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问没有单独app吗?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一针文娱

本系列文章列举了聚焦深圳的相亲交友平台,内含各大特色相亲交友平台的亲测体验并附有个人主观的划档排序;文章分为市场概述、标的分析、风险提示三大板块,合计约20000字,分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约 5-8分钟读完。全文字数较多,为保证良好的阅读体验,建议从电脑端打开。

上篇:一、市场概述 I. “相亲交友”的概念说明 II. 社交平台的种类细分 III. 深圳的单身人口数据及平台用户画像

中篇:二、标的分析 I. 深圳五大特色相亲交友平台简介 II. 对各平台的划档归类 III. 适合线上发帖三大要素及照片准备

下篇:三、风险提示 I. 定向指标分析及典型套路标注II. 各类总结性文章及情感测评链接分享

上篇:一、市场概述。对单身市场做出了概述,针对“相亲交友”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说明,对社交平台的种类进行了细分和简述,并引用了深圳的单身人口数据,对此类平台的用户画像作出了归纳总结。

中篇:二、标的分析。针对聚焦深圳的相亲交友平台开展有的放矢地描写,介绍了深圳五大特色相亲交友平台以及作者的对各平台的亲测体验和划档归类。

下篇:三、风险提示。将围绕相亲交友活动的个人资料、活动事宜以及心理建设三个层面,讲述如何根据有限信息,对个人素质和能力初步预判,以及列举了两个可辨识的典型套路。

I.“相亲交友”的概念

相亲交友,不是脱单交友,这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相亲的最终目的就是结婚,而脱单就仅仅是脱离单身状态,这篇文章不讨论价值观也不讨论单身与结婚的心态问题,从而也跟心理学及社会学没什么关系。

人的一生,除了上辈子积德投了个好胎,改变命运的机会有4次:教育、就业、择业(包括创业)和婚姻。【此理论不太适用于门第后代、各种二代们或拿国际护照的子女们】如果并不把结婚作为人生必选项的人,下面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

现在青年类的脱单或者找对象的平台也很多,有些年轻小姑娘小伙子声称自己严肃找对象,或者是认真谈恋爱,但实际上不符合本篇文章所提及的“相亲交友”的定义。

一个人上平台发帖或打着灯笼找对象,其最终的目的是否真正属于“相亲交友”范畴,评判标准很简单,如果是通过线上渠道接触的,就看他的个人资料中的描述:其标准是否可落实在婚姻的框架内,以及是否具备在2-3年结婚的条件和心理建设;再详细一点,就是择偶标准是否务实以及物质条件是否完备。

那些说自己看感觉、看三观,但是却不说明到底喜欢什么的感觉,自己有什么三观,就还没有到找结婚对象的境界,从而暂时并不属于“相亲交友”的范畴。比如 “说外观不重要还是得看眼缘”或“三观要相处了才知道”,都是瞎扯淡(这类人还真的不少)。不管男性女性,对性格身材肯定都是有偏好的。而且,作为拥有健全完整人格的个体,活了这么多年,总归有“哪些事儿能干”、“哪些事儿不能干”、“哪些事儿别人干了我选择不干”的概念吧。举个例子,一个喜欢文静温柔清瘦平谈的人,就不会吃活泼外向健身阳光这卦的。如果都不知道自己的标准是什么的人,除非你一丢丢感情经历都没有,甚至连心动的对象从没有过,那还是先积累一些经验再趟这滩“相亲交友”的水吧。(本系列文章下篇的结尾有情感测试的链接,感兴趣可以试试)

另一方面,现在的脱单平台有很多,有的说是单身交友,还要看你交的是什么友(对吧)。有的说是认真严肃脱单,那好,花前月下,灵魂共鸣之后,你问他未来呢,他愣是连个付首付的计划都没有想过【这里不包括拥有定量固定资产且日常账上除去日常开销,可支配现金超过十万的人】你跟他闹,他为了挽留你可能会说哄你说以后改我努力挣钱,但实际上他下了班不去攒局谈业务维护客户,还回到自己的隔断小出租屋刷抖音打游戏。(抱歉现在能拍板的人及合格个人投资者大部分还是70后及更早,8090后的小清新风气还没占主流)

所以,“相亲交友”范畴内的找对象谈恋爱,谈的不止恋爱。反正我暂时是没在校园恋爱中见过有认真严肃考虑讨论过以后在哪里定居买房养娃的情侣,大部分学校里或者初出社会十几二十多岁的孩子很少会想这么多长远的东西。如果以婚姻为导向的找对象,需要面对和考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26岁女生和32岁男人结婚有娃了,现在把两个人的年龄加24,这个数字是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到研究生毕业的年份,那么24年后女方50岁男方56岁。最新法定退休年龄为女性55周岁,男性60周岁,等孩子研究生毕业了,这两个人还没退休,可能在事业上能帮孩子或者直接安排工作,这都是有结婚念头的人也许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明确一点,这里说的找对象,是以结婚为最终目的找“可结婚的对象”,而不是仅仅脱个单而已;“相亲交友”是指把结婚作为人生必选项的人,以寻求人生伴侣为导向而进行的社交行为。

II. 社交平台的种类细分 相亲交友类的平台有以下三类:1、交友网站及社交app:珍爱网、世纪佳缘、MarryU、SOUL app等

2、心理情感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壹心理、花镇等

3、线上线下相亲平台:综合性平台陌上花开HIMMR和 区域聚焦性平台深圳两只小象等

由于本文主要的核心思想是“相亲交友”,所以前两类的产品并不严格符合或能直接对标”相亲交友“的需求。

1、交友网站及社交app:珍爱网、世纪佳缘、Marry U、SOUL app等

此类平台的流量来源于注册用户,而用户基本上以的形式 网站或app上存在。理论上成为用户并不存在壁垒,但成为付费会员就涉及到成本问题了。本着客户至上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单价越高的项目可能服务越好。因为愿意以及付得起高成本的人,本身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基本逻辑参见恩格尔系数。

由于骗婚的社会新闻屡见不鲜,那么假设一个人想骗婚、单纯想约或排解寂寞,多加一些微信群或者下载软件商城排名高下载量大的app其实就可以了;如果成为付费的网站会员,确实会认识更加有质量的目标,但这么做一是会留下自己痕迹,二是成本过高。

但是交友网站及社交app针对本篇文章着重强调的“相亲交友”中心思想,主要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a. 信息不对称:用户使用网站及app的目标不明确,并非所有人都是来“相亲交友”的;

b. 风控不严格:对个人身份、学历、工作的真实度,以及资料的完整度审核不严格;

c. 用户活跃度未知:每个人登陆网站或app的频率不一致,过早交换联系方式存在一定风险,且存在沟通的时间差。

线下匹配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此类平台用户基数大,单比交易的满意度对平台的整体运营影响不大,在收取服务启动的前置费用之后,服务质量可能没有保证;因为在会员协议上大概率只会写上介绍对象的数量,却并未注明匹配度这类可抽象化却至关重要的指标,更何况量化的匹配度是可调整的;就算是良心商家,真的用心介绍了条件符合的对象,但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基于以上四个痛点,交友网站及社交app针对目标明确的“”相亲交友”群体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

顺便提一句,MarryU特别喜欢金融行业或者海归这类(看似)高大上的群体,该平台有微信小程序、手机app及线下门店;如果你曾经登陆过微信小程序,那么也就默认了微信小程序可以获取你的姓名以及电话(最近发现登陆小程序是有这么一个容易令人忽略的授权),然后客服“老师”会不断的电话短信联系你,邀请你去线下门店坐坐、跟你讲他们的的成功案例、以及告诉你应该趁年轻赶紧找对象,因为真的是时间不等人,尤其是对于女孩子,过了黄金年龄就不会再有最佳的择偶契机了。并且会重申你注册的行为,证明你潜意识里还是渴望爱情、期待婚姻的。不得不说MarryU公司培训做得挺好,这也是专业交友网站及情感咨询平台最常用的话术和手段。虽然并没有说错,捂脸.jpg

2、心理情感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壹心理、花镇等

以上心理情感咨询平台的核心在于为用户对接心理或情感咨询师,在此会针对自咨询服务与咨询师展开叙述。

情感类的咨询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尚未开户,指的是未进入情感状态,或对开始一段感情存在障碍;

二是开户之后,不管是处于开盘、盘前或盘后的阶段或是否正在进行交易,只要开了户有交易记录就算,指的是已进入情感状态,有正在进行中暧昧、纠葛、恋爱或对已结束的感情心怀芥蒂。

针对尚未开户的第一种情况,主流的心理咨询师会告诉你一个理论,就是专注于一个核心需求,即,最看重的条件以及明确不可跨越的底线,这两条很大程度上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最终会聚焦为一个核心需求。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思想开明和思维开阔,这就是她最看重的条件;以及特别不能理解和接受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就是她的底线;那么这两条都最终可以聚焦为“懂得换位思考”,即一个核心需求。

这里指代的核心需求可总结归纳为以下12条,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1. 身体健康,包括父母在内的关系近的亲属也身体健康

2. 有可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医疗等需求,不包括未来抚养下一代、创业追求个人理想等需求)的收入来源(或潜在收入来源)

3. 有责任心,愿意一起面对未来的重大冲突、共渡难关

5. 能够提供充足的陪伴、温暖和赞美

6. 在关系中忠诚,不劈腿不暧昧

7. 在性方面既尊重你的意愿,又满足你的需求

8. 有良好的原生家庭,父母有良好的教育,在家庭关系问题上能给予支持

9. 在男女社会地位、权力分配相关问题上和你一致,或可以沟通(懂得换位思考)

10. 有能够支持你实现自我,以及抚养下一代的良好物质基础(或潜在能力)

11. 有良好的外表(包括颜值和身材)

12. 有幽默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针对开户之后的第二种情况,靠谱的心理咨询师,会针对不懂的情景做个案分析,并引导你做情景分析或敏感性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很重要,这有时候跟咨询费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虽然国内外各大院校教授的心理理论知识万变不离其宗,但是每个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会有所不同,而且找到真正理解你以及你的诉求的咨询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并非所有的咨询师都能有效地给出让你觉得“内心顺畅”或“豁然开朗“的解决方案。挑选适合自己的咨询师,需要用心体会。

另外,江湖上还有的号称自己为“情感导师”的一路人,他们将以课程的形式或一对一咨询的方式告诉你整个“恋爱”项目应该怎么启动,启动后整个体系该怎么按部就班地运营。(pua套路也是从这类套路衍生出来的,虽然帮人破局的初衷是好,但的衍生品的应用却跑偏了)总而言之,就是一股脑的让你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此类方式会让人有先入为主的概念,未免有点本末倒置,甚至有画风跑偏的风险。就像你要运行SmartBeta量化投资策略,但是他疯狂给讲如何搭建LBO模型,并给你灌输“既然打算做投资就需要各方面都能融会贯通”的概念。不过,针对缺乏情感经验的人来说,从这里入手并非是一件坏事,但一定要找逻辑正常、契合市场行情且内容不违法乱纪的课程。

3、线上线下相亲平台:综合性平台陌上花开HIMMR、区域聚焦性平台深圳两只小象

首先,线上线下相亲平台的用户粘性可以通过良好的线上平台体验和优质的线下活动体验而形成。在平台积极开展线下活动的基础上,线上平台可为其提供部分流量,二次元(线上平台)与三次元(线下活动)的结合,天然制造了可生产“缘分”的环境,所以这些平台不是缘分的制造者,但却可以作为缘分的搬运工。另外,一般主推线下活动的平台大多会从线上导出流量(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用户),由于大家平时都很忙,有先参加了线下活动再关注线上平台的,也有先关注了线上平台,有时间了才报名线下活动的。平台主要通过线下活动的勾兑产生效益,部分平台自带婚纱照拍摄及婚礼策划的一条龙服务,所以相亲平台这个东西其实是人情生意。而针对线下活动,综合性平台上用户天南地北的,区域聚焦性平台能有效实现线下活动的举办。而且各平台风格和调性的不同,造成了平台用户的差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理论是在正确的,中篇将着重讲这部分内容。

关于线上平台及线下活动的联动性,在这里就告一段落,关于线上用户也不再做赘述。那么愿意(从被窝里爬或从屋子里走出来)参加线下“相亲交友”活动的人,首先是要过自己的那一关,也就是最基本的心理建设已到位(超级纠结于此类活动的意图的人可能就不会来了)所以不管参加活动的人主观能动性如何(有的是与同样单身的朋友结伴来的还有同事们组团来的),活动的参与者人大概率是有真实相亲需求的。其次,物质条件没有准备好或没有打算为婚姻做储备的人(尤其是男性),是不太敢参与这类主题与目的略为严肃认真的活动来的。玩一玩的话,途径很多,没有必要花费大好的业余时间与金钱来进行一项与之需求不匹配的活动。而且,这里只是讲的情况是根据无重大心理疾病或具有人格障碍的、对普通人类正常行为的推测,要是不幸遇到骚操作的人,那就期待下一次会更好吧。

其次,秉承客观严谨的研究框架,为什么要只看区域聚焦性的相亲平台。因为此类平台发起的原因大多来自于身边真实的需求,且发起人能吸引一定数量的种子用户是基于他在当地的影响力或者能接触到多种渠道,做平台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有效用户活跃度(及所产生的流量)。关于区域聚焦性平台,咱只管深圳,其他城市地区,因为不了解也没长期生活过,所以不敢妄言。

III. 深圳的单身人口数据及用户画像

深圳人口结构为年轻人相对居多,营商环境优质,市场氛围开放,落户壁垒偏低,所以每年有不少新增劳动人口的出现。更何况近年越演愈烈的人才引进计划,造成了在深工作并安家的年轻人口数量,出现增量上涨的行情,因为深圳本身就是一所移民城市,存在这样的趋势也无可厚非。

那么深圳的人口结构,按照全国的各年龄段人口比例来切割不现实。以我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或晚婚年龄 “男年满25二十五周岁、女年满23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划分,也不太可行,原因是有部分人口属于“占山为王 走马圈地”或“走经商造娃路线”的群体,这部分离群值跑的是非市场化运营模式。

本来设想着把深圳户口数据、深圳高校毕业生数据、深圳人口数据、深圳新生儿数据 、深圳人口结构收集起来,然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工作量过大,这篇文章的主题围绕相亲交友平台,单身人口的数据还是直接简单粗暴的引用一下网络来源吧:

2018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为1302.66万,深圳的单身率在2018年为77.23%, 2019年为64.48%,分别乘以常住人口,则得出单身人口于2018年为1006万,2019年为 840万;若取年单身率的平均值,则单身人口为923万。2019年5月20日,某婚恋网站发布《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

一、相亲群体“低龄化”:38%的单身男女首次相亲年龄不足23岁。24%的单身男女首次相亲年龄为23岁至25岁;可见当单身成为普遍社会问题时,相亲已成为脱单主要方式之一,而不再只是大龄单身男女的选择。从年龄来看,四成“95后”已经有了相亲经历,相亲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二、情感经验不多:数据显示,近七成单身“90后”,恋爱经历不足两次;其中,两成为母胎单身。

三、半数人的空窗期超过1年:超六成单身男女空窗期在1年以上,其中近四成(36%)单身男女空窗期超两年;其中,超五成“95后”空窗期超两年。

四、结婚态度谨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赞成“晚婚”,近七成单身男女对晚婚持赞成态度,认为成熟的心智能使婚姻更加稳定,而在最佳的理想结婚年龄方面,最理想结婚年龄为30岁,其次为27岁。

以上数据及统计图表来源为深圳百事通的搜狐文章:《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深圳十大单身职业出炉...有你吗?》

在深圳,个人感觉去任何场合,总会遇到以下八类人其中之二或所有:一个国企的,一个创业的,一个外资保险的,一个做基金的,一个平安集团的,一个招商系或各类券商的,一个帮自己家做事的,一个腾讯或其他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抱歉各位券商大佬,因为招商系统过于庞大可能三中一华广发的加起来都没它多)

另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单纯想混圈傍大款把自己(趁年轻)卖个好价钱的,告诉你一条路,出门左转有各大商会、海协、会所、车友会、私享会、社交晚宴等高净值人群(可能)会出席的场合,如果这类活动找不到或进不去,证明最基本的渠道能力都没有,那最好还是别瞎想了吧。

事先说明一下,本文提及的五大特色的相亲交友平台都特别特别优秀,创始人和运营小伙伴们呕心沥血地进行线上平台的维护与线下活动的组织和举办,为国民的幸福感以及国家的生育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脚踏实地的把事情做好,真心实意的服务于用户的好平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收获流量,送人姻缘,手留余香,生生不息,赢得市场!!

另外插播一条,本平台属于我的个人日记本,微信版QQ空间,关注平台的大部分用户是我的亲友团,目前总用户数量有限,暂时还动不了各位平台大大的蛋糕。发布这个系列的文章只是希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出来,因为不少有切实需求的人,还不是特别了解市场,文风略偏科普导向,因为字数较多,本系列文章单篇字数有字,所以有些描述略夸张是为了看起来不枯燥(点进来看的人别跑)。

I、深圳五大特色相亲交友平台的简介有清北系名校风格的陌上花开HIMMR、Lily的单身派对,有互联网系玩转线上平台的单身青年自救平台,以及社会系主打线下活动的深圳两只小象、孔雀桥。这里列举了成立时间或/和非常有代表性的平台们,并不是代表深圳只有这些平台,但可以确定的是,以上平台的用户量已存在一定规模(想广撒网的人不要偷笑)。

下面将附上各平台的截图,可直观的感受一下各家的风格,对各平台的简介分五个维度:

a.平台概况 b.年龄区间 c.业务范围 d.活动单价及地点 e.个人备注

先依次解释一下这五个维度的内涵,以免产生歧义: a.平台概况由于截图中有各平台的官方简介,在这里的平台简介是结合平台的特色和我的个人的直观感受作出的总结。 b.年龄区间:说明一下可能会引起争议的年龄区间,所涵盖的范围只是基于目前作者观察到的该平台大多数用户或线下活动参与者的年龄段,并不意味不存在离群值;本文提及的90后的通常包括95年(今年24岁本科毕业已工作1-3年或研究生刚毕业),而95后是指95年以后的(喜欢年轻小姑娘的人是不是眼睛要放光了);75末的这部分人大概率为77-79年,所以就没有用7075后的字样了。 c.业务范围每个平台各业务板块的名称不尽相同,但却万变不离其宗。相亲交友平台的业务范围可归纳为:主营业务 -线上平台/小程序交友,线上发帖,线下活动,VIP服务衍生业务 -规律总结/方法论/科普文章,案例分享,情感讲座,婚庆服务每家提供的VIP服务形式和内容也不一样,有的包含1对1匹配服务,有的包含会员专属活动的参与权,有的包含平台所有活动的优先报名权。(由于平台们的线下活动报名火爆,尤其是女生的名额特别容易满,购买VIP服务可能会成为刚需)具体VIP服务条款可能根据个案有所调整,详细服务条款最终以各平台最新出台的政策和实际合同为准,且平台的服务条款与合同属于受到法律保护的非公开资料,此处不对可能属于保密范畴的内容做披露是基于对各平台的尊重。(有需求的请去自行咨询呀哈哈哈) d.活动单价及地点关于线下活动,活动时间大部分为周末的下午,也有个别主题活动在工作日的晚上;活动地点是根据过往活动的场地所归纳总结的,具体地点以平台发布的最新活动为准,在这里提及,是希望大家如果工作繁忙,也可以根据就近地点选择可参与的活动;各平台活动的准入门槛、流程、费用均已截图形式呈现,活动价格取决于活动的性质以及主办方给折扣的心情。 e. 个人备注:这部分,是我个人对线下活动或者平台觉得值得做细节描述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彩虹p和吐槽区。

1、微信公众号:Lily的单身派对a. 平台概况:北大系相亲平台,每月组织一次大型线下活动,平台男女生质量高,大多数都是国内外名校以及名企背景;但平台的重心在vip服务,可以根据客户情况做个案分析指导,由于平台创始人就是北大毕业的,而且平台运营人员都是双商和素质很高的人对市场的理解与用户心理有一定的建树,在服务的专业度方面属于市面上最符合高素质人群的需求。b.年龄区间:80后-95后c.业务范围:主营业务 -线上发帖(已暂停),线下活动,VIP服务;衍生业务 -规律总结/方法论/科普文章,情感讲座d.活动单价:98元每人。活动地点:南山华侨城,福田下沙e.个人备注:此平台的亮点,在于线下活动,由于平台的每场活动的嘉宾信息严格保密,作者也不方便对外公开或给出具体数据,在这里就大致描述一下吧我的所见所闻吧——男女嘉宾有不少来自律师、教育、金融行业及企业管理层,最高学历基本都是境外知名院校和国内top本科,本科学历的也不低于双一流或985或211的水平。活动中除了自我介绍,还会围绕三观类的问题进行讨论,而且都是在感情中容易出现的高频问题,比如“能不能看对方的手机”,这类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和逻辑,从而可以预判对方和你是不是一类人。线下活动的资料上没有写嘉宾年龄的,要互相自我介绍的时候才知道。导致参与者对场上的人没有什么预期,而且有时候不一定能记得清楚。如果事后才知道或者想起来对方真实年龄,会是一个有趣的体验呢。

2、微信公众号:陌上花开HIMMR,石头姐的情报中心

a.平台概况:清华系的相亲交友平台,嘉宾大部分是国内外top名校本科及以上,深圳的线下活动较少,且基本女生15分钟以内报满;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发布各种活动内容,也有相亲交友帖子的发布,还可以在平台上注册挂牌,具体的嘉宾信息匹配在公众号内部页面,可自行操作;近期新开发了线上非诚勿扰活动,但个人觉得效率不高(可能因为我暂时不着急结婚)b.年龄区间:75末-90后c.业务范围:主营业务 -线上平台,线上发帖,线下活动,VIP服务;衍生业务 -规律总结/方法论/科普文章,案例分享d.活动单价:188-288元/人,男生报名有优惠。活动地点:南山华侨城,福田中心区。e.个人备注:本平台的嘉宾都是真真正正清一色的名校背景(从本科就开始名校了),而且每次活动的男女年龄段分布平均,参与活动嘉宾的年龄、行业和工作会在活动结束报名后以截图的形式提前呈现于每场活动的报名页面(未经授权我不方便直接转发。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公众号)而且平台的线下活动本质上是以校园风的活动让大家轻松愉快地认识,例如羽毛球、狼人杀和爬山;逢年假节还可以在公众号内部页面,发布活动或者组团旅游的邀约。顺便提一句,陌上花开HIMMR是全国综合性的平台,平台有深圳线下的专用客服微信号;而石头姐的情报中心,是聚焦深圳的陌上花开HIMMR的分支。石头姐的情报中心可以说是陌上花开HIMMR的全资子公司深圳营业部(吧?)由于组织关系略复杂,这里用两张图呈现一下,可以看出有两个平台同时发布了相同的活动推送。

3、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单身青年自救平台a.平台概况:腾讯系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号平台,由于种子用户来自腾讯和华为BBS, 男生大部分为理工男,且工作单位一部分在互联网公司或华为等一看就特别拼的单位,一部分在事业单位(创始人也特别拼国庆期间的大晚上还有推送而且对推送的留言经常都是凌晨收到的回复)用户的气质还是希望追求爱情吧,而且大多为朝气的上进青年,可能会闷骚,但很少遇到油腻的。

c.业务范围:主营业务 -小程序交友,线上发帖;衍生业务 -规律总结/方法论/科普文章

d.活动单价及地点:(暂无线下活动)

e.个人备注: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除线上帖子,还有根据小程序后台的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总结,以数据可视化的呈现关于“年龄”、“工作单位”等因素在相亲交友过程中的真实权重,例如“哪个行业的男生通过率最高”或“哪个年龄段的女生通过率最高”。很重要的一点是,该平台设计的小程序有效解决了交友网站及社交app针对“相亲交友”存在的痛点:

“a.信息不对称:用户使用网站及app的目标不明确,并非所有人都是来“相亲交友”的”,这一点可以从小程序的设计就能感受到用户的真诚度,因为每项资料都需要达到一定完整度才能开启使用,并且每项资料的描述都有最低字数;

“b. 风控不严格:对个人身份、学历、工作的真实度,以及资料的完整度审核不严格”,这一点我个人可以保证,因为平台的工作人员曾经问过我关于境外学历认证的相关事宜;成功注册需要通过个人身份、学历和工作单位的验证,即,上传相关证件或证明的方式进行认证,而且后台工作人员真的是会一一核实查看的。

“c. 用户活跃度未知:每个人登陆网站或app的频率不一致,过早交换联系方式存在一定风险,且存在沟通的时间差” 在小程序上如果双方沟通顺畅,可以互换微信号,一方面在初期接触的时候有一个沟通的渠道,一方面为对个人微信号的隐私保护的设下了一道防火墙

“d.线下匹配服务质量不稳定” 由于该平台目前以线上社区为主,暂无线下活动。(平台的优化做得超级棒,现在产品体验非常好,这个小程序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所有社交app中的顶配了!!)

4、微信公众号:深圳两只小象a.平台概况:每周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推送一般在周一或者周二9:00-9:40间发布,周六日下午14:00-17:30;男嘉宾综合档次参差不齐,有的场质量还行,有的场呵呵;该组织单位机关资源较多,曾经帮助企业举办联谊活动,大部分男嘉宾来自深圳市事业单位或银行等,部分来自小型民营或个体户,来自市场化或外资企业的较少;但是活动环节设计一般,完全靠嘉宾自己把控沟通的技巧,但是结尾有互选环节,每个嘉宾选三个自己觉得不错的异性,有当场互选成功的情况,当晚8点还能看到选择自己的异性有哪些。

b.年龄区间:80后-90后

c.业务范围:主营业务 -线下活动,VIP服务;衍生业务 -规律总结/方法论/科普文章,案例分享,情感讲座,婚庆服务

d.活动单价:170-180元/人。活动地点:南山软件园,南山高新园,福田莲花北,罗湖湖贝路

e.个人备注:环节形式还不错,但是具体环节的内容真的有点老套。捉泥鳅那首歌,只要听到捉泥鳅这个词就要反手拍对方一下,身为不是很能接受第一次见面就跟陌生人进行肢体接触的人,作者表示不情愿但是没有办法。优秀的环节有以下两点:一是大家全部自我介绍的时候,如有共同爱好特长会很有记忆点;二是活动环节的最后有嘉宾互选环节,每人能选三个自己支持的异性,如果互选了,需要合影留念(此处应有微笑脸)

5、孔雀桥a.平台概况:含线上发帖及线下活动,有认识的人参加过活动,据说嘉宾靠谱,但个人感觉平台有点“男主外女主内”的气质。

b.年龄区间:75末-90后

c.业务范围:主营业务 -线上发帖,线下活动,

d.活动单价:早鸟票148-238元/人,迟到票158-248元/人;活动地点:南山西丽大学城居多,以及发布活动的地点为准,过往地点有购物公园、香蜜湖、梅林、坪山等

e.个人备注:该平台发布的相亲贴子特别多,女生的贴子要远远多于男生的,而且有不少深圳本地人及深二代;每周都会有多次不同类型的线下活动;主办方是从事保险行业的,所以在报名标准下有一条是说他的客户可以通过活动报名的筛选,做这个平台也是利人利己吧。

II、对各平台的划档归类以下内容根据笔者对于各平台的线上内容及线下互动的体验以及判断理解,个人主观性非常强,且笔者社会阅历及人生经历有限,也并非心理学或社会学专业出身,浅薄之见,望各位看官海涵。

划档:划档是完全根据作者个人的主观看法,而且是站在随机抽样的概率或者平均水平的角度,划档标准适用于平台的所有嘉宾,不存在刻意按性别或年龄段分类描述的情况。

划档的三个标准为社会精英、半社会精英、正态分布:

1.社会精英:个人基本面远超大盘平均水平,且符合马太效应;例如名校海归深二代知名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

2.半社会精英:部分条件特别突出,但存在一定短板;例如普通院校无房无车但有薪资涨幅空间的头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

3.正态分布:什么水平的人都有。例如家境殷实开外贸公司做点生意就想娶一个有空照顾家的土著小开、通过倒腾渠道脱贫致富后想找个基因优质的另一半把成家立业指标完成的新晋中产。

这里指代的“社会精英”是在广大中国丈母娘眼中狭义的概念,并非以学历工作等方面对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盖棺定论。针对个人基本面的判断,在本系列文章的下篇,有定向指标分析的部分,届时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当今社会,早就不局限于士农工商四大类了,恢复高考的那段年岁,大学毕业生还包工作分配,那时候人的成分还没现在这么复杂(现在跨界达人/斜杠青年的概念都让卖网课的利用,搭配着财务自由的口号各种拉流量)那些年,人的出路大致有四条:上面有人的、冒险下海的、服从分配的、出国深造的。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上,什么人什么业务都有,想挣钱有想挣钱的办法,玩权力游戏有玩权力游戏的原则,运作渠道有运作渠道的方式,看个人的追求要的是什么吧,而个人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价值观。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一个人的核心需求(这一点本系列文章的上篇已经做过论述),而一个平台的价值观则奠定了线上社区的基调以及线下活动的运营水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平台成立的初衷、以及平台的创始人是什么样的。因为最开始的种子用户一般都是创始人身边的人,后续将以创始人的圈子为核心逐步扩散。所以我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最近又发现一个真理,就是:相由心生,丑人多作怪。这里的丑不是指单纯的脸,而说的是整个人的总体精神面貌以及气质谈吐。好了,闲话不多说,先来一套价值观归类~

价值观归类:关于单身群体及相亲平台的价值观,可以根据大致三种类型

1.青年自由类:相信爱情及灵魂伴侣并强烈要求三观匹配

2.高学历高收入类:综合能力持平的情况下只看核心条件

3.传统资源配置类:男负责挣钱养家,女负责貌美如花

在挑选各平台线下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和特点有的放矢地报名参加。

以上列举的五大相亲交友平台,我会根据目前个人主观感受,按归档和价值观归类,进一步细分。再一次强调,以下内容单纯是基于作者对市场的观察了解以及当下对各大平台产品的体验心得。

-----社会精英 + 半社会精英档-----

1、Lily 的单身派对:个人认为嘉宾大部分是主动单身的,学历工作双商素质目前来讲最高的,除了极其个别对社会或缺乏全面认知或情商方面存在短板的技术咖(但这一定程度上并不影响工作能力)。【价值观类型:青年自由类+高学历高收入类+传统资源配置类】

2、陌上花开HIMMR/石头姐的情报中心:被动单身略高于和主动单身的,学历工作素质智商非常优秀,情商存在差异化。【价值观类型:青年自由类+高学历高收入类】

-----半社会精英 + 正态分布档-----

3、单身青年自救平台:被动单身多于主动单身,脱单意愿强,执行力一般,主要由于自我定位并不清晰且对市场和宏观大环境了解不足,学历工作素质双商差距呈正态分布,无法评价。【价值观类型:青年自由类】

4、深圳两只小象:学历涵盖大专至硕士,学历工作素质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嘉宾的属性与活动地点和主题有强相关性,脱单意愿一般。【价值观类型:青年自由类+传统资源配置类】

--------正态分布档--------

5、孔雀桥:学历工作基本没有设限,结婚意愿强,平台主打男主外女主内的风格,所以男的经济条件已有一定准备(含土有钱的情况),女方大部分为职能部门或非业务岗以及从事某类最好嫁的事业单位工作。【价值观类型:传统资源配置类】

III、适合线上发帖的三大要素及照片准备关于线上发帖,个人认为适合线上发帖的三大要素:1、五官端正:脸好,起码照片要好看且和本人差距不能太大

2、个人意愿超强:否则没有动机处理(众多)应征者的邀约

3、某项或多项条件超出平均水平线:男女生侧重点不一样,这里不做详细科普

不管是线上发帖还是注册小程序或app,关于照片的准备这里简单提几点:一般最好准备5-6张光线明亮、表情正常、衣着良好的照片(衣品不太好的找人修饰帮忙搭配吧,肢体动作或表情过于夸张的照片虽然能体现个人性格,但或者毕竟照片是线上交友的第一关,要是风格中庸点比较好):1、生活照(状态表情放松为佳,有房的可以间接体现一下居家环境)2、旅游照一张(地标性建筑或名胜自然风光可以为将来聊天话题做铺垫)3、正装或商务休闲照一张(体现出有正经工作或有认真工作的状态)4、特长爱好图一张(如会拉小提琴的来一张演出图)5、自拍一张(最好不加各种小贴纸和边框,避免构图杂乱)6、与朋友的合照(显得你有人缘,前提是你的颜值在一群人里处于平均以上水平且易辨认,合照最好不要有颜值特别亮眼的人这点不解释了)

I. 定向指标分析及典型套路标注 a. 个人资料 1、学历认证:关于教育背景,很多人都只写一个学校,凭心而论,清华的本科和清华的EMBA完全是两个概念,就跟纽约大学的Stern商学院和School of Professional Studies项目完全是两个调性一样。这里没有进行优劣比较的意思,只是想说明,根正苗红清北复交人浙武等超一线一本院校及港三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大概率个人能力非常硬核。

如果一开始的自己的牌不是很好,但通过自身努力,也有厚积薄发的情况,比如深圳大学本科加清华研究生,或者中山大学加中欧商学院,就很厉害了。虽然学历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但是却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智商、潜力、眼界、野心、职业规划、个人或家庭财力等。如果能了解到高中及以前的学校,就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和个人能力了,比如能念北京的人大附中、南京的南外、广州的华师附中等等这类顶尖高中的人,基本面都是非常好的。另一方面,名校本科的人都会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傲气(谁叫人家的基本面就是扛打呢),比较有涵养和阅历的人能够把这股傲气用平易近人的模样掩盖一下。总之,各行各业都有院校鄙视链或者target

再来两篇文章链接说明一下学校在行业中的重要程度:

虽然教育背景很重要,但不是有个学历就能一马平川天下无敌了。有个段子是说:“学历是个敲门砖”,然后我们一直练搬砖,忘了进门;有些人砸了自己的手,然后没法开门了;还有些人都不知道门长什么样子,然后说自己有一车砖。

2、工作单位:一般来讲,国企的收入要比市场化的机构低,但住房公积金这块却可以好好利用,这方面是可以互补的。如果是从小在深圳长大的孩子(并非祖籍深圳),又在深圳的国企任职,那么大概率是他家里父母的一方或者双方是体制内的以及这个人家的社会地位不会低,而且这样的家庭背景对他的品行是会有影响的。

另外,从一个人择业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一些东西,比如一个学IT的同时拿到腾讯和事业单位技术部的选择了后者,那么他可能是个安贫乐道过小日子的人,针对其他行业甲方乙方及买方卖方的选择,同理。深圳的体制内工作,有地位的那一撮人,大部分来自广东客家、湖南省、湖北省,东北地区的也有一小部分(貌似银行基金券商体系的居多?)。如果非深圳本地人或深二代说自己家里有亲戚在深圳,并且工作岗位是有编制的,潜台词是这亲戚大概率是当官儿的。还有一小概率事件,就是不少高层的家属会来深圳进行各种运作、安家、养老,遇到有正儿八经北京口音且普通话特别标准的这类人,关系有可能直通都城,而且省级的孩子们并不是全都在广州(微笑脸.jpg)

话说回来,公司行业没有高低贵贱,我个人觉得跟对人很重要,不管小公司大公司,最后还是要看你自己手上有多少项目多少业务。毕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嘛。

3、家庭背景:古往今来讲究门当户度,但经济条件的匹配只占部分权重,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各种价值观。由于价值观涉及的方面太广,而且属于主观且敏感的话题,这里不做过多分析(防止被喷)但是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很多小县城的出来的人的确会脚踏实地干活儿,但可能存在的瓶颈在于眼界或视野。而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具有一定程度的视野,但并非所有人都有卯着劲儿拼命的念头(钱多到一定程度能躺着就躺着其实也没毛病)。

虽说深圳高举市场经济的大旗,但这片土地仍然在特色社会主义的辐射范围内。在此冒险讲讲我目前了解到关于“当地势力”的些许情况。在深圳的关系户,分两个级别:一个是有底蕴的关系户,刚毕业就进了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国字头”的企业;一个是市场化的关系户,去以“股份有限公司”结尾的公司,不面试或象征性地面完试就直接走流程了。在此澄清一下,并非所有以应届生身份进入以上企业的人都是关系户,而是特指通过以上两条非正常招聘渠道入职,且该岗位与其资历不匹配的情况。(不敢举详细例子主要怕被打,此处请不要抬杠谢谢)还有一个神奇组织,叫潮汕商会,该宗族的资源力量在深圳,乃至广东地区,不可小觑。(就像在江浙沪地区,有浙商商会)

4、婚姻情况:一个人有没有婚史,或者有没有过孩子,暂无公开渠道可以查询(已咨询过有法律背景的人)。如果曾经在中国大陆境外长期生活居住,基于国际上的新生儿及婚姻登记网络又是不联通这样的事实,个人历史情况的交待问题只能靠人。就算是你能找到国外的人,华人的圈子非常小,而且那些常驻的有影响力的人关系都很好,新加入的华人也就是每年的毕业生,而每届毕业生都有个人的小圈子,但由于海外华人会抱团,圈子之间难免还是会有交集;所以理论上来说,如果找到了圈子里有靠谱消息来源的人,一个人的情况,就很好查。但弊端就在于,人太少,很容易暴露“调查”这个举动。

5、物质条件:首先谈谈车子,比如说20多万你去买一个奔驰4 mate或奥迪A1vs.一个大众或者本田,背后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奔驰4mate是看起来牛逼但世界上性价比极低,有了名牌的名却没有名牌的实;而奥迪是第一批引进的官车,买得起证明自己上得了台面了。而后者的大众本田,单就性能来看,比较务实且品质尚优,性价比高;选这两款,注重了汽车本身的使用性能,而不是表面有光的东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需要开着车谈生意撑门面的,因此看重名牌是有必要的。

其次。讲讲房子,比如深圳福田vs.龙岗的房子,不是说关外的房子就一定比关内的差,这要看他什么时候买的房,什么时候来的深圳(本地人可忽略这条),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综合考量。如果你说我不懂车也不没看过房,那么很简单,评判一个人的决策机制是否合理,是否有眼光,或者属于哪种风格的,自己做一遍同样的决策就知道了。

关于钱,我个人看来可以分为四个量级:

一、500万是一个量级,这是第一桶金的概念

二、1000万是一个量级,开始将存量资产转化为增量资金

三、1000万流动资产加有房有车又是一个量级,财富基本自由

四、1000万流动资产有房有车加实体产业或者股权,这个级别(可能)就要开始低调了

至于如何挣银子,看破世间繁华得以红尘指点江山的靠谱猎头玛姐,在这里指明了让你达到一定财富水平的四大实操模式,请收好:

插播一句,好些个年轻的男生,都打算先挣钱,觉得挣到一套房子的钱,就什么都能有了。然并卵,具体理论请参考这条知乎(微信公众号不允许加非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链接):为什么一些大龄剩男觉得自己可以娶20-25岁年轻姑娘?- 陈劳斯的回答 - 知乎

6、年龄阶段:每个年代的人有每个年代人的特色,根据生辰倒推一下他们的成长年代,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多多少少会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基本上60-70后,除了一直在体制内的男人,其他事业有成实现阶级跨越或完成原始财富积累及以上,基本没有婚姻不出问题的(七年之痒/红杏出墙/四处耕耘都算)这还是从小有强烈是非观,非互联网时代受传统思维影响的一批人。这还是因为有是非观的影响,且在正妻和孩子都有一定份量的前提下,婚姻家庭才得以平安延续。接下来的80后,由于在中高中或大学时期开始接触互联网,大多情况下思维和三观会受50-60后父母的影响或已经成型,对道德是非还具有一些操守。

而90后的一代,小学生时期就经历了互联网大爆炸的阶段,非主流、网红、LGBT、PUA等概念蜂拥而至,从前只是暗流涌动,现在可以明送秋波;再加上出国留学人数大规模激增(1978~2000年22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约为34万人。2006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了百万大关。2000~2010年间有190多万中国人出国留学。1999年一年只送出2万多留学生,留学人员年均增长28.2%。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比上年增长19.32%左右,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达到历史上最大规模。2018年年度出国留学人数有66.21万)互联网的冲击以及受到西方文化的浸入,导致90后思想中西合璧,对不同观念接受能力强,所以传统家庭与是非观念在90后群体呈分裂式布局。

7、区域特色:个人资料上填的籍贯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很多在深圳工作的人都会在在这一栏填深圳。况且,身份证上写的地址不证明实际住址,也不是户口地址,亦不是房产证的地址。还是问一问对方是哪里人,未来打算在哪里发展比较靠谱。

另一方面,每个地区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在这里只讲笼统的普遍情况,比如江西的女人在家里的地位与其他省份相比还算比较高的,广州地区的女人在家里也是有地位的,但潮汕和客家存在一定重男轻女的现象,就这一点来讲,潮汕要比客家严重。但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这里只是说明,可以就有限的信息做初步判断。就好比一支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团队及主要投资人员都是互联网产业出身,那么他们看平台型的项目就能看出门道,但不一定每个人的专业能力都能贯穿周期。

8、隐私保护:填写线下活动报名资料或者线上发贴的时候,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有一个说法,是在未确定关系之前,女生最好不要送男生礼物,因为男生可能会拿着这个礼物向别人炫耀。同样的,发自己的个人资料给别人的时候最好注意信息脱敏,比如人大可以不写人大,写国内前五的高校;港大可以不写港大,写港三就好了;不然男生看到美女的个人资料,可能会给身边的哥们炫耀说“你看别人给我介绍了一个美女”,或者把这个转给别人,接着这份个人资料也不知道会被再转给什么人。就跟项目的BP一样,你既然发出来了,别人也许就默认这个东西是可以作为公开信息的。

顺便说一句,有的人如果在嘉宾名单看到同单位的人,为了避嫌,可能会选择不参加该次活动。其实,我个人觉得吧,这不是个事儿(虽然我可能不太了解该单位的文化)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大部分人照顾好自己的利益,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已经够累的了,非亲非故的,未必有那么多精力去关心别人。

1、报名要求:大部分线下活动都有一定的门槛,附有”年薪50w“”名校毕业“”深二代“等嘉宾报名条件,注意链接这些条件的一般都是”或“而不是”以及“,所以,某些程度上讲,门槛真的不高。光是名校毕业这一点,可以参考第一条。

2、预期管理:既然大家都上了相亲的场子或者发布了贴子,那么咱们就默认双方都是有自己的投资组合,而每个人的仓位和策略又都不一样。但选择是双向的,缘分是天定的,幸福是自己的。曾经看到过同一个在两个以上的平台发布自己的信息。一个好的项目,FA会过来抢,投资人也会过来抢,项目方自己也会对投资人有所要求。

在深圳居住生活的大部分都是长江以南的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居多,所以身高平均值相对我国其他地区可能偏低;在深圳找对象,真的,请珍惜身边正常的180+单身男性,请自行领会“正常”的意思。

3、换位思考:子非鱼安知鱼之苦。你说没有财富积累的吧,要挣钱;二代吧,如果没有自家老子干得好,多少双眼睛盯着啊;爸公司做上市的吧,考虑得方方面面更多啊。你说哪个容易,哪个都不容易,只不过是阶段问题。

4、辩证思维:看事情看两面性,比如一个温和的人会优柔寡断,一个忠厚老实的不一定轻易越雷池;宗族团结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很多人事业上的资源都是来自宗族商会,做好一个心理准备,如果作为妻子没有能生男孩,男方秉对列祖列宗负责的态度,可能会寻找其他渠道完成定向的繁殖指标。有些人重男轻女的程度,到了对原配和女儿进行资产隔离,而只把财富传承给墙外生枝的男丁。

5、真诚待人:对待对方,有些人你可能见到了就知道没有下一次见面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宝贵的,本着尊重的态度,也要尽量友善稍微了解一下,至于透露到什么程度就见仁见智了吧。就算对方确实不是可以发展下去的人,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个时间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人生、性格以及决策因素,这样下次见到有同样属性的人就不用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判断了。这跟投资有点像,投项目,投失败了,那我要知道我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下次再投的时候,就有经验了。很多投资人都说自己的经验都是花钱买来的,前期做项目筛选走流程的时候,适当积累经验也是可以的,但仍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同一地区的单身青年,尤其是细分群体的,比如国内TOP 5本科或者深二代。具体数目可以大致分为增量和存量,按行业乃至公司的层面,增量就是每年新入职的员工,存量同理。这样一划分,其实圈子就变小了。所以,好好做人,朋友圈看到别人点赞了也不要惊讶,最后大家都会互相认识的哈哈哈。

目前作者发现可识别的聊天套路有三种:

实施偏低的心理建设,让你产生自我怀疑,并内心产生动摇,需要小心这是否为PUA的话术。

如果对方在硬件或软件方面远高于你,一般在社会上有点修为的,大概率都不会有高人一等的表现,如果让你感觉到他的傲慢了,则可能他的修养就这样了。此项套路也可能是他试图让你产生崇拜感的非天然手段。

只在晚上十点以后聊天,让你以为他在夜深人静孤独寂寞时第一个想到了你。就算是工作再忙,也不会只在深夜时分,才有时间回复。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此人每日处理私人信息的时间有一定的窗口,如果这个时间窗口设定在深夜,要么他真的是深夜还醒着的社畜,要么是没太考虑到别人的休息时间。

这不是指因为事务繁忙忘记回复,或者因为对你没有意思而有意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而是,你问他一件事情,他的回复非常的模棱两可或者有可猜想的空间,(涉及行业敏感信息除外)这里就有试图吊你胃口的嫌疑了。

遇上以上这三种套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这里只是列举了三种看似正常,实际上存在灰色地带的情况。但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对方聊天意愿低,有明显“挤牙膏”的现象,那么大概率你俩之间没什么戏。

关于上面提及的PUA在此文不做赘述,现在情感咨询市场上已经产生了PUA和反PUA两大派系(侦察与反侦查),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但既然说到了套路,那这里就顺带讲一下约p骗p前期的套路吧:

第一步是给你灌输男女平等、现代思想开放等理论,首先打消你“传统思维”的顾虑。

第二步是让你觉得大家都这么干,以及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其次试图把你的底线拉低。

第三步是装作一个假好人,跟你说双方都是自愿的,如果你感到不舒服可以打住,最后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以上套路只是分享出来,可能我个人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神经质属性),虽然不一定会遇上套路,随便看看有备无患吧。其实,面对普罗大众,也不用随时都悬着一根弦,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靠谱,其实很简单,就是凭人的感觉(尤其是女人的第六感),因为人与人之前的气场是否属于同一维度、沟通是否在同一频道,有时候凭直觉判断,是很准的。

1、底线和价值观爱情是盲目的,感情是真实的,可以随心,但是一定要坚持底线。尽早划好自己的底线,坚守,一定要坚守。否则一退再退,底线是你不可动摇的防火墙,而价值观是一道有效的筛选程序,风花雪月之后还是要炒菜做饭唠嗑生活的嘛。

什么是底线。底线就是你一定一定一定不能接受的东西。比如我不能接受一定要生男孩,这里是指一定要,或者明确要生出男孩。那么我没办法保证我能生出来男孩子,我也没办法保证我给他生到男孩子为止。如果男方家有这么传统的思想,有一定的生育指标,男方家里都说一定要儿子,那我以后不一定给他保证这个事情。如果男方的家里是有表达这个意思的,即使男方本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女方以后也不好做人,这不是想不想多的问题,这确实会涉及到家庭关系。退一万步说,如果以后结了婚,男方做资产隔离,看女方生了女孩子,把钱全都合法转移给了私生子,女方和女方生的女孩子不仅在家里没有地位,而且物质保障可能都会出问题。这对于我本人来说是原则性问题,也就是我的底线,所以我一定不会找有定向生育指标的人。

什么是三观,三观其实稍微可以大致界定一下。比如三观正,是指特别听不了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不能接受阴暗面的事情还是看透做人做事的道德观念都非常的强;再比如,三观传统,是指每个月都要给家里寄钱还是女生不用太努力工作顾家就好。

底线和三观通常与一个人的核心需求挂钩,关于相亲交友的12条核心需求在已经做过介绍。

2、自我定位:这篇文章开篇就奠定了,相亲这件事情必要性的基础。就算是有竞争也不要慌,拿出比较优势,别人难超越或者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点。而且,针对个人选择,请量力而行。比如,vc项目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但是非常考验人的眼光,而且returnover的时间线非常的长;而券商直投的pre-ipo项目,成长性稳健,且退出渠道相对有保障,但是这个阶段的项目有了一定的体量,众多从业人员都会闻风观望,此时资方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初期项目筛选或投资可行性分析的时候,须判断一下自己的风险偏好、资金性质,再做决策。找到适合自己的标的或者项目资源池,精准营销,适度投放,可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销。(关于投放渠道,可以是中篇提及的五大平台也可以是其他适合自己的社区)

顺便提一句,如果有事情不能参加平台组织的活动,请一定提前一到两天跟工作人员报备,报了名没去不尴尬,突然发现现场男女比例不平衡才尴尬。

3、三方意见:可以听他人的意见,但请注意每个人的角度以及经历背景。不是说一定要找一帮人来事事把关,而是因为女孩子很多时候面对感情都是盲目的,而只是一两个关系好的闺蜜可能形成不了特别有效的意见,也不一定能给出多个角度的分析,毕竟你的闺蜜跟你大概率是一路人,可能脑回路都差不多,所以很可能会出现思维盲区。投委会的委员都有各种背景的,而且最后项目过会了也都不一定赚,更何况没过会的项目呢。

4、专业咨询: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去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注意市面上有些情感咨询师可能没有心理咨询的牌照,只是用市面上的理论去套路你,关于市面上的理论,本文结尾分享的五个链接基本上囊括了现存的大部分理论。

5、应急预案:及时止损!!沉没成本不可回,青春年华不可逆。在这里引用经纬创投的张颖的一段话”任何一个项目,我们想清楚不投,善意真实传达清晰,不要拖延,给别人一点实际的建议和介绍,让他们保持好感”。

II. 各类总结性文章及情感测评链接分享如果把结婚作为人生必选项的人,推荐下面的文章:

第一篇是讲相亲过程的基本法则:

第二篇是讲婚姻家庭的不同画像:

第三篇是讲挑选人生伴侣的要素:

第四篇是讲单身市场的真实行情:

第五篇的文中描述了社会真实的男女比例:

第六篇:壹心理的有不同类型的情感类测评等,感兴趣的可以挑着试试,这是其中一个情感向的

最后,祝大家都能遇到好人好对象~

1、但愿中篇提及的平台的工作人员看到这篇推送不要拉黑我,有哪里说得不准确的地方欢迎评论吐槽,毕竟我还要靠你们找对象呢,么么哒~

2、虽然本文并非投资可行性分析,主观性文字叙述且缺乏数据支撑,商业价值待定;因为围绕人性以及人类需求而建立的平台大都是以解决身边人的需求而产生的,一般此类平台的注册资本不会超过100万,而且基本很少有资本扩张的需求。总结一下,但愿能造福的身边的单身青年吧。

3、LGBT这一块的婚恋有点空白,一部分是婚姻法还不承认同性伴侣的合法性,还有一部分是市面上的app大部分以社交交友导向的偏多。虽男有Blued女有热拉等软件,但平台上哪些人是混圈儿哪些人只是排解寂寞哪些人是真正秉持严肃负责的态度的,筛选辨认起来是一个费心费力的事情。

4、目前在作者参与过活动的破冰环节中,互动性最高是Bingo游戏,暂未看到有相亲交友平台的线下活动设计了这个环节。Bingo游戏一方面可以多接触接触别人,一方面有共同点就产生了记忆点,也方便开启后续话题,曾在某假日趴的互动环节玩过,体验非常优秀。(再一次证明了有效的活动策划运营对于的线下体验至关重要)

特此声明:本文没有收取任何平台商家的任何形式的费用,也并非宣传性广告软文,单纯是基于作者本人对市场的观察了解以及对各大平台产品的体验心得与主观分享。

}

今天发生了一个事,说大不大,但是对于安卓用户们来说,却仿佛是敲锣打鼓过春节了:

安卓这边的统一推送联盟,好像彻底凉凉了?

先是昨天官网域名 "chinaupa.com" 到期,看热闹的大家等了一天没等来官方续费,反而等来了域名易手。

主页还被塞了一张嘲讽图。。。

虽然统一推送联盟的小伙伴跟我说 "业务还在正常开展,具体情况过一阵会在公众号上披露"。

但我觉得,以后他们的业务可能多少会有点儿不同了。。。

可能有些平常不太关注数码的差友们乍一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所以在继续说下去之前,我先简单跟大家铺垫个一两嘴:

几年以前咱们买手机都有一个认知,那就是 " 苹果要比安卓耐用、省电 "。

虽然背后原因比较复杂,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苹果手机上有苹果统一维护的消息推送服务 " APNS "。

即使把 iPhone 上所有 App 的后台都杀掉,应用们也可以通过系统级的 APNS 服务帮助接收消息推送。

而国内的安卓手机上原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消息推送服务,App 们为了不间断地给我们弹推送消息,就得自己想尽办法 " 保活 "、" 抢后台 "。

同时,各家手机厂商、第三方厂商也逐渐运营起了自有的统一推送平台(比如小米推送、华为 HMS 推送、极光、个推。。。),试图学习苹果的做法统一安卓生态。

但是每家厂商都造一套轮子试图一统天下,四舍五入之后的结果就是。。。

苹果上的 App 们老实本分,躺在后台休眠,互不打扰;而安卓端的 App 们蹦蹦跳跳,互相内卷,恶性竞争,也就加剧了手机的卡顿和老化。

所以差不多五年前,工信部旗下的泰尔实验室看不下去了,他们联合了几家手机厂商以及行业里的公司,宣布成立了一个统一推送联盟,并且呼吁大家:

你们不要再打了( 要打去练舞室打 ),加入我的联盟,统一使用我提供的服务

让我们一起像苹果一样,岁月静好如何

听上去,统一推送联盟好像是个很好的组织啊,对于深受耗电卡顿困扰的安卓用户来说,算是 " 救命稻草 " 都不为过。

可为什么开头我会用 " 敲锣打鼓 " 来形容呢?

因为,除了一开始开了个发布会,画了一堆饼,统一推送联盟之后好像就。。。

虽然在这五年时间里,不断有厂商宣布加入到统一推送联盟当中,联盟的成员名单越来越长。

但是统一推送联盟一直号称要自建的、用来终结安卓推送服务乱象的 " 推必达 ",却迟迟没冒出个泡来

这个感觉就好比是你投资了一家创业公司,结果三年时间过去了,最核心的产品一点消息都没有!

每天发的新闻还都是一些:我们公司今天又会见了谁谁谁、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啦。

不直接开骂已经算是很有素质了。。。

本来,很多小伙伴们都在期待:统一推送联盟的成立会不会让安卓生态变得更好?

然而在五年的等待中,大家的耐心早就被磨没了。

一部分用户变得麻木,一部分则彻底粉转黑,生怕统一推送联盟死的不够快。

这次域名过期还被人拿去整活,算是彻底把大家的情绪给点爆了,统一推送联盟仿佛也坐实了 " 尸位素餐 "、" 画大饼 " 的身份。

该说不说,统一推送联盟落得这么一番口碑,确实是因为它画了五年的饼没兑现。

但是其实,它也并不是一个 " 尸位素餐 " 的组织。。。

统一推送联盟做过、并且做成的事,也比大家想象的要多。

并且很多事,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安卓手机上的软件生态。

只不过,很多行业之外的小伙伴不知道罢了。

由于篇幅有限,我就简单跟大家举几个例子吧:

不知道有多少差友曾经听说过,安卓系统上臭名昭著的 " 1 像素悬浮窗事件 " ?

事情大概是这么一回事,很多小伙伴在争论 iPhone 跟安卓谁更省电的时候,除了统一推送,还会提到 iPhone 的 " 墓碑机制 "。

所谓的 " 墓碑机制 " 其实就是应用后台休眠的功能 —— 一旦检测到 App 被用户划回后台了,就会强制把 App 冻结掉,不让 App 在后台吃电。

但是其实早在安卓 6.0 的时候,安卓这边也引入了墓碑机制 —— 并且是默认启用的!

最近有些科普教程说需要手动启用安卓的墓碑机制,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然而问题在于,安卓默认开启的墓碑机制,它的判定较为宽松。。。

苹果手机的逻辑是:只要回到了主页,几分钟内必然把刚才的 App 休眠掉。

而安卓这边会先问一问 App:你准备好休眠了吗?你准备好了我就要开始了哦 ~

本来这是个尊重 App 开发者的行为 —— 因为有些比如安全守护、位置分享或者导航类的 App,是需要后台运行的。

但是有些厂商为了自己的私利( 弹广告、更稳定的推送 ),针对这条判定动起了歪心思。

他们会利用系统的悬浮窗权限,在手机屏幕的左上角,创建一个只有一像素大小的悬浮窗!

你以为你退出了 App,其实他们是在屏幕的角落模拟了一个类似微信视频电话那样的悬浮窗。

并且这个悬浮窗的大小只有 1 像素,人眼根本发现不了!( 即使发现了也只会以为屏幕有坏点了 )

于是。。。你以为 App 已经退出了,但其实在系统的判断里,这个 App 依旧处于前台。。。

安卓系统上的墓碑机制,面对国内这些流氓 App,自然就名存实亡了。

而这类用于逃避系统休眠机制的方式在当年还有过很多很多,而且到后来为了竞争手机里的那点运行资源,App 开发商们甚至开启了 " 黑吃黑 " 的模式。

直到后来工信部抽查、点名、罚款了几轮越界的 App,各家厂商才变得老实了许多,不再把消费者的手机当战场攻城略地了。

估计这时候有差友要说了:你说的这些我明白了,可这是人家工信部出手了,跟统一推送联盟有什么关系?

诶呀,你再好好看看上面那句话嘛 —— " 越界的 App ",这个越界的标准,是哪儿来的?

没错,其中一部分参考标准就是基于 2019 年统一推送联盟发起的《 中国绿色 App 公约 》(标准参考了绿色守护发起的 Android 绿色公约)。

在这条绿色公约当中,统一推送联盟描述了 " 一款安分守己的 App,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比如后台驻留的限制、文件存取的限制、调用位置权限的限制等等。

符合这些限制条件的 App,就是对手机资源消耗相对合理的 App。

而与《 公约 》反着来的 App,自然就是对收集资源消耗不怎么合理的 App 了。

那还说什么,罚就完事了。

此外,其实统一推送联盟,还统一了国内各家推送服务的接口标准。

前面咱们提到过,几乎每家厂商都想成为第二个苹果,在安卓生态上说一不二。

于是家家都有自己的推送服务。

这就导致在厂商们圈地最狠的时期,一款 App 的开发者要想实现稳定的安卓端消息推送,得同时要对接七八个不同的消息推送平台。

不知道有没有开发安卓 App 的差友们经历过这个令人头大的调试时刻。。。

于是统一推送联盟把这些已经在运营自家推送服务的手机厂商都叫到了一起,把各家手机厂商的推送标准给统一了。

再配合上一些聚合推送服务( 比如个推、极光 ),App 开发者只需要对接一个推送平台,就能很快的在各种品牌的安卓手机上,实现消息推送了。

图我从网上找的,这篇文章不是个推的广告。。。 ▼

这件事对用户侧的感知不大,但是对于开发安卓 App 的开发者们,却是一个大利好。

之前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过统一推送联盟的小伙伴,也接触过一些安卓 App 开发者。

整体来讲,现在接入安卓手机的推送服务,要比五年前轻松不少。

而且系统级推送服务的接入顺畅了,App 们也就不用再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欺骗系统保活了。

手机后台不再内卷,也就顺带着保住了手机用户的电池续航。

总的来说,统一推送联盟在这四年里,其实一直在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通过《 安卓绿色 App 公约 》,给开发者们树立一个应用的开发标杆。

并且在行政手段的配合下,不让这份《 公约 》变成一纸空谈。

第二件事,则是规范已经自建了消息推送服务的厂商们,把大家的标准统一掉。

第三件事,才是搭建自己的推送服务 " 推必达 ",然后推广到所有的手机和 App 当中,建成真正的 " 统一推送 "。

目前来看,前两件事统一推送联盟其实做的都不错,也在行业里获得了一定的口碑。

但是这第三件事嘛。。。

毕竟 App 们发推送消息也是要给运营推送服务的厂商交钱的~

这块蛋糕,市场上已有的这些玩家肯定不愿意放手。

能听统一推送联盟的话,统一标准,都已经算是很听话了。。。

但要是既想当裁判,又想下场当球员,那恐怕真就没人会给面子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没有,今年四月份的时候,统一推送联盟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 " 统一推送工作委员会 "。

原本规划的自有服务 " 推必达 " 在公开场合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公众号的推文,也逐渐变成了弹窗内容的整治、提高弹窗资讯内容质量、低俗弹窗清理。

厂商们接入的,也从 " 统一推送联盟 " 变成了 " 统一推送消息内容安全公共服务平台 "。

也许。。。统一推送联盟的小伙伴们也终于意识到了来自老牌球员们的阻力,以后决心老老实实当裁判了。

不过在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之前,瞎猜再多也没用。

我们还是等个官方的通告,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软件商店搜不到的app要去哪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