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电商是做什么的产业怎么样?主要经营哪些领域?

  灿勤科技3月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2月28日接受33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公司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答:公司有九大核心技术,分别是1、先进微波介质陶瓷材料配方及制备技术;2、高性能介质波导滤波器技术;3、超大尺寸介质滤波器制造及安装技术;4、复杂陶瓷体一次成型技术;5、盲孔陶瓷体金属化及银焊技术;6、TEM介质滤波器技术;7、高性能介质谐振器技术;8、介质天线及天线组件技术;9、低互调无源组件技术,谢谢。  问: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有哪些应用领域?  答:公司主要从事微波介质陶瓷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包括介质波导滤波器、TEM介质滤波器、介质谐振器、介质天线等多种元器件,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接收、发送和处理,在移动通信、雷达和射频电路、卫星通讯导航与定位、航空航天与国防科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司依托在陶瓷粉体配方和产品制备工艺领域的持续研发和经验积累,始终专注于微波介质陶瓷元器件的研制和开发,并以子公司灿勤通讯研制的低互调无源组件等元器件产品作为现有业务和产品体系的重要补充,谢谢。  问:公司募集资金用途有哪些?  答:公司2021年11月上市,共募集10.5亿元。募投项目包括“新建灿勤科技园项目”、“扩建5G通信用陶瓷介质波导滤波器项目”。其中,新建灿勤科技园项目含“介质波导滤波器产能扩张项目”、“新建HTCC、LTCC产品线项目”、“新建电子陶瓷研究院项目”,谢谢。  问:公司的主要客户有哪些?  答: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华为、康普通讯、罗森伯格、中国电科、大唐移动等,谢谢。  问: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哪些?  答:公司未来三年的具体发展计划如下:  1、创建一流的电子陶瓷材料研发平台电子陶瓷材料作为核心基础原材料,是实现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基础,也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关键。作为基础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在介电特性、损耗特性、热力学特性等方面是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核心,其重要性对电子元器件不言而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和新型应用层出不穷。随着5G建设大规模开展及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应用对电子设备的性能、能耗、可靠性、成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给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电子陶瓷材料的开发,将是材料学科的下一个蓝海。  在电子陶瓷材料领域,一方面,公司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扩充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体系,支撑超低频、超高频射频介质滤波器、天线等产品的应用。另一方面,公司将依托现有的陶瓷材料研发体系及经验,拓展电子陶瓷材料应用的新领域,着力开发一批HTCC陶瓷、LTCC陶瓷、高强度介质陶瓷、磁性材料等先进陶瓷材料,为电子陶瓷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巩固基站用陶瓷滤波器的行业领先地位随着5G基站滤波器的市场需求释放,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外主要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重要供应商。面对各类基站用陶瓷滤波器的市场需求,公司拟加大投入力度,进行产能扩建、工艺改进、拓展产品种类、建设电子陶瓷研究院等。  在介质滤波器、天线等射频器件方面,依托公司积累的设计制造经验和广泛的客户认可度,大力推广该类产品的市场应用,完善公司在通讯基站市场的布局,成为5G射频无源器件的综合供应商。  3、深度拓展万物互联应用市场5G建设将为万物互联打下物理基础。5G“新基建”建设的是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是为高速、大容量、低时延的5G应用而建设的基础设施,也是万物互联普及的基础。待5G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预计将带动新一代移动终端以及新一代移动APP的发展。人、设备、组织将通过5G这个桥梁连接至互联网。  公司将依托积累多年的射频通信系统及元器件的设计制造经验,为万物互联应用中的无数无线网络连接提供高性能、小体积、高可靠性、低功耗的无线解决方案。依托介质陶瓷材料或压电陶瓷材料等基础材料,公司将设计制造并市场化一批小型化、微型化的射频器件,使之能够适应微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应用场景。锁定射频无线通讯为应用场景,提供包含涵盖滤波器、谐振器、天线、低互调无源组件、RFID、HTCC、LTCC、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及组件的解决方案,谢谢。  问:公司近期经营情况的更新?  答: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978.39万元,归母净利润3,369.22万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71.33%和144.95%,营收增长主要系本期内公司新产品的销量增加和平均销售单价的提高,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系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主营业务毛利增加和投资收益增加所致。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的营业收入较2021年保持稳定增长,谢谢。  问:公司在陶瓷领域深耕多年,是全球首家量产5G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生产商,相比较其他厂商,公司主要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答:公司成立于2004年,产线覆盖从陶瓷粉料到元器件成品出厂的全过程,技术能力比较全面。  公司产品比较全面,包括滤波器、谐振器、天线、低互调无源器件等多种元器件,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接收、发送和处理,下游应用广泛,在移动通信、雷达和射频电路、卫星通讯导航与定位、航空航天与国防科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与下游客户保持深度合作的关系,可以向客户提供高效稳定、专业可靠的元器件产品及通信解决方案,谢谢。  问:公司的陶瓷介质滤波器业务和传统金属滤波器比较,主要优势在哪里?  答:宏基站对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插损、功率、长期可靠性等性能指标均有较高要求。从3G、4G时代到5G时代,宏基站主流的滤波器方案从以金属腔体滤波器为主,逐渐演变成介质(波导)滤波器和小型金属腔体滤波器共存的局面。  5G基站用滤波器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包括:(1)降低插损,从而降低设备能耗;(2)提高功率承受能力,从而改善设备的覆盖能力;(3)改善长期可靠性能,从而使设备达到更长的使用寿命;(4)缩减尺寸重量,从而降低设备整机的尺寸和重量;(5)降低成本,从而减轻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6)更高的频率,从而提高信号传输速率;(7)更低的滤波器时延特性,从而改善网络延时。  介质滤波器凭借高性能、小体积、低重量、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征,较好地契合了上述技术路线的发展要求,这些特征也正是介质滤波器在5G时代得以演变为主流技术方案之一的主要原因。从长期来看,随着介质滤波器在高Q值高介电常数陶瓷材料、新型金属化工艺、器件设计等领域的发展,介质滤波器将进一步扩大对金属腔体滤波器的优势,有望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谢谢。  问:公司掌握了150多种介质陶瓷粉体配方,60多种商用化批量使用的,实力很强,这些技术积累在什么领域应用会比较好?  答:电子陶瓷材料作为核心基础原材料,是实现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基础,也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关键。作为基础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的介电特性、损耗特性、热力学特性等是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核心,其重要性对电子元器件不言而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和新型应用层出不穷。随着5G建设大规模开展及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应用对电子设备的性能、能耗、可靠性、成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给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电子陶瓷材料的开发,将是材料学科的下一个蓝海。  在电子陶瓷材料领域,一方面,公司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扩充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体系,支撑超低频、超高频射频介质滤波器、天线等产品的应用。另一方面,公司将依托现有的陶瓷材料研发体系及经验,拓展电子陶瓷材料应用的新领域,着力开发一批HTCC陶瓷、LTCC陶瓷、高强度介质陶瓷、磁性材料等先进陶瓷材料,为电子陶瓷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托电子陶瓷基础材料,公司将设计制造并市场化一批小型化、微型化的射频器件,使之能够适应微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应用场景,谢谢。  问:公司业绩在2018-2022年前三季度这段期间波动较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19年公司受益5G建设,介质滤波器产品实现放量,因此公司的业绩增长较快。2020及2021年公司业务下滑主要受下游市场需求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主要产品销售单价和毛利率下降、国际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谢谢。  问:公司的毛利率也有一定的波动,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2018-2019年毛利率提升主要因为滤波器产品的收入占比逐年大幅提高,滤波器产品的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非滤波器产品,随着滤波器产品收入占比的提高,公司的整体毛利率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和2021年,公司毛利率出现明显下滑,主要是因为滤波器产品的毛利率出现了明显下降所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有一定的下降,谢谢。  问:公司目前的产能情况如何,未来的规划大体是怎么样的?  答:公司目前在张家港有一个生产基地,占地面积82亩,主要用于生产滤波器等公司的主营业务产品以及部分新产品。按照募投项目,公司在现有生产基地附近也建设了新的产业园“灿勤科技园”,预计24年下半年有望建设完成,届时将释放新的产能,谢谢。  问:公司和客户之间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什么样子的?  答: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主要销售对象为通信设备生产商。通信行业的元器件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生产企业通常需要结合下游整机设备厂商的要求进行研发设计、生产、测试和调试,以确保所制的元器件与整机设备相匹配,满足整机设备的要求。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安排生产,产品检验合格后发货。公司的微波介质陶瓷元器件生产线能够覆盖从陶瓷粉体制备到元器件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不存在因某个生产环节严重依赖外部技术力量而受限的情形,还可根据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采取多品种、差异化的柔性生产模式,谢谢。  问:公司以往的主营产品是滤波器,主要用在5G基站中。但是公司在电子陶瓷领域布局多年,想问下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如何?  答:在电子陶瓷材料领域,一方面,公司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扩充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体系,支撑超低频、超高频射频介质滤波器、天线等产品的应用。另一方面,公司将依托现有的陶瓷材料研发体系及经验,拓展电子陶瓷材料应用的新领域,着力于开发一批HTCC陶瓷、LTCC陶瓷、高强度介质陶瓷、磁性材料等先进陶瓷材料,为电子陶瓷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对标京瓷等海外陶瓷巨头企业,希望凭借在陶瓷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生产积累,在电子陶瓷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谢谢。  问:展望2023年,公司的发展目标如何,预计哪些产品会有突破?  答:公司总体战略规划是以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元器件技术为基础,深耕射频通信领域,牢抓万物互联等契机,成为全球电子陶瓷行业的领先者。  在万物互联产品方面,公司拟投入充分的资源进行市场开拓。万物互联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准确的市场调研有利于公司把握战略方向,实现客户、股东、员工及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公司的大部分客户都在参与万物互联的建设,这为公司的市场开拓带来了便利。利用现有的客户基础、行业协会平台等资源,公司将牢牢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依托专业知识提供高品质的解决方案。同时,采取多线并进的策略,不局限于部分产品或部分行业,对冲研发及市场风险。  公司还将依托介质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基础材料,开发一批小型、微型的高性能元器件及组件,包括滤波器、RFID、微型天线、微型收发组件、功分器、耦合器、HTCC、LTCC、压电传感器、陶瓷基板、陶瓷封装等。公司将对标日本村田、日本京瓷等业内知名企业,投资相关设备、资金、生产线等用于支持上述产品线的开发制造,同时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使公司具备在万物互联时代保持高速增长的能力,谢谢;  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微波介质陶瓷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介质波导滤波器、TEM介质滤波器、介质谐振器、介质天线等多种元器件,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接收、发送和处理,在移动通信、雷达和射频电路、卫星通讯导航与定位、航空航天与国防科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司的“耐高温天线的研发及产业化”和“5G通信用介质滤波器”分别荣获“2018年中国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产业化类金奖”和“2019年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产业化类银奖”。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参与单位名称参与单位类别参与人员姓名东方基金基金公司--中银基金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兴业基金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基金公司--博时基金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基金公司--国泰基金基金公司--太平基金基金公司--宝盈基金基金公司--富国基金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永赢基金基金公司--汇添富基金基金公司--诺安基金基金公司--诺德基金基金公司--鹏华基金基金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证券公司--国信证券研究所证券公司--天风证券研究所证券公司--招商证券研究所证券公司--浙商证券研究所证券公司--中欧瑞博投资阳光私募机构--中国人保资产保险公司--中邮人寿保险保险公司--大家资产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公司--太平资产保险公司--泰康资产保险公司--百年保险资产保险公司--长城财富保险保险公司--中信建投研究所其他--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5877108',
container: s,
size: '660,80',
display: 'inlay-fix'
});
})();
}
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洪江市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8家委厅局2016年11月首批认定的8个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之一,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扶贫开发、有利于实现洪江后发赶超。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特别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4]80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我市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中药材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特制订《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一章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中药材产业是能耗低、污染少、带动广、潜力大、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朝阳产业。我市是中药材资源大县,也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黄精、白芨、七叶一枝花、玉竹、枳壳、雪峰菊、桉油樟、天麻、红豆杉、金银花、黄栀子、百合、黄姜、白术、蛇足石杉、石槲、白芍、贝母、三七、丹参、覆盆子、延胡素等药材品质优良,生产历史悠久,原生态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以天麻为主的真菌中药材在全省独树一帜。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是培育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举措,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拓中药材应用领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分布于广阔的农业生物生态和工业领域,横跨种植、林业、环境、植物、微生物、生态等生物系统。产品包括道地药材、生药、饮片、临床用药、食品、保健、化妆等众多品种,成为被大量使用的重大疾病防治、医院临床用药和健康保健品。发展中药产业对推动我市科学技术发展,强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带动农业、林业、环保、科技产业,药物、食品、生物保健品等先进制造工业和生态保护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二、保护中药植物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全市传统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经中药资源普查,已采集标本的药用植物有1524种,蕴藏量达4200万公斤。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中药材涵盖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等众多种类,野生中药材生长分布于市内整个区域。所产中药材质量和生产量历史以来位居全省前列,其药效功能闻名于世、享有盛誉,其中:天麻、黄精、玉竹、七叶一技花、白芨、金银花、雪峰菊、酸橙、白术、红豆杉、黄栀子、桔梗、钩藤、百合、桉油樟、枳壳等30余种名贵中药材在省内外均有大宗销售。我市悠久的中药材生产历史,在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和资源保护中积淀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形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生药品种和完整的生产、加工、制药体系。通过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改善我市大宗知名中药材天麻、黄精、玉竹、七叶一技花、白芨、金银花、雪峰菊、酸橙、白术、红豆杉、黄栀子、桔梗、钩藤、百合、桉油樟、枳壳等重要品种濒临绝迹,资源量锐减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扩大中药种植规模,深化产业发展内涵通过主要道地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建立重点中药材如:天麻、黄精、玉竹、七叶一技花、白芨、金银花、雪峰菊、酸橙、白术、红豆杉、黄栀子、桔梗、钩藤、百合、桉油樟、枳壳等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达到GAP标准,保持和提高市内中药材成品质量和药效功能,为省内外中药材加工和精准制造企业建立优质的药源基地,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市农村小康建设的潜力产业和重要收入支柱。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通过产业发展促进中药材生产加工和高端制药配套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推进我市以湖南博特科技、洪江市恒源科技、康润生物、洪江市得惠发展为代表的一批中药加工制药企业稳定发展,带动主要中药制造企业继续取得国家GMP、GSP认证认可,促使大宗生药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临床效果和药品竞争力显著提高,中药产业及其高端制药的现代化水平在全省领先。引导湖南博特科技、洪江市恒源科技、康润生物、洪江市得惠发展等省内外中药企业投资参与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药源种植基地,形成基地与加工相配套的生产链,促使基地效益与加工增值同步增长。通过中药科技创新,形成中药现代化科技创新和高端制药基地,提高中药材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和加工制造能力,成为引领中药科技区域创新驱动器和发动机。一、种植面积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随着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的需求急剧增加,推动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把中药材种植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0.65万亩发展到2.67万亩,单品种种植面积上千亩的品种从2010年的2个发展到11个,单品种产值超过千万的有6个。(中药材分布情况详见附表1)二、种植品种不断增加,种植模式多样近十年来,全市中药材栽培品种在原有20多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黄姜、白术、蛇足石杉、石槲、白芍、贝母、三七、丹参、覆盆子、延胡素等30多种,截至2015年,全市栽培的中药材品种发展到60多个。同时,针对中药材种植的特殊性,各地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农民易于接受的中药材品种,探索了林药结合、粮药间作、以短养长等多种实用的种植模式。例如,天麻等的林下种植;黄姜与玉米、以及辣椒进行间、套作,其具有长短结合、节约耕地、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中药材生产方式已逐步由采集野生资源为主向保护抚育、集约化种植和规范化种植转变。三、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脱贫致富步伐加快洪江市中药材生产依托中药制药骨干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发动农户种植,形成“种植-加工-提取-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项目区农户收入显著增长,并涌现出一批年收入过万甚至过十万、百万的种植大户。比较典型是熟坪乡,2015年,全乡种植黄精、白芨、七叶一枝花、雪峰菊等中药材2600多亩,催生了20余个十万元户。四、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强多家制药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陆续建立了自己的药材生产基地,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截至2015年,全市完成黄精、金银花、七叶一枝花、天麻等4个中药材品种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建立了11个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研究获得省科技创新荣誉证书。洪江中药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五、科研体系不断完善,技术推广加强我市先后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等中药民族药研究机构。2016年启动了“洪江市中药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并附属配建了中药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和试验站;与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先后设立了中药材种植相关专业和中药材研究机构。各地针对当地生产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陆续开展了一些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引种栽培、规范化栽培等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将中药材种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范围,加大对农技人员和药农的培训力度。全市中药材种植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加强,从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迅速增加,支撑中药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一、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条件(一)中药资源丰富洪江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2.2%),是一个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典型山区市,境内山峦起伏,最高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境内溪河纵横,沅水纵贯全境,气候适宜,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就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适合很多的生物资源的生存,物种丰富多样,被称之为“物种变异的天堂”,成就了洪江市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洪江市区域气候多样性特征明显,独特的生态、气候环境和物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经中药资源普查,已采集标本的药用植物有1524种,蕴藏量达4200万公斤。近几年来,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快速,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67万亩,现有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品种天麻、黄精、玉竹、七叶一技花、白芨、金银花、雪峰菊、酸橙、白术、红豆杉、黄栀子、桔梗、钩藤、百合、桉油樟、枳壳、等30多种,逐步建设起了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等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种质资源条件。(现有基地分布详见附表1)现有的湖南博特科技、洪江市恒源科技、康润生物、洪江市得惠发展等医药生产龙头企业,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亿元,下一步不断发展拓展产能,进驻黔城工业园区,不仅提升洪江市中药材生产加工能力,更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加工条件。同时,随着近年来洪江市政府狠抓“雪峰药谷”的建设,大力鼓励发展中药材产业,培育了一大批以中药材种植育种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生产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50余家,现有新型经营主体及其联营农户、中药材种植重点户4000余户一万余人,中药材种植基地2万余亩。下一步依托于现有的种植条件,不断扩大种植生产规模,加强基地建设,不仅为全市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更为中药材加工业提供了货源保障,达成了中药材全产业链优势互补的目的。(二)政策导向有利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文件,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特别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4]80号文件,都明确要求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加以培育壮大。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8家委厅局2016年11月将洪江市列入首批认定的8个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之一,明确将洪江市建设成全省中药材种植示范大县,积极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为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提出要支持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为我们突破了中药材市场建设的政策瓶颈。我省每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都把中药材产业作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来进行安排,对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部署,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中药材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土地及劳动力资源充足洪江市国土总面积2173.54平方公里,丰富的土地、林地资源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市广大农村,存在大量农业劳动人口,尤其在深山地区,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农民靠山吃不了山,大量贫困人口生活困苦。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利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加快山洪灾害地区生态恢复和重建,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四)区位和交通优势凸显洪江市东邻邵阳、南接会同、西毗贵州,北与中方县相邻,距芷江机场60公里、怀化市区50公里,境内沪昆高铁、枝柳铁路、怀邵衡铁路、沪昆高速、209国道、沅江穿境而过,区域优势十分明显。目前,洪江市正全力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还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达通畅工程。交通运输环境的改善,将大大减低运输成本,改善物流条件,提高生产效益。二、市场前景分析(一)中医中药理念符合时代潮流,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回归自然成为时尚,绿色环保的生产、消费和发展理念也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中药凭借确切的疗效、纯天然的特性和中医药天人和谐的辩证医理,完全符合绿色发展的世界趋势,正日益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而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药物也已成为世界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中药民族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必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战略性医药产业,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得中药材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二)中药材国际市场前景广阔中医药以其独特优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已逐步得到世界各国认可,中药现代化产业成为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目前,全世界已有154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机构,中医药的医疗保健效果逐步得到世界公认,世界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药现代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药材产业发展产生了新的机遇。同时,治病吃药的传统医疗模式正逐渐转变为集预防、保健、康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医疗模式,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品、食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相关产品的悄然兴起,为中药材产业开辟了新的空间。(三)我国中药材产业市场正逐步扩大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中药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有中药工业企业1500余家,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达6172亿元,且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发展,中药工业的发展已对中药材原料供给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新农合效应,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我国医药市场需求随之扩容。国家公布的2009年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中中成药品种数量明显增加,有102种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较2004年版医保药品目录品种数量增加20%,达到987个,给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中,洪江市中药材药材如金银花、七叶一枝花、天麻、等几十种大宗常用中药材原料质优量大,享有盛誉,在全省乃至国中药材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四)我省中药工业发展迅速,为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中药民族药产业是湖南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全省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和支撑全省工业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全省现有制药(含中药饮片)企业135家,500余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主营业务超亿元的有31家,上市企业6家。据统计,全省药品生产企业每年生产中成药、民族药需要原料药材600多种,投料2万多吨,但超过60%的原料仍是省外购进。中药制造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中药材市场增长和中药材产品价格上涨,为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抚育不力,药材品质得不到有力保证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破坏性、掠夺性采挖野生药用植物的现象屡见不鲜,中药民族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随着中药民族药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野生中药材大量消耗,部分野生中药材品种濒临灭绝,而野生变家种、引种栽培、种苗繁育等又远远满足不了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二、药材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规范化种植规模小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在缺乏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参与积极性较差,带动能力不强,重点品种种植零星分散,拳头品种不突出。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生产规模小而散,缺乏大品种、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以致我市医药生产企业每年所需中药原材料中,约60%依赖市外购进。三、品牌打造有待加强,中药材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种植品种过于分散,单品种产量、产值普遍较低,能够对全国中药材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的优势品种较少。标准化意识淡薄,商标注册力度、标准化认证力度、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申报力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品牌竞争力不足。缺乏统一的策划包装、宣传推介,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政策扶持不够集中,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农户生产积极性中药材种植是中药产业的“第一车间”。但在我市,中药材生产却是整个中药产业的薄弱环节。最近十年,我市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虽有所增加,但与整个产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为突出的是支持环节分散,不能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在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种植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市场培育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我市虽然制定过一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就发展中药材产业而言,还缺乏针对性强、措施有力的配套政策。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对中药材产业也缺乏有效支持。洪江市曾经大面积发展金银花种植业,只因市场信息误导,导致产业受到严重打击,影响了许多人从事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五、科技支撑体系尚待完善,生产水平亟待提高我市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引种驯化、提纯复壮和种苗繁育等技术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中药材品种选育和复壮提纯工作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大部分中药材的种质来源仍主要依靠野生采集或从省外引进,经当地人工筛选驯化并推广应用的品种不到栽培品种的10%。中药材优良种子种苗生产繁育基地建设滞后,造成中药材优良种子种苗供给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全市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专业从事栽培、育种、加工和新药研发的高级人才奇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加工储藏等技术推广困难,种植水平亟待提高。六、中药商业发展滞后,中药材交易市场及信息平台建设亟待加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及周边省区,已建立了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四川荷花池、广西玉林、云南昆明等17家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但是我市至今尚未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与信息平台,严重影响我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以致我市很多量大质优的中药材只能到四川成都、安徽亳州等市场销售,甚至出现省内医药企业到外地采购我市地产药材的怪现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市内自然资源优势和中药民族药产业基础,按照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企业引领、全面推进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优化升级与产业化发展,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强化企业引领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面向省内外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实现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造中药材产业大省强县,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原则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政策支持,创造利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依靠市场高效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向中药材产业聚集。(二)坚持重点突破、规模发展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扶持发展一批重点品种、重点产品和重点县、专业乡、专业村,打造一批产业发展集中区,促进区域优化布局,实现连片规模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坚持企业主体、助农增收原则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组织经营模式,吸纳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养殖)与产业化发展,助推农户增产增收。努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通过加强企业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四)坚持集约经营、品牌带动原则统一良种、技术、初加工和营销,强化示范基地和繁育基地建设,提高中药材重点区域的组织化程度和产区集成度。通过以GAP为核心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质量,打造地标产品,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全面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五)坚持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原则加大中药材生产科研力量和科研经费投入,大力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各环节的科技含量,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加大对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人才和种植(养殖)大户的培训,加大中药材生产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及人才支撑。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中药材品种7个,择优鼓励发展中药材品种15个,培育5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宗、常用、特色药材品种;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以上,以满足重点品种生产需要。建成现代化的综合性中药材专业市场1个,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3-5个;重点培育中药材经营企业3-5户,培育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构建洪江市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一、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及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抓好中药材种植“源头工程”建立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7个重点发展品种和白术、延胡素、百合、金银花、天麻、千层塔、黄栀子等15个鼓励发展品种的良种繁育与优质种子种苗供给基地2000亩以上,每个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建设1个以上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保证中药材生产中种源纯正、品质优良。引导科研机构、检测部门围绕7个重点发展品种和15个鼓励发展品种积极开展主产药材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良种筛选培育等研究,并通过培育建设种子种苗基地、良种繁育中心及种子种苗质量监测评价中心,构建规范化良种选育、繁育体系,切实保障种子种苗的纯度和优质;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技术部门的技术推广主渠道作用,调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及种植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参与的积极性,重点组织开展道地药材原种保存、传统品种的提纯复壮和良种扩繁工作,满足大规模中药材生产发展的优良种子种苗需求。二、大力推进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围绕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7个重点发展品种,参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要求,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50个以上,使全市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规模达到27万亩以上。结合市场需求与药材生产的适应性,将白术、延胡素、百合、金银花、天麻、千层塔、黄栀子等15个品种列为鼓励发展品种,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择优扶持。重点乡镇的每个重点品种建设1-2个以上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与推广基地,带动周边发展,形成产业集中区;通过对重点乡镇、重点品种的重点扶持,示范带动全市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27万亩以上的目标。三、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以现有医药企业为基础,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主导产品,同时积极向食品、保健品、日化及消毒杀菌产品、肥料、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延伸,增强企业对我市中药材的加工转化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在中药材主产区和集散地,重点培育建设一批中药材初加工基地,使之成为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到2020年,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开展7个重点发展品种和15个鼓励发展品种的规范化加工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其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提高中药材加工能力,加快培育和积极引进中药材生产及深加工企业,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提升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和组织化优势,鼓励中药生产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在中药材产区建设稳定、可控的原料种植基地,推动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扶持建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养殖)大户。积极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和合作组织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信贷担保等方式,把企业、基地、合作社、行业协会、大户和农户联结起来,建立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推动生产,抢占市场。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学研结合与技术推广充分利用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等合作机构的技术实力和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我市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开展中药材生产中不同栽培模式(野生保护抚育、仿野生栽培、间套轮作等)研究;以中药材重点发展品种为核心,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扩繁、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运输及储藏等生产过程中的规范操作规程(SOP)研究和制定,为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基地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加强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洪江市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中心,组建中药材生产发展专家组,加强对全市中药材生产的指导。在重点乡镇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中配备中药材生产专业人员,从事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广服务。村(基地)设立中药材生产技术辅导员,向广大药农推广和普及实用技术。加大实用人才培养力度,组织科技部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联合技能培训和鉴定机构对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广人员、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进行技能培训及鉴定,培养一批基层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及管理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五、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和市场监控随着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中药材GAP”)的颁布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检(监)测与控制。按照中药材生物学特性、生产适宜区划布局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199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要求,以药材质量为核心,优选出符合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条件的适宜区域,用以指导我市中药材生产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对于洪江市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建设与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种植(养殖)、初加工、流通质量控制设施和技术体系,以质量为核心,推进中药材GAP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质量追溯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水平,切实保障中药材质量的安全、有效、稳定与可控。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支持中药材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完善中药材质量监控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中药材产业基地空气、土壤、水质等外部环境的污染,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认证、加工企业GMP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联合药监和各级科技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及机构,以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种植(养殖)、初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加强中药材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入市交易中药材的质量检测管理,依法打击掺杂制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减少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中的质量风险。六、建立现代化中药材批发市场,建设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以黔城为中心,建立配套完善的全省中药材市场网络。一是在黔城镇选择一个条件较好的地方,规划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材市场,完善仓储、物流、信息等配套服务,使之成为全市中药材的集散中心、仓储中心、物流中心和在全省有较强影响力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按照先易后难、先专业后综合的思路,扶持建设3个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三是在连片1000亩以上的基地,建设季节性简易市场,提高交易能力。组建洪江市中药材交易网站等中药材信息化交易平台,建设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进一步畅通信息、搞活流通,降低中药材种植和销售风险,减少中药材品种种植的盲目性,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销售渠道问题,确保药农利益。根据农产品市场形成规律,重点培育中药材贸易企业3-5户,扶持中药材流通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中药材专业化流通市场的形成。一、总体建设规模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新增面积24.33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发展7个重点品种,择优发展15个鼓励品种。建设1个中药材专业市场,3个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50个左右季节性简易交易市场。二、区域规划布局按照洪江市特色、大宗常用、生态治理和珍稀名贵药材生产适宜性要求,结合各地生产现状、区域优势、气候条件等,以本规划重点发展品种为主,兼顾鼓励择优发展品种,对洪江市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根据洪江市地形地貌特征、中药材资源禀赋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洪江市中药材产业“一园四带五体系”的“145”工程,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种苗繁育、种植技术研究与新产品研发、技术指导与质量检测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市场营销等五大体系建设,巩固现有的传统中药材基地2.67万亩,大力发展以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等7个品种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2.04万亩,发展白术、延胡素、百合、金银花、桉油樟、千层塔、黄栀子等其它品种2.13万亩,争取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26.84万亩,中医药产品达11万吨以上,实现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达32亿元以上。(基地发展规划详见附表2)(一)生态区划按照本规划所遴选的建立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7个重点发展品种和白术、延胡素、百合、金银花、天麻、千层塔、黄栀子等15个鼓励优选发展品种的生长习性及环境条件要求,坚持以乡镇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村)推进、连片开发,以雪峰上片区为重点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结合我市实际和自然条件,对其进行如下生态区划。“145”工程建设规划如下:一园;依托包括湖南博特科技有限公司、洪江市恒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康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洪江市得惠发展有限公司等现有医药企业,在黔城工业园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原料、食品(含保健、功能食品)、植物饮料、中药固体制剂等食品医药产品。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到2020年吸引外省市先进医药加工企业2家以上入驻产业园区,引导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向产业园集聚、集群发展,打造洪江市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带;根据洪江市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定位,打造东北部中药材大田标准化种植产业带、东南部山区“林药”生态产业带、西部中药材大田标准化种植产业带和中部中药材大田标准化种植产业带。东北部涵盖安江、岔头、茅渡、大崇等乡镇的中药材大田标准化种植产业带,主要发展黄精、白芨、七叶一枝花、玉竹、雪峰菊、黄栀子、白术、百合等中药材种植。争取到2020年,新开发中药材种植面积2.98万亩(含林药种植0.58万亩),其中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0.58万亩,种植黄精0.96万亩、白芨0.62万亩、玉竹0.1万亩、雪峰菊0.11万亩、百合0.16万亩、白术0.05万亩,引资湖南本业公司开发黄栀子种植基地0.4万亩。东南部山区“林药”生态产业带涵盖群峰、湾溪、雪峰、铁山、洗马、塘湾、熟坪、深渡、龙船塘等乡镇,主要发展七叶一枝花、桉油樟、白芨、黄精、玉竹、雪峰菊、枳壳、蛇足石杉、白术、金银花、天麻等中药材种植。争取到2020年,新开发中药材种植面积17.04万亩(含林药种植6.42万亩),其中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6.42万亩,发展桉油樟3.75万亩,种植黄精1.67万亩、白芨0.8万亩、玉竹0.26万亩、雪峰菊0.21万亩、枳壳2.85万亩、百合0.04万亩、蛇足石杉0.25万亩、白术0.21万亩、金银花0.24万亩、贝母0.1万亩、延胡素0.09万亩、天麻0.15万亩。西部中药材大田标准化种植产业带涵盖托口、江市、沅河、岩垅等乡镇,主要发展桉油樟、七叶一枝花、白芨、黄精、玉竹、白术、金银花、雪峰菊、百合、贝母等中药材种植。争取到2020年,新开发中药材种植面积2.14万亩(含林药种植0.2万亩),其中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0.2万亩,发展桉油樟0.1万亩,种植黄精0.71万亩、白芨0.68万亩、玉竹0.21万亩、雪峰菊0.05万亩、百合0.1万亩、白术0.06万亩、贝母0.03万亩。中部中药材大田标准化种植产业带涵盖沙湾、太平、黔城等乡镇,主要发展桉油樟、七叶一枝花、白芨、黄精、玉竹、白术、雪峰菊、百合等中药材种植。争取到2020年,新开发中药材种植面积1.93万亩(含林药种植0.1万亩),其中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0.1万亩,发展桉油樟0.1万亩,种植黄精0.45万亩、白芨0.58万亩、玉竹0.43万亩、雪峰菊0.05万亩、百合0.18万亩、白术0.04万亩。五体系;即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种苗繁育、种植技术研究与新产品研发、技术指导与质量检测服务、人才引进与培养、市场营销等五大体系。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种苗繁育体系。依托专业育种企业长沙慧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安江镇大沙坪种苗组培工厂和铁山乡向家田村、苏宝顶村种苗育种与试验基地,以及雪峰药材、新汇制药、金土地、潘多拉中药材等企业在铁山、群峰、江市、龙船塘、塘湾等乡镇的育种与试验基地建设中药材种植资源保护与种苗繁育体系。种植技术研究与新产品研发体系。整合洪江市农口部门的技术力量与博特科技、恒源科技、康润生物、得惠发展、新汇制药、慧日生物、雪峰药材等企业的技术力量,构建完善的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与中药(或食品饮料)新产品研发体系。技术指导与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市农(林)业部门要依托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药材(林药)种植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并组建乡镇村中药材技术指导服务推广站;在市场监管和农业生产服务部门建立中药材质量检测服务机构,鼓励支持药企组建第三方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解决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原料提取等技术人才和药企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人社、农业、职校等职业培训部门要切实制定相关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规划,加强相关机构建设,努力构建中药材产业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体系。市场营销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中药材国内外市场销售网络,注册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中药材网站等专业网站,对接国家行业机构和相关政策,做活中药材市场,建设辐射贵州、湖北、两广、江西、重庆等周边省市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平台;并经深圳、上海、香港等对外贸易口岸建立稳定的中药材外贸渠道。(二)品种布局围绕大宗、常用、特色药材和省内医药企业需求原料药材,选择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7个重点发展品种,在2016至2020年期间,每年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情况选择3-5个品种进行重点扶持。至“十三五”期末,力争培育5个左右重点品种使其在种植规模、药材产量、市场占有率、综合产值等方面达到全省领先;至少实现市内医药企业所需主要地产药材品种基本由省内市场供给。在发展上述重点品种的同时,结合市场需求与药材生产适应性,将白术、延胡素、百合、金银花、天麻、千层塔、黄栀子等列为鼓励发展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情况择优扶持,并加强有关野生药材保护抚育。三、重点发展品种的种子种苗基地与规划布局在重点乡镇建设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7个重点发展品种2000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对重点乡镇、重点发展品种的种子种苗尽可能实行集中统一供应,尽量减少群众自留种、自引种,确保药材种源纯正、品质优良,确保种子种苗供需平衡,确保所种植的中药材疗效确切可靠,质量稳定可控。四、药材交易市场布局(一)现代化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建于黔城镇。(二)区域性产地市场建于安江镇、雪峰镇、沙湾乡。(三)基地季节性简易市场建于2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全市布局。五、进度安排(一)种子种苗基地2016年集中精力全面启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采取企业运作,政府扶持,订单生产,确保满足重点乡镇重点品种用种需要。(二)种植基地按照到2020年新增中药材面积24.33万亩以上进行分解:2016年新增2.33万亩;2017年新增4万亩;2018年新增5万亩;2019年新增6万亩;2019年新增7万亩。(三)市场建设2017年,争取启动建设黔城中药材专业市场和雪峰镇中药材产地市场,在全市建设5个简易市场;2018年,启动建设安江中药材产地市场,建设10个简易市场;2019年,启动沙湾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建设15个简易市场;2020年,启动建设20个简易市场。一、投资概算(一)总投资概算按照到2020年,全市22个重点品种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以上,新增24.33万亩以上,新增种子种苗基地2000亩以上;建设现代化的中药材批发市场1个,基地季节性简易交易市场50个进行概算,预计总投资4.33亿元。(二)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概算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每年投入1700万元(含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700万元,市财政特色优势产业资金1000万元),连续支持4年,共计投入0.68亿元。其投入预算为:1.种子种苗基地建设补助:每年300万元,连续支持4年,小计1200万元。2.种植基地建设补助:4530万元,分4年投入。3.种植辅导员聘用补助:计划聘用30名种植辅导员,每名每月补助500元,连续支持4年,小计72万元。4.对现代化中药材批发市场、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建设补助:每个一次性给予50-100万元;预计建设3-5个,小计500万元。5.对基地简易交易市场建设补助:每个一次性给予5000元,预计建设50个,小计25万元。6.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补助:10万元,运行费用补助2万元,连续支持4年,小计48万元。7.非重点县非重点品种资金(机动补助资金):每年50万元,连续支持4年,小计200万元。(三)资金来源1.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700万元(含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700万元,市财政特色优势产业资金1000万元),连续支持4年,小计0.68亿元;2.整合资金:1.2亿元,每年整合发改、科技、经信、财政、商务、卫生、农业、林业等各项资金3000万元,连续支持4年,小计1.2亿元;3.市级配套资金:每年2000万元,连续支持4年,小计0.88亿元;4.企业投资:1.18亿元,分4年投入;5.农民自筹:0.165亿元,分4年投入。二、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本规划涉及种植品种多,分布较广,受管理水平、种植区域、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品种均存在产量差异、质量差异、价格差异,且各品种达产年份不一,加之近两年药材价格走势波动大,因此经济效益计算较为复杂。现经对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7个重点发展品种进行测算,到2020年,重点乡镇重点品种种植规模为10万亩以上,平均每亩产值5000元左右,总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是传统水稻种植的5倍(以种植水稻每亩产值1000元计)。据此推算,考虑重点乡镇和重点发展品种以外生产水平较低的实际,全市27万亩中药材总产值应该达到13亿元以上,拉动中药材加工、流通等下游产业链发展,带动产值30亿元以上。(二)社会效益中药材产业是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我市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具有广泛的适宜性,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化种植,对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中药材产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解决我市一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效解决民生问题。通过中药材产业化技术培训,可大大提高广大药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对保障稳定脱贫,推进“三农”问题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将为包装业、运输业、广告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和条件,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效益本规划中的药材种植示范生产基地与推广基地多为洪江市贫困地区,土地贫瘠,荒山荒坡较多,农民开垦种植普通农作物,不仅难以取得较好的收成,甚至可能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而金银花等许多药材品种多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既适宜于在荒山荒坡种植,也可林下种植,不占用耕地,很多品种对水土保持,绿化环境与生态重建均有较好作用,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因此,中药材种植不仅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战略,而且是构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九章主要任务(一)构建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实施中药材产业“145”工程,启动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以东北部地区、东南部山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为主产区的现代中药材种植产业带,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珍稀中草药种苗繁育基地、雪峰山药材育苗基地建设、山区生物学实验基地建设、红豆杉育种基地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区域中药材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研究制定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一批高水平的中药材种植、中药产品研发项目,研究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或高档食品,扶持发展5家以上中药材企业,加快促进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等7大品种全产业链的构建,构建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使中药材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二)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展中药材资源普查。国家即将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我市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广泛细致的普查活动,全面摸清掌握中药资源家底。建立全市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立覆盖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的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建立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雪峰山区药用植物保护区,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三)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中药材种子种苗相关标准,在适宜产区开展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从源头上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鼓励支持慧日科技、雪峰药材、新汇药材、金土地等相关企业建设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等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立特药种苗组培繁育基地。鼓励支持慧日科技建设七叶一枝花、白芨、蛇足石杉、玉竹等特药种苗组培工厂、炼苗厂,形成年供苗2000万棵以上的供苗能力。(四)大力推进七叶一枝花、白芨、黄精等本地优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洪江市是湖南省中药材重要的原产地之一,中药种植历史悠久,所生产的中药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目前,全市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等7大中药品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8万亩,如何推进这7个品种为主导的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了当务之急,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农业局成立中药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协调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总结编制洪江市中药材从种苗选育到种植、病虫害防治、加工、储藏等一系列生产技术规范,以及制定洪江市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推进中药材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争取洪江市中药材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认证;鼓励支持药企、种植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进行中药材产品加工、销售,推进全市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五)大力发展优质中药材品种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鼓励支持慧日科技、雪峰药材等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及药农,在四个产业带建设黄精、白芨、雪峰菊、玉竹、枳壳、桉油樟、百合、金银花、白术、贝母、延胡素等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林药种植基地。东南部山区“林药”产业带发展林药种植基地,主要种植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材绿色循环经济。(六)稳步发展中药(材)工业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中药材的精深加工,发展中药饮片、中药原料、食品(含保健、功能食品)、植物饮料、中药固体制剂等食品医药产品;引导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打造洪江市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中药材加工机械开发。鼓励和引导中药材企业积极开展与境内外机械制造企业或相关院校合作研发中药材生产、加工机械,推进中药材装备制造业发展。(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现代科学技术是提升中药材种植和制造水平,引领高端制药产业的必由之路。要重点围绕重大农产品技术推广,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国内外中药材种植、生物制药前沿技术接轨,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经济技术合作,利用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发重大疾病防治高端新药制造技术,将全市中药材加工制造技术提高到新阶段。重点采用生物育种技术和先进种植技术,改造传统中药材种植产业,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科技创新水平和种植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引导中药材科技应用和先进技术推广,实施好中药材发展项目,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加快产业发展。(八)创建地方特色药材品牌到2020年,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七叶一枝花、黄精、枳壳、雪峰菊、桉油樟、白芨、玉竹等7个主导中药材产品优势品牌,不断提升“洪江市药谷”品牌知名度,应用先进生物技术,培育中药生物制药新兴品牌。(九)建立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网络。依托农(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全市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中药材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材基地建设整体水平。建设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药材生产服务信息采集网络,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中药材生产信息及趋势预测,信息网络覆盖100%的乡镇中药材产区,促进产需有效衔接,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和价格暴涨暴跌。(十)建设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规划建设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和辐射周边省市的区域中药材专业市场,配套建设对接全国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以及经深圳、上海、香港等对外贸易口岸建立稳定的外贸渠道,引导产销双方无缝对接,推进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从中药材种养到初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一、明确机构职责,强化组织领导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14]80号)文件精神,建立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第一召集人,市政府分管科技、三农、工业、药监等部门的副市长为召集人,形成“科、农、工、商”四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研究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研发、种植、加工、监管”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在联席会议制度下设立中药材产业研发、种植(养殖)、加工、认证和市场监管4个办公室,分别负责中药材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中药材种植基地及流通市场建设,中药材加工生产,中药材GAP认证及中药材市场监管。中药材种植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主要负责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立足优势中药材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围绕22个重点发展品种和28个鼓励发展品种,打造一批从事中药材种植(养殖)的专业乡镇和专业大户,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联动配合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区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作为发展中药材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列入重点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督促落实人员和经费,组织实施和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解决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管理与技术脱节,管理与资金脱节等问题,推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齐心合力、社会广泛参与、群众积极参加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格局。二、科学规划,制定办法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明确职责,抓紧研究落实促进中药材种植健康发展的各项配套措施和扶贫规划;各乡镇要以本规划为基础,制定促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和配套办法,切实推进我市中药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各地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最适宜的生产区域,促进道地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优先发展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生产技术有基础的大宗、特有中药材品种;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的药食兼用品种和当地制药企业专需、特需品种;大力发展适于山区种植的品种,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从不同的环节积极支持发展中药材种植。对基地建设主要采取种苗肥料补助、以奖代补、先种后补等方式给予扶持;对中药材种植(养殖)及加工达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性土地使用、税收减免优惠、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采取财政补助方式给予扶持;对带动农民增收效益突出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企业,直接给予奖励;鼓励中药材主产区开展中药材生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市政通过预算安排和整合相关资金支持中药材种植,并确保逐年增长,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加大对中药材生产的扶持力度。规划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中药材生产纳入该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的重点领域之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四、加强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建立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及授信贷款具体操作办法,创新适应中药材生产扶贫发展的金融产品。对金融机构发展中药材生产的贷款,财政扶贫资金要优先给予贴息。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大对药农种植(养殖)中药材的信贷力度。推行农户联保、信用贷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切实为中药材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中药材产业领域,壮大一批民营龙头企业,在工商登记、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财政扶持、信贷等方面,给予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参与建设,使其成为受益者和实施者。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政策服务体系,通过招商不断引进省内外、国内外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中药生产及其产业化,特别是中药材主产区要积极引进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提取企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五、强化质量安全,树立黔药品牌加强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GAP种植等标准化理念,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加强质量检测与质量保障追溯服务体系建设。以质量为核心,大力发展GAP药材与无公害、绿色药材生产,对全市推广生产的特色、大宗常用药材加强抽样检测,对产地环境进行全面检测,对农业投入品进行全面监测,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善待环境,关爱自然,确保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切实加大商标注册力度,加大标准化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申报与药材之乡命名,把质量通过认证、命名等固化下来,打造“洪药”品牌,形成拳头特色产品,增强品牌竞争力。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中药博览会、药品展销会、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主要产品文化节、中医药研讨会等涉药活动,积极申请承办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涉药活动,定期组织药材种植、生产、流通企业等到重要药材销区举办大型推介活动,全方位向外推介地产药材和主产品种,提高“洪药”的知名度、美誉度。六、强化监管,督促检查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生产技术、购销渠道、中药材包装及标签。加大市场巡查和抽检力度,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市场,依法打击掺杂制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群众知情权,增强项目实施的透明度。各乡镇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电商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