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政治风险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实习生 韦思宇 北京报道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会议提到,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消息一出,午后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快速扩大至10%,腾讯控股(0700.HK)涨逾12%,京东集团(9618.HK)涨逾22%,阿里巴巴(9988.HK)涨逾14%,美团(3690.HK)涨逾14%。

如何理解常态化监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伟认为从稳定市场预期的角度来理解,意味着监管态度会更为平稳,规则也会不断细化。“市场最怕的是预期不稳定,包括执法忽冷忽热,预期明确,比如特定高风险行为一旦实施便会面临高法律风险,企业自然会进行调整。”

平台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此前数十年平台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野蛮生长,2020年底以来,针对平台经济的治理强化。

华创证券总结了平台治理的几个阶段,一为重视典型案例的时期,2021年10月份以前市场监管总局等机构主要针对阿里巴巴、美团、斗鱼虎牙、滴滴、腾讯音乐等企业的部分业务进行相应的监管。二为权责清晰化阶段,确认了长期平台监管的思路与涉及范围,健全完善规则制度。正式成立国家反垄断局。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确定平台反垄断将是长期且有法可依的状态。第三则是进入监管常态化阶段。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韩伟认为可以从稳预期的角度来理解。

常态化监管可以理解为,监管态度会更为平稳,规则不断细化。除了法律层面的修订,下位配套规章等立法计划,都体现了规则不断细化的趋势,这也有利于市场稳定预期,明确行为红线在哪。”韩伟指出。

其实,从今年以来,“规范、透明、可预期”是多个会议上释放出的信号。

就在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回应了中概股以及平台企业监管治理等社会关注话题。

金融委会议指出: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接下来有哪些重点工作?

对于平台经济的发展,接下来会如何推进呢?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了近两年来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开展的平台专项整治行动,接下来或将有实质性进展。

2022年以来,舆论场关于互联网企业过冬等讨论声音不断,近期国内平台企业市值受挫,反垄断等执法监管手段是否还会继续推进?

确保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反垄断法律这类负面清单规则的落实,是监管部门的职责,市场不应该期待政府在正当执法方面消极不作为,明确、清晰、透明的执法对于平台健康发展很重要。”韩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他表示,强化竞争执法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竞争执法所推动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经济长远和高质量发展所必需。

3月17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反垄断工作会议中明确了几个重点:发展是第一要务;公平竞争成高频词汇;反垄断法治化亦被强调,“规范、透明、可预期”为监管方针。

此外,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而此前的多份政策文件都披露了相关方向。

1月27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对于平台经济领域。《规划》强调,完善平台经济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等分析框架。推动完善平台企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强化平台内部生态治理,督促平台企业规范规则设立、数据处理、算法制定等行为。

《规划》还提及,制定大型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合规报告和风险评估制度

最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2022年立法规划,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是今年重点,多部部门规章得以披露,包括《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禁止垄断协议暂行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等。

可见,如若今年《反垄断法》修法完成,那么与之配套的相关部门规章也会进行调整完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