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康盛保终身重大疾病保险险有没有保终身的?

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保险行业作的恶,罄竹难书.......

保险都是骗人的,压根就不赔

买的时候啥也不查,理赔的时候各种拒赔

保险条款都在玩文字游戏

保险就是两个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其实啊,这些里很多有都是大家对保险的误解。

为了解开这些误解,我决定写一篇保险行业最强“洗地”文。

正本清源,从历史到现在,从现象到本质,

透过表象去最深层次去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误解,

以及这些误解到底是不是真的。

其实中国保险发展的非常早,早在19世纪初,英国人就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鸦片战争后,外国保险公司在国内形成垄断的局面。

民国初期,由于一战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兴起,整个民族对民族工商业的支持让国内保险行业赢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让保险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但不得不提的是,举步维艰的保险行业仍在抗战史上留下了值得铭记的一笔,

为了配合抗日战争,1939年中央信托局保险部成立战时陆地兵险和战时运输兵险两项特殊险种,这是中国保险史上的创举。

据相关资料记载,宝鸡申新四厂被日机轰炸后,保险公司赔偿了高达70万的保额。

曾如此有民族气节的保险行业,是如何走到如今“人人喊打”的地步的?

我们从新中国之后说起。

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本身的发展也是跌宕起伏,

直到上个世纪末,保险行业一共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

初创期、低谷期、复苏期、发展期

在五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

保险业仅有的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在建设新中国,安定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后而来的是保险行业史上最大的低潮时期,

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全国财政会议决定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1961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构精简,从业人员只有12人

在随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中国没有商业保险的实践,保险的发展严重受挫

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中国人的保险意识、风险意识必然严重滞后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外国保险企业不断涌入中国,

这第一个来中国吃螃蟹的外资险企就是友邦,

1992年,友邦来中国,不仅仅是国内第一家外资独资的保险机构这么简单,

他们还带来了大家所熟悉的、沿用至今的、褒贬不一的“猛兽”——“代理人制度”

所谓代理人制度,就是现在常说的“多层级组织发展模式”,

保险公司以增员奖励和关系保护为激励手段,

营销员,除了完成自身的业绩,还可以再招募业务员,

并获得利益的绑定,即被招募者的业绩也会有一部分分给招募者。

说的夸张一点,这与《禁止传销条例》规定的非法传销十分相似。

这是传销的“金字塔骗局”:

这是保险公司的金字塔多层级组织发展:

多招“新人”多得利益,

层级越高分配的利益越多,徒子徒孙们的业绩,都是前辈的利益来源。

当时大背景下,人寿公司的从设立到盈利,可能需要5-7年甚至更久

但友邦凭借这套模式,在国内的保险市场大杀四方,3年就实现了盈利

而且这些代理人将销售的团队不断地扩张,

每一个销售不光自己是客户,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

这种获利的速度是十分可怕的。

于是,中国的大部分保险公司纷纷引进这种模式。

自1996年开始,国内寿险保费以平均年化40%的速度快速增长,直接带动整个保费市场茁壮成长。

于是“代理人”的销售模式开始在国内的保险市场横行。

这个模式下类似于传销,

因为这些代理人不仅作为员工,同样也是保险公司的客户

员工再招揽员工,客户再发展客户,

金字塔尖的人只需坐收利益。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制度成为保险业多年高速发展的源动力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收割底层代理人的一头猛兽。

代理人制度引入的同时,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国内赢来了下岗工人浪潮,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保险行业也因此成为了大部分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地方

大批量的下岗工人,家庭妇女加入了保险大军,

而这一批人本身的学历低,再加上大背景下的国民素质都不高,

根据2014年一个调查显示,营销人员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到了83.6%。

可以想象20世纪末,21世纪初保险行业是什么样的光景。

所以那个时候,“人情牌”是这些低学历,毫无专业素质的下岗工人和家庭妇女唯一武器,

找不到客户就去找亲戚朋友,再找不到就只能死在保险公司的考核制度之下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保险纠纷,都来自于从亲戚朋友手上购买的保单。

销售员素质良莠不齐,低门槛的招聘,尚未全面的培训制度,

种种都进一步加剧了保险行业的的销售误导。

2015年以后,国家更是明确停止了保险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

代理人的门槛一低再低。

既然是从美国引用的制度,为什么美国保险市场没有这种情况?

这是由于欧美发达国家,保险行业发展的久,保险市场也相对比较成熟,

所招聘的营业员相对来说学历层次较高,保险专业知识比较丰富。

而国内保险刚刚起步不久,还一度停滞了20年的发展,

代理人最早也是从下岗工人和家庭妇女起步,

长此以往,突飞猛进的保险行业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消化不良”。

畸形的发展形态,不诚信的行为,消费者对保险不信任起源就在于此

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然在困扰保险行业。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加入了WTO后,

从长期来看,这对保险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

但从短期来看,中外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国内保险业受到冲击

严苛的生存环境,让保险公司之间出现了恶性竞争

窥一斑而知全豹,当时整个保险行业的缩影可以体现在重疾险上,

当时重大疾病的定义尚未规范,

各家保险公司对重疾的定义,对疾病的理赔定义都有所区别。

疾病定义的严苛条件,造成了理赔的困难

甚至有一些黑心的险企为了趁机大赚一笔,把一种病拆成多种,造成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一时保险理赔纠纷频频发生。

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2005年10月底出炉的一份调查报告称,

2004年中国寿险业的保单退保率出现大幅增加,退保率高达10%,退保金额达到301.56亿元,比2003增长了57%。

于是“保险是骗人的”的说法,开始广泛的被说起。

0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检测中心,在对国内公众保险情况调查显示:

不到10%的老百姓认可国内保险

6%的人认为国内保险公司诚信较好;

70%的人认为诚信一般;

26%的人持不信任态度。

根据国际标准,一个行业有6.5%的消费者不信任时,表明这个行业进入了危机阶段

千禧年后的发展初期暴露的各种问题,严重的透支了大众对保险的信任。

这些种种,彼时的监管部门为什么不作为?

2001年中国加入WTO,并承诺要在三年内陆续开放保险市场,

面对更复杂的金融环境,彼时保监会当务之急正是壮大国内的保险公司

但事实上呢,那个大环境下,中国保险行业都笼罩在巨大的利差损阴影之下,

保险公司赚钱的大头不在拒赔,而在利差,

利差损意味着,国内保险公司都在亏钱,并且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是要老百姓还是要国内保险市场的发展?

很显然那个时候的监管部门给了我们答案。

要的是“规模保费、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要的是成绩漂亮,业务要重规模而不讲效益

其实很正常,每一代人身上都背负着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这一代人也不例外。

那代人为了规模牺牲了质量,我们这一代人食其恶果。

直到08年左右,全球次贷危机发生,

国际大环境驱使保险行业的重心回到了风险管理,建立了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保险行业,监管部门,终于幡然醒悟,开始关注大众的利益。

2007年保监会出台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规定了25种重疾必须赔

2013年中国保监颁布了《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

指出了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并取得全国通用的资格证书,方可销售保险。

直到最近,监管部门还在积极鼓励保险公司发展独立代理人,打破传统的多层级组织发展模式

当初牺牲一个行业的声誉,

现在也在一点一点努力的找回来。

所以从历史上看,保险行业走到这步田地,这口锅该谁背?

不管是因为时代背景,还是有其他千万种借口,

保险公司为了逐利和发展规模,对消费者利益的无视都有跑不掉的责任。

也许当时是有不得已的发展苦衷,

但监管部门的选择,确实牺牲了保险行业口碑以及总多消费者的利益。

代理人的制度背四分之一

即使这个制度是推动保险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但代理人是保险口碑溃败的起源之一。

保险行业走回正轨,现在的锅我希望谁犯了谁背。

我最不希望看到大家将某家保险公司,或者某个网点机构,或者是某个代理人所做的恶,归咎到整个行业,

让所有人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老鼠屎,

保险大环境的这锅汤,各家良心的保险公司,监管部门和希望有所作为的保险从业人员,都在守护。

除了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十分差劲的印象,

还有相当一部分,其实人是对保险存在很深的偏见和误会,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些误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保险是骗人的”这个口号已经响彻神州大陆好多年,

说的人多了,听的人多了,大家就都信以为真了。

且不说保险受《保险法》的限制,

这种情况在法制国家不可能存在,

就是从历年保司的理赔数据来看,这个谣传就应该不攻自破,

从目前几十家保险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保险公司的理赔率都在96%以上,很多公司甚至能达到99%、100%的理赔率。

说明了绝大部分的理赔申请,最后都顺利拿到了钱。

从保险历史来看,确实有这么一段时间,

保险公司仗着消费者不懂,玩文字游戏,将一种重疾拆成多种,将理赔条件设置的更为严苛,

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现在各行各业的的信息都趋于透明化。

信息透明化的结果就是,保险越来越趋于同质化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占理赔95%的25种重疾都被银保监会拎出来,要求保司必须赔了。

我曾经将各家保险公司的25种高发重疾进行了对比,它他是这样的:

可以说,彼此之间几乎一字不差,是完全相同的保障。

如果保险公司还想在条款上做文章,硬要抠字眼。

同行会首先跳出来,抓住这个漏洞一顿踩,在各大媒体上大肆传播,给他扒的底裤都不剩;

其次,闹上法庭,司法也会给出保护,

健康保险险管理办法23条规定

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产品条款中约定的疾病诊断标准应当符合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并考虑到医疗技术条件发展的趋势。健康保险合同生效后,被保险人根据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被确诊疾病的,保险公司不得以该诊断标准与保险合同约定不符为理由拒绝给付保险金。

这个条例要求对于疾病的定义,要符合主流的医学诊断和手术标准。

翻了很多司法案例,公子也发现司法也确实是这么判决的,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所患的疾病,或者治疗手段与保险条款有些许出入导致拒赔的案例,司法判决赔付了。

有一份法律文书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设置的目的在于为病情严重、花费巨大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解决经济困难,不至于因患重疾长期住院治疗或花费巨大而导致被保险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所以当保险的定义实现不了这个初衷的时候,司法会出来保护弱势的老百姓的。

最近重疾又出了新定义,

不仅如此,由于医疗技术在飞速发展,人均寿命也在提高,

监管部门这次把“五年修订一次的意见”也一并写入规范中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符合当下疾病定义以及治疗方案的,保险公司就必须赔。

前面也给出数据了,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十分的高,所以总是拒赔数据上是不成立的。

但为什么总是有一种保险公司总是拒赔的感觉呢?

因为现在保险行业虽然拒赔比例极低,但毕竟基数大,

稍有风吹草动,比如哪家哪家又拒赔了,都会被媒体拿出来炒作一番。

根据江苏保监会的一份资料显示,

52%的拒赔是因为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27%属于条款约定的除外责任

虽然大部分的拒赔案件都是有理有据,

要么就是没有如实告知,要么就是属于免责条款。

但总有消费者总能想到新奇的思路怪一下保险公司,

“为什么买保险的时候什么都不查,到理赔的时候恨不得翻到祖上三代病史”

公子卡去年到这种言论也哭笑不得,

这就好比一个大男人硬闯女厕被抓了还要怪保安没拦着。

如果每个人都要靠别人监督才能诚信,那社会不是乱了套了。

而且保险公司也可以在每个人买保险的时候都做一番背景调查,

问题是这么做成本太高了,

把这些不诚信的人带来的成本算进保费里,

先不说这些隐瞒告知的人自己可能第一个就不同意保费上涨,

就是对那些诚实回答健康告知的人都十分不公平。

当然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故意隐瞒健康告知的,可能是忘了或者其他的,

也不必感到委屈,因为司法上还有一个条款叫“两年不可抗辩”。

就是只要你的保单超过两年,保险公司又拿不出证据证明消费者是有意隐瞒告知的(实际上“故意/过失未如实告知”对保险公司来说,非常难举证),就必须赔

直接先说结论:买保险只看产品,不需要看保险公司!

不管你是互联网保司,大公司小公司,五百强还是央企,

都只是头衔,对消费者来说,丝毫没有影响。

工商银行是国企,光大银行是民营,

假设光大银行存钱利率更高,你会觉得它是骗子吗?

为什么不会觉得它是骗子?

因为国家对银行监管非常严格。

银行的监管部门叫啥,叫“银保监会”,

不然你猜这个“银”指的是哪个“银”,“保”又指的是哪个“保”呢?

国家尚且对银行和保险一视同仁

像一些保险公司比如人保跟四大行是平起平坐,都是副部级央企,

怎么大家的看法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呢。

为啥就不能用看待“小”银行的眼光去看待一下“小”保险公司。

别看一些互联网保险公司名不见经传,

这就像所谓的“小”银行一样,背后都是大资本,

比如工银安盛,听过没?

人家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五矿集团和法国安盛的合资,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

比如瑞泰人寿,听过没?

人家是中国国电集团和英国耆卫保险集团的合资,后者成立于南非,业务遍布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

而且,现在互联网保险可以说是大趋势,

各家保险公司基本都在开拓线上业务,

不仅如此,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都在互联网保险里挤破头想分一杯羹,

你还说互联网保险是骗子,那我真的无话可说了。

其实所谓的买保险没保障,八成是你买错了。

据统计,国内80%的保费都投到了储蓄型保险上

这意味着人均保障严重不足,不足到什么程度呢?

公子找到了2018年某寿险公司的省分公司理赔年报:

排名第一的金佑人生赔付2个亿,总额看起来很高,

但是分摊到7659件的话,每份保险平均只能赔2.65万!

3万不到!这个能有什么作用?

这买的是保险,还是心理安慰?

弘康人寿的总经理曾说,国内人身险保费中85-90%来源于储蓄型产品(含各种年金险、返还险),而非保障险,

究其原因,那就是相当一部分人痴迷于用保险理财

但其实在保险体系中,保障是绝对优先于理财的。

先买保障型保险,再买理财型保险

因为人,才是稳定的收入、投资收益的来源和意义。

当遭遇疾病和风险点的时候,面对巨额的花费和损失,理财做得再好,也只能忍痛割肉;

在抗风险上,再优秀的理财也不及一份保障型保险杠杆高,来得顶用。

所以,理财型的保险不该成为大家配置的主流保险。

首先,保险很贵真的是大家的偏见,

我不否认有价格很贵的保险,

现在纯保障的保险产品,价格便宜的非常多

而且保险没有什么“一分价格一分货”之说,

相反,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所以,买保险,相同的保障买最便宜的即可。

意外险一年几十上百块,

百万医疗险一年几百块,

最贵的重疾险和寿险,每年两三千元也有解决方案。

所以,保险并不是什么奢侈品

另外,储蓄和保险其实是两个金融工具,没有直接的可比性。

适当的储蓄是个好习惯,

大部分人可能都要靠储蓄去买房买车,

并且,当有了一定积蓄,在外部冲击来临之时,也不至于现金流断裂,

这些外部冲击可以是失业,离职,或者其他。

但是,当面临重大风险,比如重大疾病、重大事故等等…

事实上,很多人存了一辈子钱,可能不够或者刚好能抵御一次重大风险。

这时候保险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保险最重要的功能是杠杆

相当于花少量的钱把重大的风险都转移给了保险公司,

如果你没买保险,10年的存款可能是60万,

如果买了50万的重疾险,10年的存款是55万,外加50万的只能重疾才能用的特定存款。

还有一部分人觉得,保险也要买,但是可以买定投余

就是把买终身保障的钱拿去买定期保障,省下的钱搞投资理财,

进而弥补合同期满保障的不足,也就是老年时期的保障。

说实话我不反对投资理财能力强的这么做,

但是这个投资理财能力要多强,不妨跟我一起算一笔账:

以【30岁的老王、50万保额,缴费至70岁】,瑞泰瑞盈(附加轻症)分别保至70岁和保终身为例。

保到70岁,每年3300元;

保到终身,每年5360;

30岁投保,到70岁保障结束。40年时间需要达到50万收益,我们看一下它的IRR需要达到多少。

(40年每年定投2060元,到70岁收益达到50万)

最后算下来的IRR是7.48%,才能40年达到50万的收益。

也就是说,30岁的人,每年存2000块去理财,存40年,每年的复利要达到7.48%,才能到70岁保险保障期结束,存够50万。

7.48%的复利,要能持续40年!

坦白讲,这个收益连很多的基金经理都达不到,更别说我们普通老百姓了。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每年如果不差这2000块钱,就不如直接保终身了。

让储蓄是储蓄,投资是投资,保障回归保障,

要规划好自己的资产配置,不要只取其一。

那么,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到底应该怎么配置保险合适呢?

70%以上的普通家庭需配齐这四大险种:

所谓重疾险,保的是重大疾病,比如癌症,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等。

人这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近72%,

一旦身患重疾,不仅治疗需要费用,而且可能几年无法工作,造成了很大损失。

一旦某些疾病达到理赔标准,会把钱一次性给你,买了50万保额的重疾险,保险公司会把50万的保额直接打到账上。

这笔钱,不管是用来治疗疾病,还是康复护理,还是用来还得病期间的房贷、车贷,都可以。

重疾险保额=3-5年的家庭支出+康复、护理费用≈50万

如果有更足的预算,可以考虑更高的保额或是更全的责任。

如果预算不足,同样也可以通过减责任或缩短保障期限解决。

“每天不到1块钱,最高能报销几百万。”

百万医疗险最近这些年可太火了。

可以说是最为实用的保险,人人都该买上一份。

百万医疗险是报销制,花多少报销多少。

无论是因为生大病还是意外事故,需要住院了。

除去社保报销,除去一万块左右的免赔额,剩下的住院、手术、护理、药费、各种检查费、住院前后门急诊等等费用,保险公司能报销其中的绝大部分。

最高能报销几百万,而保费每年却只要几百块。

买百万医疗险,重点要看续保条件,

在目前的续保条件中,建议:

20年保证续保(可调价)>6年保证续保>无保证续保约定。

此外,百万医疗险的四大责任最好都要有:住院医疗、特殊门诊、门诊手术、住院前后门急诊

顾名思义,意外险保的是意外。

所谓意外,一定要满足: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客观事件这几个条件。

比如猝死按理来说是不赔的,因为猝死是疾病,不是外来的,是由于自身身体机能变化造成,属于内因。(当然,因为因猝死不赔造成的影响太不好,现在很多意外险也有猝死责任了。)

比如中暑不赔,中暑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是可避免的,不是突发的。

比如自残自杀不赔,这属于本意的。

大到交通事故、台风地震、溺水触电;

小到跌打损伤,猫抓狗咬、割伤烫伤。

这些都在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内。

意外险的保险责任通常包括三项:意外伤残、意外身故、意外医疗

意外身故,就是因为意外挂了,保险公司会按照约定的保额,直接赔给一笔钱;

意外伤残,指因为意外残疾了,通常来说,保险公司按照保额乘以伤残等级,赔付一笔钱;一级伤残最严重,赔付保额的100%,二级伤残赔90%,三级伤残赔80%,依次类推,直到十级伤残,赔付10%。

意外医疗,指因为意外伤害产品的医疗费,保险公司进行报销。

一年期的意外险,续保容易,保费便宜且稳定,50万保额不超过200块;

而长期意外险通常比一年期意外险贵几倍甚至几十倍。

寿险,保险责任非常简单,

在保障期间内,身故或全残才会赔

一个家庭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下,这时候要是不在了,不仅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而且把债务都留给了家庭。

寿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寿险为的是哪怕有一天人没了,也能把未来该赚的钱留下来,作为遗产为家庭继续做贡献。

寿险可分为三类:一年期寿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

一年期寿险,长期来看保费太贵,而且续保没保障;

终身寿险一般是有钱人家庭作为财富传承用的;

对于95%以上的家庭来说,最适合买的是定期寿险

所谓定寿,就是在保障期限内身故,就会获得一笔赔付,这里的身故包括疾病、意外、自然身故,甚至投保两年后自杀也能获得赔付。

定寿的保障期限一般30年或者到70岁即可。

等到老了,孩子长大了,身上担子就轻了很多,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不是自己了,就没什么必要买寿险了。

至于保额,重点考虑自己不在了会为家庭带来多少损失。

定期寿险保额=家中贷款(房贷、车贷)+抚养子女所需的钱+赡养父母所需的钱

在一个家庭中,收入一般来自于夫妻双方,需要给收入高的一方较高的保额,100万以上,给另一方再配置几十万保额即可。

电影《哪吒》中的申公豹说,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移山的尚有前人,我辈也需要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真心希望大家抛除成见,理性看待保险,

}

  因为当下重疾高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的重要性。重疾险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保障期限,重疾险可分为一年期重疾险、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那么重疾险有必要买终身吗?哪些人群适合投保终身重疾险?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了解下。


  一、重疾险的保障期限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年期重疾险的保障期为一年,交一年保一年。优点在于保费划算,每年只需数百元保费支出,就可以获得不错的保障。一年期重疾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每年的保费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后续保费会越高。还有就是续保问题,因为是交一年保一年,每年在保障到期前需重新购买,重新购买时需要健康告知做核保,此时若身体健康状况变差,或者存在历史理赔记录,或者产品下线了,都会影响续保,可能导致买不到重疾险产品,从而失去了重疾保障。

  一年期重疾险适合青年时期保费预算紧张,无法承担较长时间保障的情况下投保,作为短暂的过渡还是可以的,不建议作为长期的保障配置。同时也可用于在已配置好了保障期限较长的重疾险,想要增加保额,可配置一年期的重疾险来达到做高保额的目的,加强家庭责任重大时期的保障。

  定期重疾险,保障一定的期限,比如保障20年、30年,或者保障到70周岁、80周岁等。其采取的是均衡费率,也就是说每年的保费是一样的。每年无需重新购买,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纳续期保费即可。在保障期限内,也无需担心续保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等约定的保障期限到期后,就失去了重疾保障。所以定期重疾险比较适合有一定的保费预算,但不是很充足的人群。用户可根据自己保障需求来灵活选择保障期限,以较低的保费撬动较高的重疾保额。

  终身重疾险就是给予用户一辈子的保障,采取的也是均衡费率,每年的保费是一样的。用户无需重新投保,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纳续期保费即可,终身不用担心续保问题。终身重疾险比较适合保费预算充足的人群。缺点是保费较高,优势是一辈子都有了保障。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患重大疾病的概率也是越来越大的,终身重疾险因为保障时间够长,理赔到的概率就大多了,也是值得推荐的。


  二、重疾险有必保终身吗

  1、成人有必要配置

  成年人承担家庭的经济重任,一旦罹患大病,医疗费用、收入损失等都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而重疾险则可以弥补这部分的损失。其中终身重疾险则给予用户终身的保障,不用担心保障中断问题,从投保开始,到生命结束之前,都拥有一份稳当的大病保障,较为安心。尤其是到了暮年的时候得了大病,重疾险可以想治病可以治病,不想治了也能拿着这笔钱,享受一下生命最后的美好时光。

  2、孩子没必要配置

  一般来说,孩子年龄小,身体出现大问题的概率较低,但规避一段时间内的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一般建议给孩子配置定期重疾险,我国的还处于发展阶段,成年后,孩子有大概率买到更好的保障产品,这样家长可以省下很多钱,用在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其他地方。

  重疾险有必要买终身吗?一般来说,如果预算充足,可以考虑终身重疾险,若预算不足,建议大家优先考虑定期重疾险,等后期经济好转,再考虑终身重疾险也不迟。尤其是,建议选择定期重疾险,因为目前保险市场发展较快,等孩子长大后肯定会有更好的产品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慧择保险网无关。慧择保险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

导读: 百万医疗保险到底值得买吗?百万医疗险是一种网红保险,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也有人谁百万医疗险缺陷太明显,不值得买,那么买百万医疗保险到底好不好?

百万被称为人人都能买得起保险。

住院期间,除报销外,费用1万余元,其余保险公司报销,最高可报上百万,而且保费每年只有几百元!

自从诞生以来,很多的医疗保险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它使我们的人民敢于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这是非常重要的。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它现在是一种网红保险了!

那么百万医疗保险到底值得买吗?买百万医疗保险到底好不好?

百万医疗保险到底值得买吗?

一款值不得值得买,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关注:

1、保障要注意,保证基本安全

作为医疗保险,我们至少要报销主要的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部分:住院治疗、特殊门诊、门诊手术、院前和院后急救。

表面上看像上百万的医疗保险,但实际责任却大不相同。这是目前的情况。

因此,在价格便宜的前提下,要注意保障是否齐全。

在续保方面,有个事要先跟大家说清楚。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终身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因为监管出于风险的考虑,根本没通过终身续保的百万医疗的审批!但是有些百万医疗险是可以续保6年或者20年的,这种我们在购买时可以优先考虑。最少某一段时间不怕产品停售而导致自己断保。

目前,市场上没有百万元的医疗保险保障终身保险,未来将非常困难。(监管机构出于风险原因不批准此类产品)

这一点基本没啥问题,现在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基本都是100-600万,这个额度一个年度是基本是够用了!

如今,数以百万计的医疗保险增值服务也越来越多,大家眼花缭乱。

而这主要拼的就是除了理赔意外给你赠送的服务了,像尊享e生就有上门免费换药打针拆线及送药的服务。

还有很多百万医疗险也有帮大家预约专家和门诊的服务,在你挂不到号找不到理想的医院和医生时,保司就可以帮到我们。

大多百万医疗险都有一年1年的免赔额,但是也有些产品相当友好,例如超越保,保证续保期间,不理赔则免赔额每年可降低1000元最高能降5000元,而尊享e生如果家人一起投保则全家可共享1万免赔额,e生保则是6年共用1万免赔额。

大家都知道一旦得了恶性肿瘤这种大病,也就是癌症,那么往往需要靶向药治疗。

而有些靶向药在医院是买不到的,需要去对的药店,如果一款医疗险有这样的保障,那就更友好了,毕竟癌症是重疾里最高发的疾病,而靶向药又很昂贵。像尊享e生超越保这些百万医疗险都有靶向药保障。

买百万医疗保险到底好不好?

百万医疗险到底好不好,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百万医疗险,所谓百万医疗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额可以达到上百万的一种医疗费用保障类型险种。

这类险种有什么优点呢,首先,它的保额较高,一般都能达到上百万的医疗保额,其次,它每年的保费较少,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情况,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保险。

其次,这类型的保险赔付比例较高,有的险种在扣除医保报销之后,能接近百分之百的赔付剩余的住院费用。甚至有的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还提供就医的往返车票的报销和重症监护补贴的赔付。

当然,这类险种并不是没有缺点,百万医疗险是一种消费型的险种,如果没有发生风险,所交的保费就完全归属于保险公司,不再退还。

其次,此类险种多数会设置一万元的免赔额,也就是说,客户自己需要先承担一万元的医疗费用,超出部分,保险公司才会理赔。当然,有的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将合同列明的重大疾病设置为没有免赔额,但对普通疾病还是不算友好。

再次,这类险种多数都要求公立二级医院,对于想去专科私立医院的客户是非常难受的设置。所以,如果购买了此类险种的朋友,在选择医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好事先咨询保险公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想要购买此类险种的朋友,也要注意,此类险种在购买时对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较高,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朋友,在购买时一定要告知,以免保险公司以此拒赔甚至解除保险合同。

总体来说,此类险种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保障型医疗保险,作为抵抗医疗费用的风险,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年康盛保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