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合眼是词语还看起来像成语其实不是成语的词语?

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后记,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后记第1篇教学目标1、 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2、 体会孔子的思想。3、 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重点难点1 、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2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一、 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板书标题]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三. 重点字拼音——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 shěn 相,音 xiàng 铿,音kēng 沂,音 yí 喟,音 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实词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虚词注意它的用法。注意特殊句式的句子。重难点解决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字词句,通过研讨解决困惑。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教师答疑,帮助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选前一个义项即可。因之:之,指代师旅。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毋吾以也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 如,如果。或,有人。尔,你们则何以哉——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 用。四、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点评,掌握重点知识:(一)、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3、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4、何陋之有?(《陋室铭》)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6、唯利是图(成语)寻找规律和方法 :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二)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1、吾一日长乎尔2、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1、子路率尔而对曰2、鼓瑟希,铿尔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3、尔何如?尔:代词,你(四)、翻译学过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3、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复习学过的知识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与:同意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 与:语气助词复习学过的知识:1、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2、遂与外人隔绝 与:和3、生三人,公与之母 与:给予(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 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2、鼓瑟希,铿尔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4、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练习: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6、何伤乎?7、吾与点也。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五、学生讨论: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后记第2篇【教材说明】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幅较长,语言生动,其中不乏细节描写,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先秦诸子选读》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均将此篇选入其中。本教学设计是以高一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选的《侍坐章》为教材进行设计和规划教学的。  【学习目标】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进度,高一学生已经学完必修的四册教材,阅读过十几篇文言作品,掌握了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为此,本课学习目标拟定如下:  1、介绍语言文化常识,例如古代名与字、“晳”字的写法等。  2、落实文言基础知识,读懂篇章大意,过好语言难关。  3、理解四子之志,以及孔子“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吾与点也”也是理解孔子思想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预习  1、对照注解阅读课文,初通文意,完成语言基础练习。  2、朗读课文3遍,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3、阅读研讨练习的“相关链接”资料,了解孔子对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的评价,以及孔子的志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后记第3篇 1.“文意发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文意发现”的研究和实践使我认识到:文言文教学不能只讲文言现象。文言文这种言语形式与现代文的言语形式一样,背后都是一种情感、一种思想,甚至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文言现象固然要学,它是一座桥梁,可以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相识、沟通,从而促成视界的融合并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提升智慧。我们的目标是彼岸,而不是桥梁本身。况且,每一篇文言文都是一个自足体,有自己独立而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独特而丰富的意味。止于文言现象的文言文教学其实始终只引领学生站在文本的外围,而没有走进文本的内部。文言文中实施文意发现教学,重现了文言文课堂的生气,从另一个角度讲,回归了文言文教学的本原。  2.“文意发现”的途径  学生如何通过阅读发现文意、获得文意?从理论上讲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学生需要有与文本相适应的前理解,包括一定的知识背景、经验积累、情绪准备、审美能力、欣赏倾向等;第二,学生与文本需要相互作用,学生诉诸想像,产生感知,唤起情感,进行审美判断,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文本对学生也产生引导力、影响力。如果学生的前理解与文本产生较大的落差,无法与文本相适应,探寻不到文意,怎么办?  通过以上课例的实验和反思,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形态下,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发现文意:  (1)为弥补学生背景知识的缺乏,教师可以适时讲授一些相关知识或补充相关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现文意。  (2)为弥补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充分交流探索、发现的结果,在交流中,引起共鸣和碰撞,共享知识和经验,纠正偏差和错误,获得发现和感悟,使文本逐渐与学生实际发生联系,从而使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3)为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容易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学生通过对文本深层次的感受、理解、思考,能够进一步发现文意,接受文意或者质疑文意。  附原文  子路、曾皙(zēng xī)、冉(rǎn)有、公西华(huá)侍(shì)坐。子曰:“以吾(wú)一日长(zhǎng)乎尔,毋(wú)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shè)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bǐ)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yuè),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fǔ),愿为小相(xiàng)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shě)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fú)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yú)?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后记第4篇【教学内容】  一、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地位和影响  1、结合学生实际简单介绍孔子思想及《论语》对中国人生活与思想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课文出处  今天我们所学的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次印刷),文章选自何晏等人《论语集解》,中华书局1990年。  二、了解语言文化常识  朗读标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个标题就是课文的第一句话。《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取首章前面二三个字作篇名,没有实际意义。本文题目是编者加的。侍坐,即陪长者聊天。  首先,看看这四个人的排列顺序。朱熹说:“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以齿为序”,即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列。中国古代很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所谓孝悌,孝即孝敬父母长辈,悌即尊重兄长。  其次,看这里的名字,与孔子对他们的称呼不同。这里称字,而孔子称呼其名。对一个人直呼其名和称呼其字,包含了古代人的文化观。  中国古代做官的人,以及知识分子,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着某些联系。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由,所走的路;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对,例如:曾点,字晳,点,小黑点也,皙,肤色洁白之意;韩愈,字退之。有的名与字的意义有文化上或事理上的联系,例如:孔子,固其母曾去尼丘山向神祈祷,才怀了孕生下孔子,又因他排行老二,所以给他取名丘,字仲尼;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须先“求”才能“有”;公西赤,字子华,赤,红色,华,花也。  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级,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辈或下级对长辈或上级,则只能称其字,这就是为尊者讳。课文里,孔子分别称呼他的四位弟子为“由”、“求”、“赤”、“点”,即直呼其名,而本文的笔者在写作时却称其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即称其字。这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再次,看曾晳的“晳”字是怎么写的。  晳,从析从日。人教版2006年的版本写作“皙”(从析从白),2008年的版本改成了“晳(从析从日)”。是印刷错误吗?这两个字究竟哪个是正确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从深圳大学图书馆查找了许多资料,结果发现:现行图书中有关曾晳的“晳”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析从白的“皙”,例如于丹的《论语心得》等一般通俗读物中都写作“皙”;一种是从析从日的“晳”,例如杨树达、南怀瑾、李泽厚等人的著作,王力的《古代汉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的图书,以及台湾的《国学基本教材》都写作“晳”。其实,“晳”与“皙”这两个字不是异体字,意义上也没有相通之处(皙,是皮肤白的意思;晳,是“晰”的异体字,是明晰的意思),可是为什么却出现二字混用的情况呢?最后,《康熙字典》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拼音:xī,部首:日  【辰集上】【日字部】晳【正韵】思积切,音析。【五经文字】晳从白。相承多从日,非。【正韵】曾点,字晳,本从白,《论》《孟》《史记》皆讹从日。今不可改,故收入。【正字通】按从白者为白色之皙。从日者为明辨之晳。二字义各异也。  可见,“皙”是其本字,而“晳”是因为《论》《孟》《史记》皆讹从日,“今不可改”,所以,后世治《论语》的学问家大都沿用“皙(从析从日)”字。这些大方之家都遵从了语言发展中“约定俗成”的原则。我们学语文,也要学会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负责任。  三、落实文言基础,初通篇章大意  1、检查预习情况。  2、流利朗读课文。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四、理解并探讨四子之志,理解“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大意,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二,目标之三是理解四子之志及孔子“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可以引用孔子自己的话语。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下面探讨四子之志。  (一)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把问题的答案简要的写在教材相应的地方):  1、这四子的志向各是什么?用简洁完整的语句概括。  2、他们能够胜任吗?  3、你认为他们之中谁的志向最值得赞赏?为什么?(共同讨论)  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晳:“异乎三子者之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二)深入探究  读孔子对四子之志的评点语段,讨论如下问题:  1、从对子路之志的.评价中,你觉得孔子作为一个老师怎么样?  (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因材施教,对弟子的评价恰如其分。《三字经》说“教不严,师之惰”,看来,孔子是个出色的老师。)  2、孔子对冉有、公西华之志的沉默不语,以及后来回答曾点问题时孔子的评价,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  (孔子认为,冉有多才多艺,知礼乐,可以礼治国,但他却没有发挥自己的长处;公西华擅长外交辞令,有外交家的才干,可是,他却说自己“愿为小相”,他们都没有使自己做到“人尽其材。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志向太过远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行;志向太小,不能使自己人尽其材,大材小用,也不行。就像我们中考高考选择学校,将来大学毕业选择工作岗位一样,不一定是学校越好,职位薪水越高就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在自己的上司和同行面前应该做好我自己,不亢不卑,不谄媚讨好,不卑躬屈膝,用实力说话。)  3、曾晳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晳说的是志向吗?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  (性情宁静淡泊之人,“鲁之狂士”;胆大而心细,当他们每人各言其志之后,他能追问孔子为何哂由,又为什么对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着评价。曾晳与一群人到曲阜城南的沂水边去春游。这种“与人乐乐”的和谐欢乐的生活图景,正是推行礼乐教化的结果,是以礼治国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说“吾与点也”,即我赞同曾点的观点啊。)  4、根据文意回答,孔子说“吾与点也”时为什么“喟然”而叹?  (“喟然”是长叹惋惜的样子。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结合课文来理解,前面三位弟子所说的志向,孔子都不太满意,觉得美中不足,所以孔子为他们叹惋;而当曾晳说出自己的志向时,孔子立即表示赞同。二是结合曾晳的身世来理解,钱穆先生持这种看法。钱穆在他的《论语新解》这样解释道:  “盖三人皆以仕进为心,而道消世乱,所志未必能遂。曾晳乃狂门之士,无意用世,孔子骤闻其言,有契于其平日饮水曲肱之乐,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觉慨然兴叹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世之志者,岂以忘世自乐,真欲与巢许伍哉?然则孔子之叹,所感深矣,诚学者所当细玩。”  结合孔子“喟然”“与点”和曾点身世综合分析, 当不应排除这种可能,尤其是曾晳终生不仕, 久居故乡, 又是孔门狂士,因此, 当他在“侍坐”中说出一番务实可行的志向时, 孔子眼见弟子的长进也会由衷地予以赞叹。这正是孔子善于因材施教的体现。)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短短的“侍坐”一章,廖廖315字,却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四子侍坐、与夫子共言其志的故事。这个故事究竟是生活实录还是艺术再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孔子对其弟子的才能、性格的真实了解,从而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指导,孔子对弟子们严格要求,从而让他们做到人尽其材,同时,故事还深刻地表现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礼与仁。本篇语言的简练、精辟、含义深刻,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细致品味的。  《论语》的确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其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之精髓,表现了儒家思想积极奋斗、努力进取而又顺应自然的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东方智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论语》的伟大价值,而美国作家威尔·杜兰特却非常羡慕我们,他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一书中这样写道:  “我很羡慕中国的儒生——他们被要求记住孔子的每一句话,因为我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深刻而精当。有时我认为如果这些格言在我记忆中沉淀20年,我或许会变得心态平和、举止庄重、思绪沉稳、个性深沉、彬彬有礼,这些我能在中国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找到。”  今天这堂课只是学习《论语》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继续阅读《论语》,真正地去领会《论语》的精神实质,用《论语》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智慧之人。}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必会成语及解释
【成语】: 知己知彼【拼音】: zhī jǐ zhī bǐ 【解释】: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成语】: 百战百胜【拼音】: bǎi zhàn bǎi shèng 【解释】: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成语】: 运筹帷幄【拼音】: yùn chóu wéi wò 【解释】: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成语】: 决胜千里【拼音】: 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释】: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成语】: 出其不意【拼音】: chū qí bù yì 【解释】: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成语】: 攻其不备【拼音】: gōng qí bù bèi 【解释】: 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成语】: 围魏救赵【拼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成语】: 声东击西【拼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解释】: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成语】: 四面楚歌【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成语】: 腹背受敌【拼音】: fù bèi shòu dí 【解释】: 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成语】: 草木皆兵【拼音】: 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释】: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成语】: 风声鹤唳【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解释】: 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成语】: 兵贵神速【拼音】: bīng guì shén sù 【解释】: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成语】: 突然袭击【拼音】: tū rán xí jī 【解释】: 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成语】: 神出鬼没【拼音】: shén chū guǐ mò 【解释】: 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成语】: 所向无敌【拼音】: suǒ xiàng wú dí 【解释】: 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四年级下册语文完全解读词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词语解释1、红胜火:颜色鲜艳胜过火焰。胜,超过。2、甲天下:天下第一。甲,居第一位。3、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澜, *** 浪。4、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镜子。5、无瑕:形容很纯净,没有斑点。瑕,玉石上的斑点。6、峰峦雄伟:山峰连绵不断,雄壮而而高大。7、拔地而起:从地上长出来,高耸在地面上。拔,超出、高出。8、奇峰罗列:到处遍布奇形怪状的山峰。罗列,分布,陈列。9、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各种各样。10、危峰兀立:山峰高耸直立。危,高。兀,高耸,突出。11、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12、云雾迷蒙:云雾缭绕,景物隐隐约约,让人看不清楚。13、连绵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14、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林茂盛。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树木多而茂盛。15、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16、俯视:从高处向下看。17、五彩斑斓:色彩纷繁,非常好看。18、白皑皑:形容洁白的样子。19:寂静:安静,没有声音。20、萦绕:回旋往复;曲折环绕。21、饮马:给马喝水。22、五彩缤纷:色彩纷繁,艳丽好看。23、绵延:连续延长。绵,连绵不断。24、绚烂:光彩夺目;光华灿烂。25、矫健:强壮有力。26、中彩:彩票中奖了。27、生计:维持生活的方式;生活。28、拮据:生活困难,缺少钱。29、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寐,睡。30、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31、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32、万年牢:(产品)质量好,长久得到顾客信赖。牢,坚固,结实。33、走街串巷: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34、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35、面呈菜色:面部显露出营养不良的脸色。呈,显出,露出。菜色,指人因仅靠吃菜充饥而营养不良的脸色。36、疲惫不堪:疲劳得不能忍受了。不堪,不能忍受。37、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38、骨瘦如柴:形容非常瘦。39、惬意:满意;称心。40、将心比心:以自己的心曲比照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体贴别人。将,拿,用。41、抱怨:埋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42、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只怕落后,形容十分积极。43、欲出又止:想要出去又停住了。44、踌躇:1、犹豫。2、停留;徘徊不前。3、得意的样子。45、企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46、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表示镇定自如、不动声色或对事情漠不关心。47、颓丧:因失望而情绪低落、消极,精神萎靡不振。48、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贯,连接,连续。49、愚不可及:形容人极端愚蠢。50、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51、响彻云霄:响声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52、悲叹:悲伤叹息。课文写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53、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54、频繁:次数多。55、随心所欲: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56、不折不扣:一点也不打折扣,完完全全;十足。57、数管齐下:指多方面同时进行。58、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59、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60、异想天开:想法离奇,与众不同。61、机毁人亡:飞机毁灭,人死亡。亡,死。62、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63、空旷:地方广阔,空荡,没有东西阻碍。64、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样子。65、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沉,程度深。66、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67、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68、兴致勃勃: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69: ***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70、飘飘悠悠: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71、睁眼瞎:比喻不识字的成年人,文盲。72、推推搡搡:形容接连不断地相互推。搡,猛推。73、嘟嘟囔囔: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即叽咕咕,自言自语。74、凯旋:战胜归来。凯,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75、永驻人间:永远停留在人间。驻,停留。76、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77、巡弋:(军舰)在海上巡逻。78、不速之客: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速,邀请。79、频频:屡次,连续几次。80、流连:留恋而不愿意离去。81、磕磕绊绊: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82、飞翔:在空中飞旋。翔,飞,自由回旋地飞。83、清香袅袅:形容香气缭绕不绝。84、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85、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借用,凭借。86、栩栩如生:就像活的一样。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87、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盈,充满。88、与世长辞:同人世永远告别;去世。89、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90、震撼:震动;摇撼。91、改天换地:1、从根本上改造大自然。2、比喻巨大的变革。92、傲然挺立:坚强不屈地直立着。93、神气十足:洋洋得意的样子。94、气魄:魄力;气势。95、怦然一动:内心为之震动。怦,形容心跳的声音。96、倘若:假如,如果。97、天高地阔:像蓝天那么高,像大地那么阔。形容空间非常广大。98、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傍晚。向,将近;接近。99、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100、极目远眺:用尽目力向远处看。极,尽,达到顶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所有成语
巍为壮观 鳞次栉复比 歌尽制倾君 雁过留声 秋风萧瑟景色宜人 碧瓦红墙 染指年华 金风送爽 春种秋收万籁俱寂 鱼米之乡 白璧微瑕 秋色宜人 精妙绝伦别具一格 桂子飘香 红尘画卷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金碧辉煌 人间天堂 沧桑年倦 春兰秋菊 春兰秋菊赏心悦目 雄伟壮丽 烟暖初妆 一丛金黄 秋兰飘香沧海桑田 光芒万丈 白璧微瑕 秋风过耳 秋风习习瞬息万变 皎洁明媚 斜揽残箫 秋兰飘香 枫林如火古色古香 明月清风 静水流深 春花秋月 秋花秋月美妙绝伦 红墙黄瓦 如烟若梦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富丽堂皇 湖光山色 风华流沙 春种秋收 春种秋收回肠荡气 遥遥相对 曲意风华 一丛火红 秋风过耳琼楼玉宇 相得益彰 指染浮华 丹枫迎秋 美不胜收天工巧夺 雕梁画栋 翰墨流离 秋雨绵绵 秋意深浓曲径通幽 江山如画 斜揽残箫 秋风萧瑟 引人入胜诗情画意 星罗棋布 伊人夕岸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井然有序 花团锦簇 冷香金倪 秋意深浓 丹枫迎秋别有洞天 影影绰绰 仓央兮措 天朗气清 秋色宜人雅俗共赏 水光接天 千秋几世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光彩夺目 栩栩如生 盛夏光年 指染浮华 一叶知秋
四年级下册语文所有成语解释造句
蓬蓬勃勃:形容非常繁茂、旺盛。全力以赴: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比赛上。拨乱反正:治平乱世,回复正常。和睦相处:彼此和好地相处。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一衣带水:比喻十分靠近的邻邦(国家)。礼贤下士: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周公吐哺:形容求贤心切。哺(bǔ):嘴里含着的食物。长治久安:国家、社会长期太平,永远安宁。家给人足:家家衣食充足,人人生活富足。给(jǐ):富裕,丰足。家给人足: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承前启后:承受前人的,开创今后的。鞍前马后:比喻随侍左右,供其驱使。惩前毖后:把以前的错误作为教训,使以后可以谨慎,不致重犯。惩:警戒;毖:谨慎。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回头看看后面。瞻:向前望;顾:回头或向四周望。遮前掩后:指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思前想后: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意前笔后:指写作作画前,先构思,然后下笔。空前绝后: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形容极其难得,独一无二的成就或事物。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抑扬顿挫:形容唱腔高低停折,和谐而有节奏。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即将死亡。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形容雨很大。注:灌入。孤掌难鸣: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单薄(bó),难以成事。走马观花:骑上马跑着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走:古义是跑。铁树开花:比喻事情罕见或极难实现。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百年不遇: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时过境迁: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明日黄花:重阳节后的菊花已经成为过时的东西。形容事物已经过时。锦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加美。循规蹈矩:遵守规矩。循:遵守、依照;蹈:践踏、踩;矩:规则、法度。鲜为人知:很少被人所知道。鲜:少。束手待毙:比喻遇到危险或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着等死。情有独钟:特别有感情。钟:集中,专一。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不得要领: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追本穷源: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运用自如: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充分。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人间天堂:指人世间极美好的地方。明月清风: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形容水域广阔。江山如画: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鱼米之乡: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作,双方的长处和优点就更能显露出来。相得:相互配合;益:更;彰:显著。荣辱与共,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同忧相救,同病相怜:指处境相同的人能够相互关心,体贴和爱护。背信弃义:不守信用和道义。背:违背、违反;义:正义、道义。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滥杀无辜: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地杀害无罪的人。滥:过度、胡乱;辜:罪。出言不逊:说话不谦虚、没礼貌。逊:谦恭、谦虚。彬彬有礼:形容非常有礼。彬彬:形容文雅。恍恍惚惚:(看得)不真切,不清楚。欲说还休、吞吞吐吐:形容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休:停止。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搪塞(sè)应付,言语含糊,不肯爽爽快快地说出来。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口若悬河:讲起话来像瀑布那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健谈。妙语连珠:形容说话精彩、伶俐,滔滔不绝。妙语:精彩而有趣的话,连珠:比喻接连不断。谈笑风生:谈话很有兴趣,并且活跃有趣。眉飞色舞: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四年级下册语文成语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备课资料:学习卡片《孟子》成语、俗语集释(《孟子》两章)......《孟子》成语、俗语集释(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孟子,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集释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 ...详见://hi./bfffzzz/blog/item/73924fa873e855e8faed50f6
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词语解释 四年级下册语抄文袭课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词语理解 信奉:信仰敬奉。文中指当时研究科学的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将他作为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表现了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文中指人们认为亚里士多德根本不可能有错,而伽利略的执著却是固执己见的表现。 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伽利略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激起了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们的不满。在他们心中,亚里士多德是权威,是真理,而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教授竟提出反对,简直是胡作非为,胆子太大了。 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成语解释和词语归类及歇后语
成语解释1、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用仇恨报答恩惠。 2、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慌张或者恼怒。 3、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力量或力量薄弱。 4、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5、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6、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 7、悠然自得——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8、仪态端庄——指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9、改天换地——形容发生巨大的变化。 10、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11、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12、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了光明。 13、枯枝烂叶——干枯的树枝,腐烂的树叶。 14、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15、异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 16、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17、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18、鱼贯而出——像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19、愚不可及——指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20、无遮无拦——点也没有阻挡。21、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 22、疲惫不堪——疲劳得不能忍受了。 23、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有急。 24、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得到。 25、拔地而起——从地面突然地高出。 26、危峰兀立:高峰耸立。 27、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28、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29、峰峦雄伟:山峰雄壮伟大。30、红叶似火:红叶的颜色像火一样。31、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32、梦寐以求:睡梦中也在追求,形容迫切的希望着。33、迷惑不解: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34、闷闷不乐:心里烦恼,不高兴。35、疲惫不堪:疲劳乏力到了极点,不能忍受。
四年级语文下册成语积累 成语积累之【荀令留香】 【成语】荀令留香 【读音】xúnlìngliúxiāng 【解释】荀令留香,亦做“留香荀令”。描述的人物是三国时期的谋士美男子荀彧。形容美男子。 【故事】三国时期,荀彧为尚书令,称为荀令君。荀令君人品正直高洁,是一君子,姿容也美,相传他天生身怀异香,到别人家里,走了以后,他曾坐过的地方好几天都有淡淡的余香。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所有词语的意思
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版挥。决胜千权里: 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攻其不备: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腹背受敌: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腹:指前面;背:指后面。)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唳:鹤叫声。)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突然袭击: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神出鬼没: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出:出现;没:消失。)所向无敌: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敌:抵挡。)
四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盘点四字成语的解释
1、形容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2、描写夏天的成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热浪炙人、烈日当空 3、形容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⑴ 合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合浦珠还】合浦:汉代郡名,在内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容。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合两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合盘托出】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合浦还珠】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合情合理】符合情理。 合眼摸象】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合衷共济】犹言同心协力。 合胆同心】犹言同心同德。 ⑵ 成语合字开头的
合而为一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合浦珠还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内。比喻东西容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合从连衡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合二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合两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合盘托出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合浦还珠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合情合理 符合情理。
⑶ 合字开头的成语5个
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合盘托出指全部显露或说出合情专合理符合情理合浦珠还合浦:汉属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合胆同心犹言同心同德。合两为一亦作“合二为一”。合两者为一体。合浦还珠见“合浦珠还”。合眼摸象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合衷共济犹言同心协力。
⑷ 以合字开头的成语,第一个字是合的四字词语成语
合不拢嘴、合二为一、合情合理、合从连衡、合浦珠还、合盘托出、合衷共济
⑸ 以合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合二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合盘托出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合情合理内 符合情理 合浦珠还容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合从连衡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合胆同心 犹言同心同德。 合两为一 亦作“合二为一”。合两者为一体。 合浦还珠 见“合浦珠还”。 合眼摸象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合衷共济 犹言同心协力。
⑹ 以“合”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合情合理【hé qíng hé lǐ】符合情理 合二为一【hé èr wéi yī】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合眼摸象【hé yǎn mō xiàng】闭着眼睛摸象。 比喻盲目行事。 合不拢嘴【hé bú lǒng zuǐ】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 合从连衡【hé cóng lián héng】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合浦珠还【hé pǔ zhū hái】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合刃之急【hé rèn zhī jí】合刃:兵器的锋刃碰在了一起,指交战。 指战斗到了最激烈最危急的时刻。也形容事情发展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⑺ 合字在最前的成语有哪些
合而为一 【近义】合二为一、水 *** 融【反义】分而为二、一版分为二【释义】把散乱的权事物合在一起。【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用例】学者能集众长~,若易牙以五味调和,则为全味矣。(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合浦珠还 【释义】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出处】《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用例】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究竟能够~,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五回)
⑻ 合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合而为一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合浦珠还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内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容人去而复回。 合从连衡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合二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合两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合盘托出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合浦还珠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合情合理 符合情理。 合眼摸象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合衷共济 犹言同心协力。 合胆同心 犹言同心同德。
⑼ 以合字开头的成语有那些
以合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合二为一、合情合理、合不拢嘴、合眼摸象、合刃之急、合从连衡、合浦珠还、合而为一
⑽ 有“合”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齐心合力、情投意合、貌合神离、合二为一、不合时宜、天作之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眼开头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