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个人生活的名字,不知道那位大侠知识面比较广,思维比较敏捷!

面试题精选1000道及答案第一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河南省高校讲师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面试题精选1000道及答案第一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为什么有的人好像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一事无成?
感觉有些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却在现实中一事无成。最原始的问题描述:我感觉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但我却现实中一事无成,有人有同感吗?
按投票排序
1271 个回答
在我20岁的时候,我所做和所想的无非一件事: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我的生活非常丰富,我总是很忙,社团,恋爱,交友,上网,学习,开店,整天上蹿下跳。我可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一长串的形容词。跟朋友们吃饭,我吐槽学业:“学建筑就是苦逼,上回交图我熬夜了整整一礼拜。上节课老师把我方案改得面目全非,这节课你猜怎么着?他都不认识自己改的方案了,还让我再改!别的专业还老不理解我们,觉得我们闲!我靠你去画个图试试看?……唉不说了我赶紧回去突击方案了。”在同学面前,我吐槽社团:“尼玛新来的小孩能不能行了?什么都不会还拽得跟二五八万一样,就这水平,还不经说呢!你要是一说他,立马就给你白眼!想当年我们刚来的时候,哪敢这样?学校也不靠谱!布置点儿任务都等到来不及了才说!就这,还总不满意!就给我们这么点儿时间怎么可能有好的成果!……唉不说了我得跟他们开会去了。”跟社团的友人,我吐槽男票:“还是你俩好,我跟那谁总吵架,我明明就那么忙,他还老让我生气!我每次跟他倾诉一些事,他都不能理解,我不爽了他非但不哄我,居然比我还不爽,还跟我讲理,最后还得我哄他!……唉不说了他给我打电话了,我先跟他吃饭去了啊。”和男票约会,我吐槽室友:“那谁整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还不许人出声,我敲个键盘都得蹑手蹑脚的!凭什么啊,宿舍又不是她一个人的!晚上睡得还特别晚,看个美剧一直在那儿笑,毛病啊!怎么这么以自我为中心,就不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吗!……唉不说了要熄灯了我先回宿舍了啊。”回到宿舍卧谈,我吐槽淘宝店:“开淘宝太累了真的,你们别看好像赚了点儿生活费,那帮极品买家就知道占小便宜还价,上回给我一个差评,非得讹了我50块钱,我在电话里都快哭了,还得给她陪着笑脸……唉不说了明天要发的货我还没打包。”每次吐槽,我得到的却是大家的包容、理解,甚至赞赏和崇拜:哇你好厉害哦!学建筑肯定分数很高吧!将来会赚大钱吧!我看你们学院的人都有种特别的艺术气质!听说你还参加社团经常去国外交流?还上过电视?好羡慕你~这么年轻就去过这么多国家~还在社团当干部吧,能力很强呢!我看过你做的那些海报宣传单,你拍的照片也很好看,你这么高的水平完全可以出去接私活儿了吧?还这么有经商头脑,是遗传你爹吧?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多谈几次恋爱体验一下,唉,我就特别宅,都没什么人追!我就真把这些客气话当真了,越发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是一个精力充沛、能力拔群、聪明过人的年轻人,也确实有很多人被我给唬住了,觉得我挺厉害的,好像说起什么我都能插上话。但现在,我充分意识到当年的我是个什么货色:合唱团里最会画画的,建筑学院里最会唱歌的,朋友圈里谈过最多次恋爱的,淘宝店主里学历最高的,同年级里年龄最小的,同龄人里去过最多国家的,游客里最会拍照的……而当我:在合唱团里比唱歌,在建筑学院比画画,在淘宝店主里比生意,在同年级里比绩点,在驴友圈里比经历,在摄影论坛比水平,我 什 么 都 不 算。空桶总是响得最厉害。有很多人,不正是在做着和当年的我类似的事情吗?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当周围听我说话、给我鼓掌的人渐渐离去,剩下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我才惊醒了,我开始问自己,我活得这么热闹,我到底做了什么?20岁时的我,付出30%的努力,就能得到70%的效果,并以此为荣。甚至有点儿看不起,那些付出了100%,才能得到70%的人。结果怎样?结果我真想呵呵我自己。我意识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块地,地里埋着很多人参让我们挖。别人都挖十米,我聪明,我会使巧劲儿,四两拨千斤,我挖了三米,就能顺势把人参给起出来。别人继续挖的时候,我就转而挖别的人参去了。过了几年,我身边堆了一大堆人参,地上满是坑;而别人只挖出来几个。沾沾自喜的我当时并没发现,别人的人参都是全须全尾的,而我的都有一小半儿断在地里了。更要命的是,别人地下的坑有十米,几年过去,早就成了一口井,量变引发质变,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水分。而我的坑太浅,只是个坑而已。为什么很多事作为兴趣爱好可以做得很好,但一旦变成职业就没那么喜欢了?因为作为兴趣,你只要付出30%的努力做到70%就已经很好了,而作为职业,你必须付出150%的努力来达到100%。我喜欢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那么狂妄了,我接受了人生的设定:面子和里子,你只能先要一个;真正“什么都知道”的人,反而更懂得自己的无知。人生没有投机取巧的路,脚印多深,只有你自己清楚。不知道我这答案算不算扣题,我想说,越是那些看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的人,越可能是半瓶子晃荡的样子货,真有料的人不会到处得瑟的。说得多了,做得反而可能越少。什么时候学会闭嘴了,可能就能开始告别“一事无成”的境地了。----------------------------------------------------------------------------------------------------------我打定主意不回复评论,不过还是忍不住 QAQ 我如此详细地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什么大家还会觉得我是在反对所谓“丰富的生活”?从始至终,我只想说,生活同时需要深度和广度,但“广度”往往比“深度”容易做到。我希望自己是T字型的人,但以前只是个一字型。应该深入挖掘的东西,我没有钻进去。而且还为自己的“丰富”而沾沾自喜。多样性很重要,我直到现在,也不觉得自己是个乏味的人,那些爱好我还依然保留着(除了淘宝店已经不开了&&)。似乎看问题只有两个极端,我批判了从前那个“涉猎颇广,但鲜有钻研”的自己,并不代表我现在就走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做好女博士”的路。我也并没说涉猎广泛不求甚解就不好。我觉得“不好”的是“既不想付出与回报相称的努力,又想尽可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于是靠发出很大的响声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和掩盖自身的贫瘠。”而且,就算我现在啥都不干了,一门心思钻研我的本职工作,我也不见得就能NB……&&
(我猜题主的意思不是“一事无成”,而是“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样厉害”)一个人的缺点决定了他的发展前景。题主说的这种人,一般有这几个重大缺点:浮躁,没毅力,擅长偷懒。过度分散的精力让他们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他们能在你不懂的地方显摆,而在真刀真枪的竞争中却抱头鼠窜。————————利益相关:我就是这种人。————————仔细看看周围就不难发现,那些被我们暗地里嗤之以鼻的“笨蛋”,他们已经默默积累了不少东西——学习,职业规划,职称晋级,建立家庭,孩子出生。而“机灵人”如我,正在面临正面战场上的全线溃败。 最近我意识到,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减少一个缺点远比增加一个优点更实惠。 我为改变自己而做的努力是:确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并每天为它做点什么。。。不想着走捷径,方法蠢笨一些,然后尽量坚持得久一些吧。。。
昨天被一个小伙伴把这个玩意推送到了我朋友圈上面,貌似是关于管理咨询的,今天一看,第一名的答案居然已经5000了。按照现在知乎的规则,貌似上了这个数量级别的答案会被转发来转发去,我就借着开会之前的时间回答一下。  其实题目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什么都知道的人没有真正的去下手做一些事,也就是hands on 的去做事情。他们不仅读过葵花宝典,也读过降龙十八掌,还翻阅过九阴真经,晚上枕着九阳神功睡觉,但纵使你读过所有葵花宝典上中下,他们也没有拿起厨房的菜刀自宫一把,怎么可能一事有成。这个逻辑是:你做了才会成事,就像他是看了那么多才会知道知识(只是看,还不是学)。
做了你就会知道,这将会是一个和仅仅知道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书是读出来的,事情是做出来的。即: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光读不宫,定不成功,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好,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回答完毕了,我提一下第一个回答的中的点哪里有问题。  其实,我们今天所有的知识,都是前人一点一点去做,总结出来的经验。在漫漫长河中,所汇聚的经验,最后变成了知识。这些经验,有的是一点一滴做完以后总结出来的,例如下地走路,火烤,制作工具,制作东西。有的东西,是一点点的研究出来的,但是就是所有的研究,也是有论证的。这些论证,可能是在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可能是大量的论文阅读,整理归纳,一笔一笔的写出来;也可能是深山中一锤锤的敲开泥土,挖出古人的推断。  所以,你所得到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前人做出来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所有的事情呢,因为要获得效益,没有效益,是无法生存的。从初期种植和养殖的技术,到现在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上的发现,都是为了让人类能一直生存,或者生活的更好。  我们以前和量化组反复交流的过程当中,会大量的汇聚知识。这种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形成了数据(数据不是单纯的数,还有据)。但是对于处理所有知识中最麻烦的事情是:去噪。所谓的噪音,是大量的似是而非的知识,是大量的干扰的消息和声音。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伪存真,辨别没有用的假的知识。历史上曾经有人做了相同的事情,他们有的为此付出了生命,不过那是在科学方面的。  那么我们如何去噪?因为我们真正的hands on 的做过很多事情。我们去过工厂,我们走访过农村,我们看过企业,我们读过报表,我们自己没有经营过工厂,但是我们愿意花极高的金额去了解并且和那些真正做过这个行业,和管理的行业的人去沟通与交流。  知识的区分不是带来或者不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好的知识,是一定带来效益的,这个效益,不一定是经济上,可能是人的行为或者认知上(例如启迪别人)知识只存在真,和假。只有做过事情的人,才能对此区分,否则你只能盲从并且接受。  我尊重每一个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因为供需关系,让这些知识得到了经济效益。同时,他们因为能得到经济效益,所以全部,或者部分的知识,是得到印证或者认可的。当然,我们很喜欢有人因为好奇而学习大量的知识,但是遗憾的是,如果光学习,不去使用,他将会丧失辨别和筛选的能力。学习本人的趣味是很有趣,因为人的天性中有一部分是好奇;学习的知识可以拿出来炫耀和比较,满足了这方面能能力,但是我更敬重的是那些利用知识获得经济效益的人,因为他们才能深刻的了解,把知识变成现实的不易。你学习了无数制造汽车的知识,但是只要开始画图纸,你将会知道,制造他们是一件多么多么难的事情。你知道了制造的不易,你却不知道如何制造一个人们真正需求的商品,这又是一个更高的层级。  Xman是漫画家一笔一笔画出来,是电影制作工作者画了无数个小时做出的,你用金钱和精力去了解了他们,而画家和工作者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在反复的研究和工作实验中提炼而成,而发现这些的人也相应获得了报仇;至于鼻屎的味道,说实话我不知道但是有人为此开心我怕觉得也不错。至于配电脑,也是有无数人配过以后写的攻略,他们在配置并且销售中也获得了经济效益。我觉得因为知道这些开心挺好的,当然,创作出这些的人不仅开心,还获得了经济价值,更好。  用大量的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这是在享受以前过去无数人创造的价值,这些价值,你是需要pay sth的……学习知识是有趣的,但是不去做的人,是无法辨别他的真假和是否适合如今的社会。另外,如果你要生存,你是永远需要做出一些什么,去和别人做交换的。我很喜欢这种不功利的去学知识的态度,但是,却不喜欢这样的享受了先人结果却洋洋得意的氛围。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好事乃对他人好的义举做好当下,对他人是也;但是山有虎这种知识乃至常识,是真的有人被吃了以后,才得到的知识啊。…………………………………………………………………………………………………………………  对了,因为那个哥们推的问题,我多说两句关于咨询的事情,我本人不是咨询行业出身,但是我看到大多数咨询公司,最后出来的东西,是有价值的,只是有的时候的价值体现在对管理层战略的梳理;有的时候体现在对公司所需要信息的累积;有的时候体现在被副总说服老总或者拿枪使攻击另外一个竞争对手时;有的时候是因为需要拿来申请拨款之用。他们都有价值,有的价值并不是为了让公司好,或者不好,只是真正的价值你不知道而已。至于你怎么知道这真正的信息?你参与过,做过了,自然就能分辨出来了。这其实也是我们上知乎的动力、因为我们想看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臆造的一些噪音般的知识。
很简单。因为你知道的这些都不足以构成你的事业体系。
梁启超当年教导梁思成:书宜杂读,业宜精钻。只有当你精通了某一个行业之后你对其它的了解越多,对你的帮助越大。而如果在没有精通一行之前,你的涉猎越广你的精力越分散,则越难成就一番题主所说的事业。
我知道你是在黑知乎用户~~~······························································昨晚看完球刚刚醒来一看居然骗了这么多赞,抖机灵是不对的,如果我做错了,你他妈来咬我啊~~好吧,上点干货,搬运于里八神。里八神的微博_微博1,1,很多人对知识的理解只有广度没有深度,那充其量只算信息不算知识,因为你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2,有些人喜欢知识只是满足求知欲。当消费者容易,生产者需要有积淀。3,有些知识本来就是冷门的,无法广泛利用到生活之中。4,很多人阅读信息之后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包括我自己),无数个碎片而已。知与行完全是不同的领域。5,那句抖机灵的答案其实是不对的,适用于任何一个社交媒体,明贬暗褒,其实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如果对一个领域的细枝末节都真正的了如指掌,是不可能一事无成的,至少在那一领域。很多人需要的只是谈资而已。6,其实只要开心就好,正如胡适先生所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你记住八个字就够了:知行合一,知易行难。update: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
说说我的故事吧。我出生在奥地利帝国东部一个偏远小镇的佃农家庭。我喜欢读书,科学对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有解释,而且解释日新月异,每次都比上一次更合理,这令我惊奇不已。其实我并没想过要当学者或者专家,因为那离我太遥远,只要能经常接触到新的知识满足我的好奇心就够了。但是家里很穷,父亲觉得如果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农夫,娶妻生子,这辈子就算成功了。村里的施瑞博尔神父是个好人,他说服我父亲让我继续读书,见见世面,我的姐妹们也支持我,所以我得以一直读到中学,后来父亲受伤,家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我勉强读完了中学,一切只能就此终止。有一整年我都在家里蹲着,父母不用说了,曾经对我寄以厚望的妹妹也对我感到失望。最后我终于靠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完成了2年的哲学学业,但毕业后面临选择:要想从事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工作,我必须继续进修,而且那需要一大笔钱,以我的学业成绩和背景,学术道路不乐观。唯一符合我能力的,恐怕也只有去教会谋职了。神职比较稳定,业余时间多,交往面也广,当然这也决定了我终生无法结婚,不过,那不重要。很幸运的,我被圣汤玛斯修道院录取,从修士做起,考核合格后就能成为神父。修道院在布尔诺,是个很大的城市,这里的哲学学院是有名的大学,里面的课程另我大开眼界,一有空闲我就跑去旁听。说来好笑,虽然我一辈子都想逃避做个农民,但我还是很喜欢园艺科学,和那里的老师混得很熟。4年修士毕业,我成了神父,而且还留在布尔诺,到此为止,我的人生终于上了一个台阶。神父一般会兼职老师,需要考教师资格,修道院知道我学习不行,让我去维也纳大学进修了两年,成绩很一般,再考还是没通过(生物这门课总是不及格,拖了后腿),于是只能继续在布鲁诺实验中学当代课老师。我很清楚,以我的能力,这大概就是我人生的顶点了。不管怎么说,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有比较多的业余时间,我终于可以发展自己的科学爱好了——是的,只能是爱好,任何学科的专家,看到我的履历都会大笑,更罔论学者。好在有些学科只需要热情,不看重背景,于是我兼任了布尔诺地区的气象站长。我参与了八个科学学会、二十六个非科学协
会,还在中学与同事们创立了本地第一个自然史学会。我写的报告包括本地的年间气象资料总结,本地地下水位变化总结,本地蜜蜂飞行和产蜜量的变化总结,对了,我忘了说,我也是布尔诺养蜂协会的资深会员。面试的时候,校长特别告诫我,别教生物课,以免误人子弟,但我对园艺仍然有发自内心的爱好。我在修道院的花园里圈了一小块地种豌豆,它们……它们似乎遵循一种奇妙的自然法则,我观察和实验了几年,把自己的猜测写成了论文。当然,论文写得很烂,很不规范,我只能在布尔诺的自然科学学会上宣读,学会的朋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学会的会刊上刊登了全文,布尔诺本地的报纸也登了论文节选,看着自己写的东西变成铅字,那种感觉很奇妙,我很感激大家,感谢他们能够关心我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把论文印了40份,寄给当时著名的生物科学,包括英国的达尔文爵士,其实我知道他们很忙,没有功夫看我这样一个无名小卒的业余研究,有人劝我托关系给奥地利的科学家看看,听取一下修改意见,但是……天啦,我这样的外行人哪里会认识有名的科学家呢?慕尼黑大学的内格里教授是个好人,他看了我的论文,劝我说,我缺乏科学教育背景,缺乏严格的科学训练,我做研究的方法不对头,方向也是错误的,如果我的学业更好一些,或许他能够成为我的导师,领着我走上正路,但是我现在已经40多岁了……他很抱歉。我知道他是对的。院长去世前推荐我继任院长,成为院长后我要烦心的事情更多了,但我还是继续我的爱好,感谢布尔诺自然科学学会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宽容和鼓励,我可能没有勇气再继续这些爱好。或许我的一生都是在浪费时间,但知识让我感到了快乐。感谢上帝。——————————————————————孟德尔死于1884年,他死前回顾自己一生,认为满意多于不满意。孟德尔的讣告刊登在布尔诺园艺协会的杂志:“他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创了新时代”,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据说讣告的作者是实验中学的校长,他很欣赏孟德尔对科学的爱好,而且让他无证代课14年。1900年后继承孟德尔学说的三位科学家,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其中德弗里斯在论文中根本不提孟德尔,后来因为隐瞒不住(因为难以解释如果他没有读过孟德尔,为什么他的论文却用了孟德尔的专有名词),在第二篇论文改口称自己是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而切尔马克的外公Fenzl是维也纳大学生物老师,教过孟德尔,教学保守,有可能他就是当年判孟德尔生物学不及格的考官。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孟德尔在数据上造假,研究结果经不住推敲。其实在他工作的年代,科学统计还很原始,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并没有太明确的规定。孟德尔一般是实验数据足够证实他的推理后就停止这组,如果相差太多,就再做几组看看,以现代科学标准这是有问题的,但牛顿、拉瓦锡、虎克时代的科学实验更不规范,似乎没人敢说他们造假。另外,孟德尔对于山柳菊的研究结果与他的理论相悖,他并没有隐瞒,而是另发了一篇论文来说明。本答案参考自科学松鼠会饶毅老师的文章:《孟德尔:孤独的天才》科学的基础永远是兴趣,脱离了这点谈专业性,那就是在侮辱科学。
因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其实是很【浅薄】的。仅仅能够作为谈资,在饭桌上侃侃而谈,至多能再写两篇“专业博文”罢了。距离真正的【精通】,还差得很远。而不精通,是无法【事有所成】的。这叫【通才】,什么都好像懂一点,实际上什么都不太懂。在生活中,【通才】也许可以玩得很好,但在专业领域,需要的是【专才】。所以对前排匿名用户的说法,并不赞同。事有所成,未必是功利心的驱使。好比国内的超写实画家 冷军,也没有成功学眼里的“大富大贵”,没有多少厚黑学的痕迹,甚至看起来像是个穷酸的艺术家,但他在美术上的造诣,对技法的精通程度,使得他在这个领域里,已经事有所成了。而你说你知道量子力学相对论,你只不过是处于“知道”的层面而已;你知道怎么配电脑粗腿妹子该怎么搭配衣服,随便拉一个造型师过来,配得都比你好得多;你在这些方面没有“事有所成”,并不是因为缺乏功利心,读少了厚黑学,而是因为根本【不够精通】。就算是认为“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才是好知识”的人,要把事业做得“足够好”,也必须深谙其中的门路,把厚黑学啃到精通的程度,才有可能鹤立鸡群。做得不够好,就不要怪罪功利和厚黑,各个领域的顶端都有一票“事有所成”的人。当然,多通晓天文地理,哲学佛学,自己玩的开心,也挺好的。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才是好知识,没有效用的知识则一文不值。他们学习心理学可能是因为要当心理咨询师,学习厚黑学是因为要当官,看春宫图是因为要做买卖。他们看上去很好学,很喜欢知识,但是他们学习知识并不是因为知识本身。所以他们中的某人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功利心吞噬了他们,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世界上有人学习知识纯粹是因为好奇心。他们不知道“懂得很多”本来就和“成功”没有必然关系。他们只追求学习的作用,却不知道学习本身的趣味。我对xmen如数家珍,我知道量子力学相对论,我知道鼻屎的味道,我还知道怎么配电脑粗腿妹子该怎么搭配衣服,我为我知道这些东西而开心,这些东西让我知道世界的宽广,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虽然大部分知识本来就不能让我走上人生巅峰。而你若想大富大贵事业有成,请看你的厚黑学卡耐基。还有请不要因为无知而感到优越。(被点了那么多赞真是受宠若惊,上文其实只是想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学习知识是有趣的,但并不一定是有用的。有些人可能说我矫情,说我迂腐,说我书生气,但是我并不认为是以上观点出了问题。有一句常常被大家引用的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果我们遇事必考虑“前程”,有才做,没有则不做,那最后只会剩下趋利避害的本能,哪还会有分辨善恶体会喜恶之心?所以,学习知识,请随性;有没有用,请随缘。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嗜书狂最喜欢干的事情,是读最新的书或者他们认为“极度重要、启发思想”的专论,但别人却找不到和他同样的书。我们学识渊博的典范人物就通过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让他的朋友惊奇不已。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妄想变成一本活的百科全书;掌握了很多种语言,但有些完全没用;热衷订阅最高水平的专业期刊;书店中,最新出版的书刚刚上架,就被他一扫而空;一丝不苟地学习必须知道的所有知识,特别是那些很少有人感兴趣的内容;如果要求他写点东西,就会变得出奇的懒惰;极端反感研讨会和实验课。我们的博学者无论抓住什么话题都可以谈出个子午寅酉(无疑是浪费和滥用了他敏锐的智力的结果),这懒惰的科学研究者忽视了一个极为简单也极为人性化的事实。朋友们常常责备他,大家对他的感情更多的是怜悯而不是尊重。他本人也模模糊糊地知道一条老生常谈的道理:博学如果不能维持人的长期进步并使其取得一定成就,便没有多大价值。所有嗜书狂最愿意实现的梦想就是让别人觉得他是拥有文化最多的天才,却从来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只有努力从事创造活动,才能把学者从被人遗忘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恐惧中解救出来。知识和行动并重,才算得上有用的人, 抱着满腹知识睡大觉的人则相反。我们尊敬写出原创性作品、给图书馆增添新书的人,不看重把图书馆搬进自己脑袋的人。要是某人立志成为留声机,就没有必要努力通过学习锻炼大脑的各种能力。我们的神经细胞必须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转化知识;不仅会体验,还得能创造——这就是真正热爱科学的人应遵循的标准。自大狂开始从事研究的时候态度不够谦虚谨慎,也不尊重成功的定律:首先研究小问题,如果获得了成功并因此增长了才干,再研究下一个较大一些的问题。这种小心的做法并不一定能让你成名,但至少使你得到前辈的好评以及同僚的尊重和理解。你可以从那独有的兴高采烈的表情上以及他们擅长发动的那种扑面而来的大量想法和计划的攻击上面轻易地认出这种患者。他们的眼睛无疑是乐观主义的忠实信徒,仿佛总戴着一副玫瑰色镜片的眼镜看东西。他们深信自己的想法一旦被人接受,取得的成果定会为科学开辟全新的领域,还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实际应用。可惜一个很小的缺点造成了他们的悲剧——他们的计划一个都没有实现过,都是无果而终,有时据说是缺钱,有时又被他们归因为缺乏合适的环境,但常用的解释是一直没找到胜任的助手协助他们完成大业,或某某组织或某国政府没有什么文化,见识也浅,竟然不鼓励此种发现。其实真实的原因是这些梦想家工作不够努力,也缺少耐性。葛拉西安在他的《智慧书》里面就巧妙地指出:“有些人在事业开始的时候就把全部力量用完了,结果一事无成;他们也做做发明,但没什么进展;每件事都是浅尝辄止……聪明的猎手应该想办法直接杀死猎物,而不是把精力都用在激怒猎物上。”理论家基本上属于一种乔装成勤奋者的懒人,他下意识地遵循付出最小努力做事的原则,因为主观拼凑理论轻松容易,观察客观现象又累又难。沉迷于理论对于新手的未来发展的确格外危险,他会变得骄傲自大,喜欢卖弄学问,散发着虚浮的智力优越感,恐怕只有学养高深,做出过一系列发现的大科学家才会原谅他这种举动。
—— 《致青年学者》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难道都是成功人士? 大部分都是一事无成的吧?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你们确信你们仅仅是建立在一种偏见上,还是确信这个问题有固定的答案?请问:1、假设有种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学宇宙哲学信手拈来人中,却在现实中一事无成,那这种无成的人占他们这群人比例有多少呢?反过来问,难道下面这种人更容易成功吗?2、对什么都一无所知,在现实中确有很大成就的人?或者再进一步追问: 3、在你的周围,一事无成的人多呢?还是成功人士多呢?成功人士是否都是一无所知呢?还是绝大多数很博学?4、所以,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也许你能得出下面几个结论:结论1、一无所知的人,可能在现实中没有成就的人更多
2、成功者本来就是一小撮人。成功也永远只属于少数人,没有任何条件能保证你成功。不然也可以提出类似下面的问题:
有的人很勤劳很努力,为什么一事无成?
有的人很聪明,为什么一事无成?
有的人很坚持,为什么一事无成?有的人很专注,为什么一事无成?。。。。。。博学不必然导致成功。博学也许是一个必要或者非必要条件,甚至根本不是成功的条件。但成功一定有更必要的条件,比如运气,,比如专注。
3、知识面宽泛真不是什么坏事,更非什么阻碍你成功的毒药!
4、不成功难道就非要说这些人有缺点吗?难道一定非黑即白吗?这是我对上面答题的人不满意的地方。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教育让人思想纬度僵化,是一种教育的失败。5 看到几个点赞量过百的回复,居然表态像戒毒一样戒掉克制自己不去关注太多太宽泛的知识,我能说你的loser和这个真心好无关系好吗?6、最后的最后 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一下这类的问题比如泛泛提问成功的规律,这类问题,该如何作答的才是好答案? 回答方法如果不是按照概率统计来作答的,基本都是错误的答案。因为成功这种事情是概率性的。你怎么通过一个简单的维度和个例来得到一个确定性答案呢?成功不是你多做练习题就能考满分,尽管很多人已经习惯性的想得到一个确定答案了。但对社会这个复杂维度的体系来说,单一的答案几乎不可能。 所以从这个角度衡量什么是好的答案,当您想点赞的时候,请多从方法的角度思考一下。不然的话,很多答案靠煽情打动人,但对于你,知乎的读者,你获得了什么呢?你获得了和你一样维度的思考,获得了共鸣,获得了短暂的快感,但唯独没有获得新的知识和思考能力。
注:本人文中的成功,没有任何标准,仅仅是一种能够让上帝来衡量一个人成绩的假设。
从小学起,班主任给我的期末评语必有“知识面广”四个字,然后会有一个“但是”,后面跟着“希望把更多精力转到学习上”。不过工作后,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的学的那些样样都有用,对生活、对工作、对家庭、对朋友、对自己,都有用极了。也许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可以在学业上有更大成就,但我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相信我,如果真有人如你所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心理哲学信手拈来,那他最终一定会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只不过这个有所成不是由当下的你我来评判,而是由时间。当然啦,还有些只是看起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人... 他们大概也只能唬唬某些辨识力差对常识又知之甚少的人吧。在这里出于尊重我假设你没有正话反说,也具备一定辨识力,你是能分辨出真懂与略懂区别的那类人。那么你是在嘲笑知识本身没有价值?还是认为知识必须要转化为世俗成就才值得赞美?求知的欲望永远没有错,在学习过程中渴望与人交流的心也是好的,与其嘲笑学到点什么就敢于表达的人,不如自己做一个具备一定常识,愿意接纳新知识也懂得小心求证的人。这真的比嘲笑别人懂很多却“一事无成”,有意义得多了。
「知道份子」的弱点,往往在于并不「相信」。而「行动」的原动力,来源于「信仰」而非「知识」。而市场上成功的人,往往具有基于知识的信仰而导致的行动力。Quora 的模式利弊看的足够明白是「知识」,认为中文世界也一定需要这种模式是「信仰」,找 Team 找钱做出知乎就是「行动力」。要有结果,那么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我来个一图胜千言。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讲,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Thank you so much
for an awesome translation!)“没有什么比所谓怀才不遇的人更随处可见。”- 卡尔文·库利奇, 美国第三十任总统 ()全文如下:【渣翻译,如果有错误之处请指出】世上没有东西可以取代坚持。勿论才华,没有什么比所谓怀才不遇的人更随处可见。勿论天才,毫无成就的天才几乎已成谚语。勿论教育,这世上充斥着自恃受过教育的遗民。唯有坚持及决心才能铸就辉煌。“坚持下去”的呐喊,已经解决并且能够解决所有出现在人类进程中的困阻。- - - - -"Nothing is more common than unsuccessful men with talent."- Calvin Coolidge, 30th President of the U.S. ()- - - - -The full quote is,"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take the place of persistence. T nothing is more common than unsuccessful men with talent. G unrewarded genius is almost a proverb. E the world is full of educated derelicts. Persistence and determination alone are omnipotent. The slogan Press On! has solved and always will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human race."
我猜测题主其实想问一个问题:「知识面广到底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没有帮助?」,因为题主可能本人或者看到某些知识面比较广的人,并没有在本职工作上取得明显超出其他人的成就。「知识面广」其实是一个人阅读能力(包含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强,并且阅读欲望也比较强的一个结果。这个在问题中 的回答中提到了(推荐这个回答)。阅读能力其实是相当于九阳神功一样的内功修为,可以提升任何其他技能的学习速度。所以这个能力应该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如果我是雇主,如果在其他条件都差不多的话,会优先雇佣知识面丰富的员工,至少和他沟通时比较顺畅些,不至于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但是套用化学界的俗语「脱离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脱离具体环境谈论「知识面广」对一个人的职场生涯的帮助也是无意义的。假设一个人的知识面等级是B+,同事知识面等级是C,其上司的知识面等级是B,B+,或者A,那么他很可能因此被上司赏识——如果一个人知识面等级是B+,同事知识面等级是C,其上司的知识面等级是C+,而且此人所在的城市(或乡村)职工平均知识面等级都是C或者更低的话。除非此人投身忽悠界,否则其知识面不会给他在职场中带来太大优势。一个人所在群体的文化氛围很重要,很多人在知乎备受赏识,如果去了天涯或者猫扑则默默无闻。最后贴两个旧答案:1 我国目前15岁以上(15岁以上可以称为劳动人口)文盲人口5400万,占15岁以上总人口的5%左右(4.88%),也就是20分之一,比我国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人还多(4976万)。我国目前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为3.05亿,占15岁以上总人口的27%,也就是其余70%的劳动人口最多受过初中教育。根据我接触的没有受过高中教育的人的反映,大多数失去上高中机会的人,都在初二,初三已经就知道自己不会上高中了,所以初二初三也没心思学。农村初中,甚至县城初中的教师中有很多人科学素养很差劲,他们之所以承认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书上是那么说的。迷信权威而已()。更别说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科学素养也不高。2 我国尚处于科普「牛顿第一定律」的阶段。很多中年人(学历初中)听我讲惯性定律和相对运动时,纷纷表示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仍然觉得我说的不对,当我表示要进一步探讨他们觉得不对的地方时,他们表示没有时间,有太多事情要忙。我有一个缺乏充分论据的结论:有很多科学知识,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时代没有弄明白,那么他就会一辈子弄不明白。不是缺乏智商,而是缺乏动力。这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很可能适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我不是带着优越感写下以上文字的。因为我发现我会背的唐诗都是我中小学时代背的。大学没有背一首唐诗,工作后没有读一首(新)唐诗。如果我以自己是理科生为由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那么我和那些以工作忙为由不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人们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一个国家的成年人只肯为能挣钱的东西付出时间,把一切不能带来金钱的学习视为浪费生命,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会付出昂贵的代价。
给最高票点了反对。这个世界总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东西都掏出来给你看,再洋洋得意地接受你的膜拜。他们见不得别人一丁点的质疑。一旦别人怀疑他们名不副实,他们就会这样辩解:「难道只有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才是知识?」所以他们之中的某人回答了这个问题,还拿到了最高票。虚荣心吞噬了他们。因为自卑,因为不自信,他们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敏感地联系到自己身上。他们虚张声势,是因为肚子里没有多少货,却又不愿承认这点,只好用「我只是追求学习的快乐」来麻痹自己。真正有料的人,会淡然,会一笑而过,因为底气足。而他们没有底气,只能靠发脾气。只知道平行宇宙和测不准,请别说懂量子力学;不了解闵氏时空和黎曼张量,就别说懂得相对论;我读书从来不追求目的,纯粹喜欢,也从不觉得有什么优越感。绝大多数知识没办法让你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但在实践中能用到它们,我就会很开心。而看到别人一句「一事无成」,就敏感地大喊「我学这些只是为了兴趣」的人,本质上,是另一种功利的表现。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兴趣,又怎么会那么在意呢?成功不是厚黑学和卡耐基,成功有很多要素,坚持,忍让,信心,聪明,一点点机遇,等等,都很重要。如果只把成功归类为厚黑学和卡耐基,我只能说你太幼稚。请不要凭着自己的无知来秀自己的优越。————————————————————————————————真正喜欢学习和知识的人,他们不把知识当成工具,也不抱着功利的目的去学习。他们看到别人说「一事无成」时,也不会急着去辩解。更不会生出「你们都是追求经济效益,只有我才是追求世界的广阔」的优越感。读书、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仅此而已。如果你问我:你读书、学习,有什么用?我的回答会是:没什么用。但这些东西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没有它们我就活不下去。只有内心深处迫切渴望一样东西,又不愿意承认的人,才会急着去「撇清」它。————————————————————————————————下面回答题主的问题。举个栗子吧。比如说,我非常懂得搭配衣服。(只是举例而已)这就是我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的输出渠道是什么呢?我也许在生活中善于打扮自己;我也许能给予朋友和女友一些穿搭上的意见;我也许能就时尚潮流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我也许能当一名时尚专栏写手;我也许能帮淘宝店设计模特的穿搭;我也许能谋得一份时装设计师的职位;……以上这些「输出渠道」,基本是按照难度自上而下的。可以看到,越往下,除了「懂得穿搭」,要求的相关技能也越多,难度也越高。搭配自己的穿着,完全不需要任何其他技能。做时尚专栏写手,除了懂得穿搭,还需要出色的文字功底,精确的市场和消费者洞察,敏感的时尚嗅觉,还有一点人脉资源。做时装设计师,除了懂得穿搭,还需要懂设计,懂绘画,懂制作。以此类推。大多数人的知识,就只是局限于「改善自己」。比如懂得穿搭,很多人就是用来改善自己的日常搭配而已。他们可能没有意愿,或者没有能力,把它往下延伸。而往下延伸,其实就是一种「交换」。你将你的知识「出售」给需要的人,从而获取一定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经济利益。你帮你的女友搭配衣服,让她天天都开心,这算不算一种回报?你帮朋友搭配衣服,让朋友觉得你很可靠,这算不算回报?越往下,这种「交换」,针对的对象更广、更高级,而获得的回报也越高。结论:为什么很多人懂得很多知识,却还是一事无成?因为:他们没有意愿去「交换」知识,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亦即他们已经满足于自己的生活,没必要利用知识去提高。他们有意愿,但知识和技能不够体系,渠道不够完善,没办法去「交换」。大概就是这样。
这个问题我必须要答。我所处的行业身边真的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而我自己也慢慢变成这样的人。做咨询,尤其是刚毕业就做咨询的人,做咨询久了普遍给人一种什么都了解、谈什么都能搭上话的感觉。大到世界发展、国家宏观,小到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他们都能说上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果仅从言论上,我觉得大部分做咨询的人无可挑剔,但洋溢在言语之间的自以为是、清高、主观、脱离实际却像一张张花哨的PPT一样写满了他们的脸庞。在我们的幻觉中,似乎只要对某个领域从某个角度写上几页PPT,就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这个行业、这个公司的本质,尤其是战略咨询都要求透过资料信息呈现你的观点、判断,长期从业缺乏实业经验的顾问时间一长,就会把这些建立在残缺、二手、缺乏考证信息基础上、仅凭自己分析(且不说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得出的观点嵌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咨询工作的性质又要求我们在客户面前表现得对自己的分析非常自信,慢慢我们就会认为事情的本质就是这样。同时,心里满满都是对实业小伙伴的优越感、甚至很固执,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提出反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们会很轻易的脱口而出告诉你“某某行业正在衰退、不赚钱”“某某业务未来会有大的发展”“你应该投资某某”“你不要去做某某”等等,这里不是说所有咨询从业者说的类似的话不可信,但那些自以为是、只懂个皮毛却把自己伪装成很有研究的专家一样的咨询神棍,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听他们聊天,就跟你去逛门户网站的感觉一样——泛泛而谈,如果你保持阅读各类新闻,就会发现他们谈论的东西不过如此。但如果跟真正经历过实业而且比较成功的人聊天,他们会谈更多的细节、执行、人性、本质等,这些是你阅读新闻、杂志、报告很难得到的,跟谈们聊天,你是在打游戏,闯过一关又一关。这些人发展到最后除了做咨询还是做咨询,如果真的以为自己懂很多去创业的,9成9是失败的,就目前国内创业来看,咨询从业者创业成功出名的真的很少很少。他们没有意识到咨询得到的东西仅只是咨询用途而已,研究与行动是两种差别很大的思维模式,这里本人无法展开太多的描述,因为缺乏实业思维经历,但深刻意识到咨询工作某些思维方面的惯性,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行动的能力。总而言之,咨询这个领域类似题主说的人很多,我觉得原因是他们没有明白咨询与行动的思维差异,并不像我们表现的那样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落实行动方案。与列位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