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据资产入表意味着财务上的出表是什么意思?

《科创板日报》8月22日讯 据财政部官网8月21日消息,为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近日,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23〕11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2022年12月1日,财政部起草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历经8个月,该征求意见稿终于转为正式稿。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方式确定,意味着数据将作为资产被纳入会计报表,数据价值再次凸显。天风证券计算机团队称,《暂行规定》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时间点超预期。国盛证券分析师刘高畅认为,入表意味着数据完成了从自然资源到经济资产的跨越,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数据有望成为政企报表及财政等收入的重要支撑,后续数据要素确权、定价、交易流通、收益分配、试点等进展有望陆续推出。中信证券认为,《暂行规定》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资产化,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将有助于加强企业数据资源管理,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另一方面为后续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交易奠定政策基础。▌将作为无形资产及存货等资产项目入表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暂行规定》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适用范围、数据资源会计处理适用准则、列示和披露要求、附则,明确企业数据资源适用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改变现行准则的会计确认计量要求。根据《暂行规定》,数据资源包括外购、自行开发、其他方式取得三类,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项目下均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自用型为无形资产,交易型为存货(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最终目的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符合相关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存货),企业资产负债表或扩张。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数据资源对于企业特别是数据相关企业的价值创造等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投资者、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有关各方均关注数据资源的利用情况。基于此,强制披露外,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披露数据资源的应用场景或业务模式、原始数据的类型规模等、加工维护和安全保护情况、产品的应用情况等。▌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数十万亿元伴随《暂行规定》的出台以及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步伐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地方性数据产业集团及数据要素政策不断落地、数据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就在8月21日,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数据要素市场繁荣计划”,拿出了真金白银促进数据市场发展,包括首次登记挂牌补贴、数据产品交易示范补贴、优质数商培育补贴。北京7月5日发布《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要“建立社会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建设数据资产评估服务站,先行探索开展数据资产入表”。7月21日,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发布《广州市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及推动数据要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核算体系。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此前表示,国家社会面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1500万亿元,如果数据资产入表,可能再创造100万亿元新增资产规模。东吴证券分析师王紫敬表示,数据资产市场潜在总规模数十万亿元,具备足够资本驱动力接过土地财政(近10万亿市场)的大旗。从长远看,数据要素将为下一个30年的黄金发展期打开一扇战略性的大门。具体到投资,国盛证券建议关注四大方向:国资云及政务数据要素;自有数据产品;据确权与登记;垂类公共数据要素。天风证券表示,数据资产入表落地,直接利好拥有数据资源公司。华金证券分析师李宏涛表示,随着数据资产入表试点开启,通信、金融、政务等数据富集区预计最先受益。通信行业拥有大量具有社会属性、消费属性的数据资源,其中,运营商在用户规模、网络覆盖、连接数量上优势明显,其数据价值是一座储量惊人的“数据富矿”。中信证券也认为,围绕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的政策逐步完善,以运营商为代表的数据要素拥有者及数字经济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
小数据研究中心(userdataresearch)原创编辑
小数君#高管必读从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到企业数据资源入表,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再也不能无视数据的重要,但是如何将用户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是CEO到员工都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所以我们提议:从CEO到员工,人人都应该是首席用户官!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2022年12月1日发布关于征求《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表明企业数据资源从利润表中的“费用”进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引起数据从业者的广泛讨论。为什么鼓励企业数据资源入表?这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01发展数字经济信息1:成立国家数据局2023年3月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数据局。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信息2: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10月28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提及“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尤其在未来工作安排中提到“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及配套政策,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制度规则,统筹推进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完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积极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与分析,完善数字经济统计方法制度,及时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态势。”从以上两个信息中可以解读,国家鼓励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数字经济将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新赛道。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于2022年12月1日发布了关于征求《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02企业数据资源入表在附件1《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其适用范围: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等资产类别的数据资源,以及企业合法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但由于不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资产确认条件而未确认为资产的数据资源。在准则中提到两条关键内容:内容1: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原则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资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财会〔2006〕3 号)规定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财会〔2006〕18 号)等规定,对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报废等相关会计处理。内容2:企业对外交易的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原则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最终目的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财会〔2006〕3 号)规定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存货。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应用指南》(财会〔2006〕18 号)等规定,对确认为存货的数据资源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相关会计处理。抓住“内部使用”、“无形资产”、“出售”、“存货”等一系列关键词,可以明确:数据价值被认可。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可供出售给外部的数据将成为企业的存货资产。其中包含两个重要信号:1.数据正式成为可盈利的资产2.数据资产可交易而在在企业数据资源的披露要求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提供了两个格式表格。内容3:企业数据资源入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相关披露表格确认为存货的数据资源相关披露表格数据资产入表,从利润表中的“费用”进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在原有条件下,费用减少,明显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增加企业的资产。反观欧美企业,暂未把数据要素入表。对于企业数字资源进行明确的会计规定,这是国内首次出台相关政策。这样做无疑是最大程度鼓励企业加大对数字经济的建设和投资。03数据成为“新石油”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立了国家数据局统筹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数据资源正在被高度重视,成为“新石油”。企业数据资源入表,表示数据价值被正式认可。数据也有会有一个可交易的市场。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约545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749 亿元,数据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数据行业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资料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长城证券研究院)拥有数据的企业可从中获利。不论企业把数据资源看作是内部使用的无形资产,还是可以用于交易出售的存货资产,数据将成为企业可以盈利的资产。由于处在变革初期,对数据资产的评估方法和定价规范尚未明确,但核心离不开三种基本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方法1: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从资产购买者的角度出发,购买一项资产所付的代价不应高于该项资产或具有相似风险因素的同类资产未来收益的现值。收益现值法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的实质:将资产未来收益转换成资产现值,而将其现值作为待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其基本理论公式可表述为:资产的重估价值=该资产预期各年收益折成现值之和。方法2: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也称成本法,是指在资产评估时按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扣除其各项损耗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可以理解为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评估对象,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评估对象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陈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后的差额,以其作为评估对象现实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其基本理论公式可表述为: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方法3:现行市价法市场法也称市场价格比较法(market approach),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可以理解为参照市场上已经发生的、与被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确定重估资产价值。数据产品定价难是当前数据交易发展的关键难点之一,数据资产定价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数据交易所、数据产品交易价格计算器等试水措施。04数据交易所1.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这是在2015年成立的全国第一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标志着大数据可以作为一种资产、一种商品正式进行交易。需要说明的是“大数据交易的原则是不交易底层数据,交易的是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并不涉及隐私。”目前国内数据交易大部分以“点对点”撮合定价为主,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或造成意向价格差距悬殊,无法达成共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于是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指导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2023年2月公布上线全国首个数据产品交易价格计算器。通过建立估价模型,以数据产品开发成本为基础,综合考量数据成本、数据质量、隐私含量等多重价值修正因子对于数据产品价格的影响,并基于预计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规模,评估计算数据产品价格,为数据交易买卖双方议价提供参考,补全了“报价——估价——议价”价格形成路径中的关键环节,将有力促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公平交易和自由流动。希望在实践中,围绕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加快探索构建一套适应数据资产特性的估值和定价逻辑,积极为国家开展数据资产评估、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探索路径。不断完善统一规范的数据流通定价规则和价格形成机制。2.上海数据交易所2021年11月,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浦东按照国家要求在张江设立上海数据交易所,开展实质化运营。上海数据交易所面向全球开展大数据综合交易。上海市浦东新区积极鼓励和引导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进行交易。上海数据交易所采用公司制架构,围绕打造全球数据要素配置的重要枢纽节点的目标,构建“1+4+4”体系:紧扣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一个定位”;突出准公共服务、全数字化交易、全链生态构建、制度规则创新“四个功能”;体现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灵活交付“四个特征”。上海数据交易所面向数据流通交易提供高效便捷、合规安全的数据交易服务,同时引导多元主体加大数据供给,培育发展“数商”(数据交易)新业态。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是推动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字红利、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应有之义,有望成为引领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上海模式”。05首席用户官:将用户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数据价值已经存在,只是需要激发出来。而这个最佳激发者,就是首席用户官。之前,小数据研究中心就已经明确首席用户官有三个主要职责:首先,重视用户,连接用户,倾听用户的声音,与用户对话,重构用户关系,全方位提升用户体验,加速用户关系增长。其次,利用数字化手段将用户数据资产化,挖掘用户数据价值,以数据驱动商业,科学化助力企业经营决策。最后,首席用户官需要赋能其他部门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在支持市场部门进行精准营销,支持供应链部门做商品的新品规划等等。这三个职责正符合数据在企业内部使用时无形资产的概念,对应的是用户数据资源化和资产化的过程。而现在,企业数据资源入表,赋予首席用户官关于用户数据资产化职责新的内涵。用户数据资产化后,不仅可以在内部使用,同时可以作为存货进行出售,对应的是用户数据资本化。在数据交易的过程中,由于面向对象的不同、使用场景的不同、评估方法的不同等原因,对同一份数据价值的评估结果也会呈现差异化。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权益的开采和利用将会愈加重要。所以,需要首席用户官激发数据的价值。作为最懂用户的人,也是对用户数据资产理解掌握最深刻的人,如何把用户数据资产最大化,这将是首席用户官需要学习和具备的新技能。总的来说,首席用户官在用户数据方面将有三个步骤要做:用户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不仅要收集、清洗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高质量的加工,实现用户数据资源化;还需要通过资产化的运作,将用户数据与业务场景融合,通过数据驱动商业,产生商业价值,实现用户数据资产化,同时把数据价值反馈回用户本身,增加用户粘性,将用户资源变为企业资产;进一步还可以通过数据交易、流通等实现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实现用户数据资本化。当用户数据资产在内部使用时,首先需要收集、分析用户数据,生成用户画像指导企业精准营销和需求挖掘,而营销效果和新品上市的反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我们常说,小数据战略是长期主义的方法论。而当用户数据资产面向外部出售时,则可以很快看到数据的价值。但也正因为数据的特性,必然要经过资源化、资产化,才能到资本化。换句话说,企业必须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去做用户数据资源化和资产化,才能快速实现用户数据资本化。这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谁能抢占先机?谁又能够坚持到最后?延伸阅读:人人都是首席用户官参考来源1.国家数据局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家数据局/62745119?fr=aladdin2.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211/dd847f6232c94c73a8b59526d61b4728.shtml3.关于征求《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http://kjs.mof.gov.cn/gongzuotongzhi/202212/t20221209_3856888.htm4.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于数据资产的确认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https://www.txjrt.com/haogu/3750.html5.国家数据局的设立有什么重要价值?会改变哪些未来产业?https://www.163.com/dy/article/I0ESMVMK0532AH7Q.html6.收益现值法https://baike.baidu.com/item/收益现值法/633322?fromModule=lemma_inlink7.重置成本法https://baike.baidu.com/item/重置成本法/633277?fromModule=lemma_inlink8.现行市价法https://baike.baidu.com/item/市场法/9490743?fromModule=lemma_inlink&fromtitle=现行市价法&fromid=61773049.探访我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7210828/69b3_pFWkCTbUgT9KzlyVBmKVb6kavG_4Tl6Ud2nuosQQVg-QK0vVdz-O3ZOCe1V1OM1XCR3JYNcUsCoCbCG8xPjxD9RH2EEGR8FPOmWBioUbA10.重磅首发!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上线全国首个数据产品交易价格计算器https://mp.weixin.qq.com/s/stsRkgvFmzVVueznFU3Rvg11.上海数据交易所https://baike.baidu.com/item/上海数据交易所/59249104?fr=aladdin}
事件:8月2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暂行规定》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全文整理:卦哥家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卦哥家论财1、历时8个月终落地、明确数据资源适用于现行会计准则。1)2022年12月1日,财政部起草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请组织征求意见;历经8个月,该征求意见稿转为正式稿,将自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2)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数据资源会计处理适用准则、列示和披露要求、附则,明确企业数据资源适用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改变现行准则的会计确认计量要求。2、自用型为无形资产、交易型为存货、资产负债表或扩张。1)根据《暂行规定》,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项目下均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反应数据资源的账面价值或者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金额。2)数据资源包括外购、自行开发、其他方式取得三类。对于无形资产,报告期需对账面原值、累计摊销、减值准备、账面价值等拆分披露。对于存货,报告期需对账面原值、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价值等拆分披露。3、“强制披露加自愿披露”并举、采用“未来适用法”。1)除了将数据资源作为无形资产及存货等资产项目入表外,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披露数据资源的应用场景或业务模式、原始数据的类型规模等、加工维护和安全保护情况、产品的应用情况等。2)同时,企业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执行本规定,本规定施行前已经费用化计入损益的数据资源相关支出不再调整。4、入表意味着数据完成了从自然资源到经济资产的跨越,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数据有望成为政企报表及财政等收入的重要支撑。后续数据要素确权、定价、交易流通、收益分配、试点等进展有望陆续推出。专家解读:【政策发布】财政部今日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去年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参加了征求意见稿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年初由财政部、会计司主导,上海数交所参加;在数据交易生态中,交易的规则体系,数据资源转变成数据资产试行的会计准则;第二阶段,针对上海5家国有企业,上汽、浦发银行、东方集团等进行调研,发现各自数字化进展不同,金融行业较快,比如浦发银行内部,对数据资源使用和外部资源采购,都已经形成规模,对数据平台的建设,已经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体系;传统的无形资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有预期带来收益,可辨识性,成本可计量;对应到数据资源,一是要形成产品,二是产品标准化,三是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形成流通和交易,这样才能形成无形资产;未来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会计准则的角度来改变;二是要形成立法;三是要实现场景落地;目前看,只有金融、互联网场景才有所使用;头部银行已经实现数据架构,零售、对公、普惠业务都实现在线化,在线业务对数据需求非常大,需要采购数据;实际的转化过程不会很快。【运营商】运营商个人数据较多,企业数据较少;运营商的数据本质上是个人拥有,由个人授权给运营商管理;此前,运营商对数据的很多应用,被监管部门认为是不合规;比如电信在315上被拉出来报道;如果运营商对数据的权属能够得到法律确认,具备加工使用、运营的权利,价值量就非常大;运营商掌握数据的标签能够有上万个,真正能实现应用的也有200-300个;未来业务场景两大类,一是营销、二是风控;从技术和市场来说,目前冲在最前面的是联通,在风控体系、基于ABS的数据应用等,都有很多成熟案例;移动的数据也非常成熟,移动刚刚把基于风控的数据,形成148个标签,在我们平台进行挂牌,对接金融机构的应用场景;基于ABS的数据,在政府场景已经使用,尤其是疫情期间;中国移动领导称,未来三年数据整个盘子要做到100亿;运营商数据在未来3-5年会有很大的爆发;从资产表现上会是比较大的利好。【数据资产定价】数字资产的定价依据:一是覆盖度,二是形成的数据产品的数据质量,三是更新频率。以运营商为例,从市占率看是631的比例,移动最大,其次电信,然后联通;数据三种估值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目前市场上价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并没有完全按照价值体系落地;比如互联网数据的竞争是比较充分的,价格中会体现稀缺性,不一定是成本法或收入法,与商品的属性相关;数据价值的可计量,需要形成标准产品,上海数交所已经构建体系;先由专门律所进行合规评估,并形成合规报告;交易所基于评估报告,在平台上进行登记和标准化对接;最终颁发一个交易凭证,在应用场景端,基于交易凭证,进行资产化的入表;接下来会大力发展供方和需方的数商体系,在更多场景落地。【其他】数据权属确认:深改组622会议,将数据确权分为持有权,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目前也受到专家的挑战,据说已经在zf体系内部传达,但还没有看到最终的文件;数据交易所和数据交易中心的区别:数据交易所是在原来数据交易中心上形成的,股东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原来数据交易中心只是市场化主体,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目前数据交易所是准公共机构,要执行公共职能,将上级的指导意见执行落地。【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到底是啥?】1.暂行规定出台意图:1)政府端,加强对企业数据资源管理,完善数字治理,2)企业端:数据资源价值准确计量,投入可以在报表中体现,3)投资:提供数据相关企业财务价值的报表层面参考依据。2.对企业影响:1)报表表观改善:原来准则大部分计入期间费用,会影响当期损益,现在可以计入资产,改善资产负债率,减少投入期对利润的影响,改善利润率。2)经营方面:此前投入可能担心对报表影响,政策发布后可以按计划投入开发相关数据资源。3.数据采集、存储、加工是最受益环节:原来这几个方向都会造成当期利润的减少,现在无论是计入无形资产还是存货,都计入了资产负债表,不会影响当期的利润。1、政府推出暂行规定的意图?经济建设会议中提出了目标,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要求,首先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其次是数据行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果,要推进创新研究,服务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设。1.政府的角度,制定数据资源相关规定,意味着对数据资源细化了核算和披露,可以合理反映数据要素价值,加强数据资源的管理,为政府监管部门完善数字治理提供基础,宏观调控有了一定的抓手。2.对企业,这个行业的很多企业几年前已经投入在从事了,对数据的有效获取,到企业实现价值,都受到了会计准则的限制,解决了之前有大量资金投入,但是无法准确计量核算的问题,解决了数据资产的计量问题,突出企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数据资产有计量,就有了价值,那么投入就可以在报表中体现。3.对投资,以前数字行业的财务核算,都是找不到参照依据的,投资者看不到参考信息,看不出数据价值,所以投资者有更多的参考信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尤其在数据底层收集上,当前的资产都在财务报表以外,投资者无法衡量价值。2、以前和会计相关的数据资源核算中会有哪些问题?以前数据资源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规定,都是依靠财务人员的理解来核算。目前大部分都是进入企业的费用,有些进入了待摊费用,但是尤其在上市公司审计中,条件很苛刻,而且原来的投入都计入了费用,对财报的影响很大,按照原有的政策,数据的投入和形成的收益严重不匹配。
3、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资源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会产生哪些影响?原来的准则里没有资产的概念,很大的一部分都计入了期间费用,会影响企业当期损益,会影响利润表,利润会被侵蚀掉。支出由损益变成资产类,可以计入资产,也会改善资产负债率,所以一方面是减少投入期对利润的影响,改善利润率,一方面改善资产负债率。举例:假设一家企业做数据收集的,最终形成数据库。投入100万用于收集数据,按之前的准则首先会进入期间费用,假设发生在10月,那么10月本期的营业利润会减少100万。现在按暂行规定,假设100万形成了数据库,未来可以用于企业对所有需求方提供数据,那么现在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不影响本期的利润表,本期的利润表影响为0,但是无形资产未来有使用期限,假设5年摊销,会影响未来5年每年减少利润20万。所以在读新准则形成的报表时,哪些是用于数据收集的,可以单独来看。4、我们内部对数据资源使用确认无形资产如何定价?参考无形资产,如果是自己开发获得的,分为研究和开发阶段,只有开发过程中的费用以及达到可使用状态之间形成的费用才能计入无形资产,所以未来成本构成,可能和市场价值之间可能还是有差异,这和其他无形资产一样的。5、文件中提到,企业合法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但由于不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资产确认条件而未确认为资产的数据资源,如果不符合资产或存货,要怎么办?目前暂行规定里没有明确。相信后续正式文件会明确,或者使用指南或者细则里会有。6、把目前的准则作为未来适用法实行,什么叫未来适用法?未来适用法是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也就是在新准则公布之日,对以前的累积事项不适用,对以前不做追溯调整。7、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还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只规定了两种情况的数据资源核算,内部使用和对外交易的。有几种情况还要解决:1.内部使用的资源,只提及了符合无形资产的情况,不符合的如何处理?他提及了涵盖超越无形资产范围的数据资源,但是下面没有去明确。2.对外交易的数据资源,对不符合相关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数据资源,企业要根据准则确定收入,也没有详细的解读,根据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原则,成本计量怎么明确?形成数据价值的资源,在未形成资产的时候如何核算?如果数据资源初始投入阶段数据无效了,或者投入失败,是计入期间费用还是成本呢?都没有提及。3.如果数据资源刚开始处理,没有明确用途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同时对内和对外呢?如果一开始对外后来变成对内呢?这些也没有明确4.如果实行了,政策公布了以后知道如何做,企业在政策正式规定出台之前形成的资产如何处理?对于已经有数据资源的企业,但是没有政策依据来进行处理,在过渡期,是一个利好。8、例如领英有4亿数据用户,微软收购的时候有很高的溢价,主要就是有海量的数据资产,包括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很多C端数据,也有很多的数据资产,我们在会计上如何处理?要明确,1.数据所有权在哪里?是否是互联网公司获得?如果是他所有,很有可能是一项资产,2.资产的计价问题,比如是对单一客户还是很多客户,是否一次性服务,还是会持续性的,来判断未来的价值,如何计量要看这几个条件。如何计量成本和取得方式有关,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和无形资产一样,开发之后达到预定状态以后都可以计入成本,如果是对外购买的,和交易相关的都要计入成本。9、如果一些公司有地方政府的运营权,这种权利,包括后面的数据产品,在新政策里如何体现?确认为资产是有可能的,有一些附加条件。目前只规定了持有的目的(自用还是对外交易),没有规定取得方式,这个规定更多是方向性指导,后续能否确认为资产要看具体政策,类比无形资产的规定,是有可能的,政府免费给的也可能计入资产。要注意数据资产是一项资产,一定要满足准则中关于资产的定义,要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所以即使免费获得,也有可能算资产,如果企业用从政府获得的数据做开发衍生,形成自己的产品,是比较关键的一步,自我加工形成了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可能进入无形资产的范畴。以前受限于无形资产的规定,范围相对窄,主要是一些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专利权、商标权等等,有一个比较窄的范围,所以有这个规定之后,有计入的机会。10、所以新政推出之后,是否企业会多出一大块无形资产?既有的无形资产如何计入还没有明确。11、数据确权是会计准则实施的前提?是不是一定要有政策出来才能施行的可能是的。12、对现实当中企业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经营上会有哪些改变?原有的会计对无形资产的核算,都在费用、待摊等等,通过会计科目的变更,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改善,可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增加了资产,减少了利润,对企业的财务表现改善很显著。对数据相关的企业来说,之前有些企业担心对当期的损益表的影响,现在相关的费用计入资产,有些数据研发企业,就可以按照规划推动相关工作了,企业按计划投入的时候,投资者也可以看到阶段性价值的体现,所以对数据行业的企业来说,效果很显著。13、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等,这次会计准则主要是针对哪几个环节?那几个环节最受益?全流程都会受益。数据采集、存储等角度来讲,他是有效资源的形成过程,这和无形资产形成的过程很匹配,数据安全是对持有和开发过程提供保护,也可以归属到资产中,数据交易是变现的环节,尤其是数据资源形成的前两个环节,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4、为什么这几个方向是最受益的?原来这几个方向都会造成当期利润的减少,现在无论是计入无形资产还是存货,都计入了资产负债表,不会影响当期的利润。
15、暂行规定是偏向细节的一次推进,后续国家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是否会有更积极的推进?从规划、场所、交易产品,我们在一步步推进产业的发展,现在已经看到了上层的方向和决心,这也是既定计划的决心,有了交易的市场,有数据商品,未来商品也会越来越丰富,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在未来的经济贡献中比重也会增加。从政策配套、交易市场建立等等来看,未来数据市场化会更完善,很大可能会快速推进。16、海外也是这么处理的吗?数据资源这项资产,原来国内和国际更多是倾向披露,不是计量,数据资产原来成本计量都没有有效的方法。17、国家电网等都央企拥有海量的数据,他们会如何面对准则的改变?1.准则前已有的数据资产如何处理有待规定进一步明确。2.未来准则明确后的数据资源适用新的准则。18、也就是新准则颁布之后产生的数据资源,可以按照新准则实施?对,未来适用法。19、如果我的数据资源投入100万成本,但是数据资源价值可能有200万,那有没有可能我计入科目的时候写成200万,从而使提高当期利润?不会。资产在现有计价方式下,一般按成本计价。价值200万是按照市场价值或者公允价值判断的。实际上没进入公平交易市场的时候一般按成本价计入,进入交易市场交易才会按公允价值或者市场价值判断。如果企业是免费获得数据资源如何计价没有规定,但是参照无形资产的规定,可能存在评估的过程来确认价值。卦哥家点评:这可能是财会历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里程碑!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成为可以量化的资产!和你的房子、车子和专利一样值钱。也就是说,你或你的组织应该开始囤数据了……欢迎关注公众号:卦哥家论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上的出表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