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粮食储备一般放几年有何作用?

我国新型粮食储备体系的主要特点论文

  粮食储备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维护粮食市场和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安全中承担了重要责任。我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储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通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基本完备的新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

  一、储备粮规模较大并呈增长趋势,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粮食生产和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以小农为主,长期以来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使粮食储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中国特色,突出的表现为政府掌握粮食储备的规模较大,同时粮食储备主要为政府储备和实物储备,储备的规模有稳定增加的趋势,国家管理的重点也是政府储备,政府粮食储备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二、储备粮的类型齐备和层级健全,有利于组合发挥储备调控功能按照储备粮的周转特征,目前我国政府储备粮主要由基本安全储备和后备储备两种类型的储备组成。在粮食市场化的条件下,这种构成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能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

  按照储备粮所有权的归属,我国政府储备由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两种层次的储备组成.

  目前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点储粮数量多、效率高、效益好;省级储备粮库点储粮次之.

  在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下,这种构成有利于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次的积极性,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中央储备粮是中央政府调控跨区粮食市场的手段和物资基础,由国务院委托中储粮公司负责管理.

  目前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储备类型不断丰富,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核心力量。经过这几年不断探索,中央储备粮建立了通过购销轮换的机制,每年约1/3轮换的规模,使中央储备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比较可靠的保证。地方储备粮是地方政府调控区域粮食市场的主要手段和物资基础,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是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地方储备粮主要由省级储备粮组成,一些地方在省以下仍然保持了市、县储备,但多由省级政府统一管理.

  截至目前,各地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基本都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结构比较合理,并增加了成品粮油储备,储备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三、储备粮的购销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通过储备改革,现阶段我国储备粮的购销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储备与市场的联系发生重要变化.

  各种储备的购销都在市场上完成,基本建立了储备粮的合理周转体系和储备调控体系。这种储备体系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在储备粮的收购中,要求直接向农民收购或通过经纪人间接向农民收购原粮,部分地方还开展了订单收购,为解决农民的卖粮问题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渠道,同时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的效率.

  储备粮的销售有三种渠道,一是通过批发市场按顺价原则公开拍卖销售,这是主渠道;二是通过协议销售给有关大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这在储备粮的轮换中经常采用;三是通过加工后直接销售给有关零售商或集团消费单位,这种形式目前还不多.

  通过储备改革和储备粮购销的市场化运作,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改变了农民和经营者因价格不合理造成的'亏损,使经营成本成为价格的基础。近几年加工企业逐渐成为经营和使用社会储粮的重要主体,储备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

  四、储备粮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政府的财政负担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现阶段我国粮食储备仓储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储备粮基本上保存在现代化的仓库里,储备粮的数量、质量逐步得到可靠技术保证。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分三批连续投入国债资金,建设了现代化国家储备粮库,其中大多数已经投入使用。目前中储粮的直属库中,仓储及附属设施今非昔比,储粮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在硬件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几年粮食库存检查结果表明,中央储备粮账实基本相符、质量状况达到了储备制度建立以来的最高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中央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是100%,宜存率达到97%,低温储备粮达到50%,在南方高温高湿的地方尽量采用一些生物方法,减少药剂、熏蒸,给市场提供了更安全、优质、绿色的粮源。储备粮的成本费用直接关系国家财政成本负担。中储粮公司成立以前,我国储备粮管理曾经出现粮食企业亏损失控。2000年中储粮公司组建后,中央在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对中储粮管理采取了企业化的运作模式,降低管理成本,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在,国家对中储粮总公司是委托经营的关系,存多少粮给多少费用,采用财务包干制,实际上是对中储粮公司从事粮油储备和轮换业务采取了定额补贴。由于中储粮公司在加强管理、降低储粮成本和提高资金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基本改变了原来国有粮食企业及粮食部门不断亏损挂账的问题。

【我国新型粮食储备体系的主要特点论文】相关文章:

}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得到大幅增长,真正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粮食生产却面临着耕地不足、水资源缺乏等不利因素,我国的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储备作为承接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蓄水池”,具有以丰补歉、调节粮食市场的重要功能,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对“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粮食储备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政府一直在我国的粮食储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0年之前,我国政府的粮食储备任务主要由中央承担。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并规定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粮食的专项储备任务,地方粮食储备的资金主要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但各地方政府对粮食储备的态度相当消极,挪用储备资金、帐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200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代表中央行使粮食储备职能,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了中央直管的粮食储备制度。中储粮成立之后,中央并没有规定地方可以不储备粮食,而是明确要求“产区保持三个月销量,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的储备规模。但事实上地方在粮食储备上更加依赖中央,很多地方都没有达到“产区三个月,销区六个月”的储备规模,中央几乎完全承担了粮食储备任务。中央直管的粮食储备体系最大的好处是把粮食储备落到了实处,中央抓到了粮食,可保证在关键时候能调得动粮食,中央粮食储备在稳定粮食市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维护种粮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代表中央执行粮食储备任务的中储粮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改革的关键是落实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本文主要围绕“政府为什么要储备粮食——粮食储备仅由中央承担存在什么问题——影响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责任的粮食分级储备体系”的思路对我国政府粮食储备的分级问题进行研究。全文除了导论、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分为四个时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各个时期粮食储备制度实施的背景、具体做法、主要问题与成效,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粮食储备中承担的责任。在粮食自由购销、粮食统购统销与粮食流通双轨制两个时期,中央政府主要承担了粮食储备的责任,同时中央也积极鼓励地方储备粮食;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了粮食储备责任;实行中央垂直管理的粮食储备制度后,我国的粮食储备责任主要由中央承担。由于中储粮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2014年国务院又出台文件强调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从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看出,政府一直在我国的粮食储备中发挥着重要角色。第二,从粮食储备具有公共品属性和非盈利性两个方面论述了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粮食储备在发挥稳定粮食市场的功能时,具有公共品属性和非盈利性。我国的粮食储备主体还包括农户和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的企业,而农户和企业的储备不具有平抑粮食市场的功能,农户和企业的储备也不能代替政府的储备,因此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政府应承担起粮食储备的责任。由于政府是分层级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应承担粮食储备的责任。第三,对中央直管的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后果进行了分析。代理中央执行粮食储备任务的中储粮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管理层级太多的问题,二是粮食储备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三是政策性任务与经营性任务交织的问题。中储粮实行的“总公司—分公司—直属库”的多层级组织结构既增加了激励成本,又增加了监督成本。中储粮的直属库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布点较少,当非主产区一旦发生某种危机导致粮食紧缺时,粮食的调运将对我国的运输系统造成极大压力。中储粮不断利用其手中掌握的粮食资源拓展经营业务,使政策性任务与经营性任务相互交织,一方面增加中央的激励成本,另一方面使中储粮减少在粮食储备任务上的努力程度。中央直管的粮食储备体系使中央承担了本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的粮食储备职能,然而这种粮食储备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地方的粮食储备责任仍然应该回到由地方承担,我国应建立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责任的分级粮食储备体系。第四,落实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是我国构建粮食分级储备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储备责任的相关政策提供实证基础。统计数据表明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支出仅占全国粮食储备支出的29%,证明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非常低。总体而言,常住人口规模、城镇人口比重和粮食产量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交通状况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对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对粮食主产区来说,粮食产量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常住人口规模的影响不显著;对主销区及产销平衡区来说,常住人口规模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还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如果一个地区愿意多储备粮食,则其邻近地区也愿意多储备粮食,反之反是。政府粮食储备的公共品属性及其外部性可能是导致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存在空间自相关的重要原因。第五,构建粮食分级储备的基本思路及相应的政策建议。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设立专门从事粮食经营的国有粮食企业接管中储粮的粮食经营业务、设立粮食储备基金和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构建我国粮食分级储备体系的思路。并从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的法制建设、完善各层级粮食储备的协同运行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粮食储备的品种结构、加强粮食储备领域的科研投入和多渠道筹集粮食储备资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在以下三个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创新:第一,论证了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虽然已有许多学者认识到政府应该为粮食储备承担责任,但是并没有分析政府为什么要承担粮食储备的责任。本文论述了粮食储备在发挥平抑粮食价格的功能时具有公共品属性和非盈利性(见4.3),并进一步论述了农户和企业不能代替政府粮食储备的原因(见4.4.2),从而论证了粮食储备是政府的公共职能,因此政府应承担粮食储备的责任。由于政府是分层级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应承担粮食储备的责任(见4.3.2)。第二,运用博弈理论和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储粮存在的管理层级太多、政策性任务和经营性任务相互交织的后果进行了理论阐释。虽然已有学者认识到中储粮存在管理层级太多、政策性任务和经营性任务相互交织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对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后果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中储粮的管理层级太多会导致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增加的后果(见5.1.2),运用多任务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的政策性任务和经营性任务相互交织会导致中央对中储粮的激励成本增加和中储粮减少在粮食储备任务上的努力程度的后果(见5.2.2)第三,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进行了定量研究。虽然已有学者认识到地方政府缺少粮食储备的意愿,但是主要以描述性分析为主,缺少实证研究。本文以地方政府的粮油物资储备支出衡量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进行了定量研究(见6.1.1、6.1.2、6.1.3),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粮食储备意愿的因素(见6.3.4)。


}

  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灾、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使得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近日,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全球粮荒”迎来至暗时刻,世界各国现状究竟如何?中国是否会发生粮食危机?

  多重因素叠加 世界多国面临粮食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台风、森林大火……世界各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7月13日,联合国五大机构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有6.9亿人正处于饥饿状态。

  多国陷入粮食紧缺状态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8年,约有11%的美国家庭已经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态。美国阿肯色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在美国部分州,近一半的受访者报告,新冠肺炎大流行威胁了食品安全。

  这场全球浩劫,加剧了本就严峻的世界粮食问题,对粮食紧缺的国家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图:肯尼亚人民在寻求食品援助,引发踩踏事件。

  在肯尼亚的贫民窟,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排队等待食品救济。

  △图:在印度,靠赚日薪生存的工人们排起长队领取食物。

  受蝗灾影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粮食产量受损严重,印度学者预测,蝗灾或使印度粮食减产30%~50%,对本国粮食供给及出口均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东非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粮食存蓄已然捉襟见肘。

  世界粮食供应链面临巨大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让产粮国大幅减产,一些粮食出口国出于本国安全考虑,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越南、俄罗斯、泰国、塞尔维亚等国一度宣布禁止或减缓粮食出口,打乱了国际粮食进出口秩序。

  与此同时,许多粮食进口国宣布储备告急。如菲律宾,其国内的大米供应很大部分从越南进口。越南对大米出口的限制,使菲律宾国内出现对粮食供应的担忧情绪。

  世界粮食供应链告急 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会受影响吗?

  如果世界粮食供应链真的告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一场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吗?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保障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

  底气一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粮食总产量连上新台阶

  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亿吨,2012年超过6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2018年产量近6.6亿吨,是1949年1.1亿吨的近6倍,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

  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

  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

  2010年我国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2018年达到5621公斤。

  底气二 粮食自给率高

  以我国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为例,三者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

  根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数据,2019—2020年度,稻谷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97亿吨,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99亿吨。大米进口方面,2019—2020年度,国内进口预计为250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1.3%,并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

  2019—2020年度,国内小麦年度产量约为1.18亿吨,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12亿吨。2019—2020年度,国内小麦进口预计为350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3%,也不存在进口依赖

  我国每年国内玉米进口量为400万吨左右,相对比每年2亿多吨的消费量来看,进口占消费比例不到3%,同样不存在进口依赖

  作为“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相对于大米和麦子而言,其实我国真正的粮食进口大头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分别为1%至2%,主要起品种调剂作用。

  底气三 粮食储备充足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截至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6连丰”,余粮相当充足。

  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食用油罐总罐容2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

  对于这场有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但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懈不得,这次全球疫情就是一记警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

  悠悠万事 吃饭为大

  中国人怎样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稳?

  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完备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

  近20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目前来看,我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无论中央储备粮还是地方储备粮,都非常充裕。

  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

  我国还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建立起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可以满足当地10天至15天供应,调控物质基础雄厚。

  春耕形势好 夏粮喜丰收

  今年春耕形势良好,我国夏粮喜获丰收。据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相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疫情之下,夏粮喜获丰收,再次增强了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

  都会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粮食储备一般放几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