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死亡照片的传奇经历故事谁知道啊?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多面”卡扎菲的传奇一生
  从27岁发动政变,到昨日身亡,卡扎菲在执政的42年里,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也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沙漠雄师&卡扎菲的强人末路
  27岁人均1.5发子弹 通讯排长成功发动政变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目不识丁的父母都是贝都因牧民,这个民族有着反对异族入侵的传统,这让卡扎菲从小就决定做一个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
  10岁那年,卡扎菲被父亲送进了苏尔特的一所小学。卡扎菲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就睡在学校附近清真寺的地板上。卡扎菲毫无疑问是个天才。上中学的时候就是学生领袖,不仅能说会道善于奇思妙想,而且极有感召力,发誓要建立一个新社会。
  卡扎菲于1961年考入利比亚大学历史系。在那里,他经常收听埃及电台的&开罗之音&节目,深受埃及总统纳赛尔民族解放思想的影响,通过革命改变国家命运的想法已经深深地根植入年轻的卡扎菲心里。毕业后,他曾被派往英国桑特斯军事学院接受短期培训,在军校里,开始组建自己未来的班底:小学同学负责在民间传播革命思想,军校同学负责效仿埃及的纳赛尔,建立&自由军官组织&,准备武力夺取政权。 1966年回国后正式成为一名军人,他的几个主要的追随者后来都成了国家领导人。
  日,对于卡扎菲的人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通讯排排长卡扎菲率领12个军校同学和手下的600多名士兵参与反对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独立领袖&&国王伊德里斯一世的不流血政变后,篡权成为利比亚领导人。只有27岁的他被晋升为利比亚军队中最高的上校军衔,宣布自己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成为利比亚事实上的国家领袖。由于当时的利比亚军队规模小,只有5000人,最高军阶只是上校,军校的英国督导也是上校,政变成功后,卡扎菲不违祖制,自己也仅挂了个上校军衔。
  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到行动时才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使用,平均每名士兵1.5颗,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开始领导这个沙漠国家。利比亚人都说,卡扎菲当年能够夺取政权,一是因为他年轻,敢闯,下手狠;二是真主青睐他,有意将他送上权力宝座。
  执政42年的&狂人&卡扎菲,终成末路&枭雄&
  卡扎菲废除王权之后,并未效仿西方国家的总统制,而是设立总人民代表大会和总人民委员会,两者分别相当于议会和政府。他也没有设立国家元首一职,但以革命领导人的名义行使类似职权。在2011年局势动荡时,反对派曾要求他辞职,对此,卡扎菲表示:&我没有任何职务,辞什么职!&
  执政后,他将国家石油收入的50%分给各家各户;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把农场、房屋和拖拉机无偿赠送给农民。他试图在利比亚推行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民主,实施国有化和私营结合的经济模式。
  执政的第一年,卡扎菲说要力图于打破由殖民者分割各自独立的阿拉伯人的边界。他在由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组成阿拉伯国家联盟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埃及的萨达特,卡扎菲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签署结盟协议的仪式上联手。同盟后来被证明没有实际效用,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也最终恶化。对于邻国,卡扎菲希望大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他一直倡导在阿拉伯世界建立起一个不分国界的统一国家。但正是这种外交思想,成为了日后卡扎菲政权不稳的导火索。
  执政30年,卡扎菲热衷于各种激进活动,这使得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把矛头逐渐指向卡扎菲政权。当萨达姆因两伊战争跟美国眉来眼去时,卡扎菲与里根却已是兵戈相向。
  卡扎菲政权在国内多年累积的民怨所酿成的危机,今年2月,利比亚国内矛盾终于爆发,战火燃起,局势动荡,随着局势的变化,很多曾经的卡扎菲支持者,也将矛头转向卡扎菲,昔日的政坛&强人&,如今却落得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国际政坛上叱咤风云四十多年的卡扎菲被迫走下舞台。日卡扎菲在执政当局武装攻占苏尔特的战斗中被抓获,随后因伤重不治身亡。在央视的现场报道里,有两个不同的说法:其一,其腿部受伤流血过多死亡;其二,其头部中弹伤重而亡;当然,也不排除他被俘后死于激愤的对手枪下。
行为古怪的&独裁者&
  讲话从不用稿常爆雷人话语
  卡扎菲善于演说,讲话时从不用讲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还不时挥舞双手。他能够在集会上对公众滔滔不绝地演讲数小时,讲到激动处便哭起来,最后又几乎声嘶力竭。
  卡扎菲近年最&出名&的演讲要数他在联合国大会发表的长达96分钟的演说。日,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在发言中首先向安理会发难,称安理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他说,自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世界上发生了65次战争,联合国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些战争的爆发。此外,他指控外国部队应为新流感疫情负责。
  虽然联大给每个国家领导人的时间是15分钟,但是卡扎菲的演讲却长达1小时36分钟,冗长的演说甚至让口译员都快受不了了。由于接近午餐时间,会场里有将近一半的代表都中途离场。
  开推土机撞开监狱释放政治犯
  卡扎菲是名随性的领袖。1988年,卡扎菲亲自开推土机推倒黎波里监狱的大墙,放出400名政治犯。
  一次,卡扎菲思考问题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决定立即去埃及会见纳赛尔总统,卡扎菲孤身一人乘坐直升机去了开罗,而且连埃及方面也没有打招呼。直到飞机在开罗上空盘旋,纳赛尔才知道卡扎菲来了。
  当他忧伤时 ,这位文学爱好者不是醉心于文学创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帐篷里静思。
  有关卡扎菲经常微服私访、亲自检查政府官员工作的故事颇多。1971年,他到一些政府机关突访,发现许多机关职员在办公室里喝咖啡聊天,这引起他的极大不满。第二天就派军用卡车开进政府办公大楼,拉走了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家具。
  和萨达姆两人并称&革命双雄&
  1969年,阿拉伯世界爆发的两场革命造就了萨达姆和卡扎菲。不过,萨达姆在伊拉克革命之初仅是二号人物,直到1979年他才得以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而27岁的卡扎菲从革命之始,就主导着利比亚的命运。
  萨达姆比卡扎菲年长5岁,但就反美的&光荣&历史而言,萨达姆也只能屈居卡扎菲之后。卡扎菲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关闭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以及把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
  上世纪80年代,当萨达姆因两伊战争还在跟美国眉来眼去的时候,卡扎菲与里根已是兵戈相向&&他不仅公开支持恐怖主义行动,而且还与美军直接交火。为此,卡扎菲招致美国政府的暗杀,并因此失去了一个年幼的女儿。但卡扎菲也立即还以颜色,于是便有了1988年导致270人死亡的洛克比空难。
  美女保镖卫队闻名世界
  众所周知,卡扎菲拥有一支&美女保镖&卫队。卡扎菲无论到哪儿都喜欢带上这些女保镖,她们几乎成了卡扎菲身边的一块招牌。这支卫队由40多名女保镖组成,她们都是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有的还拥有硕士学位。
  这些女保镖仪态端庄,既有女性的迷人魅力,又有军人的英武气质。她们个个身手高强,射击技术精湛。每当卡扎菲出行,女保镖们便分乘军车护驾。一旦卡扎菲落座,就会站立在他的两边,警惕地巡视着周围环境。
  1983年,卡扎菲访问毛里塔尼亚,当他从专机上走下来时,5位腰挎手枪、一身绿军装的女保镖紧随其后,口中高呼&卡扎菲万岁&、&革命万岁&的口号,令东道主愕然。2007年,卡扎菲访问法国时带去了30名女保镖,这些寸步不离的&美女保镖&成了巴黎摄影记者们追逐的焦点。
  有报道称,卡扎菲之所以对&女保镖&情有独钟,是因为她们对卡扎菲忠心耿耿。十几年前,卡扎菲险遭暗杀,当时刺客们手持冲锋枪朝卡扎菲乘坐的汽车开枪扫射,卡扎菲的女保镖们立即奋勇还击,一名叫艾莎的女保镖扑倒在了卡扎菲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雨点般的子弹。卡扎菲在那场暗杀事件中大难不死,但艾莎却献出了生命。
  曾有媒体报道说她们都是卡扎菲的情人,其实不然。卡扎菲在女色方面很严谨。他非常重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他常说,之所以带着女保镖,把生命安全交给她们,说明信任她们。
  帐篷办公不抽烟不喝酒
  卡扎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且是唯一的男孩。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出了帐篷就是沙漠戈壁,离开沙漠便是帐篷,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
  虽然他占有大量权力和财富,有数座自己的行宫,但他喜欢住帐篷而不是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乘坐高级轿车。他的妻子和儿女一直住在首都的黎波里的军营里。他本人则在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帐篷里办公和会见外宾。
  这种生活安排偏好扩展到他在国外的行程。在对罗马、巴黎,进行国事访问时卡扎菲搭建了自己的帐篷。2009年3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卡扎菲会见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他关于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并在访问美国的行程中在中央公园以及之后在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团附近竖一个帐篷的请求遭到拒绝。
  卡扎菲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而卡扎菲不仅自己不饮酒,还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革命成功后,他的父亲在首都贫民的窝棚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卡扎菲说,等所有的人都有了适当的住房,他父亲才有像样的住所。
  无论任何场合,卡扎菲总是身着同一颜色的服装,有时是白衣、白裤、白鞋、白头巾、白手套,外披一件镶着金边的白色斗篷;有时是黄色卡其布军服,戴同样颜色的头巾。卡扎菲的饮食十分简单,早餐是面包和驼奶。午餐多为烤牛肉或烧牛排,外加利比亚汤,有时也吃柏柏尔人爱吃的古斯古斯。
对美强硬30年后被&招安&
  前半生不惜与美&兵戎相见&
  在卡扎菲42年的执政之路上,反美方面有戏剧性的转变。卡扎菲从不缺乏反对者。在执政的头30年中,他的最大敌人和威胁一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并不惜以兵戎相见。执政后10年,卡扎菲变了,美英兵不血刃&招安&了卡扎菲,卡扎菲以空前的让步换来了美英的赞赏与和解。
  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关闭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以及把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
  1971年,2000多名利比亚人为支持伊朗扣留美驻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烧毁了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大楼。在里根时代,利美关系到达了冰点。
  30多年前,卡扎菲热衷于各种激进的反美活动,然而,执政后10年,卡扎菲变了,美英兵不血刃&招安&了卡扎菲,卡扎菲以空前的让步换来了美英的赞赏与和解。
  1981年,以利比亚涉嫌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在锡德拉湾上空击落两架利比亚飞机,两国断绝外交关系。
  1986年4月,美国再次动用3艘航空母舰、34艘其他舰船和几百架飞机大规模超低空轰炸的黎波里和重要港口班加西市。
  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被美英认为是卡扎菲的蓄意报复。由于卡扎菲拒绝交出嫌疑人,在美国倡导下,1992年,联合国开始了对利比亚实行长达11年的制裁。
  &流氓国家&利比亚的空前转变
  日,曾被里根称为&疯狗&的卡扎菲宣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愿意接受武器核查;几天之后,卡扎菲又将利比亚掌握的几百名&基地&组织和其他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情报交给了美国和英国;随后,卡扎菲在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时表示,他迫切希望利比亚能够摘掉&流氓国家&的帽子,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从同意交出洛克比空难的嫌疑人,到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长达十余年的制裁,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利比亚的转变。
  但在2003年最后一个月,在萨达姆被俘之后的短短十几天内 ,卡扎菲这一连串的外交举措 ,仍然让美英、甚至整个世界都感到应接不暇。近年来,卡扎菲在不同场合表达希望与美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愿望。
  日,利比亚举行革命胜利39周年盛大庆祝活动。卡扎菲发表演讲称,利比亚将结束被美国孤立的时代,利美关系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舆论认为,内外交困的境地使卡扎菲不得不改变对西方的态度,这也在客观上为利比亚的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历史上,很少有像卡扎菲这样的第一代革命领导人,会牺牲自己的革命理想,与他们曾经激烈反对过的现实作出妥协。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美英的压力促变,还不如说是卡扎菲的勇气使然。不过,对于一生常做惊人之举、甚至有些反复无常的卡扎菲来说,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
  10月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20日宣布卡扎菲在苏尔特死亡。
  奥巴马在声明中说,长达40年的卡扎菲铁腕统治结束,利比亚人现在肩负着建设一个民主国家的重任。卡扎菲之死终结了利比亚人长期的痛苦,利比亚人有机会建立&民主、宽容的国家&。
卡扎菲执政期间与中国关系
  最近几年,利比亚当局与中国政府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发生冲突,冲突焦点既有中国这个崛起中大国在非洲的深入,也有卡扎菲与台湾的政治经济联系。中国正在世界各地寻找资源用于自己的经济发展,它从利比亚进口的原油已经达到2008年的两倍多。但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卡扎菲政权那里似乎缺少政治资本,无法在利比亚获得重大利益。
  双方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歧。比如在2006年5月,利比亚不顾北京的强烈反对,仍然接待了台湾时任总统陈水扁。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还曾在那年早些时候到访台湾。2008年,就在北京警告台湾与利比亚的关系不利于卡扎菲政权与中国的关系的时候,台湾在的黎波里开办了商务代表处。
  2009年,就在利比亚向中国出口石油越来越多的时候,利比亚外长库萨接受有着巨大影响的《中东日报》采访时说,中国深入非洲远不止是正常的经济合作。卡扎菲政权长期鼓吹的反帝言论,似乎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库萨说,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似乎中国在入侵非洲大陆,它让人想起过去殖民主义给非洲大陆带来的影响。
  同样是在2009年,卡扎菲政权阻挠国有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收购加拿大一家小型石油公司韦伦尼克斯能源公司。这对于两国经济关系的加强生成了重大阻碍。
  中石油之前在利比亚做过管道建设之类的一些小项目,并提供油田勘探服务。它本想在利比亚进一步拓展业务。韦伦尼克斯公司拥有利比亚古达米斯海湾的石油开采权,卡扎菲政权给它施加压力,要求它不要把自己出售给中石油,而是出售给利比亚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此事加剧北京与的黎波里之间的不信任时,意大利埃尼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等欧洲公司在利比亚已经开展了很多业务。
  的确,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已经在近几年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战事爆发的时候,中国在利比亚拥有超过180亿美元的交易,并有3。5万名中国公民在利比亚生活。但两国之间有些时候看上去也像是不冷不热的朋友。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6日报道,中国武器制造商同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代表7月进行会谈的消息被披露后,中国周二表示将加紧控制武器出口。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中方公司同利比亚没有签订武器合同,更没有供应武器。上述会见是中国公司个别人员的行为,在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
  当前尚未有证据显示中国政府介入了武器制造商同卡扎菲代表的会谈。尽管如此,利比亚反对派说,运送军火,以及中国对利比亚反对派支持不够都会在未来双方关系中形成障碍。
  卡扎菲身亡后,中国外交部表示,利比亚的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希望利尽快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尽快实现社会稳定,并开展经济重建,使人民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今天,卡扎菲的照片、以及画像,依然在街头散落,从20世纪80年代,到他离世的昨天,依然是民众手中的卡扎菲,只是已被愤怒点燃;依然是屹立在路边的卡扎菲,只是已布满弹孔。民族英雄也好,狂人暴君也罢,卡扎菲是非功过人民自有评说。
京ICP备号-2 网监备案号 京公网安备卡扎菲之死:沙漠传奇卡扎菲怎么死的
发表日期: 11:26
作者:来说历史故事网
摘要:卡扎菲怎么死的
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出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1977年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成为“革命导师与领导弟兄”。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
卡扎菲之死:沙漠传奇卡扎菲怎么死的&
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出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1977年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成为&革命导师与领导弟兄&。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
  首上联大
  日,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在演讲中表示,安全理事会应该改名为恐怖理事会。他要求安理会进行全面改革,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尤其是增补非洲国家的代表。卡扎菲还说自从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世界上发生了65次战争,联合国根本没有能力阻止这些战争的爆发。
  卡扎菲当天的发言就排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但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等高级政府官员在演讲之后立刻离开会议大厅,避免听到卡扎菲的演讲。虽然联大给每个国家领导人的时间是15分钟,但是卡扎菲的演讲时长一小时36分钟,由于接近午餐时间,大会堂中有将近一半的代表都中途离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1960年曾在联大发表演讲四个半小时,是联大一般性辩论历史上最长的演讲。
  卡扎菲在抵达纽约之后按照习惯,在纽约以外的一块出租庄园中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过夜。卡扎菲此前曾希望在纽约中央公园搭建帐篷,但是遭到居民强烈抗议而作罢。
  一个异端到美国不改狂傲制造难堪
  对于曾经惹怒过他的强国,卡扎菲可以一面握手言和一面又不忘给他们制造难堪
  正在纽约召开的第64届联合国大会让曼哈顿又迎来一年一度的盛景,欢迎的队伍、抗议的人群,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有警察保驾护航的车队,各国首脑使节的聚会带来的热闹,让这个原本就熙熙攘攘的城市显得更加拥挤和忙碌。
  但对于一名与会者,这热闹早在他抵达纽约之前的一个月就已经开始了,这个人就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卡扎菲绝对不乏制造热闹的资本,他头上并没有顶着总统或总理的头衔,人们常常用他的军中官衔上校来称呼他,但他却是利比亚的实权领袖。
  事实上,这位出生在沙漠中的牧民之子自从27岁时靠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利比亚的帝制至今,已经统治这个国家40年之久。古巴的卡斯特罗去年卸任,加蓬的邦戈今夏辞世之后,卡扎菲就成了当今世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非皇室国家首领。
  他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平时不是一身戎装就是穿着自己部落的长袍,无论出访哪里都不住酒店而是住在随身携带的游牧民族的帐篷里,身边围绕着随时准备以死护主的美女保镖,有时还带上一两头马匹和骆驼,这次来参加联大是这位传奇人物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
  伤口又被撕开
  自从8月底利比亚宣布卡扎菲将来参加联大后,纽约就像开了锅。按照与联合国的协议,美国必须为所有前来参加联大的国家首脑提供签证,所以美国国务院这次并没有在签证问题上刁难卡扎菲,但他的帐篷却成了让国务院头痛的难题。卡扎菲原本打算把帐篷搭在离联合国总部比较近的中央公园,但因为安全问题遭到拒绝,之后他又改变计划,希望把帐篷搭在与曼哈顿一水之隔的新泽西州英格伍德市一处利比亚早些年出资买下的土地上,但却引起更大的风波。
  从新泽西州官员到普通市民,都拿出以死相拼的架势力阻卡扎菲入住。曾经担任英格伍德市市长的现任新泽西州国会议员罗斯曼(Steve Rothman)说,利比亚的那块地当年成交时就有协议,只能允许利比亚大使休憩娱乐所用,不允许卡扎菲本人涉足,如果国务院违反规定允许卡扎菲把帐篷支在那里,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
  遭到这样的阻力,卡扎菲只好决定放弃支帐篷的计划,&入乡随俗&入住酒店。即使这样仍然没能避免麻烦,纽约地方媒体得知利比亚已经在曼哈顿中城的皮埃尔酒店预定了房间后干脆把去酒店最方便的乘车路线登在报纸上,以方便人们前去示威。
  当记者致电蒙耐提(Bob Monetti)时,他正在忙着为几天后的抗议示威制作标语牌。&我们已经做了200多个标语牌,但到那天来的人可能会更多,他不让别人活,我们也不会让他安生。&蒙耐提说。
  这个让蒙耐提如此愤慨的&他&就是卡扎菲,对于这位66岁的退休工程师,卡扎菲无异于一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他曾经在他的心上戳了深深的一刀,而现在又要来往伤口上撒盐。
  蒙耐提一辈子都忘不了,21年前的那一天,他下班回到家,打开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报PA103在洛克比上空爆炸的消息,在电视屏幕上打出的遇难者名单中,蒙耐提一眼就看到了自己20岁的儿子里克。那一天,作为雪城大学的学生,里克刚刚完成了在伦敦的交流学习踏上回家的路。
  蒙耐提不愿意再提那一刻他撕心裂肺的感受,和很多遇难者家庭一样,他曾经希望永远都不再翻开这痛苦的记忆。但8月底,在利比亚强烈要求和英国的斡旋下,苏格兰司法部决定以人道原因释放已经是癌症晚期的洛克比案嫌犯迈格拉希,蒙耐提在媒体上看到迈格拉希返回利比亚时受到的&英雄般&的欢迎,他心上的伤口又被撕开了。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隔线----------------------------
名人故事标签云
名人故事阅读排行
名人故事推荐阅读
曾国藩论人之道,曾国藩名言,曾国
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富豪们,从春
章含之的前夫、女儿洪晃之父洪君彦
一脱成名的十大艳女星 历史故事网
四大凶残的共同特点是杀人不眨眼,
来说历史故事和未解之谜
名人故事最新更新您好, []|
“比电影更电影”之卡扎菲的传奇人生
[导读]在一些人眼里,是“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有个性和经历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是“古怪的型男”、“中东疯狗”、“恐怖主义支持者”、“流氓政权的领导人”。
在一些人眼里,是“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有个性和经历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是“古怪的型男”、“中东疯狗”、“恐怖主义支持者”、“流氓政权的领导人”。这个叫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独裁者,曾经英姿勃发,令人尊敬;如今却是下落不明,四处逃窜,他的人生比电影更电影,故事结尾是一张被权力腐蚀过的沟壑纵横的老脸——目空一切,充满乖戾之气。他喜欢别人叫他“兄弟”、“导师”,也自诩“阿拉伯领导人的头领,非洲国王的国王,伊斯兰教长的教长”。这个从帐篷里开始闹革命的斗士,曾经一次次幻想着完成“非洲合众国”的伟大梦想,将阿拉伯世界统一起来。他尝试通过合并利比亚和苏丹,建立一个更大的帝国,失败了;尝试联合埃及和叙利亚来建立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失败了;他曾尝试创立阿拉伯军团,也失败了。他治下的利比亚是第一个分得大部分石油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他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等,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即便是在今日,利比亚的物价基本没有太大变化。然而,温情的另外一面却是他排除异己,国内外树敌无数,实施了一系列恐怖法令,妄图对人民实现精神控制,并让自己的子女染指包括石油及天然气、通讯、基本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商业领域,积累起富可敌国的家族财富。至于他亲爱的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美女保镖、乌克兰护士,以及夸张乖戾的外交行径和着装偏好,无一不激起国际社会的重重议论。那些曾经的革命信念,那些为了自由和民主而揭竿而起的坚定行为,如今都在40年的专制和独裁下化作一缕历史的青烟。卡扎菲的经历足够传奇,他的结局也足够悲壮——作为又一个被赶下台的独裁者,苦撑半年被抓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令人扼腕的总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卡扎菲留给利比亚人民的烂摊子才刚刚开始……(陈冰)千面卡扎菲记者/邵乐韵在一些人眼里,他是“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一个有个性和经历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是“狂人”、“中东疯狗”、“恐怖主义支持者”、“流氓政权的领导人”。真实立体的人,不能简单地归于“正面”或“负面”。经历传奇如卡扎菲,又有多少个“面”组成?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而看过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们长年跟踪拍摄卡扎菲上校的照片后,你会感叹:改变人容貌的,不只是岁月。1971年10月,29岁的卡扎菲作为利比亚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出席庆祝意大利军队撤出利比亚的纪念活动。当时他一身军装,简单利落,黑白照片也盖不住那股英姿勃发。再看新世纪时期的上校,权柄在手逾四十载,身上的华服纹饰愈加精美、颜色越发鲜艳,却感觉那张被权力腐蚀过的沟壑纵横的脸孔,总浮着乖戾之气,目空一切。所谓“相由心生”。这个叫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人,在一些人眼里,是“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一个有个性和经历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是“狂人”、“中东疯狗”、“恐怖主义支持者”、“流氓政权的领导人”。他喜欢别人叫他“兄弟”、“导师”,也自诩“阿拉伯领导人的头领,非洲国王的国王,伊斯兰教长的教长”。面对国内反对派武装和北约的军事打击,69岁的他陈词慷慨,“我是一个从帐篷里开始闹革命的斗士,我希望像烈士一样战斗到底”。真实立体的人,不能简单地归于“正面”或“负面”。经历传奇如卡扎菲,又有多少个“面”组成?走路上学的孩子日,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苏尔特南部的一个羊皮帐篷里。这片半沙漠地区驻扎的是游牧的贝都因族,卡扎菲的父亲靠务农和放牧养家,在连得三个女儿之后,终于有了唯一的儿子。全家人都宠爱这个独子。小时候,卡扎菲常听大人讲故事,听得最多的是“沙漠雄狮”、利比亚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的事迹: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利比亚游击队领袖奥玛穆德在北非沙漠对抗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占领军,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意军杀害,但他的精神鼓舞着利比亚人民坚持不懈进行反抗,最终取得民族独立。卡扎菲崇拜奥马尔,又因为他的爷爷也参加过反殖民斗争并最终战死沙场,因此他希望,将来像爷爷一样当一名荣耀的“烈士”。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卡扎菲到邻近小镇上学,每天走路往返就要花三个小时。由于入学年龄相对其他同学较大,家境又穷,因此他常被同学嘲笑是“乡巴佬”。上中学时,父亲为他人牧羊而搬家,卡扎菲付不起学校的食宿费,就只好跑到附近的清真寺要点饭吃、打地铺睡。每周放学日,他步行三个半小时回沙漠和家人团聚,然后再走同样的路程返回学校。年少时的求学环境对卡扎菲影响很大,艰辛磨练了性格。卡扎菲的政治启蒙始于高中年代。当时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是他的偶像,他经常收听纳赛尔在阿拉伯之声的演讲广播,吸取“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据说他还喜欢看有关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在学校时,卡扎菲已经显露出领袖气质,能说会道,极有感召力。他在学校设立了以“第一小组”为核心的革命组织,采取严格的层级制管理:小组的每名成员可以再建立自己的次级组织,但成立各次级组织需要卡扎菲的批准,新成员也须经过卡扎菲的审核,各次级组织间的成员彼此不认识。结果,卡扎菲被学校以参加政治活动为由而开除,父亲四处托人情,才将他转到米苏拉塔(利比亚西北部城市)的高中完成学业。1961年,卡扎菲进入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入读才一年就转学至同位于班加西的军事学院。在军校里,他开始组建自己未来的班底:小学同学负责在民间传播革命思想,军校同学负责效仿埃及的纳赛尔,建立“自由军官组织”,准备武力夺取政权——他的几个主要的追随者日后都成了利比亚国家领导人。军校毕业一年,1966年,卡扎菲又赴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接受了半年装甲兵与通讯相关训练。研修回国后,卡扎菲秘密成立了中下级军官为核心的“自由军官”组织,成员共12名。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传播纳赛尔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推翻利比亚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利比亚。革命,在谋划中。年少得志的政变者当时利比亚的统治者是国王伊德里斯一世,他也是利比亚联合王国1951年12月宣布独立后的首位国家元首。日,卡扎菲发起的一场不流血政变改写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历史。8月31日傍晚,身为通信营指挥官的卡扎菲中尉和装甲营指挥官贾尔鲁德(Jal-loud)上尉,率三营装甲部队,以夜间军事训练为名义掩护,从班加西出发进军首都的黎波里。贾尔鲁德是卡扎菲的高中同学,原来就读医学院,经卡扎菲的说服而转入军校,1993年失势前一直是利比亚二号人物。按照计划,革命部队成功突击禁卫军,软禁了国王卫队司令。他们攻下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军方通讯系统,使得保皇的禁卫军无法向其他军队求援。革命部队迅速播放“行动暗号”——卡扎菲的录音,各地“自由军官”成员纷纷按计划行动,取得对当地的控制权。9月1日早晨6点30分,“自由军官”组织对外宣布革命成功。整个行动中1名士兵丧生,15人受伤。卡扎菲在事后的电视谈话中显得兴高采烈,介绍了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并声称他为这次政变准备了10年。而据英国记者戴维·布伦蒂和安德罗·莱西撰写的《卡扎菲传》,整个政变行动并非一帆风顺,还是充满了戏剧性。8月31日,卡扎菲命令他的重要助手奥马尔·米海什乘坐傍晚的班机飞往的黎波里去领导首都军营的接管工作。当米海什到达班加西机场时,飞机已经满员。恰巧一个机场官员是军中熟人,设法让他上了飞机。到达的黎波里机场后,米海什拦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塔尔霍纳军营,其他共谋者正在那里等他。结果这个匆匆忙忙的倒霉蛋下车时竟把枪和子弹落在出租车里(革命结束后他才将丢失的东西找回)。而在班加西,卡扎菲和军队中的两个上尉原计划在9月1日凌晨1点接管贝卡军营和电台。卡扎菲将吉普车装满子弹和轻机枪,开在纵队的最前面。路行一半,他回眸却发现,随行车队不见了,原来在一个岔道口,他们以最高速度笔直地对着贝卡军营方向开去。卡扎菲事后回忆:“我发现我独自一个在吉普车里,在去班加西的路上行驶着,沿途没有等,什么也没有。”乌龙事件还包括,负责占领的黎波里电台的军官在城里开车绕了一圈,居然没找到电台,只好返回军营向同僚求助;负责接管的黎波里城外防空部队的军官手下有600名士兵,晚上行动时却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可用,每人能分子弹一颗半。幸好一路上他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因为政变发生时,留守国内的王储兼首相哈桑·里达在王宫中已经喝得酩酊大醉,而国王伊德里斯一世正在西班牙度假。一场政变就这样令人惊奇地获得了成功。9月5日,被软禁的哈桑·里达宣布放弃王位,呼吁民众支持革命政权。27岁的卡扎菲顺理成章地被提拔为上校——利比亚军队的最高军衔。同时,他宣布自己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也就是国家的实际掌权者。中国前驻利比亚大使馆政务参赞时延春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卡扎菲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感谢他们为其施展才华创造机会。他在军队服役探亲期间,给父母买过一台收音机,二老后来正是通过这台收音机,得知儿子革命成功的消息。卡扎菲执政后,将父母接到城市,但二老住不习惯,坚持要回老家的帐篷。卡扎菲尊重老人意见,但仍不时接他们和自己团聚,生活上妥善安排。二老都是高龄去世。最高领导人成为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后,卡扎菲发明了一个词语“Jamahiriya”,可粗略翻译成“群众的国家”,代表利比亚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利比亚实行单一元首制,称“全国政府主席”,由革命领导人提名或兼任。但实际上全国政府主席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利比亚国家的实权仍掌握在最高革命领导人和军队手中。当然,卡扎菲称自己在利比亚是没有公职的(1979年他辞去一切行政职务)。时延春说,卡扎菲是枭雄人物,同时也颇受争议。一方面,他上台期间确实为改善民生做了一些实事,比如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等,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我在那里工作期间(1992年—&#年),当地物价不高,20公斤一大袋的通心粉只要2美元,能吃两三个月;一箱儿童奶粉只要6美元。2009年我又去了一趟利比亚,物价基本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卡扎菲的政治手腕使得他在国内国际树敌太多,国内反对他的人包括曾经的战友,也有被镇压的部落,还有一些人被迫流亡海外。在英国BBC的报道中,卡扎菲“以保护社会安全的名义,实施了一系列恐怖法令,包括连坐惩罚,任何人传播修改宪法的理论将被判处死刑,诽谤国家名誉的则被判处终身监禁”。“有关酷刑、草草审理后的长期监禁、私下处决与失踪的传言很多,许多利比亚精英人士选择离开这个国家,而不是谄媚疯子。”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cherrylee]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扎菲死亡照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