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方面的应用应用?

2018-07-03 11:06
来源:
壹叁新消费
近年来,从互联网金融到比特币、区块链,金融科技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但在实践层面,金融科技的应用内涵并不清晰。
其实,“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Finance)和技术(Technology)的合成。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运用“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重塑传统金融产品、模式、流程及组织等。
其中,金融科技的四大代表性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风控技术、人工智能风控技术、区块链技术在风险管理场景下的应用深度有所差异,侧重领域也各有不同,且存在一些交叉。
金融科技的四大代表性技术在风险管理场景下的应用深度有所差异,侧重领域也各有不同,且存在一些交叉。
云计算技术为海量数据的运算能力和速度提升带来了突破;大数据风控技术主要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领域,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人工智能风控技术是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主要解决风控模型优化的问题;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支付清算等操作风险管理中的技术安全领域。
那么具体到实际,如何将金融科技应用于风险管理中?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风控技术目前较多应用于P2P和网络小贷等互联网金融领域,针对的主要风险类型是以违约风险为主的信用风险。
优点在于与传统风控手段相比数据来源更为广泛,识别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缺点在于受制我国当前信用数据分散且质量不高的现状,一些风控模型过度依赖互联网和手机抓取数据进行分析,而对借款人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等关键变量分析不足,这可能是“现金贷新规” 中有针对性地指出要“谨慎使用数据风控模型”的主要原因。
1.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欺诈识别
进行欺诈申请的客户由于编造了全部或部分信息,很可能在自行申报的相关信息中存在不符合常理的情况,这些信息项可以成为欺诈识别模型的重要变量。
(1)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欺诈识别:将客户填写的地址信息定位为地址位置坐标,并与客户常用物流地址位置坐标进行比对,如果发现客户提供了一个距离过大的地址,则该地址信息存在虚假的可能性。针对移动端渠道,可以定位互联网客户的具体申请位置,与申请信息中填写的地址信息或职业信息进行对比验证。
(2)基于申请信息填报行为的欺诈识别:通过收集分析客户填写申请过程的行为信息,如填写了多长时间、修改了几次、修改了哪些内容等进行识别。
(3)基于客户填报信息与公司存量信息交叉比对的欺诈识别:多个申请件填报的单位电话相同,而对应的单位名称及地址不同,则批量伪冒申请件的可能性就很高。
(4)基于外部信息的交叉对比的欺诈识别:恶意申请会隐瞒对其不利的事实,如负债、运营存在问题、法院执行信息等,而抓取互联网上申请人的企业经营信息、法院执行信息可以核实申请人的真实资质。
2.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授信评分
被排除欺诈可能并进入评分规则引擎的客户,会按类型被分发到不同的细分模块,以适应不同的细分模型,包括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群,如车贷、消费贷、抵押贷、个人经营贷等。不同类型的借款申请调用不同的信用评分规则引擎,该引擎将并根据用户授权许可自动抓取的数据,通过特定模型转化为个人授信评分数据与商户授信评分数据。
(1)基于个人信息抓取的授信评分:抓取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购买数据、搜索引擎数据、社交数据、账单邮箱信息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得到用户性格、消费偏好、意愿、学历等个人信息。
(2)基于商户信息抓取的授信评分:抓取商户的交易数据(物流、现金流、信息流数据)和电商的经营数据(如访客量、交易量、用户评价、物流信息等)来对商户进行授信评分。
3.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贷后管理
针对“还款意愿差”和“还款能力不足”两大客户逾期的主要原因,大数据技术通过违约信息排查和监测预警及时跟踪违约风险。
(1)违约信息排查:通过实时监测存量客户早期逾期、连续多期不还欠款、联系方式失效等情况,并将存量客户与新增的黑名单、灰名单数据匹配,及时发现潜在违约客户。
(2)小微商户流水监测预警:利用从数据合作方获取的商户交易流水信息,对其交易流水进行监测预警。突然出现的资金流入、流出,不符合经营规则的交易流水下滑情况,正常营业的大额交易等均可以触发预警。
(3)负面信息监测预警: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客户的负面信息、公安违法信息、法院执行信息、税务缴税信息、行业重要新闻、借款人社交关系网中的负面情况、借款人的网络浏览行为、资金支付结算情况等,及时触发预警。
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与互联网领域相比,金融场景上数据具有两大独特性:一方面可用数据比互联网要少,另一方面又比传统评分卡体系多了很多不可解释、高维稀疏的大数据。机器学习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模型构建和训练、性能监控与自迭代的机制,包括深度学习、半监督学习、在线学习等技术,核心都是为了将互联网级别的机器学习技术“降维”应用到金融领域。
目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紧密结合已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其基本逻辑是通过在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中自我更新、自我调整和自我迭代,进而从更多维度的大数据中把握风险规律。
1.提取数据深层特征
在数据繁杂的大型风控场景中,运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特征生成框架,对时序、文本、影像等互联网行为、非结构化数据深层特征加工提取,大大提升了模型效果。比如消费信贷风险管理通过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发现借款人、企业、行业等不同主体间的有效信息维度关联,深度挖掘企业集团、上下游合作商、竞争对手、管理人员信息等关键信息。
2.提高风控模型与数据的匹配度
不同数据需用合适的模型才能挖掘出最大价值。机器学习方法在互联网广告、搜索、推荐等应用是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处理,金融场景中,采用复杂集成模型也可以处理上千维度的弱变量,精准地估计违约风险。
3.加快风控模型迭代速度
互联网每天都生成海量用户数据,搜索、推荐模型需要持续频繁地优化,自迭代频次比金融领域更快、更准确,通过机器学习可以解决模型人工迭代慢的问题。在金融风险管理中,通过对模型特征性能、借贷群体和业务反馈等多方面的监控,机器学习模型能有效地快速自迭代。
4.无监督机器学习反欺诈
欺诈风险量化也使用智能模型,比如无监督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可观察到的交易特征变量和案件数据,学习什么是好的,和坏的样本进行风险预测;在没有标签数据的情况下,交易、账户登录等场景应用无监督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分析欺诈和正常用户行为模式的异同,识别欺诈风险。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身份验证、支付安全等领域,重点针对的是人工操作中验证困难带来的风险。
1.身份验证
当身份证件需要取消或者重新签发时,在跨国操作的情境下,金融机构需很长时间才知道该身份撤销了,区块链技术使,此类敏感信息的传递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身份验证系统利用区块链特有的智能合约,可有选择地显示身份信息,实现信息在相关者范围内局部共享,防止身份被盗和加强用户隐私保护。
2.票据业务风险管理
票据业务具备低频大额交易及存在人工操作风险的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具有独特的风险防控优势:一是能够有效防范票据市场风险,避免了纸票“一票多卖”、电票打款背书不同步等问题;二是可以大大降低监管的调阅成本,完全透明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了可信任的追溯途径。
3.保险公司道德风险防范
在保险受理阶段,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不同公司之间的数据打通,相互参考,从而及时发现重复投保、历史理赔等信息,及时发现高风险用户。在理赔阶段,基于在区块链上记录了的客户所有投保信息,很快可以发现并骗保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
更多资讯关注美债所公众号(meizhaisuolc)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方面的应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