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营销对国家,企业,政府等等有哪些影响???

  中国文化会展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年版)对我国文化会展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文化会展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文化会展行 业的发展轨迹对文化会展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文化会展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中国文化会展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年版)最后阐明文化会展行业的投资空间,指明投资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战略建议,以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文化会展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年版)》是相关文化会展企业、研究单位、政府等准确、全面、迅速了解文化会展行业发展动向、制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专业性报告。
第一章 文化会展行业概述
  1.1 文化会展业相关介绍
    1.1.1 文化会展业的定义
    1.1.2 现代文化会展业的特征
    1.1.3 文化会展业的作用
    1.1.4 文化会展业的内涵和特征
    1.1.5 城市文化会展业的因素分析
  1.2 文化会展的经济功能
    1.2.1 联系和交易功能
    1.2.2 整合营销功能
    1.2.3 调节 (中~智林)供需功能
    1.2.4 技术扩散功能
    1.2.5 产业联动功能
    1.2.6 经济一体化功能
第二章 2024年世界文化会展业发展分析
  2.1 2024年世界文化会展业发展综合情况分析
    2.1.1 世界文化会展业发展格局解析
    2.1.2 世界文化会展业发展态势分析
    2.1.3 世界主要文化会展国家和文化会展城市
    2.1.4 国际文化会展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1.5 世界文化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2 德国
    2.2.1 德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成就
    2.2.2 德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动力
    2.2.3 德国文化会展业办展特点解析
    2.2.4 经济危机下德国文化会展经济提振旅游业
    2.2.5 未来德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趋势预测分析
  2.3 美国
    2.3.1 美国文化会展业发展概述
    2.3.2 美国政府对文化会展业间接支持分析
    2.3.3 美国顶级文化会展业排名状况分析
    2.3.4 美国拉斯维加斯文化会展产业发展迅速
全:文:https://www.cir.cn/6/53/WenHuaHuiZhanShiChangQianJingFen.html
  2.4 新加坡
    2.4.1 新加坡文化会展业发展概述
    2.4.2 新加坡政府文化会展业管理情况分析
    2.4.3 新加坡文化会展业发展优势分析
  2.5 韩国
    2.5.1 文化会展业成韩国经济新增长动力
    2.5.2 韩国会议产业发展迅速
    2.5.3 韩国文化会展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5.4 韩国政府文化会展业发展规划
  2.6 其他国家
    2.6.1 英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现状调研
    2.6.2 法国文化会展业独有特色和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6.3 俄罗斯文化会展业发展近况分析
    2.6.4 利比亚文化会展业发展基本状况分析
    2.6.5 叙利亚文化会展业发展现况分析
    2.6.6 阿联酋文化会展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行业发展综合形势分析
  3.1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3.1.1 中国文化会展业30年发展回顾
    3.1.2 中国文化会展业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
    3.1.3 国内文化会展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3.1.4 我国各地文化会展业发展的补贴政策盘点
    3.1.5 我国文化会展业迈入电子商务时代
  3.2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业SWOT分析
    3.2.1 S-strength(优势)
    3.2.2 W-weakness(劣势)
    3.2.3 O-opportunity(机会)
    3.2.4 T-threat(威胁)
  3.3 2024年外资在中国文化会展业的发展分析
    3.3.1 外资在我国文化会展市场的发展回顾
    3.3.2 外资展会巨头积极抢滩中国文化会展业
    3.3.3 外资进军我国文化会展业的趋向及影响
    3.3.4 面对外资中国文化会展业的发展出路
  3.4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业存在问题分析
    3.4.1 我国文化会展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4.2 中国文化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4.3 中国文化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3.4.4 国内文化会展业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3.5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业发展对策建议分析
    3.5.1 我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3.5.2 国内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四大建议
    3.5.3 我国文化会展经济发展思路
    3.5.4 合理定位政府在文化会展业发展中的角色
    章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分析
  4.1 文化会展经济概述
    4.1.1 文化会展经济的界定及其效应
    4.1.2 文化会展经济在中国快速崛起
    4.1.3 中国文化会展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4.1.4 我国文化会展经济发展回顾
    4.1.5 中部文化会展经济发展综述
  4.2 文化会展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分析
    4.2.1 文化会展与城市互动发展分析
    4.2.2 文化会展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4.2.3 文化会展业对城市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
    4.2.4 文化会展业成城市经济发展催化剂
  4.3 中小城市文化会展业的发展
    4.3.1 中小城市文化会展业发展概述
    4.3.2 中等城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4.3.3 我国二级城市文化会展业发展思路
    4.3.4 国内中小城市文化会展业发展潜力解析
  4.4 文化会展与旅游业的对接
    4.4.1 文化会展业与旅游业关联度解析
    4.4.2 文化会展业和旅游业对接简述
    4.4.3 我国文化会展旅游发展优化模式构建分析
    4.4.4 城市文化会展业和旅游业整合发展剖析
  4.5 文化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问题对策
    4.5.1 中国城市文化会展业非均衡性问题探讨及建议
    4.5.2 我国应积极推进文化会展经济与产业集群对接发展
    4.5.3 文化会展经济发展应加强城市间合作
    4.5.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会展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第五章 2024年珠三角地区文化会展业发展分析
Marke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Prediction Report on China's Cultural Exhibition Industry (2023 Edition)
  5.1 2024年泛珠三角区域文化会展业发展分析
    5.1.1 泛珠三角区域文化会展业运行环境
    5.1.2 泛珠三角区域文化会展业合作趋势增强
    5.1.3 泛珠三角区域文化会展业发展建议
    5.1.4 泛珠三角文化会展业发展思路分析
    5.1.5 泛珠三角区域文化会展业发展前景预测
    5.1.6 体育盛会给珠三角文化会展业带来良机
  5.2 广州文化会展业
    5.2.1 广州文化会展展馆概况
    5.2.2 广州文化会展经济发展概况
    5.2.3 广州出台促进文化会展业发展新政
    5.2.4 广州海珠区文化会展业渐入佳境
    5.2.5 广州市民营文化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5.2.6 广州文化会展业发展对策
  5.3 深圳文化会展业
    5.3.1 深圳文化会展业发展强劲
    5.3.2 深圳品牌文化会展成长迅速
    5.3.3 联合办展方式开辟深圳文化会展业新天地
    5.3.4 政策东风利好深圳文化会展业发展
    5.3.5 深圳文化会展业刮起时尚风潮
    5.3.6 促进深圳文化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5.4 东莞文化会展业
    5.4.1 文化会展业成东莞新经济增长点
    5.4.2 东莞市政府扶持和促进文化会展业发展
    5.4.3 东莞文化会展业的特色发展道路
    5.4.4 东莞文化会展业实力逐步壮大
    5.4.5 东莞文化会展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5.4.6 东莞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策略
  5.5 厦门文化会展业
    5.5.1 厦门市文化会展业发展回顾
    5.5.2 两岸关系和缓为厦门文化会展业提供良机
    5.5.3 厦门市文化会展业的优势与不足
    5.5.4 厦门文化会展业未来发展目标和
    5.5.5 厦门文化会展业发展举措
  5.6 海口文化会展业
    5.6.1 海口文化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
    5.6.2 海口文化会展业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
    5.6.3 加快海口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建议
    5.6.4 海口市发展文化会展业的意义、目标及原则
    5.6.5 海口文化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
第六章 2024年长三角地区文化会展业发展分析
  6.1 长三角文化会展业综合分析
    6.1.1 长三角区域文化会展业SWOT分析
    6.1.2 长三角地区组建文化会展业联盟
    6.1.3 世博会带给长三角文化会展业机遇和挑战
    6.1.4 长三角建设国际文化会展高地的前途与策略
    6.1.5 长三角文化会展业应广泛开展互动合作
  6.2 上海文化会展业
    6.2.1 上海文化会展场馆概况
    6.2.2 上海文化会展业发展历程回顾
    6.2.3 上海文化会展业国际化渐行渐近
    6.2.4 上海文化会展业监管存在的瓶颈及出路分析
    6.2.5 上海文化会展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分析
  6.3 南京文化会展业
    6.3.1 南京国际文化会展中心简介
    6.3.2 南京文化会展业成绩斐然
    6.3.3 南京政府发展文化会展业的措施
  6.4 义乌文化会展业
    6.4.1 义乌梅湖文化会展中心简介
    6.4.2 义乌创新文化会展业发展模式
    6.4.3 义乌市文化会展业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6.4.4 义乌市加快建设国际小商品文化会展中心的措施
    6.4.5 未来五年义乌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原则及目标
  6.5 苏州文化会展业
    6.5.1 苏州市文化会展业场馆简介
    6.5.2 苏州文化会展场馆运营发展探析
    6.5.3 苏州发展文化会展业的优势
    6.5.4 苏州文化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6.5.5 苏州发展文化会展业的措施建议
  6.6 杭州文化会展业
    6.6.1 杭州文化会展场馆概况
中國文化會展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3年版)
    6.6.2 杭州文化会展业发展回顾
    6.6.3 杭州文化会展业发展势头日渐迅猛
    6.6.4 杭州市文化会展产业的SWOT解析
    6.6.5 杭州市文化会展业的发展措施建议
    6.6.6 杭州文化会展业的特色道路
    6.6.7 杭州文化会展业的定位分析
  6.7 宁波文化会展业
    6.7.1 宁波文化会展业五大发展优势
    6.7.2 宁波市文化会展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6.7.3 文化会展产业对宁波市发展的促进意义
    6.7.4 宁波市文化会展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6.7.5 宁波国际文化会展之都发展规划解析
第七章 2024年环渤海区文化会展业发展分析
  7.1 北京文化会展业
    7.1.1 北京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独具优势
    7.1.2 北京市文化会展业呈“井喷式”发展
    7.1.3 北京市文化会展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1.4 北京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7.2 天津文化会展业
    7.2.1 文化会展业成天津经济增长亮点
    7.2.2 天津文化会展业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7.2.3 天津滨海开发区文化会展业发展分析
    7.2.4 天津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7.2.5 天津文化会展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7.3 青岛文化会展业
    7.3.1 青岛国际文化会展中心介绍
    7.3.2 青岛文化会展业发展优势明显
    7.3.3 文化会展业对青岛市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7.3.4 青岛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7.4 济南文化会展业
    7.4.1 济南发展文化会展业的优势
    7.4.2 济南文化会展业品牌建设全面升级
    7.4.3 济南市文化会展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4.4 2024年济南市文化会展业发展规划
  7.5 烟台文化会展业
    7.5.1 烟台国际文化会展中心简介
    7.5.2 烟台市文化会展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7.5.3 烟台市文化会展业强劲崛起
    7.5.4 烟台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章2024年东北区文化会展业发展分析
  8.1 大连文化会展业
    8.1.1 大连发展文化会展业的优势
    8.1.2 大连市文化会展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经验回顾
    8.1.3 大连市文化会展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8.1.4 大连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8.2 沈阳文化会展业
    8.2.1 文化会展业推动沈阳城市发展
    8.2.2 沈阳文化会展业市场化进程加快
    8.2.3 沈阳文化会展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8.2.4 沈阳发展文化会展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8.3 长春文化会展业
    8.3.1 长春文化会展业发展三阶段
    8.3.2 长春文化会展业在经济舞台重要性凸显
    8.3.3 长春打造特色文化会展名城
    8.3.4 长春文化会展业商务旅游的新机遇
  8.4 哈尔滨文化会展业
    8.4.1 哈尔滨国际文化会展中心简介
    8.4.2 哈尔滨文化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4.3 关于哈尔滨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8.4.4 哈尔滨文化会展业市场化势在必行
    8.4.5 未来几年哈尔滨文化会展业发展规划
第九章 2024年中西部文化会展业发展分析
  9.1 成都文化会展业
    9.1.1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文化会展中心介绍
    9.1.2 成都文化会展业的发展壮大
    9.1.3 成都文化会展业运行状况分析
    9.1.4 提升成都文化会展业竞争力路径分析
    9.1.5 成都市文化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ZhongGuo Wen Hua Hui Zhan HangYe ShiChang DiaoCha YanJiu Ji FaZhan QuShi YuCe BaoGao (2023 Nian Ban )
    9.1.6 成都市发展文化会展业的对策
  9.2 武汉文化会展业
    9.2.1 武汉国际文化会展中心简介
    9.2.2 武汉发展文化会展业的优势
    9.2.3 武汉文化会展业运行状况分析
    9.2.4 武汉文化会展业面临升级
    9.2.5 武汉文化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9.2.6 武汉文化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9.3 长沙文化会展业
    9.3.1 长沙红星国际文化会展中心简介
    9.3.2 长沙文化会展业拉动巨额消费
    9.3.3 长沙文化会展业发展面临变局
    9.3.4 长沙文化会展业发展的策略
  9.4 昆明文化会展业
    9.4.1 昆明国际文化会展中心简介
    9.4.2 昆明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综况
    9.4.3 昆明市文化会展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9.4.4 昆明市文化会展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4.5 昆明市文化会展业的发展定位及目标
    9.4.6 推进昆明文化会展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9.5 西安文化会展业
    9.5.1 西安文化会展业发展优势
    9.5.2 西安文化会展业发展回顾
    9.5.3 西安文化会展经济发展现状调研
    9.5.4 西安文化会展业发展阻碍因素分析
    9.5.5 未来五年西安文化会展业初步发展规划
  9.6 郑州文化会展业
    9.6.1 郑州文化会展业发展历程
    9.6.2 郑州文化会展业运行状况分析
    9.6.3 郑州巨额补贴扶持文化会展业发展
    9.6.4 郑州文化会展业未来发展规划
第十章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业的营销分析
  10.1 文化会展营销概述
    10.1.1 中国文化会展营销研讨
    10.1.2 文化会展业城市营销建议
    10.1.3 国外文化会展营销经验借鉴
    10.1.4 文化会展业营销及传播策略浅析
  10.2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业创新营销策略分析
    10.2.1 文化会展营销创新策略解析
    10.2.2 营销理念创新
    10.2.3 营销主体创新
    10.2.4 营销手段创新
    10.2.5 营销内容创新
  10.3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业的整合营销分析
    10.3.1 文化会展业主题的选择
    10.3.2 展会机构的搭建
    10.3.3 展会卖点的策划
    10.3.4 展会的整合宣传
    10.3.5 展会的综合服务
  10.4 2024年中国展览会各个阶段的营销策略分析
    10.4.1 展览会四阶段概述
    10.4.2 培育期展览会的营销策略
    10.4.3 成长期展览的营销策略
    10.4.4 成熟期与衰退期展览的营销策略
  10.5 中国文化会展中的4C营销分析
    10.5.1 4C营销概述
    10.5.2 4C营销案例分析
    10.5.3 4C营销经营建议
第十一章 2024年中国文化会展业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11.1 励展博览集团
    11.1.1 励展博览集团简介
    11.1.2 励展优势展会行业
    11.1.3 励展在中国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11.2 亚洲博闻
    11.2.1 亚洲博闻简介
    11.2.2 亚洲博闻优势展会行业
    11.2.3 亚洲博闻扩展中国市场
    11.2.4 亚洲博闻通过合资进军广告展市场
  11.3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
    11.3.1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简介
中国文化コンベンション業界市場調査研究及び発展傾向予測報告(2023年版)
    11.3.2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中国市场扩张概况
    11.3.3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拟开发我国户外用品市场
  11.4 科隆展览公司
    11.4.1 科隆展览公司简介
    11.4.2 科隆展览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
    11.4.3 科隆展览会发展情况分析
    11.4.4 科隆展览公司经营面临问题
第十二章 2024-2030年中国文化会展业发展前景趋势预测
  12.1 2024-2030年中国文化会展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12.1.1 我国文化会展业发展前景看好
    12.1.2 中国文化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
    12.1.3 港澳台地区文化会展业发展前景光明
    12.1.4 2024-2030年中国文化会展业预测分析
  12.2 2024-2030年中国文化会展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12.2.1 世界文化会展业未来发展态势
    12.2.2 未来中国文化会展业发展的八大趋势预测分析
    12.2.3 未来国内文化会展业发展方向
    12.2.4 网上文化会展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 1 全美顶级会展排名前11位的城市
  图表 2 利比亚2023年以来已经和即将举办的重要国际展览活动
  图表 3 利比亚部分国民经济一览表
  图表 4 叙利亚历年展会举办情况表
  图表 5 叙利亚部分展会情况表 单位:平方米 家 人/天
  图表 6 2024年叙利亚机场路展览中心举办展会目录
  图表 7 近年来外资进军中国会展市场主要大事一览表
  图表 8 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内涵示意图
  图表 9 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的外推关系模式
  图表 10 上海市主要会展场馆表
  图表 11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图表 12 城市会展旅游的圈层布局示意图
  图表 13 文化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产业构成关系
  图表 14 旅游业与文化会展业整合发展战略模式
  图表 15 苏博场馆数据
  图表 16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和中国香港会展中心的比较
  图表 17 郑州专业会展场馆情况一览表
  图表 18 2018-2023年郑州举办展会年数量及年办展面积
  图表 19 2024-2030年中国文化会展业预测分析
}
发展战略思考范文第1篇甘肃发展的关键和定位1.甘肃发展有“五大关键”水。由于雨水的缺少和其他原因,生态问题是制约甘肃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催生甘肃发展的最大机遇。因为,甘肃在全国来讲,其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也非常突出。因此,甘肃发展需要“反弹琵琶”,高举生态旗,大走生态路,实施生态国家战略,为国家生态保护和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战略。战略很重要,战略是全局的事、长远的事、持久的事。甘肃发展要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发展定位,坚持可持续和有特色的发展战略。因此,准确定位、明确战略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产业。甘肃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主要是产品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甘肃经济规模小、市场份额低,主要是地方工业和非公经济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甘肃没有完全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没有形成一批的著名品牌。因此,加快发展产业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区域。甘肃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市场经济不发达、城市化水平低,地区经济发展缺少力度也影响发展速度慢,地区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区域经济活力不足,区域经济规模没有形成。因此,发展特色区域经济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开放。甘肃一度是历史上开放的大通道,也是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多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地区,也是中西文化大交融地区;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区,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区。由于时代的变迁,甘肃地区变得封闭了;由于传统观念的深厚,甘肃人变得保守了。开放不够发展不快,不开放就不能大发展。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开放就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2.甘肃发展要明确定位、突显特色甘肃加快发展要充分发挥甘肃战略位置(西部交通枢纽、全国生态屏障、重要战略要地、西部区域经济中心)的优势,立足资源能源的优势,突显后发地区的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立省、工业强省、文化兴省、能源富省、区域增省、开放促省、人才带省的创新发展之路。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区和新型能源基地、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丝路文化传播基地、西部开放和交通枢纽基地。甘肃发展需要突出“七大战略”1.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着力打造祁连山、河西走廊、陇东陇中黄土高原、黄河上游甘肃段、长江流域甘肃片、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的生态治理等“甘肃八大生态治理区域项目” ,继续做好节水、引水和育水“三大水文章”,坚持生态移民、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种草种树“四大生态工程”,强力抓好城乡改灶、改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两环保举措”。2.实施产业强省战略。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不断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九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即:石化工业,重点加强兰州、玉门、陇东石油化工基地建设。有色冶金业,重点加强金昌镍都、张掖钨都、白银铜城、陇西铝加工基地建设。新型能源业,重点建设风电、火电、水电、核电和太阳能、生物能利用,打造河西走廊和陇东“双能源走廊”。装备制造业,重点加快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的发展,把兰州雁滩建成航空航天研发基地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加强食品、酿造业的发展,把甘肃建成特色优势农副产品长廊。生物医药业,重点加强兰州生物医药基地、定西中药材基地建设。物流服务业,重点加强兰州交通枢纽、金融中心和陇西药材之都建设,建设中国西部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业,重点建设敦煌艺术之都、兰州黄河之都、天水羲皇人文之都,推进陇西全球李氏文化中心建设。交通基础业,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到市、高速公路到县、硬化道路到村的公路建设,以兰渝、兰新、兰西、兰包为主体的铁路建设,以兰州为中心、辐射河西、陇东、陇南、甘南等地的航空建设,建设兰州黄河新交通和观光旅游风情线。3.实施文化兴省战略。以打造敦煌艺术之都、兰州黄河之都、天水羲皇之都和陇西李氏文化中心为重点,高扬文化旗,大打敦煌牌、黄河牌、羲皇牌和李氏文化牌。4.实施能源富省战略。以建设风电、火电、水电、核电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为重点,把开发能源和能源替代结合起来,把节约能源和利用能源结合起来,重点建设河西走廊和陇东两大能源走廊。5.实施区域增省战略。甘肃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十一大重点生态经济区”。适应西部大开放战略,结合甘肃实际,甘肃区域发展宜走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区域发展路子,实施以丝绸之路为轴线、以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县域经济为依托、以生态能源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区域增省战略。重点建构十一大生态经济区,即:兰州中国西部黄河上游中心城市生态经济区、白银资源转型城市生态经济区、酒—嘉新型能源生态经济区、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经济区、金昌镍都有色工业基地生态经济区、武威沙产业生态经济区、天水—陇南陇东南长江流域生态经济区、平—庆陇东黄土高原新能源生态经济区、甘南藏族黄河上游草原湿地生态经济区、临夏回族黄河湿地和黄河三峡生态经济区、定西陇中贫瘠地区生态修复和脱贫致富示范生态经济区。6.实施开放促省战略。甘肃在历史上是开放的地区,丝绸之路名扬天下,甘肃张掖在隋朝举行过万国博览会。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西部开放步伐,探讨西部开放新路,具有新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深远意义。因此,西部的对外开放要向西走,要着力西域和西方的发展。复兴丝路文明,振兴甘肃经济,建设张掖中国西部开放实验区,就具有历史和现实的价值。7.实施人才带省战略。人是事业的根本,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甘肃发展的根本是要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战略的重点是:培养人、用好人、激励人。人才战略的目的是: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和环境,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才战略的策略是:全员动员,社会参与,论功行赏,公平竞争。甘肃发展的保障体系甘肃在历史上发展辉煌,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发展翻天覆地,变化很大。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甘肃发展基础薄弱,甘肃与全国的发展差距在拉大。因此,加快甘肃发展,需要建立起比较健全的保障体系,以充分发挥甘肃的优势。1.上升国家项目,实施国家战略。甘肃在历史上都是为国家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军事等战略地位和作用,甘肃的发展具有全局的意义,国家也一直从战略上考虑和安排甘肃的发展。因此,要加快甘肃发展,必须把甘肃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争取国家立项支持,形成国家发展体系。2.坚持领导挂帅,实施项目负责。甘肃的发展能不能搞好,甘肃的发展能不能真正搞上去,甘肃的发展能不能做出全国一流,根本还在甘肃人。在实施国家战略的过程中,甘肃要切实加强领导,动员人民,不断提高领导力、凝聚力、创造力,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坚持创出一批品牌,坚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因此,需要坚持领导挂帅,实施项目负责。省市县乡各级领导都要亲自挂帅,组成抓项目团队,坚持分级负责,坚持分项目负责,坚持决策、执行、监督分工协调,坚持奖惩适当、论功奖赏。发展战略思考范文第2篇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地体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步伐,成就喜人,感触良多。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想起了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奠定他后来指导革命实现战略调整的思想根源;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小岗村农民包干到户发端的。而作为学者,费孝通先生撰写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的经典著作,尤以描写中国农村的《乡土中国》最为有名,其中的许多思想和观点,仍然能给予我们很多启示。费孝通先生调查研究的农村,是解放前的农村,现在的农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但其实,静下心来观察,其实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仍然强大,在某些领域,可以说实质并没有变。《乡土中国》中有个主要的观点——文字在乡土社会中是多余的。文字是人与人传情达意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虽然说我们现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在大部分农村,仍然是相对安定的熟人社会,乡土中国的味道仍然很浓。大家沟通联系的方式,仍然是日常的语言,风俗中的社交。文字的力量,在这里仍然是很有限的。这让我想起在苏区学习中,看到的许多红军宣传画和宣传标语,无不生动形象、直白易懂,很接地气。但按照乡土社会的理论,如果只停留在绘画和文字上,我们党和红军的思想,就很难有效传达到农民中,就很难得到他们的重视和认同。这里面的功劳,首先要放在我们的宣传队上。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就特别重视宣传队的建设,他们深入细致、进村入户去宣传解释,并编出民谣、排出节目,吸引老百姓。同时,我们的官兵,也以身作则,主动热情地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毛泽东同志帮挖水井,朱德同志帮收水稻,扛粮挑水,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党的理念和作风。这样一来,虚实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了党的宗旨,实现了党的意图。相比之下,新时代我们党的宣传手段、宣传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鲜艳醒目的标语,制作精美的壁画,报纸、电视、手机,全方位、立体式的轰炸。但从老百姓的反应来看,有些地方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有点像翻拍的《西游记》、《红楼梦》,虽然特技特效进化了,但是却打动不了人心。究其原因,我看也可以从乡土中国的特点和党的历史传统中体会一二。一是我们的干部,有没有如革命时期的宣传队那样,带着热心带着感情,把党的思想和政策,用老百姓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去传递解释给他们听;二是我们的干部,有没有率先垂范,与老百姓一道去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从中得到实惠感到温暖。如果没有这样去身体力行,我们的好政策,可能就只停留在纸上、墙上,停留在领导的视察调研里,停留在典型学习的样板中,却进不了老百姓的心、入不了老百姓的脑,最终一阵风吹过,一地鸡毛,过阵子换个口号换个牌子,行礼如仪,再来一遍。问题没有实质解决,贻误了党的事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看着宣传栏上红灿灿的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如诗画卷如在眼前。但,实现它,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却也令人心有戒惧。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温党的历史、重新聆听乡土中国的深沉回响,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以务实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来推动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的实践,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和全体中国人的伟大梦想而努力。篇二乡村振兴,水利先行。水,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既是乡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乡村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支撑。一是要夯实乡村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用水利益问题,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水利保障。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小流域的治理和小型水库、水塘的除险加固,补齐农村水利防灾减灾的短板,不断增强农业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二是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打好碧水保卫战。农村生态宜居,关键在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海草的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点带面、梯次创建、连线成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称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渔港、乡村小流域、河塘清淤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基本消除村庄黑臭水体。建立农村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河道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彻底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确保河道清洁畅通。在石底村和上洞村,基本在没有看到黑臭的水体和成片的垃圾,村容村貌比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有了较大的改观。两个村都实现了通自来水,但仍需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饮水质量。三是深度挖掘水文化,突显南粤特色的乡风文明。“择水而居”即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类的天性,丽江、大理、周庄、宏村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因水而兴,体现中华民族人水和谐的文明历史。要深入挖掘反映我省农村地区治水的文化遗产和灌溉工程等古水利工程遗产,加强我省古遗产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强水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加强江河文化创作,充分彰显特色水文化,突出具有南粤特色的水文化作品。在石底村就发现了一个“一泉润三县”的故事,在清朝初年,在罗定发现了一个天然的泉眼,并修建渠道分了三个出口分罗定、郁南、云浮三地,并于1954年签订了保护和分水的公约,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和谐共生的良好民风。要以水为纽带,结合特色小城镇休闲旅游建设,推进农村水文化景观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清水河塘、生态河塘、景观河塘、可游泳的河塘,实现一村一景,提升乡村水韵。要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才刚刚起步,推进过程中还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水的自然承载能力和生态优势,促进农业兴旺、农村生态、农民富裕,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共享生态文明带来的红利,就会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就能早一天实现。篇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对“三农”问题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重大部署,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农村”到“乡村”、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变化的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维的呈现。10月24日,我们到云浮市云安区,现场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了解了云安区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贯通路网、打造中心、治理污水、美化环境、发展产业、树立新风”整体规划和工作开展情况,到该区白石镇石底村和石城镇上洞村等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地学习考察以美丽宜居为引领的乡村振兴情况。学习归来,对乡村振兴有几点粗浅体会。一、乡村振兴:党建为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有“七个”坚持。其中,第一个要坚持的就是党管农村工作。在云安区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党建文化氛围,石底村建有党建文化公园,上洞村建有党建文化墙、党员承诺践诺树,村里随处可见的共产党员示范岗、党员星级家庭。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云安区石城镇委创新性地将机关党支部与服务平台合为一体,实现了党政工作的高度融合,真正发挥了党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党建为引领,通过实施县区-乡镇-村党建引领振兴责任制,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党员的培训力度和年轻党员的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融合,把“最大政绩”与发展实绩统一起来。二、乡村振兴:产业为支撑经济不发展不足以谈乡村振兴。总书记昨天在广东清远调研时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广东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问题,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为支撑,走现代高校农业的路子。产业兴旺了,农村才能有发展,农民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上,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同的乡村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长处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潜力板”。云安区已经有了“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品”的布局。在这一布局下,我们看到石底村着力发展发财树种植,上洞村重点发展南药种植,只要力度更大、措施更精准,久久为功,一定能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在产业发展中,还要注意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上洞村我们参观了村集体经济项目秀珍菇种植基地,该基地的诞生和投入生产结束了该村近40年来无集体经济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济不复存在。其实,集体经济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同时也为乡村互助合作关系重建奠定重要基础。三、乡村振兴:人才为关键谁来振兴乡村?关键在人。在学习考察中,我们看到乡村干部正以极高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乡村振兴中。但是农村人才缺失、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仍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创业就业、农村年轻人口外流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筑巢引凤,加大引才集智的力度,通过提高待遇吸引优秀干部到乡村工作,给予利好政策吸引优质专业人才回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培养农村本土的干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发挥本土干部在乡村熟人社会中的治理优势,培育一批农业“能工巧匠”。此外,要改善乡村环境,以美丽宜居为理念,营造乡村文化,让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做到留人留心,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篇四党中央和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推进“三农”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的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二、要全面找准阻碍乡村振兴的短板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农业产业化规模不强,农业生产效益总体偏低;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农业科技人才极度缺乏,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高,集中连片土地规模流转成功率不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没有形成支撑农村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未能得到根本改变。三、要深刻理清实施乡村振兴的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产业兴旺作为重点,把生态宜居作为关键,把乡风文明作为保障,把治理有效作为基础,把生活富裕作为根本,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又要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既要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最重要的是要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最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2017年6月,国家财政部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决定从2017年起在广东、云南等6个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汕尾市陆河县被列入首期试点改革单位。目前,陆河县农综改革各项试点措施正有条不紊扎实推进中,尤其是水唇镇螺洞村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中率先迈出步伐,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全县逐步推广实施,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创新了资金拨付方式。水唇镇螺洞村以村民理事会、农村股份公司等主体实施农村项目建设,简化手续、缩短流程,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合计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迅速完成螺洞村溪心公园、楹联长廊、螺洞玻璃栈道等一系列旅游特色景点建设,比以往项目从申报到实施节约了半年时间,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创新融资发展渠道。水唇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灵活统筹财政资金(扶贫、新农村建设等),将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金入股企业,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带动集体增收农户脱贫致富,其中螺洞村整合资金150万元入股世外梅园景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三是创新村级股份制改革。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农民成为当地建设的建设者、决策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全体村民以土地、山林、现金等形式入股,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享、盈亏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保证每年享有不低于8%入股股金分红回报率。2017年,广东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给螺洞村140个股民发放分红 50多万元,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1.11元,跟上一年相比翻了一番。积极引导村民将闲置土地流转,推动以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土地流转改革。2018年梅花节前螺洞旱水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已流转20亩土地打造了溪心公园旅游景点,带动了旅游收入增长,螺洞旱水各受益农户40户75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533元,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增收。作为全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先锋队与试验区,螺洞村通过成立村级股份公司发展旅游,辐射带动各类经营主体的兴起与发展,2017年仅螺洞村就吸引了超过14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村内已有农家乐12家、民宿9间,特产店、农副产品销售等旅游辐射带动行业遍地开花。2018年1月的梅花节期间,螺洞世外梅园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日均人流量达10000人次,梅花节1个月内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00万元,同比增长33%。其中,当地农副产品零售总额达60多万元,借助乡村旅游,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四、要全面落实推动乡村振兴的措施对汕尾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通过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破解问题、补齐短板,借鉴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开展农综改革的经验做法,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开拓创新,以创新举措突破一些阻力与障碍,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落实。下一步,为切实抓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围绕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四大机制进行改革,以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是要进一步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扎实推进股份制“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四会”运行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使用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基层组织核心领导机制,推进“党支部+”发展模式,规范党组织领导和参与村民自治的方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设立农业发展奖补资金,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合作社、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加大生态旅游产业、现代农业招商选资工作力度,重点打造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文旅+居住”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四是进一步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管护机制,完善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四民”理事会制度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不断美化城乡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篇五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层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足见对其的高度重视。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以“五个振兴”为目标,习总书记为我们制定了清晰明确的乡村振兴任务书和路线图——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习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这支队伍在绿色的田野上耕耘现代化农业,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这支队伍以赤诚之情挖掘和延续乡村的根脉,寻找乡村中国的内生动力;这支队伍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留原始风貌基础上扮靓农村,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支队伍以激扬清浊的勇气教化育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航程中,广大的乡村是破浪稳行的压舱石。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雄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还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可以发现,无论是不同内容的提出顺序还是提法都发生了变化。顺序上的变化增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而提法上的变化丰富了其内涵。具体而言,在产业发展方面,从原来的生产发展提升到产业兴旺,实现了从产业单一性到产业体系化的跨越,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农民生活方面,从原来的生活宽裕提升到生活富裕,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统一;在生态建设方面,从原来的村容整洁提升到生态宜居,实现了从外在美向外在美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统一的转变;在管理层面,从原来的管理民主提升到治理有效,在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治理效率。特别是将“生活富裕”放在最后,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必须按照“五个振兴”的战略部署,将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作,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乡村振兴正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篇六近年来,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推动农村快速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各地,乡村振兴以及与之配套的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也成为了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农村地区占大多数的地方来说,加快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人认为,当前推动乡村振兴,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健全乡村治理机制。目前乡村管理仍然存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情况,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探索。应组织专门力量,在全县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县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乡村治理模式进行推广。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理念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一致的。应以此为基础,研究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趋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结合实际深化和丰富每一个理念的内涵,建立一套涵盖农村五大建设的标准体系,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应该目前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各级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利用扶贫工作政策支撑和强有力的保障机智、智力支持等条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协调推进。在人力投入、资金投入等方面统筹考虑,让精准扶贫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基础性工作。 三是以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为契机,推进乡村全面协调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促进流动人口有效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畅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渠道;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等八大方面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此后,省委省政府也下发了文件,对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提出要求。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对此重视还不够,推进的力度很有限。如果能够按照文件要求将此项工作做到位,可以说就能够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四是遵循乡村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作为载体的乡村,其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在乡村和城市、乡村和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都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应认真加以研究。特别是乡村振兴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乡村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乡村发展与人、地、钱的关系等问题要作为重点加以研究。篇七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规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湖北省长王晓东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牢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农村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广大农村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缺乏稳定收入,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那么,我们作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知识青年”,如何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践行乡村振新战略,带领农民实现产业振兴,乡风文明呢?结合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勇猛斗志,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大学生村官的职责,立足农村工作实际,勤动脑、多思考,定期深入村民家中,从村民实际困难入手,竭尽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始终与村民心连着心、心贴着心,努力做到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善做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把宣传党的政策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脚沾泥土,口说方言,努力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犹记得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街道青年志愿者在团委领导下,成立“十九大报告宣讲队”,通过开展十九大报告系列讲座,我们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委会,用通俗的语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促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家园”等重大政策在基层落地开花。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大学生村官有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必须争做村民致富的“助推器”。我们村作为全省重点贫困村,拥有光伏发电和油茶种植两大精准扶贫项目,2017年建成80亩油茶种植基地和80kv光伏发电基地,基地建成后,维护油茶生根发芽成为村里的一件大事,我们通过听专家到村讲座,利用互联网学习施肥、除草等方式,成功将油茶成活率保持至80%以上。在荆州的村官同事谭茂林,成功在村里承包20亩农田,采用大棚技术种植广西火龙果,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全省村官创业创新标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要敢做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宜居”的关键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当好村容整治的“排头兵”,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方面,我们配合街道环境保护办公室做好“污染源防治”“秸秆禁烧”“打击非法采沙”“保护母亲河—滠水河”等一系列具体而微的环保宣传工作,通过挂横幅、贴宣传画、联合执法等方式,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以往乱堆乱放、私搭滥建、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习惯,不断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立足农村实际,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努力优化人居环境。但在乡村实际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矛盾焦点,等待我们去解决,比如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少数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明明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却不愿意脱贫,村民间互相攀比,不愿自力更生;征地拆迁过程中,部分村民过于在乎眼前利益,不愿放弃自家的一寸一尺土地,硬磨软泡,希望获得更多补贴,这往往导致整个开发项目陷入僵局;享受政府补助的部分企业缺乏“造血”能力,今年接收政府10万补助,明年想让政府补助20万,他们始终在一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小打小闹,不愿意扩大经营规模,转变思路,直面市场竞争……这都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将要努力的方向。发展战略思考范文第3篇全镇劳动力总数的50%;劳务经济总收入达220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7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一、政府引导,规范化管理,全力构建劳务输出新平台****镇有耕地3万亩,农村人口2.5万人,农村劳动力1.3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1.2亩。人多地少,当地资源承载力有限,农村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是****镇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该镇通过认真分析,认识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实现就地转移;二是劳务输出,实现异地转移。为此,该镇积极引导,强化服务,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较好效果。⒈从思想源头入手,全镇上下全部“换脑”。劳务输出要形成气候,关键是要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由于长期来对土地和农业的依赖,广大农民群众的乡土观念牢固,加之城镇农民具有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多数群众不愿外出务工,甚至一部分党员干部,对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来抓也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机关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会议,深入分析本镇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充分认识到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了镇村干部抓劳务经济的思想;通过镇劳动管理站的层层培训、包村干部入户宣讲和村干部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树立了“要想发家致富,外出务工是近路”的思想观念。⒉充分发挥政府功能,将静态管理转化为主动服务。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以主管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劳动管理、民政、计生等8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劳动管理站,负责劳务输出的具体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劳动管理站的硬件建设,为其提供专门的办公室2间,安排专职工作人员3名,并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调计生、公安等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在办理生育证、身份证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督促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7000余份,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和不定期去人、发函、写信了解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状况,及时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清理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帮助农民工追讨恶意欠薪17万元,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为他们外出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⒊强化信息管理,延伸中介服务职能。信息不畅、视野不宽是阻碍农民工外出的主要因素。为强化信息服务职能,****镇加强了与劳动管理部门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多渠道搜集用工单位信息,进一步丰富了招工信息总量,扩展了农民外出务工空间;为保障招工信息的质量,该镇建立了信息筛选审批制度,所有招工信息必须经严格审批后才能发布,对可疑的信息派人或请求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帮助核准,严防因虚假招工信息使群众上当受骗而利益受到损害。二、市场配置,企业化运作,精心打造劳务经济产业链外出务工成本的高低,是制约农民外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提高外出务工的成功率,也就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⒈从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出发,大力发展订单劳务。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工信息的使用效率,****镇构筑了镇村劳务输出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组织开展了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将每名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建档立卡、输入微机;建立镇就业工程信息网络,以镇劳动管理站为核心建立信息平台,现已发布各类招工信息1300条,各村明确妇联主任为就业工程联络员,负责劳务信息的发布、劳动力资源统计、协助村民办理培训、务工手续等,进一步强化了服务职能。为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该镇与信誉良好的北戴河中直疗养院、市83石油管理局等50余个单位建立长期的用工合同,与其签订“劳务订单”,针对不同的用工需求,组织具有相关专业劳动技能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程服务,直至签订劳动合同,安置妥当。发展战略思考范文第4篇一、 引言近年来,我国电信企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在已符合当地法规、通过技术检测等前提下,我国电信企业的出口、对外投资、收购、承包等国际化行为却屡次受阻,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安全”壁垒的阻碍,即其它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我国电信企业的贸易投资行为进行限制。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向自诩采用自由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但在电信领域,却频频对我国企业动用“国家安全”壁垒。2007年9月,华为与贝恩联手收购美国电信设备制造商3Com公司,美国政府担心华为将从这次交易中获得美国的敏感军事技术,最终迫使3Com公司撤回了已提交给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交易审查申请。2009年12月,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印度国有电信运营商BSNL单方面取消给予华为的20亿美元采购订单。2011年2月,美国政府以“国家信息安全”为由,迫使中国华为放弃对美国3Leaf公司的收购。2011年3月,澳大利亚以担心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为由,禁止华为投标该国的宽带网项目。2011年10月,中国移动向美国政府提出在美国开展中美两地长途电话业务、建设通信设施的申请,但遭到美国“国家安全小组”的拒绝。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公布了《中国电信企业华为与中兴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的调查报告》,认为华为和中兴有可能对美国国家通信安全造成威胁,建议禁止华为和中兴在美的收购行为,并提议美国网络提供商或系统开发商不要与其进行业务往来。2013年3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并由奥巴马总统签署了《2013年合并与进一步持续拨款法案》,其第516条明确指出美国各政府机构考虑购买信息技术系统时,评估必须包括“信息技术系统由中国拥有、主导或资助的一个或多个实体生产、制造或组装相关的任何风险”。该法案还规定,美国商务部、司法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不得利用任何拨款采购由中国政府拥有、管理或资助的一个或多个机构生产或组装的信息技术系统。该法案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多数人认为该法案对中国的电信企业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经过GATT与WTO的历次谈判,世界平均关税已大幅度降低,然而非关税壁垒却层出不穷,从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再到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以“国家安全”名义设立的壁垒。“国家安全”壁垒首先具有隐秘性,是以保护国家安全为名来达到限制贸易和投资的目的;其次具有形式合法性,它是WTO所肯定的、合法的保护措施;最后它所宣称的目标内容具有合理性,因为保护国家安全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责无旁贷的。本文将重点研究针对我国电信企业以“国家安全”名义设定的贸易投资壁垒,首先分析这种壁垒产生的原因和对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的影响,然后给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二、 我国电信企业遭受“国家安全”壁垒的原因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频遭某些发达国家的“国家安全”壁垒限制,这种现象背后既有来自经济方面的考虑,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一) 保护本国相关企业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下,阻碍其它国家的企业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相关企业就成了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在国际电信行业中,欧美发达国家一向占具优势,但近年来中国的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发展迅速,开始对其市场份额形成挑战。从销售收入来看,2012年华为排名世界第二,中兴排名第五,而在2013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高达1138亿元人民币(约合185.4亿美元),已经超越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成为全球销售收入最高的电信设备制造商。相比之下,美国电信企业思科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此外,2004年底华为进入欧洲市场之前,爱立信和阿尔卡特朗讯的毛利润率达到45%-50%,然而华为的进入,大大挤压了它们的利润空间。由此可见,欧美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电信企业发难,并不是真正担心国家安全问题,而是在这个幌子下,对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设置障碍,以保护本国相关企业。(二) 发达国家力图维护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支柱之一即是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而电信产业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因此发达国家为维护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就一定会限制其它国家该产业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全球低端工业品的生产基地,在高科技领域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性较强。高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利益,它们有动力继续维持这种对己有利的产业分工格局。虽然目前中国电信企业的实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华为、中兴等中国电信企业近年来迅猛地发展势头,具有挑战欧美等国电信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潜力。电信行业技术含量高,一般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难以有效地限制对手的竞争,且容易受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约束,而“国家安全”壁垒能使欧美发达国家更容易更简单地把中国电信企业挡在国门之外,以维护自身在高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三) 滥用“安全例外”条款“国家安全”壁垒来源于WTO 规则中的“安全例外”条款,即允许成员国可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贸易投资方面的限制,但是由于这个条款抽象的措辞和宽泛的界定,在实践中会被一些国家滥用。如美国在没有确凿证据和可信服理由的情况下,就认为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和中兴的产品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从而对其进行限制,这就是典型的滥用“安全例外”条款的情况。在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对某些国家而言,当传统的限制措施效果不佳时,“国家安全”壁垒就成为最佳选择。这种壁垒表面上具有合法性,实际上是借保护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四) 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与很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差异,这些国家经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近年来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就是典型的例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倍感压力,于是不断在贸易投资领域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尤其是电信行业对一个国家而言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更容易遭到贸易投资伙伴国的限制。如美国在《外国投资和国家安全法案》里明确规定通信产品涉及到美国“核心基础设施”,依据该法,对于类似金融、供水、供电、通信等领域的交易,外国投资委员会必须进行审查。三、 “国家安全”壁垒对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遭到一些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的限制措施,这给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一) 当前利益和长期发展均受影响我国电信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不能局限于国内市场,一定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近年来,我国电信企业着力于进行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欧美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阻碍我国电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当前利益和长期发展均受影响。我国电信企业一旦遭受“国家安全”壁垒,贸易与投资活动受阻,会造成企业前期投入成本的浪费,企业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战略意图也容易暴露,这都会直接影响企业利益。近年来,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扩展,华为与中兴的国外市场收入目前已经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华为,已经进入了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其它主要市场,但美国市场进展缓慢。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电信市场,美国电信市场规模大约占全球电信市场50%的份额。因此,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的贸易投资壁垒给华为和中兴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市场的未攻克对华为、中兴来说,不仅影响当前收入,而且意味着未来的增长前景暗淡。美国正在进行 4G 网络建设,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大,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损失的不仅是当前的利益,还有未来的竞争力。此外,已经进行国际化的电信企业遭受\"国家安全\"壁垒的限制,会给将来要进行国际化发展的其它电信企业传递负面信息,使它们望而生畏,推迟开拓国际市场,或者避开某些重要的市场,以致错过发展机会,不利于我国电信行业的整体发展和未来发展。(二)应对比较困难“国家安全”壁垒表面上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实际上是以此为由来限制贸易和投资,由于这种性质,它在实践中的做法使我国电信企业应对比较困难。首先,设置权威性的审查机构,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成员来自联邦政府中的重要部门,能够对涉及国家安全威胁的事项进行准确的评估,他们的报告及建议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审查范围比较笼统。“国家安全”壁垒是对影响“国家安全”的贸易和投资行为进行审查,“国家安全”到底指什么,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样就使得“国家安全”壁垒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只要是想限制某国的贸易和投资,就可以声称其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反正“国家安全”没有明确的范围。再次,审查程序缺乏透明度。一般情况下,“国家安全”壁垒的审查中没有公开的审查流程,这会使得安全审查以更有利于本国的形式来进行。审查机构只是就审查事项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审查资料也不公开,最终只是将审查决定通知当事人,并不给出作出某项审查决定的依据。(三) 美国的不良示范效应引发连锁限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设立贸易投资壁垒,会带来不良的示范效应。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质疑中国华为和中兴安全问题的报告,两天后,加拿大政府根据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对华为展开调查。该条款对某些被认为危险的企业可以进行贸易和投资的限制。加拿大政府声称,从安全角度考虑,将禁止华为参与加拿大政府通讯网络的建设。此外,2012年10月12日,英国议会情报和安全监管部门也开始质疑华为,调查其是否对英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对华为与中兴的调查会引发其它国家对中国电信企业的连锁限制,这对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四、 我国电信企业应对“国家安全”壁垒的改善途径虽然欧美的“国家安全”壁垒给我国电信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国际化道路仍是我国电信企业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电信企业和政府加强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国家安全”壁垒。(一) 加强电信企业的自身建设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要加强自身建设,以应对“国家安全”壁垒的限制。首先,合理提高透明度。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国有企业与有政府背景的私营企业,容易遭到其它国家的限制与排斥。例如,华为虽然是私营企业,没有政府背景,但其在国际市场上信息披露较少,与欧美一些电信企业相比不够透明,当遭遇类似“国家安全”壁垒限制时,不能给出具有公信力的证明。如果不想被外国政府认为有政府背景或受政府操控,我国电信企业必须在透明度上有所提高。其次,资本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有助于消除外国政府的顾虑,促进国际化发展。我国电信企业可以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合资经营,从而分散股权、决策权和经营权,以降低东道国政府的担忧,获取其信任。(二) 提升电信企业在当地的公关技巧首先,加强对当地政府的公关。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体,在作决策时有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出台违背公众利益的政策。而在欧美,各个阶层都拥有数量众多的院外游说集团,它们通过各种形式去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根据美国政治捐献数据库的统计,思科多年来累计投入高额资金游说国会,以期出台有利于自身的政策。我国电信企业同样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在当地政府中寻找代理人,争取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的出台。其次,与当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和本土厂商共进退,才能在后续的市场运营中拥有更多令人信服的发展理由以及谈判砝码。再次,提高与当地主流媒体的沟通和公关力度。基于国家间的不同政治制度及社会形态,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需要积极协调与当地主流媒体的关系,通过媒体让当地政府和公众知晓,中国电信企业的贸易和投资与政治和军事没有任何关系,并强调此类活动对当地社会的贡献。此外,积极参与当地的公共事务,扩大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很重要。(三) 通过法律和外交等手段维权欧美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为由来限制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违背了保护国家安全的原则,是对WTO“安全例外”条款的滥用。美国众议院的报告认为,华为与中兴两家公司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进而推断出两家公司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威胁,由此建议对这两家公司的贸易与投资行为进行限制。可是,根据WTO协定“安全例外”条款的规定,“与政府关系密切”这一理由本身就不在GATT1994第21条“安全例外”规定的法定情形之中,因此援引该条例限制我国电信企业贸易与投资的行为就缺乏了法律依据。因此,我国电信企业和政府在确认该报告不当指责的基础上,可以探索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例如,世界银行下设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主要是解决《关于解决国家和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成员方之间的投资争议,由于中美均是该公约的成员,在美国投资的我国电信企业若遇到美国的不公正待遇,可以向该中心投诉。另外为缓解我国电信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的非难,我国政府的外交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政府在与伙伴国进行贸易与投资磋商时,与对方充分探讨中国电信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准入和非歧视待遇等问题,争取获得当地政府的公平待遇。(四) 适时采取反制措施虽然我国一向坚持采取对话协商的机制来解决问题,避免出现贸易战,但如果我国克制理性的方法不奏效,就可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采取反制措施来震慑对方,使其权衡利弊,不能轻易使用“国家安全”壁垒。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入世以来,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对外资企业还提供了大量优惠措施。事实上,近些年来,苹果、摩托罗拉、IBM、微软等美国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我国市场的开放。反观美国市场对我国企业的态度,准入程度非常严格,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我国也可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电信企业进行审查,以此来保护我国电信企业在外国的合法权益。从长远来看,我国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对涉及电信安全的贸易和投资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这不仅会加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保护,而且也为我国采取反制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五、结语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电信企业不断遭到“国家安全”壁垒的限制,在国际化进程中困难重重。虽然这种壁垒对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我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但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充分认识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能力建设,以法律和外交手段来维权,变压力为动力,就能更好地促进国际化发展。参考文献:[1] 杜仲霞. 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兼评三一重工、华为在美投资并购受阻案[J]. 现代经济探讨,2013(3).[2] 孙海泳. 华为、中兴在美深陷“成长的烦恼”[J]. 国际融资,2012(12).[3] 李默文.华为、中兴在美受阻的思考[J]. 世界电信,2012(10).[4] 王书巍. 中美贸易摩擦之现状分析—以美“封杀”华为中兴为背景[J],知识经济,2012(19).[5] 王慧敏. 隐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初步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发展战略思考范文第5篇[摘 要]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形成,受到审计的客观需求和现实条件两个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审计的客觀需求主要来自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审计的现实条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方法和法规制度等。根据均衡价值理论,当两者达到均衡状态时,形成的审计内容效果为最优。现有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现实条件与客观需求总体上是不匹配的,因而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去改善审计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计内容呈现出层次性,即重点审计内容和全面审计内容。[关键词]重大投资;审计内容;均衡价值[DOI]10.13939/j.cnki.zgsc.2020.24.1151 引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公共资金运行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为主线,加大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力度。[1]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确定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难题。审计内容过窄或过宽,都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质量的提高。目前审计理论界更多关注的是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是什么”以及“怎么干”的问题,但对于“为什么”,即内容形成的逻辑机理,还缺少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文章借鉴均衡价值理论,从客观需求和现实条件两个方面,对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形成的逻辑机理进行研究分析。2 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形成的逻辑机理2.1 理论基础均衡价值理论是由英国学者马歇尔所倡导的,其核心观点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等之点,即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点。[2]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借鉴均衡价值理论,可以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客观需求和现实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在某处产生交汇点,达到均衡状态,如图1所示。图1 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确定的逻辑机理图1中,D为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客观需求曲线,S为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现实条件曲线,纵坐标C为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成本,横坐标Q为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数量。根据机理图,最开始由于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客观需求为刚性需求,而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现实条件则相对不足,两条曲线没有交点。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改善,现实条件曲线S与客观需求曲线D在A点相交,此处为最优审计内容。根据均衡价值理论,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形成,其实质就是寻找最优点A的过程。2.2 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客观需求分析审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一定是源于社会的某种需求。[3]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作为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源于社会的某种需求。在我国,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是重大投资项目的最高决策者,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是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社会公众是重大投资项目的受益者,三者共同构成了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需求方。2.2.1 国家、地方党委政府对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客观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决策部署了包含自然资源保护项目、惠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经济和民生发展。同时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领域改革,如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银监会、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这些以政策、法律、法规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客观需求是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重要依据。2.2.2 社会公众对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客观需求重大投资项目多与民生息息相关,能否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人民群众深切关注的方面。同时,重大投资项目占用资金多、涉及范围广,历来是违法违纪的“重灾区”。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的情况通报看,仅2019年被开除公职(党籍)的公职人员中,涉及工程项目方面违法违纪问题的就有70余人。2.3 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现实条件分析按照给定的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进行审计,需要一系列现实条件进行支撑,超出审计现实条件的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其效果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有序、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因此,可以将审计现实条件总结为人力资源、技术方法和法规制度三个方面。2.3.1 审计人力资源的现实条件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工作需要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专业队伍。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尤其需要财务、工程、信息化、采购等专业审计人员共同实施,现有人员知识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在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中尤为突出。2.3.2 审计技术方法的现实条件情况随着BIM技术、EPC模式、GIS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和推广,重大投资项目正在逐步走向集约化、信息化和高效化。但是相比于工程管理,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技术方法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不少单位还停留在账本式审计、微观审计、合规性审计上,在实现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等创新方式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2.3.3 法规制度的现实条件情况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基本建立了以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审计法等为主体的工程项目法律体系,但还缺乏专门针对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操作指南。2.4 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形成的逻辑机理一方面,在审计客观需求和审计现实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内容。根据价值均衡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忽略审计客观需求和审计现实条件的内在联系谈审计内容都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内容具有层次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监督要实现全覆盖,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从当前情况看,审计的客观需求远远超过审计的现实条件,出现了图1中的“需求超额”现象。客观需求的实现依赖现实条件的逐步完善。同理,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也需要循序渐进去实施审计。为了便于阐述,文章把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分为重点审计和全面审计两个层次。[4]重点审计内容是由于当前审计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全部的审计事项,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环节、关键步骤实施的审计[5];全面审计内容是随着审计现实条件的不断改善,对重大投资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审计。同时,考虑到审计内容形成的时间长短,将重点审计内容所对应的审计时间作为即期,全面审计所对应的审计时间作为长期。图2 重大投资审计内容层次圖2中,D1、D2线及S1、S2线分别表示影响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即期、长期因素。长期客观需求曲线D2和长期现实条件曲线S2均是由若干曲线组成的,为便于阐述,文章统称为审计客观需求曲线D2和审计现实条件曲线S2。起初,D1和S1相交于A1,形成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即期需要完成的审计内容,即重点审计内容Q1。但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客观需求曲线D1和审计现实条件曲线S1都在增加,产生新的审计客观需求曲线D2和审计现实条件曲线S2。当D2和S2交于A2,形成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长期需要完成的审计内容,即全面审计内容Q2。由于S1和S2并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两者以某种特定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因此,重点审计内容Q1和全面审计内容Q2也不是完全独立的,随着审计现实条件和审计客观需求的不断变化,重点审计内容Q1逐渐发展为全面审计内容Q2。由A1到A2,本质就是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内容从突出重点到实现全面覆盖的过程。3 结论在客观需求和现实条件共同作用下,产生了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的内容。其中客观需求来自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现实条件包括人力资源、技术方法和法规制度等。两者达到均衡状态时产生交会点,形成最优审计内容。由于审计的现实条件从总体滞后于审计的客观需求,需要在逐步改善审计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地满足审计的客观需求,从而使审计内容分为重点内容和全面审计内容两个层次。在具体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项目时,在审计内容的选取上还需要把握:一是坚持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大全过程监督力度;二是坚持量力而行和突出重点,灵活采取“解剖麻雀”方式开展审计;三是坚持与时俱进,保持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内容的时代性。参考文献:[1]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DB/OL].[2015-12-08].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8/content_5021393.htm.[2]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郑石桥.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陈献东.确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的逻辑机理及例证分析[J].审计研究,2018(5):43-50.[5]黄乾康.关于进一步落实“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思考[J].现代审计,2003(2):61.发展战略思考范文第6篇营销人才战略的误区“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叫喊这句话,仿佛人才工作已经成了企业的核心工作了。但真正情况是这样吗?1.营销人才战略落后于企业战略实施。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应先确定战略,再确定组织和流程,最后是人员安排。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制定宏伟的战略后,却找不到人才来实施。于是,企业要么只能暂时将战略束之高阁,先去招募人才,要么仓促起步,最后壮烈落马。TCL近年来在市场上的失败,专家们列举了千万点原因,但有一点原因从未被提及——人才。TCL在与长虹彩电大战中一战成名,决定因素是TCL独特的深度分销渠道模式,这也是其后数年中TCL笑傲江湖的法宝。可以说,TCL拥有家电业最强大的渠道,也拥有家电业最优秀的渠道人才。然而,正因TCL的渠道人才太强势了,而品牌、策划等方面的人才彻底没有了发展空间,这使得TCL整个营销体系成跛足状态。因此,当品牌、策划人才稀缺的TCL进入其他领域时,策略仍然重度依赖渠道原班人马,硬套渠道模式,而此时已非彼时,焉能不败?战略变了而人才不变导致的失败仍在上演。某休闲食品巨头去年大举进入凉茶市场,但其所用营销队伍大部分抽调自原有队伍。当原班人马仍然采用“高空广告+地面流通”的休闲食品运作模式来操作凉茶市场时,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吉姆·柯林斯在《从良好到伟大》一书中提出了“第五级领导者”概念。而“第五级领导者”的工作中,第一是人才,第二才是战略。他们吸纳称职的人,淘汰不合格的,把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然后,他们才去思考该向哪个方向前进。企业可以找到N种战略,但它一定要选择适应自身人才状况的那一种战略。2.营销人才战略落后于市场变化。沃尔玛中国内地首店在1994年开业,但其人才招募和培训工作从1992年就开始了,整整持续了两年!反观中国企业呢?早在2000年,《销售与市场》就以连篇累牍的文章预告了中国即将到来的渠道变革:超级终端的崛起。许多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变迁,着手培养KA运营人才。但更多的企业仍然抱住流通渠道不放,没有从战略层面重视终端人才的培养。结果,当这些企业发现不得不直面那些现代连锁终端时,却没有相应的KA部门,没有专业的KA运营人才!而那些提前做了终端人才培养和储备的企业,却能借KA之力迅速攻城拔寨,颠覆市场格局。南京雨润就是通过KA连锁的专业运作,迅速成长为行业前三!而更多的企业,只能饮恨连锁,渐渐萎缩,甚至退出市场!企业的营销人才战略,一定要建立在精准把握市场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在判断清楚未来几年的市场变化后,企业要果断投入,培养能适应未来竞争需要的营销人才。3.营销人才战略落后于企业营销战略。上海一家冰洗家电企业,近年来一直埋头深耕三、四级市场,保持了不错的增长速度。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下一阶段目标是进入二级市场。鉴于当前的市场操作需要,企业专门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省区经理。然而,队伍改革却遇见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该家电企业当前各省区经理皆是该公司创业元老,无一不是在企业工作过8年以上,他们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既得利益者。一方面,由于固有的思维定式,市场操作趋于保守,加上年龄偏大,他们很难学习和接受新的市场操作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拱手让出省区经理“宝座”。该企业老板是个重情义的人,不肯落下卸磨杀驴的恶名,于是省区经理改革计划就此流产。本来企业在安徽区域招到一个非常不错的省区经理,却因为安徽的老经理不愿退位。只得把新经理派到另一空白省级市场。失去了原有的市场资源,加上没有市场基础,新经理在新市场也操作艰难。这些新加盟的省区经理便萌生去意。不“杀”老将,或许可以为老板博得“最佳雇主”的美誉,但市场呢?成功的企业,一定是以加速度在发展,而其人才战略是一定要领先于企业发展阶段,人才队伍是一定要适应企业发展阶段。遗憾的是,许多企业没有看到这一点,或者看到了,却没有魄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人才革命。营销人才战略的落地在很多企业,营销人才战略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并负责实施。这是不对的。人力资源部门只能提供平台和一部分方法,却无法保证成功实施。确保营销人才战略成功的主要推手,是营销最高领导和经理。这必须是营销一把手工程。毫无疑问,营销总经理肯定是企业里最忙的一个领导了。但不管多忙,营销人才战略的实施都应该成为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组织就是这么现实,如果营销老总不严肃对待,没人会相信这是企业真正要做的事情,经理们也当然不会加入了。事实证明,营销出色的企业,其营销老总甚至一半时间都花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营销人才战略的落地,具体涉及选、育、用、留四个方面。1.选准人才。“选对人才”是首要问题。错误的人才选择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可以打倒一个企业。
“找对人才”包括三个步骤:一、准确界定职位所需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二、界定最适合人选的条件;三、让候选人才与他所负责的职务相匹配。2.培育人才。培育营销人才,不是过场式的入职培训,也不是泛泛的销售培训,而是基于企业营销战略的有明确目的、有系统的培育。首先,培训必须要符合企业和员工共同的需求。企业能提供员工所真正想要的培训,甚至可以降低员工流失率,但并没有太多企业看到这一点。在实施育才计划之前,我们得知道什么样的培训能让员工满意。很多员工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么管理者就需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需求。找到员工的需求之后,企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即使企业无法做到,尽早发现也是好事,至少不用再浪费一些不必要的培训投入。其次,营销人才的培育要同时着眼于眼前业务需要和未来业务持续发展。企业3年、5年后要往哪里走?那时的营销模式是什么?只有搞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分析企业需要什么能力、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据此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和项目。这一点,企业的培训经理是无法做到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营销人才战略是营销一把手工程的原因之当然,最后企业还需要科学、有效的营销人才培育手段。这一点,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他们也总结了无数的人才培育方法,本文不再赘述。3.人尽其用。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
上,这是用好人才的唯一标准,几乎每一个营销管理者都知道。但这也是最容易陷入误区的一个环节。误区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条千年古训害人不浅。一些营销管理者片面认为,用人就要绝对相信所用之人,充分授权,事情交给他之后自己什么都不管了。缺少必要的“疑”,甚至导致检查、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纪律、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等到坏结果出现,一切都晚了。而“疑人不用”则走入了另一极端。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一味的“疑人不用”,常常就会失去人才,导致“无人可用”。 正确的用人观点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既要用人,也要监督、考核,做好过程控制;疑人要用,要善于分清人才的优缺点,把他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误区二:爱用“听话人”。几乎所有的营销管理者都认为,用听话的人,便于指挥,不会违背上级旨意行事。唯命是从的人往往是守成型的,改革创新精神差,打不开局面,甚至连小事也难办好。在工作中他们缺乏灵活性,即使上级指令有误,他也照办无误。桀骜不驯者虽野性难驯,甚至有时顶撞上司,但性格刚直,做事果断,敢说敢干。上级有错误,他会及时指出来,在执行上级指令时,他会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营销长期维持现状等于走向灭亡。营销是一项创新的职业,没有创新,就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市场也会在守成者的“一丝不苟”中逐渐萎缩消亡。误区三:无过即有功。在许多企业里,对营销人才的业绩评定往往以“无过”来衡量。大量事实表明,干工作越多,尤其是营销创新方面越多,失误也就越多;循规蹈矩,不干或少干,当然失误就少。
在日本,许多企业采用“以过错论英雄”,员工过错越多,便奖励哪位员工。当然,这里所指的“过错”并非主观上造成的,而是因为创新过程中的无意识失误。方法不一定有效,但该方法背后体现的“鼓励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在营销管理者的用人中,还存在任人唯友、过分追求道德完美、主观考核等误区。4.留住营销精英。一项调查表明,各企业的营销人才年流失率平均在30%~80%之间。且工龄越长,流失率越大,第一年平均流动率为32%,而第3年高达76%。平均流失一个销售人员,企业的直接损失是其月薪的4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了留住优秀营销人才的重要性,并做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努力和探索。他们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竞聘上岗、广阔的职业升迁空间、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方法,以留住队伍中的营销精英分子。留住营销人才的具体方法,业界多有著述流传,本文不再赘述,但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一,对有特别贡献、有突出才能的人要有“破格提拔”机制。普通员工能让业绩稳定,但“英雄”式的营销精英往往能为企业带来突破。这样的人才,如果还让他在基层慢慢苦等苦熬,他短期就可能会“飞”走或被对手挖走。二,激励制度要与企业所处阶段相适应,以达到最大化激励营销人才动力为目标。比如,创业之始,企业家底薄弱,宜采用低底薪+高提成制度,以刺激营销员努力创造销售业绩;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留住人才,宜采用高底薪+低提成制度,以增强营销人才安全感。三,营销队伍要形成梯队。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设立半级制度。如在销售主管和业务代表之间设一个主管助理的职务。他们除了履行业务代表职责外,还承担一定的协助主管管理的工作。表面上看,增加了一个营销层级或增加管理成本和一定的人力成本。实际上,该制度的设立不但提供了销售主管的储备力量,同时,为一些表现良好的营销人提供了一个升职空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他们积极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管理者的管理难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