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后果是什么,?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也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

2.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一段时期内,情绪乐观、持续积极。

3.金融监管缺失,许多银行,特别是许多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或不当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较为普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中国的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第二、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中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

}
 次贷危机全称“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连续加息引爆“定时炸弹”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部分欧美投资基金遭重创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一些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今年初以来,众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
同时,由于放贷机构通常还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基金等,因此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愈演愈烈,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美国和欧洲投资基金也受到重创。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为例,由于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拖累,该公司旗下两只基金近来倒闭,导致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
此外,法国巴黎银行9日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这三只基金的市值已从7月27日的20。75亿欧元缩水至8月7日的15。93亿欧元。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扩大至其他金融领域,银行普遍选择提高贷款利率和减少贷款数量,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显出流动性不足危机。
9日,在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基金的交易后,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担忧加剧,导致欧洲和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其中,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87。18点,收于13270。68点,跌幅为2。83%。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如果进一步升级,并扩大至更多金融领域,将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更加剧烈的动荡。
而且,危机如果影响到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则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欧美日央行紧急出手应对面对已经形成甚至有扩大趋势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正积极行动,希望通过向货币市场提供巨额资金恢复投资者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欧洲中央银行8月9日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的资金。8月10日,欧洲中央银行再次宣布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610亿欧元,以缓解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并稳定信贷市场。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于9日向银行系统注入240亿美元资金。
日本中央银行8月10日宣布,向日本货币市场注入1万亿日元的资金。发生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犹如风暴云团,不仅令道指持续跳水,欧洲三大股市指数、日经指数、恒生指数也纷纷出现了暴跌行情。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有统计称,短短48小时内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资超过3200亿美元紧急“救火”。
}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尽管此次危机后果异常严重,但美国银行破产的数量并不多,到目前为止不足百家。预计整个次贷危机导致的银行破产数量在100至300家之间,这与全美8500家银行的存量相比是个很小的数字。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银行几乎全军覆没。在上世纪90年代的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期间也有数千家银行破产。可以说,次贷危机的发生避免了美国的银行发生大的危机,这或许是此次次贷危机所展现的有利的一面。

  次贷危机属于资本市场领域债券部分公司债所引发的危机,而银行危机则属于实体经济领域的危机,美国现在已经成功地把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从实体经济领域转嫁到了虚拟经济领域。其实,只要银行不出大的问题,整个宏观经济就问题不大。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好处多。那么,美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金融危机从实体经济领域成功地转嫁到虚拟经济领域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银行的致命弱点说起。

  银行的致命弱点是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总的来说,银行的存款倾向于短期化,贷款倾向于长期化。例如,目前我国银行的近一半储蓄是活期存款,而银行贷款的期限相对较长。这种银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特点使得银行具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先天基因。国内有所谓经营资金的两个技巧。一是“短拆长”,即短期融资长期运用,融资到期后再“借新还旧”。由于短期融资利息成本低且资金长期运用的收益高(即使资金短期应用,其收益率也应该大于短期融资成本),因此“短拆长”被认为是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的一个技巧。二是即使储蓄存款都是活期的,这些存款也不会同时被支取,因此总有一部分资金沉淀下来可供长期使用。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这其中全部的奥秘就是久期。久期是衡量利率风险的一个有效工具。在存贷款利率固定的情况下,久期一般为存贷款期限的75%左右。资产负债的久期相差越大,利率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我国银行“短拆长”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我国尚未推进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放大了银行的致命弱点并导致严重后果。美国是198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1986年基本结束。利率市场化放大了银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这一致命弱点,并给银行业带来致命后果。在随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中,有数千家银行破产倒闭。

  美国银行经营的最新理念是负债免疫管理。负债免疫管理(Liability Immunization Strategy)的目的是有效规避利率风险。也就是说,不管利率如何变化,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升值与贬值幅度基本一致,从而使得银行的净资产免于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能够事先确定利率的走向,否则投资利率期货就会只赚不亏。因此,在利率波动面前,银行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实行负债免疫管理。在资产久期大于负债久期的前提下,负债免疫管理必然要求不断剥离久期长的资产,因此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

  几乎与华尔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同样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华尔街发明了出来。资产证券化在美国主要指的是按揭贷款证券化,尽管信用卡和车贷也在进行证券化,但是按揭贷款证券化占据资产证券化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按揭证券化就是把按揭贷款放到一个资产池并担保所发行的证券或债券。资产证券化的最大好处就是把流动性非常差而且久期长达数十年的按揭贷款转化为了流动性非常强且久期仅有几个月的资产。到2006年,美国银行按揭贷款的80%都通过资产证券化被转让了出去。我国的银行业目前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果此时贸然推进利率市场化,其中所蕴含的金融风险必须认真考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