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奇在线作诗机 作诗

郁达夫传奇
香港//95分钟
《郁达夫传奇》是方令正执导,周润发主演是剧情片。影片讲述了近代杰出的文学家郁达夫到日本求学与中国女孩隆儿相爱,但因为种种原因,隆儿还是嫁给了冈田勋。日本宪兵因郁达夫的经历和知道的太多,而将他杀害的故事。
饰&nbsp郁达夫
饰&nbspYu Da Fu
目前来看,除了文学,电影便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了。我的爱电影,也没有所谓固定的套路,这同我的爱文学相去甚远。我的爱电影,涉猎的题材比较广泛,只要能有一方面能动得了我的情感,我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欢喜。 电影,不论是哪一形式哪一类型,都要比文学轻松些,我常视文学是严肃、深沉的东西。用不太确切的修饰来...
看《郁达夫传奇》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冲着主演周润发去的,我想看看他会如何演绎这位传奇的才子。结果发现被导演狠狠涮了一把,开头加结尾不过几分钟的出场只能叫做特别出演或者友情客串好不好?!没想到89年的时候电影已经学会忽悠了!其二是想借着这部电影了解一下主人公的生平,虽然有幸通过高中语文知道郁达夫这...
其实,这是方令正不太成熟的作品,但当年反响却很好,发哥的短短几个镜头,也获得不少人的格外称赞。但也因为周润发的出场纯属酱油,不少人也因此大呼上当,挂羊头卖狗肉。 这些只是宣传方的策略,导演想必也是不知情。 本片作为一个传记片,并没有像传统的手法那样由出生开始叙述,而是截取郁达夫在日本留学的片段...
1你住在别人的地方,不要丢中国人的脸。 2一、吃饭不可吃得太饱,日本米难消化 二、穿衣不可半中半日,要入乡随俗 三、出入房间要行礼 3“你又来了,只谈风月,不谈政治。”“这些不是政治,是切身问题。” 4“你从小被妈惯坏了,不能没人照顾。”“我十七了!”“还没到二十一呢。”“哥,让我留下来,我会...
民族冲突和这段发情史楞是没擦出火花,不伦不类。更称不上是传奇。同样是两男一女,学学戏梦巴黎。 日本人都喜欢野战。 想表现文人的手无缚鸡之力,这演员选的也太壮了,全部用假摔来表现,而且是特别假,该直接被红牌罚下那种。 开头和结尾发哥的戏份十足王家卫风格。
在这部反映郁达夫日本生涯的电影里,周润发其实只是扮演了讲述回忆的中年郁达夫,片中主角青年郁达夫由他人主演。
影片故事主要取材于郁达夫自传体小说《沉沦》,讲述青年郁达夫刚到日本时频频自慰、沉迷恋情的昏暗生活,而最后他竟然在日本投降后死于日本宪兵枪下。
最早是在彭浩翔博客里知道《郁达夫传奇》这部电影的,因为郁达夫,因为周润发,就变得很感兴趣。 虽然所有海报都写着主演是周润发,但实际上周润发只在影片始末出现几分钟,准确地讲应该是客串,电影公司是打着周润发的招牌来拉票房。抛开这个不谈,整部影片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郁达夫早年对性的迷惑和对爱的追求表...
1,本片背景太大,只是选取了性苦闷部分,纯情爱国正太爆发的部分,按照港产片的模式重新组合了一下。但能写出那么一手好诗,必然风流少不了,只是打飞机前的酝酿太长,射完之后的回味也太悠久,就成就了文艺无比的一段往事。 2,沈从文,郁达夫描写中国文人骚的蛋疼,憋的蛋疼的东西太好,但是这里面只是作为了风...
给我感触最深刻的两个电影一个是这个,一个是鬼子来了。 上初中的时候看的。当时我还是个极端的爱国主义分子,但是看完这个电影以后感觉好像我崇高的理想、坚实的精神支柱似乎要破灭倒塌了一样。
看了电影《郁达夫传奇》,我感慨颇多。我要纪念曾在星岛工作和生活、为抗日默默奉献的伟大的文学家郁达夫(郁文)先生。先生于1945年8月末在苏门答腊被东洋帝国主义的宪兵杀害。
郁达夫先生青年时在东洋留学,学过经济学。他1914年7月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民谣传奇莱纳德科恩的迷人烟嗓
获取节目稿和歌单,可以关注公众号“易小婉”,微博@空中的梦想家小婉,可以找到我。
大家还在听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大型历史传奇系列动画片《诗经传奇》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闻名世界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从月宫飘下了九条琴弦,落在了人间,变成了流淌的九条河,生活在九河之间的人们惜诗如金,爱诗如命,以诗为乐,月宫的九条琴弦,带着吉祥的仙曲,在这里,找到了大地上最美的诗词......三千年前 一部《诗经》 雅韵闻华夏三千年后 一部《传奇》 豪情动九州 请关注大型历史传奇系列动画片《诗经传奇》!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穿越之我为传奇》 正文 第21章 冤家路窄
请记住我们:【】&#160;&#160;&#160;&#160;“哎,这不是刘璘吗?你这个穷小子怎么出现在这么高大上的地方?难道海澜之家也开始招待穷鬼了吗?”就在此时,一道让刘璘非常反感的声音响起。
&#160;&#160;&#160;&#160;听到这道声音,刘璘眉头微皱,然后看向了声处。
&#160;&#160;&#160;&#160;那里,一男一女两道年轻的身影就相依而伴,不是高尚冰和周琳是谁?
&#160;&#160;&#160;&#160;还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160;&#160;&#160;&#160;不过随后,刘璘的嘴角就露出了一抹微笑,然后他故作惊讶的说道:“哎呦,这不是高尚冰吗?我就好奇了,你不是不是男人吗?你怎么也来海澜之家了?”
&#160;&#160;&#160;&#160;刘璘不说还好,一说,高尚冰的脸色都变了,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160;&#160;&#160;&#160;他至今还记得,两周前的那个夜晚,他是有多么的难堪!
&#160;&#160;&#160;&#160;在上千人的面前,大声喊不是男人,这绝对是他这一生的耻辱,这已经成为他最忌讳的东西了,但现在,却是被刘璘给说了出来。
&#160;&#160;&#160;&#160;“好一副尖牙利齿!”高尚冰看着刘璘,冷笑道。
&#160;&#160;&#160;&#160;对此,刘璘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做回答,但是刘璘看向高尚冰的眼神,却是充满了蔑视。
&#160;&#160;&#160;&#160;好似与高尚冰说话,会拉低他的智商一样。
&#160;&#160;&#160;&#160;刘璘也不管高尚冰,直接对服务员说道:“小姐,试衣间在哪里?”
&#160;&#160;&#160;&#160;“先生,在这边,请跟我来!”不得不说,海澜之家不愧是华夏知名品牌,服务员的态度很好。
&#160;&#160;&#160;&#160;看到刘璘就要离去,一股无名火直接从高尚冰的心底涌起。
&#160;&#160;&#160;&#160;“刘璘,难道你爸妈没告诉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尊重吗?”高尚冰质问道,“没素质的家伙!”
&#160;&#160;&#160;&#160;“人?在哪里?”宇天将手放在了耳朵旁,做出了一副倾听的模样。
&#160;&#160;&#160;&#160;“根本就没什么声音嘛,我只是听到了一只疯狗在乱吠!”宇天神情认真的说道。
&#160;&#160;&#160;&#160;他竟将高尚冰比作了......疯狗!
&#160;&#160;&#160;&#160;“呵呵呵!”听到刘璘的比喻,王梦雨顿时捂着嘴笑起来了。
&#160;&#160;&#160;&#160;一时间,银铃般的笑声在二楼回荡着,煞是好听。
&#160;&#160;&#160;&#160;而此时,高尚冰和周琳才注意到了刘璘身边的王梦雨。
&#160;&#160;&#160;&#160;不知道为什么,当周琳看到王梦雨的时候,心里竟是产生了些许的醋意,好似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了一般!
&#160;&#160;&#160;&#160;此时,王梦雨带着一副大大的墨镜,将她的半张脸都遮住了,因此,高尚冰和周琳还不知道,这个出笑声的女生,就是他们的女神老师。
&#160;&#160;&#160;&#160;此时,高尚冰才将注意力放在了王梦雨身上,一丝淫光在他的眼底闪烁。
&#160;&#160;&#160;&#160;虽然王梦雨戴着大墨镜,但是从王梦雨的凹凸有致的身体,雪白的肌肤以及黄鹂般的声音,高尚冰可以肯定,眼前的这名女子,绝对是美女,而且是级大美女!
&#160;&#160;&#160;&#160;然随后,他就更加愤怒了。
&#160;&#160;&#160;&#160;因为在一名级大美女面前,他竟然被比作是疯狗,就算叔叔可忍,婶婶也不可忍啊!
&#160;&#160;&#160;&#160;作为一名大男子主义者,他向来是看重自己的面子,更不要说面前有美女了。
&#160;&#160;&#160;&#160;因此,高尚冰爆了。
&#160;&#160;&#160;&#160;“果然不愧是农村人,就是没素质,没教养,真不知道你爸妈是怎么教育你的,还是说,你本来就是和你爸妈学的!”
&#160;&#160;&#160;&#160;高尚冰的言辞不可谓不犀利,直接奔向了刘璘的父母。
&#160;&#160;&#160;&#160;常言道:辱人不及父母!
&#160;&#160;&#160;&#160;现在,高尚冰破坏了这个常规。
&#160;&#160;&#160;&#160;刘璘终于是回头,看向了高尚冰,眼神冰冷。
&#160;&#160;&#160;&#160;高尚冰已然是触及到他的底线了。
&#160;&#160;&#160;&#160;“怎么,你有意见?”高尚冰冷笑道。
&#160;&#160;&#160;&#160;“梦雨,看到此鼠,我突然有兴致做词一,你给我评价一番,如何?”刘璘看向王梦雨,温声道。
&#160;&#160;&#160;&#160;听到刘璘的话,王梦雨顿时一愣,她没有想到,刘璘此时此刻竟是有兴致做诗词,这还真是.......奇葩啊!
&#160;&#160;&#160;&#160;不过,王梦雨还是点点头,答应了!
&#160;&#160;&#160;&#160;因为她突然对刘璘接下来的诗词,很感兴趣!
&#160;&#160;&#160;&#160;她有一种预感,这会是一相当有趣的诗词。
&#160;&#160;&#160;&#160;“作诗?穷鬼,你以为你是谁?上古圣贤吗?你说想作诗就作诗?呵呵!”高尚冰冷笑道。
&#160;&#160;&#160;&#160;刘璘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高尚冰,并不做回答。
&#160;&#160;&#160;&#160;现在就算说再多,也是枉然,要打脸,就要狠狠的打!
&#160;&#160;&#160;&#160;“我的这诗的名字叫做《相鼠》!”刘璘看着王梦雨,沉声道。
&#160;&#160;&#160;&#160;然后,刘璘向前一步,朗声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60;&#160;&#160;&#160;只是第一句,就让王梦雨眼前一亮!
&#160;&#160;&#160;&#160;作为一名大学国学老师,她对于国学的研究,不可谓不深!
&#160;&#160;&#160;&#160;因此,刘璘刚刚朗诵完一句,王梦雨就知道了这句诗词的意思。
&#160;&#160;&#160;&#160;而高尚冰和周琳作为申城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当然也清楚刘璘的意思。
&#160;&#160;&#160;&#160;因此,高尚冰的脸色都变了!
&#160;&#160;&#160;&#160;他没有想到,刘璘竟然是真的出口成章。
&#160;&#160;&#160;&#160;但更让他惊讶的还是后面。
&#160;&#160;&#160;&#160;“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160;&#160;&#160;&#160;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终于,这《相鼠》被刘璘朗诵完毕。
&#160;&#160;&#160;&#160;则高尚冰听完这诗后,则是满脸通红!
&#160;&#160;&#160;&#160;“你,你,你!”高尚冰指着刘璘,竟是被这诗气的说不出话来了。
&#160;&#160;&#160;&#160;这诗,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你看这黄鼠还有皮,人咋会不要脸面。人若不要脸面,还不如死了算啦。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却不顾德行。人要没有德行,不去死还等什么。你看这黄鼠还有肢体,人却不知礼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
&#160;&#160;&#160;&#160;说老实话,如果是面子比较薄的人遇到这诗,估计会被气死!
&#160;&#160;&#160;&#160;因此,饶是高尚冰的脸皮比较厚,但也是满脸通红。
&#160;&#160;&#160;&#160;“梦雨,这诗如何?”刘璘好像没有看到满脸通红的高尚冰,而是对王梦雨说道。
&#160;&#160;&#160;&#160;“好诗,这诗应该是运用了先秦时代的比,兴两种手法,通篇读下来,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更重要的是,我现这些诗句都押韵,真是妙到极点!”越往后说,王梦雨的眼神越亮!
&#160;&#160;&#160;&#160;“还有,这些诗句每四句的侧重不同,前四句侧重外表,中四句侧重内心,后四句侧重行为,妙妙妙!”说道后面,王梦雨竟是鼓起掌来。
&#160;&#160;&#160;&#160;也就是王梦雨,其他人还真的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体悟到这么多的东西。
&#160;&#160;&#160;&#160;“咚!”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
&#160;&#160;&#160;&#160;之间高尚冰竟然拉着周琳直接离开了二楼!
&#160;&#160;&#160;&#160;他是一秒钟都不想在留在这里了。
&#160;&#160;&#160;&#160;太丢脸了有木有?
&#160;&#160;&#160;&#160;“哈哈哈!”对此,刘璘出了一道爽朗的笑声。
&#160;&#160;&#160;&#160;“还是你厉害!”王梦雨竖起了大拇指,“这一下,高尚冰看到你,真的要避着走了。”温馨提示:为及时获得最新的小说更新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微信公众号“娱乐休闲百分百”,或搜索微信号:ylxx1000&&←(长按可复制),更有海量高清美女图片,丝袜性感美女图片.....还有大量好玩有趣的手机小游戏,免费任玩!红叶题诗的传奇
  深秋时节,西风萧瑟,树叶转色,其时景色斑斓,层林尽染。唐朝有些诗人喜爱用飘落的红叶题诗,留下了不少动人的传奇故事。
  红叶题诗&寄托真情
  红叶题诗的故事可能最初出于唐人孟棨所撰的《本事诗》。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顾况在洛阳时,与三诗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上有题诗曰: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洛阳是唐朝东都,苑中为皇宫边上,深墙之内便是禁苑,有水道与外相通,这一片有题诗的大梧叶应当是从禁苑由水道往外漂出,从诗意看,显然是禁苑中的宫嫔所作。诗句幽怨伤感,流露出对宫中生活的强烈反感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顾况读后难以释怀,吟咏再三,夜不能寐,第二天顾况也题诗叶上,于上游泛于波中,诗曰: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这位顾况就是提携过少年白居易的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
  当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到京师赴试,拜访顾况,顾况已经在诗界成名。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开玩笑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披卷阅得白居易所作《赋得离离原上草》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时,不禁拍案叫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对白居易鼓励提掖。这个故事成为中国诗坛的一段轶闻。
  顾况与白居易的轶事是他步入老年之时。本文所说他题红叶诗的时候还年轻,顾况大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德二年(757年)进士及第,天宝年间他才二十多岁,在长安游学。顾况是性情中人,年轻人血气方刚,当时胆子也不小,敢于和皇帝的禁脔酬和,而且说什么“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说得好听一点是同情那位作诗的宫嫔,如果给他上纲上线,说他是在引诱宫嫔,调唆那位宫嫔的不满,给他套上一顶“用心歹毒”的帽子也不为怪。不过顾况大幸,他所处的年代文字狱还不甚流行,没有因此遇到什么麻烦。
  十几天后,有一名顾况的朋友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捡起后交给顾况,诗曰: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这首诗写得比上一首明快,显然,这位红叶上的题诗人为得到知音而感到了欣喜,但也表达出了人不如树叶,失去自由的遗憾之情。
  这个故事的情节到此为止,顾况也没有因此有什么艳遇。但是这件事情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记。从此以后,这个深宫题诗人虚幻缥缈的身影可能会一直在他的头脑里飘拂闪现。
  题诗之叶&多为梧叶
  顾况与宫嫔红叶题诗的故事应当发生在晚秋时节,此时能变为红色的树叶很多,其中颜色最为鲜艳的可能是枫叶。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其中有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的就是深秋季节枫叶艳红的色彩。
  还有一种是黄栌叶,每逢晚秋,栌树叶子变红,灿如火焰,形成北京“香山红叶”美景的正是黄栌等树木的叶子。而且栌叶面积较大,适宜在上题字写诗。
  但是如论树叶的面积,梧叶比枫叶、栌叶更大,孟棨所撰的《本事诗》中就说题诗之叶是梧叶。不过梧叶入秋后,颜色转黄,并不是红色,如此说来,孟棨所说的这个故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不能称为“红叶题诗”,应该是“黄叶题诗”。
  不过之后确实发生了几个红叶题诗的故事。宋人王铚著《侍女小名录》(又名《补侍儿小名录》)中说,唐德宗时,一名叫贾全虚的进士在宫外御沟中捡到一片题有诗句的红叶,文中注明是红叶,不过没有指明是栌叶还是枫叶。
  叶上诗句内容不详,估计也是“深宫幽怨,愿得真情”之类的意思。这个贾全虚显然是个情种,看了红叶诗后居然得了相思病,终日恍恍惚惚,茶饭不思,“怀恋其人以至泣下”。男子汉哭哭啼啼,很是引人注目。唐德宗知道后,问后宫中何人在红叶上题诗?宫女王凤儿不敢隐瞒,承认是自己所题,唐德宗乃将王凤儿赐给贾全虚为妻,了其想思之愿。
  不过历代有一些文史专家认为王铚这个人治学不严谨,喜欢作伪书,编故事。贾全虚、王凤儿并无其人,可能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故事只能姑妄听之,当不得真。
  唐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试,考试结束后,卢渥在京师遍访名胜,一次散步至禁苑外柳林中,发现从皇宫御沟中漂出一片颜色鲜艳的红叶,隐隐约约上面似有墨迹,他捡起一看,叶片上题有一首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诗句透露出作者苦闷的心情,盼望随流水漂出的红叶能将自己的心思告诉宫外的世人。卢渥看了后深为感触,便将红叶收藏起来。有一年,唐宣宗下诏,将一批宫女放出,准其择配,嫁给朝廷和地方上的官吏。卢渥其时在范阳做官,也被准许得到一名宫女为妻。洞房花烛之夜,卢渥突然想起御沟漂叶之事,将珍藏的红叶取出,问新娘是否认得叶上题诗是宫中何人手笔?新娘拿起红叶,仔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亲笔手迹,而眼前的夫君,是当年拾捡红叶之人。她感慨地说:“当时所题,不谓君得之。”说完,吁叹不已,泪如雨下。(见唐人范摅著《云溪友议》或宋人阮阅著《诗话总龟》)
  北宋人刘斧编撰的《青琐高议》中有一则名为“流红记”的传奇故事,说的是唐僖宗时,诗人于佑在皇宫御沟中拾到一片由宫女韩氏题诗的红叶,于佑“喜其句意新美”,将这片红叶藏在身上,另外检了一片红叶随手和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御沟上流水中,流回宫中后恰巧又被韩氏捡到。不久,唐僖宗下令放出一批宫女。于佑在朋友韩泳的帮助下,娶了一名宫女为妻,这位宫女刚好是在红叶上题诗的韩氏,一天,韩氏无意间在于佑的竹书篮里看见他珍藏多年的那片红叶,不由大惊,说:“此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于佑便将当年的事情告诉了她。韩氏说:“吾于水中亦得红叶,不知何人作也?”于是开箱取出她收藏的那片红叶,叶虽枯萎,墨迹犹存,于佑一看,正是当年自己写下的。两人惊喜交加,慨叹天道有缘,相对感泣良久。
  自两人互相在红叶上题诗到后来结为夫妇,中间已相隔了悠悠十载光阴。事情竟然会如此凑巧,于佑和韩氏这两人真正是有缘之人。
  “红叶题诗”的故事所以感人,在于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珍惜。这些故事的内容含蓄、细腻、温婉、迷蒙而又带有无奈、伤感的情怀。小小的一片红叶,被故事中的男女当事人作为神圣的宝物而珍藏,梦牵魂绕,历经岁月而不弃,实际上他们是在内心深处珍藏了一种美好真挚的情感。
  历代有不少诗词作者对“红叶题诗”的故事反复吟诵,宋代词人张炎《渡江云·次赵元父韵》词中有:“惟只有,叶题堪寄,流不到天涯”的句子。南宋词人张孝祥在《满江红》词中写道:“红叶题诗谁与寄,青楼薄倖空遗迹。”元人朱德润在《题红叶题诗图》诗中说:
  金殿风微拾坠红,题诗聊寄玉沟东。
  芳情有意随流水,细字无心学断鸿。
  别馆乍凉霜透幕,长门深夜月移宫。
  才情偶尔成佳配,不道周南有国风。
  一片红叶,能让深墙内外、素昧平生的一男一女发生了巧妙的连结,并且最终成了佳偶。这样的姻缘,人们都明白,从几率来看,非常微渺。“才情偶尔成佳配”,而更多的宫女依然是“长门深夜月移宫”,在凄凉孤独中度过一生。所以人们只是将它当作传奇故事看。
  世事苦涩&人鬼殊途
  正因为红叶题诗成了传奇,在后人嘴里,这个传奇演化成了人鬼相恋的悲剧故事:故事说,唐末僖宗年间,进士李茵在御苑边游览,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有题诗。李茵将红叶捡起,收贮在书箱里。后来僖宗在战乱中躲避到了蜀地,李茵也在百姓家避难。见到一个流落民间的宫女,她说自己是宫中的侍书(宫女职务之名),名叫云芳子。云芳子不仅美丽娴雅,而且很有才学,李茵与她甚为投机,交往日深后,云芳子发现了李茵收藏的那片红叶,感叹说:“此妾所题也。”
  两人一路上相携相扶。到了绵州时,遇上了一名宦官,这个宦官认出了她,一把将她抓住,问道:“你不是云芳子吗?怎么跟人来到了这里?”逼令上马,将她强行带走,李茵眼睁睁看着云芳子被人拖走,心如刀割。
  那天晚上他独宿在旅店里,想起云芳子不由泪下。这时云芳子忽然推门回来了,她对李茵说:“妾以重金贿赂了中官,今后我可以跟你走了。”李茵十分欣喜,于是与她结为夫妻,两人相伴回到了李茵的家乡襄阳。相亲相爱,过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几年后,李茵得了病身体逐渐消瘦,有个道士说他被鬼气所缠。要为他作法打鬼,这时云芳子才对他说了实情:“那年在绵州,实已自刭而死。但感君之深意,不忍弃君,故相从耳。人鬼殊途,何敢贻患于君。”说毕置酒赋诗,李茵与云芳子抱头痛哭,酒后云芳子飘然而去,不知所终。(见《太平广记》、《北梦琐言》)
  这个以红叶为连接物的人鬼相恋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叙述了一对有情人被活生生拆开,从此殊途相隔,不能相见的悲剧,令观者留下深深的怅惘。
  “红叶题诗”发展到后来,在一些风流才子手里产生了变异,脱离了原先爱情故事的内涵,变成了一种观赏的情调、一种珍玩的器具。
  明代才子高濂身居杭州,高濂追求生活的品质,写了一本名为《遵生八笺》的书,书中归纳&“秋时幽赏”十二条,第一条就是到“西泠桥畔醉红树”赏玩红叶。
  如何赏玩?他有两种玩法,一是在“影醉夕阳”“霜红雾紫”中携小舟,吟赏中“得一二新句”,以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漂泊何所”,这种玩法潇洒飘逸,非常浪漫。二是晚上“月夜相对,朝烟凝望”,此时“露湿红新”,迎着西风,任凭西风将湿红之叶飘在身上,而体味所谓“秋色怜人”,这种玩法缠绵悱恻,迷蒙委婉,据说别有异趣,但恐怕一般人还玩不来,玩得不好,会受风寒,患上感冒。
  清人李渔将“红叶题诗”视为风流佳事。这位大才子、大玩家据此设计制成了一种如秋叶状的匾额,在上面题上诗句,挂于自己房前,“御沟题红,千古佳事。取以制匾,亦觉有情。”将此匾取名为“秋叶匾”。
  这些后代的文人雅士将“红叶题诗”只是看作为一种寄情遣怀的赏玩方式,而对“红叶题诗”故事中蕴含的世事艰辛苦涩、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置于一旁,这就离了谱。
  红叶题诗的故事几乎都发生在唐朝。也不是偶然的,在唐代,嫔妃宫女数目之多令人难以想象。杜甫在他的诗歌中有“先帝侍女八千人”之句,白居易也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之说。实际上宫廷里的女性远远不止这些。唐太宗时,大臣李百药上疏曾说到:“无用宫人,动有数万”。《新唐书·宦者上·序》中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这个数字可能达到了两千年历代封建王朝的顶峰。
  刘达临先生算了一笔账,唐朝的人口最多的时候是天宝十三年(754年),共有5288万余人,假定其中女性占一半,有2600多万人,那么宫中4万多女性,大致上占了当时妇女总人数的600分之一,即平均每600名女子中,有1名要入宫充任宫嫔。(《中国古代性文化》)
  风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一人独霸了这么多的女性,不知造成了多少怨女旷男,人世间会增添多少悲剧。
  宫中的女性除极少数封为后妃,绝大多数生活凄凉,命运悲惨,即使是后妃,荣华富贵常常也不能享到尽头,除了极个别几位因儿子做了皇帝,而得以享皇太后之尊外,大部分因为年老色衰或者其它原因,被皇帝抛弃,甚至死于非命。
  风流天子唐玄宗原来还有一个妃子名叫江采苹,容貌秀丽,体态轻盈,擅长舞蹈,舞姿飘逸、柔美。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因她酷爱梅花,称她为“梅妃”(梅妃的事迹出于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新旧唐书等正史无载。)
  唐玄宗夺媳杨玉环入宫封贵妃后,三千宠爱集一身,冷落了梅妃,梅妃后来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一次唐玄宗偶然想起梅妃,派人悄悄送给梅妃贡珠一斛,梅妃吟诗辞谢,其诗名《谢赐珍珠》: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读后心中郁然,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这首诗流传甚广,甚至传到欧洲,据说先是翻译成英文,被大诗人歌德从英译本译为德文。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携杨贵妃等人逃跑,不久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战乱平息后,唐玄宗自蜀地归长安,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发现她胁下有深深的刀痕,唐玄宗痛哭流涕,见者也无不感怅。
  宫人杜秋娘原先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歌姬,她是一名才女,以作七言诗《金缕衣》而著名,诗云: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锜后来举兵反叛朝廷,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入皇宫为奴,为宪宗所爱,当上了他的妃子。宪宗被宦官害死后,她在穆宗时被委派为漳王的保姆,因为漳王受诬陷,她被株连赶出皇宫,遣回乡里,老来饥贫交迫,孤苦伶仃。
  诗人杜牧一次过金陵,在秦淮河岸边听到有女子唱出的歌声,音质甜美,如同银铃一般。他请歌唱者近前一见,发现演唱者竟是一位满头白发,衣裳褴褛的老太,杜牧问其姓名,方知原来是名冠一时的杜秋娘,杜牧怅然有感,写下《杜秋娘》诗,叹息她命运的悲惨,发出了“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的深沉感慨。&
  大量的宫女在宫中地位低贱,因此所受的迫害和痛苦比妃嫔还要严重得多。她们常常会被加上莫名其妙的罪名,随便地被处死,生命如同草芥。&
  宫嫔受皇帝宠幸应该是件好事了吧?也未必,可能也会是一场大祸。传奇小说集《绿窗新话》(作者皇都风月主人,生平不详)里有记载,越地(今浙江地区)向唐宣宗献上了一名美女,宣宗十分宠爱,数日内赏赐无数。有一天他忽然闷闷不乐,说:“明皇宠杨妃,天下至今未平,我岂敢忘!”左右奏言可以放还,宣宗却说:“放还我必思之,可赐鸩一杯。”这个可怜的宫嫔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毒死了。
  宣宗在唐朝十多位皇帝中还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历史上还有“小太宗”之称,他有感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以至天下纷乱,有所省悟,无疑应给予肯定,但是他出于狭隘、自私的心理,而将美女处死,这种残忍的行为令人愤慨。
  对于宫女们来说,即使性命保全,但是人生的幸福与她们无缘,从天真活泼、豆蔻年华的少女到两鬓斑白、步履迟缓的老人,她们生命的光彩在深宫中的煎熬中逐渐消失。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唐代的宫女为终身制,被发放出去只是帝王心血来潮时的临时行为。唐顺宗“出宫女三百人于安国寺,又出掖庭教坊女乐六百人于九仙门,召其亲族归之。”唐文宗曾经两次放出宫人,一次“内庭宫人非职掌者,放三千人,任从所适。”另一次“出宫人四百八十,送两街寺观安置。”与数万留在宫中的宫人相比,放出的只是一个零头。虽然如此,但也为历代史家好评。
  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诗中说: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的诗句以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宫女述说往事的口吻道出了她们心中的辛酸,以前气派辉煌的行宫现在变成了寂寞寥落的旧房子;以前美艳动人的宫女,现在都成了垂垂老矣的白头老妪,她们空守着破败的昔日豪宅,诉说着唐玄宗当年的故事……
  白居易在《上阳人》中对宫女的生活作了描写,其诗云:&“……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大量的良家女子被置于后宫,受到森严的宫规约束和压制,受尽凄苦,人性起码的权利,遭到了无情的剥夺,加上帝王的暴虐淫威、后妃的妒忌欺凌,同辈的排挤倾轧,她们内心的苦楚非常人所能理解。
  因此当时很多宫女多以题诗寄情作为一种心理宣泄,以此打发凄凉和寂寞的愁苦时光,但能得到知音回赠,实属罕见,可以想象送出红叶诗的宫女当时得到酬诗后欣喜的心情,但更多的是痴痴地在御沟边等待,等啊等,日复一日,不知等了多少时日?到头来往往落空。至于要从中连结成一段“姻缘”,机会更是万分渺茫。
  《本事诗》中还有一段故事。唐天宝年间,玄宗命宫女裁制军衣,分赐边塞军卒。有一士兵于短袍中得诗一首,云: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重取后身缘。
  这显然是一首情诗,不仅深情款款,还要结缘来世。士兵看了后惶恐不安,隐匿不报,这可是杀头之罪!赶紧上报;主帅也不敢隐瞒,直奏朝廷。
  唐玄宗见诗写得不错,以诗遍示六宫,说:“此诗是谁所作?说出来,朕不加罪。”有一位宫女出来承认诗是自己所作,自言万死。玄宗起了怜悯之心,不仅没有怪罪,还降旨将她许配给那位得诗的士兵,并对那名宫女说:“我给你结今生缘。”边塞的士兵们为之感泣。
  这个故事缺乏普遍意义。这只是帝王一时兴起,他决不可能会想到后宫几万名宫女也应该结今生缘,将她们全数放出。
  当然,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宫女们也会以某种形式反抗。有一年正月望日,唐中宗和皇后微服出宫,在市上徜徉游览,让一批宫女陪同,一些宫女趁人多拥挤之际,悄悄溜走,史书上蔑称她们“皆淫奔不还”。一个个如鱼归江海,寻找自己的归宿去了。
  唐传奇中还有一则名叫《无双传》的故事,作者薛调,故事发生在唐德宗建中年间。官宦家小姐刘无双与书生王仙客自幼青梅竹马,因泾原兵变刘家受牵连,无双没籍为宫女。无双入宫后,被分派洒扫皇家陵园。王仙客得知消息,找到一位叫古洪的押衙,求他帮忙救出无双。古洪想出一个妙计,从茅山道士那儿弄来一种可以让人假死的药丸,然后派人乔装宦官前往皇陵,说是皇上有诏,赐毒药令无双自尽,无双吞下药丸顿时气绝身亡。接着,古洪以亲属名义,用百匹丝绢赎得无双的尸体,三天后药性退去,无双复活。王仙客携刘无双远走他乡,从此隐姓埋名,得以白头偕老。
  故事离奇曲折,富有艺术魅力。但结局处理过于离奇,因此后人怀疑虚构成分居多,只不过是表达写作者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
  唐代诗歌中的一些宫怨诗,大多出自宫外文人雅士的手笔,这些文人雅士的宫怨诗,缺乏亲身感受,只能代抒怨情,有的还是借题发挥,另有寓意。而这些红叶上的题诗由宫女们亲手写出,让人们直接听到了宫人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的心声。
  不过在战乱时,这些女子的命运更为悲惨。
  唐朝后期宦官掌权,藩镇作乱,尤其是唐僖宗(862~888年)时期,兵荒马乱,更为黑暗。唐僖宗李俨,十二岁时即位,他从小由宦官田令孜服侍,李俨即位后称他为“阿父”。田令孜大权独揽,唆使皇帝玩耍淫乐,大肆挥霍,宦官们也乘机搜刮民财。
  乾符元年(874年),关东旱饥,州县继续催征勒索,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入长安,僖宗李俨逃亡成都,黄巢失败后,他于中和五年(885年)还京师。数月,即再奔凤翔,旋又走兴元(今陕西汉中东)后又返京,皇宫中的宫女有的遭到了黄巢军的凌辱,有的虽然逃出了京城,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唐僖宗回到长安后,痛斥那些来不及出逃以致成为黄巢姬妾的勋贵女子和宫嫔,“世受国恩,何为从贼?”这些女子中有位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这样的回答理直气壮,掷地有声。
  作为帝国元首的唐僖宗和带兵的将帅,这些大男人只顾自己逃命,却责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不能以死相拼,保全贞节,这是什么逻辑?连欧阳修所著的《新唐书》也对僖宗评论说,“其本始不正,欲以正天下,其可得乎?”
  对这位女子义正词严的反驳,混账透顶的唐僖宗却根本不予理会,“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人争与之酒,其余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见《资治通鉴》)
  这种人为的悲剧让凡是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会洒泪,当时“人争与之酒”,显示出民间百姓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以这种方式,对这些苦命女子给予了充分的怜惜和同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线作诗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