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燮 啊

晋小子侯(晋小子侯)晋小子侯(前708年—前705年在位),即姬小子,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哀侯之子,晋国第十六任君主,在位4年。目录当时曲沃日益强大,《史记》称曲沃武公于小子四年(前705年)诱杀了晋小子侯,周桓王派兵伐曲沃武公,武公退回曲沃,周立晋哀侯之弟姬缗为晋侯。《左传》称晋小子侯于鲁桓公七年(前705年)冬被杀,周于次年冬立姬缗为晋侯。《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哀侯八年,晋侵陉廷。陉廷与曲沃武公谋,九年,伐晋于汾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小子元年,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所虏晋哀侯。曲沃益彊,晋无如之何。 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周桓王使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 《左传-桓公七年》 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曲沃伯:武公也。小子侯:哀侯子。君主 姓名 在位时间 即位时间 退位时间 唐叔虞 姬虞 前1033 ? 晋侯燮 姬燮 晋武侯 姬宁族 晋成侯 姬服人 晋厉侯 姬福 ? 前859 晋靖侯 姬宜臼 18 前858 前841 晋僖侯 姬司徒 18 前840 前823 晋献侯 姬籍 11 前822 前812 晋穆侯 姬弗生 27 前811 前785 晋殇叔 ? 4 前784 前781 晋文侯 姬仇 35 前780 前746 晋昭侯 姬伯 7 前745 前739 晋孝侯 姬平 15 前738 前724 晋鄂侯 姬郤 6 前723 前718 晋哀侯 姬光 9 前717 前709 晋小子侯 ? 4 前708 前705 晋侯缗 姬缗 27 前704 前678 曲沃桓叔 姬成师 14 前744 前731 曲沃庄伯 姬鳝 15 前730 前716 曲沃武公(前678年受王命称晋武公,纪年沿用曲沃武公纪年) 姬称 39 前715 前677 晋献公 姬诡诸 26 前676 前651 晋奚齐 姬奚齐 十个月 前650 前650 晋卓子 姬卓 一个月 前650 前650 晋惠公 姬夷吾 14 前650 前637 晋怀公 姬圉 1 前637 前637 晋文公 姬重耳 9 前636 前628 晋襄公 姬欢 7 前627 前621 晋灵公 姬夷皋 14 前620 前607 晋成公 姬黑臀 7 前606 前600 晋景公 姬据 19 前599 前581 晋厉公 姬寿曼 8 前580 前573 晋悼公 姬周 15 前572 前558 晋平公 姬彪 26 前557 前532 晋昭公 姬夷 6 前531 前526 晋顷公 姬弃疾 14 前525 前512 晋定公 姬午 37 前511 前475 晋出公 姬凿 23 前474 前457 晋哀公 姬骄 19 前456 前438 晋幽公 姬柳 18 前437 前420 晋烈公 姬止 27 前419 前393 晋孝公 姬颀 15 前392 前378 晋静公 姬俱酒 2 前377 前376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748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欢迎您做客国学之窗!普愿大家:信疑皆植道种,赞谤同归解脱!
字号:大 中 小
梳理顾颉刚、平心对“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的考证(文:李守力)
【提要】:
认为晋文侯,后来顾颉刚先生考定康侯是卫康叔封(《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于省吾先生也说“金文康叔均作康侯”(《双剑B易经新证》),而平心先生考证康侯是晋的开国祖唐叔()。“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不过11个字,平心先生竟然要把“康”通假为“唐”,又通假为“汤”,“锡”通假为“易”和“狄”,“蕃”通假为“番”和“繁”,“接”通假为“捷”,辗转使用7次通假字,才勉强证明了自己的猜想,这样论证的可信度有多大呢?侯铭文有“……”,同一地区出土的“”(于省吾先生藏有康侯两斧)(清国子监旧藏)铭文“”,姚华旧藏有康侯爵,《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录有康侯刀,均系侯出土。?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这是周公代成王颁发给康侯的三篇文告,倒是很像“昼日三接”。如果“康侯”为特指,卫康叔姬封的可信度远大于唐叔。但“锡马蕃庶”于史无证,只能多闻阙疑。
“”“”“”“”“”“”“”“”“”
认为康叔的封康在武王时期,这显然违背史实?言“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於是封叔鲜於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於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於曹,封叔武於成,封叔处於霍。康叔封、冉季载皆少,未得封。(《索隐》:康,畿内国名)”周武王的小弟弟姬封因年幼()未得封,封于畿内康地当在成王四年伐诛武庚之前(16岁之前)。
然而的记载与《史记》有矛盾:“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
康侯为周(姬发)。,周公辅政成王时,分时周公姬旦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於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馀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於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封季载於。季、康叔皆有驯行(《索隐》:如字,音巡。驯,善也),於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季为周司空(《索隐》:事见定四年左传),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於天下。”
《周易》卦辞乃文王所作,被封于康乃是文王、武王去世以后之事,王子袭封乃惯例,所以不属于晋升,对于来说真正的晋升是任卫国第一代国君和兼任大周朝的司寇。若康侯为特指,当是卫国创建时期的康侯。?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这是周公颁发给康侯的三篇文告,倒是很像“昼日三接”。铭文有“……”,同一地区出土的康侯斧上有“康侯”铭文。这说明康侯任卫国国君后可能仍然使用康侯之名。
《史记》有的记载,不见赐马的记载,马在古代是最重要的军事装备,赐马意味着赐予军权,卫国的职能即是保卫大周,故名“卫国”。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锡马蕃庶”于史无证,只能多闻阙疑。
二、历史学家先生
平心先生把“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翻译为:“晋的开国祖唐叔虞征用狄马,动员蕃(番、繁)族的军队,征伐叛周的唐人,在极端期间获得了很多胜利。”
平心先生的考证存在以下问题:
时既有康叔,又有唐叔,(阳部定纽)(阳部溪纽)虽相近也不可通用,否则便无法区分谁是康叔,谁是唐叔。
2、《周易》古经“赐”用“锡”字,地名“易”用本字,如“丧羊于易”、“丧牛于易”。故在《周易》古经传承中已有区别。
3、“”的论证有循环论证之嫌,先假设有,然后使用通假字尽力附会。“昼日三接”的“接”视为“捷”是带有学术风险的。?“”“”
4、平心先生认为“晋”应与“康侯”连读,为“晋康侯”。按:晋国国号始于此前国号仍为唐,故不能称之为“晋康侯”。
5、把“”视为“”,同样是有学术风险。“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不过11个字,平心先生竟然要把“康”通假为“唐”,又通假为“汤”,“锡”通假为“易”和“狄”,“蕃”通假为“番”和“繁”,“接”通假为“捷”,一共用了7个通假字,才勉强证明了自己的猜想,这样论证的可信度有多大呢?
先生“”这个观点被帛书《二三子问》证实(见《彖传》解读)。
两千年来先儒释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为:康侯(能安定国家的公侯)蒙受天子众多车马之赏赐,而且宠信有加,一昼之间获得天子多次接见,以此说明晋升时的风光。如果我们认真体会孔子的《彖传》,先儒的解释似乎与本义有所差距。
《彖传》从三个层次论证卦辞:
(一):明出地上。离为明,坤为地。这是晋卦上下卦体的最基本物象,故列首位。
(二):顺而丽乎大明。坤,顺也。离,丽也。这是晋卦上下卦体的属性,故列第二。
(三):柔进而上行。这是晋卦本身的核心意义,即晋卦主爻六五的特性。六五上位为上九,是阴爻居阳爻之下,即阴“承”阳,承则进,故曰“柔进而上行”,言君主之上进心,故列第三。《噬嗑》、《晋》、《睽》、《鼎》四卦的上卦皆为离卦,其《彖传》所谓的“柔得中而上行”、“柔进而上行”皆指六五。
以上三个层次是递进的,由物象(命)发展到属性(性),再由性相发展到义理(理),只有完成最后一个层次才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而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明显分成了三个层次:锡马、蕃庶、昼日三接。锡马对应于物(命),蕃庶对应于民生(性,从生),昼日三接对应于公卿(理,治理天下)。孔子《彖传》言语简练,遂使后儒不知本义,幸有尘封两千一百余年的西汉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公元前168年)的出土,晋卦本义方才清晰地展现出来。
帛书《二三子问》:
《易》曰:“康@用锡马、番庶(蕃庶)、(昼)日三接。”孔子曰:此言圣王之安世者也。圣人之正(政),牛参弗服,马恒弗驾,不忧(扰)乘牝马,□□□□□□□□□□□,□粟时至,刍X不重,故曰“锡马”。圣人之立正(政)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钋(无困),民[人]不伤,甘露时雨聚降,剽风苦雨不至,民也相(酉/易,通“x”)以寿,故曰“番庶”(蕃庶)。圣王各有三公三卿,“(昼)日三[接”者],□□□□□者也。
帛书《二三子问》位于帛书《周易》经文后边,在帛书《系辞》之前,所以是相当重要的孔子解读《周易》的文献,其地位不亚于《系辞传》,可能是对《易象》的继承和发扬。
孔子说,康侯是安世的意思,侯,诸侯,三代时期天子的天下由各诸侯国组成,这就是分封建国的封建制度,所以康侯即是安定天下之义。马融、荀爽、虞翻,以至于陆德明、苏轼、朱熹也都释康为安,这是传承了《周易》的本义,康侯是泛指而非专指,、顾颉刚、于省吾、平心的考证与孔子的解读相违。孔子当时拥有完整的西周史书,如果卦辞确属于顾先生考证的史实的话,孔子必然会在此引用之,要知道孔子掌握的三代史比今人多得多,因为那是在秦火之前,况且孔子手头还有周公注解《周易》的母本――《易象》,《周易》卦爻辞的源流皆在《易象》中(犹如《周易》的“解码器”)。
孔子把卦辞分成三个层次,即圣人立政(邓球柏语):
(一)锡马:
圣人之正(政),牛参弗服,马恒弗驾,不忧(扰)乘牝马,□□□□□□□□□□□,□粟时至,刍X不重,故曰“锡马”。
锡,通赐,(《说文》),(《公羊传》为),),引申为爱护。牛参弗服,不可驾驭三岁的小牛,这是为了让小牛生长发育;马恒弗驾,马代表战马,永远不使用战马,即不主动发动战争,偃旗息鼓,让马和人都过太平日子。不扰乘牝马,不使用母马拉车,这是为了让母马繁育后代。粟时至,刍X不重,牛不用以前剩下的,这是为了让牛马健康生长。
(二)蕃庶:
圣人之立正(政)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钋(无困),民[人]不伤,甘露时雨聚降,剽风苦雨不至,民也相(酉/易,通“x”)以寿,故曰“番庶”(蕃庶)。
道、礼敬民应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而治理天下使得困顿遭受伤下飓风百姓互相这“”
“蕃庶”是指圣人按照自然科学规律(五行)的法则协理农时,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家乐业,丰衣足食,健康长寿。
(三)昼日三接:
圣王各有三公三卿,“(昼)日三[接”者],□□□□□者也。
这是圣王如何处理与三公三卿的关系。?曰“”?曰“”。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以除邦国之慝,闲问以谕诸侯之志,归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W以补诸侯之灾。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
上公之礼,执恒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澹Ь啪停〕稻懦耍榫湃耍窬爬巍F涑唬鲋髦渚攀剑⒌背甸颍髡呶迦耍碇薪胰恚趵裨俚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
晋卦圣王安邦定国大法图表:
政治经济学
顺而丽乎大明
柔进而上行
晋卦本义是上进,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之义,锡马是使牛马上进,保护动物生态,大地上的万物欣欣向荣;蕃庶是理顺五行,风调雨顺,使民众上进,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昼日三接是圣王与公卿共同上进,政治清明,协和万邦,这是康平盛世的景象。晋卦体现了文王治国安邦的远大宏图,这个宏图对于现在以至于未来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唐叔虞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唐叔虞
唐叔虞,亦称、太叔,,名虞,字子于[1],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2],母王后(齐太公之女[3]),诸侯国始祖。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摄政。周公旦灭亡后,把唐地封给叔虞,故称唐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
纠错 关闭纠错
别&&&&称叔虞、太叔字&&&&号子于民族族群华夏族主要成就的始祖
唐叔虞,亦称、太叔,,名虞,字子于[1],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同母弟弟[2];母亲王后,是开国君主齐太公(即)的女儿。[3]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叔虞的父亲周武王灭亡,建立政权。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叔虞的哥哥周成王继位。周成王继位时年幼,所以由叔虞的叔父摄政。
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诸侯国(唐国地处黄河、的东边,方圆有一百里)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地区的统治。同年十月,周成王派周公旦率军平息唐国叛乱,将唐国百姓迁到杜地[4],并将周王室子孙迁到唐地。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5-7],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因此故称唐叔虞。[8][9]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亦称)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之傍[10],故将国号改称“晋”[11],是为。[12]当时,由于唐国地处夏人故墟,四周遍布部落,加上叛乱刚刚平息,局势动荡不定,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叔虞受封治唐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推行政策一年后,即见成效。农业、牧业都得到显著发展,政绩斐然可观。[9]
叔虞治唐之所以成功并且久远,关键在于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正确方针,大量历史证明,这一方针成为晋国的传统国策,并对后来晋及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三晋文化体系中尚公、尚法、尚贤的特色。[9]
唐叔虞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创世人,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9]当初,周武王与叔虞的母亲交合时(《》作怀孕时),梦见对周武王说(《左传》则记载是天帝对邑姜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并为你的儿子取名为虞,我准备将唐地赐给他。”等邑姜生下叔虞时,叔虞的手掌心上有个像“虞”字纹路,因此周武王就给他取名字为虞。[13-14]后来叔虞果然受封唐地。周成王十一年(前1032年),当时上天降下福瑞,叔虞得到,嘉禾异茎同穗,于是献给周成王。周成王命叔虞将嘉禾送往东土馈赠周公旦[15],写作《馈禾》。周公旦接受赐禾后,赞美周成王之命,写作《嘉禾》。[16]《》:“天命叔虞,卒封于唐。桐珪既削,河、汾是荒。”[17]父亲:周武王。[2]
母亲:王后,齐太公之女。[3]兄弟
周成王,唐叔虞同母兄。[2]
邘叔,始封君主。[18]
应侯,始封君主。[18]
韩侯,始封君主。[18]
,周武王长女,君主之妻。[19]儿子
,谥号不详,名燮[20](一作燮父)。[10]
,名公明,叔虞少子,始封君。[21]
,名宁族,晋侯燮之子。[20]
,名梁,贾共公之子。关于叔虞封唐的问题,历代文人唐叔虞、学者已有不少考辨文字。“”一事最早见于《·审应览第六·重言》。当时发生内乱,叔虞的叔父率军消灭唐国。有一天,周成王与叔虞闲居时,摘下一片梧桐叶子削成圭玉的形状,交给叔虞说:“我拿这个分封给你。”叔虞很高兴,把此事告诉周公旦。周公旦向周成王请示说:“天子您分封叔虞吧?”周成王说。“我是跟叔虞开玩笑呢。”周公旦回答说:“我听说过,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天子一说话,史官就记下来,乐人就吟诵,士人就颂扬。”周成王于是将叔虞封在唐地(叔虞之子燮(燮父)继位后,改国号为“晋”)。[22-23](而《史记·》则记载,周成王跟叔虞开玩笑,以梧桐叶削成圭玉形状交给叔虞,说将此封给你。当时一个叫佚的史官请求周成王选择一个好日子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只不过跟他开个玩笑而已。”史佚说:“天子说话不能开玩笑。只要发话,史官就要记载下来,用礼仪完成它,奏乐章歌唱它。”,周成王便将唐地封给叔虞。)[8]
《史记·晋世家》与《吕氏春秋·重言》所记载叔虞母亲因梦得子与桐叶封弟的故事,以解梦之说与儿童之戏解释周初分封之事,显系小说家之言。后人对此二事有过考证,说“虞”字古文作“从从”,文在其手掌中,可能纹路与之相似,所以有可能如司马迁所记。而桐叶封弟则颇多争议,较具说服力的是从古文字角度所作的解释,他认为金文中的“桐”字与“唐”字字形相近,剪桐之说可能是翦唐之误。若依此说,周成王在翦除旧之后,将其弟叔虞分封于此,倒是合乎情理。关于叔虞所封的唐地究竟在何地,历来都有争议。商周之际,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处,但史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在今山西境内,但究竟是在一带还是在的、绛县一带却争论上千年。唐叔虞《·昭公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24]认为大夏在今。则认为大夏在汾浍之间,即今、、吉县一带。《日知录·卷三十一》说唐叔封于翼,即今。近人认为:“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两处引《》,其一说为“故唐城在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17]另一说为“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17]如果所引资料无误,这个以唐命名的地方在就有两处,一在太原,一在晋南一带。晋祠位于山西省西南25公里悬瓮山麓,始建于之前,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晋祠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之久,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鱼沼飞梁,遂形成今日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其中,宋代建造的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建造的献殿,被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25]
唐叔虞祠是晋祠主要建筑之一,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山门、享堂、东西厢房及大殿组成。现存建筑为宋元之际所建,虽经元、明、清及现代多次修缮,但大殿主体仍保持元代风格,里面有明塑唐叔虞像。大殿前廊两侧各立大碑一通,分别是元四年(1287年)所刻的《汾东王庙记》碑,和清三十七年(1772年)刻的《重修唐叔虞祠记》碑。[25]唐叔虞的后裔姓氏,主要有、、、、、、、、、、、、、、、、、等。[2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山西临汾晋侯墓地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 景点仓库 - 自助游攻略网站:远方网 - 远方就在不远方
山西临汾晋侯墓地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晋侯墓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列鼎 作者:宗山梅石)  曲沃晋侯墓地是一处西周早期晋国王侯贵族墓地,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现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出土有大量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随葬品。随葬的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
实用信息  景区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  门票:无  开放时间:暂时不对外开放  交通:离108国道不远,交通还算方便  景区电话:&& 4522324(曲沃县文物旅游局 )  投诉电话: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县城有联网的农行、建行、邮政储蓄,有工商银行的银联机没有银行。医院、加油站、邮局等服务设施县城都有,还算方便。  住宿:曲沃宾馆,在县城中心广场对面,标准间130元/间,电话  周边景区:曲沃四牌楼& 曲村大悲院& 方城遗址& 里村西沟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
景区地图曲沃县晋侯墓地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孟子曾说:"晋,天下莫强焉。"俗话说"秦晋之好"。这反映了两周及战国时期晋国及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建国以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长足发展,陕西大量的历史文物出土面世,西安成为世界注目的旅游圣地,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历史奇观。那么晋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在两周时期称霸160年,就不曾留下那段辉煌历史的痕迹吗?是的,甚而至于连晋国的始封地和晋国都城所在地都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考古界三代学人,耗费了无数心血和精力,发现了曲村天马晋侯墓遗址,这才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使这一千古之谜大白于天下。(编钟&&& 作者:宗山梅石)  史载,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承国君,并改国号为晋,始有晋国,这就是晋国的来历。"晋"在金文中应该是个象形文字,像是两株禾苗栽在一个器皿中,而且"晋"有供、奉、献、进等意,以"晋"为国号,意义十分重大。那么叔虞所封之唐又在何地呢?《史记》载:唐在黄河、汾河以东,方圆约百里的地方。《左传》则记载:封(叔虞)于夏墟,还有传说认为唐地为尧的后裔所居之地。但是具体位置《史记》和《左传》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因此,后世对唐地注解各执己见,居然有六处之多。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曲沃北赵九代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墓葬的考古研究,充分肯定了唐就在今我省南部的曲沃、翼城一带。现在的曲村-天马遗址就位于唐地的中心地域。这片古遗址广袤将近5公里,面积约11平方公里,其面积达郑州商代遗址和殷墟遗址之半,等于沣东、沣西二遗址之和,超过北京琉璃河燕国遗址两倍以上,是目前我国发现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周代遗址。该遗址反映的历史跨度长、阶段早,已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层,夏文化层,西周至战国文化层,秦、汉至元、明文化层等四个文化层,而其精华部分就在两周时期。近20年来,经过考古学家连续10多次的发掘,共揭露面积12000平方米,发掘墓葬1000余座。专家估计,该遗址区内古墓葬不少于20000座。  就在这样一片土地上,5000年来一直延续着、遗留着人民辛勤劳作、生生不息的痕迹。原始社会末期,山西南部是当时部落社会的主要活动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在山西南部。曲村-天马遗址所在的唐地,《左传》记载其位于夏墟。曲村-天马遗址北面紧靠的桥山,当地民间传说黄帝葬衣冠于此。如果联系尧、舜、禹时期的主要活动在我省南部的话那么可以推断,黄帝时期的主要活动范围也应包括这个地域。  晋侯墓地的发现,无疑是曲村-天马遗址最为辉煌和耀眼的部分。位于曲村-天马遗址中心位置的晋侯墓地,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少数不法之徒心怀贪婪的邪念,默颂着"要想富,盗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的歪门致富经,昼伏夜出,四处搜寻、盗挖古墓。一时间,探孔遍野皆是,盗洞随处可见,多少古墓惨遭洗劫,有志之士无不扼腕叹息、痛心不已。然而,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坏的事情也能转化成好的一面,这就是辩证法的一般规律。盗墓之风除了破坏性的结果外,一是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文物的重要性,重视了对祖国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了文物保护执法力度;二是出现了一些考古新发现。晋侯墓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发现的。  晋侯墓地的发掘工作开始于1992年,从1992年至2000年,先后做过6次发掘工作。共发掘出九组十九座晋侯及夫人大型墓葬。整个墓地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30米,九组十九座晋侯和夫人墓葬在墓地分三排排列。除第八组为晋穆侯及两位夫人以外,余皆为一位晋侯一位夫人异穴合葬墓。每组墓葬之东有车马坑,其中八号墓葬陪祀车马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5米,有殉马百余匹,为全国至今所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这些车马坑的修建,比秦始皇兵马俑还要早600年。19座墓葬有11座保存完好,8座被盗。晋侯墓地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总数达万件以上。出土的青铜器种类齐全,从其数量和组合看,一改商代重酒之风,呈现重食、重乐的特点。八号墓葬出土的晋侯苏钟,刻铭文355字,完整记载了一段周厉王时期由晋侯苏参与的一次军事事件,弥足珍贵。出土的数目众多的玉器同样也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瑰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使人们能够看到3000年前礼制社会的社会风尚、审美观点、工艺技术等等,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年,晋侯墓地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田野考古成果三等奖。1996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更是称其为"二十世纪中国考古最重大的发现"。(鸟尊&& 作者:宗山梅石)  然而,美中仍有不足,整个墓区包括了自晋侯燮父至晋文侯共九代晋侯和夫人墓,惟独没有发现唐叔虞墓葬,给人留下疑团,不能不说是遗憾。或许唐叔虞并未就国,留在成王身边辅佐成王,也许他死后又归葬于周原,入周王室兆域。这些疑团只有留待考古学者们进一步去考证、发现和解释了。令人欣慰的是,晋侯墓地最后一次发掘中,发现了叔虞自作鼎,鼎内有铭文40余字,记述了叔虞在接受周天子的一次赏赐后,为感谢和昭示天子的恩宠,自作此鼎。铭文中的周天子就是周成王,从而也证实了周成王和叔虞的特殊关系。  翻阅史书,拜读专家文章,得知有晋以来,共历630余年,自叔虞封唐,止于静公,共有36代晋侯、晋公。而在曲村-天马遗址仅发现9代晋侯陵寝,其余27代晋国诸君却不知归葬何处。问询多位专家学者,皆云当在曲村-天马遗址周边的晋始封地范围之内,但毕竟没有考古实证。正当笔者写完此文即将付梓之际,忽然从曲沃又传来消息,在距晋侯墓地仅3公里之遥的滏河南岸羊舌村,又发现几组中字型大墓,且有大型车马坑陪葬。据专家称,根据形制应为春秋早期。而曲沃最晚在晋国末期尚属晋公领地,不为外姓封邑。依此推断,则此处陵墓应是曲村以后历代晋君无疑。笔者虽不是考古学家,纯属爱好使然,但的确为这一重大新发现而倍感欣慰。我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能有一个确定的好消息!
景区图片天马遗址晋侯墓地&&& 作者:尖兵天马遗址保护碑&&& 作者:尖兵立鸟人足筒形器&& 作者:宗山梅石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 QQ:,注明:攻略合作。
(0)发表评论
景点地理分类
(387)(651)(376)(147)(39)(98)(77)(17)(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侯燮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