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 你所不知道的故事一些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的最新主题
这不是本人第一次写技术贴了,之前有关于魅族&龙骨&的帖子,在发布会之前就有说过。
前2天看到罗胖子在吐槽魅族的工业设计,我当时就笑了,这种外行人评内行的事,就像英语老师教体育健儿番茄炒蛋的主材料是土豆一样莫名其妙。今天又听到有人在大谈手机的工业设计,说谁谁谁的设计的很好,谁谁谁的很差,便问你咋知道?答:网上说的!
本人从事设计多年,对这些专业内的事当然是能很清楚的分辨,所以也懒得对这类人云亦云的人辩解。(JW对这类人说滚是冲动了,不过也是自找的)。
基于上次的技术贴专业内容太多,所以这次写一篇所有行业都能看得懂的技术分析贴&&MX2外形的设计精髓。看完之后你就应该知道了MX2的外形,在国内排第二还有谁排第一。
先声明,虽然本人是个魅友,但通篇的分析均用数据和实例说话,保证没有任何偏袒,看完后有理可剥,但请文明用语。
本人用的是老4核,外形与MX2基本一致。在MX2之前了解魅族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很多朋友拿到手上,都会说:手感真好。当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好!
其实本人也有一个疑问,mx2(以下就简称mx)的外形虽是JW设计的,但是在官方的宣传上,看不到完整的设计思路,是为何?莫非不想透露太多?
题外话说完,转正题,本篇从3个方面剖析MX的外形设计,分别是:风格、边框、外形及材质:
先放3视图,请仔细看清楚,在下面谈到的时候,可以对比着看。
魅族设计追求简约大方,这是众人皆知也认可的,但还不够准确,说是极致简约更适合。魅族特有LOGO取消之后,你甚至找不到一处多余的地方。这种极致苹果也无法比拟。当然对于不同人对美的追求,未必一致。所以这种感性上的判断是无法精确的衡量更佳或最佳,也不能去排名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极致简约的风格,你能够挑剔的地方已经很难找到。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几乎很少听到有人说丑了。给大家的印象,大家也屡见不鲜。唯一应该有疑问的就是听筒了,太短。JW对此的回答曾是说不影响音量。从历代过来的演变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魅族在正面不断在追求更简洁的设计风格。听筒从长到短,到最后呢?当然就是无孔听筒了,这应该只是时间和技术的问题。
从M6开始,魅族的所有产品一贯传承了这种设计风格。虽然只有内部的才知道是否是从苹果那学来的,但值得确认的是,如果是这样,魅族早已出师,且已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魅族的产品色:黑、白、灰、蓝。从产品外观、flyme、科技楼、内部装饰、甚至到卫生间都是这样的风格,能做到的国内有几家?
JW多次说过,MX将追求单手持握的最大操控面积,所以才孕育出了窄边框。本人所了解到的,这应该是魅族最早提出来的,不过是小米最先作为营销手段在宣传,不可谓遗憾,不过业内的谁不知道呢?
谈到这里,不得不提到2个企业,牛逼啊和OPPO。一个品牌,前期如果没有很深的沉淀,无法获取用户的忠诚和信任,后期如何为你带来品牌的溢价?仅仅是一个识别的商标而已。牛逼啊和OPPO这里就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理解。
先说OPPO。OPPO其实是一个很踏实的企业,唯一让大家吐槽的就是广告,但这是别人的营销手段,没什么值得吐槽的。你说他卖得高,但人家在广告上砸钱砸得也多啊。至少OPPO的质量,绝对是很有诚意的。发布会上的,&4.4英寸以上最窄边框&其实就是无奈的实话,让本人还是很敬佩。
反之牛逼啊,窄边框通过外形的设计,偷梁换柱的甩出了一个尺寸:2.67mm。数据上是最窄,按魅族的公式却有很大的差别。如图:
好了,关键的地方来了。
边框是没有标准公式的,所以不能否定这个数据是正确的。但是!大家能够统一的一个认识就是,窄边框的目的就是同样的手持宽度能够有最大的操控面积。牛逼啊的外形导致了他在计算的时候,选择了更小的宽度,而并非手持宽度。难道你不用手持用脚吗?或者悬浮?魅族和OPPO是在手持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追求最大屏幕宽度,并非在边框上做个锥度就改变了数据而已,这才算是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更美的数字。
当然你依然认为牛逼啊才对,那牛逼啊可亏大了!因为再在边框上倒一个1mm的角,就变成1.67mm了。虽然0.25mm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在这里说,就是想告诉大家,真正的窄边框应该是怎么样的。
说到这里,其实JW的&单手持握的最大操控面积&仅仅只是一半,也是被大家熟知的一半,还有一个被大家严重忽略的一半,就是形状。
我们每个人的手持手机的姿势都差不多的,如下图:
由于手机的外形不同,所以落到手上的手感是不同的。好的设计,能够让手完全的包容手机,并没有不适应的感觉。MX的后背形状和手握的姿势很匹配,所以才有手感好的感觉。当然好处不仅仅如此。通过下图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带给我们的操控感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放大效果:
如上图,同样的厚度,不同的后盖弧度带给用户的体验区别很大,当你只需要更少的手掌长度去握住手机时,你能够操控屏幕的手掌也就更长,岂不是能够点击更远的位置?这就是单手持握的最大操控面积在形状上的关键。
当然你会说,薄点不就好了嘛,一样可以增加操控的距离?那我只能告诉你,请仔细看图,虽然画得粗糙。薄只能是在视觉上的享受,手感也并不是那么好。绝大多数手机,在被握时,与掌间都是有一定的空隙的,为了薄而薄还有什么用处?所以改变薄不如改变弧度,这也是MX到MX2后背弧度演变的原因。当然这是没办法的事,毕竟JW的那个木模被蹂躏了这么久。
MX在后背上的设计,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视觉效果。刚才说了薄能带给你的,仅仅是视觉。而MX不仅具有更恰当的厚度,也能为你提供更完美的视觉。在斜视MX的情况下,带给视觉上的效果,仅有真实厚度的一半。这样的角度,就是你坐在车上刷微博时,别人看到的效果。当指尖的肉包裹住后盖的棱角时,完全能够产生视觉上的欺骗。你也可以放在被单上,静静的审视这种美。
基于上述的分析,你认为魅族会为此而减薄吗?自己从耳机孔看看后盖的厚度就知道了!不是没技术,而是没必要。
对于外形,还有一点分析,就是四周的圆角,与苹果如出一辙的设计。其实圆角与直角(OPPO)在视觉上,仅仅是风格的差异,无法区分优劣,但拿在手上之后,你就会发现,左下角的圆角,就在掌心处。压力与压强学过吧?尖的好还是圆的好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还有一点,但本人无法肯定。MX外形其实并不是正长方体后的4个圆角,在两侧与圆角相切的其实是一条不明显的斜边。在握的时候,手机与手掌是有一定的角度的,而这条斜边基本与手掌接触处基本贴合。我这里是说的基本,因为本人握在手上,是感觉斜边应该可以再斜一点点,很细微。莫非是个人原因?
写到这里,各位看官应该很清楚了,MX外形的设计精髓。当然本人仅仅是因为从事这个行业才了解了一些比较肤浅的精髓。真正的精髓,魅族那几个工程师和JW才清楚。
写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各位看到这些不是本行业的多了解一点,能让以后自己在判断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本来想说说不锈钢边框与后盖塑料感的,想想还是算了,码字太累,回的太少。
最后,打个小广告,微博求粉:& &我这样的哈男人
更新内容在4楼,随便写了点,回复了下。
我看好多魅友都想要继续更新,如果回复再次给力,我会继续写的。毕竟得到重视才有动力(魅族对老煤油也应该重视,且并不是停留在嘴巴上)
[ 本帖最后由 hujie3000 于
22:43 编辑 ]
求威望发帖啊
没人看,自己顶?!尼玛刷新太快了。
PS:有很多魅友想听听不锈钢边框和后盖双料注塑的分析,还是算了,简单说说我对魅族未来估计吧(估计,不是分析)。
金属边框的材质,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更好的材料多的是,还都是现成的,只是钱钱、工艺、应用的问题而已。
后盖,作为熊猫机特征的一部分,下一代还不知道咋样哦,维持现状的可能性会很大,除非找到更好的方案。技术都在进步,很难说。
硬件都没什么可说的,必然都是当时顶级的。以后魅族的发布会,也应该会逐渐淡化硬件的营销,并引导大家更多的往体验、功能、新技术或亮点上去关注。
软件魅族还行吧,系统上来说,生态圈算是很优秀的。flyme的优势也不言而喻,未来魅族也逐渐去APP化,主要功能作为系统内置功能。至于应用软件,就惨惨惨了。魅族现在只做到了自己的软件中心的各种软件能够匹配自己深度定制的系统,以及筛选后留下的较为精致的软件,这是很多企业都能轻易做到的内容。但是魅族没有自己独有的大众的APP为自己的生态圈提高吸引力,也无法推广出去作为魅族的营销手段。想当年,我手持M9,多想能有一款独有的好玩的游戏,然后推荐给朋友玩。等他打开游戏进入界面时:&你妹的,这是你大魅族的作品啊。&总之在这一块,我倒是希望魅族能继续走在国内前列(好像除了苹果,还没有多少企业做到这一步吧)。
对于魅族,危机才刚开始。MX2的上市,已经开始承受了跨越式发展的痛。而且你销量再大,仍只能算是小企业,毕竟太多受制于人。当你长大后(仅仅是量变,还无法成为质变),你的所有竞争对手将都会默契的至你于死地,何况你的基石不算多牢固。不说别的,任何一家供应商都能轻易把你甩翻。
OPEN是你前进的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条路,等待你的明天将更坎坷。我等陪你走过了一段路,能否一直下去,还是看你自己。
--------------------------------------------------------不卖萌的分割线---------------------------------------------------
下面是一下回复及答疑。
原帖由 cinosanap 于
14:47 发表
楼主说老罗外行,别人起码已经实实在在的开始做手机了。
不可否认,MX2的外观目前在国内的机子里还是很有冲击力的,但是就工艺水准上,真的是不咋样。
后盖不严,耳机有电流声,电池续航不给力,屏幕还有类似灰尘的黑点。
我入手MX ...
不是说做手机就不是外行,也不是说外行也不能评价,但别不懂装懂说外行话!
虽然我知道老罗不是不懂,是刻意为之。这样的话说出口,不是显摆自己的无知吗?虽然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为了炒作,只是嘴上不承认。
但工业设计这种东西,不是你有百万以上的粉就可以抹杀的。而且他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左一句瞎鸡巴,右一句真他妈的微博,我真怀疑魅族害了他家的谁。
另外:后盖不严,耳机有电流声,电池续航不给力,屏幕还有类似灰尘的黑点。
这个属于质量问题,不属于设计问题。赶紧返厂检测下。
PS:那你的意思是 只要跟联通有合作的手机品牌手机的质量都是十分可靠是吗
质量问题和这个无关吧?
原帖由 von81 于
09:05 发表
&薄能带给你的,仅仅是视觉。&这句话可不对。
当你把手机放在牛仔裤兜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薄的意义了。
我就经常把手机放裤子兜里,手机厚还是薄,区别是很大的。
通常我们感觉裤兜里的手机太大,是因为口袋包裹手机包裹得太紧导致的。单纯的说厚和薄,其实就是包裹的布料更少才没有那么紧。但是这仅仅是厚和薄的比较。跳出这个圈子去思维你就会发现,其实还是有其他可能性的。
看下图,3种手机横截面的对比:
同样的周长,也就是说包裹的布料一样,中间种形状就没有受到厚度的影响。反之如果更薄,你会损失得更多,横截面积差距太大了。
面积对手机本身来说,乘以长度就是体积了。内部空间更大,也就能够放置更多的独立芯片(虽然MX的独立芯片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拥有更好的设计方案,也能够采用更好的电子元件。
原帖由 vle 于
09:48 发表
这么牛B的外型设计,是不是以后魅族手机以后的外型再也不会有巨大变化了,因为几百年内人类的手型不会发生巨大变化,魅族真的能坚持这种设计方案吗?还是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
酸酸的感觉,还是回复一下.....
即使是人,也是在不断的进化!牛B也只是相对牛B,我是很期待下一次的突破。你也需要扩展一下你的思维。都像你这样想,有了塞班又何来IOS、安卓。顺便提醒一下,你听说过谷歌眼镜吗?
[ 本帖最后由 hujie3000 于
19:51 编辑 ]
好吧。我喜欢看。顶
撸主抓紧时间更新啊
不错'~~~
赶快更新啊,没时间看了
占楼慢慢看
会火啊 前排啊
占楼,楼主更新等
楼主,宵夜还没回来?
目测会火,先占楼坐着
别啊& &刚看到沉浸中。。。
& &广告时间禁止插播电视剧。。。
强贴留名,要火
这贴要火啊&&&
魅族没那么简单
简约派!不是简单!
技术贴必须顶,很具体且很有说服力
支持技术分析,魅族是用心的,一点点手感的追求不惜余力!这也是联通看好她的原因。如果不是质量过的硬的产品联通是不会把她当做战略合作伙伴的!
魅族的硬件无可挑剔,软件的深入优化就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
继续顶起!
打酱油,听听
那个CAD。。
上传的图片不符合要求& 汽车频道
值班斑竹:
&&论坛声明: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个人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传真电话:010-),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你不知道的那些奥迪尖端技术上篇,照明技术扫盲贴
&于& 12:19 &发表
这几天论坛里全是广州车展的消息,看得我很嗨皮!昨天突然发现了一个有奖问答,点开链接,发现里面都是有关奥迪各种尖端技术的题目,不太了解的朋友答起题来估计有点费
劲。我就决定先整理一篇有关奥迪灯光技术的帖子给大家,让大家答题时稍微有点参考。
大家好!我这篇帖子本着不说废话的原则,从网上找了一些图,好跟大家聊聊用在奥迪车上的照明技术。
在奥迪历史上第一辆使用LED这项大牛X技术的车就是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它可是装了奥迪LED技术的鼻祖。
自从2003年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上用了LED光源之后,越来越多LED技术都用在了奥迪车上。比如Matrix Beam矩阵光束、自适应前后车灯、采用激光技术的雾灯和OLED车灯这
些技术,它们都被一件一件的装上了车。
虽然越来越多的奥迪车型用了LED照明技术,但奥迪可没走以不变应万变的路。说白了就是不同的车型选用不同的LED技术,比如奥迪A7、A8的高雅和豪华型还有A1、Q3车型,它走
了跟别的车不一样的路。
在奥迪的LED技术中,有一套系统我在这还真不能不说,那就是装在奥迪A8L上的Matrix Beam系统。这套系统在夜里开车的时候能自动躲避对面来车的视线,说白了就是不晃对面司
机眼睛,根本不给对面司机骂街的机会,哈哈。对了,Matrix Beam系统中的LED光源的色温是5500k,从此不知道什么是蜡烛光!
Matrix Beam这套系统由25个独立的LED组成,而且还能在0.12秒之内关闭独立的LED灯组。更牛的是它还包括了全景夜视摄像头和行车电脑!总体来说它是一套还不等你反应过来,
就主动帮你把该做的事做完了的东西。我只想说:“哇喔”!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奥迪在7.1馆专门弄了个科技展台,里面就有这种大灯的展示。在展示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现场测试Matrix Beam系统的能力。
工作人员拿手机的灯模拟对面来车的车灯。这时候Matrix Beam系统检测到灯光,立刻关闭了能够照到对方的LED灯组。仔细看工作人员站的位置确实没被照亮。很神奇,对吧?
再来看看车展上那些概念车的美灯秀,奥迪allroad shooting brake概念车
Sport quattro laserlight概念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075 个阅览者
&于& 14:05 &发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2075 个阅览者
(当前可输入字数:50)
&上传单张本地图片 许可格式:jpg, gif, png 许可大小:小于1024K
&&&&更多功能
通过论坛短消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