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农业产业项目推荐?做乡村融智慧渔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怎么样?


  奶牛刷“身份证”自愿挤奶,大麦鲜草智能生产,无人驾驶自动投喂饲料,机器人定时定点推料,清粪系统自动清洁圈舍;通过物联网监测鱼池水下生态环境,利用大数据实现精细喂投和科学用药;全自动化监控光度、湿度、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培育优质的灵芝……
  日前,人民网记者在宁夏银川采访时发现,当前,数字科技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智慧农业正在为宁夏乡村发展全面赋能。
  在日前举行的2023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宁夏)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随着数字科技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农业生产将不断提质增效,并将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宁夏玖倍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玖倍尔5G智能化观光牧场,记者在科普大厅隔着玻璃看到,挤奶大厅内并没有工人忙碌的身影,奶牛排着队自主走到挤奶位,8台机器人排成一行,有条不紊地完成套杯、挤奶、脱杯、清洗等一整套挤奶流程。  奶牛自主走进机器人挤奶系统进行挤奶。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这是我们的24小时全天候工作的机器人挤奶系统,只需刷一下套在奶牛脖子上的专属‘身份证’,系统就会根据泌乳曲线分配挤奶权限,有挤奶许可的奶牛会被允许挤奶,其他奶牛则被分流至采食或者休息区,确保最佳泌乳间隔和无应激挤奶。”宁夏玖倍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路介绍说,该机器人还对奶牛和牛奶的各项指标实时在线监测、分析,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大屏就可以实时了解奶牛挤奶过程中的同步信息,查询各项关键指数,确保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
  “云养牛”模式不仅仅体现在挤奶环节,记者了解到,该牧场建有大麦鲜草智能生产工厂设备,通过智能控制温、光、气、热水,大麦种子经过7天就可以转化为饲草,每天被加入泌乳牛的饲料中,借助5G无人驾驶自动饲喂系统精准投放给泌乳牛,并通过智能机器人定时定点进行推料,确保每一头奶牛随时吃到新鲜的饲料。  记者在宁夏采访中发现,除了畜牧业,数字化技术也广泛应用在渔业养殖、菌类种植等领域。
  在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渔业示范基地里,有序排列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循环水养殖池,每个养殖池中安装有探头,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监测水下生态环境;大数据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精细投喂和科学用药,降低了养殖水体的污染……在这里,渔业生产已从经验依赖型转向为科学决策型。  循环水养殖池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控制和处理。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我们整个车间采用全程自动化控制、自动化处理,通过智能渔场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水下生态环境,根据水温、溶氧、PH值、氨氮亚盐等数据,及时做出调整,为鱼儿提供最适宜的生存空间。”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伟表示,基地已建成优质苗种繁育、鱼菜共生等智能温室,引进鲟鱼、泥鳅、斑点叉尾鮰、黄河鲤等10余个名优品种,进一步提高了渔业附加值。
  走进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健康产业基地的灵芝培育车间,灵芝独有的香气扑面而来。数千根菌棒上,一株株红棕色的灵芝,正在茁壮成长。
  “灵芝的生长温度要控制在28摄氏度左右,空气要潮湿。我们在每个培育间采用了全自动化控制光度、湿度、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智能化技术进行培育,确保能够培育出最优质的灵芝。”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应东说。  全自动化控制光度、湿度、温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的灵芝培育车间。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在2023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宁夏)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加速融入农业生产各领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重大机遇。各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装上“数字引擎”。  智慧农业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G最大的优势体现在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上,我们联合多个科技公司共同研发5G智能饲喂系统,在国内尚属首家。该设备通过一套系统匹配各个粗料仓和各个精料仓,进行一个关联全部运作。”马路说,自从牧场有了全自动饲喂系统、推料机器人以及机器人挤奶系统等一系列智能设备后,按照牧场奶牛存栏规模3000头计算,相比传统牧场,每年可以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工成本。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渔业物联网改变了我们的养鱼方式,也提升了渔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石伟表示,之前是被动养鱼,靠天吃饭;现在是主动养鱼,可以精准控制养鱼过程,也提高了养殖利用率。同时,通过溶氧自动监控,可以控制增氧机开关,节约用电20%至40%;投饵机定时投位,节约饲料5%至10%。500多亩的鱼塘目前只需要3名工人进行管理,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农业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释放农村劳动力的同时,也给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了机遇。
  “近年来,我们和其他两家企业共同打造了‘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利用‘陆基生态渔场’稻渔循环生态种养系统,养鱼区的水在水泵作用下通过水管进入稻田,为稻田施肥后,通过净化渠的净化,从低处再次循环回鱼塘。”石伟表示,目前,“稻渔空间”完成了从传统种植到稻、鱼、蟹、鸭等立体种养,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生态改善、产业提质、节水增效、农民增收等多重效益。  智能机器人定时定点进行推料。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摄
  在马路看来,利用5G物联网,将牧场打造成一个集奶智能化生产示范、技术研发、技能培训、参观体验、奶业科普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为一体的现代展示平台。“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消费者可以来牧场参观、学习、体验,从源头上认可我们的鲜奶。”他说,公司在银川开设的牧场直供鲜奶的奶吧即将营业,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喝到高品质的鲜奶和酸奶。
  为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开拓食用菌高端市场,聘请专家团队为种植灵芝等高端食用菌提供技术研发和种植指导,并在宁夏农业学校建有3000平米的食药用菌深加工车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在收集灵芝孢子粉后,还会对木化的灵芝进行深加工,制成灵芝茶等衍生产品。”中润科衡(宁夏)健康产业公司CEO张智楚说,将小麦和玉米作为原料配上灵芝菌种进行培育,通过烘干破壁还可生产出灵芝菌粉,灵芝菌粉比灵芝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可提高免疫力、帮助睡眠。
  同阳新村的村民高吉军就是菌类种植的受益者。“我家里租了两个种植平菇的大棚,每个棚宁夏科衡公司按照每个菌棒2.5元的成本价提供了1万的菌棒,并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扣除各种成本,1个大棚每年可以赚5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他说。
  在2023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宁夏)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大力培育信息消费项目,促进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让农村一产起步“接二连三”,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责任编辑:
]}
来源:其他
发布时间:2023/04/14
浏览次数:88
举报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农业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行业。然而,农业产品通常是低价值和季节性的,如何找到一种农业致富好项目成为了很多人探究的方向。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有机农业是现在很热门的一个农业致富好项目,它利用有机农业技术生产纯天然绿色健康食品。这种农业项目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只需要耐心细心地管理农作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此外,绿色有机农业对环境友好,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许多地方已经将绿色有机农业作为农村振兴的一个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深加工和销售,从而增加利润。有些地方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江苏省东海县农民合作社通过有机蔬菜、有机酱菜等深加工项目,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另一个农业致富好项目,特别适合海岛和湖泊丰富的地区。利用优质水源和好的天然环境,可以养殖各种优质水产,如鱼、虾、蟹、藻类等。水产养殖不仅可以为农民创造丰厚的经济收益,还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食品安全问题。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的和龙养殖场就是一个成功的水产养殖项目。该项目以良好的生态环境、高品质的水源、独特的养殖技术和营养丰富的鱼饲料为基础,生产出口味鲜美、口感独特的生态苗鱼。该养殖场的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有独特生长环境和良好的品质特点的农产品。这种农业致富好项目的优势是可以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出售特色农产品的价格也比一般农产品要高。安徽省肥西县的瓜片香鸭就是一个很好的特色农产品项目。此项目通过选用鹅掌柴叶、豆科栎叶、乌梅、石榴花和苦木花等天然香料熏制,使鸭肉香味浓郁,不仅有助于消化,还有益于营养吸收,深受消费者喜爱。结论以上就是三个农业致富好项目的介绍,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农业致富好项目可以供大家选择。当然,不管选择哪一种农业项目,都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心血,才能得到收益。最后,祝愿所有投身于农业事业的朋友们,早日致富发家!(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相关标签
相关专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章
全部热门
本年热门
本季热门
全部热门
本年热门
本季热门
最新文档
最新精读
}
2022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推出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等一批重大涉农项目,并配套多项惠农项目和奖补资金,广大乡村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大机会!
2023年财政部千亿规模乡村补助资金提前下达,希望所有农业从业人员,把握好政策红利,了解乡村振兴项目申报立项的绿色通道、补贴政策、申报材料、项目要求、认定标准等内容,促进农业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一、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
【资金总额】1650亿
【审批权限】强化县级管理责任,县级可统筹安排不超过30%的到县衔接资金,支持非贫困村发展产业、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及县级乡村振兴规划相关项目。
【使用范围】(一)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其他相关支出。
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3-4月
【申报主体】县(市、区)级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1亿元资金支持(批准创建下发30%,通过中期评估安排30%,通过评价认定后下达剩余奖补资金)
▲茂名荔枝国家农业产业园
三、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
——
【主管部门】财政部农业司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5月份
【申报主体】县(市、区)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1亿元奖补资金。
【项目要求】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乡村,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乡村治理,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机制和模式。
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7-8月
【申报主体】县(市、区)级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择优给奖补资金
【项目要求】分区分类建设示范区。包括,特色农产品优势地区,创建一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创建一批以都市农业和智慧农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在脱贫地区,创建一批以“小而精”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
▲龙川丝苗米产业园
五、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
——
【创建计划】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建设1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县、1000个左右示范乡(镇)、10000个左右示范村,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发挥示范引领和要素集聚作用。
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3-4月
【申报主体】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每个集群1.5亿元资金支持(省厅统筹分配)
【项目要求】主导产业省内全产业链产值应达到100亿元及以上,新疆、西藏可放宽至50亿元。
七、农业产业强镇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3-4月
【申报主体】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
【激励政策】1000万元资金支持(分2年奖补,第一年安排30%补助资金;第二年对达到建设标准的,安排后续奖补资金,对达不到建设标准的取消示范资格,不再安排奖补资金)
八、国家级生态农场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科教司
【申报时间】预计3-5月
【申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
【激励政策】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等政策倾斜
【项目要求】
1、基本要求:申请主体登记注册5年以上,面积不小于2公顷。
2、环境要求:与污染源的距离应大于2千米,近5年内未发生过污染事故或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农场生态用地面积应占农场总生产面积的5%-15%。
九、返乡入乡创业园
——
【项目特点】以培育初创型和成长型企业为重点,推进要素集聚、政策集成、服务集合,高质量建设一批县域返乡入乡创业园。
【建设名额】到2025年,在全国县域建设1500个功能全、服务优、覆盖面广、承载力强、孵化率高的返乡入乡创业园。
【建设要求】参照《关于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提升农村创业创新水平的意见》(农产发〔2020〕5号)。
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
【项目特点】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申报主体】县(市、区)。
【项目范围】乡镇全域或部分村庄。
【申报条件】参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
十一、乡村振兴专项债
——
【分类】
(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地方政府发行)
(二)“三农”专项金融债(商业银行发行)
(三)乡村振兴公司债
(四)乡村振兴票据
【申报流程】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根据本行业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前期准备等情况筛选具备专项债发行条件的项目,分别通过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和发改部门“国家重大项目库”,将项目需求逐级上报至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审核结果反馈至地方。
十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导,会同其他六部委发布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2-4月
【申报主体】区县或地市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4000万元政策支持
【项目要求】按照“当年先创建、次年再认定”的原则。各省(区、市)根据创建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确定的具体创建条件。
十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3-5月
【申报主体】县(区、市)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向其倾斜
【项目要求】
1、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实行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和83%以上。
2、近两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7%,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10%以上。
十四、休闲农业重点县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休闲农业处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4-6月份
【申报主体】县(市、区)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统筹资金安排,加大支持力度
【项目要求】1、资源优势明显。2、产业发展领先。
十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
【项目特点】充分发挥创新高地优势,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财政支持】中央财政通过现有资金和政策渠道,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等
【申报条件】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
十六、田园综合体
——
【主管部门】财政部农业司协同国家农发办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6月底前
【申报主体】县(市、区)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以奖代补,三年每年6000-8000万元政策支持
【项目要求】七大必备条件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较优、生态环境良好、政策措施有力、投融资机制明确、运行管理顺畅、带动作用显著。
十七、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
——
【项目特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侧重于省域范围内重要农产品)和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侧重于县域范围内优势特色农产品),立足区域优势,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参与主体、品牌传播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并从理念、技术、机制等多方面,引领和驱动本产业和本区域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建设领域】(一)重要农产品。(二)优势特色农产品。
【申报名额】参考2021年全国共认定32个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66个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申报条件】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产〔2021〕8号)》
十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
——
【项目特点】在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32个脱贫县以及“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培育形成一批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营主体。
【申报主体】县(市)。
【项目范围】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实施。
【财政支持】第一年补助2000万元,下一年根据评价结果适当安排奖励资金。
【申报名额】择优选择100个产业重点县开展试点。
【申报要求】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十九、双碳助力乡村振兴项目
——
【项目特点】国家乡村振兴局动员引导企业,通过开发农村新能源和农业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遴选部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试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三部委印布《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壮大农村绿色能源产业。
二十、EOD项目
——
【项目特点】EOD项目模式,重点推动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生态引领贯穿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城市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
【申报方式】转为项目储备入库。
二十一、三产融合先导区
——
【项目特点】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并且,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
【补助资金】国家对于创建通过的先导区将给予最高3000万的补助资金。
二十二、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
【项目特点】因地制宜共建一批产业科技化、人才专业化、生态绿色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建设计划】到“十四五”末期,共建60个左右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建设要求】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21〕10号)》。
二十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主导,会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六部委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8-9月份
【申报主体】原则上以县(市、区,林区,垦区)人民政府为单位申报。
【项目要求】产业竞争力突出,具备发展“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基础条件。
二十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
【发布部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
【申报主体】遴选对象为行政村或自然村。
【扶持政策】在旅游规划、创意下乡人才培训宣传推广、资支持等方面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精品项目予以支持。未来5年,中国农业银行将向重点村提供人民币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
【遴选标准】(一)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二)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较好。(三)乡村民宿发展较好。(四)旅游产品体系成熟、品质较高。(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
▲博罗航天育种生态园
二十五、国家森林乡村
——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申报主体】行政村
【认定程序】采取推荐、评审和认定相结合的方式。
【项目要求】(一)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护。(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三)森林绿地建设。(四)森林质量效益。(五)乡村绿化管护。(六)乡村生态文化。
二十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
【主管部门】科技部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10-11月份
【申报主体】园区所在地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向其倾斜
【项目要求】
1、有明确的主导产业。2、核心区总面积1万亩以上、区块数量不超过2个。3、建有科技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
二十七、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试点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肥料与节水处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4-6月份
【申报主体】县(市、区)人民政府
【激励政策】1000万元资金支持
【项目要求】
1、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实行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高于本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2、近两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7%,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10%以上。
二十八、国家数字农业试点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
【申报时间】具体以每年公布文件为准
【申报主体】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由县(市、区)级农业(渔业)局或其下属法人单位作为建设单位牵头申报。
【激励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不超过2000万元,且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
【项目要求】
1、实施主体为区域内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2、实施主体自筹不低于项目总投资40%,并提供出资承诺书。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行业建设标准进行编制。
▲廉江丝苗米
二十九、中国休闲美丽乡村
——
【主管部门】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休闲农业处
【申报时间】预计每年8月份
【申报主体】行政村或涉农社区
【激励政策】统筹资金安排,加大土地、财税等多方面支持力度
【项目要求】1、特色优势明显。2、服务设施完善。3、乡风民俗良好。4、品牌效应明显。
三十、高标准农田申报
——
【项目特点】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田块整治、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活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扶持对象包括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与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农村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2022年我国高标准农田亩数要达到10亿亩。
总的来看,同一项目可申请多种补贴。兼具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项目,市县域全域的乡村振兴项目、乡村振兴沿线村庄产业廊道项目、区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在申报项目补贴上可选择性更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慧渔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