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乙数是9分之8,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是多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备课资料(人教版四年级总复习)(共含8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只鸢”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备课资料(人教版四年级总复习)

篇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衔接课程课堂辅导

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北京市人口:人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一(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亿级万级个级……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三百二十六万七千五百  写作:

比较数字大小时,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不同,则位数多的数就大。

比较下面数字之间的大小: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是射线。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是直线。

从一端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分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角可以分为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

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直角等于90°。

以下图形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或变小,积也不断变大或变小。

习题:根据8×25=2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在同一个平面内部橡胶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习题:以下各组直线中,哪组相互平行?哪组相互垂直?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刘伯伯买4只小羊用了36元,他还想再买144元的小羊,他一共买了多少只小羊?

妈妈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才能尽快吃上病?

小红感冒了,找杯子倒开水需要1分钟,等开水变温需要6分钟,找感冒药需要1分钟,量体温5分钟。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篇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有哪些

(2)( )班的男女生植树相差最多。

(3)4个班女生共植树( )棵。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一个并解答。

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三

一、填空题。(100分)

1、钟面上3时整分钟与时针组成( )角,是( )0;1时整分钟与时针组成( )角,是( )0;8时整分钟与时针组成( )角,是( )0;6时整分钟与时针组成( )角,是( )0;12时整分钟与时针组成( )角,是( )0。

3、在一条50米路的一边每隔2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可以栽( )棵树;如果两边都栽,一共可以栽( )棵。

4、把一根长6米的钢筋锯了8次,分成了( )段,如果要分成12段要锯( )次。

5、如果87□400≈87万,□里可以填( ),如果87□400≈88万,□里可以填( )。

6、有一个角,必须是( )度的倍数,才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

7、一千零八万是( )位数。

8、王大伯在自家的一面墙建一个鸡舍,想用12米长的竹篱笆围出最大的鸡舍,仔细想想,建鸡舍的面积最大,面积是( )平方米。

9、一个正方形,它有( )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它有( )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10、一个数由35个亿和35个万组成,这个数是( )。

11、马路一边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个,那么电线杆有( )根。

12、一根木料,锯4次,能锯成( )段;如果锯成8段,需要锯( )次。

13、秦淮河一侧的河堤上栽了5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放一张休闲长椅,放了( )张长椅。

14、一条小路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21棵树,每两棵树之间隔6米,这条小路长( )米。

15、一个正方形操场边长40米,在操场周围每隔5米栽一棵松树,一共要栽( )棵松树,如果每两棵松树间放2盆菊花,一共要放( )盆菊花。

16、10位小朋友站成一排做操,每相邻两位小朋友相隔2米,做操的队伍长( )米。

17、某商品降价一半后,原来购买该种商品20件的钱,现在可以购买( )件。

18、与最小的六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19、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25米、207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 )米。

20、我们戴的红领巾上有一个( )角,两个( )角。

21、被减数加上减数与差的和,再除以被减数,商是( )。

2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48,甲数比乙数大6,甲数是( ),乙数是( )。

23、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小的六位数小( )。

24、学校四个季度共用电972千瓦时,平均每个月用电( )千瓦时。

25、两条直线相交,一个角是锐角,那么其余3个角中必有( )个锐角,( )个钝角。

26、9□475≈10万,在□里可以填( )。

9□475≈9万,在□里可以填( )。

9□000≈9万,在□里可以填( )。

27、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两个角都是( )度。

28、过直线上的一点可以画( )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画( )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9、在49□785≈50万中,□里填最大可以填( )。

30、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是8万,这个五位数最小是( )。

31、“小马虎”把28×(□+2)错算成28×□+2,这样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 )。

33、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一亿里有( )个千万,或有( )个百万。

34、三亿零三十,两个3中间有( )个0。

35、一个正方形的操场边长20米,如果每边栽5棵数(每个角的顶点栽一棵),一共要栽( )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米。

36、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成( )角。

40、计算下面各角的度数。

已知∠2是∠1的5倍,求∠2和∠1各多少度?

苏教版四上数学期末专项复习卷(2)

一、选择题。(30分)

1、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两位数,商不可能是( )

2、□32÷45的商是一位数,那么□里有( )种填法。

A、a一定是0 B、b一定是零 C、a和b至少一个是0 D、a和b都是0

4、想使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动时尽可能地快,下面的选项中,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 )度时最符合要求。

5、125÷2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5,商(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6、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有4条垂直线段,这4条垂直线段之间的关系是( )。

7、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50°,另一个锐角是( )。

8、如果在纸上L1、L2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L3相交成直角,那么L1、L2可能( )。

A、平行 B、相交 C、垂直

9、直线和射线的长度( )

A、直线长 B、射线长

10、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画( )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1、下面的选择中,斜面是( )时,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落得更慢些。

12、个位、十位、万位是几个不同的( )。

A、数级 B、位数 C、数位

13、4时半,钟面上的分钟和时针所成角是( )角。

14、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 )度。

15、下面各角中,( )度的角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

16、 把699000改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17、角的两边是( )。

A、直线 B、线段C、射线

18.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面朝上算甲赢1分,黄面朝上算乙赢1分。用下面( )号正方体是最公平的。

19、被除数+除数×商=258,则被除数是( )。

20.如果在纸上画甲乙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甲乙两条直线( )。

A、互相平行 B、相交

21.两数相除,商为30,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扩大5倍,商是( )。

22.由(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23.如果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大于45o,这个三角形( )。

篇4: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有哪些

1、万位的右边一位是( )位。左边的一位是( )。

2、三千四百万零五十二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

3、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4、平角等于( )度。一个周角等于( )个直角。

5、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平等线。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

6、计算928÷26时,把除数看作( )来试商,商是( )位数。

7、李老师发表的一篇论文有5986个字,大约有( )千字。

1、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盛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 )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 )

4、0 是最小的自然数。( )

5、平行四边形只有两条高。( )

6、一个角的边长扩大2倍,这个角的大小也扩大2倍。( )

7、两条直线相交,这个交点叫垂足。( )

8、小明画了一条长4厘米的射线。( )

9、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亿位。( )

10、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11、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

①小于90° ②等于90° ③大于90°

3、两个因数的积为120,如果把两个因数都缩小2倍再相乘,则积为( )。

4、由五千万,五十万,五万,五百组成的数为( )。

1、学校运来一批练习本,发给14个班,每个班发150本后,还剩下210本,一共运来多少本练习本?

2、小明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48厘米,他从房间这头走到那头一共走了12步,房间大约长多少米?

3、李老师带800元钱去买篮球,买了13个后,还剩46元,每个篮球的价格是多少?

4、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平均每天修60米,要15天完成,如果在18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5、果园里栽了684棵桃树,还栽了76棵梨树,栽的桃树是梨树的多少倍?

篇5: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有哪些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22分)

1、某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三十五亿六千八百八十八元。这个数写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为( )亿元。

5、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4个角中,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三个角是( )0。

6、笔算370÷42时把除数看作是( )来试商,试商( )。

7、□46÷59的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 ),最小填( )。

8、直接写下面的结果。

10、小明用20元钱买5支笔,平均每枝笔多少元?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

二、仔细推敲,分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5分

(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

( )2、比最大六位数多1的数是最大的七位数。

(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 )5、两数相除商是10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是1。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0分

1、图图放学回家,妈妈说:“晚餐我给你做最爱吃的红烧鱼。不过你要帮妈妈设计一下,怎样安排时间才能尽早开饭。”(杀鱼、洗鱼8分钟,烧鱼10分钟,淘米2分钟,煮米饭15分钟。)至少需要( )分钟才能尽早开饭。

2、两个数相除,如果被除数乘3,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当( )。

A、乘3 B、除以3 C、不变

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两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 )。

A、等腰梯形 B、梯形 C、正方形

4、用木条钉成下面各形状,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5、用一幅三角板不能拼成的是( )0的角。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27分

1、直接写出得数。9分

2、列竖式计算(标*号的要求验算)。(12分)

3、列式计算。(6分)

五、展示能力,细心操作。(10分)

1、画一个 的角。(1分)

2、画出下面各图形底边上的高。(3分)

3、(1)以下面的两条线段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2分)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6分)

1、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20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 多少千米? (5分)

2、希望小学四年级师生去公园游玩,门票价为每人5元。有学生238人,老师16人,他们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元钱?(5分)

3、学校买回6箱墨水,每箱12瓶,一共用去了576元,平均每瓶墨水多少元?(5分)

4、有720个羽毛球,每12个装一筒,装几筒后还剩36个羽毛球?(5分)

5、(6分)四年级四个班同学植树情况统计图?

(1)一班女生植树( )棵,三班男生植树( )棵。

篇6:小学四年级句型转换 备课资料(人教版四年级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我觉得在复习中,有这样几种类型的句子是可以去归类复习的。

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如:见到同学有难,我们怎能不帮忙呢?(见到同学有难,我们必须[一定、应该]要帮忙。)

2、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如:谁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谁都不会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3、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如: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李博士只得停止工作。)

4、难度稍大的把字名改成被字句,或被字句改成把自己。

如:自古以来,人们把钱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自古以来,钱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5、变换语序,意思不变。

如:“看,孔雀开屏啦!”她兴奋地说。(她兴奋地说:“看,孔雀开屏啦!”)

6、换种说法意思不变。(非……不可……的运用)

如: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我非把这件事做好不可。)

如:《观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是很典型的比喻句,而且连用三个能表示比喻的词语“犹如、好像、如同”。

如:《蟋蟀的住宅》:“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疑问句。(有疑而问)  如:这支笔是你丢的吗?

2、反问句。(答案在句中) 如:发生了这样的事,怎么不叫人生气呢?

3、设问句。(自问自答)  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得是现代科学技术。”

1、短句变长句。如: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鸽子或孔雀。

[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五彩斑斓的)孔雀。]

2、缩句。如:它们的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体表长出羽毛。)

一、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2、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4、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5、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6、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7、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8、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9、小苍鹰怎么会获得今天这样的荣誉呢?

10、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二、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2、我们来到沙滩上。(至少扩两处)

五、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六、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七、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八、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九、在原句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成功了。

2、姐姐最爱看电影和音乐。

3、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动。

4、黑色的乌云和大雨从半空中倾泻下来。

5、中国是世界四大闻名古国。

6、同学们都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7、我们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称号。

8、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班级。

十、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3、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4、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

1.(  )我们已经学过了法律知识,(  )应该更自觉地遵守法律。

2.这件事(  )班长做的,(  )是学习委员干的。

3.(  )没有亲临其境,(  )很难叫人相信这是真的。

4.(  )你能刻苦学习,(  )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十二、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  )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  )天亮了,敬爱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

(  )周总理刚要上车,望见一位清洁工人在清扫街道。

(  )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黄叶。

(  )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  )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的温暖。

(  )他为国家为人民又工作了一夜。

[小学四年级句型转换 备课资料(人教版四年级总复习)]

篇7: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期末复习卷

1、2.305的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 )位,3表示有三个( )。

3、4.50202……用简便写法记作( ),保留整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5、比较大小,在○填上“>”“

7、一个工地用卡车运土,每车运x吨,一天上午运25车,下午运20车,这个工地上午运土( )吨,这天一共运( )吨。

8、盒子里有6个球,1个白球、2个黄球、3个红球,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白球可能性是( ),红球是( )。

9、平行四边形是有( )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0、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75°,另一个底角的度数是( )。

11、把12.7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是( ),与原数相比,( )到原来的( )倍。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 共5分)

1、两个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一定不变。 ( )

2、小数一定大于整数。 ( )

4、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10倍,所得的积就扩大100倍。( )

5、用3㎝、4㎝、7㎝长的小棒一定能搭成一个三角形。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 共5分)

2、妈妈今年a岁,爸爸比妈妈大了5岁,再过n年后,爸爸比妈妈大了( )岁。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都是6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一个数除以0.8,商是0.125,这个数是( )。

A、大小不等,计数单位相同

B、大小相等,计数单位相同

C、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6分)

2、竖式计算(每小题2分,共8分)

3、用你喜欢方法计算(每题3分,共9分)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五、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画出你看到的图形(4分)

六、解决问题(共30分,每题5分)

1、四年级的丽丽同学买了两本书,分别是一本童话故事和一本海底世界,一本童话故事12.36元,一本童话故事比一本海底世界多4.25元,丽丽共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2、超市里有两桶食用油,甲桶2.5千克,售价72元;乙桶4.4千克,售价1364元,哪种油便宜一些?

3、四年级两个班各有40名学生,一班平均每人为希望工程捐款16.5元,二班平均每人为希望工程卷17.3元,这两个班共捐助多少元?

4、某厂有职工360人,其中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的3倍少40人。这个厂的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列方程解)

5、小力在文具店买了2支钢笔和5个文具盒,共用去74元,已知一支钢笔5.75元,求一个文具盒多少元?(列方程解)

6、小华用下面的转盘设计了一个游戏:指到红色、甲胜;指到黄色,乙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篇8: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期末复习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二、 填空题。(共25分,1—6每空0.5分)

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用小数表示是( ),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

4.0.050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5.三角形两边之和( ),两边之差( )。

6.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 ),线表示( )。

7.一种上衣降价x元后是100元,原价是( )。

8. 4个百、5个十、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10.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1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另一个锐角是( )。

13.在○里填上“”、“=”。(6分)

1. 3.368中的两个“3”所在的数位虽然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相同。( )

2. 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

3. 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 )

5.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四、 选择(每空1分,共5分)

3. 两个数的积是0.42,如果两个数同时扩大10倍,积是 ( )。

4. 由2、4、5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 )

A、百 B、十 C、百分

1.用竖式计算。(8分)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8分)

4.列式计算。(4分)

六、解决问题。(26分)

1. 小胖带了50元钱去联华超市,买学习用品用去了19.37元,零食用去了15.63元,还剩下多少元?(5分)

2. 淘气全家五一假期开车去北京游玩,车速90.5千米/小时,行驶了4.5小时到达目的地,算一算他们共走了多少千米?(5分)

3.水果超市购进10吨水果,已经运回了7车,每车装1.25吨。还剩多少千克没有运?(5分)

4.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要浪费约43.2千克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要浪费约956.4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漏水的水龙头和一个漏水的马桶10天一共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5分)

5.某食堂买来一批米,吃去158千克,剩下的比吃去的4倍少32千克,食堂买来多少千克米?(6分)

}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1

  内容:8.3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2)P64--67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交流、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用公式计算。

  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会推导平差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公式中a、b的广泛含义。

  1、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

  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2、以上算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的差相乘,运算结果是这两个数的平方的差。我们把这样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称为平方差公式,以后可以直接使用。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平方差公式:

  3、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阅读课本65页,完成填空。

  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的项有什么特点?右边的结果与左边的项有什么关系?

  注意: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广泛,可以是 ,只要题目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以运用这一公式,可用符号表示为:(□+○)(□-○)=□2-○2

  5、判断下列算式能否运用平方差公式。

  1、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分析:要分清题目中哪个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 (相同的一项) ,哪个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b (互为相反数的一项)

  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分析:要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需具备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所以999×1001可以转化为( )× ( ), 可以转化为( )×( )

  3、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又存在哪些方面的疑惑?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订正;

  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4、先化简,再求值;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2

  课 题: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时分配本课(章节)需 1 课时

  本 节 课 为: 第 1 课时

  为 本 学期:总第 课时

  1、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

  重 点:这一章的知识点,数学方法思想。

  难 点:实际应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学习这一章的感觉,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不懂的方面?感到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方案<一> 基本练习题

  1、下列各组x,y的值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 (2) (3)

  2、根据下表中所给的x值以及x与y的关系式,求出相应的y值,然后填入表内:

  根据上表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的解。

  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y的值,分别填入下列各图中,并找出方程组 的解。

  2.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使得 都是它的解,并且求出x=3时的方程的解。

  3.已知三角形的周长是18cm,其中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的2倍,而这两边的差等与第三边的 ,求这个三角形的各边长。

  设三边的长分别是xcm,ycm,zcm

  那么你会解这个方程组吗?

  1、有甲、乙两种铜银合金,甲种含银25%,乙种含银37.5%,现在要熔成含银30%的合金100千克,这两种合金各取多少千克?

  2、甲、乙两地之间路程为20km,A,B两人同时相对而行,2小时后相遇,相遇后A就返回甲地,B仍向甲地前进,A回到甲地时,B离甲地还有2km,求A,B两人速度。

  3、小亮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注意到公路里程碑上的数是两位数;1h后看到里程碑上的数与第一次看到的两位数恰好颠倒了数字顺序;再过1h后,第三次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字又恰好是第一次见到的数字的两位数的数字之间添加一个0的三位数,这3块里程碑上的数各是多少?

  4、用白铁皮做盒子,每张铁皮可生产12个盒身或18个盒盖,现有49张铁皮,怎样安排生产盒身和盒盖的铁皮张数,才使生产的盒身与盒盖配套(一张铁皮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一个盒身配两个盒盖)?

  5、给定两数5与3,编一道通过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应用题,并使得这个方程的解就是这两个数。

  1、某牛奶加工厂现有鲜奶9吨,若在市场上直接销售,每吨可获取利润500元,制成酸奶销售,每吨可获利润1200元,制成奶片销售,每吨可获利润2000元,该工厂的生产能力为:如制成酸奶,每天可加工3吨,制成奶片每天可加工1吨,受人员限制,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气温条件限制,这批牛奶必须在4天内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该加工厂设计了两种可行性方案:

  方案一:尽可能多的制成奶片,其余直接销售鲜牛奶。

  方案二:将一部分制成奶片,其余制成酸奶销售,并恰好4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2、在解方程组 时,由于粗心,甲看错了方程组中的a,而得解为 ,乙看错了方程组中的b,而得解为 ,

  (1)甲把a看成了什么,乙把b看成了什么

  (2)求出原方程组的正确解。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再根据学生的意见采用方法。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3

  课题:3.4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得解法,了解销售中的数量关系。

  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方法: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及盈亏中的关系

  重点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及相等关系。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自备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观察图片引课(见大屏幕)

  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1、商品原价200元,九折出售,卖价是 元.

  2、商品进价是30元,售价是50元,则利润

  2、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元, 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 元.

  3、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20%以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 元.

  4、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4.8元,则原定售价是 。

  熟悉各个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熟悉利润、利润率售价进价之间联系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分析:售价=进价+利润

  售价=(1+利润率)×进价

  练习(1)随州某琴行同时卖出两台钢琴,每台售价为960元。其中一台盈20%,另一台亏损20%。这次琴行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2)某文具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另一个亏本20%.这次交易中的盈亏情况?

  (3)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 则该商品的标价为 元.

  注:标价×n/10=进(1+率)

  (4)2、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2005年涨价30%后,2007降价70%至a元,

  则这种药品在2005年涨价前价格为 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亏损还是盈利对比售价与进价的关系才能加以判断

  小组研究解决提出质疑

  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盈亏问题

  相关的关系式: 例题

  课后反思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标价、折扣数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一定清楚,之后才能灵活运用,通过变式练习加强记忆提高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4

  一、课 题 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 编写备课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进步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复杂及开放性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进行解题过程的规范训练。

  4、理解估算的意义及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1、解方程组

  2、两台大收割机和五台小收割机,两小时收割3.6公顷,三台大收割机和两台小收割机,五小时收割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由题意可找两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公顷数+ 公顷数=3.6公顷

  公顷数+ 公顷数=8公顷

  故可设两个未知数为: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1、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1天约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只大牛1天约需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7~8 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分析:设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用饲料 kg和 kg,根据两种情况的饲料用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这就是说,每只大牛1天需饲料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 kg。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

  2、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可设 个未知数,必须找到 个与所设未知数相关的等量关系。这几个等量关系必须具备两条件:

  ○1: ;○2: 。

  3、课本中探究1的情景里的每只大牛和小牛估计,所需的饲料量其实是一个 数。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1、在“家电下乡”活动期间,凡购买指定家用电器的农村居民均可得到该商品售价13%的财政补贴,村民小李购买了一台A型洗衣机,小王购买了一台B型洗衣机,两人一共得到财政补贴351元,又知B型洗衣机售价比A型洗衣机售价多500元。

  求:(1)A型洗衣机和B型洗衣机的售价各是多少元?

  (1)小李和小王购买洗衣机除财政补贴外实际各付款多少元?

  六、自学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记录

  1、某校运动员分组训练,若每组7人余3人,若每组8人,则缺5人,设运动员人数为 人,组数为 组,则列方程组( )

  2、某地区“退耕还林”后,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共18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是林地面积的25%,设耕地面积为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为 平方千米,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3、某人身上只有2元和5元两种纸币,他买一件物品需支付27元,则付款的方法有( )

  4、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吗?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 )

  5、某同学买了 枚1元邮票与 枚2元邮票共12枚,花了20元钱,求1元的邮票与2元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那么适合 的方程组为( )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5

  一、课 题 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 编写备课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条件整理,明晰解题思路。

  3、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

  三、知识链接: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其中什么是关键?

  2、已知3米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配套的关键在于:做上衣和做裤子的条数是相等的(也可以理解为相等数量关系)

  另一相等关系体现在:做上衣和做裤子的布料之和为600米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1、据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1.5,现要把一块长200m,宽100m的长方形土地,分为两块小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结果取整数)?

  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1.5是什么意思?

  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是什么意思?

  本题有哪些等量关系?

  分析:如图8.3-1,一种种植方案为: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别为长方形AEFD和BCFE。此时设AE= m,BE= m,根据问题中涉及长度、产量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组

  过长方形土地的长边上离一端约 处,把这块土地分为两块长方形土地,较大一块土地种 种作物。较小一块土地种 种作物。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1、一个圆凳由一个凳面和三条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300条腿或制作凳面50个,现有9立方米的木材,为充分利用材料,请你设计一下,用多少木材做凳面,用多少木材做凳腿,最多能生产多少张圆凳?

  六、自学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记录

  1、某村用一台大拖拉机和4台小拖拉机耕地,一天共耕地128亩,另外有一块244亩的地用2台大拖拉机和7台小拖机也刚好一天耕完,设每台大拖拉机耕地每天耕 亩,每台小拖

  拉机每天耕地 亩,可列方程组 。

  2、某校运动员分组训练,若每组7人余3人,若每组8人,则缺5人,设运动员人数为 人,组数为 组,则列方程组( )

  3、某地区“退耕还林”后,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共18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是林地面积的25%,设耕地面积为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为 平方千米,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

  4、某人身上只有2元和5元两种纸币,他买一件物品需支付27元,则付款的方法有( )

  5、如图,一个长形,它的长减少4厘米,宽增加2厘米,所得的是一正方形,它的面积与原长方形的面积等,求原长方形的长和宽。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6

  一、课 题 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三) 编写备课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条件整理,明晰解题思路。

  3、理解设间接未知数的意义。

  三、知识链接:1、学会用列表格或画图法分析题目,理顺关系,使得各种数量关系一目了然,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避免了因数据多,关系复杂而混淆不清。

  2、当直接设未知数时难于列出方程或找到相关的等量关系,我们可采取用间接设未知数的办法。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1、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已知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且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问题设疑:从A到长青化工厂,铁路走多少公里?公路走多少公里?

  从长青化工厂到B,铁路走多少公里?公路走多少公里?

  铁路每吨千米运价是多少?公路每吨千米运价是多少?

  两次运输总支出为多少元?

  分析:销售款与产品数量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有关,设产品重 吨,原料重 吨,根据题中数量关系填定下表:

  题目所求数值是 ,为此需先解出 与 。

  因此,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 元。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1七年级某班同学参加平整土地劳动,运土人数比挖土人数的一半多3人,若从挖土人员中抽出6人去运土,则两者人数相等,原来有运土________人,挖土_______人。

  2、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打11场,负3场,共得16分,那么这个队胜了______ 场。

  3、甲、乙两厂计划在五月份共生产零件360个,结果甲完成了计划的112%,乙完成了计划的110%,两厂生产了零件400个,则五月份甲、乙两厂超额生产的零件分别为_多少个?

  六、自学与合作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记录

  1、学校的篮球数比排球数的2倍少3个,足球数与排球数的比是2:3,三种球共41个,则篮球有_______个,排球有______个,足球有_______个。

  2、已知梯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下底比上底的2倍少1厘米,则梯形的上、下底分别是____________。

  3、小兵最近购买了两种三年期债券5000元,甲种年利率为5.8%,乙种年利率为6%,三年后共可得到利息888元,则他购甲种债券________ 元,乙种债券_______元。

  4、甲对乙风趣地说:“我像你这样大岁数的那年,你才2岁;而你像我这样大岁数的那年,我已经38岁了。”则甲、乙两人现在的岁数分别是_______。

  5、某商店为了处理积压商品,实行亏本销售,已知购进的甲、乙商品原价共为880元,甲种商品按原价打8折,乙种商品按原价打七五折,结果两种商品共亏196元,则甲、乙商品的原价分别为( )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7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8

  理解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演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完全平方公式的比较和运用

  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和灵活运用。

  1. 说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内容及作用。

  2. 计算 ,除了直接用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两数差可以转化成两数和,所以还可以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把“ ”看成加数,按照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当我们对差与和加以区分时,两个公式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结果的中间项一个是“减”一个是“加”,注意到区别有助于计算的准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差与和不加区分,全部理解成“加项”时,那么两个公式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结构都是“两项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两倍。”注意到它们的统一性,有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点,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学习运算,除了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平时注意训练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运算能力。

  与 ,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理,共同归纳总结出两条判断的思路:

  1.对原式进行运算,利用运算的结果来判断;

  2.不对原式进行运算,只做适当变形后利用整体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与 , 与 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整体的方法判断,把 看成一个数,则 是它的相反数,相反数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相等。

  总结归纳得到: ;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是自己动脑筋发现的,都要给予肯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评价哪种算法最简洁。

  (1) ; (2) .

  (1) ; (2)

  训练学生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进一步渗透整体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 (2) ;

  (3) ; (4)

  (1) ;(2) .

  (1) ; (2)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点评。

  师生共同回顾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体会公式的作用,交流计算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P50第2(3)、(4),3题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通用8篇)】相关文章:

}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测试题及答案参考(共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数学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3、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取得近似值是3,这个数最小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

4、34.864864 …用简便方法表示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5、不计算,在○里填“>”“

6、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 )岁。

7、一本字典25.5元,孙老师拿150元钱,最多能买( )本。

9、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 )厘米。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 )种结果,摸出( )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

11、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号数,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974011表示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号数是( )

(本题设计在重视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1、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 )

3、 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 ( )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 )

6、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 )

7、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

8、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 )

(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瓶子。

2、下面两个式子相等的是( )

3、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4、一个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这个积木块有( )个。

5、右图中,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中,画了甲、乙两个三角形(用阴影表示), 它们的面积相比 )

A、甲的面积大 B、乙的面积大 C、相等

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边边长不变),它的面积( )。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与原来一样大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5分)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带△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2分)

4、列式计算。(共6分,每小题3分)

(2)一个数的7倍减去这个数自己,差是42.6,求这个数。

>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解决问题(30分)

1.农具厂计划生产1378件小农具,已经生产了10天,每天生产91件,剩下的要4天完成,平均每天应做多少件?

2、一种圆珠笔原价每支4.8元,降价后每支便宜0.3元,原来买150支笔的钱,现在可以买多少支?

3、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700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4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

4、靠墙边围成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46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5、有一块梯形的菜地,上底是32米,下底是48米,高是60米。如果每平方米收25千克白菜,这块地一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6、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两地相距285千米,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10、3 蓝球 十分之五

1、×2、×3、×4、×5、×6、×7、√8、√

篇2: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 用心思考、正确填写(每题2分,共24分)

1.我国耕地面积约是公顷,读作( )公顷,改写成用“万公顷”作单位是( )万公顷。

2.4.25小时=( )小时( )分 ;2点30分时,时钟与分钟所成的角为 度。

3.观察并完成序列:0、1、3、6、10、( )、21、( )。

4.一个数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4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5.某市南北长约6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长度约是( )厘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该市东西长18厘米,那么该市东西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6.用圆规画图,当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 )厘米时可以画出直径为2厘米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 ),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8.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阴影部分面积是( )平方厘米。

9.如图是近六届奥运会组委会的收益情况,则在这六届奥运会中,组委会总盈利额最多的是 (填城市名称).

10.从4、0、1、2这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一个三位数,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这个数可以是( )。(填一个正确答案即可)

1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小明身高1.58( ),体重40( ),他睡觉的床的面积大约是3( ),每晚睡眠10( ),他卧室的空间大约是45( )。

二, 仔细推敲、认真辨析(每题1分,共6分)

13.小强身高1.4米,他肯定能安全地过平均水深是1.35米的河。 ( )

14.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不小于60度。 ( )

16.一项工程,甲乙两个队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那么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 ( )

17.六年级三个班星期五的出勤情况是:一班出勤率98%;二班出勤率97.5%;三班出勤率100%。所以三班出勤的人数最多。 ( )

18.因为78 比1415 小,所以78 的分数单位比1415 的分数单位小。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题2分,共16分)

19.将算式 ×(a+4)改写成 ×a+4,新算式的结果比原算式 ( )

20.下面的国内大事,发生在闰年的是 ( )

B.中国载入航天飞机上天。

C.雅典奥运会我国选手取得辉煌成绩。

D.11月“嫦娥一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取得圆满成功。

21.用一条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是质数,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2.甲数的15 与乙数的14 相等,甲数的25%与丙数的20%相等。比较甲、乙、丙三个数的大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哪一个? (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 甲>丙>乙 D.丙>甲>乙

23.学校为每个新生编号,设定末位1表示男生,0表示女生,“13321”表示“19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男同学”。吕芳是20入学的一年级二班的28号女同学,她的学号是 ( )

24.下列奥运会会会徽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5.下列分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个

26.在“我与奥运同行,阳光伴我成长”活动中,某校对八年级(1)班、(2)班同学各50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B.喜欢羽毛球的人数(2)班比(1)班多

C.喜欢足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D.喜欢篮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共21分)

27.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

28.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2分,共10分)

29.列式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

(1)80加上45的和除40与25的差,商是多少?

(2)一个数加上3,再乘18,所得的积等于150与54的差,求这个数。

(3)某数的1.5倍比27的`23 多12,这个数是多少?

五,动脑想想,动手画画(第30题2分,31题4分,共6分)

30.请你画出一个与下面长方形周长相等的圆(并标出这个圆的半径的长度)

31.下面的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中的两个组成的。观察各个图形,根据图形下面的数,找出规律,画出表示“23”和“12”的图形(示意图)。

表示“23”的图形: 表示“12”的图形

六,细心观察,准确回答(本题5分)

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若把这些小麦加工成面粉,小麦的出粉率是80%,可以加工面粉多少千克?

37.近年来,由于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也不断攀升.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帮小明计算南京市4月份汽油的价格.

八,挑战自我,勇攀高峰(本题6分)

38.第五十中学租用两辆小汽车(设速度相同)同时送1名带队老师及7名初一年级的学生去参加数学竞赛,每辆限坐4人(不包括司机).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考场15km的地方出现故障,此时离截止进考场的时刻还有42分钟,这时唯一可利用的交通工具是另一辆小汽车,且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60km/h,人步行的速度是5km/h(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

(1)若小汽车送4人到达考场,然后再回到出故障处接其他人,请你能过计算说明他们能否在截止进考场的时刻前到达考场;

(2)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请你设计一种运送方案,使他们能在截止进考场的时刻前到达考场,并通过计算说明方案的可行性.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

1. 一亿两千五百九十三万,12593

11. 米,千克,平方米,小时,立方米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五,动脑想想,动手画画

30.图略,半径为2厘米

31.表示“23”的图形: 表示“12”的图形:

六,细心观察,准确回答

32.⑴阴影十字框中的5个数之和与该阴影正中间的数的五倍

⑶不可以。因为100÷5=20,即阴影正中间的数为20,由于20号是星期日,所以无法画出这样的阴影十字框

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八,挑战自我,勇攀高峰

38. 解:(1) (分钟), 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到达考场.

(2)方案:先将4人用车送到考场,另外4人同时步行前往考场,汽车到考场后返回到与另外4人的相遇处再载他们到考场.

先将4人用车送到考场所需时间为 (分钟).

0.25小时另外4人步行了1.25km,此时他们与考场的距离为 (km)

设汽车返回 后先步行的4人相遇,解得 .

汽车由相遇点再去考场所需时间也是 .

所以用这一方案送这8人到考场共需 .

所以这8个个能在截止进考场的时刻前赶到.

篇3:《概率》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概率》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1. 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中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 至少有一个白球和全是白球 B.至少有一个白球和至少有一个红球

C.恰 有一个白球和恰有2个白球 D.至少有一个白球和全是红球

2.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名代表,甲被选中的的概率是( )

3.从1,2,3,4这4个数中,不放回地任意取两个数,两个数都是偶数的概率是( )

4.在两个袋内,分别写着装有0,1,2,3,4,5六个数字的6张卡片,今从每个袋中各任取一张卡片,则两数之和等于5的概率为( )

5.袋中装有6个白球,5只黄球,4个红球,从中任取1球,抽到的不是白球的概率为( )

A. B. C. D.非以上答案

6.以A={2,4,6,7,8,11,12,13}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分别为分子与分母构成分数,则这种分数是可约分数的概率是( )

7.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无论哪一方先胜三局则比赛结束,假定甲每局比赛获胜的概率均为,则甲以3∶1的比分获胜的概率为( )

8.袋中有5个球,3个新球,2个旧球,每次取一个,无放回抽取2次,则第2次抽到新球的概率是( )

9.某校高三年级举行一次演讲赛共有10位同学参赛,其中一班有3位,二班有2位,其它班有5位,若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他们的演讲顺序,则一班有3位同学恰好被排在一起(指演讲序号相连),而二班的2位同学没有被排在一起的概率为( )

10.袋里装有大小相同的黑、白两色的手套,黑色手套15只,白色手套10只.现从中随机地取出两只手套,如果两只是同色手套则甲获胜,两只手套颜色不同则乙获胜. 试问:甲、乙获胜的机会是( )

A. 一样多 B. 甲多 C. 乙多 D. 不确定的

11.在5件不同的产品中有2件不合格的产品,现再另外取n件不同的合格品,并在这n+5件产品中随机地抽取4件,要求2件不合格产品都不被抽到的概率大于0.6,则n的最小值是 .

12.甲用一枚硬币掷2次,记下国徽面(记为正面)朝上的次数为n. ,请填写下表:

13.在集合内任取1个元素,能使代数式的概率是 .

14.20名运动员中有两名种子选手,现将运动员平均分为两组,种子选手分在同一组的概率是 .

15.在大小相同的6个球中,4个红球,若从中任意选取2个,则所选的2个球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是 .

16.从1,2,3,…,9这9个数字中任取2个数字:(1)2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 ;(2)2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 .

17.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并各标有字母A,B,C,D,E的卡片15张,今随机一次取出4张,求4张卡片标号不同,颜色齐全的概率.

18.从5双不同的鞋中任意取出4只,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所取的4只鞋中恰好有2只是成双的;

(2)所取的4只鞋中至少有2只是成双的.

19.在10枝铅笔中,有8枝正品和2枝次品,从中不放回地任取2枝,至少取到1枝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20.10根签中有3根彩签,若甲先抽一签,然后由乙再抽一签,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甲中彩; (2)甲、乙都中彩; (3)乙中彩

21.设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解

(1)若A=1,B,C是一枚骰子先后掷两次出现的点数,求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

(2)若B=-A,C=A-3,且方程有实数根,求方程至少有一个非负实数根的概率.

17. 解:基本事件总数为,

而符合题意的.取法数,;

18. 解:基本事件总数是=210

(1)恰有两只成双的取法是=120

∴所取的4只鞋中恰好有2只是成双的概率为

(2)事件“4只鞋中至少有2只是成双”包含的事件是“恰有2只成双”和“4只恰成两双”,恰有两只成双的取法是=120,四只恰成两双的取法是=10

∴所取的4只鞋中至少有2只是成双的概率为

19. (直接法):至少取到1枝次品包括:A=“第一次取到次品,第二次取到正品”;B=“第一次取到正品,第二次取到次品”;C=“第一、二次均取到次品”三种互斥事件,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A)+P(B)+P(C)==.

故有19种,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是.

而方程有两个正数根的条件是:

即,故方程有两个正数根的概率是

而方程至少有一个非负实数根的对立事件是方程有两个正数根

篇4: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关于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1、 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 ),7295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4、 在比例尺1: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3.5厘米,则A地到B地的实际距离是( )。

5、 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差是( )。

6、 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47.52。这个两位小数是( )。

7、 A、B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 小红把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 )元。

9、 在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

10、 一种铁丝 米重 千克,这种铁丝1米重( )千克,1千克长( )米。

11、 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 )。

12、 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 ,另一个内项是( )。

13、 一辆汽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比是( ),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 ),往返AB两城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

1、小数都比整数小。( )

2、把一根长为1米的绳子分成5段,每段长15 米。( )

3、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 )

5、半径为2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1、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 A、第一季度多一天 B、天数相等 C、第二季度多1天

2、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3、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 A、现价比原价低 B、现价比原价高 C、现价和原价一样

4、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原来的 C、大小不变

6、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 )条线段。 A、21 B、28 C、36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6 6

1、甲乙两个商场出售洗衣机,一月份甲商场共售出980台,比乙商场多售出 ,甲商场比乙商场多售出多少台?

2、农机厂计划生产800台,平均每天生产44台,生产了10天,余下的任务要求8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台?

3、一间教室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需要96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4、一个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比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少3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5、六年级三个班植树,任务分配是:甲班要植三个班植树总棵树的40%,乙、丙两班植树的棵树的比是4:3,当甲班植树200棵时,正好完成三个班植树总棵树的 。丙班植树多少棵?

6、请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金额(万元) 月份(月)

⑴( )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小。

⑵9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 )万元。

⑶全年实际收入( )万元。

⑷平均每月支出( )万元。

⑸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一、 填空(每一空1分,共20分)。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12分)。

2、求X的值(每小题4分,每一步1分,共8分)。

篇5: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1、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总高828米,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建筑物,总投资元,这个数读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元。

2、 明年第二十届世界杯将在巴西举行,明年是( )年,全年有( )天。

5、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每份长( )米。

6、38与0.8的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

7、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35,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甲数比乙数少( )%。

8、小明在测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分,语文和数学共得b分,英语得( )分。

9、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10、一个3mm长的零件画在图上是15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并且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12、以一个直角边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圆锥体,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3、 把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全校102名教师,到会100名,因此出勤率为100%。 ( )

3、甲比乙多25%,则乙比甲少20%。 ( )

4、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体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 ( )

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1、有一段绳子,截下它的23后,还剩23米,那么( )。

A、截去的多 B、剩下的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2、右图A、B分别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阴影部分面积是长方形的( )。

3、小明有4本不同的科技类图书和3本不同的故事类图书。在一次为贫困学校眷属的活动中,他准备捐科技类和故事类图书各一本,他有( )中不同的捐法。

4、一件商品,先提价20%,后又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相比,( )。

A、提高了 B、降低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

5、从甲堆煤中取出17给乙堆,这时两堆煤的质量相等。原来甲、乙两堆煤的质量之比是( )。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3、解方程或比例。(6分)

① 12个56的和减去23,差是多少?

② 一个数的23比36的79大2,这个数是多少?(列方程解)。

五、图形与计算。(7分)

1、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完成作业。(3分)

(1)将图A向左平移5格。

(2)将图B按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

(3)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已知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

2、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4分)

六、综合应用。(29分)

1、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半径是10cm,把一个铁球从这个容器的水中取出,水面下降4cm,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4分)

2、张老师把20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为2.32%。到期后取利息时需交利息税20%,税后可得利息多少元?(4分)

3、某工程队铺一段路,原计划每天铺9.6千米,15天铺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2.4千米,实际要用多少天铺完?(用比例解答)(4分)

4、在比例尺是1:1000的学校平面图上,量得长方形操场的长是12厘米,宽是5.5厘米。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分)

5、甲、乙两车从相距35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与乙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4分)

6、下面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四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情况。(4分)

(1)请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1分)

(2)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占奖牌总数的1944,那么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多少枚奖牌?(2分)

(3)请大家预测一下,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31届奥运会上可能获得多少枚金牌?大家的预测是否正确呢?让我们拭目以待!(1分)

(7)一桶汽油,桶的质量是汽油的8%,倒出48千克汽油后,油的质量等于桶质量的一半,油桶和原汽油各重多少千克?(5分)

一、填空。(每空1分)

二、判断。(每题1分)

三、选择。(每题1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2013×1 ……………………2分 =10×1 ……………………2分

=2013 ……………………………3分 =10……………………………3分

=12×1 ……………………2分 =23 + 29 ……………………2分

=12 …………………………3分 =89 …………………………3分

3、求未知数X。(6分)

X=22÷2……………2分 X=18÷25……………………2分

X=11………………3分 X=45………………………3分

五、图形与计算。(7分)

六、综合应用。(29分)

2、2%×2=928元……2分 3、解:设实际要用x天铺完…0.5分

答:那每本可装订24页。…4分 答:实际要用12天铺完。……………4分

平方厘米=6600平方米……3.5分 答:甲车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

答: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6600平方米。…4分 乙车速度是每小时105千米。4分

6、(1)中国体育代表团第27—30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情况统计图(1分)

答: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88枚奖牌。…2分X

答:油桶重4千克,原汽油重50千克。

篇6:五年级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数学测试题及答案

4、在(    )内填“<”、“>”或“=”。

5、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它的体积是(   )立方米。

6、已知长方体的体积是72dm3,它的底面积是9dm2,它的高是(  )dm。

7、一根铁丝长4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米,每份是全长的 。

8、58 里有(  )个18 ,再加上( )个18 是最小的合数。

9、50L的牛奶分装在容积为 L的小盒内出售可以装(  )盒。

10、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为9dm,如果分割成棱长3dm的正方体可以分成( )块。

2、一个棱长6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3、比1大的自然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    )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6倍。(    )

1、一个矿泉水瓶的容积大约为350(  )。

2、一个数的 比这个数的. 大3,若设这个数为x,列方程正确的是

A、表示数量的多少   B、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4、把8克的盐放入32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分)

(1) 除以 的商减去 ,差是多少?

(2)一个数的 加上 得 ,这个数是多少?

五、绘制统计图并回答问题(10分)(画图6分,回答问题4分)

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六、 解决问题(35分)(第1题5分,其余各题6分)

1、一桶汽油倒出 ,正好是24千克,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 千米,剩下的比已经修了的多 千米,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

3、 林场种杨树350棵,比种松树的4倍少50棵,林场种松树多少棵?

4、 明明的房间四壁要粉刷一新,房间长4米,宽3米,高3米。除去门窗面积4.7平方米,每平方米用涂料0.6升,立邦梦幻千色外墙亚光漆4.5升一桶,每桶286元,粉刷明明房间大约要用多少元?

5、市场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是梨的3倍,已知苹果比梨重270千克,苹果和梨各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6、甲乙两地间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列方程解答)

篇7:小学数学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小学数学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 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V)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V)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V)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V)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X)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X)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V)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V)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V)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V)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X)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X)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X)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V)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V)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V)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V)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X)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 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篇8:小学数学测试题答案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1)的教学。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篇9:数学测试题附答案

1、W、Y、Z和X分别可用1、2、3、4中的一个数代替,如果能使等式,则X+Y的和是()

2、找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课本从第28页到第95页共有.

4、添一笔,增百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词),;父子今年相差26岁,15年后两人相差.

5、通过观察下列各式:12+1=1×2,22+2=2×3,32+3=3×4,……可猜想到有如下规律(用自然数n表示).

6、宏达百货商店2001年全年营业额如下:第一季度40万元,第二季度35万元,第三季度45万元,第四季度60万元,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1-2-13,并回答问题.宏达百货商店2001年全年营业额统计图

(1)这一年平均每季度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2)这一年平均每个月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3)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增加百分之几?

(4)第三季度的营业额比第四季度少百分之几?

[解答]:画折线图如下:

7、某服装商贩同时卖出两套服装,每套均卖168元.商贩言明:“以成本计算,其中一套我盈利20%,另一套我亏本20%.”请你判断这个商贩是赚还是赔的.

8、以下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请把它们翻译成相应的算式;

(1)我们与数学交朋友×学=交交交交交交交交交;

(2)暑假快乐×乐=乐快假暑

9、在下式中,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请问算式是什么?积是多少?

10、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下图的“O”,使每条边上的四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7.

(2)对于两个自然数和,若△=△,那么和有什么关系?

(3)运算“△”有交换律吗?

【数学测试题及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