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护工需要哪些资质证明包括哪些

热点:&&&&
老太不吃饭被打耳光 院长称部分护工无资质(图)
老人被打(视频截图)
苏州幸福之家敬老院
  “有没有搞错!还有那么坏心肠的护工!”昨天,苏州当地某论坛上一篇题为“老太吃不下饭,护工频频抽耳光!可恶之极!”的帖子让网友义愤填膺。在该帖附上的视频中,一名女护工在给一位老太太喂饭不成后,竟连扇老人两个耳光。根据视频,可以看出事发地为苏州市沧浪区幸福之家敬老院。
  视频:老人不吃饭护工扇耳光
  帖子中的视频是苏州当地媒体无意中在沧浪区幸福之家敬老院内拍到的。画面上,一名背对镜头身着紫色外套的女护工,正给一位坐在藤椅上的老太太喂饭,期间老人不时地伸手想将饭碗推开,但护工不依不饶,不仅强行把勺子往老人嘴里塞,还把老人的下巴抬高,可老人就是不张嘴。就在这时,怒气冲冲的护工居然提起右手朝着老人的面颊就是“啪啪”两个耳光。
  帖子发出后引来网友对敬老院及该护工的口诛笔伐。“可恶之极,这种没良心的人怎么可以去当护工!”网友“此地无银”感叹如今敬老院护工的素质太差。
  敬老院:护工被辞退老人已回家
  昨天上午10点半,记者在苏州解放新村一处旧居民楼下找到了沧浪区幸福之家敬老院。
  院长沈玉祥告诉记者,“打人事件”发生在本周一,但事实并非视频中那样。据他介绍,被打老人名叫张根妹,苏州本地人,今年78岁,是10月6号刚住进来的。“她有老年痴呆,是托了熟人才住进来的。”沈玉祥称,张根妹不能自己进食,每次吃饭都需要两个护工。“那天是一位姓谢的护工一个人喂饭,当时张根妹把饭粒弄在了脸上,护工那是在帮她擦脸,不是打人。”
  沈玉祥告诉记者,谢姓护工来自苏北,在该院才工作了1个多月,目前已被辞退,而张根妹也于昨天上午被接回了家。“我们正在和家属协商赔偿问题。”
  老人:护理尚可但无上岗资质
  记者随后采访了敬老院内的几位老人。74岁的杨树银老人告诉记者,他在敬老院已住了两年,基本还算满意。谈到被开除的谢护工,杨树银表示,感觉她还挺细心的,应该不会打人。
  不过,该院几位受访老人在认可居住条件的同时,对该院护理人员的资质产生质疑。一位老人私下告诉记者,他从未见过该院的护理工外出接受过培训。对此质疑,沈玉祥承认,该院除了1人具有护理工正规资质外,包括谢护工在内的3名护理人员都没有上岗资格。“我们是通过中介招聘来的,直接上手能用就行,他们3个入职后都是由那个有资质的护工进行培训后上岗的。”
  家属:怀疑老人不是第一次被打
  “耳光打得都能听到声音,怎么可能是在擦脸!?”对于沈玉祥的解释,张根妹的儿子张先生完全不认同。他告诉记者,母亲从入院到昨天接回家,一共才20天,但他明显感觉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我母亲的确老年痴呆,但护工也不应该这样虐待老人,我怀疑母亲不是第一次被打。”
  张先生说,他很后悔把母亲送到这家敬老院,现在他初步计划是把母亲安顿在家里,找一位专人护理。对于赔偿问题,张先生表示还在协商中。
  民政局:严肃处理并引以为戒
  “不管有没有打人,护工都会被开除。”昨天,沧浪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他们将会严肃处理此事,并已要求幸福之家敬老院开除那个护工,并赔偿老人损失。
  据该负责人介绍,幸福之家敬老院是一家民营养老机构,按照要求,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敬老院护工都必须持证上岗,但由于护工流动性太大,养老机构盈利较少等原因,民营敬老院做到护工持证上岗的并不多。该负责人说:“护工素质的确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但发生这样的事前所未见,近期我们会对全区养老机构进行规范检查,以此为戒。”实习生
  快报记者 何寅平 文/摄 来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news6)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请问养老院的护工一个月工资多少_百度知道
请问养老院的护工一个月工资多少
要看哪城市护理病能否能自理等都要看条件呀能自理<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H陪护等城市4k定能找现春节护工要家工资能要高般问题三高类需要看着月3K行种护工同护理几工资太低
其他类似问题
养老院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农村敬老院陷困境:条件差护工缺 数十万床位闲置
  中广网北京2月18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年刚过,大批青壮年农民工陆续开始返城务工。经过短暂的相聚,乡下的父母又成为实至名归的“空巢老人”,开始了新一年的守望。
  没有子女在身边,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理应通过当地养老院来解决。然而记者走访多地调查发现,农村养老院存在设备陈旧、入住率低、人才缺乏等多种困境。
  农村敬老院,为何想说爱你不容易?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养老院又如何加速转型?
  全国老龄委副主任阎青春介绍,与城市养老院的一床难求不同,农村敬老院大量床位闲置。“敬老院”在农村,最初是为农村五保户老人而设的,但是现在农村的空巢家庭已经接近半数,农村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养老的需求不相适应。
  阎青春:2010年闲置床位47.5万张,床位利用率只达到78%多。敬老院建设中,目前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过分强调集中供养,造成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的对立,同时也违背了五保老人养老意愿和整个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河南平顶山的李永强说,自己要外出打工,但是看到在农村敬老院中陈旧的设备,很多老年人集中在一间大屋子中休息,便打消了把父母送到敬老院的念头。
  李永强:敬老院的设备,包括生活、卫生、医疗,也没有多对老人负责。老人吃的咸菜,上午吃面条;娱乐、活动也不行;有个头疼发热,敬老院里没有人伺候。
  山东聊城张鲁镇的王大爷说,他们那的养老院有52张床位,只有22人入住。虽然村中的青年大都外出打工,但是老年人去养老院的还是寥寥无几。
  王大爷:我们村里去了两个,都回来了。我看着,条件还不是太成熟;还有老年人有传统观念,儿女不是那么太不孝的话,还是想享受家庭温暖。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程集镇敬老院里,院长江振其说,目前集中供养老人保障标准比较低,一个月只有100多块钱,许多五保老人不愿意入住,可以容纳100人的敬老院中目前只住了50人。
  在三千公里外的新疆乌鲁木齐,爱心老年公寓院长张文华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说,机制僵化、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农村敬老院的发展。
  张文华:农村敬老院机制比较僵化,到现在几十年了,基本上管理体制大多数都是一公到底,这是制约农村敬老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需要长期照护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不仅仅表现在城市里,在农村更加严重,新疆乌鲁木齐农村敬老院院长通过专业培训的只有一人,拿到国家资质证书的专业护理员没有一人。
  全国老龄委副主任闫青春表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要求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和敬老院加速转型,实现多种服务方式并举,多种分配形式并行的农村养老新模式。
  阎青春:主要从收住五保对象向同时收住五保和社会老人过渡,进而再过渡到主要收住社会上失能高龄老人的定位上。不要再去从公办、公管,从办到管一揽子拖起来,躺在国家财政身上,这种人浮于事、高消耗、低效能的状况必须改变。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表示,未来将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
  詹成付:地方政府能给入住老人更好的补贴,或给养老院补贴,也会提高入住率,尽管价格高,但是有方方面面的补贴,使老人能住得进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注意到这些问题,尽量给予很好的引导。
】【】【】被误解的养老院护工
在外人看来,养老院的生活缓慢而波澜不惊,但当记者深入其中,却看见一座充满困惑的城。
记者—王若翰如果你已年迈耳聋,又因此变得口齿不清,导致旁人不愿与你沟通,那么,世界于你而言,会不会变为一座孤岛?如果你因病卧床,失去了的自理能力,每天需要由别人来照顾饮食起居,那么,生命于你而言,会不会化作一种不堪忍受的沉重?如果你经历了相携多年的老伴儿离世,又因子女无暇陪伴而倍感孤独,那么,岁月于你而言,会不会成为一个无比冗长的过程?要不是电影《桃姐》的细致描绘,很多人对养老院了解不多。2012年4月,记者以义工身份,在上海中心城区一家化名为“白云养老院”的养老机构中,义务劳动近半月,近距离观察养老院生态。生态圈身材微胖的张老师,总是在风和日丽的午后,让护工们用轮椅将她推到三楼的天台上,隔着一排被漆成蓝色的围栏,俯瞰养老院中的一小块空地。在白云养老院的宣传栏里,张老师打毛衣的一张被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下书“老有所学”,在养老院组织老年人业余活动的宣传中,她是个典型的代表。张老师的大儿子是一名企业家。据张老师说,由于儿子一家三口经常天南海北地旅游,不时刻照顾她,在征得她同意之后,将她送进了白云养老院。在来这里以前,张老师的儿子去看过好几家养老院,但数这里条件最好。当记者问及他是否愿意来这里养老时,张老师的情绪一下子显得很激动:“我自己想来的,来这里比家里好,有人照顾,吃的也好,在家里他们都忙,又没时间陪我说话的啦……”这家养老院里居住的老人大多耳朵不好,或患有其他疾病,事实上,张老师根本找不到人聊天。指着院子里长凳上的几个人,张老师一一向记者细数:“那个拿拐棍的老头子,有精神病的,经常爱骂人,有时候还动手咧!还有那个戴帽子的老太,老年痴呆,你跟她讲话,她听不懂的……”闲聊中,一位消瘦的老太拄着拐棍从冷飕飕的风中走向我们,希望与记者攀谈,看到老太有些刻意接近的举动,张老师一脸不屑:“这人耳朵聋的,你怎么跟她讲话?”最终,由于不忍拒绝这位老太的热情,记者不得不打着手势,与其进行简单沟通:“老人家,你的手好冷,要多穿点衣服!”当记者伸出手帮老太暖手时,老太居然抓住记者的一根手指,含糊不清地说:“你涂的红指甲真好看,我结婚时也涂过一次!”说这些话时,老太的面颊上浮现出一丝羞赧神情。基于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养老院里老人与老人间的人际关系,是工作人员平时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一位50岁左右的护理员,悄悄告诉记者:“养老院里一直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些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即便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几个室友,互相之间也很少交流,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喜欢年轻人,即便是一些口齿不清、双耳失聪的老人,也喜欢与年轻人聊天,尽管沟通困难,老人们还是喜欢在比比划划的手势里,对着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们开心地笑,因此,大学生志愿者在养老院里格外受到欢迎。”在外人看来,养老院里的生活是如此缓慢,且又如一潭死水般波澜不兴。而事实上,这里却也会出现紧急情况。养老院的一位医务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时候,老年人突发疾病,养老院不具备相关的医疗抢救措施,只能尽快通知家属,来将老人送往医院。但通常情况下,由于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老人在养老院里猝死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病危老人,本应在医院接受抢救,但因各种原因,医院没有接收,家属便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常常是今天送进来,第二天老人便去世了。由于很多老年人都患有心脑方面的疾病,养老院里的人际矛盾也很容易使一些老人发病。据了解,白云养老院去年就曾有一位老太,因打麻将与其他老人发生争执。当天晚上,老太突发心脏病,家属赶来将其送至医院,最终还是因抢救无效而去世。“特殊”问题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浦东新区高桥镇幸福、吉祥、如意敬老院院长凌芳表示,很多人认为,养老院只是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其实不然。很多来到养老院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心理上会产生很多问题。很多老人由于身受疾病折磨,或不想拖累儿女等原因,甚至会萌生轻生的念头。此种情况如不及时发现苗头并加以制止,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这就要求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在完成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的同时,注意观察老人的心情变化,主动与老人多做沟通,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排解老人心中的负面情绪。老人也有老人的“特殊”问题。老李只有50多岁,个头不高且双颊瘦削。在白云养老院里,他是一个时常被人暗地里议论的对象。老李是个“光棍”,终身未娶。因为身体不好提前退休,原来的单位考虑到其无人照顾,便以单位的名义将他送到了这家养老院。每个月,老李之前任职的单位会将老李的退休金打进养老院的账户,作为老李的养老费用,结余部分则由院长返还给老李本人。老李每次工资到手后,就会从养老院溜出去,彻夜不归。在生活节奏缓慢的养老院里,这样的事情很容易成为大家打发时间的谈资。一般来讲,对于院里因各种原因而独立行为能力受损的老年人,养老院里是不允许其独自外出的。而像老李这类可以独自外出且年纪较轻的入住者,院方没有理由限制其人身自由,如果老李要求出去逛逛,门卫也不得不放行。门卫大叔也向记者表示,养老院里,类似这样的事情很正常,还有的老年人在这里“黄昏恋”。凌芳,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这样的问题不仅在私立敬老院中存在,在自己担任院长的政府办敬老院中也多有发生。因为是政府办的缘故,幸福、吉祥、如意三家敬老院经常会受政府委托,接受一些无儿无女且无伴侣的孤老,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孤老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护工不好当早上6点,白云养老院里与老人同住的护理员们已经陆陆续续起床、洗漱,之后,他们开始为一些需要“特护”的卧床老人擦身。柳阿姨是一名一个月前刚刚来到这里的护理员,之前她一直在安徽老家种地。早起的柳阿姨似乎并无困意,她称自己在老家早起惯了,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每天要睡到中午才起。午饭时间,柳阿姨拿了一个盛了饭菜的碗,到旁边的搅拌机处将碗里的饭菜一股脑儿倒入其中,打成糊状。“有的特护老人没牙了,天天就这么吃饭,我一会儿就去喂饭了。碰上实在连咽都不会咽的,就跟他们家属商量,找医生来安个鼻饲管,直接用针管往里推……”柳阿姨并没有接受过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护工培训课程,按照政府统一规定,各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都要接受相关部门培训、考试,才能持证上岗。“上个月这里好像有两名护工被送去上课培训了,不过这里大多数人都没考证,干这活儿,还用拿什么证啊!”据了解,白云养老院目前共有床位120张,入住老人约80人,房间按照单人间、二人间、三人间和六人间划分,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柳阿姨负责其中两个二人间和一个六人间共十位老人的护理工作。其中一位104岁的老太,为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特护老人。柳阿姨告诉记者,按照需要照顾老人的等级,每位护理员分到的护理人数也不尽相同。如分到的特护老人较少,那么需要护理的老人总数就会相对较多,最多的就是像自己这样,一个人负责十位老人的护理工作。说话间,104岁的特护老人拉响了床头的呼叫铃,对闻声赶去的柳阿姨含糊地说了句“大便”。在柳阿姨掀开老人被子的一刹那,记者注意到,老人下身赤裸,臀部下面的床单上潦草地垫着一块塑料布。随后,柳阿姨将一个扁马桶塞在了老人的胯下,又为老人盖上了被子。柳阿姨拿出便盆后,用手里的几张卫生纸,揩了两下老人下身,算是帮老人排便后身体进行了清理。很快,同住一室的另一位老人就开始面带不悦,指着电视柜后面的一盒卫生香,让柳阿姨点上。与养老院的床位相比,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数量更是很难满足市场需要。凌芳告诉记者,很多来应聘养老院护工的人员,本身受教育水平极低,有的根本不识字,自然也不可能通过考试,领证上岗。而由于养老护工行业低廉的收入和较低的社会地位,很多具有一定素质的人也不愿从事此行业。“目前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普遍年龄均在50岁上下,新一代的年轻人不愿从事此行业。按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估计5年或10年以后,养老院工作人员就会出现断档。”但与此同时,凌芳本人却并不赞同私有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在凌芳看来,为了追逐利益,私人投资者在养老行业中必然会出现种种的克扣现象。据了解,在凌芳接任高桥镇三家政府办养老院的院长一职之前,这三家养老院曾在2002年至2006年一度被私人承包。后来由于承包者过分追求盈利,养老院诸多设施水平及伙食标准均出现下滑趋势,导致许多老人及家属结成联盟,联合向政府反映,政府也因此收回了三家养老院的承包权。近几年,媒体上陆续曝出的有关养老院工作人员虐待老人的新闻,让很多打算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及其子女心生顾虑。采访中,记者也对此格外留意。一家私立敬老院的护工,在不知道记者真实身份的情况下表示,指着一位将饭碗打翻在床上的老太告诉记者:“你看这个老太,老年痴呆,每次吃饭都要弄得很脏,有时候还故意大便在床上。这样我肯定要发火,倒不会打她,但凶她两句还是有的,每次骂过她会好一些,过两天又犯了,还要骂!”针对养老院“虐老”的传闻,另一家养老院的社工刘文亮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以自己曾实习并就职于多家养老院的经历看,虐老传言很多时候源于误会。比如某媒体曾曝光一家养老院捆绑老人一事,其实是养老院里为防止失能老人摔下床而采用的约束带。刘文亮告诉记者:“一般,在使用约束带之前,院方会事先征求家属意见,并签好协议。如家属不同意使用约束带,也要书面声明,由此引发的老人安全问题与敬老院无关。”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刘文亮猜测,新闻中报道的捆绑虐老问题,可能是由于养老院与家属沟通不当所造成的。同时,刘文亮也向记者透露,自己在实习时,也在一家养老院里看到了护工殴打老人的事情。回想起那一幕,刘文亮至今心情难以平复。一位老人因患有老年痴呆,不愿进食。而其所在的养老院则规定护工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所有老人的喂饭工作,否则,护工自己的吃饭时间就会错过,且其他工作人员也不会为其留饭。据刘文亮描述,那位男性护工一边恐吓老人,一边狠狠地抽了老人几个耳光,直打得老人嘴角流下鲜血。“但后来,我发现类似这样的情况,毕竟是极偶然的现象,对大多数护工都不会动手殴打老人。”目睹过虐老事件不久,刘文亮便离开了那家养老院。养老院好不好,管理层面很重要。凌芳告诉记者,在养老院工作的护工们,每天面对着一群失能的老人,心情也难免产生抑郁。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不仅应该时刻关注老人们的生活情绪,在挑选护工时格外留意观察护工的个人品质。更要与工作人员积极沟通,并通过组织一些业余活动,帮助工作人员们排遣中的负面情绪。“我时常考虑这样的问题,到底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帮助护工们排遣心中的压抑情绪。比如考虑去敬老院以外的地方,大家一起唱唱KTV,一起吃饭、谈心,或者有人愿意喝老酒,我就陪他们喝上一顿老酒,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倾诉一场。”在采访的最后,谈到养老院的服务提升问题,凌芳表示,提高护工的生活质量,从客观上,也会有助于其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居住于此的老人们,晚年更加幸福。(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中老年人姓名均为化名)
(本文来源:新民周刊
更多相关搜索: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瞭望东方周刊》
“温州楼市至少要调整三年,短期资金现在套牢,撤出基本无望。”长期在上海的温州炒房客秦国明说,如今温州人都想着套现,因为现在的调控政策都看不到头
《中国新闻周刊》
你站在地沟里蒙混别人,别人在牛奶里搞三聚氰胺。你让别人恶心,别人让你寒心。整个中国食物生态,已经被几乎所有食物制造者,搞得几近崩溃。
《中国新闻周刊》
具有自身利益偏好的地方政府,需要在民生保障和政府腰包之间做出选择。
《新民周刊》
日本开拓团纪念碑被砸背后,除了狭隘民族主义之外,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也不能忘记历史,但终究,还是要往前看的。
《新民周刊》
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股市有风险,楼市有“路障”,高利贷成了当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全民“放水”的疯狂。
《南方人物周刊》
39死近200伤,一次铁路事故中最低级、最应该防范的追尾碰撞,让打鸡血般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高铁打了个冷颤。大干快上的狂热背后是强大的长官意志,以及基于垄断养成的自大、昏愦和腐败,对安全与生命的极端漠视.
《中国新闻周刊》
几乎每年铁道系统内部都要进行安全大检查,但温州动车追尾悲剧还是发生了。这种内部监督的失控,最终凸显了外部监督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周刊》
世界级的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历经半年,“首都经济圈”终于从一个概念进入到了规划制定阶段。
《瞭望东方周刊》
水资源日益稀少的今天,汉江水到底是随“南水北调”输往北京和天津,还是留给三峡用来航运和发电,这是长江的两难。
《南方人物周刊》
陈氏家族的百年浮沉,烛照出了中国近代文化人命运的一个缩影。
《中国新闻周刊》
在15个月的等待和努力宣告失败后,姚明他选择了放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习惯没有姚明的NBA。
《新民周刊》
又一个央企含着微笑,对利益永无止境的索求,对苦主哭诉的无动于衷,对生态恶化的置若罔闻,对社会愤怒的视而不见。围观中,渤海慢慢地死去。
《中国周刊》
在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倾斜的中国,生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人别无选择。但他们来到大城市后才发现,在大城市生活,要处处当忍者,他们已经成了大城市的“人质”。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