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经济落地后有哪些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变化?

今天上午,淄博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政法职能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12条,从预警、打击、调节、保护、服务等5个方面,对政法机关的相关职能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对此,法学专家认为,这是将市场经济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同时,张扬了人文关怀的行政执法理念,使得政府的执法行为更具有权威性,更具有可接受性。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自觉把政法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开展了打击侵权假冒、网上打假等一系列打击经济犯罪专项行动。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侦破、移送、审理的经济类案件总数近2万件,涉案资金和财物的总价值达数百亿元,为企业和群众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效地保护了国家、集体和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为全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然而,受经济下行影响,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增大,部分银行抽贷、压贷、缓贷,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往往一家企业出现债务问题,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多家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特别是少数企业恶意经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过了今天不管明天,出现问题就选择“跑路”,对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迫切需要政法机关及时介入、全面参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规范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淄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国祥说,政法手段是政府规范经济秩序、调节经济关系、防范经济风险、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具有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离不开政法机关的参与。《意见》旨在指导全市政法机关充分运用政法手段,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情况带来的新考验、新挑战,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记者了解到,《意见》共12条,既充分规定了政法机关严惩经济犯罪的职能,还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规定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轻微经济犯罪用好“宽”的一手,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限度地减少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建立重大经济案件风险评估机制,是次出现在政法机关的文件中。”山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淄博市委政法委首席法律顾问崔介绍,建立完善重大经济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

“12条意见张扬了人文关怀的行政执法理念,使政府的执法行为更具有权威性,更具有可接受性,也可以使执法者与公民的关系更加融洽。”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源介绍,12条意见还提出市场经济要依靠法治,特别是行政法与经济法的有形之手,进行有效的调节,对建设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具有正面作用。

经济发展背后有政法干警身影

公安 前7个月挽回经济损失9800余万元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不断深化严打整治斗争,特别是紧紧围绕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对影响重点工程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力出击、露头就打,打掉涉企黑恶霸痞势力团伙7个成员41人,破获案件20起;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打击传销犯罪”“打击整治发票违法犯罪”和网上打假四个专项行动,破获经济类案件16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41人,挽回经济损失9800余万元。

加强重点整治,推进安全生产、守法经营。今年以来,共侦办环境污染犯罪案件80起、食品药品领域案件178起,捣毁窝点67个。

法院 严厉惩戒失信行为

淄博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依法严惩金融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非法经营等危害金融稳定、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行为,限度挽回企业和群众的经济损失;深入开展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行动,重拳出击,以打开路,有效震慑和遏制犯罪。

同时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库,完善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信用惩戒制度,加强诉讼诚信体系与社会征信机制的协调联动,形成惩戒失信行为的整体合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检察院 努力做到“十不两维护”

淄博市检察机关全力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在办理涉企案件时,努力做到“十不两维护”(即不间断企业的指挥系统,不间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间断企业的业务往来,不损害企业无形资产,不占用企业任何财物,不轻易冻结企业账户,不轻易查封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企业财产,不公开传唤企业负责人,不轻易开警车进企业办案,维护企业的声誉,维护企业的发展),决不因执法办案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司法局 调解小经济矛盾 防患于未然

淄博市司法局进一步健全村居社区调委会、村民调解小组、邻里调解员等“三层调解网络”,实现人民调解区域性全覆盖,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深入排查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积极参与指导化解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及时将经济领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直通车”活动,对涉及征地补偿、劳动争议、农民工讨薪等容易引发群体性纠纷的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及早引入法律渠道加以解决,避免因纠纷影响到项目进展,及时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

法学专家:控制行政权力不被滥用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法机关12条意见提出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理念和观点。市场经济要依靠法治,特别是行政法与经济法的有形之手,进行有效的调节。《意见》的第三项规定了发挥预警职能,防范经济风险;第四项规定了发挥打击职能,严惩经济犯罪;第五项规定了发挥调节职能,促进经济发展;第六项规定了发挥保护职能,营造公平环境;第九项规定了建立重大经济案件风险评估机制。皆是将市场经济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对建设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具有正面作用。

《意见》第八项规定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诠释和强化了“法无明文禁止规定,皆为权利”这一理念,此理念昭示,市民从事各项经济活动都是自由的,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规定违法和犯罪的,执法机关不得予以干涉,以保障市场经济的灵活性,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自由性,同时亦控制了行政权力,使之不被滥用。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强调了行政执法应当是优良的控权性执法,也应当是有效的效率性执法。执法人员需要达成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在不滥用权力的情况下有效率、有效益地进行行政执法。这既是一个进步性的理念,同时也对行政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淄博行政执法下一步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挑战。

另外,由于各部门存在执法交叉和不严的现象,可能会使《意见》无法一蹴而就,《意见》全面实现注定是一个挑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资深律师:建重大经济案件风险评估机制首次出现在政法机关文件

山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淄博市委政法委首席法律顾问崔介绍,律师事务所接手的案件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一两年来,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里,经济案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金融机构债务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食品侵权案件呈明显增长趋势;而企业对金融风险防范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增长。“12条意见的出台,让我们以后在处理这种案件时,从大局的把握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另外,12条意见强化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护合法经营的企业和企业家,对跨过“红线”的企业和企业家顶格处罚,加大他们的违法成本,这可以引导企业合法有序经营。

“建立重大经济案件风险评估机制,是次出现在政法机关的文件中。”崔认为,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十万元落地,买什么车合适,下面我来推荐几款。

轩逸这款车,车身尺寸在同级别中比较大,内部空间宽敞,尤其是腿部空间,足有两拳多的距离。再加上柔软的座椅,坐在车内,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另外,轩逸的市场销量大,认可度高,所以二手车比较保值,从另一个层面上能节约用车成本。油耗方面,平均百公里油耗在七升左右,加92号汽油,算是比较省油。无论发动机还是变速箱,在耐用性上都能让人放心,不爱坏,后期不用老往修理厂跑,家用非常省心。

威驰是一汽丰田出产的紧凑级三厢车,10万预算能买到1.5cvt创行版,动力方面采用1.5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79千瓦,最大扭矩140牛米,从账面上来看,动力不算出色,但由于车身自重较轻,所以在加速上一点也不吃力,同时丰田的机子在低扭的调教比较充裕,一点油门就跑出去,所以在市区驾驶动力完全足够。虽然车身长度只有4420mm,但内部空间一点也不差,腿部空间有一拳半的距离,不压抑。还有就是油耗也比较低,省心耐用,非常符合家用定位。

在十万的价格区间内,如果你还对车的颜值和舒适性有一定要求,可以看一下标致308这款车。经过改款之后308的外观非常经验,侧面线条流畅均匀,前脸年轻运动,后尾部辨识度高。在底盘调教上308一直是强项,车身控制稳定,底盘扎实,过弯车身姿态平稳,让人很有信心。发动机在高速的表现非常给力,中后段有二次加速能力。内部做工用料也比较考究,比同级别对手要强一些。缺点就是不太保值,还有油耗比较高。如果能接受这两点也是不错的选择。

}
  •   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举行

      以饱满精神状态推动改革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为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作出新贡献

      刘家义龚正讲话 杨东奇出席

      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8月28日在济南举行。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对各级各部门改革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作出新的贡献。

      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作总结讲话,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出席。

      会议宣读了关于表彰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优秀企业的通报,决定授予于启春等93名同志“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授予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91家企业“山东省优秀企业”称号。会议还宣读了省委省政府记一等功奖励的决定,给予30名“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记一等功奖励。随后,省领导为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代表颁奖。

      刘家义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举措,2020年必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现在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已到了攻坚冲刺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中央先后批准我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总书记要求山东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做到“四个扎实”,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制度创新,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刘家义就几项重点改革任务讲了意见。一是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和上合示范区“两区”建设高标准开局起步,自觉站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抓好集成式借鉴、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建立灵活实用的制度机制,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要加大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落实力度,确保在年底前完成试点。二是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盯住最高标准,抓纲带目推进,形成集成优势,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带动整体流程集约化、精准化、平台化,努力实现“一网通办”。三是以更大力度推动国企“倒计时”改革,压实改革责任、改革任务、改革督查,加快“混改”步伐,以增量改革倒逼存量优化,落实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改革任务落实。四是以改革精神培厚企业家成长沃土,尊重企业家,激励企业家,保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关爱企业家,培养企业家,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热情。企业家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爱国守法、诚实守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超越自我、争创一流,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五是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上走在前列,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突出“平台”集聚效应,突出“人才”核心支撑,切实提升区域创新实力。六是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完善党政机构职能统筹,提高部门履职能力水平,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综合执法改革等配套改革,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

      刘家义最后强调,今年还有4个月时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着力抓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抓好稳投资工作,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精细化研究国际市场,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各部门要紧盯全年目标,落实“六稳”要求,把各项任务抓紧抓实。

      龚正在总结讲话时指出,这次会议,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思想认识更加统一,任务举措更加明确,紧迫感责任感更加强烈,表示一定大踏步推进改革开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全力以赴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见效。一要敢于担当,必须有勇担使命的硬肩膀、刀刃向内的硬功夫、亲力亲为的硬本事,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二要压实责任,每个层级都必须担当负责,既要做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又要打通改革落地的“神经末梢”。三要统筹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集成集效的好局面。四要鼓励首创,坚持眼睛向下、脚步踩实,尊重群众实践,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到改革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受益。五要结果评价,把改革的评判权放到企业和群众手中,用实效来检验、请群众来评判、让企业来打分,精准解决问题,推动改革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王可 孙立成 凌文

      会上,王可、孙立成、凌文同志分别就推动落实全省机构改革、制度创新、企业改革工作作了发言。与会人员围绕刘家义同志讲话和《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讨论稿)》进行了分组讨论。

      有关省领导,各市市委书记,省直各部门(单位)、省管企业、中央驻鲁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优秀企业家、商会会长代表等参加会议。

  • 8月28日,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这是一次立足新起点、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会,也是一次集思广益、深化改革共识的交流会。29日出版的大众日报,对这次会议进行了重点报道,在要闻一、二、三版刊发了消息、评论、采访札记、深度解读等报道。如何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让我们一起来看与会的“一把手”们怎么谈的。

    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企业来说具有政策“工具箱”价值。在山东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内,青岛片区共52平方公里。青岛正在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对“工具箱”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精准推送给企业。

    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全国自贸区总数增至18个,此前已经创造出200多条成功的经验,烟台将集成式复制这些创新成果,同时围绕自身特色,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改革等方面闯出一些新路子、创出一些好经验。

    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之所以上不去,一个重要原因是部门单位职责不清、交叉重叠,人为制造了过多“红灯”“堵点”。弥补这一短板,需要按照系统论的思维和管理学的逻辑,对现有体制机制动一次裁弯取直的大手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让政务服务的羊肠小道变成高速公路。

    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诉难求、事难办”等问题,潍坊着力为市民群众提供集成式、便捷化服务。我们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把它打造成像110一样家喻户晓、方便快捷。我们还梳理各部门现有APP及“一网通办”程序,将分散在各部门单位的服务事项、信息资源、扶持政策等拿上平台,打破部门界限,尽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专业化服务。

    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不是小修小补,而是根本性、颠覆式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思想先行,彻底转变观念。拿政务服务来说,虽然都叫政务服务中心,但我们习惯站在管理的角度设计流程,管起来是方便了,但是企业和群众却不方便了。

    省发改委主任周连华:改革措施在向下传导过程中,边际效应大幅下降,群众、企业获得感不强,根本原因是权力思想作祟。比如部门内部处室之间,流程多、环节多,形不成并联。省直部门要有刀刃向内的硬功夫,内部处室首先要互联互通,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好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

    省国资委主任张斌:国企改革到了“刀山火海”的关口,面临着既得利益主体极大的反弹阻力,必须以更大力度推动国企“倒计时”改革。围绕当前国企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省国资委将从推动“三项制度”改革、推动混改落地、推动处僵治亏等八个方面谋求更大突破。

    省委编办主任刘维寅:我们将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指导市县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局“一对多”“多对一”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阻点和问题,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

      2018年以来,山东作为全国第一批推进地方机构改革的省份,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把机构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统筹谋划,周密组织实施。省委书记刘家义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当好“施工队长”,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化地方机构改革协调小组会议、编委会议,研究审议改革方案,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旗帜鲜明讲政治,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改革工作,狠抓任务落实,按期完成了省市县机构改革任务,初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

      “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机构改革中,“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我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这次改革首要任务,完成了党的纪检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调整设立了各级党委有关议事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省、军民融合、农业农村、退役军人事务等重大工作的领导。充实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职责配置,将各级机构编制、公务员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民族宗教等工作,归口党委职能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完善部门党组织决策机制,加强专职党务干部领导职数和编制配备,充实工作力量。

      省委农业农村委强化统筹协调,整合了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涉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职责,集中优势资源设立了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1705亿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委宣传部统一管理和负责新闻宣传、出版、电影、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了《沂蒙山》《乳娘》等精品力作,有力推动了我省宣传文化事业创新性发展。

      据省委编办负责同志介绍,这次机构改革最鲜明的特点和最大的成果,就是进一步理顺了党政部门关系,增强了党的领导力,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党领导一切工作的体制优势更加彰显。

      “不打折扣、不留尾巴”

      各级机构设置实现整体性重构

      这次机构改革,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效果之扎实前所未有。一组数据,形象展现出这场改革的态势:

      ――严格落实中央“规定动作”,在中央规定的各级党政机构限额内,省市县党政主要机构设置与中央保持基本对应。

      省委、省政府共设机构60个,其中新组建和重新组建机构23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机构19个。市级层面,济南设置党政机构54个、青岛设置53个;淄博、烟台、潍坊、临沂4市设置50个,其他10市设置47个。

      ――严格落实中央改革要求,对不规范设置的机构一次清理到位,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留尾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全面清理撤并各级限额外行政机构,省级撤销22个,市县共计撤销3094个。全面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根除了“事业局”,省级撤销厅级事业单位11个,市级撤销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308个,县级撤销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1509个。精简各级各类议事协调机构。结合机构整合相应调整和规范领导职数,改革后,省级共计减少厅级领导职数76名、处级领导职数246名;市县共计减少处级领导职数1643名。

      ――同步推进涉改事业单位调整,同质同类单位予以整合,省市县共收回事业编制1.9万余名,重点保障基层一线和民生领域。如设立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确保把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许多省直部门和市县党委、政府负责人表示,“这次机构清理规范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之前没有想到的,真正体现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精神。”

      因地制宜突出“山东特色”

      保障重点领域事业发展

      在中央改革大框架下,我省坚持从省情出发,聚焦省委八大发展战略等中心工作,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围绕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省发改委和16市发改委均加挂了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牌子,统筹集聚各方面资源,大力发展“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实施经略海洋战略,组建了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和省海洋局,7个沿海市设置海洋发展机构,集中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为推进“数字山东”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我省新组建了省大数据局、10个市设置大数据局。

      改善营商环境是当前山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机构改革上山东也是“大手笔”――在16个市、136个县(市、区)和30个市属省级以上开发区共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是山东第一家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局。改革后,市级行政审批机构由原来的27个归并为1个,审批科室由112个减少为6个,审批人员由379名精简为61名,构建简约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服务新格局。今年1-5月份,办理各类业务14万件,是去年同期的20倍,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

      政府效率效能大幅提升

      机构改革,不只是“物理整合”,更要在职能整合、人员融合上发生“化学反应”。

      去年10月份,省医保局挂牌成立,统一管理全省医疗保障工作。原来医疗价格、招采、支付等职能分散,如今协调配套、有机整合,为“三医联动”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最近省医保局正加快推进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启动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此举将大幅挤压医用耗材价格水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按照一类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我省对各级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商务等方面的职责进行了大幅调整优化。同时,结合制定部门“三定”规定,对环保、应急、市场监管、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等40余项涉及多部门的事项逐一明确职责边界,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

      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机构改革,将市场监管5家机构、7项职责进行了整合和优化,真正体现了大市场、大统筹、大监管,由原来的“九龙治水”变成了“一支队伍管市场”。省生态环境厅把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职责统一了起来,打通了地上与地下、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城市和农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产生了聚合效应。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改革的“试金石”。这次改革,聚焦基层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推进流程再造,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服务。

      编制公布了省市县三级“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开通省级政务服务大厅,在全国叫响了放管服改革的山东品牌。在全省81个县(市)推进市县同权,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全面推进规范“属地管理”,编制公布了县乡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建立“乡呼县应、上下联动”机制,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各级共调剂1232名行政编制、14329名事业编制,减上补下,充实了乡镇力量。(本报通讯员 徐少华

  • 本报济南8月28日讯 “作为民营企业家,能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还记一等功,意想不到,非常振奋。”在刚刚结束的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上,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卫平领回了“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证书和省委省政府“一等功”奖章,让他十分感慨:给企业家记一等功,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不多见,而且对央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我们感到山东确实走在重大改革的路上”。

    改革已到攻坚冲刺阶段,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加快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凝聚起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对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表彰。

    在今天的大会上,于启春等93名“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91家“山东省优秀企业”获得表彰,省委、省政府对其中30名“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记一等功奖励。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表彰“不唯身份”,大中小微企业都有,央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大型民企(含港澳台侨、外商投资企业)占比49.4%,中小微企业占比19.7%。

    表彰突出的是改革创新,优先考虑具有国际化视野、敢为人先精神,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企业;注重的是“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领域,优先考虑发展新动能、以“四新”促“四化”等成效突出的企业;优先考虑细分市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龙头企业。获奖的中小微企业全部为独角兽或瞪羚企业,比如吴卫平的“阿尔普尔”就是“2018年山东省瞪羚企业”。

    “被表彰让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同时也深感责任和压力。”在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玮看来,我省推进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非常明确,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抓好落实落地。下一步将按照“以更大力度推动国企‘倒计时’改革”的要求,继续围绕“国企改革十条”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重点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等领域的改革力度。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投资业务优势,服务“八大发展战略”,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

  • 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对各级各部门改革落实情况展开“回头看”,对继续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作出安排部署,释放出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深入的强烈信号,必将进一步激励全省上下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不断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狠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改革的一切难题,只有在落实中才能破解;改革的一切措施,只有在落实中才能见效;改革的一切任务,只有在落实中才能完成。今年以来,全省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八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各方面工作落实取得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当前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党中央赋予我省的各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推进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许多改革事项,还有一系列规划政策亟待落实,一系列改革举措需要推进,一系列矛盾问题尚待破解。今年只剩下4个月时间,全面完成既定改革任务,已到冲刺阶段,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必须矢志攻坚克难,狠抓落实落地。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向改革聚焦,朝落实发力,把抓改革任务落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盯全年目标,落实“六稳”要求,对各项改革任务逐一对账盘点,深踩油门、开足马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取得成效。

    向改革聚焦,朝落实发力,要对准焦距、抓住关键,以重点改革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把握改革中的重点领域,才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抓住改革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这次会议,省委从推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进国企改革等六个方面,就改革落实抓什么、怎么抓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下一步改革攻坚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要坚持集成式借鉴、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全力推动“两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开局起步。要盯住最高标准,突出抓纲带目,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要压实改革责任、改革任务、改革督查,以更大力度推动国企“倒计时”改革。要优化政策服务,打造优良环境,以改革精神培厚企业家成长沃土,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热情。要把住创新“风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平台”集聚效应和“人才”核心支撑,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上走在前列。要完善党政机构职能统筹,提高部门履职能力水平,扎实推进事业单位、综合执法改革等配套改革,高质量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

    向改革聚焦,朝落实发力,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逐项抓紧抓实。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越是改到深处,越要把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把精力往抓落实上集中,把资源往抓落实上集聚,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本地区、本系统的“施工队长”,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推动、重点环节亲自协调,既要“向前看”抓推进,又要“回头看”补缺漏,坚决杜绝改革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制约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事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搞清楚问题症结在哪里,明确整改方向和改进措施,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要用好督察问责利器,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有效排除深化改革抓落实的梗阻,使各项工作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只要我们拿出闯关夺隘的雷霆手段,以钉钉子精神实打实、硬碰硬,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就一定能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抢得先机、赢得优势、再创辉煌。

  •   □ 本报记者 魏然

      “我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8月28日,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上,93名“山东省优秀企业家”、91家“山东省优秀企业”受表彰;省委、省政府“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25条”征求意见,极大鼓舞了全省企业家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我省最稀缺资源是优秀企业家,最需要做的是厚植企业家成长‘土壤’。”省委书记刘家义在会上指出,要以改革精神培厚企业家成长沃土。

      一个地方经济活跃度怎么样,取决于市场的活跃度,市场活跃度取决于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与企业和企业家活跃度直接相关。

      7月27日至28日,刘家义书记在济宁市、枣庄市调研时,曾提出“四问”:自己的企业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怎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自己是不是合格的、优秀的企业家,怎样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企业家并带领企业向世界一流迈进?要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我省要弘扬企业家精神、造就大批优秀企业家,主客观条件怎样来实现?

      与会的很多企业家都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认为,衡量一名企业负责人是否是企业家、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不是看他挣了多少个亿,而是要以政治素养、资源聚合能力、价值创造、社会贡献四个标准来考量。“我们不要说自己是什么企业家,要先从企业经营者开始,上升到企业家的境界。”

      当前,山东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八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改革进入深水区,正处在应对多重挑战又孕育无限希望的关键时期。

      “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影响,企业突出的感受就是竞争更残酷了,赚钱更难了。很多企业在市场奋战中都有孤独感,在这种背景下,山东再次强调提升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非常重要。”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认为,怎么激活企业家队伍活力,让企业焕发出二次创业的激情和信心,至关重要。“相比浙江等省,我们在营造营商环境、尊重企业家方面还有差距。”

      “四问”问的不仅是企业家,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比如“国企10条”“非公10条”、支持民企35条等,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此次会议上征求意见的“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25条”,包括了尊重企业家、激励企业家、保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关爱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等六方面具体措施,进一步为企业家成长成功创造条件,通过更多有情感、有诚意、有温度的政策服务,激发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情。

      大家普遍反映,“25条”很细、很量化、很直接,具体到谁来干、什么时间干等。“对于部门来说,要很好地落实这些举措,给企业家提供良好的舞台和环境,不能遇到事就简单说个‘不’,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精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崔建海说,对于实践中的好政策好做法,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长久可持续地发挥作用。

      “我们既是国有企业,又是市场化完全竞争的企业,迫切需要尊重企业家、培养企业家、鼓励企业家的好政策。”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说,“25条”围绕企业家关心的热点问题精准施策,针对企业家干事创业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出实招,对“双招双引”或者本地企业快速发展都是有力支持。

      如果把外部环境比作“土壤”,那么企业家就好比“种子”。现在“土壤”越来越好了,“种子”也要和环境匹配、相得益彰。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认为,山东是出优秀企业家的地方,山东人肯干实干,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家的观念、思维、视野可能跟不上转型发展的要求了,提高企业家素质尤为重要。

      “企业,尤其是民企,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有一种家国情怀、远大愿景,一定不会是为了个人,而是通过实现自己的理想、自身的价值,带动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最终回报社会。”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卫平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企业家一定要参加培训。现在“25条”也明确提出来了,要创造良好条件,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不只是运作能力、管理能力、科技创新、战略眼光,还包括国际视野、诚实守信、企业家情怀等方面,打造高水平、有国际视野、有担当的企业家。

      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环境、对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等等举措,无不让企业家们欢欣鼓舞,表示一定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努力把山东各项改革落到实处,与时代同步,与山东一起转型发展。

  •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卞文超

      8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这是一次立足新起点、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会,也是一次集思广益、深化改革共识的交流会,更是一次推动改革落实落地的誓师会。

      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更深层次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是山东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重大使命。

      如何全力推动“两区”建设高标准起步?

      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要把改革作为抓落实的“冲击钻”。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对企业来说具有政策“工具箱”价值。在山东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内,青岛片区共52平方公里。青岛正在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对“工具箱”进行分门别类梳理,精准推送给企业。

      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王清宪说,青岛正在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新阶段,发挥示范区的“新特区”作用。

      高标准起步,既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往前走,也要有首创性的改革。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认为,全国自贸区总数增至18个,此前已经创造出200多条成功的经验,烟台将集成式复制这些创新成果,同时围绕山东自贸区在开放型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中日韩经济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特色,烟台片区也有特别好的设想,下一步要争取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闯出一些新路子、创出一些好经验。

      “两区”建设高标准,其他领域的改革落地亦要高标准。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了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张术平说,烟台选择招远、龙口、莱州和烟台开发区作为试点,对省委有明确要求“管委会+”体制、全员聘任制等7个改革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落实好,对允许自主探索的大胆试、大胆闯。

      改革开放走在前列,制度创新必须走在前列。推进制度创新,根本在流程再造。这项改革调整的是体制内的利益格局,下不了“断臂”之心、忍不了“剜肉”之痛,不可能干成。

      “改革措施在向下传导过程中,边际效应大幅下降,群众、企业获得感不强,根本原因是权力思想作祟。比如部门内部处室之间,流程多、环节多,形不成并联。”省发改委主任周连华说,省直部门要有刀刃向内的硬功夫,内部处室首先要互联互通,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好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

      推进流程再造,我省提出省一级要“减权放权授权”“容新容缺容错”,能交给市场的坚决交给市场,能交给地方的坚决交给地方。“这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市场经济思维倒逼改革推进。”淄博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毕司东说。

      我省国企改革正处在“乘数效应”最大的时期,“窗口期”不容错失。国企改革首先取决于企业家的责任担当。有的企业改革迟迟不能突破,原因在于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不足,怕得罪人、怕“被马蜂蜇”,而且改与不改与自己的“帽子”和“票子”关系不大。

      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说,国企改革到了“刀山火海”的关口,面临着既得利益主体极大的反弹阻力,必须以更大力度推动国企“倒计时”改革。围绕当前国企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省国资委将从推动“三项制度”改革、推动混改落地、推动处僵治亏等八个方面谋求更大突破,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一企一策”,督促省属企业尽快制定系统化、一揽子改革方案,逐个指导分析,逐户审核把关,进一步明晰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25条”,在本次会议上征求意见。与会人员表示,一个地方经济活跃度怎么样,取决于市场活跃度,取决于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和企业家的活跃度直接相关。我省最稀缺资源是优秀企业家,最需要做的是厚植企业家成长“土壤”,必须以改革精神厚植企业家成长的沃土。

      “尤其是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少,这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祥武说,改革举措落地,必须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激励企业家、保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关爱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的氛围,为企业家成长成功创造条件。

      创新型省份建设,也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周林说,我省高校、科研单位有丰富的人才和创新资源,但与企业、市场结合的紧密度不够,应设法让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德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张安民说,让改革落地生根,必须眼睛向下、基层探索。为此,德州探索了“制度创新+试点争取推进+自主探索”三位一体模式。其中,建立试点争取申报制度,目前18个省级以上试点正待评审认定。

      让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工作责任制,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着力。张安民说,德州每名市领导负责2―3项重点改革任务,还建立了“三台账、四清单”督察目录,每季度集中督察、全盘推进,同时运用联合、暗访等督察形式推进改革落实落地。

      (□本报记者 张春晓 付玉婷 魏然 参与采写)

  • 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谋求国企改革更大突破

    山东要求把握有利“窗口期”压实责任,开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17年,山东召开近年来规格最高的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两年来,省委、省政府以专项督查、专项调研等方式推动各项改革政策落实落地,动作多、力度大、成绩好,成为山东国企改革给外界留下的突出印象。

      “有利窗口期不容错失,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推进国企‘倒计时’改革。”8月28日召开的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会议明确,加强有效制度供给,释放改革红利,在国企改革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求更大突破。

      “没有哪户是不能改的,只有怎么破除障碍改的问题。”8月初,一场部署会上,省国资委主任张斌宣告山东省属一级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开启。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我省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推动国有资本与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发展:省属58户企业混改试点基本完成,各级权属企业混改比例达62.3%,比全国省级平均混改比例高6个百分点。省属一级企业开启混改,标志我省国企混改上升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

      同时,我省牢牢牵住市场化改革“牛鼻子”。两年来,省属企业董事会成员基本配齐,市级国资委监管企业中76%以上建立董事会。职业经理人制度3户省属试点企业中1户已实施完成,市级国资委出资企业中有20户开展经理层市场化选聘。省属企业境内企业管理层级基本压缩到四级以内,市级国资委出资企业中90%以上已将管理层级压缩到三级以内。

      改革成效充分反映在企业活力、效益上――2017年以来,山东省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几乎每个月都创出历史新高,不少指标远高于全国地方国企平均水平。但张斌直言,包括混改、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等在内,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有的“混改”只是戴了帽子,尚无“改”的实质;干部竞争性使用机制尚未形成。他举了潍柴动力一位副总的例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这位副总至今已‘三上三下’,这才是‘真改’。”

      为进一步激活省属企业改革动力,记者了解到,抓住“关键少数”,年内我省将出台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改革绩效评价办法,建立常态化末位淘汰机制,摘掉国企领导人员“铁帽子”。在全国创新建立的国企改革述职问询制度,十月底前也将完成剩余20户企业的述职问询,承诺事项将公开接受监督,按期逐一落实。

      8月6日,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我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掀开新篇章。不仅是港口集团,我省已相继组建山东铁投集团、机场管理集团,省属医养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内部融合也正有序推进。

      国企改革,微观上在于激发主体活力,宏观上是要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快形成主导性优势、引领性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山东加速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组合,不断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就在上半年,28户省属企业对主业进行了重新确认,紧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优选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增长潜力大,有利于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的业务作为主业。据估算,2019年省属企业年度投资计划中主业投资占比达97%。“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记者从28日的会上还得到了这一消息。

      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僵尸企业”常态化处置机制下,列入三年处置计划的321户省属“僵尸”企业目前已基本出清。有了“资产负债率”与“带息负债规模”的双约束,截至去年年底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69.31%,较2017年初下降4.96个百分点,今年内还有望再降一个百分点。

      总书记亲自考察过的万华,几十年如一日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是山东省属企业的缩影。近两年省属企业与中科院累计达成合作意向41项,今年上半年,省属企业研发费用支出66.2亿元,同比增长92%。为更好发挥省属企业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记者了解到,我省正研究推动省属企业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逐年加大研发投入。

      “管起来”转向“管得好”

      目前,山东16市全部设立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全面完成,共划转企业800户,资产总额9709亿元,走在全国前列;县级层面,完成比例达到32%,年底也有望全部完成。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我省逐步探索实现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打破条块分割,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据介绍,对新纳入集中统一监管的企业,各地正加快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从“管起来”向“管得好、能发展”转变。

      省国资委还先后分三批取消下放监管事项36项,并在《山东省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中明确9个方面、29项权责事项。清单外事项,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

      2018年9月上线的国企阳光采购服务平台,上线不足十个月,就累计完成项目1645个,物资类和服务类项目平均节资率约6.28%。“降成本、控风险、增效益、提质量效应明显。”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苗伟指出。这意味着,常规手段外,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的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平台和信息公开网络平台正不断提高我省国资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当前,山东省属一级企业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工作全面完成,二级企业完成率达98.3%,市县属一级企业完成99.4%。省属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中80%以上在董事会、经理层交叉任职,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全部实现“一肩挑”;市属一级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比例达86%。

  • 制度创新是最关键的创新,流程再造是推进制度创新的根本性举措。

    当前,山东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历史关口,进入“凤凰浴火”的阵痛期和即将“破茧而出”的关键期。中央批准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如何站在新的“风口”抢占先机,以制度创新再领改革风气之先,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参加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的代表们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我省发展最大的弱项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最大的制约是流程落后问题,相关体制机制远远落后于全省发展的目标定位,远远落后于现实环境的深刻变化,远远落后于先进省份的创新创造。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省委把流程再造作为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牵动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全面设计、作出部署。归结起来就是“1234”:“1”,就是把流程再造作为“一个”牛鼻子工程;“2”,就是盯住最高标准,抓纲带目推进工作“两项”总要求;“3”,就是优化省、市、县“三级”流程,形成集成优势;“4”,就是打造手续最筒、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四最”办事流程。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决定》,明确了12个方面51项任务,目前改革效果开始彰显。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开发区未来一个时期的改革方向,推出了“管委会+”体制、全员聘任制、规范管辖面积、健全薪酬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各项改革正在全面展开。

    按照省内的部署,园区改革年底之前要完成试点。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透露,烟台这次开发区改革的魄力很大,无论是社会事务的剥离还是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力度都是空前的。他说,“省里的规定动作,我们不折不扣执行,烟台自己的自选动作也很有弹性、很有创新空间。我们希望改革后的开发区以新的面貌、新的气质登场,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产生更大积极作用。”

    “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不是小修小补,而是根本性、颠覆式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思想先行,彻底转变观念。”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说,“拿政务服务来说,虽然都叫政务服务中心,但我们习惯站在管理的角度设计流程,管起来是方便了,但是企业和群众却不方便了。”对此,临沂市明确了58项制度创新任务、77项改革重点,每个县区、市直部门都领受改革任务。“我们要重新洗牌、重构规则,变中求新、变中突破。”

    流程再造涉及范围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只有奔着关键问题去,把线头、打七寸,才能带动整体流程优化。

    有的与会者反映,先进地区为企业办事,都以分钟、小时来计算,我省企业开办、项目建设审批时间太长、环节太多。“如果再拿不出实招硬招,差距将越拉越大。”对此,省委编办主任刘维寅表示,“我们将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指导市县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局“一对多”“多对一”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阻点和问题,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之所以上不去,一个重要原因是部门单位职责不清、交叉重叠,人为制造了过多‘红灯’‘堵点’。”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说,“弥补这一短板,需要按照系统论的思维和管理学的逻辑,对现有体制机制动一次裁弯取直的大手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让政务服务的羊肠小道变成高速公路。”

    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反映,现在企业提交相关报告、方案等,由于缺乏专业性,专家评审通过率较低,耽误浪费了时间。他对比浙江的做法说,“浙江省是政府负责成立专家团队,提前介入,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拿出来的方案基本都能过关。这就像拿地即开工一样,政府要提前介入做环评等工作,所有东西都在网上公示,前置工作做完才进入审批环节。”

    山东山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火民以前做过人才工作,他对山东近来用信息化手段评选泰山学者的做法赞赏有加。“以前我们用行政主导的方法下指标、评人才,现在我们用公开透明的市场化信息化方式进行同行评价,这是涉企服务的一大进步。”董火民建议,在战略新兴领域进行成果转化应该向深圳、江苏学习,结合具体领域、业态、业务模式的不同特点定义考核标准,创新考核制度,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面广量大的许可服务事项主要集中在市县,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主要责任也在市县。如何让服务群众的“末梢神经”灵敏起来?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介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诉难求、事难办”等问题,潍坊着力为市民群众提供集成式、便捷化服务。“我们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把它打造得像110一样家喻户晓、方便快捷。我们还梳理各部门现有APP及‘一网通办’程序,将分散在各部门单位的服务事项、信息资源、扶持政策等拿上平台,打破部门界限,尽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专业化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