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里的阎王判官爷和判官在说事 (打一成语)?


在鄂伦春族萨满神话中,缺少像鄂温克族那样丰富的萨满创世神话文本素材,这也许是萨满神话在鄂伦春族传承过程中的一种缺失。但是,鄂伦春族萨满神异能力的神话却是非常丰富的,从第一个萨满、大萨满的出现到变形为诸多萨满,从精灵附体到利用神鼓等治病救人,从彼岸追魂到死而复生……,无不彰显着萨满的超凡神奇和丰功伟绩。这里的萨满形象是鄂伦春族先民“万物有灵”观念的深化与发展的产物,是神性与人性结合一体的特定时代特殊身份的“特殊人”。
一、第一个萨满的神话
鄂伦春族萨满神话基本上都是围绕第一个萨满、大萨满起源,及其异能、.过阴追魂、萨满的传承等神话母题展开的。
(一)第一萨满、大萨满创造小神和众萨满神话
流传于黑龙江省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的神话《万能萨满》讲:
早些时候,有一个老太婆,是“恩都利”萨满,即万能萨满。她能呼风唤雨,能让人起死回生,还可以飞到太阳出来的地方,并从那儿的山上带回黄金。一次,有一个新萨满同她一块去了那里,她们刚到达,新萨满即刻被太阳晒化,变成了一堆淌着油的肥肉。万能萨满尝了下肥肉,说道:“是啊,人肉一定是很好吃的,怪不得神最喜欢,我看,以后人还得要死!”经她这么一说,死的人果然多起来,年年都要死很多人。
皇帝的儿子病重,皇帝派人把万能萨满召来为儿子治病。万能萨满知道,王子的灵魂不在体内了,需要九天时间找回灵魂,才能复活。她开始跳神,不一会儿,她像死了一样倒在地上,她的灵魂出窍去了冥国。第九天的早上,她还未回来。皇帝看着奄奄一息的儿子,认为万能萨满骗了他,盛怒之下,他下令挖一个九丈深的大坑,把万能萨满的肉体埋葬了,还压上了几千斤重的大石头。
萨满的灵魂回来后,找不到自己的身体依附,盘旋在宫殿的上空。皇帝正在花园散步,突然看到天上一个人在飞动,以为神灵下凡,便命令左右一起跪地磕头。万能萨满授受不起这等礼遇,从天上滚落下来。皇帝认定她是妖魔,下令将她也挖个深坑埋葬了,顿时天上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几声巨雷将埋葬坑里的石头炸得粉碎。因为坑深,没能把萨满的身体炸出来,但她身上穿戴的法衣装饰、布条、铃铛、铜片之类的都被震得飞了出来,这些东西变成了众多小神和萨满,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小神和萨满如此之多的原因,但是这些萨满的本领,都远不如以前了。
从上述神话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其一,鄂伦春人对萨满尤其是神话中的恩都力萨满,即万能萨满是充满崇敬和尊重的。他们用特有的神话思维把万能萨满推上一个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地位,她是神灵的化身:她能飞到太阳出来的地方,在那里,她尝了新萨满的肉后,说“人肉一定是很好吃的,怪不得神最喜欢,我看,以后人还得要死!”,于是,世界上死的人多起来,年年都要死很多人。其二,万能萨满被埋葬后,顿时天上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几声巨雷将埋葬坑里的石头炸得粉碎。体现了她沟通人、神、阴间三界的超自然的神力。其三,万能萨满具有化生人类的本能,她的法衣装饰、布条、铃铛、铜片等,在自己的神力之下,化为众多小神和萨满,显示了她作为鄂伦春族的第一个萨满、大萨满的本能,她是鄂伦春族中众多小萨满的创造者,是他们的始祖母。其四,这里的第-一个萨满、大萨满是女性萨满,反映了当时鄂伦春族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女性崇拜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萨满崇信是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第一个萨满神力神话
萨满自身神力神话多数仍然是讲第一个萨满、大萨满的神话故事。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流传着一则白依尔氏族的第一个“莫昆”萨满──根特木尔的神话故事,大致情节是:
以前,白依尔氏族有个“莫昆”萨满,叫根特木耳。他死了以后,灵魂没有传下来就上天了。这个萨满神通广大,是治病能手,治一个好一个。他每次跳神,穿上神衣,先让别人用大斧朝他的头上狠狠地打一下,把他打倒以后,神灵才能附体,然后他才跳起来。跳神时,用一把猎刀,从肚子右边扎进去,从左边拔出来,再从左边扎进去,从右边拔出来,这样反复扎,直到跳神结束。根特木耳是白依尔氏族的第一个萨满。据说,这个萨满的神灵没有往下传。他死后,神衣放在“奥伦”里,后铜镜变成了“莫昆”萨满,铜铃变成“德勒库”萨满,从此,白依尔中的萨满就多起来了。在黑龙江省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还流传着一则《尼产萨满》神话讲,在兴安岭有一个猎手,名字叫色茹得篇瓜,偶得重病死去。他的父母极度悲伤,此事感动了天神恩都力,恩都力指示他们求尼产萨满帮忙,救活了色茹得篇瓜。可皇帝认为尼产萨满不该救死去的人,便谎称一人有疾病,要尼产萨满跳神,想乘机陷害尼产萨满。结果尼产萨满被扔下枯井,埋上石头,砸死了。尼产萨满的神衣彩布条飞出来,传给了后人。
上述神话中,萨满根特木耳救治病人,治一个好一个。神话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他治病的过程,但可以想见,他的法力非凡,功夫超常。他有强大的神力,跳神之前,他先让人在他的头上狠狠地打,神灵就会附体。他能把猎刀在他的肚子上左右扎入,直到跳神结束,这更表明他的神力之强大,也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同时,这里也着重强调了根特木耳作为白依尔氏族第一个萨满的特殊意义:他死后,铜镜变成了“莫昆”萨满,铜铃变成“德勒库”萨满,从此白依尔中的萨满就多起来了。神话《尼产萨满》中,尼产萨满被皇帝陷害,她的神衣也飞出来,传给后人。从上面两则神话可以看出,这些具有人格化和神灵化于一体的萨满在鄂伦春族精神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二、萨满治病救人神话情节结构及程式化
早期的鄂伦春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文明程度相对落后,人们面临来自自然界、社会等各方面带来的巨大挑战,常常濒临死亡边缘。萨满汇聚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于一身,祛病免灾,满足人们生理和精神需求,给处在对外界充满朦胧模糊状态下的鄂伦春族先民些许慰藉。鄂伦春族萨满神话中,萨满通过灵魂附体,配以神衣、神鼓等诸多法器,沟通人界、神界和冥界,给病人治病,必要时进行彼岸追魂,让已经死去的人死而复生。所以,鄂伦春族萨满治病救人神话经常与萨满过阴追魂情节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萨满神话故事。
(一)萨满治病救人神话情节结构
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流传着《尼顺萨满》的故事,大意是;
一对老夫妇,大半辈子无儿无女,每天求神保佑,终得一子。孩子十三岁时,偷着跟一个老猎人进山打猎,追一个长着四叉茸的马鹿,跑得急,累死了。老夫妇哭了三天三夜,埋了儿子。他们祈求老天爷,又得一子。十三岁时,同样因偷着跟老猎人打猎,追一个长着四叉茸的马鹿累死了。老夫妇又哭了三天三夜,他们舍不得埋葬儿子尸体。他们的哭声感动了恩都力,恩都力派一个白胡子老头下凡,告诉他们去请一个尼顺萨满帮忙。夫妇俩按照白胡子老头的指示,找到了一位老太太,她就是尼顺萨满。她来到老夫妇的家,让老夫妇准备了一只飞龙鸟,一个貋鼻子,跳起了大神,一会躺在地上不动了,她“死”了。她去阎王爷那取灵魂去了。她途经鬼神掌管的大海,给了鬼神一只飞龙鸟和一个貋鼻子,大海立即变成陆地。在阖王爷那,她谎称有个小孩要出世,弄到了灵魂。三天后,尼顺萨满苏醒了,并救活了孩子。人们说萨满能起死回生。
这则神话里,故事情节结构是:老夫妇老来得子+孩子十三岁时瞒着父母偷跑出去+追逐长着四叉茸的鹿而累死+老夫妇再次得子+十三岁时又因瞒着父母偷跑出去追逐长着四叉茸的鹿而累死+父母哭声感动了老天爷+老天爷指示他们求尼顺萨满帮忙+尼顺萨满灵魂出窍,到冥国索取灵魂成功+孩子死而复生。这里,尼顺萨满是通过彼岸追魂的方式,求得阎王爷赐给灵魂,从而救活了孩子。
类似故事,如流传于黑龙江呼玛县十八站的《“恩都利”萨满》讲:`色勒古甸片郭得了怪病就要死了,恩都力萨满利用三天时间,克服途中坎坷,到了阎王爷那里,取回了他的灵魂,并通过与阎王爷交涉,判官将其阳寿添至90岁。又如《尼产萨满》中,尼产萨满神通广大,法力高强,灵魂出窍,奔赴阴间,为死去七天七夜的色茹得篇瓜找回灵魂,并与龙王据理力争,使色茹得篇瓜寿命延长至90岁。还有《万能萨满》中,万能的萨满为死去九天九夜的皇帝儿子取回灵魂,等等。
葛兰保说,他二十多岁时候,全身疼痛,三个月卧床不起,不思饮食,目近失明。他从远方请了一个女萨满跳神,女萨满告知:病人就要成为新萨满了。葛兰保听后,突然浑身有了力气,双眼也能看到东西了。女萨满将神鼓递给他,他接过鼓就跳起来﹔说是“斯文”神已经附在了他的身上,身不由己了。神退了以后,他清醒过来,并能吃能喝了,不久便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斯文”神每年春、秋下来两次,神附体时,他感到很难受,要用孢子来祭神,后来他成为萨满,经常被被别人请去跳神。
这则故事情节结构是:葛兰保病重+葛兰保请女萨满为他治病+女萨满告知葛兰保,他即将成为新萨满+葛兰保突然有了精神,病情转好+女萨满给葛兰保神鼓+葛兰保跳神,“斯文”神附体后恢复健康。这里,女萨满慧眼神通,看透了葛兰保病情的缘由,告知他即将成为新的萨满,并把神鼓给他,葛兰保不由自主地跳神,身体病情完好如初。葛兰保本人也成为新的萨满,为别的病人跳神看病。这里女萨满虽然没有像尼顺萨满那样经过彼岸追魂为病人起死回生,但她通过自己的神通,找到病人的病源,并赐予神鼓使其跳神治好了自己的病。这是萨满最常用的一种治病救人的方法,即手拿神鼓跳神为病人消灾除病。
(二)萨满治病救人的程式化
在鄂伦春族,萨满跳神是其宗教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同神灵交往的主要方式。萨满跳神或主持其他宗教活动时,有一整套程序:他们服饰装束基本是一致的,包括神帽(鄂伦春语“奔波里”)﹔特制的神衣(多是老萨满的遗物,也有的是用手工缝制的),衣服上有铜盘、“哈甲波屯”(类似小孩的围嘴)、“聂勒波屯”(系在铜盘下方的类似两扇开襟的东西)、飘带、“宽安勒达”(小铜铃)、“布皆兰”(铜管)等多种饰物,分量很重;萨满的法器有手鼓、鼓锤(用犴皮、孢皮、独筋等特制)。这些法衣、法器绝对禁止妇女触摸,也不能放在妇女们坐卧的床铺上,女萨满的衣物也不例外。
一般情况下,鄂伦春人有重病才请萨满跳神。萨满跳神多在晚上进行,“仙人柱”点起篝火,跳神开始。萨满穿上法衣,戴上神帽,披挂整齐,左手拿鼓,右手持鼓槌,盘腿坐在“仙人柱”或场地的西北角“塔了兰”的专门位子,双眼半睁半闭,接连打几个哈欠,便摆弄神鼓,喝下禽兽血或白酒,开始击鼓,高声呼喊,请求四方神灵。鼓声渐趋强烈,萨满下巴开始哆嗦,牙齿咯咯作响,双目开始紧闭,全身摇晃,是为神灵附体而产生的极为痛苦情绪。这时候,有人拿一团烧红的炭火,放在萨满的双脚前,为神灵引路。萨满即刻哼起无词的曲调,神鼓声时急时缓。一会,鼓声戛然而止,萨满满头大汗,浑身颤抖,开始大声唱歌,每唱一句,周围人帮腔并唱-遍,以鼓声节拍伴奏。这个时候,有前来的祖先灵魂借萨满之口询问:请我来有什么事?萨满助手或病人亲属代答,表示某人生病原因等。萨满站起来,边跳边唱,随后通过主神附体,逐一恭请其他神灵,并探询病人冲撞得罪了哪位神灵,使病人患症的。当时什么神请到了,什么神不请自到,都可以从精神恍惚的萨满口中得知。对于好久都邀请不来的神,萨满还要做出奔腾飞跃状态,表示到遥远地方再次邀请,期间萨满呈现出更加紧张的情绪,恍恍惚惚地说出有什么打扰了这位神灵,使它不能看病,等等。众神请到,萨满再次请安,逐一询问病人冲撞得罪了哪位神灵,若提到哪位神灵的名字时,病人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就说明病人冲撞了这个神,是这个神在作祟病人,此时,作祟之神借萨满之口,要求祭供某物,病人或家属照办即可病除。一般情况下,跳神仪式就此结束,众人和萨满开始共同分享祭神的酒肉。但有时出现病人病情严重,甚至病人的灵魂已被某些恶鬼凶神掠走,萨满就要凭借神力进行追魂。这时,萨满的跳神并未结束,而且跳跃会更加激烈,往返奔窜,急速旋转,东击西挡,嘴里发出噗嗤之声,表示用力做某事。身上的饰物也铿锵作响,萨满情绪异常紧张,有时会呈现昏厥状,是为去某地索取灵魂,这时,有的人会把萨满勉强扶起,但萨满会竭力挣扎着拼杀多次。如果是年老的萨满,这时会休息片刻,抽烟喝茶后再度进入跳神状态,进行搏斗,反复多次,直至鬼神等败逃,被鬼神掠走的灵魂被追回,萨满跳神彻底终止。这一过程中,有时萨满也昏厥过去,时间不一,有的是半小时,有的是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一两天。整个仪式鄂伦春语意为“得姑刻乌聂仁”。当然,也有的萨满这一过程没有斗过鬼神,萨满会告知,自己法力不行,请病人或家属另请其他萨满跳神。
萨满给族人跳神,一般视为义务,不能拒绝,不拿任何酬谢,只是在跳神结束时,共同食用祭物酒肉等。据调查,事实上的报酬还是有的,除了共食病人家中的酒肉之外,病人家属也有给他们一些皮张、布或毛巾,多少不拘,给半尺布也可以,认为这些是供给神的,不是给萨满的。有的人家在请萨满跳神之前,给萨满一匹马,先拿着马笼头,挂在萨满“仙人柱”后面的木桩子上,表示用马的生命换取病人的生命,待病人好后,马归萨满。如果跳神跳不好病人的病,马可以不给萨满。
萨满生活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男萨满平时和大家一样外出狩猎,女萨满在家从事家务劳动。在鄂伦春,从无职业萨满。
上述整个鄂伦春族萨满跳神程序显示:跳神环境—篝火、马匹等动物、“仙人柱”在西北角的特定位置;跳神工具-—--神鼓、鼓槌(用犴皮、孢皮、独筋制作),跳神法衣法饰等,包括跳神仪式上的每一个情节、动作等都显示着鄂伦春族萨满治病救人的程式化特征,体现了萨满教崇奉神灵的复杂多样和宗教活动的集体性,显示出往昔鄂伦春氏族社会复杂的灵魂观念和宗教仪式的原始特色。众多萨满神话客观地反映了鄂伦春人对萨满灵魂观念的信仰,它是萨满教在鄂伦春族历史上留下的“活性态”文化记忆,承载着鄂伦春族先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精神价值内涵。
三、萨满彼岸追魂神话情节构成及世俗化
在鄂伦春族,从萨满祭祀时摆放神偶的位置和程序,可以反映出萨满教的多层宇宙观的情况:包括上界、人类居住的中界、下界,换言之即天堂、人间和地狱三界,这是鄂伦春人的萨满崇信观念。在鄂伦春族的英雄神话里,我们常常看到恶魔等夺走了英雄的灵魂,有时还掠走动物等灵魂,然后在诸神或其他外界力量的帮助下,英雄或动物等灵魂又回归体内,死而复生,这是鄂伦春族“万物有灵”观念的反映。在萨满神歌神词,以及萨满神话故事中,同样充满着“万物有灵”的气息,认为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人死了以后,他的灵魂前往阴间。而具有超凡神异能力的萨满,通过前往神灵的世界请神下凡,神灵下凡后附体,凭借神灵的帮助,萨满既可以使人的灵魂离开其躯体,也可以使人的灵魂回归其躯体,萨满可以清楚死者灵魂的去处,甚至进入亡灵存在的地方一一阴界,找回死者灵魂,使人死而复生,从而为本氏族人治病消灾。陈建宪先生指出,“追寻彼岸世界,是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中一个常见的类型。”它是“人类对于死亡恐惧的精神超越”,“‘彼岸追寻’的母题则将彼岸世界与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种种希望、理想,借助于驰骋彼岸世界的神仙和英雄得以实现。人间的苦难、压迫、酷刑、欺诈,也通过彼岸世界而得到更为鲜明的反映。”这也是萨满彼岸追魂神话的思想根源。
(一)《“恩都力”萨满》神话情节构成
萨满彼岸追魂神话中最常见的是萨满赴阴追魂神话,它在鄂伦春族萨满神话故事里是一个常见的母题类型,也是萨满神异能力的一种表现,其侧重点是赴阴这一行为。
黑龙江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流传着《“恩都力”萨满》神话,其结构线索可简单表述为:病人得病→“恩都力”萨满赴阴间→“恩都力”萨满取回病人灵魂→病人复活。
这里,只将文本的“恩都力”萨满如何赴阴追魂提出来进行分析。我们知道,鄂伦春人一般是得了重病才请萨满跳神的。故事的前半部分讲:有一对老夫妻,有个儿子,叫色勒古甸片郭。可正当年轻力壮的时候得了暴病,于是他们找“恩都力”萨满治病,“恩都力”萨满提出跳神报酬,老夫妻答应分家产一半给她,“恩都力”萨满告知色勒古甸片郭的灵魂已到阴间阎王爷那里,得赴阴间追魂(需要三天时间》。可以看出鄂伦春族先人对“恩都力”萨满法术高超的肯定和对其怀有崇高的敬畏,色勒古甸片郭命悬一线,他的家人将他生的全部希望寄托于“恩都力”萨满身上。值得指出的是:“恩都力”萨满往返阴阳途中所经历的一切,是故事的精彩之处,也是萨满赴阴追魂的重要情节:“恩都力”萨满路过阴曹地府,忍受饥渴不喝迷魂汤,因为过往的灵魂如果喝下以后,就永远不能回到人间,而且还会把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忘得干干净承;在一条大河边,她送十碗大酱求得老头带她渡河;她遇见许多早己死去的人的灵魂,到达戒备森严的阎王爷住处,找到色勒古甸片郭,他正在阎王爷院里与一大力士摔跤,但她仅凭自己的能力进不了阎王爷的大院,于是,她拿出自己的雷神,吊起色勒古甸片郭;阎王爷的判官阻止她拿走色勒古甸片郭灵魂,她与其理论,要求允许色勒古甸片郭在阳间活至90岁,阎王爷的判官收受了她的银子,同意其请求,允许她带色勒古甸片郭回阳间;返回阳间路上,“恩都力”萨满遇见自己的亡夫,亡夫怪罪她当年没有追回他的灵魂使他复活,两人大打出手,“恩都力”萨满先下手为强,将亡夫推进油锅;她还看到在阳间自杀的一-个妇女被一群人狠打;看到一个妇女因为在阳间爱说别人坏话而舌头被穿上铁圈受罪;看到一个女人因在阳间淘气,不听老人话,在阴间,她的大耳环上拴着一根绳子,被人硬拉,受尽折磨;看到刚死的一对夫妇在一间冷屋子里考验良心的好坏,良心坏的人受到惩罚;看到-个妇女因在阳间胡搞,被钉在一块大木板上,两个人拿着大锯从中间把她锯开;看到几个女人蹲在地上吃自己在阳间养过的私生子;看到一个妇女舔吃自己在阳间乱扔的月经布;看到一个因在阳间不珍惜粮食,乱扔剩下的饭菜,在阴间披头散发,趴在一堆垃圾上吃又脏又臭的剩饭。“恩都力”萨满在阴间看到的一切,均是在“万物有灵”思想体系下,呈现给世人的另一个不同的世界—--阴间。“恩都力”萨满最后遇见曾经把她的灵魂送往阳间的老太婆,“恩都力”萨满磕头感激,老太婆要求“恩都力”萨满转告她在阴间所看到的--切,要阳间人行善,学好,免得到阴间受罪,这进-一步说明了“恩都力”萨满的另一个重要使命——天上、人间、地狱的使者,告诫人们少做恶事,多行善事,这对现实世界的人们起到了一定的劝诫作用。通过赴阴追魂的一系列行动,最后,“恩都力”萨满同色勒古甸片郭灵魂回到阳间,整整三天时间,色勒古甸片郭得以复活。这也正是“恩都力”萨满存在和受人崇信的意义所在。
(二)世俗化观念渐趋明显
在萨满治病救人神话中讲过,萨满跳神一般视为义务,不能拒绝,不拿任何酬谢,病人及家属给些东西也是多少不拘,并认为这些是供给神的,不是给萨满的。但在上述《“恩都力”萨满》神话中,有这样的谈话片段:“既然这样,就讲一讲价钱吧,如果跳神跳好了病人,给我多少报酬呢﹖……如果你给跳好了的话,他们家的产业可以分给你一半。……把你渡过去,给我什么报酬?……那么着吧,你给我十碗大酱,再加上十块大洋!”这些谈话分别是:萨满答应给色勒古甸片郭治病时向前来求她的人提出的条件;前来求助萨满的人答应萨满提出的要求;摆渡的老头带萨满过河提出的条件。后来,在阎王爷的判官那里,萨满与判官据理力争,判官才允许色勒古甸片郭的阳寿到九十岁,萨满给了判官很多银子,才带回色勒古甸片郭的灵魂。色勒古甸片郭病好如初,一半家产分给了萨满。这里无论是萨满、还是阴间的鬼魂、阎王爷及其判官,他们都把收取报酬看做治病救人的前提条件,可见这个时期鄂伦舂族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社会中已经有了平等交易的现象,同时也是鄂伦春族社会一直保持原始公有制社会的现实写照。
四、萨满斗恶魔神话及角色分析
萨满斗恶魔神话是鄂伦春族萨满神话故事的另一-个重要母题类型。先看一则《萨满斗鬼神》神话:
有一个“乌力楞”,住着一男一女两个萨满。一天,几个孩子在树林里玩耍时偶然发现一个骷髅,有的孩子拿起木棍敲打骷髅,骷髅却跳动起来,打一下,跳一下,打得急,它就加快跳动。
两个萨满预感有事要发生。傍晚,他们穿好神衣,坐在门口,等待鬼神到来。果然,女萨满首先机敏地听到皮门帘“叩”的一声,有鬼神进门了。女萨满身上的铃铛响起来,她边唱边跳,鼓声、铃声、舞步声响作一团。女萨满奋勇厮杀,眼看鬼神要招架不住了。可男萨满毫无知觉,在一旁乱捅筹火,火光时明时暗,鬼神借机逃跑了。女萨满一路追杀,消失在夜幕中。
第二天清晨,大人们想起孩子们玩骷髅的事,拿起木棍等武器,叫孩子们带路,前往孩子们玩骷髅的树林。在树林里,他们听见女萨满的咆哮声、呐喊声和双手舞斗的声音。原来,是那个骷髅变成了鬼神钻入了地下,女萨满正用双手扒土,头发蓬蓬松松,满身泥土,已经陷入坑穴。她告诉人们,杀两匹最好的马,用马蹄子埋葬骷髅,消灭鬼神。人们按着她的吩咐做了,那鬼神才彻底失败。从那时起,人们说:“鬼神怕女萨满,只有女萨满才能战胜鬼神,而男萨满治不了鬼神。”
这里,重点指出的有四点:一是萨满能够感知到鬼神要闹事,提前做好了与鬼神搏斗准备﹔二是鬼神来到,文本虽然没有明确提到鬼神具体长得什么样子,但从听到皮门帘响起“叩”的声音判断,鬼神也是具有非凡的本领,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人间为害;三是女萨满与鬼神搏斗,从女萨满的手舞足蹈、蓬头垢面、忽缓忽急、充满激情的跳神过程中,我们能够感知她借助神灵,身体中有强大的神异能力,有超凡的武功;四是在鬼神体力不支,即将被女萨满铲除时,由于男萨满胡乱地捅火,鬼神得以借机逃脱,女萨满穷追不舍,彻夜未归,直到第二天清晨,树林里,女萨满身体陷入地下,蓬头垢面,扒土与钻入地下的鬼神搏斗,直到她告诉人们拿来八只最好的马蹄子将骷髅埋葬,才铲除鬼神。这一系列灵魂附体、跳神、除鬼神过程表明,女萨满超凡的神通,顽强的意志和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英国埃里克·J.夏普指出:“萨满的经验和作用的核心是萨满(往往还有其他一些人〉借以能进入失神状态的一系列手段和技术。不论是瑜伽还是萨满教,其实质都是要进入这一种状态。”3也许正因为这一原因,他们才会受到人们的极大崇信。正如英国詹·乔·弗雷泽在论述萨满(巫师)的灵魂信仰与通神的法力被氏族所敬仰和信服时说:“作为一个阶层,人们十分敬畏他们;作为一种惯例,人们对他们比酋长更加顺从。”
萨满正是以这种处于恍惚、痴迷、歇斯底里的情感状态,完成了为本氏族消除灾祸、为患者祛除疾病、为生产祈求丰收、为维护--切尽心竭力的最终目的。富育光先生指出,萨满是“族人视为异人,是神的代表,是大智大勇大谋者,有着惊天地晓鬼神的智谋,有着金子一样的善说擅辩的嘴,有着通晓古今和未来的人算神术。因此,萨满往昔的地位与威望最显赫最有权威性。”萨满最突出、最核心的职责就是为本氏族祛灾除病,“以维护氏族内部的生命安全与正常秩序。”
萨满斗恶魔神话还有《女萨满木独力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庄罕孕的猎手,按照一个女萨满指示,铲除了掠夺龙神女儿的恶魔。故事中,女萨满告诉庄罕杂,她跳神是为了除掉害人的怪物。接着,女萨满给了庄罕杂两把龙刀,让他除掉了两只吃人的鸟和一只吃人的獐子。这个女萨满是雷神的女儿--一木独力堪。庄罕杂最终完成了女萨满交给的所有除恶任务,接媳妇回了家,途中遇见了好多萨满的神,包括日头神老爷爷。后来,女萨满叫庄罕孕配合她跳神,庄罕孕也成萨满了。
又如《小哥俩的故事》讲:从前有小哥俩儿,母亲是个萨满。一年冬天,哥哥得了重病,母亲为他跳神,可结果哥哥还是死了。一天,母亲出去串门,留下弟弟一个人呆在“仙人柱”,“仙人柱”被风刮的哗哗直响,阴森可怕。就在这个时候,哥哥的鬼魂回来了,它脱掉手闷子和袜头子,坐在“玛路”边上,一声不响,伸出手和脚来烤火。弟弟给吓坏了,他哆嗦着站起来钻进母亲跳大神的衣服里,由于法衣上的前胸和后背还挂着大大小小的许多铜盘、铜铃,弟弟碰得铜盘和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哥哥的灵魂招架不住才溜出了“仙人柱”。等母亲回来,弟弟把家里发生的事告诉了她,母亲看见地上放着的手闷子和一双袜头子,明白了一切。当天夜里,西北风越刮越猛,不时有孩子的哀叫,母亲被惊醒,听到外面喊着:“叮叮当,叮叮当,你还给我的手闷子吧!叮叮当,你还给我的袜头子吧!”。第二天一早,母亲赶快把死去孩子的东西送到他的棺材旁边,以后,再没有发生类似的事。
以上两则神话故事,没有赴阴追魂的内容,但萨满斗鬼魂情节却描写得栩栩如生,尽管这是一种想象,事实上也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世界”,可它给人类精神世界带来恐怖挑战,尤其是对于崇信萨满教的人们来说,它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总之,“一切地下、非人间的世界都可以叫做‘阴间世界’,那是一种精神世界,是神话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母题符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阎王判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