个成员国,之后又接连加入非盟和东非共同体,还要申请加入英联邦。

2011年苏丹南部举行公投决定去留,结果约99%的投票者赞同南方独立,南苏丹独立公投建国。下一个会是谁?

作为苏丹二十年内战的最终结局,南苏丹与苏丹分道扬镳的根源,在前面三期的《苏丹之殇》中已经详细解读过。那么南苏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独立后严重依赖石油资源的经济结构又是否获得了新生?

南苏丹位于东非,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为邻,南与刚果、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接苏丹。

Sudan),是位于东非的内陆国,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为邻,南与刚果、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接苏丹。全国分为10个州,首都为朱巴,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253万,分为丁克、努尔、阿赞徳、巴里等64个部族,大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和基督教,信奉伊斯兰教的约有18%。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阿拉伯语。

南苏丹分为10个州,总面积6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53万,分为丁克、努尔、阿赞徳、巴里等64个部族。

南苏丹位于北纬4-10度线之间,全国受热带雨林与草原气候控制,盛行西南风和东北风,全国季节变化不明显,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别,每年5-10月为雨季,11月至4月为旱季,雨季高温多雨,旱季炎热干燥。雨季气温在20-40摄氏度之间,旱季气温在30-50摄氏度之间。南苏丹整体地形呈槽型,东南西部边境地区多丘陵山地,中部为粘土质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大规模农林牧业发展,森林覆盖率超过36%,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是全国最高峰。

南苏丹位于北纬4-10度线之间,全国受热带雨林与草原气候控制,盛行西南风和东北风,全国季节变化不明显。

南苏丹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铜、锌、铬、钨、云母、金、银等矿产,水资源也很丰富。石油探明储量约47亿桶,可采储量为22.6亿桶。可耕地面积约为2500万公顷。适合耕种的作物种类很多,特别是一些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如棉花、花生、高粱、小米、麦、阿拉伯胶、甘蔗、木薯、芒果、木瓜、香蕉、马铃薯、芝麻等。

南苏丹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几乎为零,工业产品及日用品完全依赖进口,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设施缺乏。

但南苏丹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几乎为零,工业产品及日用品完全依赖进口,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同时受战乱、土地所有权和农业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基本靠天吃饭,粮食不能自给;畜牧业也以牛羊为主,游牧较为普遍,生产效率低下;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种植水平低,农产品处于净进口地位,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南苏丹畜牧业也以牛羊为主,游牧较为普遍,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处于净进口地位,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工农业的严重短板,导致南苏丹的经济严重依赖石油资源,主要有1/2/4区,5区和3/7区等3个开发项目。石油收入约占政府财政收入的98%。2012年由于与苏丹就石油利益分配问题矛盾不断升级,南苏丹全面关井停产,财政收入受到极大冲击,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南苏丹当年GDP增速为-55%。2013年4月,经过国际社会斡旋和两苏艰苦谈判,南苏丹恢复石油生产。

2013年南苏丹反政府武装屠杀平民,数百人遇难 ,图片引自央视网。

但2013年底,南苏丹总统基尔与前副总统马夏尔为首的反对派爆发武装冲突后,石油生产再度受到严重影响,2015年8月冲突各方签署《解决南苏丹冲突协议》后形势缓和,双方组建民族团结过渡政府。但到了2016年7月,南苏丹政府军再度与反对派再次爆发武装冲突,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出现大幅下降。

鸟瞰南苏丹人居住的草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南苏丹当年GDP总量1577.03亿南苏丹镑(折合26.28亿美元),增速为-13.1%,人均GDP为210美元。随着2018年《解决南苏丹冲突重振协议》签署,2020年重振民族团结过渡政府,3/7区和1/2/4区已恢复正常石油开采。

南苏丹是一个始终伴随着内战的国家,部落之间冲突也时常发生。

南苏丹是一个始终伴随着内战的国家,在19世纪前,南苏丹没有成文的历史。通常认为,丁克族、努尔族和施鲁克族在10世纪左右进入南苏丹。16—18世纪,阿赞德人与阿凡加拉人相继在该地区建立统治。从18世纪初开始,西欧人在阿拉伯人协助下,在包括南苏丹在内的非洲大陆猎奴。19世纪初,英国人从埃及沿尼罗河而上侵入南苏丹。1899年英国与埃及共管苏丹,并于1902年将南北作为两个实体分而治之。

19世纪初,英国人从埃及沿尼罗河而上侵入南苏丹。1899年英国与埃及共管苏丹。

1955年,苏丹宣布独立前夕,约瑟夫·阿古领导黑人部队发动兵变,南北苏丹第一次内战爆发。1972年阿古与苏丹政府签署《亚的斯亚贝巴协定》,第一次内战结束。1983年,约翰·加朗发动兵变,成立“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解放军”,第二次内战爆发。2005年1月,苏丹在欧美的胁迫下签署《全面和平协议》(CPA),同意南苏丹于2011年1月举行全民公投,第二次内战结束。六年后公投中98.83%的选民赞成独立,于是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成立。

南苏丹大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和基督教,难民营内由当地教会兴建的学校,不收学费,但要接受各类基督教课程。

南苏丹独立后,原南方自治政府主席基尔签署南苏丹过渡期宪法,宣誓就任南苏丹共和国首任总统,仿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体制,中央、州两级政权享有立法权,政体为两院制,即国民议会和州委员会。过渡期宪法共16部分201条,分为总章、公民基本权利、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机构、军队、州及地方政府和土地所有制与自然资源管理等内容。2018年9月,南苏丹冲突各方签署《解决南苏丹冲突重振协议》,根据协议成立国家修宪委员会,将协议内容纳入宪法,目前尚未完成修宪。

穿着中国二手衣服的南苏丹人。国内有很多二手旧衣服都被打包运到了非洲各国,据说一些人因此发了财。

南苏丹行政权由总统直接掌握,不设总理职务。政府结构为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第一副总统瑞克·马夏尔·泰尼-多宏、副总统詹姆斯·瓦尼·伊加、塔班·邓·盖伊、侯赛因·阿卜杜勒巴吉·阿科尔·阿加尼、丽贝卡·南登·迪·玛比奥。主要部长有:内阁事务部长马丁·埃利亚·罗姆洛,总统事务部长尼亚尔·邓·尼亚尔,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碧翠丝·卡米萨·瓦尼·诺阿。

司法机构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其他法院等共同构成。过渡期宪法规定,各级行政和立法机构应尊重并保护司法机构的独立性。最高法院由首席法官、副首席法官和不少于9名其他法官组成,皆由总统提名、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现任首席法官为钱·瑞克·马杜特。

被南苏丹人视为国父的约翰·加朗

政党方面,南苏丹的执政党为苏丹人民解放运动(SPLM),其他主要政党包括:南苏丹民主论坛(SSDF)、民主变革党(DCP)等。这里特别讲一下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党,它由约翰·加朗于1983年在埃塞俄比亚成立,所以约翰·加朗被南苏丹人视为国父,但其一贯主张是在苏丹一国内部实行南苏丹自治,但蹊跷的是,05年“和平协议”签订后半年,约翰·加朗就因飞机失事丧生,继任的萨尔瓦·基尔明显亲西方且支持南苏丹独立建国,后成为南苏丹独立后的首位总统。

南苏丹产油区的石油外运目前只有经过苏丹的油气管道这一条路。

当前的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1951年生,丁克族人。20世纪60年代加入南方反政府的“阿尼亚尼亚”运动。1972年和平协议签署后加入政府军。1983年与加朗共同创立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1986年出任SPLA副总参谋长。2005年7月担任南方自治政府副主席。2005年8月出任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第一副总统、南方自治政府主席。2010年4月连任。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后出任首任总统。

苏丹掌控整个南苏丹的油气资源运输、冶炼,这意味着没有苏丹的配合,南苏丹的油气即便开采也难以外运销售。

如今,南苏丹已经独立十年了,但重建发展还远没有开始,独立并没有让内乱结束,同时外部与苏丹之间关于国界划分和产油区油气资源的分配也是纠葛不断。当下,苏丹掌控整个南苏丹的油气资源运输、冶炼,这意味着没有苏丹的配合,南苏丹的油气即便开采出来也难以外运销售,而销售油气又是南苏丹的命脉,占到了政府财政收入的98%。

南苏丹推着手推车的男人。独轮小推车是南苏丹最常见的基本运输工具,人们使用小推车运送各类生活物资。

当南苏丹与苏丹同属一个国家时,处理起问题来还比较容易,但当南苏丹独立之后,却发现国际关系的复杂程度远超国内,原本依靠北方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必须在苏丹、肯尼亚、乌干达等国家之间重新磨合,其成本远大于当初未独立之时。或许,这也是南苏丹“国父”约翰·加朗为何要一直坚持南苏丹在苏丹内部实行自治,而非主权独立的根源。

借助联合国难民营围墙路灯夜读的南苏丹孩子,他们或许就是非洲未来得以变得更好的力量。

纵观发生在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各种独立民主运动,我们会发现,高举的西式民主民族旗帜,既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也是一把致命的利刃,它能吞噬腐败,粉碎独裁,也能动摇国本,伤及人民。世界上不缺少有民主自由诉求的国家,但真正能实现民主过渡,打破阶级壁垒,实现社会进步的国家却寥寥无几,想重建秩序,结果一番操作下来,变成了无序。南苏丹只是其中一例罢了。那么为什么?

}

“全球英国”:脱欧后英国的外交选择

2019年08月13日 09:22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3期 作者:张飚 字号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3期 作者:张飚

内容提要: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以来,英国逐渐发展出“全球英国”对外政策以处理脱欧后与非欧盟国家的关系。“全球英国”政策旨在重新塑造英国的世界大国形象、维护二战后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以及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全球英国”政策主要由发展英美特殊关系、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关系以及英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关系三部分组成。“全球英国”政策的对美部分旨在巩固自由主义价值观、强化英美军事政治同盟,促进英美贸易;对英联邦部分旨在发展英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帮助非洲的英联邦成员消除贫困;对新兴经济体部分重在促进和中国、巴西等国的经贸往来,并在巩固经贸关系的基础上发展政治合作。本文还从政策的指向性、一致性、可行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全球英国”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英国/英国脱欧/英美特殊关系/中英关系

   作者简介:张飚,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中欧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

  标题注释:本文得到中国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安全化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对外投资威胁论’”(项目编号17ZFQ81003)的资助,特此致谢。

  自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脱欧以来,英国和欧盟就脱欧的谈判进程、议题与影响,都引发学界热议。然而,英国在处理和欧盟关系的同时,也提出脱欧后会采用“全球英国”(Global Britain)的对外政策,以便处理脱欧后和非欧盟国家的关系。①特蕾莎·梅想要在脱欧后打造一个怎样“真正的全球英国”?英国政府打算如何应对脱欧后的全球政治经济?脱欧后的英国是否意在建立一个以英美特殊关系、英联邦、英国与主要新兴经济体为主体的“新三环外交”?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英国”政策的提出和发展,其次以国家间关系为视角,分别就英美特殊关系、英国与英联邦国家关系、英国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关系进行讨论,最后分析了“全球英国”政策面临的挑战。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全球英国”是英国对外政策一个实质性、整体性的政策调整,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脱欧后英国将改变过去侧重欧洲的对外政策,目光重新投向全球政治经济。


}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温莎王朝从未经历过任何形式的现代化冲击,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中,“顽强”地延续着其封建经济制度。它像是一个旧时代的怪胎,作为高高在上的贵族,却在民族主义时代将自己扮演成平民的偶像。

  • 历史学博士,自由撰稿人

    在这次托利党的上位过程中,对华政策、对华战争都是托利党攻击对手的高频词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上台的托利党人反对战争、主张对华友好。对于能够建立日不落殖民疆域的大英帝国而言,正义从来都只是幌子。

  • 伊丽莎白的曾祖母维多利亚曾经作为女皇统治的北大西洋小岛,将不再主宰海洋,也不能再将其意志强加于全球。虽然英国会在一段时间内摆出假装很有信心的面孔,但它会越来越远离这个世界。

  • 这位见证了大半个20世纪的高龄老人最终离这个世界而去,也顺便彻底埋葬了人们对20世纪初期那个不可一世、意气风发的大英帝国的最后念想。

  • 聚焦时事政治,解读硬核新闻

    英国的政治形态有其自身特色,如果以他国标准来看,英国实际上已经分裂了。英国现在能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已经接近极限,再往前走一步就是独立。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相比美国而言,英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在对华脱钩问题上可能会表现得比美国更加积极。最近针对港资在英收购高技术企业的审查与叫停,也许就是一个前奏。

  • 最极端的结果将是英国决定放弃与美国的联盟,让中国成为主要安全伙伴。这看起来就像在冷战期间要从美国安全体系“跳船”,转到苏联安全体系一样令人难以置信。但英国曾经迅速将其主要竞争对手法国和俄罗斯转变为盟友,否定这类可能性是轻率的。

  • 最近,《泰晤士报》披露,英国情报部门GCHQ曾表示,华为不构成丝毫间谍威胁,然而,据报道,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马修·波丁格为此咆哮着对英国内阁发表了“长达五小时”的长篇大论(值得注意的是,《泰晤士报》并非中国的朋友)。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从保守党内的分歧与工党重整的方向来看,新的思路涉及较大程度上调整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即由撒切尔开辟、新工党继承的新自由主义道路。约翰逊实际上撞开了变革之门,在他之后,是保守党还是工党引领变革,就它们如何解决各自的问题了。

  • 西方民主出现了人才问题,这已经是个世纪性的问题。民主的危机和餐馆业和希思罗机场的危机一样,你就是找不到好的雇员。

  •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最近,在经历了一场刺激的“逼宫大戏”之后,英国政坛又迎来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大战,11进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虽然美国的新现实主义者们用“国际机制”这个术语替代了充满负面含义的“霸权”,但这种“和平”几乎是19世纪欧洲权力平衡结构的翻版。和平暂存于几个强权国家之间,而在更大世界范围内延续着强权国家宰制其他国家的不平等秩序。

  •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当面向英国民众的政策“欺诈”难以为继,政坛背后的势力急于扔掉“大饼”,尽快使英国“美国化”,约翰逊要么放弃所承诺的政策,要么由另一位领导人取而代之。首相辞职,约翰逊只是最新的一次,不会是最后一次。只要脱欧继续,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敌对政策就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造成约翰逊一时间众叛亲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自担任首相以来,在脱欧和经济发展两个问题上没有出做出实质性的处理。

  • 既然几句美妙的广告语就能让占美国成年人口一半的妇女群体喜欢上抽香烟,或者几场娱乐明星活动就能改变美国选民对冷酷且内向的柯立芝总统的不良印象,那么,引导公共舆论去支持一场战争当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 尽管英中关系有着深厚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但没有什么能比英国穿上其旧帝国的外套来施压中国更能激怒中国人了。中国的政治意志是历史不会重演。

  • 虽然这些指标并不完美(因为所有长期性指标都不完美),但可以很好地反映整体格局……几乎所有这些国家都经历了由兴盛转向衰落的时期。

  • “伦敦格勒”(Londongrad)是一个著名的形容词,来描述英国的首都生活着多少俄罗斯人——这并不是指普通的俄罗斯人,而是苏联解体后迅速崛起的俄罗斯富豪们。

  • 普京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不过,乌克兰危机,倒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西方在“讲道理”时的矛盾逻辑:西方分析家在解读俄罗斯的动机时,最常见的说法之一就是普京想恢复当年苏联的“势力范围”。那么,北约和欧盟东扩难道就不是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英国早已从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基本转回到了那个令人担忧的跛脚帝国,而退欧不过是自由帝国主义危机循环的必然结果。与19世纪下半叶相比,今天的英国早已没有庞大的世界帝国供其吸取资源。鲍里斯口中的“全球不列颠”,无非只是自由干涉主义的帝国旧梦罢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联邦国家效忠英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