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银行汇款到香港银行进入香港

中银大厦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

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1989年竣工,1990年启用。原址为美利楼。中银大厦为香港第4高的建筑物,仅次于环球贸易广场、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桿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大厦结构採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中银大厦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象徵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 地理位置: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
  • 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
  • 所属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
  •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 建议游玩时长:1-3小时

在尖沙咀沿岸眺望对岸中环景色时,你一定会看到一幢外形像竹子,由几组三角形组成,寓意“节节高升”的摩天大楼,它就是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银大厦位于中环花园道上,原址是美利楼,它也曾出现在各个香港影视剧中。

中银大厦最着名,也是最值得欣赏的就是它那独特的外观。它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大厦揉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和现代科技,以玻璃帷幕及铝合金所建成。它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整个大厦的三角柱身在阳光下呈现不同的空间感,体现着贝聿铭“让光线来作设计”的设计理念,大厦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美的银行之一。

欣赏中银大厦最佳位置就是在尖沙咀沿岸的星光大道或者尖沙咀天星码头,白天你可以坐上天星小轮,在维多利亚港畅游的同时,欣赏中银大厦。而夜晚,你也可以坐在叮叮车二层的最前方,当车行驶至金钟道时,除了看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抬头还能近距离的欣赏这有着强烈空间感的几何形大厦,在夜晚灯光下异常的稜角分明。

正在兴建的中银大厦(1988年)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侷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楼高加上当地颱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誌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採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範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係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门市,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大厦70楼顶层大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採光,若追根究底贝氏採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甘迺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採光的功能。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顶层大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中银大厦(图中最高建筑)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檯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檯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檯,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欞不是连续的,工作檯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範。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彙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徵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画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画,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緻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整座大楼採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採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桿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桿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桿,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国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后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1939年毕业。

港币一百元上的中银大厦

捷运可乘坐捷运港岛线、荃湾线至金钟站下车,B出口步行至金钟道,向西步行5分钟即可。
叮叮车可乘坐叮叮车“铜锣湾-屈地街”、”跑马地-坚尼地城”、“北角-屈地街”、“筲箕湾-坚尼地城”、“筲箕湾-上环”至红棉道下车即可。
票价:成人票2.3港元,儿童及老人票1.2港元。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下车刷卡。运行时间6:00-24:00。

}

我本人是在2018年3月开的中国香港账户,但真正买港股是在去年2019年,我记得是在2019年的5月左右通过自带的证券账户买了两只内房股票(华侨城亚洲、美的职业)后来11月份在朋友怂恿下开通了富途账户,短短2-3个月富途的收益率已经达到接近10%。总体来说收益还是满意的。

最近考虑到了港股打新的潜在收益,所以我陆续开通了一些其他港股券商,问了增加成功率我成功怂恿了太太去香港开了一个账户,今天就具体说一下香港开通银行账户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 这里先插播一下,因为我有个朋友就在这家元朗工作,所以开户之前确实提供了一些便利和协助)

以下就是我今天办理开户的全部过程

地点:香港元朗(元朗青松公路8-18号)

(交通方式:深圳福田口岸过关后,乘坐B1巴士大约20分钟下车,步行大约10-15分钟可抵达)

携带资料:身份证、港澳通行证

进门后先拿号,这和国内一样。我朋友知道我要过去,提前帮我给我拿了号,由于是周一,11点左右去的时候人非常多,所以建议大家避开周一时间,或者选择银行一开门就进去。

等待了约15分钟后就开始办理了。巧合的是柜台的大姐就是1年前给我开户那个人,看来运气不错,因为那个大姐虽然普通话很差,但是还是蛮热心的。我们就开门见山的说想开一个银行账户,用于投资港股。我太太拿出了身份证和通行证。这个时候大姐就开始拿表给我们填表。填表的时候有一点这里我认为有这些点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当询问居住地址的时候,回答是身份证地址。不要回答其他地址,否则需要提供税单、水电单等其他文件。你成功开户后可以在3-5天左右通过网络来更改居住地址。当天的银行将开通银行账户,但是银行卡是需要通过邮寄的方式邮寄到家庭地址的。所以建议在3-5天后通过网银修改居住地址。

然后工作人员就会跟你说一些关于证券账户的内容,比如佣金是万分之25,我们会开通一个附属(家庭)账户,你就回答OK,反正这个证券账户你是的不用的。

这里说一下自带的证券账户,这个账户非常的不建议大家使用,我自己用了大半年感觉缺点实在太明显:手续费高昂每次最低100港币,银行APP使用非常不方便,没有股票实时价格等等。所以这里就劝大家使用其他的券商例如富途、、等等。用户体验会提升太多。

最后我还开了一个香港信用卡。因为的已经开户有接近两年时间了。大姐说帮我试试看,如果能批复下来,那么我用这个卡在大陆消费则属于跨境消费,应该会享受一些返利和权益。

就这样前后大约40分钟就可以办理完毕,我们携带资料仅是身份证和港澳通行证,没有其他任何材料。由于是在元朗分行开户,并且因为事先和银行朋友做了交流,所以可能案例有些特殊性,所以不保证这个方法在其他地方一定可行。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都能顺利开户。

以上是关于开户的内容,下面是一些关于账户给大家一些TIPS:

1.关于开户的必要性:

这次开户我感觉稍微比18年的时候略微紧一些,银行朋友也告诉我最近他们查的比较严,外汇管制还是比较严格的趋势。从长期看,办卡的难度可能越来越高,所以建议如果有条件的朋友还是可以尽快去开个户 。因为香港账户用来做投资,或者买保险,或者作为资产的配置和 货币对冲(港币和美元是恒定汇率)我认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存入港币的方式有很多。我说一种最常用也是合法的方式-直接存人民币

ATM机一天可以存入2万元人民币。然后在网银上直接换成港币。存入的方式是这样。首先选择一台 存款机、输入你的外币账号、然后放入现金。这个操作需要执行两次,因为一次最多存1万元。

另外入金的方式可以是让香港的朋友直接给你汇款转账。这个我就不展开了。

我已经用我的香港账户给我的富途牛牛多次入金了。基本上都是在2-3个小时左右到账,运用FPS方式入金,不需要任何手续费,而且非常便捷,FPS入金一般在券商的入金指南中都有,我也不赘述了。

以上就说是今天的内容。后续还会继续港股打新,投资心得,教育留学等内容,请大家关注吧。

}

钟向群先生,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营运总监,分管资讯科技部、营运部及公司服务部。彼亦为中银信用卡公司董事。在加入集团前,钟先生担任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负责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包括移动支付、网络商务、网络融资、大数据应用等等。钟先生于1994年加入中国银行,先后在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个人金融总部、银行卡中心、创新研发部等担任管理职务,具有扎实的信息科技、网络安全等专业才能,并具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钟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软件专业本科,并获得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

隋洋女士自2014年8月22日起获委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在加入集团前,隋女士于1997年4月加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自此曾于中国银行财会部担任不同职务。隋女士自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出任中国银行管理信息中心助理总经理兼财会部助理总经理,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出任中国银行管理信息中心助理总经理,于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出任中国银行管理信息中心副总经理,自2011年3月起出任中国银行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彼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及知识。隋女士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原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取得企业财务学士学位及财政学专业硕士学位。隋女士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隋洋女士自2015年4月24日起获委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主要营运附属公司中国银行(中国香港)有限公司(‘本银行’)候补行政总裁。

罗义坤先生,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委员会委员及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委员;现为执业会计师。罗先生亦为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罗先生现任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成员暨审核委员会主席,以及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咨询委员会委员。由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起担任国农控股有限公司(原名为乾隆科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获委任为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由二零一四年五月三十日起生效。自2008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罗先生曾为中国香港法定机构市区重建局的副主席及行政总监。罗先生是中国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以及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罗先生于1980年11月11日获认可为特许秘书及行政人员公会会员。鉴于罗先生拥有审阅或分析私营及上市公司经审核财务报表的经验,董事认为罗先生具备适当的会计或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符合上市规则第3.10条的规定。罗义坤于2015年2月6日获委任为中国香港宽频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15年10月获委任为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19年3月13日获委任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刘连舸先生,1961年出生。自2019年7月起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年加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担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董事长、行长。2007年3月至2015年2月担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并于2007年9月至2015年2月兼任非洲进出口银行董事,2009年3月至2015年6月兼任中国-意大利曼达林基金监事会主席,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兼任(亚洲)区域信用担保与投资基金董事长。此前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多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保卫局)局长等职务。2018年10月起兼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总裁。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兼任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9年7月起兼任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于2019年7月5日担任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龚杨恩慈于2007年8月加入中国银行(中国香港)有限公司(‘中银中国香港’),并担任分销网络主管至2011年4月。彼自2011年4月起担任个人金融业务主管。龚太加入中银中国香港前为渣打银行(中国香港)有限公司(‘渣打银行’)分行及直销银行总经理,并曾任渣打银行不同业务范畴的管理岗位,包括银行产品、客层管理、财富管理与市场推广。龚太于银行业工作逾20年,拥有丰富银行业务知识及管理经验。龚太取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龚杨恩慈女士自2015年3月1日起获委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个人金融)。

冯婉眉女士,1960年出生,自2016年10月起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冯女士自2008年5月至2015年2月任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总经理;1996年9月至2015年2月历任中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港币债券市场主管、亚洲固定收益交易主管、亚太区交易主管、环球资本市场亚太区司库兼联席主席、环球资本市场亚太区司库兼主管、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亚太区主管、中国香港区总裁。同时,冯女士自2010年11月至2015年1月任交通银行非执行董事,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任汇丰环球投资管理(中国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及董事、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及HSBCMarkets(Asia)Limited董事等职务,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任恒生银行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冯女士目前还担任中国香港联交所和恒隆地产独立董事,并在中国香港机场管理局、中国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和中国香港科技大学顾问委员会等机构担任多个职位。冯女士1995年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获应用财务硕士学位。冯女士曾获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委任太平绅士,并获铜紫荆星章。2022年3月3日担任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王琪女士,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主管法律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部及发展规划部。王女士在加入集团前,担任中国银行内控与法律合规部总经理。王女士于1984年加入中国银行,曾担任中国银行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法律与合规部总经理、风险管理总部总经理(操作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部总经理等职务。王女士具备国际视野、扎实的法律合规专业功底及丰富的管理经验。王女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取得经济法专业学士学位,并获得意大利帕维亚大学银行与金融发展专业硕士学位。彼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林景臻先生,1965年5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中共党员,硕士,经济师。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就职于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任公司业务处处长。2004年12月至2015年5月,就职于中国银行总行,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客户关系管理总监、公司金融总部客户关系总监(公司业务)、公司金融总部总经理(公司业务)、公司金融部总经理。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就职于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任副总裁。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兼任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年3月起至今,就职于中国银行总行,任副行长,2019年2月起至今,任中国银行总行执行董事。2018年8月起至今,兼任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2018年5月起至今,任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总裁

孙煜先生出生于1973年,1998年加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9月起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总监,2015年3月起兼任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董事,2018年12月起兼任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伦敦分行行长、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行长,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兼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伦敦交易中心总经理。此前曾先后担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金融市场总部总监(代客)、金融市场总部总监(证券投资)、上海市分行副行长、中银中国香港全球市场部总经理。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孙煜先生已获委任为中银航空租赁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董事长及提名委员会主席,自2019年2月27日起生效。孙煜先生获委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本银行非执行董事和风险委员会委员,均自2020年3月20日起生效。于2020年12月23日调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总裁。

蒋昕女士于2021年加入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风险总监,负责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工作,并主管中银中国香港的风险管理部。在加入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前,蒋女士担任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蒋女士于1993年加入中国银行,曾担任中国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渠道管理部总经理及青岛市分行行长等职务。蒋女士在金融业具有丰富的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国际化视野。蒋女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取得国际贸易专业学士,并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

袁树先生,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主管金融市场业务,包括全球市场、投资管理、环球交易产品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其他业务。彼亦为中银集团人寿董事。袁先生拥有逾30年从业经验,长期在中国银行总行及多家海外分行从事金融市场业务,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经验。袁先生于1983年加入中国银行资金部,之后曾在巴黎分行、东京分行、总行资金部、全球金融市场部多个岗位工作;2006年任全球金融市场部总监(交易);2010年升任为金融市场总部总经理(交易);2014年12月至获委任为集团副总裁(金融市场)前,袁先生于中国银行中国香港分行担任行长。袁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王兵先生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主管环球企业金融部、工商金融部、机构业务部、交易银行部和托管及信托服务。王先生在加入集团前,担任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王先生于1996年加入中国银行,曾在苏州分行、宁波市分行、江苏省分行等多家机构担任不同层级管理职务,其中包括江苏省分行副行长及宁波市分行行长等。王先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优秀的企金业务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王先生毕业于苏州大学,取得英语专业学士、硕士学位,并获得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蔡冠深博士, 金紫荆星章、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为新华汇富金融集团主席。自一九九五年起负责新华汇富金融整体策略规划。蔡博士亦为Sunwah International Limited (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为新华汇富金融之主要股东)之主席。同时,蔡博士亦为新华集团之主席。蔡博士现时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除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外,蔡博士亦担任多项社会公职,包括中国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全国工商联合会常委、中国科学院院长经济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商贸咨询理事会中国香港代表、中国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会理事、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中国香港越南商会创会会长、中国香港韩国商会创会会长、大韩民国对外投资推广荣誉大使、中印软件协会主席、中国香港以色列科技合作及促进中心主席、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中美优质教育研究中心主席等。蔡博士亦为多间大学的校董或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国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澳门大学、复旦大学及南京大学等。蔡博士为中国香港上市之汇贤产业信托之经理人汇贤房托管理有限公司之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之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博士拥有30多年经营食品、房地产和国际贸易的丰富经验,及在科技和金融相关业务拥有超过15年的经验。蔡博士为关琴女士之配偶及蔡冠明先生之胞兄。 蔡博士于2016年6月6日获委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1年4月4日起任汇贤房托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Bank)的副行长,及该银行的执行委员会成员.于此期间,彼主管该银行的营运、销售渠道、信息科技、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及合规职能,并于2001年为该银行与新加坡另一银行集团华联银(Overseas Union Bank)的成功整合担当重要角色.在此之前,高先生曾任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4年,在任期间,彼曾以该局银行及金融机构部副局长的身份,对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及监督作出重大贡献.高先生曾任半导体制造商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董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兼职顾问.高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主修商科,并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李惠光先生,为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行政)。彼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运筹工程及工业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李先生为中国香港电脑学会杰出院士及中国香港工程师学会院士。李先生拥有逾30年在中国香港及海外的商业及科技管理经验。彼曾为中国香港赛马会(‘赛马会’)资讯科技事务执行总监及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赛马会的整体资讯科技策略及创新。于加入赛马会前,彼曾在中国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煤气公司)担任行政委员会成员及担任多项要职,包括为该集团的资讯总监,同时统领旗下两项策略科技发展业务,担任名气佳网上业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名气通电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于1990年代初,李先生在港担任美国银行副总裁及系统总监,致力建立公司的资讯科技系统,以支持美国银行在亚洲的业务发展。彼亦曾在美国的金融、管理顾问及制造行业担任资讯科技要职。李先生服务于多个学术、专业及公共事务咨询委员会。彼为中国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应科院)董事、中国香港教育城董事会主席、中国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理事会委员、中国香港房屋协会审核委员会成员及为中国香港多所大学的学术顾问。李先生亦曾为中国香港电脑学会会长、中国香港资讯科技专业认证局主席及职业训练局理事会委员。李先生曾经荣获1999年中国香港十大杰出数码青年奖、2002年及2007年亚洲最佳资讯科技主管奖、2007年中国优秀CIO奖、2009年亚洲资讯科技重要人士奖、2009年中国最具价值CIO奖及2011年中国香港CIO杰出成就奖。彼于2010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并在2008年代表中国香港资讯科技界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的一名火炬手。李惠光先生于2013年11月1日获任为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22年5月25日委任为中国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22年9月14日获委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郑汝桦女士,2007年7月1日出任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后,根据《中国香港铁路条例》第8条获委任为「增补董事」加入董事局为非执行董事.郑女士自1983年起曾在多个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在加入运输及房屋局前,郑女士曾任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她毕业于中国香港大学,并持有社会科学学士学位.郑汝桦女士自2014年10月30日起获委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主要营运附属公司中国银行(中国香港)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稽核委员会和战略及预算委员会委员。

罗楠,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罗先生1996年7月加入中国银行,先后为中国银行洛阳分行实习生、总行海外机构管理部科员。2004年8月起在中国银行重组上市办公室工作,2005年4月被聘为董事会秘书部高级经理(投资者关系),2006年10月被聘为董事会秘书部主管(投资者关系)。罗先生已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发的董事会秘书培训合格证书。于2016年10月26日获委任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及公司秘书。

童伟鹤先生为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中银中国香港独立非执行董事、稽核委员会成员、风险委员会成员、战略及预算委员会成员.童先生于2010年6月获委任为Tech Data Corporation(其为一间于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属纳斯达克指数内)之公司)之董事及稽核委员会成员.童先生为投资公司Investcorp的创办合伙人之一,并担任该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及科技投资集团的主管直至2009年2月.彼现时尚为该公司科技投资委员会的顾问及主席.于1984年加入Investcorp之前,彼曾于美国大通银行工作近11年,于前、中、后台担任不同岗位,并曾在该公司位于纽约、巴林、阿布达比和伦敦的办事处工作.童先生担任过Investcorp投资的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包括Club 100)(一个在美国的中美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彼于2010年5月停任Wireless Telecom Group的董事会主席.童先生持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工学的学士学位,同时为该大学的名誉校董,及其医学中心监事会成员。

刘金先生,出生于1967年,2021年4月起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担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担任中国光大银行行长,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担任中国光大银行执行董事。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担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此前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多年,先后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工银欧洲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工商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江苏省分行行长等职务。199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2021年8月3日担任中银中国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陆银行汇款到香港银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