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换4K160Hz的电竞显示器四大金刚,有什么推荐?

4K分辨率且刷新频率是144HZ的显示器,这种显示器最好,也就是说你所说的2点都满足!

4K显示器能提供四倍于高清(HD)的分辨率,因此在一台4K显示器上展示4个不同的全分辨率画面(想想监视画面)大部分LG4K显示器都有多屏拆分功能,附带分屏软件按照系统预设的14种设置实现屏幕拆分,你可以在一个屏幕上同时运行4个全高清视频,或者在一个角落播放全高清视频,其他四分之三用于电脑显示

量级。即使将 2K4K 屏降低到 1080P 分辨率解析,也仅仅是缓解了 CPU、GPU 的压力,处理耗电稍降,屏幕耗电不变,省电效果并不明显。而 VR 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已成定论的格局,2K4K 屏第一次有了用武之地。在使用 1080P VR 设备时,画面的效果虽然不至于像马赛克那么夸

当前看到的4K显示器分辨率大部分都是,显示画面是普通1080P显示器4倍,可以显示的像素达830万左右,可提供好莱坞电影级的视觉体验。对于如此高品质的画质,对电脑显卡的承受能力提出了考验。

戴尔已开始销售支持多点触控功能的75英寸4K显示器,并将该设备与一系列互动功能相结合。新的戴尔75 4K交互式触摸显示器旨在实现一群人的交互式工作,因此可以与微软的Surface Hub产品系列展开直接竞争。

2022年6月15日FlightPath3D和Latécoère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智能LiFi显示器上提供4K即插即用3D飞行地图。早在2021年迪拜航展上,空客宣布推出与Latécoère

2022年6月15日FlightPath3D和Latécoère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智能LiFi显示器上提供4K即插即用3D飞行地图。早在2021年迪拜航展上,空客宣布推出与Latécoère

LG显然打算在CES到来之前发布自家的新款4K显示器,如果你需要一个可以节省桌面空间的显示器,那就一定要注意了。

的像素分辨率,一般用于专业设备居多,目前家庭用的设备,如4K电视、4K显示器4K投影仪甚至是4K蓝光碟等分辨率则为。2K分辨率则是的像素分辨率,高清电视机、高清显示器、投影仪以及蓝光的分辨率基本上都是的像素分辨率。

如果你是一位游戏疯狂爱好者的话,那么相信应该会对宏碁掠夺者这款 X27 4K 显示器非常感兴趣了。 它是世上首款配备了 4K、HDR 以及 G-Sync 的显示器,一次性满足用户三个愿望,打起游戏来肯定非常带劲。

1 月 11 日消息 今天,ROG 在推特上预热了新款的 HDMI 2.1 接口显示器,共有三款,预计都将是 4K 高刷屏。 如海报所示,新款 HDMI 2.1 接口的 ROG 显示器将有三款,尺寸

戴尔今天在CES上正式发布了86英寸4K交互式触摸显示器(C8621QT),顾名思义,它是一款85.6英寸4K触摸屏显示器,可用于会议室协作办公,该显示器支持20点触控,并且专为手指输入优化,用户可以用手指写字并用手掌擦除。

不过近日宏碁拓展了自家ProDesign专业级显示器产品线,带来了型号为BM270的新产品。其采用了10-bit的27英寸4K面板,且支持六轴色彩调节。覆盖100% Adobe RGB、sRGB

}

1000元起步,618办公专业向4K显示器推荐

今年的液晶面板价格总算是回落了,各种显示器价格也终于降了下来,最近因为一大波miniled显示器抢先上市,2022年的显示器市场,4K、高刷成了高频词。对于不玩游戏的用户来说,4K比起高刷来说更为实用,4K60Hz的显示器比起4K144Hz的显示器要便宜的多,感官体验上却要比1080P或者2K有质的提升。今天眼睛君就盘点一下,这个618,有哪些4K分辨率办公显示器值得入手。

一千可以说是4K显示器的最低门槛了,这个价位大品牌就别指望了,一般只有小品牌或者淘宝上的白牌产品。不过相对于淘宝上的白牌,我更青睐推荐站内热门品牌KOIOS。既然是入门级的4K显示器,硬件和参数就不能要求太多。

1、外观上三边窄框,整体做工还算不错,在该价位中算是超预期;

2、京东方IPS面板,整体参数不错,100%sRGB的色域覆盖,原生8bit色深,支持10bit(8抖10),色差小于2,亮度350,支持HDR。

3、接口支持HDMI2.0和DP1.2,两个HDMI1.4有些鸡肋,内置音箱,菜单还算丰富。

这款我买过,千元以内就能享受到窄边框4K显示器还是很值,到手完美屏,对比同门便宜100块钱的K2720UD,亮度更高,屏幕参数更强。当前京东活动价格1299,参加每满299-50活动,叠加全品券,可以做到1049,618活动应该能到千元以内。

1、最便宜的品牌4K显示器,三面极窄边框,外观出色,支架功能全;

3、适合一般办公使用,相比起同价位的1080P或者2K显示器,4K分辨率的感官体验提升还是很大的。

这个价位屏幕显示效果就别要求太多了,优派也算是国内一线品牌了,三年整机质保,当前预售,满减到手1499,用券还能更低。

1、本篇中唯一一款24英寸4K显示器,同样三面极窄边框,外观出色,支架功能全;

2、IPS面板,23.6英寸4K屏幕,PPI高达187,屏幕效果比起4K27更细腻。

3、如果你嫌27英寸屏幕过大,习惯使用24英寸的显示器,这款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整机外观和优派VX2780-4K差不多,同样三年整机质保,当前活动预售,满减到手1499,用券还能更低。

1、外观颜值高,人体工学支架;

2、群创IPS面板,相比起其他品牌使用同一面板的机型,参数上更好一些,127%sRGB色域容积+99%sRGB覆盖率,HDR400认证,支持10Bit(8Bit+FRC)。

可以说是当前品牌中支持Type-C一线连最便宜的机型了,当前京东活动预售,满减到手1699,使用全品券还能更低。

1、可以说是2000元以内色域表现最好的专业设计4K显示器,唯一缺点就是品牌力不够。

如果你是专业设计从业者,预算有限又不在乎品牌,联合创新27C1U可以说是2000以内最有性价比,京东长期活动价1799,618应该还能做到更低价格。

1、ProArt创意国度是华硕面向专业设计领域的子品牌,PA279CV是该系列主打的显示器产品之一,整体性能偏向于专业创作领域。

2、100%sRGB 和100%Rec.709色域覆盖,每一台显示器都有出厂精校,有Calman认证,色准△E<2,实测更小,色域色准在当前2000价位算很优秀。

4、作为一款专业设计显示器,活动价降到了2000性价比就很出众了。

同款在用。当前618京东预售中,活动满减到手2099,用券还能更低。

1、2000价位综合配置最全面的4K显示器,拥有不错的色域和全面的接口配置。

2、100%sRGB色域覆盖,色准小于2,不过没有HDR400认证。

3、TUV低蓝光不闪屏认证,带光线感应自调光。

4、接口丰富,配90w Type-C和RJ45网口,可以说非常适合外接使用。

综合性能非常出色的一台显示器,相比起下面推荐的同等价位LG 27UP600,屏幕显示差一些,但是该有的功能都补齐了。618京东开门红5.31日20点-6.1日,到手价2199。

2、为了和LG 27UP850拉开差价,所用底座比较差,没有高度调节,不过支持VESA标准可以使用显示器支架。

3、没有Type-C,LG的刀法也真的是够狠。

总体来说是一款把钱花在显示效果上的显示器,其他功能都被简化了,没有Type-C也是这个价位少有。显示效果比起LG 27UL550、27UL650有很大提升。618京东LG旗舰店当前活动价2249。

小米 27英寸 4K超清显示器

1、2500元级别参数无敌,Adobe RGB+DCI P3双99%色域覆盖,一线品牌同参数显示器基本都在万元价位,小米“真”为发烧而生。

3、有HDR400认证,不过效果一般。

4、外观中规中规,整体算简洁,不过黑色有些偏商务。

整体偏专业向的4K显示器,适合纯设计应用,相比起上市首发价2999,现在2500左右的价格更实在一些。当前京东秒杀价2599,618应该会更低。

1、在本篇所有推荐的显示器里,颜值最高的显示器,四边窄边框,简约超薄。

2、面板尺寸28.2英寸,采用3:2的显示比例,比起一般的16:9比例,可以多显示15%的内容。色域覆盖98% DCI-P3+100%sRGB,出厂校色△E<2,HDR400认证,亮度达到了500nit,色彩显示也算是达到了顶级水准。

3、TUV低蓝光+无频闪双认证。

4、内置音箱和麦克风,双扬声器+独立DSP调校,音质应该是本文所有显示器中最好。

除了接口只有DP1.2导致不能4K+10Bit+60Hz全开的bug,可以说是4000价位以内外观最出色的显示器,有线版京东618预售,到手只需2799元,同价位强烈推荐。

2、使用的是京东方MV270QUM-N50面板,面板素质不错,色域100%sRGB、95%DCI-P3覆盖,通过HDR400认证,LG在液晶方面的实力还是不做的。

3、出厂校色,虽然产品页面没有标注色差,△E<2还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支持硬件校色,可以把ICC文件写入到显示器内部存储,不用担心更换电脑后重新校色。

适合设计及外接Mac使用,以前四千价位推荐机型,现在京东618活动到手价只要2999。LG显示器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就是底座设计有些另类,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

1、miniLED屏幕,384个独立分区背光,最高亮度1000nits,动态对比度出色。

2、Adobe RGB+DCI-P3双99%色域覆盖,HDR1000认证,加上只有△E<1的色准,可以说比起小米4K显示器,参数上更加全面。

3、自带光线传感器,能够自动调光。带重力感应,可以自动识别屏幕横竖状态切换显示。

本篇推荐唯一一款mini LED屏幕的4K显示器产品,参数性能本篇最强,适合美术设计创作者,上市价格3499,当前活动预售只需要2999,保价618。

1、即使是旧款,但依旧值得推荐。

4、戴尔的售后无敌,3年免费上门换新。

虽然是一款上市3年的老产品,但是整体素质依然非常值得推荐,这两年价格基本没变动,京东自营旗舰店618活动到手不高于3399。不过预算充足的话,推荐购买升级款U2723QX。

1、专业绘图设计显示器,出厂校色,99%sRGB/Rec 709色域,够用。

2、只适合设计,支持HDR10,没有HDR400认证,不适合玩游戏。

3、TUV认证,自动调光,智慧爱眼。

如果是专业绘图设计,PD2700U还是挺合适的,缺点就是没有Type-C,没有HDR400认证,京东618暂时也没有看到活动预热,不过在3500以内价位还是值得推荐。

1、四边窄边框,铂银漆面,外观颜值超高。

2、相比起旧款U2720Q,使用全新的LGD IPS Black面板,静态对比到达了2000:1,黑色区域显示加强,色彩显示更精准,通过HDR400认证。

3、认证级硬件防蓝光,带有无闪烁技术,对眼睛更好。

5、支持PIP(画中画)、PBP(画旁画)、支持KVM。

6、戴尔的显示器售后是出了名的好,整机3年保修,免费上门换新。

不要再说傻多戴了,戴尔U2723QX相比起U2720Q的升级还是很给力的,显示效果更好,硬件防蓝光,价格只比旧款贵了400块钱,京东戴尔官方旗舰店618预售价3799。如果预算充足,买就对了。

1、专为设计师打造,带磁吸式遮光罩,通过HDR600认证。

3、TUV认证防闪烁和蓝光过滤技术,还有自动调光功能,可以有效护眼。

4、接口全面,除了全功能Type-C口,还配置了SD读卡器。

5、6年免费上门服务,不限次数!显示器以换代修,售后保障上比戴尔还要加量。

微星全新的尖峰系列,专为娱乐和创作设计,HDR600认证,不管是专业修图还是玩游戏都能得到优秀的视觉体验。京东618预计活动价4299。

4K高刷是趋势,不过对于办公专业向来说,4K60Hz才算刚开始普及,当前市场产品也算是足够丰富了,预算一千起,上不封顶,都有不错的选择,不过总体还是偏离不了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

以我的使用体验来说,4K真的是用了就回不去,强烈推荐大家早早入手,早买早享受。本文推荐的都算是当前热门款4K显示器,希望大家618能够蹲到满意的价格。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4K显示器怎么选?三款27寸显示器横评

618马上来了,相信很多便宜都在忙着往购物车添加心仪已久的好物,就等着活动开始直接下单将其带回家。最近矿工们终于顶不住暴跌的形势开始抛售矿卡了,新卡价格也不断刷新最低售价。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买得起显卡了,显示器跟得上吗?

根据使用的场景不同,显示器性能的侧重点也是有着较大的区别。从普通的家用显示器,到专业显示器,再到近几年热度比较高的电竞显示器,家用显示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参数不高但是售价亲民。而电竞显示器为了使玩家的游戏体验更加沉浸,这就需要更流畅的游戏画面,所以说这个方向的显示器是在画面“刷新率”这一方面下足了功夫。从专业显示器的命名我们不难得知,这就是专门为一小部分专业人群提供的,其中囊括美术、设计、影视后期、以及平面摄影等等,衡量专业显示器的界线便是极致的色彩表现能力,只有足够高的还原度才能保证产出的作品“所见即所得”,其中色域,色准,色深都是核心要素。

至于4K显示器怎么选?今天就带来三款目前热度比较高的新品4K显示器进行一下对比好了,它们分别是 :优派VX2880-4K-HDU-2、AOC U27N3C、INNOCN 27C1U,这三台显示器均在Win10 专业版系统下测试,测试器材为SpyderX Elite,接下来将从最外层的包装、组装、外观、接口、色彩表现、红蜘蛛测试逐一进行测试。

从包装来看优派VX2880-4K-HDU-2的包装采用的常规瓦楞纸箱,黑白印刷;AOC U27N3C采用的也是和优派同款的包装纸箱,基本上是大同小异;INNOCN 27C1U采用的是彩印瓦楞纸箱。优派和联合创新的外包装均有上提把手,不过唯独AOC U27N3C没有,这样一来就只能纯纯的搬运了,胳膊长的用户可以单臂夹住,不过这确实有点不友好。

三款纸箱其内的瓦楞结构能起到不错的防冲减震作用,避免了在运输途中屏幕有所损坏。不过单从外观来看,INNOCN 27C1U显得更加精致一些,当然这并不是重点,内在的显示器才是关键。 

从这三台显示器的组装来看大同小异,除了底座固定插槽稍有不同外其他均高度一致,一颗螺丝加上卡扣固定的安装方式或许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 

优派VX2880-4K-HDU-2和INNOCN 27C1U的显示器底座均为方形;AOC U27N3C的底座为圆形。外壳表面都做了金属材质喷涂,触感上还是可以感受到其实这三款外壳都是ABS材质。 

外观上看三款显示器似乎并没有过多的区别,仅仅在支架的造型和底座的形状有所区别。其中优派VX2880-4K-HDU-2的底座金属感最足,AOC U27N3C次之,INNOCN 27C1U毫不掩饰的全塑料既视感。

优派VX2880-4K-HDU-2 显示器下巴最短,INNOCN 27C1U次之,AOC U27N3C下巴最为厚实。不过屏幕边缘做处理的不错,维持在一个很窄的水平。

三款显示器均支持俯仰、升降以及90°旋转,从实用性来说这一点都做的不错。

优派VX2880-4K-HDU-2显示器配置的接口还是非常丰富的,共计有2个HDMI 2.0接口、1个DP 1.2接口、1个Type-C接口、一个3.5mm音频接口,1个USB上行接口,4个USB 3.0接口,VX系列主打家用,这些接口对于没有过高要求的一般用户来说足够了。

INNOCN 27C1U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usb3.0接口 x2、USB上行接口 x1、两个HDMI2.0接口、一个dp1.4接口、65w的Type-c接口、一个3.5音频接口。配合着USB上行接口,显示器可以实现kvm功能,从此实现两台主机共用一套鼠标,不用来回的插拔键鼠了,单这一点来看,INNOCN 27C1U就显得很出彩。

接口对比优派VX2880-4K-HDU-2没有大功率充电输出,没有kvm,惨遭垫底;AOC U27N3C的4个USB3.2 Gen1接口和90W输出接口是大大的加分项;INNOCN 27C1U接口齐全,作为三款当中唯一加入KVM的显示器最为亮眼,不过没有配备USB 3.2接口直接堆到顶略微有点遗憾。 

接下来先看下三款显示器的面板参数:优派VX2880-4K-HDU-2显示器配置了一块28英寸IPS屏,采用的是微边框全面屏,黑边仅有6mm,拥有4KUHD高清分辨率,127%sRGB色域容积,100%sRGB色域覆盖,四个角有轻度但均匀的漏光,出厂设置下纯白色显示稍微发黄,蓝色显示不够深邃,但开启hdr后貌似看着效果好一些,相比较其价格这方面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

AOC U27N3C 采用的是一块27英寸的4K 60Hz IPS硬屏,实际素质还是挺强的。4ms的应时间还不错,日常玩FPS游戏跟手性很棒。它的色域覆盖很高,官方宣称高达111%sRGB,色彩覆盖应该十分优秀。

INNOCN 27C1U它拥有一块27英寸IPS屏幕,(4K)分辨率,115%NTSC、覆盖100%sRGB、其色域Adobe RGB≥96.7%、98%DCI-P3,最大还支持400尼特亮度,这样的色彩表现面板参数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输出设备的表现力,实际的观感还是不错的。

裸眼看这一环节,大家觉得哪个更好?个人觉得优派似乎最不给力。

在观看视频的环节中,INNOCN 27C1U的HDR400让其足够出彩,相比AOC U27N3C有更好的画面呈现。环境画面真实、颜色丰富细腻。对比之下优派VX2880-4K-HDU-2的画面显得略显暗淡,色彩也薄弱了一些。 

单纯肉眼无法看的那么透彻精准,接下来有请今天的判官SpyderX Elite登场好了。使用平台为win10专业版,显示器均为原厂默认设置。

首先对优派VX2880-4K-HDU-2进行了测试,不得不多SpyderX Elite的进度条确实走的快,一个不留神测试完成了,具体的参数为:sRGB 100%、NTSC 77%、AdobeRGB 81%、P3 85%,这对比官方的宣传资料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除了sRGB表现不错外其余参数都不算给力。

就本轮来看,INNOCN 27C1U出乎意料的拔得头筹,AOC次之,显示器老牌优派居然沦落垫底,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优派VX2880-4K-HDU-2其电源采用的是一个外置的方案,美中不足的是电源比较大在桌面上比较突兀,使用中能听到因为变压器干扰的原因导致音箱有一丝丝电流音异响。屏幕的背光略有不足,显示精度不够理想。

INNOCN 27C1U倒是没有干扰电流的问题,变压器只是属于桌面的负担。显示的观感上来说很舒适,屏幕的亮度最为均匀,色彩呈现还原真实,画面清晰。就直观感受来说,INNOCN 27C1U表现最佳。

AOC U27N3C采用了电流直供,背部还设置了一个独立电源开关,比较贴心。观感上来说也还不错,细节表现处于以上两者的中间位置。

综合一番体验后,相信大家心中已经对这三款显示器有了自己的选择,优派VX2880-4K-HDU-2均衡稳定;AOC U27N3C USB接口标准最高,C口的充电功率也最大;就个人需求来说,我偏爱INNOCN 27C1U一些,先抛开很实用的kvm不说,更宽广的色域可以在使用中获得色彩更为丰富的画面,高精度的色准可以确保颜色最大限度的还原,HDR方面也是比AOC U27N3C和要强上不少,售价也在三者中最为厚道,目前京东在售1799,综合性能售价对比,我觉得在这三款显示器当中27C1U是可以连接mac充当生产力的最佳伴侣。

那么问题来了,换了是你,你会选择哪一款呢? 

看到这的都是真爱粉,求个关注、大拇指、小红星,顺带评论一下吧,谢谢您!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

狄更斯的双城记第一章开头是这样的一段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直奔天堂,我们直入地狱——简单地说,这个时代多像眼下啊。

2021年也是相当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各种显卡变成空气卡,见识了早买早享受晚买有加价的相机,无数次熬夜0点抢购笔电、显卡看到的永远是灰色的已售罄按钮。我今年一直没有更新显示器选购的攻略,一个原因也是在缺货的当下显示器到了几年的一个高点,19~20年日常价格499左右的23.8英寸FHD()显示器价格已经涨到了800~900元,非刚需用户在相对高点入手显示器其实并不太划算。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原因,显示器大厂的研发与新品铺开速度慢了不少,DP2.0接口预计也会从21年底22年初开始登场(下一代中高端显卡应该会标配 DP2.0),从技术上来说21年没有太多值得期待的新品发布。无论是对于追新的用户,还是更新需求不大的非刚需用户来说,21年并不是适合更新显示器的时间节点。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从目前供应链的 PO 来看,21年下半年的显示面板相关供应链依旧吃紧。如果你手边的显示器已经处于淘汰边缘,或者由于远程办公、居家学习/娱乐,对显示器有刚需的用户,那么今年618的促销可能是全年少有的低价入手显示器的机会。虽然这个价格可能会比去年双11或者618高,但是在整个21年来看可能会是相对比较低的,如果你有购买显示器的需求,我个人建议要么618趁着促销入手早买早享受,要么2~3年后再考虑入手新显示器。错过618的促销,而在后面某个更高价格时间点入手,既没有早享受又花了更多的金钱,实在得不偿失。(一个真实案例是2个月前朋友想入手 A7S3,犹豫了一下没有出手,2个月后的5月比之前多了2000多块入手,晚买晚享受还涨价,真的离谱)

我认为选购显示器的核心关键词主要是三个——用途、预算以及使用环境。

显示器的用途决定了后续选购的方向,比如你的目标是办公显示器,那么一般不需要选择高刷新率(当然高刷显示器桌面应用也会更加流畅)。如果你经常需要连接笔记本电脑,那么支持 USB-C 一线通(同时传输视频并给笔记本供电)的产品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如果你是 PC 游戏玩家一般推荐高刷新率显示器,优先选择支持 DP 接口的产品。而主机玩家的话高刷新率目前并非必须,支持 HDR 并内置音箱的显示器使用起来会更好,并且一定要配置 HDMI 接口(目前三大主机都只支持 HDMI 输出)。而对于作图、视频编辑等设计类用户,显示器的色域和色准、以及一些偏向设计用户的定制功能则是需要关注的。

预算则决定了你可以选择产品的范围,一般普通办公显示器根据不同尺寸、分辨率和品牌,大致价格区间在之间。面向设计专业用户的显示器,价格一般则比普通办公显示器高上一些。游戏显示器则是跨度最大的,入门级产品在1000元出头,而高端产品则可以上万(4K、高刷、Local Dimming/Mini LED 背光)。相似规格的显示器,价格差主要集中在面板品质(不同的面板等级、大厂 or 小厂面板)、整机材质与设计、附加功能(USB-C 供电、滤蓝光、出厂校色、硬件校色、专业模式等)、品控与品牌溢价,作为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显示器产品基本可以说一分钱一分货,更高的售价一般会得到更好的面板、更多的功能、特色的设计以及更好的品质。

使用环境往往是选购攻略中被忽视的,桌面的大小和深度往往决定了你需要显示器的尺寸,而显示器的尺寸和桌面深度同时也影响你对显示器分辨率的选择,桌面高度则可能要求你使用升降支架或是独立显示器支架,如果你有 NUC 或者mini主机,那么能够挂装在显示器背后的 VESA 挂架上,整个桌面也自然会更整洁。

当年拿着 MONEY、想好了用途、量好了桌面尺寸之后,打开购物网站,可能会有89万+件的商品摆在你面前。纵然你已经有了预算,根据使用用途筛选了一部分产品,依然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参数。最后做决定前希望你简单看完本段参数科普,由于很多基础内容我之前的文章已经很详细了,为了控制文章的长度这里只做简单的名词解释,详细科普内容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一般显示器的尺寸以对角线长度进行标准,单位为英寸(1英寸等于2.54厘米),目前18.5、21.5英寸等较小尺寸已不是主流,16:9显示器以24(23.8)~27寸为主流,宽屏显示器中34英寸相对比较主流(高度与27英寸16:9接近)。由于今年入门级显示器涨价较多,中高端机型受影响相对较小,主流用户一般推荐选择24~27英寸的显示器。

显示器的主要参数之一,代表显示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像素点的个数,比如 FHD 显示器,拥有7.36万个像素点,4K 则拥有9.44万个像素点。常见分辨率:

Pixel Per Inch,每英尺像素数,是表征屏幕精细度的一个参数,PPI=SQRT(水平像素数^2+垂直像素数^2)/屏幕尺寸,PPI 越高屏幕显示效果就越细腻。

显示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像素数之比,比如 FHD 的长宽比为:0,而的长宽比为:9。不同的长宽比是由于很多历史原因产生的,根据不同应用长宽比一直在变化中,以我个人的观点长宽比之间没有优劣之分,适合这个设备能很好的匹配需要的软件/视频资源就好。不过显示器目前主流长宽比依旧为16:9,采用像21:9这样长宽比的显示器一般被称作为宽屏显示器。

主流分辨率、PPI 以及尺寸汇总图

为了方便大家查询,我这里汇总了从18.5~70英寸,主流分辨率显示器的尺寸、PPI、长宽参数信息供大家参考。可以看到25英寸21:9宽屏显示器高度与18.5英寸16:9显示器类似,29英寸宽屏则与23~24英寸16:9显示器接近,34英寸显示器高度则对应27英寸16:9显示器。

刷新率代表显示器1秒时间可以显示的画面数量,目前一般显示器的刷新率为60Hz,120Hz 及以上的显示器一般称作高刷显示器。更高的刷新率每秒显示的画面更多,同时一般也会带来更低的延迟与响应时间。不过对于主流办公用户来说60Hz刷新率是足够的,而对于游戏玩家(尤其是车枪球玩家)来说高刷新率显示器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

关于主流的27英寸高刷新率显示器,可以参考我先前汇总的文章:

另外虽然理论上刷新率越高越好,但是刷新率在提高到 120Hz 以上后,提高同样的对于流畅度的改善是递减的(但是对降低响应时间依然有一定效果),目前主流高刷显示器集中在120~165Hz 左右,这个价位段的产品相对来说性价比最高(刷新率足够高,价格合理)。

亮度的单位为 nit(尼特) 或 cd/m^2, 1nit=1cd/m^2,数值越大代表显示器最大亮度越亮,亮度是在选购时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参数。一般入门级显示器的亮度都在200~300nit,如果你使用显示器的环境靠近窗户,那么亮度更高的显示器有助于对抗窗口入射光造成的反射(雾面屏也更适合这个场景)。像 HDR10+、Display 等标准中还涉及峰值亮度的定义,由于峰值亮度定义方法不同(白色色块占全屏占比),普通用户日常选购关注标准亮度就足够了。

▼显示器参数中都会标注亮度信息

对比度分为动态对比度和静态对比度,一般对用户比较有意义的是静态对比度,静态对比度=白画面亮度/黑画面亮度,一般 IPS 屏幕对比度在800~1500:1左右,VA 屏幕的对比度在,而 TN 屏幕一般对比度仅为600~800:1。OLED 屏幕由于黑画面非常黑,对比度一般可以达到甚至更高。

由于液晶显示器是靠电压驱动液晶分子旋转/扭曲来控制亮度变化的,液晶分子的物理旋转是需要时间的,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个新的名词——响应时间。响应时间用来表征液晶分子从一个亮度切换到另外一个亮度所需要的时间,常见的响应时间分为两种:

● 白→黑,这个响应时间代表的是液晶分子从最亮切换到最暗所需的时间

● 灰阶响应时间(G to G),由于实际应用中灰阶间切换时液晶分子两端的电压差比较小,实际相邻灰阶响应时间会更大,灰阶响应时间是计算液晶分子在不同灰阶间切换所需时间的平均值,相比黑白响应时间更有意义(更代表了屏幕的实际表现)

建议大家以灰阶响应时间为准,这个数值在非过驱动(OD)条件下越小越好。此外还会有一种 MPRT(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运动图像响应时间,这个响应时间的定义会更复杂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MPRT 是依靠闪烁背光来获取更小的响应时间的,参数显得很好看但实际使用效果一般。

▼响应时间测试结果越小越好(在无过驱动/合适的过驱动条件下,过度的过驱动会导致鬼影)

色域、色深与色准(△E)

色深指的是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精度,比如 8Bit 表示显示器每个颜色可以显示为256种不同的亮度,红X绿X蓝一起可以显示256X256X256=1670万色。而 10bit 显示器每个颜色可以显示1024种不同的亮度,红X绿X蓝一起可以显示24=10.7亿色。显示器所能显示的颜色越多过度就会越平顺,不过受限于成本目前 8bit 还是主流,随着 HDR 等技术的流行 10bit 显示器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依靠 8Bit+FRC)。

FRC(帧率控制) 是一种从时间和空间上提升色深的技术,它可以把 6bit 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 8bit 显示效果,同理也可以把 8bit 的面板通过算法来实现 10bit 显示效果。在真实显示效果上,原生色深当然会较 FRC 效果要好,不过成本上也会更高一些,所以在市场上除非专业显示器很少有真 10bit 的显示器。

主要面向专业排版印刷类的用户.。普通用户如果对色域没有概念一般选择 sRGB 色域的产品即可,影音发烧友可以考虑选择覆盖了 DCI-P3 色域的显示器为 HDR 资源提供更好的效果,专业用户根据自己实际应用选择即可。

● 普通用户→sRGB

● 专业用户→根据需要选取

ΔE 是指感知到的色彩差异,由于色度学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提升,关于 ΔE 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其实也不断在更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介绍 ΔE 是如何计算的了。只简单介绍下判断准则,一般认为 △E<1 的色差人眼是无法区分的,而 1<△E<3 之间的色差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可以一定程度上区分出来,而 3<△E 的色差则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

△E<1,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人眼基本无法区别(极其优秀)

1<△E<3,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人眼很难区别(优秀)

3<△E<6,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分辨测量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一般)

6<△E,人眼可以明显的分辨测量颜色与标准颜色

一般在使用 CalMan 之类的软件测试屏幕的 △E 时会给出平均 △E 和最大 △E,最大 △E 是指测试画面中测量出的最大 △E 值,而平均 △E 是指所有画面测量的 △E 的平均值。

这三个名词指的是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液晶及工作模式,TN 面板成本最低但是综合素质最差,IPS 和 VA 各有优缺点成本相对都会更高,OLED 目前寿命问题还未得到解决,但是在其他参数上相比 IPS、VA、TN 这些液晶显示器都有不小的优势。

● TN 屏可视角度、对比度以及均一性都比较差,除了游戏向的中高端 TN 以外,一般是不建议购买 TN 屏幕显示器的。而对于 FPS 等车枪球玩家来说,TN 超低的响应时间依然是 IPS 和 VA 短期内无法企及的。

● 由于 IPS 平面旋转的特性,在 OLED 普及前基本称霸了整个手机市场,可视角度良好并且均一性表现不错,对于日常办公等应用来说非常合适。不过 IPS 的结构导致其漏光表现较差,曲面 IPS 的技术难度大效果相对也比较一般。

● VA 的优势在于黑态非常黑,具有不错的对比并基本没有漏光问题,目前主流曲面显示器也基本清一色为 VA 产品。不过 VA 的整体均一性相对较差(也与高对比度相关),响应时间方面也比 IPS 产品略差一些。高端 VA 游戏显示器虽然会配备 OD(过驱动)技术来降低响应时间,但很多时候为了参数好看调节过冲明显,有时候反而带来了很多过冲鬼影的问题。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则是以电视为主的消费电子制造商主推的接口,主要应用在电视、多媒体播放器等平台,目前最新版本为 HDMI2.1。

USB-C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是接口的形态,目前则分为全功能 USB-C(支持 DP Alt Mode) 和雷电3/4两大类,后续的 DP2.0 接口也只基于 USB-C 形态。无论是全功能 USB-C、雷电都可以支持传输视频时同时频和供电,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利用 USB-C 同时完成供电、视频传输以及 USB 扩展是非常方便的。

HDMI 则主要是适配游戏主机、电视盒子以及部分低端笔记本电脑,目前标准中没有供电的能力。不过现阶段 DP2.0 还无实际产品面市,HDMI2.1 已经有部分产品上市,短时间内 HDMI 规格超前 DP ,但是后续随着 DP2.0 的铺开 PC 领域依旧是 DP(USB-C)的天下。

在速率和分辨率上有几点需要注意:

● VGA 一般最大仅支持 FHD 分辨率,并且模拟信号有一定的画质损失

● 现阶段 DP 接口大部分为1.2/1.4版本,兼容性较好

● USB-C 接口分为全功能 USB-C 和雷电3两种,全功能 USB-C 在传输视频时不建议同步使用 USB 扩展等功能,否则带宽不足无法支持高分辨率显示器,雷电3/雷电4则无此问题。并且由于 USB-C 接口刚开始推广,现阶段兼容性还不是很好,比如某台显示器和某台笔记本搭配无法点亮,但更换其他显示器/笔记本都可以点亮。如果为自己的 USB-C/雷电3接口选购显示器,建议选择方便退货的平台,以避免购入后无法使用的问题。

在接口的选择上,如果连接 PC/笔记本,USB-C 和 DP 接口是首选,HDMI 接口一般作为次选。

另外这里要提的一点是 HDMI 接口可能面临的一类特殊问题,Full Range(全范围) 与 Limit Range(有限范围),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早期电视支持的范围有限,HDMI 接口支持一种 Limit Range 方式,来将数字信号限定在16~235灰阶之间,低于16灰阶的亮度都与16灰阶相同,高于235灰阶的亮度都与235灰阶相同。而目前的显示器都支持 Full Range,可以显示从0~255全范围的8bit色深,使用 HDMI 时如果显卡错误设定为 Limit Range,显示器画面的对比度和动态范围都会被严重压缩,显示的画面会有一种类似惨白的感觉。如果你使用 HDMI 接口连接显示器,务必确认显示器和显卡选项里的范围为全范围(Full Range)。

频闪与 PWM、DC 调光、低蓝光

LED 背光最常见的调光方式就是 PWM(脉冲调节模式)调光,利用开/关(亮/暗)切换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这时使用手机/相机利用高速快门可以看到屏幕闪烁/扫描条纹,为了避免争议本文不讨论 PWM 机制是否真的会对人眼产生疲劳/伤害(这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

与 PWM 调光对应的另外一种调光方式则是 DC(直流调光),利用调节电压/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显示器的亮度,优点是从原理上解决了频闪问题,缺点则是 DC 模式调节精度和范围相比 PWM 要小一些,理论上色偏也会比 PWM 调制方式差。

第三种调光方式是混合调光,其实它只是 PWM 和 DC 调光的组合,即在高亮度下使用 DC 调光来避免闪烁,在低亮度下使用 PWM 调光来保证调光精度和色偏。

▼PWM 调光原理示意图

根据普朗克公式 E=hμ,光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因此在三原色当中蓝光的能量最高。目前普遍的认知是蓝光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较高的能量也可能加速黄斑区的老化。随着“护眼概念“的普及,主打低蓝光的显示器也越来越多,但从原理上无外乎两种:

● 降低蓝光能量占比,即将显示器调的更暖(色温更低)

● 降低蓝光成分频率,降低蓝光整体光谱重能量占比

前者其实更类似手机上的护眼模式,用软件方法即可做到,后者则是需要更换 LED 背光材料或彩膜材料来调整蓝光的光谱成分。

FreeSync 和 G-SYNC 其实都是 VRR(Variable Refresh Rate 可变刷新率)的技术,通过调整显示画面间的 VBLANK(垂直/帧间间隙)来调整刷新率,以达到垂直同步、无画面撕裂和低延时的效果。

FreeSync Premium Pro,最高端,支持 HDR,最低要求 120Hz 全高清屏幕,支持低刷新率补偿技术,无撕裂,低闪烁,并在 SDR 和 HDR 内容时都保持低延时

FreeSync Premium,中端,最低要求 120Hz 全高清屏幕,支持低刷新率补偿技术,无撕裂,低闪烁和低延时

FreeSync ,最低端仅支持无撕裂,低闪烁和低延时

支持 FreeSync、G-SYNC 的产品可以在 AMD 和 NVIDIA 官网查询,不过这两类技术对游戏体验提升其实有限,属于锦上添花但并不值得花大价钱和重点考量。

HDR(High Dynmic Range) 是指高动态范围(对比度),前面我们有提到目前VA显示面板最高原生对比度也仅仅为4,000:1,但是真实世界中人眼看到的对比度范围常常可以达到100,000: 1, 瞬间对比度也可以达到10,000:1。由于历史技术的原因目前主流的视频都基于 CRT 时代的光电特性和亮度,为了更好的还原真实世界,HDR 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大家常见的 HDR10、HDR10+、DisplayHDR、DolbyVision 都是不同的 HDR 标准,虽然各个标准的技术参数和实现方式略有差异,但最终都是要带来更高的亮度、对比度、色域,以求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HDR vs SDR ,HDR 提供了更大的动态范围与更绚丽的色彩

由于显示器行业标准组织 VESA 推出了 DisplayHDR 标准,目前选购显示器考虑兼容性和效果优先推荐支持 Display HDR 标注拿到产品,效果上:

显示器整体品牌较多,主流大厂有 DELL(戴尔)、HP(惠普)、AOC、LG、Samsung、Benq、ASUS、Acer、HKC(惠科)等,以及一些专门面向高端和特殊领域的高端厂商(例如 EIZO 等),二三线品牌和白牌显示器品牌更熟数不胜数,这里仅根据个人使用体验感受简单进行一个排序:

Tier1 两强品牌 DELL 和 HP 已经稳居全球显示器出货前2好几年了,品质有保障产品线齐全,但是品牌溢价也会稍高一些。Tier1.5 的几大品牌其实各有特色,三星高端特色产品较多,但是 VA 产品居多 IPS 产品可选范围较少,Benq 与 ASUS 整体品质与 Tier1 差距不大,Benq(明基)办公与护眼类功能比较有特色,而 ASUS 的败家之眼与神光同步则是游戏玩家们比较认可的。联想前几年单独显示器产品出货并不多,这几年面向消费用户的机型逐渐增多,也有不少值得考虑的机型。

Tier2 中 LG 这几年口碑下滑严重(品控问题),有逐步从显示器厂商退回面板供应商的趋势,Acer、AOC、ViewSonic 的产品性价比不错,但是在设计、做工细节上相比前面提到的厂商有一定的差距(低价总要在产品上做出一些妥协的)。小米、HKC、创维、SANC 这些国内厂商产品的性价比会更高一些,不过由于出货量较小、设计经验与制造水平与 Top 大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一般也不会有大的问题),预算较低对品质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也是值得推荐的。

写在产品选购推荐开始前

由于今年面板普遍涨价,限于时间、精力和篇幅这里总共推荐30款产品,按价位段分为0~1000、、以及3000以上四个价位段。由于个人所知所学有限,市面上显示器型号与品牌又众多,只能尽量做到客观评价,在产品选择上也尽量避免集中于某个品牌。完成文章后统计单一品牌推荐占比也是<=20%,游戏显示器与办公/专业显示器推荐比也接近1:1,后续大家对特定价位段/类型显示器有较多需求的话,我会再更新单独的文章进行细化的推荐。

▼价位分布、品牌分布、类型分布统计

由于整体涨价入门级产品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次推荐的产品会更加靠近1000,千元内的产品基本也会因为成本原因,在面板素质、外观设计、支架、色域、背光亮度等方面做一定的妥协,如果对品质要求更高1000出头的产品会更加合适一些。

23.8英寸 IPS/ADS 面板,ADS 面板的供应商是国内面板龙头 BOE,据说是 DELL 中端产品相同的 CELL(液晶盒)但背光不同。分辨率为FHD、亮度250nit,DC 调光并支持旋转升降支架,背面也留有100x100mm VESA 壁挂孔,接口部分为 VGA*1、HDMI*1。三边微边框设计、拉丝底纹整体颜值尚可,千元内算是性价比不错的产品。如果对升降支架需求不大,但是想要更大的屏幕,同系列的27X3也值得考虑。

价格屠夫小米的友商 Redmi 的27英寸 FHD 显示器,同样采用 IPS 屏幕、三边微边框设计、全局低蓝光,整机厚度最薄处仅7.5mm,外置电源设计,接口方面依旧是入门级产品标配的 VGA*1+HDMI*1。颜值上相比上面提到的创维 24X2/27X3 感觉更高一些。

N1 系列是 AOC 入门机型中颜值相对比较高的,除了采用三边微边框设计以外,整机最薄处仅7.9毫米,输入端也集成在支架上来节省空间。24N1H 和 27N1H 都采用了 FHD() 分辨率的 AH-IPS 面板,区别是二者屏幕尺寸分别为23.8英寸和27英寸。

显示器大厂惠普的入门 FHD 机型,千元价位段提供了三边微边框 IPS 屏幕,内置音箱、通过莱茵TuV低蓝光认证、旋转升降支架,尤其是在入门价位段提供了 VGA*1、HDMI*1 以及 DP*1。如果预算在1000出头,同系列的 QHD 机型 HP 24MQ/27MQ 也值得考虑,尤其是在27英寸上 QHD 分辨率体验会更舒适一些。

由于今年面板整体涨价,在千元以内可选的高刷 IPS 屏幕并不多,SANC 整体算是入门级市场相对性价比和品质都能接受的品牌了。G5 和 G5 兼容版都采用了 1ms G2G 的 IPS 屏,刷新率也达到了144Hz,并支持 AMD 的 FreeSync。标配旋转升降支架,也更加适合在桌面调整到合适的高度,接口方面 G5 是3*HDMI+1*DP,G5 兼容版是 1*HDMI + 1*DP

离开千元价位限制后,价位段的机型整体功能的均衡、设计与面板用料都会好上不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价位段也是我认为相对比较适合入手的价格段。这部分办公显示器和游戏显示器推荐篇幅各占一半。

ASUS 在玩家中的口碑依靠败家之眼(玩家国度)树立了非常高的品牌形象,因此在通用和设计领域现在 ASUS 也将品牌称之为创意国度(ProArt),虽然创艺国度整体售价还是比较高的,但 PA248QV 综合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 U2419H 的升级版 U2422H 已经推出,但是考虑到 U2422H 并不是那种一步到位的升级(覆盖不足的广色域有些鸡肋),在千元出头价位段依旧推荐老将 U2417H 和 U2419H。

U2419H 是 U2417H 的升级产品,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 IPS 三边超窄边框屏幕,四边边框更窄也通过了 Tuv 低蓝光不闪屏认证。色域方面覆盖了99%的 sRGB 和85%的 DCI-P3,出厂校色平均ΔE<2.0(sRGB 色域),实际上来说依然是一块 sRGB 色域屏幕,毕竟85%的 DCI-P3 覆盖率日常专业人士是不会使用的。

U2422H 其实相比 U2720Q、U2520DR 这些产品升级要差很多,尤其是85% DCI-P3 色域实际并不实用,对于专业用户来说这款显示器依旧是 sRGB 色域的。考虑到上市价格相对比较高,除了支架和背面颜值相比 U2419H 高一些外,这款产品并不太值得溢价购买。

BL 系列是明基主打的爱眼系列,BL2480T 采用了 23.8英寸的窄边框 IPS 面板,分辨率为 (FHD),标配人体工学支架支持旋转、高度、倾斜调节。BL2480T 还通过了 TUV 莱茵认证,搭载了明基特色的智慧调光功能,可以根据环境光自动调整屏幕亮度和色温,适合对护眼需求比较高的用户。特色的色弱模式也可以帮助色弱人士正常的使用,是一款比较适合办公室用户的显示器。

接口方面 BL2480T 支持 1*DP、1*HDMI 以及 1*VGA,另外机器还内置了双音箱,办公用途之外看视频也无需单独外接音箱了。

BL2780T 则是27英寸显示器,同样采用 1000:1 对比度的 IPS 面板,分辨率为。功能方面与 BL2480T 基本相同,标配人体工学支架、智慧调光、低蓝光、DC 直流调光、双音箱,接口部分也同样为 DP*1、HDMI*1 以及 VGA*1,27英寸的面板相比 BL2480T 显示面积更大一些。

▼BLT 都支持旋转使用,竖屏很适合码代码或者 PDF/书籍编辑、阅读等办公应用场景

▼低蓝光+DC 直流调光减少频闪,智慧调光技术可以根据环境光自动调节画面亮度

小米快速液晶显示器 24.5英寸

小米这款24.5 Fast IPS 显示器上市价999的时候性价比爆棚,目前售价已经会归原价1499,并且缺货问题比较严重。从参数和设计上来说这款机器都是很不错的,24.5英寸144Hz 2ms G2G 的FHD() IPS 面板,整机外观延续了先前27英寸 QHD IPS 165Hz 相同的设计,覆盖 95% DCI-P3 色域并支持 DisplayHDR400,缺点是支架比较短旋转的时候需要避免撞击边角。如果时光回到初上市的时候,我一定选择再买一台。

小米显示器27英寸 2K() IPS 165Hz 版,主流电竞屏的原生 8bit 三边窄边框面板,出厂校色后平均△E<2.0,升降旋转支架和 USB Hub 也一应俱全。相比24.5英寸宽分辨率、刷新率都有提高,不过灰阶响应时间(G2G)为4ms。618附近秒杀价大概在左右,相比 ASUS、HP 这些同规格产品性价比高上不少,我认为是这个价位游戏显示器比较均衡的一款(G2G

HP 品牌加持下性价比不那么突出,X27i 是这个价位主流的面板(或者 Cell+自组背光)配置,分辨率 144Hz 刷新率 99%sRGB 面板,G2G 时间同样为4ms。X27i 支持 FreeSync、DC 调光并通过了莱茵 TuV 低蓝光认证,细节品控会比小米显示器好一些,但是纸面参数略低(也就是俗称的性价比低一些)。

不知道何时起XX金刚这个词在国内游戏玩家口中流传,最早指的是几台硬件 G-Sync 显示器,后来 ASUS 索性就把这套名词用在了自家入门级的 TUF 产品线上。所以产品页面会看到各种金刚,比如小金刚、小金刚 Pro、小金刚 Plus、小金刚 Max 等等,实话 ASUS 的品控相对还算不错的,不过入门级这些小金刚命名实在混乱。

这款 VG27AQ 是小金刚系列中的 Pro,27英寸 165Hz IPS 面板,支持 FreeSync 和 G-Sync 兼容,350nit 的亮度相比金刚中的250nit 机型要上一个档次,但是想要 DisplayHDR 则只能加钱上小金刚 Max 了。618优惠价 VG27AQ 和 HP X27i 可能还会有一定差距,如果对品牌没有特别明确要求的话,这两款哪款价格低选哪款即可。

618预售也落在1999,对性价比比较在意的用户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主要优点在于更高的色域(95% DCI-P3)、更好的 HDR 支持(支持 DisplayHDR400),2ms 响应时间虽不算顶级但相对也比较优秀了。

Acer 整体性价比很高,我用过的几台品控也都不错,不过一直让人诟病的就是 Acer 的底座设计,圆盘底座真的不适合这个年代的审美了。

▼Acer 还给四款产品详细列表对比,如何选择就看你更在意的参数了

对于宽屏用户来说,34英寸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尺寸,高度与27英寸相仿日常60~70cm 宽的桌子都能够驾驭。AOC 这款 U34P2 采用的是21:9的 IPS 面板,分辨率日常使用 PPI 也足够细腻,2000出头的价格相比去年也没有明显的涨价。色域部分覆盖了98%的 DCI-P3,出厂校色后平均△E<2.0,不过我之前测试过这台机器,实际 Calman ColorMatch 软件测试平均△E在2.5~3左右。接口方面支持 DP*1、HDMI*2,日常使用问题不大,不过整机尺寸很大如果集成了 USB Hub 办公使用会更方便一些。

综合来看在2000出头价位,是大厂 21:9 不多的选择。

3.2Gen1*2,USB-C 接口还支持65W供电,比较适合连接笔电产品。不过这款产品有一个硬伤就是底座划痕(可能是吐槽这个问题的用户比较多,官方甚至在详情页写了个说明),虽然日常使用时看不到底座下方,但是对于高端产品线来说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应该随意处理,用设计与制造工艺提升来解决问题才是正确处理客诉的方向。

U 系列一直是 DELl 产品线中的标杆系列,U2719DS 采用分辨率的 IPS 面板,四边窄边框设计视觉冲击力比较足,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的技术限制下方边框缝隙会比其他三边稍大一些。另外 U2719DS 也是少有的弧面设计,整机最薄处仅6.5mm,比很多手机都更薄。色域部分覆盖了99%的 sRGB/Rec.809 色域,以及85%的 DCI-P3 色域,出厂校色平均△E<2.0,同时也通过了莱茵低蓝光护眼认证。

U2722DX 则可以看做 U2719DS 的升级款,外观设计方面升级为22系列主打的铂银设计语言和超薄支架设计,显示器整体由先前的黑色主色调改为亮银色,相较来说外观质感提升不少。当然除了外观,U2722的色域覆盖也提升到95%的 DCI-P3 色域,并通过了德国莱茵TUV的硬件防蓝光认证。

不过要注意的是新增的 USB-C 端口仅支持15W 供电,只适合连接手机、平板等设备,这里实话应该给到65W输出用来连接笔记本。

技术,针对诸如游戏、视频等不同的场景可以使用不同的模式进行显示,提升暗部细节表现并避免亮部过曝的问题。

我觉得这款产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 treVolo 音效,利用2个内置的 5W 扬声器和专用 DSP,可以支持多种场景模式音效,音质方面可以比肩很多入门级音箱产品。在连接 Swtich、PS、XBox 这些主机的时候,不错音质的内置音箱让你无需外接音箱就能获得不错的体验,看视频追剧这些应用自然也不在话下。

这款产品我认为主要适合办公+轻度娱乐/主机用户,DP 接口用来连接 PC/Laptop,办公之余也可以听听歌、看看电影或是追剧,HDMI 接口连接主机,内置音箱音质也能满足主机用户的需求。

说完了办公与娱乐显示器后,自然还是要推荐几台游戏显示器的,之前有朋友希望我推荐性价比比较高的宽屏 IPS 高刷产品。在2000出头的价位,34英寸21:9高刷显示器的选择并不多,创维这款 F34G4Q 采用的是一块 0Hz 刷新率的 IPS 面板,覆盖99%sRGB 色域,接口部分配备了 HDMI2.0、DP1.2、USB-C(15W) 以及 USB2.0X2。

F34G4Q 100Hz 的刷新率虽然相比120/144Hz 略低,相比60Hz机型性价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无论是桌面应用还是游戏下都会更加流畅,两千出头的售价也没有太多高刷宽屏显示器可选。

ASUS 的 TUF 系列产品线产品还是很丰富的,27英寸 QHD 大概有印象中一度有10款左右的产品在售,VG27AQL1A 算是这几款中端机器中配置最高的。采用27英寸 QHD()分辨率 IPS 面板,背光方面升级至广色域高亮度背光,峰值亮度400nit 覆盖了95%的 DCI-P3 色域和100%的 sRGB色域,整机也通过了 DisplayHDR400 认证。

整机做工与设计也是小金刚系列中的标杆,接口部分配备了 DP*1、HDMI*2,以及2个 USB 输出的 USB Hub。品牌与做工应该是在这个价位段选择 ASUS 的主要原因,参数部分其实这几款机器都没有采用快速响应液晶面板,因此官方只标出 1ms MPRT 时间,实际 G2G 估计至少在3~4ms 以上,对于响应时间要求比较高的用户,还是推荐选择采用快速响应液晶面板的产品。

▼TUF 小金刚家族官方对比图

▼我自己整理的 ASUS 27英寸 QHD 显示器参数对比,相比官方对比图中只标升级不标降级应该更客观一些

QHD 高刷显示器主流尺寸以27英寸为主,2000出头价位32英寸的产品可选的并不多,LG 的这款 32GN650-B 是新上市的性价比机型。采用一块32英寸 QHD() 分辨率的 IPS 面板,165Hz 刷新率 1ms MPRT 响应时间。由于成本限制这款产品色域只覆盖95% sRGB 色域,HDR 部分也仅支持 HDR10(解码),主要胜在屏大价低(相对而言)。

类似定位的产品还有 ViewSonic 的 VX3219,AOC 的 AG322QX,随着游戏显示器用户的增多,相信未来32英寸 QHD 高刷显示器的选择也会更多一些。

选择更高价位机器的用户一般都更专业一些,甚至可能是比我换显示器还要勤快的真发烧友,这部分选购推荐其实想来写的必要并不是很大,但是考虑文章的完整性与完备性,针对办公和游戏应用,推荐几款个人认为品质或是设计相对比较有特色的机器。

作为 DELL 的高端系列,U2720Q 应该是面向普通/入门级专业用户比较高端的 4K 显示器了,整体设计延续了19年四边窄边框的设计语言。作为老款 U2718Q 的升级机型,依旧采用 IPS 面板,色域方面覆盖了95%的 DCI-P3 色域和99%的 sRGB 色域,经过出厂校色后平均△E<2.0。新升级了背光与 HDR 技术,通过了 DisplayHDR 400认证,并且

有些时候显示器不止用来连接 PC,对于书房使用的显示器,有时候也会兼顾连接像是 PS4Pro、PS5、XSS、XSX、NS 这些主机。由于目前 HDMI2.1 的显示器基本还未推开,如果你是 PC+主机双持党,那么选择支持 HDR+不错音质的显示器也是很合适的。明基的这款 EW2780U 采用了一块 4K 分辨率的 IPS 面板,支持 10bit 色深、多场景 HDRi 模式,内置 DSP 芯片、treVolo 音效、5W*2 双音箱也可以替代入门级音箱产品。

接口方面支持 HDMI2.0*2、DP1.4*1、USB-C*1,其中 USB-C 接口支持 60W USB PD 供电,连接笔记本实用也可以实现一线同时传输视频信号与供电。

支架部分除了支持升降旋转外还内置了理线槽,接口部分支持 HDMI2.0*2、DP1.4*1,内置 USB Hub 支持4个 USB3.0 接口。这款机器日常价格在3000出头,相信促销优惠价会在3000左右,相比2000左右性价比机器来说功能更全面一些,做工与面板品质也更好一些。

随着快速响应液晶的全面导入,IPS 面板的响应时间也越来越好,外星人这款 AW2521HF 就配备了1ms 响应时间的 FHD() 240Hz 面板。另外这款显示器也同样支持 AMD FreeSync Premium 以及 G-Sync 兼容防撕裂技术,RTS/车枪球玩家也不需要为了低响应时间,而去选择视野较差的 TN 面板了。

近期 XG279Q 低价都在3999左右,如果对投射灯没有需求的话,也可以选择价格更便宜的 XG27AQ。

虽然市售主流游戏显示器中 IPS 面板产品表现整体会更好一些,但是三星的玄龙骑士 G7 应该是 VA 阵营相对比较能打的机器了,31.5英寸 1000R 曲率面板、240Hz 刷新率、1ms G2G 响应时间,通过了 DisplayHDR 600认证,支持 G-SYNC 兼容以及 AMD FreeSync Premium Pro。采用了三星的 QLED 量子点背光技术,覆盖95%

当然如果你的预算更低一些,仍希望体验 VA 曲面面板的话,G5 系列的 C27G55TQWC 以及 C32G54TQWC 也是不错的选择。

好了,两周的时间准备了这篇一万四千字左右的文章,希望对大家618选购显示器起到参考与帮助。最后感谢大家的收看,也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留言,你的支持就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我是 KC,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竞显示器四大金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