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下,北交所带来的机遇战略机遇下,华英证券有何举措?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以下简称“北交所深改19条”),明确了北交所未来发展路线图。那么,如何准确把握“北交所深改19条”的意义?本轮改革将为山东企业带来哪些机遇?近日,山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家琰接受记者专访,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记者:在当前背景下,“北交所深改19条”有何重要意义?  陈家琰:“北交所深改19条”以“高质量”为主题,对北交所未来发展作出谋划和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北交所市场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具有深远意义。  从宏观层面看,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要求,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普惠金融之路的重要探索。  从北交所建设来看,“北交所深改19条”立足北交所发展新阶段新起点,着眼于强化北交所市场功能,聚焦市场关键核心问题,提出一揽子举措。通过关键制度机制创新,着力破解当前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的流动性、吸引力等关键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强化市场功能、改善投资预期、营造良性生态、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市场特色品牌和比较优势,夯实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基础。  记者:如何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北交所深改19条”改革内容?  陈家琰:“北交所深改19条”紧紧围绕服务中小企业主题,以高质量扩容为牵引,以优化投融资结构和协同推动为依托,以关键制度机制创新为突破,全力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投资端建设。通过扩大投资者队伍、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投资者参与度,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二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以优化做市交易制度为核心,大力推进交易机制创新,更好发挥混合交易和融资融券作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估值定价能力。  三是优化企业上市路径。一方面,用足用好现有制度,明确“连续挂牌满12个月”执行标准为“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上市,优化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要求。另一方面,立足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  四是加强多层次市场互联互通,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制定北交所撬动新三板发展专项方案,更好发挥新三板孵化培育功能。开展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对接,落地公示审核制度等。  五是塑造市场良好生态。研究明确资本市场普惠金融执行标准,逐步推动形成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服务中小企业机制。  记者:本轮改革对山东中小企业有什么积极影响?  陈家琰:山东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累计培育认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已超万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千余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有着天然的契合性。  本次改革立足支持中小企业更好更快上市、促进优质投资标的供给,对现行北交所发行上市安排进行了优化,包括切实便利企业融资、降低市场成本、明确各方预期;在发挥好新三板持续监管优势和规范培育功能的基础上,优化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针对实践中对北交所上市公司来源于“在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创新层公司”有不同理解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挂牌满一年的计算口径;优化发行底价确定方式,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直接上市等措施,都是聚焦市场关键核心问题提出的一揽子举措。  在目前IPO节奏阶段性收紧的情况下,本次改革明确按照质优、量适、步稳的要求,常态化推进北交所市场高质量扩容,这都为山东企业登陆北交所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记者:对于意向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有什么建议?  陈家琰:意向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一是要紧抓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政策机遇,加快上市挂牌进程。二是企业及实际控制人要深刻理解、全面适应注册制改革要求,规范运作,稳健经营,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夯实上市基础。  记者:本次改革对于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有哪些部署?对我省北交所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陈家琰:截至2023年8月底,山东辖区(不含青岛)北交所上市公司14家,居全国第五位。今年1-8月,辖区新增北交所上市公司5家,居全国第三位。从行业看,主要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2家,占比超八成;高新技术企业13家,占比超9成。从区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济南(3家)、威海(3家)、淄博(2家)、烟台(2家)、潍坊(2家)等地区。今年上半年,辖区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创新能力。  “北交所深改19条”坚持把提高公司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明确制定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方案,促进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和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支持优质公司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提质增效。落实分类监管、科学监管、精准监管理念,健全持续监管、信息披露、稽查执法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特色监管制度。  记者:山东证监局如何做好改革举措贯彻落实工作?  陈家琰:一方面,深化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工信、金融等相关部门协作,通过联合宣传动员、重点企业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市场培育,进一步扩大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范围,支持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紧抓机遇,实现在北交所上市发展。另一方面,强化监管,引导中介机构提升北交所全链条业务投入的能力和质量;统筹辅导监管、日常监管,严厉查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虚假披露等行为,突出关键少数责任追究,促进辖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加载中...APP专享直播1/10热门推荐
收起
@@~$$
更多>@@=value.teacher && value.teacher.name$$@@=value.title$$@@=value.publish_time$$}
财联社11月8日讯(记者 林坚)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11月8日,财联社记者从北交所首届国际投资者推介会上获悉,北交所将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发挥立足北京、面向全球的区位优势,不断拓展企业、投资者、产品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支持QFII、RQFII等各类境外资金参与市场,探索体现北交所特点的跨市场互联互通模式,完善开放环境下的市场监管,为全球投资者便利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共享创新发展红利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具体来看,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一是将持续扩大对境外投资者的开放力度,研究推出投资者互联互通机制;二是将借鉴已有成熟经验,探索更多便利企业的开放措施;三是将丰富北交所指数体系,研究编制专精特新指数,合作推出跨市场指数产品;四是研究北交所与境外两地市场上市基金产品互通机制;五是高标准建设北交所政府债券市场平稳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可选投资产品范围。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建设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是北交所扎实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建设的方向之一。北交所总经理隋强在会上表示,北交所正处于高质量建设的关键期,发展前景广阔。近期将以推出IPO为牵引、以投资端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建设,另外三个实质举措还有:一是进一步汇聚更多优质投资标的。抓紧落地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支持一批市场认可度高、内生发展动力强的企业进入北交所;着力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创新发展,向市场提供真实、透明,值得信赖、值得投资的优质标的群体。二是扩大投资者规模。大力加强投资端建设,推动个人投资者,以及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资金入市,优化投资者结构;加速拓展做市商数量和类型,改善交易估值、提升市场流动性。三是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尽快推出债券二级市场交易,研究编制专精特新指数、合作推出跨市场指数,逐步构建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指数的“全品类”体系,提供更多长期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记者留意到,参与本次推介会的还有头部投行中金公司的总裁(代行)吴波。他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为资本市场培育、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北交所的建立直接快速地拓宽了机构投资者的可选标的,也给市场容量带来了广阔的延伸空间,更在上市公司的种类和特征上拓宽了边界,为机构投资人增加了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和空间,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人的需求。他表示,目前,北交所已成为投资者布局专精特新属性企业的重要途径。中金公司将充分发挥公司在投行、投资、研究、做市方面的优势,深入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价值,帮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自身发展。上市公司基本面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据记者统计,截至2023年11月6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27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0家,科技型企业18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5家,占比超四成;新三板挂牌公司6284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510家,科技型企业39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4家。在北交所首届国际投资者推介会上,近十家北交所、新三板优质企业带来路演,代表公司核心成员与国际投资者展开面对面交流。此外,来自交易所、基金机构的有关代表也围绕投资专精特新话题开展了圆桌讨论,共话行业发展。继续坚定不移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11月15日,北交所将迎来开市两周年,在过去这两年内,北交所推进市场改革创新、推出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优化市场发展基础和环境,持续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发挥好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根据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是北交所的工作重点之一。记者了解到,举办本次北交所首届国际投资者推介会,旨在搭建优质上市公司与国际投资者沟通桥梁,促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近日,多部门也召开会议对未来工作任务作出部署,下一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对外开放将成为推进金融开放的着力点,助推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1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相关措施。会议提到,要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11月1日也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整个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提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继续坚定不移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统筹开放与安全,推出更多务实性开放举措。据财联社记者了解,目前,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参与北交所市场发行与交易;QFIIRQFII需要符合证监会相关要求同时根据北交所细则参与交易后续将持续扩大对境外投资者的开放力度,研究推出投资者互联互通机制。此外,目前,北交所已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建立“北+H”两地上市合作安排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北交所上市已有5家外资企业成功上市。(财联社记者 林坚)}
北交所“专精特新”含量高,成分股股价已充分回调,整体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2023年9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北交所随即推出八大举措。展望未来,在制度完善、回购加持、募投项目达产、投资者结构逐渐丰富等多重因素下,北交所流动性有望持续改善,北证优质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高质量建设北交所:证监会发布重磅意见,北交所积极推进政策落地。2023年9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明确提出,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效果更加明显。北交所随即发布投资者适当性、上市条件执行标准、转板、发行底价、做市交易、融资融券等七项举措,加之全国股转公司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合计八大举措。八大举措有助于北交所提升市场活跃度、营造良性生态。▍北交所上市公司现状:“专精特新”含量高,已充分回调,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北交所成分股与成长性板块相关性较强,北交所开市一年多以来,已经历了大幅上涨、充分回调,目前整体估值水平相对较低。2021年1-7月、2021年8月-2022年3月、2022年4-9月、2022年10-12月、2023年1-9月,北交所成分股PE(TTM)中位数分别为19.5、25.1、19.4、18.3、17.1。截至2023年9月13日(下同),北交所共有218家上市公司,多属于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等行业。横向比较而言:第一,北交所专精特新含量高,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中证100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分别为49.1%、44.5%、23.0%、11.6%。第二,北交所市值规模小,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中证1000市值中位数分别为7、43、61、98亿元。第三,北交所相对估值低,北交所、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板PE(TTM)中位数分别为15、26、34、40。第四,北交所毛利率较高,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中证1000毛利率(TTM)中位值分别为39.2%、29.5%、28.9%、26.2%。▍北交所展望:政策进一步明确,流动性持续改善,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第一,就制度而言,八大举措意义重大:市场买方力量有望不断增强,北交所流动性有望持续改善;转板制度有望进一步明确,在阶段性收紧IPO的政策背景下,北交所吸引力有望不断提升;优化发行上市制度安排,明确各方预期。第二,就公司回购而言,北交所的月均回购额从2022年1-4月的0.08亿元上升至5-12月的1.25亿元,进一步上升至2023年以来的1.93亿元,我们预计2023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回购额将保持高位,带动北证A股估值修复。第三,就募投项目而言,北交所2022年底之前首发募资额3亿元以上的公司有28家,我们预计其中9家的募投项目将于2023年达产,有望带动公司业绩高增。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明确,投资者结构丰富,流动性改善,北证优质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风险因素:北交所制度规则落地节奏不确定的风险;北交所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募投项目实施风险;“专精特新”相关政策不及预期;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投资策略:在流动性改善、估值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建议从三条投资主线布局北交所。主线一,高景气赛道中的北证上市公司,其整体估值水平远低于沪深市场对标公司,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主线二,北证50成分股中的流动性居前者,尤其是其中权重较高的,在北交所估值修复的过程中,更易获得资金关注,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主线三,北交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北交所目前共有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确定性较强,有望在募投项目达产的进程中保持业绩快速增长。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交所带来的机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