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手术深圳慢性医保病种纳入医保了吗?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近期上海医保局发布《关于部分医用耗材试行按绩效支付的通知》,提出将心脏瓣膜(折叠)、心腔超声导管耗材试行按绩效支付,将开展例数≥30例的医疗机构纳入考核范围,试点期限为2年,试点考核自2022年6月15日起正式执行。该行认为相关国产TAVR品牌有望借助本轮医保政策实终端植入量的加速突破,建议关注国内头部企业如启明医疗-B(02500)、心通医疗-B(02160)、沛嘉医疗-B(09996),以及部分研发能力强、在研进度快的企业如乐普医疗(300003)(300003.SZ)、佰仁医疗(688198.SH)等。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TAVR耗材按80%比例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相关产品有望加速放量。经导管主动脉瓣?换术(TAVR)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返流等疾病的前沿疗法,手术费用高等因素(终端支付或30万元,其中耗材费用约20万,数据来源:医械咨询)导致短期内国内受众群体相对有限,整体渗透率较低;2022年1月上海医保局曾发文将TAVR收费项目纳入医保范围,收费标准5200元,患者自付10%,但并未涉及到耗材本身。本次通知明确提出按照医保基金平均支付水平(80%)进行结算,且并未对耗材价格进行调整,有助于释放更多瓣膜疾病患者的手术需求,减轻就医费用负担,扩大TAVR手术的受众群体,该行认为TAVR手术覆盖面或将快速扩大,产品放量有望迎来加速。手术治疗效果纳入考核范围,临床数据充分、产品性能优越的头部品牌或率先受益。本次通知针对TAVR手术提出两个考核指标,手术后即刻成功率或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每年2月对定点医疗机构上一年度使用耗材进行考核,达到指标要求的机构可足额报销,未达标医院则将减少报销全额约5%。该行认为这一考核要求或将引导医院更加注重TAVR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输送系统和瓣膜可回收性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临床数据充分、产能性能优异的品牌或将进一步受益。手术量≥30的医疗机构率先纳入支付范围,有望激发更多医疗机构手术积极性。本次通知指出开展例数少于30例的医疗机构不纳入考核,是否纳入报销范围尚未明确,如果对应医疗机构的TAVR耗材未能纳入医保支付,相关医院或将有更大的动力加快开展TAVR手术以达到报销要求;如果对应机构也纳入报销体系,同样也有助于相关产品的终端放量。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慢性医保病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