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3456789哈

最新推荐论坛图片帖 
以下是引用
在 16:19:46的发言:
国家调整和企业无关的,如果企业自身效益好想给退休工人再多补贴点也是可以的
73国家调整和企业
发改委官员:收入分配不能总是空谈 年内动刀垄断工资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天津市网友 lszy22
在中国有一个垄断一切的组织,不取缔它,什么都是空谈
推荐(4285)
浙江省杭州市网友 李元浩
两个字,失败,因为没有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和严刑峻法的执行力能成功吗?
推荐(2776)
湖北省襄樊市网友 红灯记录
六年时间搞不出一个方案,可见这帮人水平怎么样,饭桶不如一个!混吃百姓钱粮、血肉!
推荐(1474)
亚太地区网友 hd007
狗屁!我就不信出台一个分配方案有这么难,关键是不能总想到既得利益者!当然,要让既得利益的人来制定一个减少他们收入的分配方案,那确实是太难了!
推荐(1338)
河南省郑州市网友 仁道天下
谁愿意相信涨价委 能靠谱吗
推荐(1268)
天津市大港区网友 天公地道12345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最主要原因是大型国有企业上下工资差距超大是主要的原因。。以中国石油为例。。在大港油田一般企业职工拿到手的钱也就3-5万(年收入)而一个所谓企业正科级15-30万这不包括党领导的灰色黑色收入。。一个所谓的处级50万年收入很轻松。。估计这次对垄断企业动刀。。要砍的工资部分应该是垄断企业职工的工资吧。。至于那些领导干部不但不会降还会大幅上升。。我们这大乙烯投产企业的副总。。50万。。可为了投产一直在辛勤工作的员工2000元。这让我想起了儿时常被提及的一句话。。社会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前些年所提的高薪养廉经过这十年的验证。。养得廉到哪里去了。。
推荐(1069)
广东省深圳市网友 铁老五
我国居民收入差已经大到令人惊讶的程度!不同行业,公务员,部队官员,国企高管的收入要比同行业、同类人士高出10倍以上。部队一个团长年收入50万元,而同类人员只有3-5万元,甚至更低;一个五年前毕业的本科生在输油系统某站工作,年薪40万,而它的同班同学在其它行业工作,同样优秀,却年收入只有3.6万元;我的同学在深交所退休,退休金8000多,每月还有1-2000元补贴,我在国企退休,退休金只有2100多元......这种状况现在要想改变过来,确实难度太大。
安徽省网友 空空哉
想来想去,只知道从老百姓头上开刀。为什么不能叫吃财政饭的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和其他公民一样领取养老金呢?!本位主义!闭门造车!
江苏省南通市网友 bgzfzzwm
从中央领导开始降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民可以同甘共苦,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然垄断行业,特殊企业应该降薪,其实真正的特权是官员,公务员,事业单位,我们政府不能够将自己置之度外,避而不谈,这是严重的强权作风,霸道行为。
河南省平顶山市网友 树叶儿
要是给自已涨工资,那是一个快字了的;解决大多数人民的问题,那真是上难下难左难右难,难难难难难!不公平已十几二十年了,多拿的就多拿了也不用退赔,不拿白不拿不是。如今下面都快气成白眼狼了,再不尽快出台举措,说得过去吗。
上海市网友 民圈
到车票犯罪,到房子没罪
江苏省南京市网友 悠闲的贵族
讲起来很激动,听起来很感动,就是不行动!
上海市卢湾区网友 shawn888
什么都已经给你们垄断了,你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谁来管你啊?
北京市网友 江河汇流
为改革付出巨大牺牲的央企和国企下岗工人如何分配?国家对他们的付出视而不见吗?
北京市网友 百星
还不如放个屁呢!
福建省福州市网友 gechunkai
不可能
广西柳州市网友 唐弹
年内动刀垄断工资,老百姓拭目以待。不能再让老百姓寒心了,老百姓期盼这份公平的蛋糕。
广东省广州市网友 nzm
我们为什么狠国有企业,因为我们20年前和他们一样,有工资,有福利,安定的生活和理想的人生,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同样是国企,可是几千万下岗职工却成就了他们,我们还能相信谁。历史的变革总要牺牲一些人,可为什么要牺牲我们这些好人呢。
山东省青岛市网友 yjwang77
母猪不可能上树!
江苏省无锡市网友 l459459
国企和民营企业一样,都是缴相同的几个税种,这合理吗?国企的资产是属于全民的,税后的利润也应该是属于全国人民的。这些钱留在企业,高工资、高福利将成为必然之事。
发改委官员:收入分配不能总是空谈 年内动刀垄断工资
日 23:10经济观察报
共有评论389条
本报获悉,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为起草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组织相关人士召开闭门会。在会上,张东生表示,“不管怎么样,今年必须拿出东西来,收入分配不能总是空谈”。
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已提出6年,却一直没有实质进展。而这6年间,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消费率持续下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
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收入分配改革再次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决策层的表态也让人感觉希望就在眼前。但“两会”后,国家发改委人士随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革年内难有突破。
不过,这次政府主管部门官员的表态,再次让人看到了曙光。
据悉,张东生在会议上提出,要建立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分红机制,通过向社保基金划转权益、向公共预算调入部分收益等方式,建立居民分享国有垄断企业利润的有效途径。
改革的号角
在4月1日出版的 《求是》杂志上,温家宝总理发表文章指出,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
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作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牵头人,正与财政部、人保部、国资委、国税总局等部门密切接触,研究起草方案内容。
为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的比例,人保部和国资委进行相应调研和研究。而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则负责研究税收政策调整,期望在收入再分配环节起到提低、扩中、限高的目的。
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近日撰文指出,当前中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收入分配失衡,居民收入所占的份额过低,制约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从1988年最高占70.5%下降到2007年占59.1%,同时政府分配占比则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企业占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拉大。2008年,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城镇居民高6个百分点,但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30%左右。此外,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到3.33倍,而这一差距在1978年是2.57倍,2000年也只有2.79倍。
张东生强调,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影响程度深、调整难度大的重大任务,改革是长期、艰巨且复杂的。但他认为,不管怎么样,今年必须拿出东西来,收入分配不能总是空谈。
改革的重点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中,垄断国企收入分配改革、财税政策改革、社会保障改革是难度最大,但调节效果最好的几项。
牵动老百姓敏感神经的国有垄断行业工资改革,是这次收入分配改革中的重头戏。张东生提出,要建立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分红机制,通过向社保基金划转权益、向公共预算调入部分收益等方式,建立居民分享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利润的有效途径。
同时,还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目前国有股权划转已获批,而在将来与股权相关的其他收益也有可能部分划入社保基金。
此外,张东生还提出向公共预算调入部分国企收益。2009年央企上缴红利500多亿,但调入公共预算,用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只有10个亿,其余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用于央企兼并重组等发展上。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调入公共预算的国企红利规模,可用于全社会的公共支出。目前财政部和国资委就提高央企上缴红利比例正在研究当中。据本报了解,方案在年内出台,有望从明年开始按调高后的比例上缴红利。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还有望提出,制定垄断行业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差距管理办法,并使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管理与实现的利润基本脱钩。“那些掌控垄断资源的国有企业,因为每年有高额利润,就擅自提高工资水平,支付高额奖金,造成这些垄断企业与社会平均工资差距越来越大,引起社会普遍反对。”一位参与上述收入分配改革征求意见会议的学者说。
另外,改革还包括对国企、金融机构高管收入的规范。还要建立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制度,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从去年开始推行,但进展并不快。很多地方政府反映,因为涉及一些事业单位的撤换设立和归属等问题,绩效工资推动起来相当复杂,且对地方财政压力过大。
另外,张东生在主持召开的收入分配方案起草工作会议上强调,收入再分配中,税收政策将起主导作用。
一位参会的学者说,目前,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调节收入差距的税种比重过小或未开征,税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张东生也强调,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工薪阶层缴税占个税总额的60%以上,而对资本利得减免征税如股息免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接下来的收入分配改革中,将加快推进综合与分类扣除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增加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以及教育、医疗等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收入居民和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
此外,适时开征物业税。研究加强对高额财产转移的税收调节,适时开征遗产和赠与税。
近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撰文指出,研究开征社保税。这是官方第一次提出开征社保税。其实社保税就是把现在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保费改为税。之所以要改是因为,社保费存于个人账户,国家不能挪用,但如果是社保税那就要入国库,国家可以通过预算支配这笔税。
财政部之所以这么提是出于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考虑。目前,社保费存于社保基金个人账户,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由企业和个人缴纳,工资低,个人享受的社保额度就少,工资高,社保费也高,这无疑使得收入差距再一次拉大。
“如果今年能拿出一个方案,哪怕是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十二五’就可以实实在在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了。”一位参与方案征求意见会议的学者说。
不过,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下一步工作十个重点中,没有提到加速收入分配改革的内容。
一切仍然还是未知数。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最新评论共有评论1199条
1 2 3 4 5 ... 59 60 下一页
【老铁锤】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福建省福州市 117.27.88.* 发表: 14:54
如何废除退休双轨制?我看应先调整企业职工退休金计算办法,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水平,可参考潘先生的“盼春风”修正法:见pjs2007ok的博客
【jinniwang440216】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辽宁省抚顺市 123.188.93.* 发表: 15:06
在我国,职工的收入主要是工资。而收入差距过大,是分配不公的集中体现。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官大小分配。在企业里老总年薪几十万,加上灰色收入就有几百万。百姓流传说:改革来改革去,资本家又回来了。
【adgj1356】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甘肃省天水市 61.178.131.* 发表: 13:46
大家说国企员工工资高,不准确,我是军工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学历岗位都处于中等,月薪除过各种险到手1000元---1300元,而我们的总经理,在本企业年薪50万,还要再加上挂职我们在各地参股的公司董事的年薪,不知道有几百万,员工都是穷的,只有领导是暴利的典型!
【adgj1356】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甘肃省天水市 61.178.131.* 发表: 13:40
大家说国企员工工资高,不准确,我是军工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学历岗位都处于中等,月薪除过各种险到手1000元---1300元,而我们的总经理,在本企业年薪50万,还要再加上挂职我们在各地参股的公司董事的年薪,不知道有几百万,员工都是穷的,只有领导是暴利的典型!
【wulaoda007】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河南省郑州市 202.196.88.* 发表: 13:36
为建设国家辛劳了一辈子的退休老工人时日已经不多了,应该立即取缔养老金双轨制,持平企事业退休收入标准,还工人阶级尊严与公平。
【sgpcwk】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天津市 60.26.215.* 发表: 13:35
们么感觉劳苦大众的江山要被资本家又夺回去了?! 严重支持的请顶下!
【wulaoda007】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河南省郑州市 202.196.88.* 发表: 13:31
养老金双轨制是最大的不公、是对工人阶级最大的歧视,应该立即取缔。
【sgpcwk】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天津市 60.26.215.* 发表: 12:54
有些高薪高管,要是觉得工资少了不公平,可以自己下岗创业,有本事自己挣去! 有的是下岗人员可以胜任到垄断公司任底薪高管! 坚决拥护国家对垄断行业高管的降薪决定!
【wyx217】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山东省青岛市 218.58.94.* 发表: 13:01
又在忽悠人了,这帮人渣。
【大红苹果246】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江苏省徐州市 122.194.190.* 发表: 11:14
退休金双轨制是目前最大的不公平!是对企业退休职工最大的伤害!
【a200808a】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北京市大兴区 61.49.115.* 发表: 10:48
富豪家族将固化为以后的土皇帝,和权贵富豪勾结固化为利益共同体,中国的问题最终是解决富豪的问题!工薪阶层的高收入利益群体相信经过政策的调整很快就会解决针对富豪移民及资产转移应征收高额流转税。
【a200808a】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北京市大兴区 61.49.115.* 发表: 10:47
针对富豪移民及资产转移应征收高额流转税
【a200808a】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北京市大兴区 61.49.115.* 发表: 10:40
富豪家族将固化为以后的土皇帝,和权贵富豪勾结固化为利益共同体,中国的问题最终是解决富豪的问题!工薪阶层的高收入利益群体相信经过政策的调整很快就会解决!
【wau150】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湖北省天门市 116.209.71.* 发表: 07:44
我是一个教师,今年有四十年教龄,已近退休,连去年才到位的“绩效工资”,共2400元。这个数,我 已经知足了。可我的“徒子徒孙”们,读了近20年书,刚参加工作,也只有1000多点的工资。这应该不是“高工资”吧?你知道吗?那些国企高管,垄断企业高管,金融证券公司高管,年薪上千万或者数千万,那才叫不均不公。分配不均,应限制这些人以国家全民资源资本,获取草超乎常理的收入。
【qdf101】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北京市 123.116.190.* 发表: 07:33
中国大众只是作为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忠实地执行“宪法”,不要违背“宪法”。
【梦溪笔谈谈】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海南省海口市 218.77.234.* 发表: 07:29
【qdf101】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北京市 123.116.190.* 发表: 07:05
别空谈!做了再说!立军令状,做坏了,死。
【ssby】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中国 112.227.66.* 发表: 07:06
股份制企业的领导暴利带有普遍性,特别是金融企业,各级领导是暴利的典型代表。
【xinjiyan】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吉林省白山市 122.138.183.* 发表: 06:17
收入分配,一个企业职工的工资不到教师事业单位的1/3,情何以堪?!
不要雷声大雨点小啦!?
【q_y0009】对 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江西省赣州市 218.204.143.* 发表: 05:10
呵呵呵,真是荒唐。高收入者谈收入分配问题?呵或决定收入分配问题!!哈。广大劳动人民什么时候有话语权??我们交的税养活的是公仆我们的人!呵呵
学者:巨额灰色收入已固化为既得利益 严重扩大收入差距
日 03:00第一财经日报
共有评论149条
不能因为对“规范”一词的不同理解,就放弃了对“灰色收入”问题的解决。在谈及此次全国人大最终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规范灰色收入”一句删掉时,王小鲁认为,推动灰色收入问题的解决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不能仅仅因为对“规范”一词有不同理解而影响了战略性问题的推进。
王小鲁任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他发表了一篇报告,论述2005年中国居民有4.8万亿元之巨的收入被遗漏统计,而这被遗漏的收入中,估计大部分属于灰色收入。他指出,巨额灰色收入的存在严重扩大了中国的收入差距。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王小鲁指出,有一些迹象显示,灰色收入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解决这个问题,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一个关键。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初稿提出了解决灰色收入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他认为,对原稿中“规范”灰色收入的提法,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看法,是不奇怪的,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要碰“灰色收入”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最终把“规范灰色收入”的提法删除,作为多年研究灰色收入问题的学者,你怎么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对待灰色收入问题的变化?
王小鲁:在3月5日温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规范灰色收入”的时候,我感到这意味着政府下决心去碰这个问题了。
过去几年我对中国国民收入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发现,和官方统计数据相比,我国居民收入有很大幅度的低估。这是常规统计调查无法调查到的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称为灰色收入,也包括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只是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大。这扭曲了国民收入分配,扩大了收入差距。巨额的灰色收入问题,已经日益固化为一定的既得利益。
在经过“两会”的审议,以及这段时间媒体的广泛讨论之后,最终“规范灰色收入”这几个字被拿掉,这说明这个问题的确是很复杂的,大家虽然对解决这个问题有高度的期待,但在如何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而且可能也说明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很大阻力。
日报:从“两会”代表委员的审议讨论,以及媒体的讨论来看,引起了广泛争议的是“规范”两个字,相反大家对“灰色收入”问题讨论得比较少。认为用了“规范”,是试图将非法的、灰色的收入合法化,并提出了修改“规范”用词,或者直接删去“规范灰色收入”的建议。你怎么看大家对于“规范灰色收入”这个提法本身的争议?
王小鲁:对“规范”用词的质疑,我完全能够理解。很多人认为,灰色收入本来就是不合法的,实际上就是非法收入,来源不是贪污就是受贿,现在要规范,不是等于合法化吗?从这样的角度出发,质疑“规范”的用词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但问题在于,之所以称为灰色收入,本身要么是法律没有清楚的界定,要么是虽然在概念上能够界定,但在实践上无法准确地认定和鉴别,因此就出现了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的中间地带。一旦界定清楚了,也就不会有大量灰色收入了,它要么是合法的,要么是非法的。这背后是中国转轨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这才造成了有大量人参与的、规模巨大的灰色收入。只有推动制度上的变革,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而制度变革本身,就是要建立规范,把法律、制度上有漏洞的地方界定清楚,该是合法的合法化,该是非法的认定为非法。还需要解决靠什么手段来落实,不要让法律制度变成一纸空文。这就需要通过非常艰巨的制度变革,来推动中国灰色收入问题的解决。这绝不是简单的遣词造句的问题,也不是说取缔就能够取缔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行动。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使用“规范灰色收入”的词语也没有什么不合适,当然要解释清楚,说“规范”,并不意味着要把非法的规范为合法的。
对于“规范灰色收入”问题,我认为核心是开始应对“灰色收入”问题,这是战略问题。至于用什么概念去描述,这是战术问题,或者只是技术细节问题,这样的讨论,应该服从于战略大局,决不应该因为遣词造句的问题,影响了这一战略布局的推进。
规模有多大?
日报:我想你能重新帮我们梳理一下,灰色收入问题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是一个战略问题。
王小鲁:关于灰色收入的规模问题,我在2007年发表过一项研究,推算了2005年的灰色收入规模。结果很让人震惊: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全国居民收入只有8.7万亿元,而我的推算结果是可能高达13.5万亿元,后者比前者多出4.8万亿元。这些“隐藏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高收入阶层。这部分不愿报告的隐性收入,大部分应当归为灰色收入。
目前我们还在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有些结果还要一些时间才能形成。但根据现有的一些信息所做的初步估计看,目前的居民收入中“隐性”部分的规模比上次的估算更大了。
日报:是通过什么渠道,让什么人获得了灰色收入呢?
王小鲁:获得灰色收入最多的是和公共资源有关的人和各种利益群体。
例如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公共资金可能流失;又如手中拥有各种审批权力的这部分官员,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就有可能通过权力寻租,并给他带来灰色收入。这些严格说来可能主要是非法收入,但你没有办法认定。再如土地、矿产资源等等,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都有可能给参与开发、分配的人带来非正常的超额收益。
还有的灰色收入,是由合法的收入转化而来。比如有人因劳动获得报酬,但他想偷税,就把合法的报酬“灰色化”了。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因为税负过重或不均,增加了合法收入的逃税动机。这也需要通过税收制度调整和改革来解决。
综合来看,灰色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财政和其他公共资金的流失;金融腐败导致的信贷资金收益转移;由行政审批、许可、监管权力产生的钱权交易;土地收益的流失,以及垄断性行业的垄断收入等。在我的2005年研究中,这部分估计占了4.8万亿元遗漏收入的一多半。
日报:灰色收入不是全民都可以拿到的,大多数人是拿不到的。那么,如此巨额的灰色收入肯定会扩大收入差距。
王小鲁:是的,这是灰色收入问题与收入差距直接相关的原因,而且反映了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灰色收入扩大了高收入与中低收入群体的差距,有些人也许是因为获得灰色收入才变成高收入群体的成员。
在我2005年的研究中,推算城镇最高和最低10%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是31倍,而在统计局原有样本中两者的差距只有9倍。全国层面最高收入10%和最低收入10%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在55倍左右,而不是统计显示的21倍。
日报:学术界鲜有对灰色收入规模的测算,你的研究出来至今,在各方有没有什么反馈?
王小鲁:从2007年我发表报告至今,出乎我的意料,许多人赞成,也有人质疑,但是至今没有听到有根据的反对意见。我接触到的学界、政界和普通老百姓,大部分人认为这个结果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基本一致的。
当然,这个领域涉及问题如此巨大,我的这些研究仅仅是很初步的,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研究和讨论。
期待社会共识
日报:“规范灰色收入”的提法最终被删除,但正如你讲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解决灰色收入问题?
王小鲁:首先我想再度肯定政府工作报告初稿里提出解决“灰色收入”问题的任务。虽然最终删掉了,但我相信不意味着灰色收入问题的讨论成为禁区,而是需要更加深入的、建设性的讨论。
怎样对待灰色收入,我认为基本方向是通过制度变革,使收入分配更加规范化,使产生灰色收入的制度漏洞尽可能小。
灰色收入可能是合法渠道之外的收入,是界定不清楚的收入。这个社会的灰色收入越多,说明这个社会制度的漏洞越多。反过来想,如果这个社会的制度非常完善,那灰色收入就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可以说,正是因为我们体制不完善的地方太多,才有如此庞大规模的灰色收入。所以,我认为,解决灰色收入的根本措施就是体制改革,例如改革财政体制、税收体制、土地流转制度等。同时,政府管理需要更加透明化,要创造条件让全社会参与监督。
日报:你提到灰色收入的利益日渐固化。这种固化的利益,会不会反过来阻挠对灰色收入问题的改革。
王小鲁: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灰色收入问题的关键就是这里。现在很多体制还不完善,需要继续推进改革,但是这里缺少一个改革的动力。如果改革都变成由政府的若干职能部门自己去推动,这就变成了自己改自己。
正因此,我觉得,一方面需要中央有决心来推动问题的综合解决。另一方面,推进改革还需要有社会共识,需要社会各界对灰色收入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中国过去的教训是破坏太多,建设不足。我们现在需要的改革就是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建设。
内地基尼系数大大超出警戒线 收入分配严重不均
日 10:53中国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09条
让普通工人的劳动付出和所得收入成正比,让工资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成正比,让“干多挣多”成常态,这是对劳动的真正尊重,也是普通工人的最大民生。
又逢岁末,照例是每个人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候。当一些富豪老板期待着驾驶新买的私人游艇或飞机享受新年的阳光,或是频繁进出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时候,一些普通工人却在巴望着薪水能够按时如数发到手中,或是盘算着兜里的钱够不够回家好好过年,够不够支付来年孩子的教育支出,够不够支付年迈父母的医药费。相比那些年薪动辄翻番的富豪、高管们,普通工人付出的劳动并不少,工资的增长却有限,年年的收入感觉越来越不经花。
如果关注普通工人在新一年里的希望,我们就不能忽略他们渴望“干得多也挣得多”的朴素想法。
前不久,舆论曾集中关注了普通工人“干得多,挣得少”的反常现象。事实上,这种反常现象已经存在很多年,并且越来越明显,成为这几年岁末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话题。
多年来,一些普通工人背负着产业转型的阵痛,承受着社会保障滞后的压力,甚至是以大量儿童“留守”为代价,创造了中国经济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繁荣之下,中国的各种富豪榜上演着神话,一些垄断企业高管的薪酬也纷纷向国际标准看齐,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在增长,但他们的实际收入仍然较低,而且与他们的付出并不对等,远远落后于高管们的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总体上依然徘徊在低工资状态。
普通工人“干多挣少”的感慨,问题出在哪呢?
此前,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很多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的”,“利润侵蚀工资”现象很突出。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看似年年工资增长的背后是严重的分配不均,数字显示,占职工8%的国企高管及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五成五,其余九成二职工收入只占四成五。这使得大部分普通职工实际感受与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总是存在很大差距。2009年一夜走红网络的热词“被增长”,就贴切地道出了很多普通工人的真实感受。
一些普通工人“干多挣少”的抱怨,反映出的是收入差距的拉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基尼系数(收入分配差异指标)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0激增至现在的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尽管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通过结构调整改变当下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出台了“限薪”、“涨薪”等政策,祭出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但目前还远远没有改变这种局面。
寄语2010年,希望普通工人能够“干得多挣得也多”,收入不再“被增长”。
初次分配无疑是解决“干多挣少”的关键,这一环节出了问题,即使有后续的再分配调节,也很难矫正到位。毕竟,在普通工人的收入来源基本靠劳动报酬的情况下,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需要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普通工人的劳动付出和所得收入成正比,让工资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成正比,让“干多挣多”成常态,这是对劳动的真正尊重,是对普通工人的最大民生。(成露)
(来源:工人日报)
数据显示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限度
日 12:05《t望》新闻周刊
已有评论136条
文/《t望》新闻周刊 记者 王仁贵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
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基尼系数,研究者一直持不同观点。
一方面,乐观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城乡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而且,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由于我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上升,并都在警戒线以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差距较大,因此提醒说,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浙江的老百姓创业多,民营企业多,中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少。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都高。”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居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基本思路是加快将农民从农业领域中转移出来,发展中小企业,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让更多人充分就业,这样基尼系数才可能降下来。”周天勇分析说。
&您好,回帖前请先
资阳大众网通行证
1、回复一篇帖子增加积分1个,威望1点。
2、注册用户72小时内可修改自己发表的帖子。
3、资阳大众网有奖励爆料QQ群:,欢迎加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3123456789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