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显示系统正在核算注销信息公司注销状态是什么意思思?

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1)
一、固定资产审计认知
1.固定资产的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第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固定资产审计
固定资产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固定资产项目的核算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际执行情况,对固定资产及相关账户会计处理的真实性、合法性、一贯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得出审计结论的活动。
二、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是一项长期资产,相对与现金、存货等其他流动资产而言,固定资产的业务量不大,并且在审计程序中不存在类似存货的变现价值评估问题,而累计折旧却是审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根据以上特点,固定资产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第一,了解并评价分析被审计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第二,验证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是否真实存在,所有权是否归属于被审计单位,其使用是否受到限制。第三,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正确并前后保持一致。第四,审查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固定资产业务是否及时正确入账,并如实列于资产负债表。第五,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并前后保持一致,折旧年限和残值估计是否合理,折旧的计算是否正确无误。第六,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有关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期末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在财务报表上如实披露。第七,验证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值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否恰当列报。
三、固定资产实质性审计程序
固定资产审计为了达到以上的审计目标,必须实施以下七个方面的审计程序。
1.验证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首先索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汇总表,然后审核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正确性,最后盘点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验证其所有权归属。
2.固定资产增加业务的审查。审查固定资产的取得,是固定资产实质性审查的重要步骤之一,固定资产的来源和取得方式包括投资者投入、购入、新建、改建、扩建、盘盈和接受捐赠等,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确认方法。一般来说,审查增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列式固定资产增加分析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表来提高审计效率和把握审计重点。
(2)检查固定资产增加的手续。主要看新增固定资产是否经过批准,手续是否齐备,购入后是否经过验收等。
(3)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企业新增的固定资产,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外,其余方式下必须拥有产权证明方可入账。具体来说,对外购入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审核采购发票确定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对于房地产类的固定资产可查阅有关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贷款的还款凭证、保险单等书面文件;汽车等运输工具,则应验证有关执照;接受投资或捐赠取得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审阅有关投资、捐赠协议来确认所有权。至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租赁合同,证明其租赁性质。
(4)审查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入账。
(5)检查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按照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要求对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审查。
3.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审查
对于固定资产减少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方式:固定资产的出售、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盘亏等。审计人员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减少业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审计。
(1)首先应编制固定资产减少分析表,借此对固定资产的减少情况进行了解,并进一步确定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2)审核固定资产减少的批准手续。无论是何种减少,都要有具体职能部门,有审批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处置;如果是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一般还要签订投资合同和资产转让协议,规定作为投资转出的名称、数量、时间和金额等。
(3)检查减少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原始成本入账,所以在处置、固定资产减少时都应当按照当初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原始成本和累计折旧进行处理。下面为常见的任意缩小固定资产的计价范围的审计案例解析如下:
江苏某会计师事务所,于2008年3月20日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徐州东华有限公司2007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对该公司实施了审计。在对固定资产审计的过程中,根据对该公司固定资产符合性测试的结果,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质性测试。从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审计,在实施了一系列审计程序后,发现该公司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中存在一些问题,举例如下:
在审阅该单位8月份固定资产明细账时,发现有一笔增加业务,为该单位购入专用生产设备一台,买价600 000万元,所作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 专用设备600 000
贷:银行存款 600 000
专用设备于该年8月份投入使用(假设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为10%)
该设备从外地运来,却没有运杂费,另外,按常理该设备必须经过安装并调试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但是没有安装、调试费。于是怀疑这两项被记入了期间费用。
审阅了8月份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的有关支出记录,没有发现相关项目,向前期追查,审阅了7月份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及有关凭证,发现有一笔支出:
借:营业费用20 000
管理费用10 000
贷:银行存款30 000
摘要为付某安装公司运杂费、安装费。
与有关的原始凭证核对,发现某安装公司的发票,注明为某专用生产设备安装调试费20 000元,运杂费10 000元,另有一张原始凭证为金额30 000元的转账支票存根。与以上记录吻合。
按照以上程序审查后认为:本案例属于第三方面计价错误,将本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项目,计入期间费用。由于计价错误,使固定资产原值虚减,进而影响折旧和本年度损益,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
查出问题后要求徐州东华有限公司调整账项:由于审计于下年初进行,所以调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应先计算补提的折旧数,因设备原值少计30 000元,对这部分价值也应计提折旧,该设备于8月份投入使用,但当月不提折旧,从9月份开始计提,共计4个月。
则应补提折旧数=(30 000×10%/12)×4=1 000(元)
调整分录: 调增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3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9 000
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 000
贷:累计折旧 1 000
调整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原值增加30 000元,累计折旧增加1 000元。
(4)检查固定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对于不同的固定资产减少方式,应当做不同的账务处理,可能会涉及到的账户有“固定资产清理”、“长期投资”、“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审计人员要结合整个处理的过程来审核企业的账务处理,审查其是否存在截流收入或者隐匿费用等现象。
4.固定资产折旧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对折旧审计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审查企业折旧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审查累计折旧的计提总额是否正确;审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是否合理;审查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时间和范围;复核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否正确;审查累计折旧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审计人员应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入账科目而影响当期及以后各期的损益。
例:注册会计师对南京某企业的2010年报审计时,发现公司于本年度1月初新增已投入生产使用机器设备一台,原价600 000元,估计净残值为15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又调查发现该公司其余固定资产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公司对这一事项未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揭示。
根据以上情况,注册会计师利用以上的审计程序审查后,认为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本期出现了不一致,且未做充分揭示。这是违反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
该项固定资产折旧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计算如下:
该机器设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年折旧额=600 000×2/10=120 000(元)
该机器设备用直线法计算的年折旧额=(600 000-15 000)/10=58 500(元)
由于折旧方法的改变,使本年度多提折旧额61500 元(120 000-58 500),使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项目增加61500元。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目减少61500元。也就是说,企业使费用项目虚增,利润虚减,从而少交所得税。
注册会计师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充分揭示由于该机器设备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对累计折旧和利润总额所造成的影响。
5.审查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报表披露。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在财务报表中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是否合理正确。
6.审查固定资产的清理
注册会计师对固定资产的清理审计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复核验算结果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总账、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检查固定资产清理发生的理由是否合理,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和批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和清理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准确,清理结果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固定资产清理在清理结束后是否及时转销,有没有长期挂账而调整损益;确定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列报。
7.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查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并核对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本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数据占期末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并与期初数据比较;检查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损失时,相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审计程序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详细、重点的审查,最大限度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错弊行为,达到固定资产审计目标,确保固定资产及其财务报表项目的真实性、正确性,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避免审计失败。
参考文献:
[1]程运木 主编. 《财务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2)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3)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4)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是电力工业企业,尤其是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和劳动条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升企业的财务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企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另外,电力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
从目前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看,财务上基本都能做到账卡相符,但是由于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如果管理不善,财务就不能及时的对资产进行内部控制,所以,加强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程序
1、固定资产的新增:包括零星购置、投资转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增加。
零星购置固定资产:资产购入后,应及时办理资产验收、交接手续,填制固定资产卡片,连同有关批准文件、合同、协议、发票单证等,报送财务部主任审核后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投资转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由经办部门根据有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按规定办理资产交接、验收和入账手续。
通过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取得固定资产:按照有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按前款规定办理资产交接、验收和入账手续。
财务部会计核算岗根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提交的相关批文、协议、验收单、交接手续等,在SAP系统财务模块中录入资产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新增记账凭证,财务部审核岗审核凭证。
2、固定资产折旧
每月结账前,财务部的资产管理专责在SAP系统财务模块中点击“试算折旧”,系统自动计算各项资产的折旧费用和各项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资产管理专员审核折旧及摊销计算的合理性,无误后通过系统正式计算折旧和摊销额并分别生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凭证。
已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期间SAP系统财务模块不允许再进行计提。当月不计提折旧和摊销,SAP系统财务模块不允许进行结账操作。
财务部的资产管理专责将折旧记账凭证打印,财务部审核岗审核凭证。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保管使用部门按照预算执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保管使用部门提交经审批的维护费用报销单据和对应的发票和维护或维修合同,经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财务部资产管理专责复核付款金额是否与发票及合同金额一致,付款审批是否完整,复核通过后在SAP系统财务模块编制付款记账凭证,确认固定资产修理维护费用。
固定资产的修理维护费用凭证生成后,财务部审核岗审核凭证生成的正确性并签章确认。
符合固定资产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保管部门及时递交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开始情况及相关计划,经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并改变系统内的设备状态后报财务部,同时联动改变资产卡片状态。财务部资产管理专责根据更新改造通知停止计提折旧,并将资产转入在建工程。更新改造完成后,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转固处理,调整原固定资产卡片中的原值、使用年限、净残值等信息。并联动改变设备卡片信息。
4、资产清查
实物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本单位管理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清查盘点一次,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财务部提供固定资产清单,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将设备清单与固定资产清单核对,无误后将固定资产清单作为盘点依据进行盘点。
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根据清查方案和固定资产清单进行现场清查,根据清查结果,填写盘盈、盘亏审批表。
盘盈的固定资产,由使用保管部门查明情况,填制《固定资产盘盈报告单》,经实物管理部门会同机关财务处鉴定估价后,由审计部门签署意见,报财务部入账。
盘亏的固定资产,由使用保管部门查明盘亏原因形成书面报告,并填制《固定资产盘亏审批表》,内部审计部门及财务部提出处理意见,金额重大的须经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5、资产报废
发生固定资产报废时,固定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注明固定资产基本情况及报废原因等有关信息,报废审批表经实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资产专责、财务部主任、实物管理部门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进行报废相关处理。
财务部资产管理专员根据经审批的固定资产报废单在SAP系统生成固定资产报废记账凭证提交财务部审核岗审核。
三、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务操作
1、风险案例主题:报废资产程序不合规、随意定价出售给多经公司 。
2、案例简述:在内控测评过程中发现, 供电公司自行对报废物资进行处置,处置时未完全履行审批程序,未执行公开原则,未采取投标或竟拍的方式,大额资产报废未进行评估,随意定价出售给多经公司,增加审计检查风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处理结果:完善审批程序,按要求组织评估、拍卖程序。
4、风险描述:固定资产的报废未经过适当审批,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报废不合规,给公司造成资源浪费,增大公司的运营成本;资产评估结果的不合理为相关资产交易带来损失。
5、风险产生原因:目前多经公司仍然依存主业生存,为了保证多经公司正常运转,供电公司将控制不严谨的资产报废收入让利多经公司。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5)
1概述
目前,中学实验室固定资产存在登记制度繁杂,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化水平低,动态管理滞后;多渠道投入,缺乏有效管理;评估手段不完善[1],可执行性不强等情况。为此,本文基于中学实验室管理现状,首先设计了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基于该管理流程,站在资产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单位、财务三方对完成该流程进行了需求分析。
2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2.1建立管理制度
由财务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C2)提交学校分管领导审批(A2),审批通过后由资产管理单位具体执行(D2)。
2.2编制采购计划及审批
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各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交采购申请(E3);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是否应该采购固定资产(D4)并汇总提交部门领导审定(B4)由学校分管领导审批(A4),最终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汇总编制采购计划(D5)。目的是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固定资产采购计划。
2.3采购固定资产
财务部门对采购资产所需资金进行计划及安排,资产管理单位实施采购(D6),同时由财务部门签批发票(C6)报分管领导审批(A6),由财务完成支付即报销发票(C7),资产管理单位将固定资产配发给资产使用单位(E6),从而完成固定资产采购。
2.4填制记账凭证
对新增固定资产,由财务部门建立资产台账(C8),资产管理部门建立资产卡片(D8),从而完成新增资产信息统计,便于后续财务部门定期审核(C9)。
2.5报废、转移申请
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递交报废、转移申请(E9),报资产管理部门核定(D10)所管理资产是否达到报废条件、转移条件,由财务部门审定(C10)报废、转移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净值并报学校分管领导审批(A10)。
2.6组织清理
财务部门根据分管领导审批意见下发固定资产报废文件并组织盘点(C11),资产管理单位进行卡物核对(D11),资产使用单位协同盘点(E11)将清理残值上缴财务部门。
2.7凭证处理
财务部门根据资产使用单位上缴残值和报废清理记录调整固定资产台账(C12),资产管理单位依据报废清理记录变更固定资产卡片(D12),最终完成资产盘点清理。
3资产使用单位具体职能及需求分析
3.1采购申请。
资产使用单位根据需求,填写“采购申请”,提交资产管理单位及财务部门审核,并可“查询审批情况”及“查看以往的采购申请情况”。同时可“调整(增、删、查、改)采购申请”。最后将“采购申请”流转给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2报废申请。
对于报废、报损、出售、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资产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申请,填写“报废申请”,提交资产管理单位和财务部门审核,同时可调整“报废申请”、“查阅审批情况”以及“查看以往的报废申请情况”。最后将“报废申请”流转给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3维修申请。
根据使用及检查情况,对出现故障的实验室固定资产及时提交/调整“维修申请”,报装备管理单位审核。同时可“查阅审批情况”及“维修申请记录”。最后将“维修申请”流转给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4资产信息变更申请。
由于使用人员、编制体制、存放地点、使用方向调整等内容的变更,造成资产信息变更的,资产使用单位要填写“资产信息变更申请”。同时可根据审批情况调整“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最后将“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流转给装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3.5固定资产查询。
以简单、直观、方便的操作方式,查询到所需信息,生成各类查询表格。可以按日常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按资产种类、按使用单位、按购买时间、按存放地点、按使用人查询,从而替代“教学装(设)备登记簿、教学装(设)备仪器使用(维修)登记簿、实验室工具分类账、营产营具登记本、实验室教具器材分类账、资产设备卡片等”纸质材料。
3.6固定资产教学使用登记。
各资产使用单位根据教学计划填写“教学使用登记”。
3.7盘点清理。
根据按使用单位查询结果,定期进行实验室固定资产盘点。在清查、盘点完毕后,基于清查结果,依据有关规定提出“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报废申请”、“维修申请”,确保实验室固定置产完好率和信息完整性。
3.8信息。
固定资产用于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管理等信息。
4资产管理单位具体职能及需求
4.1审核采购申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采购清单”查验库存是否有匹配资产,出具审核意见。审核意见包括:同意采购、内部调配、不同意采购及原因说明。最后,将审核后的“采购申请”流转给财务部门。
4.2审核报废申请。读取资产使用单位提交的“报废申请”清单,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组织技术鉴定后,作出报废审核意见。最后,将审核后的“报废申请”流转给财务部门。
4.3审核维修申请。读取资产使用单位提交的“维修申请”清单,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组织技术鉴定后,作出维修审核意见。最后,将审核后的“维修申请”流转给财务部门。
4.4审核资产信息变更申请。读取资产使用单位提交的“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清单,核实资产信息变更情况,完成审核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最后,将审核后的“资产信息变更申请”流转给财务部门。
4.5固定资产查询。与资产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查询相同。
4.6管理评估[3]。根据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制定并评估标准,供资产使用单位进行填选,进行自行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工作。
4.7信息。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信息,便于各部门查询、下载,减少各部门纸质文档保存。与资产使用单位信息相同。
5财务部门具体职能及需求
5.1审核采购申请。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单位流转过来的“采购申请”进行财务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审核意见包括:同意采购、内部调配、不同意采购及原因说明,并写入采购申请数据表,供以后查询采购申请信息。
5.2新增固定资产入库。财务部门联合资产使用单位、资产管理单位,完成采购验收,由财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验收单信息、购货发票及“采购申请清单”,完成新增资产信息入库,写入固定资产基本信息表。
5.3报废资产信息管理。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单位流转过来的“报废申请”进行财务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将报废的固定资产信息从固定资产信息表中删除,并写入报废资产信息表。
5.4资产维修信息管理。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单位流转过来的“维修申请”进行财务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将资产维修信息写入资产维修信息数据表。
5.5资产信息变更管理。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单位流转过来的“资产信息变更申请”进行财务审核,出具审核意见。更新固定资产基本信息数据表,并记入资产信息变更表,完成资产信息变更。
5.6统计报表。利用系统中的各类数据,根据管理需要,设定各类统计、分析的条件,可以对实验室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统计与分析,并生成样式丰富的分析图形和帐表,直观实用,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改变现有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有限,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相悖问题。根据设定条件,生成各种常见的统计表,包括:(1)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明细表;(2)年代构成统计表;(一个数量、一个价值);(3)精密贵重及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4)资产资金来源分析;(5)仪器设备价值分段统计表。
5.7固定资产查询。与资产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查询相同。
5.8信息。相关财务制度及相关信息,便于各部门查询,减少各部门纸质文档保存。与资产使用单位信息相同。
6结束语
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又很复杂的管理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式,不但要求有完善可行的制度保障,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综合素质过硬的管理人员一同配合,而且有很多问题随着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探索、解决,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完善院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史爱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6)
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时对企业的应收帐款比较重视,但对企业内部往来往往忽视。一是内部往来长期不对帐。审计中发现不少单位,内部往来款项年底不对账,有的根本不对帐。二是入帐依据不一致。有些单位内部往来挂帐随意性大,使用一些收据、白条、分配单或自制收据,有时入帐双方不能同时入帐,特别是费用接转,总厂直接挂帐,分厂不挂帐,有时为了完成指标随意挂帐,造成损益不实、帐帐不符;三是总公司与下属单位采用汇总报表核算,内部往来简单相加,不能相互抵消,造成虚增资产、负债;四是总公司与下属单位帐面差距大,如某集团总厂与下属十余个单位无一能对上帐、对清帐,其中与下属一公司差额达1300余万元,其一下属公司已经注消,但公司仍挂其他应收款1000余万元,未进行清算。
因此,应加强对企业内部往来核算的监督,督促企业及时对帐、清帐,以确保企业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损益真实、家底清楚。
二、对产成品的审计抽查
企业一般于年底盘点存货,审计期间与企业盘点时间不一致。由于现场审计时间紧,产成品数量大,查起来比较麻烦,有时往往只看看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表。在企业审计中通过对存货的抽查发现,不少企业产成品帐实不符,这种现象十分普遍。经查主要是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拖税、欠税、漏税的目的,在销售产品时,不按时开票或者根本不开票造成的。如某企业财务帐上产成品焦碳数量59000吨,仓库实际库存数量20__0吨。此外,不少企业长期不盘点、不对帐;有些企业出入库手续不全,保管人员交接不清;有些企业对退货的产品管理不力,以及业务人员调动等极易造资产流失。造成企业收入不实、损益不真、家底不清。
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一要查清帐帐、帐实是否相符;二要对企业的盘点情况严格抽查;三要对企业库存成本的计价和结转认真把关。
三、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
固定资产由于价值高、不易移动,往往容易忽视对其真实情况的审计。通过审计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一是有些单企业不设固定资产明细账,或虽设有明细账,但登记不及时,不规范;有的数年登记一次,有的多年不盘点,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帐帐不符,帐实不符;二是有些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不作帐务处理。如一些单位多年前出售给职工的公有住房,至今不进行帐务处理;有些企业技改拆除报废的固定资产不作帐务处理;一些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早已完工,迟迟不决算;有些主体工程尽管已完工多年,仍以尚有零星投资未完为由不办理竣工决算。三是有些企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手续不健全,无原始凭证,只计总帐,不计明细账。有些根本就无任何手续。如某化工企业投资于联营企业的机器及设备总额近600万元,联营企业倒闭后,由于没有手续,损失的机器及设备也无法进行清理;四是某些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固定资产划转手续不健全,造成甲企业的资产由乙企业无偿使用,双方都不提折旧。
上述问题,一是造成企业固定资产帐帐不符、帐实不符,资产流失,家底不实,产权不清;二是企业不能正常提取折旧,使企业的生产耗费得不到及时足额补偿;三是利息资本化,虚增资产价值;四是造成企业效益不真,利润不实,影响了资产、负债、权益的真实性。因此,审计人员应通过总帐与固定资产二级帐的核对、现场抽查摸清家底,对管理混乱的企业应督促其建章、建制、建帐,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对企业票据的审计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7)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概述
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市场中介机构接受政府单位的委托,对其下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司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状况,以及单位现行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了解,组织单位进行账务处理、财产清查,依法认定各项资产损益,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在此基础之上出具专项审计报告。通过资产清查审计,有利于巩固其管理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合理配置,为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和审核提供有利基础,同时为政府编制综合财务报告奠定基础。
(一)审计内容和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主要的内容与企业年报审计有异曲同工之处,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首先通过初步业务活动来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来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控制测试来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以及根据被审单位的具体情况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包括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
国有企业的资产清查审计主要根据的是《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目的是要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状况,维护已被审计单位相关各方合法权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审计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依据和行为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办法》以及相关审计准则。(2)行为依据。关于某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函、资产清查专项审计业务(委托)通知书等。
(二)审计风险点
1、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审计风险点主要在于现金和银行存款。预算单位的现金支出应当由专人管理,并且每一笔都要按照财务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重要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目的是为了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资金等舞弊行为。在现金的日常管理上应当明确现金的限额并配置专门的保险柜存放。注册会计师在对现金进行监盘的时候,应当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现金实存数,并与库存现金日记账余额相核对,对存在差异的情况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请被审计单位做出调整。如果注册会计师在非资产负债表日监盘,还应当对资产负债表日到盘点日之间的现金变动情况实施审计程序,核查每一笔现金收付的审批和相关单据,确保现金收入及时入账,以防范被审计单位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风险。
银行存款的审计,首先要获取相关银行对账单,在这个过程当中注册会计师要全程关注银行对账单的打印过程,以防止被审计单位与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串通舞弊。其次要重点关注已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清单和账面上的账户双向核对的结果,如果清单上有企业账上没有,追查该账户是否在正常使用,是否由被审计单位实际使用,注册会计师在检查银行对账单的基础上,选取大额异常交易,对银行对账单上有一收一付相同金额或是分次转出相同金额的情况提高警觉,因为此时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账外账或资金体外循环的风险。如果账上有清单上没有,询问其开户证明等相关资料。最后对取得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注册会计师要关注长期未达账项,查看是否存在挪用资金等事项,同时要特别关注银付企未付、企付银未付中支付异常的领款事项,包括没有载明收款人、签字不全等支付事项,防止存在舞弊的风险。
2、往来款。对于往来款的审计,首先要明确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交易往来的交易方以及款项性质,其中对于账龄在3年以上的款项性质,要分析资金长期挂账的原因,并详细检查与之相关的合同,必要时向交易方函证核实。对于可能存在的客户持续经营假设、虚构关联方及其交易以及会计估计等问题要时刻保持职业怀疑和高度警惕。具体来说,主要分为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审计。对于应收账款,首先要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在确保账龄分析准确无误的基础之上了解和评估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其次在函证环节,由于应收账款一般存在高估风险,且与之相关的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假定,故通常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而对于应付账款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适当的供应商清单,并从供应商清单中选取小额或零余额账户进行函证,以应对应付账款本身存在被低估的风险。
3、固定资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无论是新增、报废还是处置均由上级政府单位统一审批。此外,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过程当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资产台账,定期组织盘点,定期上报资产清查状况。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现场监盘的时候要关注固定资产台账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形,比如可能存在的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管理实务导致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若有盘盈盘亏的情况要求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其价值并分析原因。此外,还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测算,测算结果与账面结果差异超过重要性水平的,要做出审计调整。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工作质量
(一)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当前许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资产管理问题尤为突出。第一,对于一项固定资产,应当只有一项标签条码与之对应,并且贴在醒目的位置。但是,有的学校的固定资产却贴了好几个标签,相对应的该资产就有好几个人管理。第二,同时归属于好几个部门的已经不再使用了的固定资产都堆放在一起,完全没有分门别类,该单位的日常资产清查工作等于零。甚至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比如桌子、椅子、柜子这一类办公用品直接就闲置在密闭的地下室或是空屋子里,并没有做到及时的清理,时间一长,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和遗弃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注册会计师在进入现场工作之前,就应当提前联系好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注册会计师资产清查审计范围,表明注册会计师的资产清查审计工作职责并不包括帮助被审计单位整理乱七八糟的固定资产。注册会计师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先行开展自查工作。所谓监盘,就是在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之下,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总的来说,要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首先要明确责任人,明确一个资产只能由一位工作人员来负责管理,同时要灵活应对实际情况,对于借出去的资产秉承着“谁用谁负责”的原则;其次要定期进行资产的盘点工作,已经报废了的资产及时清理,向国资委申请报废再进行处置;最后要优化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产数字化平台管理,对于每一次资产的新增、报废和处置,都要能实时更新与追溯。
这样,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已经完成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进行有效审计工作。资产清查审计重点在于将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资产都要进行清点核查,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投资性资产等,其工作量之大,并不是几个内部审计人员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注册会计师要积极地发挥其独立性和专业性,通过合理制定审计计划、调配审计资源,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实现整个审计团队的高效运作。具体的可以通过人员分组和重点突出的方法原则来提高工作效率。
(二)严格落实项目预算制度,强化专用基金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预算单位,预算单位的日常收支均由其根据年度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预算建议数,由财政部门审核作出批准的决定。专用基金使用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等原则,包括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修购基金、用于单位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待遇的职工福利基金及其他专用基金。
在审计实践中,很多地方的事业单位都存在着某项目的项目周期已经结束,但与之相关的项目专用基金还长期挂账的问题,此行为明显地违反预算单位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要严格落实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对专用基金的执行情况要建立严格的追踪制度,每一笔基金的拨付都要有据可依,直到该专用基金已经确定全部合理用完;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除口头通知和告诫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要履行管理层职责之外,还应当对相关合同等文件纸质资料拍照留存备份,防止后续解释不清出现误会。
(三)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据调查,行政事业单位经常出现资产流失和资产浪费的问题,以及上述资产管理混乱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被审计单位有关负责人甚至没有内部控制意识,对于已经存在很久的问题又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是健全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被审计单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善该工作,一方面是完善岗位分工和授权审批制度,出纳员主要负责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货币资金的日记账核算等职责,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企业货币资金的支付流程应当严格遵守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支付办理的程序。另一方面是强化日常管理工作,企业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除此之外,企业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8)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以下是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一)A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坚持统一政策、分级负责与归口管理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谁使用、谁维护、谁保管。按A公司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日常维护、更新改造和淘汰处置等环节。下面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分析:
1.固定资产取得环节
涉及外购、自行建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方式。生产设备、运输工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的要求。通常对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关键设备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执行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
管控措施: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
2.资产登记造册环节
公司取得每项固定资产后均进行详细登记,编制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以便于固定资产的统计、检查和后续管理。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管控措施:(1)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公司的固定资产目录,列明固定资产编号、名称、种类、所在地点、使用部门、责任人、数量、账面价值、使用年限、损耗等内容,有利于水泥企业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全貌。(2)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卡片应在资产编号上与固定资产目录保持对应关系,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3.固定资产运行维护环节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甚至发生生产事故或资源浪费。
管控措施:(1)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将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3)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审核施工单位资质和资信,并建立管理档案;修理项目应分类,明确需要招投标的项目。修理完成,由施工单位出具交工验收报告,经资产使用和实物管理部门核对工程质量并审批。重大项目应专项审计。(4)水泥企业生产线等关键设备的运作效率与效果将直接影响水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确保安全运行,提高使用效率。
4.资产清查环节
公司应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管控措施:(1)公司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每年末进行清查,明确资产权属,确保实物与卡、财务账表相符,在清查作业实施之前编制清查方案,经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行相关的清查作业。(2)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3)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管理部门备案。
5.抵押质押环节
公司有时因资金周转等原因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物或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如到期不能归还借款,银行则有权依法将该固定资产折价或拍卖。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管控措施:(1)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检查大额抵押、质押项目相关的公司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水泥企业资产安全。(2)财务部门办理资产抵押时,如需要委托专业中介机构鉴定评估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应当会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现场勘验抵押品,对抵押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对于抵押资产,应编制专门的抵押资产目录。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9)
学校固定资产是保证开展教育、教学、生活劳动的必要物质条件。管好用好学校的财产物资,充分发挥其效能,将有利于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师生爱护国家财产的道德风尚,有利于贯彻执行勤俭办学的方针,有利于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笔者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在教育局财审科组织的多次教育系统内审、交流学习活动中,发现学校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善、相关人员职责不清、会计核算不准确等现象。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办学条件的投入,学校固定资产日益增加。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系统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学校领导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从校长到分管领导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重进轻管,重钱轻物”的现象,争取资金的积极性高,而一旦变为资产,认为东西已经是自己单位的了,思想马上就松懈了。
(二)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由于缺少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保管人员、财务人员大多是兼职的,并且人员不稳定,调整频繁;缺少必要的移接交手续,更没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借用归还手续不完备,存在管理漏洞,对个别固定资产不能正确断定其是在校内使用还是已被私人占有,从而管理制度很难有效实施,形成资产流失的暗道。
(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准确、不及时
学校固定资产核算账本不全,有的学校没有按固定资产类别分类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缺少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增加时,比如学校自己添置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在会计处理中只作事业支出,不登记固定资产账目,会计分录只记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没有同时记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特别是外单位的捐赠物品,在学校账目中就不反应,从而造成账外财产,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减少时,比如固定资产报废、丢失,资产使用部门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财务部门就没有及时记账,没有减少账面数。从而固定资产核算很难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四)固定资产清查不实
按财务制度规定,至少学期末都要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有的学校迫于上级行政要求才进行一次清查,很难将固定资产清查作为日常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来定期实施,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现状及数量,从而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领导管理意识
学校主要领导是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界定了校长必须为资产管理的运行过程及结果负责。要求校长一是要学习和掌握本单位涉及的常规财务管理知识并熟悉相应法律法规知识,做好全校师生保护固定资产宣传教育工作。二是要主持、组织、督促和检查财产管理全面工作。与具体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经常沟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解决实际困难,关心体贴他们。尽可能少更换管理人员,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多给他们创造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提高其适应工作的能力,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责任心,以主人翁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各自职责
固定资产管理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管用结合,层层落实”的原则,实行学校领导负责,财产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专职财产会计(财产总保管员)具体管理和核算,做到财务、财产使用部门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严密手续,定期对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总务主任)――成员(会计、总管理员、各部门管理员、监督员)。
明确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 主管校长的职责:主持、组织、督促和检查财产管理全面工作。负责对校财产物资的购入、调入、新建、调出、报损、报废的审查审批。
2. 分管校长、总务主任的职责:组织和督促学校财产物资的使用、分配、养护、清查工作,提高财产使用率,确保完好率。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检查执行情况,开展各管理人员间的经验总结和交流,努力实现学校财产物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
3. 总管理员的职责:平行登记固定资产,负责全校财产物资的清理、核查工作。调查、了解各种财产物资保管、使用、维护等情况,并及时向领导反馈管理信息。
4. 各部门管理员的职责:负责本部门、组室或个人所保管的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 登记并保管好本部门账册。做好财产物资的正常申请领取、报损、报废工作,填制相应单据。定期与总财产管理员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5. 会计的职责:记好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的总账和总分类账,并定期核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6. 理财小组及师生代表的职责:日常监督。
(三)强化固定资产核算
1.固定资产的增加
(1)学校增加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是基本建设、购置、自制、调入、接受捐赠等。购置固定资产,要按批准的计划(预算)进行,其中属于集中采购的工程、货物,应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购入的固定资产,要经学校总财产保管员验收;专业设备还应会同使用部门进行技术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制“固定资产入账单”一式三联,分别登记入账。
(2)学校自制的固定资产,只核算耗用的工料费。付出时费用先记入“应收账款”账户,自制完工经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再转列“支出”,并填写“固定资产入账单”一式三联,分别登记入账。
(3)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财产总保管员应按调拨单或估价单验收后,填写“固定资产入账单”一式三联,分别登记入账。
(4)基本建设完工移交的房屋、建筑物和设备,应及时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并根据市财政部门出具的决算审核书,填写“固定资产验收交接单”或“固定资产入账单”,由财务、账产部门分别登记入账(写明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有关资料)。
2.固定资产的减少
(1)学校固定资产减少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正常报废、责任损失、调拨、变卖等情况。有关部门人员必须按规办理报批手续。
(2)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学校固定资产,经一定时间的使用、磨损,逐渐丧失了使用效能,需要报废更新。报废固定资产,须经有关部门实地检查鉴定。报废仪器设备,单价在一定限额标准以下的,由学校自行负责鉴定、审批;贵重物品报废由学校请镇政府或市教育局的有关处室鉴定后,应向镇财政申报,提出申请处置国有资产的报告,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报市财政部门审批。报废或处置后的固定资产,须进行清理。经变价处理后,有一部分残值收入作收入核算,用于重置固定资产。
报废或处置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一式三联或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一式五份,分别注销固定资产账户。
(3)责任损失的固定资产。由于管理不善或失职,固定资产有丢失、毁损、遭受人为破坏等情况,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校财产总保管员应会同使用部门认真追查,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报学校领导审批。重大损失还应报财政部门审批。同时,要编制《固定资产报损单》一式三联,并根据批准后的处理意见,责成过失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或执行其它处理决定。财产保管员根据《固定资产报损单》注销固定资产明细账,财会部门减少固定资产。赔偿损失的收入,纳入收入核算。
(四)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
1.对校产进行详细清查登记,记录资产详细资料
完成了学校校舍电子档案的建立工作。如电脑登记电脑的配置、使用人、IP地址、存放地点、维修记录、使用年限等资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进行管理。
2.利用软件建立固定资产电子账册
根据清查的固定资产详细资料在计算机上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台账和分类明细账,同时把明细账发送到各分线保管员的计算机上。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又便于核对,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计算机上建立了“固定资产新增、报损网上登记”制度,实现了固定资产登记网络化。能随时登记期末汇总,减少遗漏与差错。同时由计算机进行“学校固定资产总值分析”,利用网络和Excel的自动计算功能,方便了登记及计算,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3.实行校产网上报修制度
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校产的维护工作,利用学校网站建立校产维护版块,实行校产网上报修和校产检查、维修制度。总务处根据网上报修内容及时进行维修,一般维修都能在两天内完成。同时,校产维修和校产检查等情况在学校局域网上公布,及时反映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修情况,提高透明度,也增强了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工作责任心。
(五) 加强固定资产清查
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及时解决固定资产在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会计部门至少每季度同财产总保管员对账一次,保持账账相符。总务部门定期(半年或一年)组织学校领导、使用部门、财会部门参加的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清查、核对,保持账物相符。通过清查,要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说明盈亏的原因,报学校领导批准,及时做出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
总之,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分级管理,管用结合,层层落实,充分调动领导、资产管理员、财务人员及广大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管理的最佳效应,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能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局面。固定资产清查审计篇(10)
一、实际工作中,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状态及问题探讨
1.固定资产各级管理者缺乏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思想作指导,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中间环节缺失
(1)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报废的审批不及时,固定资产报废周期过长,医院主管部门变更、人员离职或换岗时没有对国有资产相关工作进行交接,甚至发生报废材料丢失的情况。医院等待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大量四处堆积,不仅影响消防安全、院容院貌,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2)医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不了解、不重视,对于固定资产捐赠、调剂、报废等变动没有完全按制度文件的规定履行必要的报批手续;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重采购、轻管理”,认为仅仅把固定资产采购回来并发放到使用科室就可以了,账实是否相符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态度不正确,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应由相关的行政部门全权负责。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不完整,岗位设置不合理,责任划分不清
(1)固定资产相关制度不规范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制度、文件没有上升至医院层次统一进行规范,仅由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制定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难有约束力。各部门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容陈旧、粗略、不统一,没有具体的执行办法,不同部门和人员的执行结果差异较大。
(2)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
①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岗位设置没有考虑到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不相容的岗位如: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实物管理、明细账登记应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人同时负责两个岗位的情况,或者完全没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岗位。
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部门没有设置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和实物的管理工作,或者指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员却没有实际履行管理职责,没有按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盈、盘亏等情况没有说明原因等。
③医院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跟踪调查,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盘盈、盘亏固定资产长期挂账,造成账实不符。
3.医院固定资产审计、监督机制不到位
医院内、外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职责不明确,没有具体的工作方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审计、监督不具备可操作性,内部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探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足之处的解决对策
1.建立端正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1)固定资产上级主管部门应明确固定资产报废各个流程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时限,加快固定资产报废进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变更、离职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定期、不定期检查下属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对固定资产调剂、盘盈、盘亏等情况及时进行审批处理;定期、不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及具体操作方法的培训等。
(2)医院领导层必须严肃对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的规定,对固定资产采购、领用、维修、盘点、报废、调剂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管理,减少固定资产毁损和流失,确保账实相符,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和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改变“重采购、轻管理”的观念,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资产进行清查;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进行跟踪调查并附书面情况说明,明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的责任。
2.建立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岗位设置
(1)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文件
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文件,应在参照财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文件的基础上,由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所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并以医院文件的形式下发,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制度文件。其中,必须明确提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部门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和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对全院整体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明确每年必须进行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等情况必须进行跟踪调查,明确责任部门及人员,并制定具体的处罚操作方法及处罚金额,把固定资产管理业绩情况纳入医院各部门的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内,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2)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①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应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财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总账会计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二级分类账。二是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设置财产会计负责登记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另设一名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员负责管理全院固定资产。三是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应指定一名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②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第一,总账会计应定期与财产会计进行账账核对,共同监督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上报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避免长期挂账。第二,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员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定期与财产会计进行账实核对;组织、指导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落实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责任并上报;对固定资产毁损、缺失等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建立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具体存放地点、使用人员进行详细记录;每年定期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等情况应查明原因并出具书面说明;对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毁损、缺失等承担主要责任。
3.建立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监督机制
首先,加强固定资产外部审计、监督机制,包括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层面。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审计、监督;上级主管部门作为医院的业务主管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审计、监督;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专业审计中介机构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审计、监督。三个审计、监督层面互相配合、相辅相承,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外部审计、监督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设置医院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医院审计、监督部门直接对医院党委书记负责,要求审计、监督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性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明确医院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医院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盘点、调剂、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审计、监督职责;制定具体的审计、监督工作方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作为医院部门绩效考核依据并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此外,医院财务部门也应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相应的监督职责,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盘点,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等情况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医院领导、医院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收到批复文件后及时进行账务核销等。
4.运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把固定资产管理完全融入医院日常管理中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工作已从办公室转移到家中甚至公共所场进行,从台式机到手提电脑,如今只用手机就可以进行现场办公,网络信息技术已使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非常的复杂、繁琐,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未来可运用手机网络信息系统、二维码扫描技术使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变得轻松、方便。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观点,想要改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更好的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岗位设置;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审计、监督机制;推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发展以确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往正确的方向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惠玲.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亟待加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4-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注销状态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