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门的软件扫描然后手动修改日文的日语杂志网稿的行业叫什么行业?

最近正在做“3D回归自然痤疮护理套系”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生产流程的标准建立,痤疮患者如何科学护理的教育等工作。在我对痤疮患者护理的要求中,一个重中之重是“禁用洗面奶”。

痤疮患者一般会认为自己是油性肌肤,因为油,所以长痘痘,因此,每天用去油能力很强的洗面奶,看上去很对,很有逻辑,其实,犯了一个“直觉错误”。事实是,使用洗面奶会加重痤疮的生成。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女性偏向直觉思维,即“扇形”思考问题,往往将问题扩大化,因此,女性的烦扰和错觉比男性多,女性也更容易被洗脑,购物凭直觉,拦都拦不住。

这次新冠综合征患者,女性占了71%的比例。不是男性没有综合征症状,是女性更易扩大化,症状更明显。这类患者,临床标准的治疗方法是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和抗抑郁药”。我了解到很多患者都在服用“黛力新”等抗抑郁药。

但我是极力反对的。我的计算结果是,用这类药治疗的危害大于疾病本身,而且这类药不治疗疾病,只是让人感觉不到疾病,一种“掩耳盗铃”的结局,该发生的还在发生,因此,我启用的是一套营养鸡尾酒疗法,以及劝导大家,建立逻辑思维,正确认识疾病及目前的治疗手段。

我永远的治疗逻辑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守住,不乱用药物。就好像打麻将,胡得了就胡,胡不了保证不放冲,在自己胡不了的情况下,不放冲可以保证游戏继续,“继续”就意味还有机会,一旦放冲,“game就over了”。

与之相反的是“逻辑思维”,其特点是对抽象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推理,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男性偏向逻辑思维,即“梯形”思维,遇到烦心事不会让自己陷入苦恼,而是像打开死结一样地去寻找解决方法。

因此,“聪明女生应该像男生那样去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老的男性也开始偏向直觉思维,因为直觉思维往往是一种本能,它允许懒惰、允许你让别人来安排自己的一切,于是在护肤、保健、疾病领域,你的直觉为自己挖了一个又一个天坑,你深陷其中,却毫无察觉,并怡然自得。

直觉是怎样让你成为假消息的接受者

比如有人说“癌症发病率最低的两个国家是新西兰和挪威,因为空气、水没有污染,爱吃海鲜不吃红肉,生活节奏慢,热衷锻炼,还有紫红橄榄、龙须丝草等保健品,而中国癌症发病率高,因为空气污染,食品不安全”,事实上,中国癌症发病率比这两个国家低,但你会对上面的信息深信不疑,因为它符合你的直觉。当然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对健康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关注。

直觉是怎样让你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比如朋友圈广为传播的谣言:喝白酒抗癌、吃主食死得快、大蒜抗癌、豆浆与鸡蛋不能同吃、菠菜与豆腐同吃会得肾结石、水垢有毒…..等等,其实不完全是样,比如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会抑制鸡蛋的蛋白质消化,但我们喝的豆浆是煮熟的,抑制物已这经失去活性;菠菜含有草酸、豆腐含有钙,草酸钙是肾结石的主要成分,直觉认为菠菜不能与豆腐一起吃。其实菠菜并不是含草酸最高的,绿茶是含草酸比较高的食物,而且我们很容易摄入,反而是菠菜与豆腐煮后,形成了草酸钙沉淀,如果你不是刻意喝掉所有的菜汤,其实,你摄入的草酸量远远低于喝绿茶摄入的草酸量。那是不是喝绿茶就很恐怖呢?也不是,人体肾脏每天草酸排除量为40mg左右,不要喝超过5g的浓茶,基本上草酸是不会超量的。为什么大家会相信呢?因为大家使用的是直觉思维,而没有应用逻辑思维去推理。

洗掉“油”就可以不长痘痘

洗面奶可以洗掉“油”,洗掉“油”就可以不长痘痘,这是一个直觉错误。其实洗面奶洗掉油是“一时的假象”,几个小时后,你脸上的油更多了,你与油打了一场永远赢不了的战争。

大家说的“油”,其实是“皮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因为痤疮、油性肌肤和脱发,皮脂一直被误认为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大家会用维A酸等药物抑制皮脂的分泌,会买强力洗面奶、洗发水希望洗掉皮脂。其实皮脂是自然赐予人类皮肤最完美的礼物,它分泌到皮肤表面,与汗液和空气中的水分相遇,形成“皮脂膜”,可以发挥“滋养保湿、阻隔刺激、降低肌肤敏感性的作用”,因此,不要伤害它。

  一是润泽、滋养,皮脂分泌少的肌肤,或用药物抑制皮肤分泌的机体,会出现皮肤粗糙,毛发干枯,皱纹出现等现象;

  第二个功能是皮脂可以和汗液一起形成脂质膜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水分蒸发,隔离空气污染物,减少皮肤敏感性。

  第三个功能是,皮脂呈弱酸性,可以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皮脂分泌正常的肌肤不易受细菌感染。因此,皮脂不是坏东西,是保护肌肤重要的屏障。

为什么洗面奶会越洗越油呢?

看肌肤是如何调节皮脂分泌的

如果将皮肤表面的皮脂洗去,皮脂腺将立即加快分泌,加大排泄,当表面皮脂达到一定厚度时,皮脂腺分泌速度降低,甚至完全停止。长期使用强力洗面奶不仅不能解决油脸,反而会刺激皮脂腺分泌,脸越洗越油,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若果想要解决油性肌肤,重要的不是用超强洗面奶等洗涤用品,而是与皮脂做朋友,安抚皮脂腺,避免刺激它。

用“强力洗面奶、沐浴露、洗发水”对抗“脂溢性肌肤问题”,选错了方向和方法。不应该暴力相向,化友为敌,而应该温柔以待,赠予玫瑰,心存感激。

如何对皮脂温柔以待呢?不用超强洁肤用品,其次是安全保湿!

皮脂在表皮扩散的速度与湿度有关,湿润的皮肤上皮脂扩散的速度是干燥皮肤的4倍,因此,要想让皮脂不阻塞毛孔,皮肤“安全保湿”很关键。

什么是安全保湿,就是保湿用品内不含有“额外的化学添加”。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233篇原创

0

最近我补了《我是余欢水》,一个很苦闷的幻想剧。

虽然我没他那么倒霉,很多坑我一眼就看穿,甚至还嘲笑生活中不会有这么SB的人。

但还是会觉得有点被击中。

我想,这或许是一种对于自己中年的潜在恐惧。

电影、影视剧中总是喜欢用这样的男主来开场。

中年离异,事业停滞,忽逢意外,开挂逆袭。

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的人设才能让广大的观众代入其中。

会掏钱买票的大部分都是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中青年们。

天资不凡,身怀尾兽,戒指藏了个老头这种命运之子的剧本都是少年漫的开场。

少年漫是给少年看的,但是少年没钱,买不起票。

所以中年落魄男就成了电影开场的最佳选择,要不就是家庭,要不就是事业,总有一个在挖坑。

《我不是药神》,离异光头男,毫无事业可言。

《地心历险记》,二婚光头男,继子不合。

《巨齿鲨》,单身光头男,饮酒度日。

拯救世界的永远都是遭遇中年危机的光头。

作为一个发量正常的人,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歧视,就因为我有头发,所以不能拯救世界?

那奥特曼用变身棒,我用剃须刀,是不是就可以了。

然后电影开场,男主世界遭逢巨变,开始了逆袭之路,最后拯救世界,改变人生,要不修复婚姻,要不赢取白富美。

让台下的中年观众做了一场独属于他们的“少年梦”。

这些影视剧人设,折射出了一个有趣的事实:

男性在社会中普遍都对自己的中年生活不是很有信心。

男性社畜,特别是青年到中年阶段,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全世界都在找我们兜底。

都在说,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是以男性为主导的。

但并不是,荣耀和束缚从来都是一体的。

女性可以轻易的退居家庭幕后,远离职场,远离社会,而当她出现在社会,职场搏杀的时候,她就变成了女强人。

而男性天生注定要进入职场,社会,没有退路。

如果他退居家庭,不会有什么男主夫的称谓,随之而来的是娘炮,吃软饭倒插门之类的称号。

虽然这两种都是对男女间的性别歧视,但对于男性的歧视,则透露出了另一项潜规则:

男性的上限,非常高,但同样的,下限也非常低。

他们这个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叫“问题解决者”。

钱,你来赚,灯泡,你来修,礼物,你来送。

凡有问题,都需要他们来解决。

房子是问题,车子是问题,婚姻是问题,孩子是问题,职业是问题,社交是问题,全部的问题都来自于一个叫做“生活”的集合里。

都知道男性的三支支柱,健康、事业、家庭。

健康的身体支撑他们去拼事业,事业的成功反哺家庭,带来家庭的美满。

三根柱子撑起男人完美的一生:

90岁亲自开着自己的劳斯莱斯到贵族学校接曾孙子放学,享受各位校董的接见和恭维。

撑起这样的生话需要这三根功能良好的柱子。

而焦虑的根源也来源于这三根柱子,三柱不齐,摇摇欲坠,问题开始出现,那就是危机的开始。

最先开始崩的往往就是事业这根柱子,在事业不保之后,家庭也难以为继,毕竟每个家庭都缺钱。

事业无望,家庭自然失败。

如我们先前所说,社会对一个男性的期待,是问题解决者,当代社会大部分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

你可以私德败坏,你可以言语粗鲁,你可以毫无底线。

但你不能没钱,你没钱就没办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那么你在男性角色方面就是失败的。

相反的,只要你有钱,你就能解决大多数生活和家庭上的问题,甚至是很多个家庭的问题。

只要你足够强,甚至你勾三搭四都夸你大气。

钱是个王八蛋,但长得可真好看。

钱是社会对于男性的优待,但也是对男性的压榨。

只要你有钱,你的上限就极高,只要你没钱,你的下限就极低。

这个社会对“男人”不好也不坏。

他只是对富男人很好,对穷男人很坏。

那些既不富,又不是特别穷的,就成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社畜,也就是生活中无数的余欢水们。

他们刚好就卡在了下限的上面一点点。

年龄不小,成就不大,内有家庭问题,外有职场压力。

父母老去,子女尚小,房车的经济压力,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社会的思维定势让这男性背负这全家人的生活,却极端孤独。

原本不高的收入全奉献给了车、房、家。

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用不多的钱堵很多的窟窿。

问题不断浮现,脑子里只有解决方案,自己的感受从来不重要。

在不断修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年龄随之增长,可能性不断降低,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被现实捶打得不成人形。

原本有着无限可能意气风发的少年,被渐渐的定型,就在某一天突然成了别人口中的老余,老吴,老张,老陈。

钱是穷人命,更是穷人胆。

当你年龄渐长,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脑子里充满的都是责任,而不再是理想时。

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青春。

天知道,我这个年纪看个《怦然心动》,

代入的都是那个暴躁焦虑满屋子踱步的老父亲,

而不是那个荷尔蒙洒满地的美少年男主。

中年社畜的困局,实质上是一个节奏问题。

大多数中年男性危机形成的原因在于,固定资产太多而现金流不足。

什么是固定资产?车子房子?

没错,但不止于此,凡是要你耗费精力时间金钱去维持的都是固定资产。

车子、房子、孩子、婚姻、家庭等等,每一项都需要你竭尽全力去支出维持。

在这个价值观下,不赚钱的事业,只能称之为兴趣。

常有人说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理想中的生活,

而中年困局则是你的能力只能维持你现有的生活。

这种困局难以破解的原因就在于,一旦陷入就难以脱身。

房贷8千,车贷4千,4个老人加2个成人加1个小孩生活费8千,还有各种学费医疗支出,日常支出,份子钱。

你月入3万,全部收入勉强支撑着现有生活,一有意外支出,就是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永远少一面墙。

这种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节奏 都卡得刚刚好,不给你任何的空余。

当你月入一万,储蓄有30万的时候,你东拼西凑,凑够了首付,买了房后,每月的剩余资金都给了房子。

当你月入一万五的时候,你买了车子,结了婚,每月剩余资金都给了家庭。

当你月入两万的时候,你生了小孩,每个月剩余资金给了孩子。

一旦陷入这种困难总比方法多的节奏,你的全部力量就只能用来找补,你的全部资本只能用来填坑,无暇自顾。

没有足够的资本去跟这个世界对抗,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跟风险对抗,那么自然的也不再具有冒险精神。

反应在心态上,就是不再自己优先,而以家庭优先。

将家庭视作整体,自身是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将自己工具人化。

不再随意的冒险,不再追求其他的可能性,因为要背负的东西太多,随手一撂,就是家庭破灭。

昔日意气风飞的精神小伙就这样日渐一日被锤成老实人。

老实人就是老老实实,不敢不按部就班的可怜人。

现在我更觉得老实人是在骂人了。

看到问题,要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就两种方式。

一,彻底厌恶风险,以不亏钱为前提,保证收益,稳扎稳打小富即安。

二,高风险高收益,一把梭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劝大家第一种,少花钱,多攒钱,多选择稳扎稳打的产品,熬日子,熬个十几年路越走越宽。

毕竟生死有命这个太吃祖宗了,我不是你家人没法帮你预估。

只可惜,很多人哪个都不沾边,既不够果决又不够稳健。

既不是百分百的风险爱好者,又不是百分百的风险回避者。

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现实,既想要收益,又不要风险,咋不是上天呢。

其实反过头来想,这并不意外呀。

谁年轻的时候不是想着全都要,世界我最强呢。

毕竟那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似乎有着无限的未来,年轻人就是喜欢逆天而行。

但所谓的中年危机,现在看来,不就是能力配不上野心,不就是年轻时候逆天的事情做多了,中年扛不住了么。

所以有时候我不禁在想。

趁着年轻先苟起来,才是最优解呢。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看题目,你以为我要给直播带货泼冷水?

不不不,千万别误会,其实我从去年便开始鼓吹:直播将是“新零售”和“新场景”重要的一环,把李佳琦、薇娅夸成花,前途光明到简直晃瞎眼的那种。

然后,疫情一来,直播带货的火爆,不但加速到来,而且直接破圈——人人都在谈论直播,更神奇的是很多老板亲自上阵,在直播间裸奔着卖货……哦,这才触动我不得不动笔,给全民直播带货的各位降降温。

有些老板直播带货号称一晚上卖掉XXX万,哦,不点名了,反正呢,我们跟踪了一下天猫数据,只能用“呵呵”二字形容。

其实这也不新鲜啦,“刷单”这件事人人都懂,这个手段的心眼儿是,通过一个闪亮的销售数字,来达到PR的效果,给疫情下悲观的实体店老板们希望,“老板直播一场,比以前多少门店销售翻了多少多少番。”第二天各种媒体轮番报道。

所以说,人家免费PR目的达到了,而你真傻乎乎相信那个销售额,也冲进去,可能就悲剧了。

很多人似乎有个错觉,直播谁还不会啊?不就对着手机摄像头逼逼就OK了?

那要是这么说,投个篮谁还不会啊?我还能比肩姚明呢……

请了解一下,当一个优秀主播的三要素:

吃主播这碗饭,首先就得体力好,每天至少对着镜头6小时,不吃饭不如厕,一直逼逼个不停。光是这一条,就过滤掉90%的人了。

我所知道的那些大主播,都经历过一个“熬”字,粉丝一个一个的苦攒;您隔三差五露面播一下,时长又不保证,粉丝还不离不弃,真是太天真。

举例来说,很多真正的大牌影视明星为何带货也就一般般?

因为都是看热闹的啊!想把庞大的看热闹人群转化为购买人群,您还得慢慢“养”,而这个养成游戏的基础就是您得天天准点、且长时间在线,粉丝啥时候来,主播都在哪里等着和大家沟通呢。

至于颜值这条,我前几天朋友圈看的段子笑岔气了:

“这些自媒体朋友当年不就是因为长得丑才去码字的吗?怎么纷纷都去直播了还?说好的初心呢,咋都忘记了?”

反正我看到老板们赤膊上阵的直播,都当得起八个字“勇气可嘉,颜值堪忧”……

我说的颜值,倒也不一定非得网红脸,或帅过佳琦暖过薇娅,直播间的颜值更接近成龙说的“观众缘”,直播您如果玩玩票,露一脸而已,长啥样都行。但如果想带货,就得和观众达成时间沉淀,熬很多很多的时间。

试问,某些老板那一脸油光,两腮脂肪,16:9的脸型,参差不齐的牙齿……您想啥呢?恐怕也就是您的员工为了KPI才坚守在您的直播间吧?看一晚上影响食欲就算是减肥了,天天看,得了厌食症那还不得算工伤?

主播太多,观众不够用啦!

有人这时要抬杠了:你怎么解释罗永浩?

是这样的:老罗肯定不是下一个李佳琦,他还在探索属于他的直播带货方式,至于未来是否能走出一条全新道路,还有很多坎儿要迈过去——至少别忽略一点,老罗虽然在直播的勤奋度和颜值方面丢分,但他在“料多”方面是个天才呀。

高晓松颜值也很恐怖,但“料多”到可以无穷无尽逼逼下去,还能维持高水准输出,普通人( 包括我在内)可真不行,连续三天下来,似乎也就没啥可讲的了。

像我这种人还有洁癖,和写公众号文章似的,不喜欢重复,总想着有那么点原创和洞见,这要是进直播间可就完蛋了:前三天滔滔不绝,之后就开始一脸便秘……

说了那么多不行,说点行的:下一阶段,马上要孕育出现的,我猜是各种“垂类主播”。

比如有一次,我看李佳琦直播间里推荐一款食品,翻来覆去说的也就是“好吃,必买”那几句……当时我就想,我要是去推荐,那花哨的用语能比他丰富一百倍,就好像他在口红方面的积累是我一百倍一样。

毕竟,每个人“一万小时”的工夫花在了不同领域。

我的朋友文怡,如果好好直播卖锅碗瓢盆,那必须是“瓢盆一姐”,Ayawawa有一次给我上课,把各种牛奶和厨房用品拆解得我下巴差点惊掉,如果她每天逼逼“日杂那点儿事”,我相信带货能力是让你闭着眼下单不会后悔那种。

当然了,我随手举的这俩人,问题是已经太有钱了,“不饿了”,所以主播第一关“勤奋”关就不肯过。我相信拥有他们天赋、且小十几岁主播,这时可能正猫在某个地下室,暗暗发力,积攒粉丝,练一万小时呢。

这些各个领域的垂类主播,很难在营业额上比肩李佳琦、薇娅,但将在各自领域里成为话语权最盛的王者。哪家MCN拥有这么一个,那真是躺着赚几年大钱。

换个角度,难道罗振宇不是个卖课程的顶尖主播么?而且,这个垂直领域里,需要他今晚促销、五折去卖吗?聚划算类主播才需要最大力度折扣,而专业垂类,是不需要靠重度折扣伤害品牌的。他们不但能卖货,还给品牌镀金。

等垂类主播纷纷就位,就该是普通商场BA们的转型之路了,但今天这个就不展开,否则这篇文章太长。

回到主题,我其实是想说,播带货这件事,蓬勃发展中,但暂时太拥挤,主播太多,观众不够用啦!况且,仅仅用直播方式,卖以前那些老货,就想着咸鱼翻生,逆境中反而腾飞一把,您真不觉得是痴心妄想么?

中国经济还从未有过负增长的时候

  • 时代跃迁,价值尺度混乱,催生群众运动的非个人主义主义者,很容易堕入个人主义者的深渊。

  •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个人主义者,要看他的全部,不能简单的看他的局部。

坦诚地说,为什么人们对她的这些写作不信任,就是由于在疫情严重的时期在日记中用描写的手法,用纪实的文字抛出的那个殡仪馆一地手机的照片,这据说是被医生朋友发给她的照片。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播,也是日记最引人瞩目的事情。

大家在质疑这件事,在问是否有这张照片,就一直根本不敢面对,推三推四,到处说有人想迫害她。但其实最关键是作家应该有最起码的求真之心,不能丧失做人的底线,不能用编造来欺骗天真相信她的读者,而且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这么关键的事情上面的编造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是没有良知的,是一个作家一生永远的羞耻。

真心感到真诚相信方方的读者可怜可悲。

不能不说你们信任的这个作者不诚实,辜负了你们的信任,她是恶劣地在哄骗和耍弄读者。方方现在其实是对你们有责任的。

其实她在欺负的是你们,耍弄的是你们的情绪,玩弄的是你们的感情。何必让你们来为她阻挡真实,让她看着你们这么卑微和容易耍弄呢?你们也应该是有自己思考的人。

还是那句话,武汉有很多艰难,真实已经够有力,不应该用虚假来亵渎。

就是一句话,拿出那个证据来。

太不希望一个中国作家被同胞看成这样,但没有为她辩护的理由:千万人的奋斗与牺牲,14亿人的隔离与努力,换来了方方的荣华富贵。所有中国的牺牲,英雄的事迹,14亿人的努力,他们什么都不要看见,只想要方方的闺阁与听说。不要事实,不要全面,不要中国人的英勇。只要方方的日记。这是血馒头。

一个不要真实的人就会走到这一步,这样对武汉的扭曲,这样的肆意的对于武汉的敌意,这样没有底线的作者。真是让人一叹。

(摘自张颐武微博2020年3月20日、3月22日、4月11日、4月12日)
俞敏洪:企业家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现在看到因为“方方日记”引起的各种争论,我觉得这是好事,真理不是愈辩愈明吗。把双方的观点摆出来,老百姓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我建议那些反对方方的人,没有必要不断删帖,以至于大家看到了批判方方的文字,却看不到方方自己的文字。

另外,批判就是用理性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没有必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语言里充满杀气。我也不认为,只要是批评政府不作为或者揭露社会黑暗面的文字,就是和国外敌对势力勾结的。这里面没有逻辑关系。坦率说,我从方方的文字中没有读出对于中国有多少否定和危害,倒是觉得,有些批评她的文字,显得狭隘而固执。

(摘自俞敏洪《疫情日记3月23日丨病毒不应成为煽动情绪的武器》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

中国面临着抵制美国攻击的严峻挑战。这个时候方方日记被美国的出版商加紧出版,散发出来的不是什么好味道。本来,中国人对这场疫情认识的大场景已经被欧美在疫情中的深度沦陷很大程度上重置了,这会影响很多人对方方日记的态度。

她写那些日记时产生的回响是中国内部的一件事,这种回响有当时的场景和逻辑。然而这部日记在今天和之后拿到美国和西方去扩散,就是另一回事了。它不会是一般的纪实文学交流,它一定会被国际政治捕捉到。很有可能的是,在未来的风浪中,中国人民,包括那些曾经支持了方方的人,将用我们多那么一分的利益损失来为方方在西方的成名买单。

当然,中国是强大的,不会因为一本方方日记在西方的出版真就怎么样了。从长远看,中国社会需要能够承受多元化所意味的各种代价。但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方方的确带来了对公众的一份刺痛。

(摘自胡锡进文章《方方日记在美国出版,公众对她的态度会变得更快》)

易中天作家,学者厦门大学原教授

不实有两种,一是造谣,二是诛心。造谣就不说了。那不是不守底线,而是涉嫌违法犯罪。

更为常见的不顾事实,是诛心。诛心就是问动机,在动机上做文章。比如有人一口咬定方方的动机是诺贝尔和平奖,这可哪有一丁点事实依据?

但是他们乐此不疲。原因也很简单:诛心并不违法,也不需要取证,可以说是零成本。

可惜,任何手段都是双刃剑,伤人的时候也会伤到自己。其实在我看来,那篇文章对作者自己的伤害比对方方的大得多。想想看吧,你这样把自己沉浸在莫名其妙的愤怒和仇恨中,你认为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吗?

给方方扣上各种帽子同样不智。

中央调查组说,李文亮不是反体制人士,我也认为不是,他就是个恪守职业道德的医生。方方也一样,没忘记自己是作家而已。这就不但牵涉到事实认定,也牵涉到政治智慧。因为所谓政治智慧,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你们硬要说方方反体制,对你们要维护的体制是有利呢,还是不利?

(摘自易中天文章《底线就是最起码的共识》)

徐景安:退休官员,原深圳市体改委主任

我看了几篇方方的日记,觉得她的文字朴实、自然,在隔离的空间里,收集来自朋友、社会的信息,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二条主线,一是对防疫中存在的问题、漏洞、毛病、不足,进行抨击和批评,二是对防疫中存在的问题、漏洞、毛病、不足产生的原因追责。

我看方方日记都无可指责,而且值得褒扬,反映了她作为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良心,勇气和担当。正因为如此,有这么多粉丝愿意看。如果中国有很多个方方,成为义务的吹哨员,这真是社会的进步,治理的改善。

(摘自徐景安文章《方方的“哨音”与王诚的“哲学”》

我强烈建议公安检察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调查方方,与境外势力有着何种程度的勾结,与资本集团存在着何种利益共生关系。她领取三份高薪是否涉及职务犯罪,她的五套别墅是否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对于这些问题一查到底,反腐败不能只反共产党的干部,党外的干部犯罪,必须一视同仁,否则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歧视和不公!

方方日记除了造谣将新冠病毒甩锅给武汉,甩锅给中国以外,还大肆攻击中国政府隐瞒疫情,侵犯人权,打压不同声音。

方方这个人无论公德还是私德,都是劣迹斑斑,肆无忌惮!于公,端碗砸锅,卖国求荣,充当颜色革命的急先锋,前朝遗老遗少复辟的文化干将;于私则贪脏枉法,巧取豪夺,吃相太难看,一边卖惨哭穷,一边六套房产,三份工资!如果这样的一条美国狗都打不倒,那真的是我们的社会土壤出了大问题了!

方方现在虽然成了落水狗,但还不是一条死狗,我们必须记住鲁迅先生的话,要痛打落水狗!否则的话,等她一上岸,又要咬人了!大家一起来,痛打落水狗!

(摘自王诚文章《方方的打手与徐景安的晚节!》《方方“招供”了,必须痛打落水狗!》) 

王家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方方不仅在遭受大肆围攻、甚至人身威胁的情形下坚持写了下来,而且愈写愈“猛”。她的这六十篇日记,几乎每一篇都是巨大的冒犯。它们不仅让很多人“不舒服”,也不仅令权贵们和那些还在发号施令的人“相目而变色”,也让我们很多人感到汗颜。

这不是简单的个人记录,这是顶着暴力和谎言发出的声音。

她的这六十篇日记,并非“完美”(也许我们这个时代的写作最可怕也最可笑的,就是那种所谓的“完美”了),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们却是不可磨灭的纪念碑,也是那些死难者和无数还活着的人们的安慰。

她不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为我们的文学多少挽回了几分高贵和尊严。

人们常常有口无心地讲“文学是良心的事业”,什么是“良心的事业”?这就是。一场巨大的把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卷入其中的重大灾难,不仅暴露了我们社会和文化的深层问题,不仅“见出了人心”,也把文学的千古不灭的尺度再一次提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摘自王家新文章《致敬方方的六十篇日记》)

陈先义:文艺评论家,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

让我们不能容忍的是,就是这么一些散布悲观扩张恐怖的人,他们利用已有的名声,正在国内受到无数无知者的追捧,这对我们的决胜大局将产生极大影响。什么“xx日记”“xx武汉”等等,看了这些东西,这些人曾经有过的所有光环立即荡然无存。因为国家大灾大难的关键时刻,你的根本立场发生了问题。一些社会群众反映很强烈的东西,这样一些明显与抗灾宣传不合拍的东西,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下决心坚决管一管。

前方军民在流血,你在后方用笔打冷炮,破坏抗战。对人民的拼力杀敌你不写,打着舆论监督和写真相的名义,专写恐怖、写尸体、火葬场,专写泄气的乌七八糟的东西,甚至不惜用造谣的手段。对这样的人,我想八路军一定会毫不客气地用“汉奸罪”来处理的。

我们有些人,不是想国家大局,不是想全民抗灾胜利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而是深藏斗室,自己吓得哆哆嗦嗦,凭着网络搜集的各种马路消息,散布一些乌七八糟的负面东西。实在是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有些人是胸怀和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就不是这样了。专门把谣言当卖点,把散布恐怖当职业,心里毫无正面的观察。这些人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赢得某些点赞。其实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根本立场出了问题,关键是屁股坐偏了。没有坐在人民一边,坐在了敌对力量的一边。

(摘自陈先义文章《某些文人,看你屁股是不是已经坐偏了?》)

阎连科: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些日记是时代最坚实的细节。如果没有这些日记,不要太久,疫情之后的三年或五年,十年八年,在这场疫劫里死去的数千鲜活的生命将会成为记忆的空白。比如17年前的SARS,我们去哪儿还能找到如方方日记这样的记忆作品呢?

历史总是以里程碑的方式来概括、轮廓过往和时间,而方方的日记和许多良知记者的书写,才是里程碑上刻写的最具体的文字。

要感谢方方,是她捡起了作家和文学掉在地上的脸。

我们的才华、勇气和心力,如果不能让我们成为方方那样的写作者,那么至少在猜忌、嘲讽方方的人群里,要没有我们的身影和声音。不能做李文亮那样的吹哨人,就让我们做一个听见哨音的人。

(摘自阎连科在香港科技大学网络授课的第一讲)

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方方日记和方方日记可以公开流传,体现了我们这个国家政治不断走向进步,社会不断走向成熟。我们看重从苏俄来的那套制度中有极强凝聚力、动员力的部分,也需要清醒地认知和克服那套制度中许多负面的东西。

如果非要去设计一个好作家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作家,很可能只剩下官媒的评论员而剩不下什么作家,如果非要设计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去甄别其他人,很可能就只剩下“二十八个半”马克思主义者。中国人讲求“和合”,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讲述同一个事件,才是生活的常态和本有的样子。

人们支持方方日记并不是同意和欣赏日记本身所有的内容,而是珍视并试图守卫我们这个国家经历过惨痛磨难、惨痛教训之后,而使我们逐渐成为正常国家的那些点滴进步。

(摘自公众号“诗评万象”)

当一个人不得不面对自己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勇气。首先,你敢不敢承认你心中还有一个自己;其次,你敢不敢面对心中的这个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全然不同的自己?

无论是冯天瑜还是方方,尽管他们都说的是一些很平实的话,但所需要的竟然都是一种非凡的勇气。

一个人有没有心目中的自己,这与一个国家到底有没有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一个设想,这是同一个道理。无论如何,当自己说话时要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总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在勇气上,我们,至少是我,还真的应该向冯天瑜先生和方方女士学习,尽管这不一定就能使我从此变得更有勇气,但至少,我会敬佩他们,心中暗暗看不起自己。

(摘自陈家琪文章《夜读冯天瑜新启蒙说访谈与方方日记》)

方方的现场叙事,引发出一个更为广泛的议题,那就是作家在巨大灾变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作家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歌德型,这类作家负责赞美苦难,把民众引向幸福和快乐的感受;第二是揭示者,这类作家负责说出真相,尽管冒着某种被训诫的危险;第三类是审判者,这类作家试图对事件、人物及其象征意义作寓言式的裁决。

方方无疑是罕见的第二类作家。她身居病毒爆发的原点,以女性的敏锐和独特的勇气,在众所周知的语境中,尽其所能地讲述“围城”中的事实和感受,独自建造起一座虚拟的互联网哭墙,并提供了一种罕见的中式奢侈品——真相。

但这完全不符合某些人对第一类作家的期待,也不符合另一些人对第三类作家的期待。人们已经发现,在中国大陆,第三类作家还没诞生,第二类作家凤毛麟角,只有第一类作家四处可见,犹如爬满宫墙的苔藓。

(摘自朱大可文章《从方方日记到普希金戏剧》)

在这一场世界级的大灾难面前,一个作家,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哈姆莱特式的生死叩问。

方方日记这种非虚构文本要比纯粹的文学创作的魅力要大得多,这种文体更切近民众,也更能触动人心,直扺人的灵魂深处。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启蒙意识竟然没有一次能够如此广泛地深入人心,不用强制地宣传与灌输,五千多万人每天都在子夜时分自觉等待着阅读方方日记这一刻,这是一个惊人的阅读场景,它打破了虚构文学的局限性。

方方不是肩扛着闸门的女英雄,也不是施放林中响箭的“吹哨人”,她只是在表达一个智识者的良知,为普通人的心理疾病开一剂良方而已,这就是启蒙者的职责所在,从中我们又望见了人性的微光。        

人类不亡,启蒙不死!启蒙者虽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但是她是没有一个私敌的人。

(摘自丁帆文章《方方:一个没有私敌的人》)

若干年后,当人们谈起这场灾难时,肯定会想到方方日记,它注定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永恒。

她无意于做英雄,但那些咒骂、谩骂她的人将她逼成了英雄。就像李文亮,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眼科医生,但有人硬是将其逼成英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假如我是文学最高奖的评委,我会毫不犹豫把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给方方,以文学经典的名义,用善良人性的名义。

(摘自苗怀明文章《话说方方日记——以文学经典和善良人性的名义 》

一些人对武汉日记的指责,重复着历史上教条主义文艺批评的套路,把现实生活窄化、主观化,反过来又把主观化的“生活”当作生活本身,作为指责作家创作的生活真实性标准。

比如在与病毒搏斗中,要你写红旗飘飘的队伍,写大卡车从四面八方运来全国人民的温暖。这些当然应该写,但作家是通过具体视角写作的,她对生命的哀悼,完全可以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抗疫初期的一些混乱场景的描写,是因为希望改变这种状态,早日终止疫情。

每个人的生活自己作主,生命的形态是无限丰富的,不可能概括成几种标准的类型,更不可能由某个批评者垄断对生活的理解。无限丰富的生命形态,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今天的读者期待真情与真实,拒绝虚假。而批评者也在读者之中,要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切忌把自己主观化的理解视为生活的全部,回过头又用它来指责别人的那种简单与粗暴。

那种认为写了痛苦和死亡就是消极态度的论调,是把人简单化了,反映的是武断者自己的狭隘和脆弱。少数质疑者曲解武汉日记的文本,纠缠于移花接木后的细节,而对生命的消逝却无动于衷,这只能说明他们惊人的冷漠。至于个别“官老爷”自称代表人民,实际背离了人民的立场,甚至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则是更为深刻的教训。

(摘自陈国恩文章《方方的武汉日记映照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没有进步》《“手机照片”质疑者的逻辑缺陷和意图问题》)

对于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来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是他获得关于世界的自明性知识的起点,因此在一个人性化的社会中,人们理应获得的第一权力就是的权力,所以鲁迅宣称,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同理,失去了的权力或者甘愿交出的权力,则意味着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当然扭曲和异化的人是不愿意读方方日记的,因为他们不敢且不愿

(摘自冯黎明文章《方方日记,我们在看》)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方方是一位老奶奶级的女作家,在这次人人生畏的疫情中,不顾个人生命的安危,蔑视四周的冷嘲热讽,用她朴实而又泼辣的文笔,既不虚美也不隐恶,既不卖弄也不煽情,在这场罕见的灾难面前,写出了武汉人面对生死的豁达坚毅,面对病毒的紧张害怕,写出了武汉人的希望与沮丧,眼泪与欢笑,卑微与尊严。方方日记是难得的日记体散文,更是宝贵的武汉封城信史

“方方日记”,不过是一个有良知和勇气的作家,在武汉封城的疫情期间,每天在电脑上敲出来的文本。

目前所见到的这六十篇日记,并非完美无暇的经典。不过,希望不要由这些日记,牵扯到什么“阴谋”“煽动”“抹黑”“砸锅”上面去,并进而展开对作者的人身攻击。

以平民视角来书写这次“大国抗疫”,是“方方日记”的一大特点,这在体制内的著名作家中可能相当另类。

从个人理性的运用和书写视角的选择来看,方方具有个体与作家的双重觉醒,但这仅限于她个体自觉的范围,与其说具有对社会的启蒙意义,还不如说具有对作家的示范效应。

“方方日记”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是日记使疫情中的国人产生广泛的共鸣,是这些日记具有社会、历史和文学价值,是这些日记回应了社会大众的关切,缓解了困境中人们的焦虑,是这些日记表达了各个阶层的心声,是日记中书写的酸甜苦辣与大众产生了心理共振。

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写真事,说真话,有真意,露真情,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在作家学者这个群体中,像方方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摘自戴建业文章《你们,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愧意》《方方日记:对风骨最精彩的演示》)

方方是以人道主义为信仰的作家,秉承五四之余绪,近尊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之精神,乃是她的精神传承,平民视角、人道情怀乃是日记文本的最大特色。

方方与那些逆行者、受难者、孤独者、寂寞者彼此隔离又相互守望,同悲欢共命运;为了千千万万平凡的普通人,她决不放弃对涉事官员的叩诘问与追责,对祸国殃民的极左毫不留情。生命至上、尊严无价充溢方方的内心,深入她的骨髓,是封城日记不变的主旋律,谱出了一支悲怆激昂的生命之歌。

方方的独立人格和平等精神,她的正直、善良、勇敢,赢得了千千万万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读者的喜爱与信任;自然,她那浸润着血和泪,交织着悲伤、感动、愤怒、恐惧的日记,必然会引起千千万万读者的强烈共鸣,情绪得到宣泄,心灵得到慰藉,精神得到支撑。

他们以海量的留言山呼海啸般应和着方方深情的抚慰和呼唤,留言与日记构成历史的“互文”,创造出一部动人心魄具有史诗意味的生命交响乐。  

理性之光照进了被禁锢、被管制、被扭曲、被伤害的心灵,这就是人的觉醒,这就是启蒙!

方方日记的启蒙价值尽在于此。

(摘自邹贤敏文章《方方日记:新启蒙的曙光》)

我一开始就预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在中国当代灾难史上,方方的封城日记会浓墨重彩,留下特殊的一笔。

平民立场、人文情怀、体制反思、民间正义,这几个要素比数据更重要。纠缠她日记中某些细节表达的不准确,完全是别有用心。疫情也是一面照妖镜,历史需要方方这样的陈述者,让我们了解真相,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总结。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忘记痛苦就会更痛苦。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别把世界让给你鄙视的人……”,很欣赏方方这句话。正是每个人只求自保,我们才活成了这个样子,说句话都害怕,你还幸福什么?你一句真话都不敢说,你也好意思说你成功、你骄傲、你爱国?

方方在一篇日记中说:“可惜了那么多年轻人。当他们把极左人士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师时,他们这辈子恐怕都会在黑暗的深渊中挣扎。”其实不仅是年轻人,还有很多老巨婴,头发白了,牙掉光了,却还没有成熟。

责怪责骂方方者,你有你言说的权利,继续有,永远有,偶尔骂一两句也不是多了不得的事。但是我想提醒你,据说方方日记有5000万的阅读量……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观,是自媒体时代的奇迹。一个这么多人支持和肯定的作家和她创造的时代文本,你轻易去否定它,需要多大的理由啊?那得多无知啊?

(摘自刘川鄂文章《为方方三辩》)

方方的写作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为人的写作,也是人道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写作。

那些挥舞着十八般兵器,喊着骂着扑向方方者和跟从者可耻之极!因为在这些人眼里,人永远都是可以利用的材料或者工具,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这既是他们的常道,也是他们当下的非常道。

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直面对冲,迎头相撞。我们不能留给后代美丽的符号,至少我们可以留给他们可能美好的希望!

(摘自梁艳萍文章《直面对冲,迎头相撞是方方》)

张抗抗: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如果你习惯了在黑夜之中摸索,别人的一点亮光,都会让你觉得刺眼;

如果你习惯了在泥沼中爬行,别人穿上靴子,你都会觉得是一种冒犯;

当你从宏大的叙事中,寻找胜利的希望和心灵的慰藉,别人发出一点悲鸣,你都觉得聒噪;

当你沉醉于虚伪的赞美诗中,头脑发胀、热血沸腾时,别人一点抱怨都会让你怒不可遏……

(张抗抗微博转发了“方方日记”中的一篇《说谎的记忆》,同时转发别人的这段话表达了对方方的支持)

本文由贺律师大案团队出品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方的武汉日记自从被报道即将在国外出版以后,国内出现支持和反对的两个派别。继前段时间北大校友群闹翻之后,武汉大学的校友群也开始沸腾了。

    以下群聊信息来源于武汉大学校友的微信群:

从来不发言。但是在民族灾难前,这个方方就他妈的一个操旦货。

在一个以子女成长为名的群里,看到这样的语言真是惊愕和遗憾,更不用说对象是一名女性

方方挺好啊,民族灾难本身就是不许说实话造成的,不能揪着证人打而不敢骂罪魁祸首吧。有人说成人世界没有对错只有立场,这是姑息养奸。说真话对民族有伤害那只能说明民族做事有欠妥当。说只说负面不说正面,正面有党媒说呢,负面有谁说呢?方方啊,那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没有勇气是不敢说的,没有勇气的人只敢拿阶级和国家做挡箭牌去辱骂自己的英雄,比如被杀的岳飞和袁崇焕。

方方不是完人,也不可能是完人。

现在是一面旗子。有良心,挺勇敢的作家

@高明(管院84-深圳)?我还以为这样的话只会出现在北大的脑残群里。太遗憾了。我为你说出这样的话很不齿。如果我没看见你真心道歉的话,我会觉得你是个会把这种脏话用到你家里所有女性身上而心安理得的人。首先民族灾难不是方方造成的,其次她只是说了一个公民应该说,而很多人不敢说的话。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封杀,只能说明她触动了莫些人的敏感部位,但是请问,你对她的仇恨是从哪里来的?可以解释一下吗?即使你不赞同她的话,你可以说出你的理由。我真的为你羞愧,我也很高兴你从来不发言,不然我会觉得这个群是个很令人恶心的群。目前为止,在这个群里,我看到了不同观点,我看到了理智的争论。这样公然侮辱一个女性校友,而没有说明理由的人,你是第一个!!!但是如果你对你家所有女人都这样说话,我就不奇怪了。你继续用这么恶毒的语言攻击别的校友,我也不会奇怪了。只是在这个子女教育群里,我认为大家都是有子女,也关心子女教育的人。家长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的子女也支持你这样说话,我认为你的子女教育是失败的。如果你从你家长那里学来这样说话,我认为你父母的教育也是失败的。

我们对权势恨不起来,或者不敢去恨,而把脏水都泼向为自己说实话的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度。最奇怪的,他们是真心诚意地去恨这些人,甚至用最大的恶意要去碾死他们。哪怕这些实话会让国家变得更好,事实上,每次国家进步都是危机引起的。

@丁业强(83政经91民法·深圳)?@all 这个太恶劣,有损武大尊严!建议群主征求大家意见如何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语杂志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