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需要紧急仓库调拨和出入库的区别库存,西南仓储物流公司哪家提供快速响应?急急急!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五位一体”的大三甲综合型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友谊医院”),不仅综合优势明显,在专业特色领域也毫不逊色。2014年10月,北京友谊医院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认定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并拥有消化疾病癌前病变、热带病防治研究等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践行医改层面,北京友谊医院同样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2012年,北京友谊医院作为全国医药卫生改革综合试点单位,率先启动“两个分开、三个机制”改革;2019年,又积极响应政策指示精神,开展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在多个领域均走在全国前沿的北京友谊医院,面对新冠,更是迎疫而上。在新冠患者面前,北京友谊医院承担着挽救生命的重任;在防疫物资管控层面,北京友谊医院则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李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在近日“5A供应链·大师观澜丨疫情影响下的医院供应链管理研讨”公益直播上,以《医院建设柔性供应链的价值与必要性》为题,就防疫物资“如何采?怎么管?零库存管理模式是否可行?”等热点话题做了深刻的解读。一、严把资质质量:建立采购绿色通道,确保安全合规在疫情防治最为关键的时期,“物资严重紧缺”一度成为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最为头疼的事情。最焦灼的时期,在对使用区域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之后,北京友谊医院的N95口罩依然仅能支撑2.5天的使用,面对较大的物资短缺缺口,申请上级调拨是一方面,疫情期间,北京成立物资保障供应组,负责全市防疫前线工作人员的物资保障,北京友谊医院第一时间向物资保障供应组提出紧急调拨申请,以确保最前线防疫物资的使用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在防疫物资的“采购”层面做文章。Q1:“一把辛酸泪”是疫情期间很多采购人员的真实写照。一面要严把资质、质量,另一面又要保障有效供应,北京友谊医院是如何在确保诊疗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防疫物资快速、合规采购的?李昕:的确,无论是从全国性物资紧缺的外因来看,还是从采购合规、院内内部控制要求的内因考量,如何既不违反政府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又能实现防疫物资的安全、快速、合规采买,是疫情初期摆在我们面前最为重大的课题。转折点出现在1月26日,当时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采购“绿色通道”,紧接着我们北京友谊医院就根据文件指示精神,特事特办,快速梳理制定了我们医院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的采购规范,对原有购流程进行优化、压缩采购时间,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采购路径。同时,基于安全合规、快速寻源等维度的综合考量,一方面,在供应商资质审核、产品资质审核、产品质量等层面,我们沿用了日常管理中高标准的审核流程和体系,且通过系统全程留痕、全程可溯,以严把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针对防疫物资供应商多为非协议供应商的情况,我们特事特办,将常规一周一次的院办公会、院党委会调整为随时需要、随时召开,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的高效采买。之所以能在多个领域快速制定“特事特办”的工作机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柔性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搭建,以确保供应链每个节点的主体都能快速适应变化,及时作出调整,高效响应。二、严控使用标准:建立分级管理、每日基数汇报制度N95口罩与医用防护服,是此次新冠疫情下最为紧缺,也是抗疫前线需求量最大的两类防疫物资。疫情初期,北京更是将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物资列为战略防疫物资。战略防疫物资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疫情期间一定会严加管控,其二是疫情结束后一定会开展非常严格的审计与调查。在全国普遍呈现严重紧缺的大环境下,防疫物资使用管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Q2:面对防疫物资紧缺、难采等现实问题,不少医院都加强了对防疫物资的使用管控,北京友谊医院在这一层面,采取了怎样的管理策略?李昕:使用管控,是完成防疫物资采买后,最为关键的环节。物资有限,如何科学使用,这里面大有学问。为提升使用效率,我们北京友谊医院首先制定了严格的防护物资使用等级,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急诊流水/分诊区域都是重点防护区域,不同级别配备不同的防护物资,以实现防护物资应用效益的最大化。确保防疫物资科学管控的另一有效路径,是精细化管理。在我们北京友谊医院,所有防疫物资都需院感部门签字后才能向临床发放,且发放周期由过去按周发放缩短至按天申领,并要求重点科室建立每日基数制度,基数不足、补齐基数。同时,作为柔性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疫物资的灵活、精准管控亦是关键。对此,我们紧急上线医院应急物资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抓手,实现防疫物资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控,入库实时记录、出库自动消减、数据实时统计,明细可查、全程可溯,以此严格控制防疫物资的使用,提升使用效率。Q3:在防疫物资分级管控制度下,重点科室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但在其他防控级别没那么高的诊疗区域,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医务人员的出诊安全?李昕:口罩的分类很多,每一类口罩都能起到不同的防护作用。面对非重点区域医务人员的需求,北京友谊医院采取了存量较多的民用N95口罩与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叠加使用的策略,外科口罩能有效的防喷溅,民用N95口罩则能很好的起到防颗粒、防粉尘的作用。疫情期间,利用这种1+1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许多非重点区域医务人员的防控需求。三、疫情反思:摒弃零库存,构建供应商深度参与模式2020年3月19日,我国首次通报新冠病例当日零增长,这场于2020年初骤然打响的战役已然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医院关于防疫物资全流程的管控策略探索,才刚刚起步。Q4:疫情之后对现有供应链管理模式有哪些思考?零库存等模式是否可行?李昕:过去我们一直追求“零库存”的管理模式,以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就防疫物资管控来说,“零库存”是完全行不通的。防疫物资要定期储备几乎是行业共识,但储备多少?标准是怎样的?是我们下一步要深入探讨的新课题。在供应链管理层面,还存在很多优化空间。例如,过去配送商可直接将物资配送到科室,但疫情之下,配送商连住院楼都无法进入,给物资的验收入库带来一定难度。相较于工业领域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医院供应链相对滞后,很多诉求都可直接找到对标。可以推测,未来依托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无接触配送”方式,将成为医院供应链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Q5:此次疫情中,生产企业及供应商贡献突出,但站在医院供应链管理视角,无论生产企业,还是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链条中,参与程度都相对较低,未来医院管理供应链是否可以此为切入口,来提升整体的运作效率?李昕:不可否认,生产企业及供应商作为医院供应链链条的前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确实被动的动作多、主动的动作少,这种模式虽然能满足日常医院供应链的管理诉求,但在防治疫情等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关键节点上,低效协同等问题却极其产生。最突出的是供应商响应效率的低下,由于参与程度较低,信息不对称,且多为被动响应,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供应商的响应效率,很难像医院院内体系那样迅速敏捷,从而使整体效率大打折扣。为进一步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我们北京友谊医院也在思考,探索生产企业、供应商深度参与的柔性供应链管理模式,把应急方面的工作提前跟供应商做好预案,打造防疫物资信息更为透明的协同机制,便于供应商能根据我们的消耗快速响应、筹集物资。当然,这也是医院未来构建柔性供应链,非常值得思考、践行的一个方向。疫情是挑战,更是锻炼。新冠疫情给医院防疫物资管理、医院供应链管理提出很多新的课题。虽然疫情仍在持续,但摒弃防疫物资零库存管理模式,构建供应商深度参与的医院供应链管理模式或将成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注:本文内容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在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承办的“5A供应链·大师观澜丨疫情影响下的医院供应链管理研讨”公益直播中的主题演讲《医院建设柔性供应链的价值与必要性》整理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仓库调拨和出入库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