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和外资背景的香港保险公司排名前十都有哪家相比,有什么区别?

早在2016年,保监会就进行过打击境内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专项行动。历史就是不断的重复这句话的确没错,而今又忽然涌现大量营销号推荐港险,不断鼓吹港险如何如何高收益。今天的文章就跟大家分析两件事:一是港险兜底机制与“高演示收益”(注意不是高收益);二是港险非法中介是咋回事。1、港险没有兜底机制香港保险的主要法律依据都在《保险业条例》(香港法例41章)及其附属条例,共计1(41章)+15(41A-41P)个条例。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些法律法规,更没几个人去翻看过。但是说到我朝的《保险法》,别说保险销售人员,就是客户都有可能给你说出来几句,比如众所周知的《保险法》九十二条就是奠定了我朝保险兜底机制的基础:第九十二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款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香港,并没有类似的兜底机制。也就是说去香港购买港险的客户,是在大陆兜底机制的熏陶之下,购买了并没有兜底机制,也不受大陆法律保护的保险。我就以保险公司破产、资不抵债需要转让长期保险合同为例,看一下香港《保险业条例》是怎么规定的:▼《保险业条例》第VI部 无力偿债及清盘 第46条注:来自于电子版香港法例网站,网址:https://www.elegislation.gov.hk/清盘,就可以理解为大陆语言中的破产清算。根据上述文字描述,当一家香港保险公司触发清盘时,它的长期保险合同会有人接盘,但这些合同是可以被更改调整的,而且并没有规定调整的幅度,换而言之最大损失可能为100%:资不抵债那就是资不抵债了,找谁都没用,没人会为此额外付出一笔钱来给保单持有人兜底。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保险合同其实是保险公司的债务,是需要在未来某一时间或某一条件下进行兑付的,扩展阅读可以点这里:欠债不还,天经地义。那么自古以来资不抵债的解决方案无外乎就是展期、打折和赖账,而调整保险合同,其实就是对现有的债务进行打折处理,这也是全世界都通用的处置手段,业界称为“保单调整机制”。大陆的保险客户,往往有着“保险有兜底”的朴素认知,带着这个认知去购买港险的话,那可能就要让你大失所望了:人家那边就没有兜底。说完了兜底,下面再来说说港险那高到离谱的现金价值演示。2、与其说是高收益不如说是高演示港险中最热销的险种莫过于理财型险种了,有着诸多的光环加持:可投资全球资产、可选多国货币、海外资产自带资产隔离属性等。相比之下大陆地区的理财险仿佛被秒成渣:有个3%-4%收益就顶破天了,人家动不动就6%-7%,甚至还有10%的。你怎么好意思拿出手啊?但港险的6%-7%,是不保证的,那是演示收益,能不能实现可不好说;而大陆保险的3%-4%则是保证的。下面我列举一家公司及其产品,这家公司在香港和大陆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它就是保诚。其在大陆地区的分支机构是中信保诚,一家合资保险公司。港险销售做了这样一张现金价值对比:隽富是香港保诚的一款产品,产品序列属于分红型寿险;而基石恒利则是中信保诚于2019年推出的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两者比较相似的地方是如果想取出其中的货币资金,也就是保单变现,都需要进行退保来获取保单现金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宣传资料上面0岁宝宝5年期年缴10万元,在50岁时隽富的现金价值是967万,基石恒利是233万,前者是后者的四倍。这也太让人兴奋了,这不得赶紧梭哈港险还等什么?别急,咱来分析一下这里边的门道。3、港险主打的是不确定性隽富那么离谱的现金价值,都是靠分红撑起来的,而分红是不确定的,可能为0。虽然说香港是国际金融港,金融管制可以适当放松一点,但也不能太离谱。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要求所有保险公司必须公布分红实现率(保单实际分红/销售时演示分红)。意思就是要保险公司每年公布保单的实际分红情况:卖保险的时候怎么说我不管,但(吹过的牛)到底实现了多少,必须每年公布一下。注意这个每年公布,并不是说从规定颁布之后的历年数据都可查,只能是2023年可以查看2022年的分红实现率,以往的数据都查不到,主打一个不可追溯。我选择一款销售周期较长的分红型寿险“雋陞”,咱们一起看一下保诚的分红实现率是怎样一个水平:雋陞这款产品于2019年停售,这是我能在保诚官网上找到销售期限最长的一款分红寿险产品。我们能看到10年前生效的保单(2012年生效),在2022年的分红实现率是44%,而2018年生效的保单在2022年的分红实现率则是90%。也就是说一份终身分红寿险保单,其分红实现率是随着保单年度增长而不断下降的。有可能前几年能给到接近100%的分红实现率,但后续一定是不断下降。还有一些比较离谱,出师就折戟沙场的:虽然挂着“特级”两个字,但是分红实现率惨不忍睹,2017年生效的保单在2022年的分红实现率是36%,2018年生效的保单在2022年的分红实现率是38%。可别说人民币的分红实现率是100%,都去买港险了怎么还可能选择人民币作为保险币种呢,直接买大陆保险不就得了。当然也不是所有产品都拉胯,还是有一些比较能打的产品:更美好系列的分红实现率,就维持在80%以上,但也不能说其背后的投资团队就非常给力,也可能是这款产品的分红演示在销售时就做的比较保守。从长期趋势来看,港险的分红实现率是不断降低的,在50年这么长的时间尺度上,最终实际的现金价值会与销售演示存在极大差异。而在这个大前提下,不同产品的分红实现率也是千差万别,这也就导致了购买港险就像开盲盒:反正买保险的时候给你看的分红很高,然后再给你看一个历年分红实现率比较高的产品,但是这些都跟你现在要买的保险产品的分红实现率没有任何关系。注意:为保持数据一致,所有保单货币种类均以美元计算,这也是大陆消费者购买港险的首选币种;港险分红有两类:归原红利和特别红利。其中归原红利可以理解为年度分红,是现金价值增长的绝对力量,因此本文对比使用归原红利进行统一拉通。那么如果把港险的演示分红,按照保诚雋陞这款产品的长期分红实现率进行折算,会是怎样一幅场景?4、调整后的现金价值对比根据上面的销售对比图,按照40%、50%分红实现率分别计算其50年收益数据如下:其实这个计算有不够严谨的地方:因为没有现金价值表,第5年的保单现金价值都按照50万人民币计算,同时保诚隽富第50年的现金价值比原宣传彩页高了2万(原宣传单967万)左右。但以上并不影响计算的整体趋势和最终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照40%的分红实现率,保诚隽富第50个保单周年日的现金价值为167万;如果按照50%的分红实现率,这个数字则为234万,仅仅与中信保诚基石恒利的现金价值持平而已。在长达50年的时间尺度上,分红实现率能否最终到达50%都不好说,更别说100%分红实现率了,后者只存在于销售演示中。分红型险种是这样,那么万能险呢?能够投资全球资产的港险是不是更有优势一些?5、万能险简直就是拉胯同样是以较长时间尺度的、同一家保司在香港与大陆不同分支的万能险结算利率进行比较,我们能看出大陆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明显要高出一些。▼香港保诚万能险结算利率可以看出香港保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也是一路走低,2022年生效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仅能维持不到3%的结算利率。▼中信保诚万能险结算利率中信保诚的智赢未来系列,2011年开始发售,当时结算利率有4.5%后续降到4%一直维持至今,在长达十年的时间跨度内都相当稳定。而且大陆的万能险保底利率相当之高,一般都为2%,甚至还有2.5%或3%的,相比之下港险的万能险保底利率连1%都不到。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也有很多香港朋友来到大陆地区购买大陆的万能险产品。6、客观的看待港险以上并不是说要来论证港险就不值得买。恰恰相反,对于有全球资产配置的人群来说,港险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物。但如果家里就那么仨瓜俩枣,还非得去香港买个重疾、理财险,我觉得咱还是消停的买大陆保险比较好。港险是给那些有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高净值人群准备的,人家在购买港险的同时早就把大陆保险都配置的八九不离十了。别被不良中介带节奏了,有些风不要盲目的跟。下面我再说说港险的非法中介是咋回事。7、在大陆经营保险需要单独成立分支机构▼《保险法》明确规定了保险活动的属地管理《保险法》第三条确定了在境内(指大陆地区)从事保险活动就要接受管辖;《保险法》第六条明确了经营保险必须成立相应的保险公司。这也是香港的友邦、保诚、安盛,为什么要在大陆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合营公司:大陆友邦、中信保诚、工银安盛,而不是直接跑来大陆卖保险。不成立分支机构就卖保险,那就属于违法行为。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那我去香港买保险,就不算是违法吧?依据香港《保险业条例》(香港法例41章),在香港购买香港保险是受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承认并受相关法律保护的。但虽然个人至香港购买保险不违法,但在大陆地区面向公众进行港险推销或代理港险产品,就属于违法,要不然也不会引来保监会的专项行动。8、打击非法代理港险专项行动▼原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什么叫“非法代理”?没有代理资格的个人或者中介机构去代理;有资格的个人或者中介机构超范围代理,都可以称之为非法代理。作为个人,在大陆地区要想拿到港险的销售资格,需要去香港进行考试,而且执业范围也是限制在香港境内,不得在大陆地区进行执业。目前而言还没有哪家中介机构在自家网站上披露代理了香港保险。我查询了中介代理机构的行业龙头:明亚、慧择公开信息披露页面,所有合作保险公司均为大陆境内的保险公司,并不存在与港险合作的情况。换而言之,境内而言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推销或者代理港险的,均可以视为非法代理。具体的非法代理怎么认定?咱们看看案例。9、两个典型案例▼监管通报典型案例第一个是自媒体引流;第二个是以公司为主体的中介行为。再看看现在的自媒体跟市场上部分中介机构的行为,是不是有点类似?同志们,可别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啊,很危险的。10、写在最后今天的文章本来想写短一点,文字太多信息量太大,往往大家就不愿意看。但是想把一件事给掰开揉碎了说清楚,还真就需要这么长的篇幅。港险演示高收益,跟实际的收益率根本就是两回事,与其说是化妆,还不如说是整容。而目前大陆境内大量的港险推销、引流活动,也会很快引起监管的注意,很可能引来再一次的专项打击行动。希望广大客户朋友们,睁大双眼不要被演示高收益迷惑;而广大自媒体同行、营销员朋友们,一定要珍惜羽毛,不要一不小心成了非法中介,变成监管的打击对象。}
通关利好下,对趋势最敏感的投行,纷纷上调港险的增长预期。积压了几年的内地客户投保需求,将逐步释放。到香港投保的,通常是因为看中香港保险的优势。那么,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相比究竟有哪些优势呢?香港保险更适合谁买呢?以及如何知道香港保险公司哪家更强呢?一、香港保险的优势有哪些?1.制度优势&经济优势在谈论香港保险好不好之前,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点。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经济结构来看,香港和内地都有极大的不同。保险是一项融合了法律和医学的金融产品。势必会受到当地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选择了香港保险,就相当于处在另外一个法律环境下,签订了一份金融产品合同。这和去香港买奶粉、手机等一次性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香港成为进出内地市场的双向门户。香港在制度优势下,包括法治及司法独立、资金自由进出、自由的投资制度、竞争性市场、简单低税制等,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资金自由流通的经济优势在香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香港保险也开发了多元货币的产品,一张保单涵盖多种世界货币,且保单货币可以自由转换,可以分散持有单一货币风险的有效手段。而内地存在外汇管制,机构和个人的境外投资都有一定的限制。香港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全球市场,投资策略自由度更高。资金配置可实现全球的统筹和集散,是储蓄保单稳健分红的重要支撑。而内地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受到监管的约束,对投资股票基金、不动产、债券等资产比例有一定限制。2.品牌优势&产品优势百年历史的保险公司云集香港的保险密度排名亚洲第一位,全球20大保险公司,有13家在香港授权经营保险业务。香港保险公司历史悠久,很多都有着百年历史,如:法国安盛、加拿大宏利、英国保诚、美国友邦等等,品牌效应明显。同时,这些品牌在香港的角逐非常激烈,产品功能已经相当完善,极其注重服务的创新,让客户可以安心享受优质的服务。产品成熟度高、回报较高、保障全面香港保险市场是全球发展最成熟的保险市场之一,产品成熟度较高,功能趋于完善,而且在健康服务上不断创新。香港的储蓄分红险产品,预期回报IRR可达6-7%,保单价值由保证和非保证两部分组成。虽然分红存在不确定性,但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分红实现率在95%-105%之间。这意味着,非保证的分红,较大概率实现,最终可获得稳健而可观的收益。在封关期间,香港储蓄险产品也有很多的创新,比如现如今多币种保单已经发展成为最受瞩目的产品,还衍生出了保单分拆功能。作为资产配置、财富分配、财富传承的功能愈发强大。二、适合购买港险的人群主要有哪些?1、寻求百年保险品牌、成熟且高性价比、较高保额较高杠杆的年金险产品的人群;2、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感受到了自己真实的风险偏好,寻求保本且增值的稳健型投资工具的人群;3、建立了一定的资产配置观念,寻求美元等多元资产配置,通过多币种配置、多市场配置、多资产类别配置,以保持自身购买力的人群;4、提前为子女教育(尤其是境外教育)、体面养老规划现金流,为家人和孩子创造更多选择权的人群;5、二胎家庭、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家庭,希望借助保单庇佑后代子孙、实现简易高效的财富分配和传承的长辈。下面,我们结合香港友邦和内地友邦的理财产品说说两者的区别,以35岁男士为例。我们按照相同金额做了个对比方案。从两者收益来看,同样的投入,提取一样的金额,明显香港友邦比大陆友邦的收益更高些。三、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入手港险?哪些情况下不建议买?下面汇总了几种情形,供大家参考:如果你预算较少:不建议买港险,拿年金险来说,基本每年都要拿出至少1W美元(相当于7W人民币)进行投保,且在规定投保年限里不能断交(如5年交、10年交等)。且回本年限比较长(基本上8年回本)。如果你预算充足:可以考虑内地保险和香港保险都配置一些,各有各的优势,互相搭配,效果加倍。如果你资产雄厚:有外汇资产配置需求,或者未来可能会在国外生活,可以优先考虑香港保险,既能对冲单一货币贬值风险,也可支持国外就医理赔。香港保险的强大功能虽然足够吸引人,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每个产品都有对应的适用边界和适用人群。四、香港保险公司哪家更强?大陆保险业者,为寻求更有保障的稳定回报,将逾五成的资金配置系统配置于存款及债券,而这两项资产之回报,恰逢大陆利率继续走低。而香港的保险公司则会采取更为激进的投资战略,将更多的比重放在诸如股票这样的高风险资产上。当然,高回报的投资,风险也很大,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是如此,不过香港保司独特的缓冲机制,可以让他们安然渡过难关。因此选择一个实力更强的香港保险公司,也会更好的让自己每年拿到的分红更多。而辨别保险公司实力的指标无非是两个:偿付能力和信用评级1.香港保险业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根据《香港保险业规例》所计算的偿债能力充足比率,现已发表。以下是香港香港最受欢迎的四大保险公司的最新报告:保诚集团:612%的清偿能力香港友邦银行:458%的清偿率香港安盛:超过250%加拿大宏利:230%的清偿率自香港保险业成立以来,还从未出现过一家破产的情况。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香港更为完善的保险业市场和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香港保监条例:为保障顾客的利益,必须由再保公司或其它大型保险公司接管,才能维持营运。举例来说,香港保险局在卖出人寿保险时,会要求香港保险公司将其所卖人寿保险的80%的资产留在香港,以确保投保人的权益得到更大的保护。此外,香港政府亦将成立「香港寿险分保基金」,为所有在香港销售的寿险保单提供保障。此外,随着香港保险业的发展,香港当局亦将加强对顾客的保护,以保证香港投保的顾客都能获得充分的保护。2.香港保险公司金融信用评级香港的保险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优质保险公司,有的甚至有200多年的历史,要说有破产的可能,那就是目前你见不到的。他们在国际上的投资,比我们更有实力,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稳定的回报。现在,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三家金融信用评级机构,分别是: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公司的业务大致相同,但是在业务范围、资信等级设置和评分标准上存在差异。标准普尔公司的信用评级分为20个级别,其中最高级别为AAA级;穆迪与惠誉国际的信用评级共有19个级别,其中最好的是Aaa和AAA。以上所提及的三个机构的信用级别低于BBB-/Baa3,则不具有投资价值。在各大金融机构的网站上,以及在三大金融机构的网站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地区比较熟悉的几家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从官方网站上来看,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要比银行高,而香港的金融机构,不管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要比内地的金融机构高。3.保险公司的国际评价G20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一份9个具有系统性重要意义的保险业巨头的清单,也就是那些“大得不能倒”的保险业巨头。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简称 TBTF)是一种经济术语,它的意思是,当一些规模很大,或者在行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的公司面临破产的时候,政府不能对其置之不理,甚至要花费大量的公款去救助,以防止这些公司倒闭后产生的巨大连锁反应,对整个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害,这种情况被称为“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大得无法倒闭)是一家名为 FSB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被称作"全球央行"。该制度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于2009年四月上旬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首脑会议上通过的一项全球金融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稳定世界经济。FSB的职责是对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展开评估和监督,它的意思是,如果有一些规模很大,或者是在行业中占据着关键性的、重要的地位的公司,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政府不能对其置之不理,甚至要不惜花费公款去救助,以防止这些公司倒闭后所引起的巨大连锁反应,对整个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害,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大到不能倒”。FSB每年都会公布一份名单,上面有九家公司,联邦安全局公布了以下最新清单:1、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 PLC)2、安联保险(Allianz SE)3、法国安盛保险(AXA Group)4、友邦保险集团(AIA)5、保德信金融集团(Pramerica Financial)6、美国国际集团(AIG)7、大都会集团(MetLife)8、英杰华集团(AVIVA)9、意大利忠利保险(ASSICURAZIONI GENERAL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保险公司排名前十都有哪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