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勘探开发的近海石油中国沉积盆地分布图

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朱伟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100010)[摘要]近年来,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指导思想,以区域研究为基础,以科学合理部署为保证,针对中国近海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通过创新认识和技术进步,坚持走高效勘探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发现储量屡创历史新高,步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然而,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勘探领域的拓展,中国近海油气勘探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关键词】中国近海;大中型油气田;高效勘探;挑战[中图分类号]TEl1;P6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ol8—071前言加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自力更生的早期勘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共两大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立,通过对外开放和合作,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壮大。至今,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进入了以自营为主的高速高效发展阶段。几十年来,基于中国近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指导思想,以高效勘探为引领,以区域研究为基础,以科学合理部署为保证,通过创新认识和技术进步,油气勘探步入了历史最好时期,近几年新发现油气储量屡创历史新高,为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概况中国近海共发育10个新生代沉积盆地(见图1),油气勘探总面积约70×10km,其中南海北部深水区(水深&300m)面积占20%以上。特殊的区域构造背景和地质演化历程造就了中国近海含1渤海湾盆地;2--北黄海盆地;3一南黄海盆地;4一东海盆地;5一台西盆地;6一台西南盆地;7一珠江口盆地;8一琼东南盆地9一莺歌海盆地:lO北部湾盆地图1中国近海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图Fig.1SketchingshowingdistributionofCenozoicsedimentarybasinsintheChinaoffshorearea[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朱伟林(1956一),男,江苏苏州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长期从事中国海域的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和管理工作;E—mail:18中国工程科学油气盆地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加上海洋油气勘探的自身牦,决定了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特殊陛-6j。2.1勘探概况中国近海勘探工作量总体上投人巨大,特别是近年来,三维地震和钻井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推动了勘探的进程。至2009年,中海油在中国近海累计采集二维地震超过100×10km,三维地震8.6X10km,完成探井1238口;共发现油气田130个(其中自营91个、合作39个),含油气构造141个(其中自营111个、合作30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30.2×10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10m,为中海油2010年实现年产;i0t油当量的产量目标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2.2烃源条件中国近海沉积盆地大都发育在新生代,其形成主要受伸展构造体系控制,由基底构造层、裂陷期构造层盆地内主要发育三类烃源岩:第一类为裂陷早期的陆相深湖和半深湖相泥岩(如南海的文昌组、流沙港组、渤海的沙河街组三段),以Ⅱ型干酪根为主,主要成烃阶段较早(R。0.7%~1.2%),以产液态烃为主;第二类为裂陷晚期浅湖或湖沼相泥岩和煤层(如珠江口盆地恩平组、莺一琼盆地崖城组、东海盆地月桂峰组),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主要成烃阶段居中(R。0.73%~1.42%),油气兼生。煤和碳质页岩生烃能力强,主要成烃阶段较晚(R。0.9%~I.9%),以生气为主,次为轻质油;第三类是深海一浅海相和滨岸相的泥页岩。可分成两个亚类:一个亚类是裂陷期的海相、滨岸相泥岩和碳质泥页岩(如东海丽水凹陷的灵峰组、西湖凹陷的平湖组),油气生成主要靠陆源有机质,都为Ⅲ型干酪根,总体以生气为主;另一亚类是裂后沉降期及以后形成的海相生油岩(目前仅在莺歌海盆地的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发现),有机质来源包括陆生高等植物及低等水生浮游生物,Ⅲ型干酪根,主要依靠后期热流体的催和裂后期构造层组成,裂陷期是烃源岩的主要发育期。化作用生烃,都以生气为主(见表1)。表1中国近海盆地烃源岩分布及特点Table1DistributionandcharacteristicsofhydrocarbonrocksinChinaoffshorebasins2.3资源分布及特点我国近海盆地石油总资源量约249×10t,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3×10m,但分布极不均衡,从资源评价的结果看,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大体可分作“内带”与“外带”两大部分(见图1)。“内带”主要包括渤海、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的2010年第12卷第5期19丽水+椒江凹陷、台西盆地、珠江口的珠I+珠Ⅲ坳陷和北部湾盆地,石油资源占近海总石油资源量的79%,其中渤海、珠I坳陷、珠Ⅲ坳陷和北部湾4个盆地/坳陷的石油资源占近海石油总资源量的7O%,是近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区;“外带”主要包括东海盆地的西湖+钓北凹陷、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的珠Ⅱ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天然气资源占近海总天然气资源量的81%,其中莺一琼盆地、珠Ⅱ坳陷和西湖+钓北凹陷4个沉积盆地/坳陷天然气资源量占近海天然气总资源量的76%,构成了近海天然气资源的集中分布区。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造就了不同盆地、不同凹陷不同的勘探成果。截至2OO9年底,中海油累计探明原油地质储量30.2×10t,其中“内带”的渤海占69.6%,珠江口盆地占20.5%,北部湾盆地占6.2%,三盆地占石油探明储量的96.4%,是我国海上最重要的产油区;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主要分布于“外带”的莺歌海盆地占25.7%、琼东南盆地占l6.3%、珠江口盆地占15.4%、东海盆地占8.9%,四盆地占总天然气探明储量的66.3%,成为我国海上最重要的产气区。从资源评价和勘探效果看,富生烃凹陷控制了油气的富集。3近年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可分为早期自营勘探(1957--t979)、对外合作与自营勘探并举()以及1997年以后的自营引领合作勘探共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经过艰苦奋斗,共发现44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87×10t,天然气ITI;第三个阶段到目前已经发现86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3X10t,天然气m。尤其是近年来储量发现连创历史新高,迎来了中国近海新一轮油气勘探高潮。3.1近年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特点3.1.1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思想,走高效勘探之路中国近海待发现油气资源约占总资源量的2/3,具有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海上勘探具有高科技、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在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时代,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走高效勘探之路,是中国近海勘探可持1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pdf
文档介绍: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朱伟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100010)[摘要]近年来,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指导思想,以区域研究为基础,以科学合理部署为保证,针对中国近海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通过创新认识和技术进步,坚持走高效勘探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发现储量屡创历史新高,步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然而,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勘探领域的拓展,中国近海油气勘探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关键词】中国近海;大中型油气田;高效勘探;挑战[中图分类号]TEl1;P6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ol8—071前言加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自力更生的早期勘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共两大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立,通过对外开放和合作,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壮大。至今,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已经进入了以自营为主的高速高效发展阶段。几十年来,基于中国近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指导思想,以高效勘探为引领,以区域研究为...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老妇在儿子葬礼上认识了17岁少年,两人擦出火花。
当火车快将驶至之际,玩命伏到路轨上,惊险万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导读:中国在南中国海对中部和南部没有出产一滴油,却被东南亚小国们疯狂抢夺油气资源,听,在中国的海洋上轰轰作响的万国钻井平台正在无情地吸取中国的石油血液。
  日电我国首艘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26日下午在8艘拖轮和4艘海事巡逻艇的拖带、护航下,顺利从长江口北槽航道出口通过,这标志着长江口深水航道再创最大宽度的钻井平台出航记录。开启了我国深水石油勘探向中国南海探油的开发之路。 有消息称 “海洋石油981”将于近期先赴东海,并于秋季前往南海海域。
  2011年5月,越共电子报)越南油气协会就中国海监船剪断了正在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内进行地震勘探工作的越南国家油气集团(PVN)平明2号勘探船的探测电缆一事发出宣言。日, 3艘中国海监船剪断了正在属于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内的距福安省大领角以东116海里的146-148油气区块进行地震勘查的越南油气协会会员――越南油气集团(Petrovietnam)平明二号船的探测电缆。
  一张东南亚油气区块划分图,通常各国的石油主管部门或石油公司会把一些具有潜在价值 的区域划分成多个 合同区块用于招标。之后签订石油分成合同,如果石油具有工业价值按照合 同中得权益 进行分成,如蓬莱19-3油田就是位于对外开放的渤海19-3区块。中海油占51%权益,康菲占剩余49%并担任操作者。图中的绿方块就是东南亚在南海划分的招标区块。显然周边已经把手渐渐伸进南海深处, 在1999年时,东南亚各国油田基本处于九段线外或擦边,但如今各国已不满于 东南亚在南海的勘探活动日益活跃,其图谋不仅存在于地图上,更存在与行动中。
  以上消息无疑表明了南海石油纷争日趋激烈 那么南海石油现状究竟是怎样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各类报道从来都似是而非。比如有人说越南在南海的石油开采没有进入九段线,又有人说所谓南海真相是-还没有哪个国家在有争议的南海腹地架起钻井平台……,凡此种种。我们对南海石油开采的认知总是显得混乱而模糊,都说东南亚各国在南海大肆开采石油,但无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因为从没有人就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考据。
  被日益蚕食的南海油藏围绕我国传统海疆线内除中国沿海大陆架几个沉积盆地外,在陆坡区及印支大陆陆架区,还有曾母盆地、文莱一沙巴盆地、万安盆地、巴拉望盆地、南沙海槽盆地、礼乐滩盆地、北康盆地、南薇盆地、中建盆地、西沙海槽盆地、笔架盆地、安渡滩盆地等26个沉积盆地。巴拉望海槽、礼乐滩、文莱―沙巴盆地、东纳土纳盆地、曾母盆地、万安盆地 。于是周边各国海上石油开放区块也沿九段线分布。东南亚海域地震测线图-2008 海上勘探主要是通过勘探船只拖曳探测阵列进行二维或三维地震勘探。测线图直接反映该海域的勘探程度,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勘探公司的勘探,如红色代表法国CGG公司,蓝色代表PGS公司。
  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日益激烈的南海石油纷争 “雄心壮志”的越南。 越南主要油气盆地分布,越南油气主要分布于 (九龙盆地), (南昆山盆地),(黄沙盆地) (中沙盆地). 越南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九龙盆地), (南昆山盆地), (黄沙盆地) (中沙盆地). 七大盆地。)。其中湄公河三角洲盆地是越南石油资源最丰富的盆地,占越南总油气资 源量的25%;南昆山盆地则占越南总油气资源量的20%;红河盆地占15%,主要以气为主。越南的石油资源量为10.2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2.45亿立方米 越南石油天然气公司(PetroVietnam)为越南唯一管理和从事石油勘探和生产业务的公司。PetroVietnam公司公布的2010年度合同区块分布,仔细观察便可发现越南几大盆地已经被各个公司瓜分殆尽,其招标合同区块已经突破九段线深入我国海疆线内。
  越南石油公司的石油区块划分,可清晰看到多个区块已经进入我海疆线越南为亚洲第三石油生产国,其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其南部海域,其主要油田分别为 :Bach Ho (White Tiger), Rang Dong (Dawn), Dai Hung (Big Bear), Su Tu Den 。 越南最大的石油生产商是越俄油气联营企业( Vietsovpetro -VSP), 该企业是越南最大油田,白虎油田-Bach Ho 的操作者。“白虎”油田位于头顿东南约120公里处的海域,70年代初由美国飞马石油公司发现并已做好开发前期工作。1975年4月底越战结束,美国败退,该油田开发计划被放弃。
  1984年苏联与越南组建越苏油气联营企业,由苏联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开发“白虎”油田。日首次出油。从此,“白虎”油田的规模逐年扩大,产量迅速增加,成为越南的一个“聚宝盆”。1994年原油产量达680万吨。2011年 6月,越南最大的石油钻机在此开始钻探,此次钻探 Bien Dong POC公司投资,该公司为PetroVietnam公司的子公司。Moc Tinh和Hai Thach两气田预计每天可生产 1桶凝析气。
  二、“命比纸薄”的菲律宾 菲律宾主要含油气盆地: 菲律宾早在1896年就钻得了石油,但至今其石油产量仍旧不高,其海上石油产量多数来自西北巴拉望海域,勘探方向也在西北巴拉望海域、礼乐滩和南苏禄海。该国的探区也逐年深入南沙海域,主要包括位于礼乐滩和西北巴拉望盆地。截止2006年1月,菲律宾拥有探明天然气储量3.9万亿立方英尺,几乎所有的天然气储量均位于SC38区块的MALAMPAYA-马拉帕亚天然气田。 众所周知菲律宾是东南亚出名的穷国,众多菲佣赚取的工资都成为其外汇来源。因此在看到邻居都靠南海石油发了一笔横财后,菲律宾恐怕做梦都希望能找到大油田,然而天不遂人愿,菲律宾长期来只有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小气田。
  菲律宾油气潜力示意图,将我国礼乐滩(reed bank)标注其上。 依据2009年数据, 在菲律宾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很大分别为32%和8%,其能源自给为58.89%。因此石油天然气对菲律宾而言极其重要。
  菲律宾油气开采主要为PNOC---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主导,其触角已经伸向了我国礼乐滩。虽然菲律宾在西北巴拉维海域和礼乐滩一带的勘探没有新的突破 ,但菲律宾仍将该地区作为勘探热点对外招标。 并跨越我南海传统疆域划分了多个区块待价而沽,在2006年礼乐滩就有了新的成果即Sampaguita气田。
  虽然菲律宾在西北巴拉维海域和礼乐滩一带的勘探没有新的突破,但菲律宾仍将该地区作为勘探热点对外招标。 并跨越我南海传统疆域划分了多个区块待价而沽,在2006年礼乐滩就有了新的成果即Sampaguita气田。
  菲律宾所担心的就是我国海洋石油981即将前往南海探油的相关报道,并自行揣测海洋石油981极有可能在礼乐滩附近进行勘探。菲律宾为何如此担心中国在礼乐滩一带的军事经济行动呢?原因就是:菲律宾即将再次在礼乐滩上进行石油钻探!
  2010年2月 GSEC101区块的勘探许可转为了服务合同区块SC72,该区块的面积由10,360 平方公里缩小到了8,800 平方公里 。 Forum Energy获得了该合同70%权益,整个合同还包含了Sampaguita 气田,该公司正在该区域进行2D及3D勘探,预计不久之后就会部署探井。 Forum Energy公司为英国 E&P 石油天然气公司与菲律宾组成的合资公司。
  礼乐滩油气分布及探井分布Sampaguita 气田位于礼乐滩南部,据报道该气田很可能是一个世界级气田,其储量可能在20万亿立方英尺(566亿立方米)。Forum Energy 计划投入30亿美元对包含该气田在内的整个SC72区块进行开发。该气田其实早在1976年时就已发现,但由于作业公司认为该气田的储量太少而放弃进行进一步的投资开发。不过一些业内分析师则对20万亿立方英尺储量的数字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根据目前的情况看,Sampaguita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应该在3.5万亿立方英尺-5万亿立方英尺之间。
  菲律宾的油气资源在南海周边各国中最为匮乏,看到邻居们发了财后越来越不甘心。因此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越来越急躁,今天将南海问题国际化,明天想把美军请回来。与马来人的低调、越南人的两面派不同,他们从未意识到,自己离梦想太远 ,而离中国太近。
  三、“闷声发财”的马来亚 相对于越南的高调,菲律宾的命薄,马来西亚长期以来一直低调,其实它才是受益最大的国家。 马来西亚在沙捞越和沙巴海域划出了多个深水区块,即A、B、C、D、E、F、G、H、j、K、L、M,现在这12个区块已经全部出租,主要是与美孚和壳牌等大石油公司签订了产量分成合同。另外还陆续开放了ND1、ND2、ND3、ND4、ND5、2C、N、P、Q、E、H、K、SK312、SK301、SK8、SK10、SK308等区块进一步深入南沙。马来西亚是盗取南海石油时间最长,获利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
  马来西亚的近海油气分布在马来半岛登嘉楼州和东马沙捞越和沙巴两州的大陆架内的6个沉积区中 。它们分别是 :马来沉积区、拍纽沉积区,均位于马来半岛东海岸外 ;沙巴沉积区与沙捞越沉积区 ,分别位于沙巴 .沙捞越两州的西北 ;苏禄沉积区 ,位于沙巴东北之近海;打拉根沉积区,主要在印尼领土内,但有一部分位于沙巴东海岸外 。
  早在19世纪末 ,马来西亚的英属沙捞越就曾发现原油,1910年,壳牌沙捞越石油公司在沙捞越的美里地区发现石油 ,并获得沙捞越州的石油独家开采权进行勘探开采后 ,马来西亚石油工业逐渐兴起 。由于陆地发现的石油有限 ,上世纪50年代 ,壳牌沙捞越石油公司开始勘探近海石油资源,60-70年代先后在沙捞越近海发现巴兰 、西鲁东 、图高等一大批油 田同一时期 ,壳牌沙巴石油公司也在马来西亚的沙巴海岸外先后发现西埃尔卜、塞芒等多处油田。接着 ,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登嘉楼州海域也发现 了杜荣 、达比士和塞利基等油田。这一系列油田的发现 ,奠定了马来西亚能源生产国的重要地位 。
  马来西亚还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仅次于阿尔及利亚和印尼 ,2002年的天然气出口,占全球天然气出口的13.6%左右。马来西亚原油主要出口澳大利亚 、印度和泰国,新加坡和韩国也是主要的出口对象国。 日本是液化天然气的最大出口国 ,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也是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对象 马来西亚对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也逐年增加,据统计月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了188.4 万吨石油,2007年至2009年这一数字分别为49.9、89.3、222.9万吨。位列中国石油输入国第18位。另外中国还与马来西亚签订了25年期的LNG进口合同。
  马来西亚正面临石油产量逐年下降的困境。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显示,截止3月31日的上财年马来西亚的油气产量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从上一个财政年度的166万桶/天下降到了163万桶/天。同时马来西亚国内能源需求却在出现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得到扭转,那么 到2013年,马来西亚很可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SK310区块内主要包括 B11 和B12气田 。 B11气田发现于1980年,依据石油产量分成合同Shell Malaysia 和PETRONAS Carigali 各拥有该气田50%权益. Kikeh油田于2002年发现,2007年投产,在K 区块南部水下1300米深处,跨越我国海疆线,是马来西亚首个深海油田。据预测,该油田蕴藏3~7亿桶高质量的原油。这也是东南亚地区在过去10年中发现的最大的油田之一。该油田到2010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0000桶/天石油和150百万标准立方英尺/天天然气。 Murphy(美国墨菲石油)公司为该油田的操作者,并拥有80%权益,马石油拥有20%权益。 Gumusut油田位于J 区块该油田向西延伸到相邻的K区块内,由Petronas、壳牌和康菲组成的勘探开发公司在2004年3月发现,有望于2011年开始产油,预计日产量达到15万桶。壳牌为该油田操作者,并拥有40%权益,ConocoPhillips 和PETRONAS Carigali 各有40%和20%权益。 随着马来西亚近海油田的枯竭,进入深海获取深水油气是马来西亚的主要方针,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深水油田被发现并投产,马来西亚在南海深处的活动也日益频繁。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我国石油需求与日俱增。由上表可知我国国民经济对石油的强劲需求,为了保证国家石油安全,在陆上油田产量徘徊不前,近海石油快速开发的背景下,南海深海油气日益受到关注,海上石油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中国海油也将南海深水油田开发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巨额投资,研制了一系列深海石油装备,“海洋石油981”就是标志成果。 从中海油2009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的开放区块图可以看出,中海油在南海海域的开发勘探呈现向南发展的趋势。
  如今中国在南海最为尴尬的是在各国非法开采南海油气的同时,中国又不得不进口这些国家的石油天然气。在中国与东南亚经贸日益紧密地今天,彼此间也形成了更为微妙的关系。诸如越南大量进口中国电力,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占40%股权)获得菲律宾国家输电网25年特许经营权、并在印尼拥有石油合同。
  随着东南亚各国自身石油消耗的日益增涨,可以肯定,东南亚产油国用于输出的原油将日益减少。越南、马来西亚等石油输出国在几年内就会变成石油输入国。随着油价高涨与各国自身经济需求,南海上的石油将日益激烈。
  中海油在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进行了多年的大规模勘探,上图为2D勘探测线图,很明显中海油在广东,海南近海海域的勘探力度十分巨大。 同时随着开发度勘探度的加大,我国南方大陆近海海域的石油潜力也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我国的石油消费需要。因此走向深海是中国石油战略的必由之路。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6390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海洋矿产资源概述
1.海洋是“聚宝盆”,有全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
用“聚宝盆”来形容海洋资源是再确切不过的。单就矿产资源来说,其种类之繁多,含量之丰富,令人咋舌。在地球上已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可提取的有60余种,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海水中的“液体矿床”;海底富集的固体矿床;从海底内部滚滚而来的油气资源。
据估计海水中含有的黄金可达550万吨,银5500万吨,钡27亿吨,铀40亿吨,锌70亿吨,钼137亿吨,锂2470亿吨,钙560万亿吨,镁1767万亿吨等等。这些资源,大都是国防、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海水是宝,海洋矿砂也是宝。海洋矿砂主要有滨海矿砂和浅海矿砂。它们都是在水深不超过几十米的海滩和浅海中的由矿物富集而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砂,是开采最方便的矿藏。从这些砂子中,可以淘出黄金,而且还能淘出比金子更有价值的金刚石,以及石英、独居石、钛铁矿、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等,所以海洋矿砂成为增加矿产储量的最大的潜在资源之一,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种矿砂主要分布在浅海部分,而在那深海海底处,更有着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多金属结核就是其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它是年英国一艘名为“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北大西洋的深海底处首次发现的。这些黑乎乎的,或者呈褐色的多金属结核鹅卵团块,有的象土豆,有的象皮球,直径一般不超过20厘米,呈高度富集状态分布于米水深的大洋底表层沉积物上。
据估计整个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的蕴藏量约3万亿吨,如果开采得当,它将是世界上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目前,锰多金属结核矿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开发热点。在海洋这一表层矿产中,还有许多沉积物软泥,也是一种非同小可的矿产,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浮游生物残骸。例如覆盖1亿多平方公里的海底红粘土中,富含轴、铁、锰、锌、钴、银、金等,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大洋底发现了33处“热液矿床”,是由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块状硫化物多金属软泥及沉积物。这种热液矿床主要形成于洋中脊,海底裂谷带中,热液通过热泉,间歇泉或喷气孔从海底排出,遇水变冷,加上周围环境中及酸碱度变化,使矿液中金属硫化物和铁锰氧化物沉淀,形成块状物质,堆积成矿丘。有的呈烟筒状,有的呈土堆状,有的呈地毯状从数吨到数千吨不等,是又一种极有开发前途的大洋矿产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是遍及世界各大洲大陆架的矿产资源。石油可以说是海洋矿产资源中的宠儿。全世界海底石油储量为1500多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立方米。油气的价值占海洋中已知矿产总产值的70%以上。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然而目前全世界已开采石油640亿吨,其中的绝大部分产自陆地。陆地石油的过快耗竭使得人们转而求助于海洋石油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又称为沼气,成分主要是甲烷。由于含碳量极高,所以极易燃烧,放出大量热量。1000立方米天然气的热量,可相当于两吨半煤燃烧放出的势量。因此,天然气的价值在海洋中仅次于石油而位居第二。
下面将按照矿产资源在海底的赋存部位,分别加以介绍。
2.浅海矿产资源
浅海海底的矿产资源是指大陆架和部分大陆斜坡处的矿产资源,其矿种和成矿规律与陆地基本相似,但由于海水动力作用的加工,还形成一些独特的外生矿床。浅海矿产资源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和各类滨海砂矿,最近还发现一种极富发展前景的天然气水合物等。
(1)大陆架油气
中国大陆架都属陆缘的现代拗陷区。因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的影响,在中、新生代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和东西向的断裂,形成许多沉积盆地。陆上许多河流(如古黄河、古长江等)挟带大量有机质泥沙流注入海,使这些盆地形成几千米厚的沉积物。构造运动使盆地岩石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构造运动而发生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有机物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成为现今的陆架油田。中国海自北向南有渤海、北黄海、南黄海、东海、冲绳、台西、台西南、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管事滩北、中建岛西、巴拉望西北、礼乐太平、曾母暗沙—沙巴等16个以新生代沉积物为主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达13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盆地面积之广、沉积物之厚、油气资源之多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因此,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有的人说,中国沿海的石油、天然气最终可与北海及东南亚争一高低;有人认为,中国海底石油储量与伊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人提出,中国海、陆石油储量,几乎等于沙特阿拉伯的储量。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米。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300亿桶),其中渤、黄海各为7.47亿吨(56亿桶),东海为17亿吨(128.4亿桶),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亿吨(80.3亿桶)。这一预测可能偏低。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375~750亿桶),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1125亿桶)。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300~1125亿桶)。无疑,中国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2)滨海砂矿
滨海砂矿是指在滨海水动力的分选作用下富集而成的有用砂矿,该类砂矿床规模大、品位高、埋藏浅,沉积疏松、易采易选。所谓滨海砂矿的范畴,由于地质历史上的海平面变动,它包涵着滨海和部分浅海的砂矿。滨海砂矿主要包括建筑砂砾、工业用砂和矿物砂矿。
建筑砂、砾集料和工业用砂是当今取自近海最多和最重要的砂矿。随着陆上建筑集料和工业砂资源的开采殆尽和城市的持续扩大和地价的不断增加,品质优于陆上的海洋建筑集料与工业砂原料势必变得更为重要。工业砂据其质地而用于不同的方面,如:铸造用砂和玻璃用砂等。
滨海矿物砂矿种类很多,如:金刚石、金、铂、锡石、铬铁矿、铁砂矿、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等等。这些滨海砂矿绝大多数属于海积型砂矿床,少部分属冲积型和残积型砂矿。
世界上现已开采利用30余种滨海砂矿,其资源量与开采量在世界矿产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例如:世界金红石总资源量约9435万吨(钛含量),其中砂矿占98
%;钛铁矿总资源量2.46亿吨(钛金属),砂矿占50 %;锆石已探明的资源量3175.2万吨,96
%为滨海砂矿。滨海砂矿的开采量在世界同类矿产总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为:钛铁矿30 %,独居石80 %,金红石98 %,锆石90
%,锡石70 %以上,金5-10 %,金刚石5.1 %,铂3 %等。
滨海砂矿在浅海矿产资源中,其价值仅次于石油、天然气,居第二位。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浅海,目前已探查出的砂矿矿种有锆石、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砂锡矿、铬铁矿、铌钽铁矿、砂金和石英砂等,并发现有金刚石和铂矿等。我国的滨海砂矿的矿种几乎覆盖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各类砂矿,其中以钛铁矿、锆石、独居石、石英砂等规模最大,资源量最丰。
因经受多次地壳运动,中国大陆东部岩浆活动频繁,为形成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创造了有利条件,钨、锡、铜、铁、金和金刚石等很丰富。在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变质岩和火山岩中,也含有各种重矿物。现已发现有钛、锆、铍、钨、锡、金、硅和其他稀有金属,分布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沿海以及台湾周围,台湾和海南岛尤为丰富,主要有锆石—钛铁矿—独居石—金红石砂矿,钛铁矿—锆石砂矿,独居石—磷钇矿,铁砂矿,锡石砂矿,砂金矿和砂砾等。
台湾是中国重要的砂矿产地,盛产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锆石和独居石等。磁铁矿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海滨,以台东和秀姑峦溪河口间最集中。北部和西北部海滩年产铁矿砂约1万吨。在西南海滨,独水溪与台南间的海滩上分布着8条大砂堤,最大的长10里,为独居石—锆石砂矿区,已采出独居石3万多吨,锆石5万多吨,南统山洲砂堤的重矿物储量在4.6万吨以上,嘉义至台南的海滨又发现5万吨规模的独居石砂矿。
海南岛沿岸有金红石、独居石、锆英石等多种矿物。
福建沿海稀有和稀土金属砂矿也不少。锆石主要分布在诏安、厦门、东山、漳浦、惠安、晋江、平潭和长乐等地。独居石以长乐品位最高,2公斤/立方米左右。金红石主要分布在东山岛、漳浦、长乐等地。诏安、厦门、东山、长乐等地均有铁钛砂。铁砂分布很广,以福鼎、霞浦、福清、江阴岛、南日岛、惠安和龙海目屿等最集中。至于玻璃砂和型砂,不仅分布广,质量好,含硅率亦高。平潭的石英砂含硅率达98%以上。辽东半岛发现有砂金和锆英石等矿物,大连地区探明一个全国储量最大的金刚石矿田,山东半岛也发现有砂金、玻璃石英、锆英石等矿物,广东沿岸有独居石、铌钽铁砂、锡石和磷钇等矿。
有些滨海砂矿已向大陆架延伸,如台湾橙基煤矿已在海底开采多年,辽宁大型铜矿也从陆上进行到海底开采,山东的金矿、辽宁某些煤矿以及山东龙口、蓬莱的一些煤层也伸至海底。
(3)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由天然气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外观似冰的白色或浅灰色固态结晶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又称之为“可燃冰”、“气冰”、“固体瓦斯”。因其成分的80%—99.9%为甲烷,又被称为“甲烷天然气水合物”。
作为一种新型的烃类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规模大、埋藏浅、成藏物化条件好、清洁环保等特点,被喻为未来石油的替代资源,是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未知能源库。从能源的角度看,“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科学家估计,地球海底天然可燃冰的蕴藏量约为50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是目前世界年能源消费量的200倍。全球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按照天然气水合物的保存条件,它通常分布在海洋大陆架外的陆坡、深海和深湖以及永久冰土带。大约27%的陆地(极地冰川土带和冰雪高山冻结岩)和90%的大洋水域是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发育区,其中大洋水域的30%可能是其气藏的发育区。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东海南坡等3处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从南海的水深、沉积物和地貌环境来看,它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初步勘测结果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就已达到我国陆上石油总储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也已初步圈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为5242平方千米,其资源量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按成矿条件推测,整个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相当于我国常规油气资源量的一半。
3.深海矿产资源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它是支持人类生存的又一类重要资源。所谓深海,一般是指大陆架或大陆边缘以外的海域。深海占海洋面积的
92.4 %和地球面积的65.4
%,尽管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底资源,但由于开发难度大,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得到开发。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和储备人类生存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向深海拓展,发现包括海底矿产在内的深海资源,这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
深海矿产资源主要包括多金属结核矿、富钴结壳矿、深海磷钙土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等。但是,由于深海矿产资源的矿区基本位于国际海域的海底,它的开发活动必须经过联合国海底管理局的同意和批准方可生效与合法。
(1)多金属结核矿
多金属结核矿是一种富含铁、锰、铜、钴、镍和钼等金属的大洋海底自生沉积物,呈结核状,主要分布在水深米的平坦洋底,是棕黑色的,像马铃薯、姜块一样的坚硬物质。个体大小不等,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一般为3—6厘米,少数可达1米以上;重量从几克到几百、几千克,甚至几百千克;分析表明,这种结核内含有多达70余种的元素,包括工业上所需要的铜、钴、镍、锰、铁等金属,其中Ni、Co、Cu、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0
%,0.22 %,1.00 %和25.00
%,总储量分别高出陆地相应储量的几十倍到几千倍,铁的品位可达30%左右,有些稀有分散元素和放射件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如铍、铈、锗、铌、铀、镭和钍的浓度,要比海水中的浓度高出几千、几万乃至百万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深海矿产资源。
目前,通过深海勘测,发现多金属结核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许多海区均有分布,唯太平洋分布最广,储量最大,并呈带状分布,拥有东北太平洋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海盆等4个分区,其中位于东北太平洋海盆内克拉里昂、克里帕顿断裂之间的CC区是多金属结核经济价值最高的区域。在东北太平洋克利顿断裂带与克拉里昂断裂带之间的地区(简称CC区)是最有远景的多金属结核富集区。世界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极为丰富,远景储量约3万亿吨,仅太平洋的蕴藏量就达1.
5万亿吨。我国科学家以结核丰度10千克/平方米和铜镍钴平均品位2.5%为边界条件,估计太平洋海域可采区面积约425万平方公里,资源总量为425亿吨。其中,含金属锰86亿吨,铜3亿吨,钴0.6亿吨,镍3.9亿吨,表明多金属结核的经济价值确实巨大。多金属结核矿每年还以万吨的速度不断增加。无疑这些丰富的有用金属将是人类未来可利用的接替资源。
现在世界上已有七个国家或集团获得联合国的批准(印度、俄罗斯、法国、日本、中国、国际海洋金属联合组织、韩国),拥有合法的开辟区(Pioneer
Area),除印度以外的其他先驱投资国所申请的矿区均在太平洋CC区。
中国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上第五个深海采矿先驱投资者,负责多金属结核调查的机构是中国大洋协会,在太平洋CC区内申请到30万平方公里区域开展勘查工作,经过"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努力,到1999年10月,按规定放弃50%区域后,获得了保留矿区7.
5万平方公里,我国对该区拥有详细勘探权和开采权。经计算获得约4.2亿吨干多金属结核矿资源量,含1.11亿吨锰、406万吨铜、98万吨钴和514万吨镍的资源量,可满足年产300万吨干多金属结核矿,开采20年的资源需求。
(2)富钴结壳矿
富钴结壳矿是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一种结壳状自生沉积物,主要由铁锰氧化物组成,富含锰、铜、铅、锌、镍、钴、铂及稀土元素,其中钴的平均品位高达0.8%~1.0%,是大洋锰结核中钴含量的4倍。金属壳厚1—6厘米,平均2厘米,最大厚度可达20厘米。结壳主要分布在水深800—3000米的海山、海台及海岭的顶部或上部斜坡上。
由于富钴结壳资源量大,潜在经济价值高,产出部位相对为浅,且其矿区分布大多落在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开采权,在深海诸矿种之中它是法律上争议最少的一种矿种,因而它是当前世界各国大洋勘探开发的重点矿种。自20世纪以来,富钴结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德、美、日、俄等国纷纷投入巨资开展富钴结壳资源的勘查研究。目前工作比较多的地区是太平洋区的中太平洋山群、夏威夷海岭、莱恩海岭、天皇海岭、马绍尔海岭、马克萨斯海台以及南极海岭等。据估计,在太平洋地区专属经济区内,富钴结壳的潜在资源总量不少于10亿吨,钴资源量就有600—800万吨,镍400多万吨。在太平洋地区国际海域内,经俄罗斯对麦哲伦海山区开展调查,亦发现了富钴结壳矿床,资源量亦已达数亿吨,还有近2亿吨优质磷块岩矿床的共生。
在我国南海也发现有富钴结壳。所发现的富钴结壳钴含量一般比大洋锰结核高出三倍左右,而镍是锰结核的1/3,铜含量比较低,而铂的含量很富,变化于0.
3&至2&之间,最高可达4.5& ,稀土元素含量亦很高,其稀土总量可达数千&,以轻稀土为主,都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近年来,我国大洋协会又开始在太平洋深水海域进行了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靶区的调查评价,其中有可能寻找到有商业开发潜力的区域,为华夏子孙在此领域里争占一席之地。
(3)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指海底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富含铜、锰、锌等金属的火山沉积矿床,极具开采价值。按产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呈土状产出的松散含金属沉积物,如红海的含金属沉积物(金属软泥);另一类是固结的坚硬块状硫化物,与洋脊“黑烟筒”热液喷溢沉积作用有关,如东太平洋洋脊的块状硫化物。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富含镉、铜和银,产于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岭;第二类富含银和锌,产于胡安德富卡海岭和瓜亚马斯海盆;第三类是富含铜和锌;第四类富含锌和金,与第三类同时产出。多金属硫化物也见于中国东海冲绳海槽轴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与大洋锰结核或富钴结壳相比,具有水深较浅(从几百米到2000m左右)、矿体富集度大、矿化过程快,易于开采和冶炼等特点,所以更具现实经济意义。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主要产于海底扩张中心地带,即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岛弧地区。如东太平洋海隆、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红海、北裴济海、马利亚纳海盆等地都有不同类型的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分布。富含金属的高温热水从海底喷出,在喷口四周沉淀下多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堆砌成平台、小丘或烟囱状沉积柱。世界已有70多处发现有热液多金属硫化物产出,在东海冲绳海槽地区已发现7处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喷出场所。
目前我国主要是对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矿进行了实验性的勘查。
(4)磷钙土矿
磷钙土是由磷灰石组成的海底自生沉积物,按产地可分为大陆边缘磷钙土和大洋磷钙土。它们呈层状、板状、贝壳状、团块状、结核状和碎砾状产出。大陆边缘磷钙土主要分布在水深十几米到数百米的大陆架外侧或大陆坡上的浅海区,主要产地有非洲西南沿岸、秘鲁和智利西岸;大洋磷钙土主要产于太平洋海山区,往往和富钴结壳伴生。磷钙土生长年代为晚白垩世到全新世,太平洋海区磷钙土含有15%—20%的P2O5,是磷的重要来源之一。另外,磷钙土常伴有高含量的铀和稀土金属铈、镧等。据推算,海区磷钙土资源量有3000亿吨。
人类对深海的探索和研究相对于探索地球表面来说才刚刚开始,随着人类新需求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我们对深海的不断探索,还会在深海底发现更多新的矿产、新的资源。
人类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及磷钙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估计到2020年左右才能实现。
二、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滨海砂矿的开发起步早,但规模有限
我国滨海砂矿种类较多,已发现60多种矿种,估计地质储量达1.6万亿吨。根据现有技术经济条件,目前大多数具有工业价值的滨海砂矿都有开采,但开采规模有限,规模较大的主要有钛铁矿、锆石、金红石、钛铁矿、铬铁矿、磷钇矿、砂金矿、石英砂、型砂、建筑用砂等10余种。
(2)海洋油气开发已成重点,但主要局限在浅水区
海洋油气资源在海底矿产资源中勘探开发的规模最大,价值最高,但起步较晚。自60年代开始,我国已在近海发现了7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估计石油资源总量约26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
海洋油气的开发价值主要由开发成本和油价等因素决定。海上油田的建设成本约为陆上的3—5倍,但由于海上油田储量一般比较大,单位成本并不算高;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中长期维持高位,使得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渤海是中国第一个开发的海底油田。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深达7000米。这是很厚的海陆相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浅海的沉积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温暖气候下进行的。这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由于断陷伴随褶皱,产生一系列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渤海油田与陆上大港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同属一个大油气区,是陆上油田的海底延伸。中国石油部门已开始在渤海进行开发,打出了一批高产油气井。1980年开始,中法、中日在渤海中部、西部和南部进行联合勘探开发,发现日产原油千吨、天然气60万立方米的高产井,展示了渤海石油开发的乐观前景。
目前我国共有16个海上油气田,其中产量位居前6名的海上油田,包括目前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在内,均在渤海。在渤海海域发现的蓬莱19-3油田是世界级的新发现。2004年渤海海域油气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北方重要能源生产基地。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渤海湾继蓬莱19-3等大型海上油田相继成功开发以来,近几年投产的主要是中小型为主的边际油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最近在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自营钻探预探井金县1-1-2D井喜获成功,日产原油1000余桶,天然气超过73万立方英尺。此次发现的金县1-1含油构造,是在12口废弃的探井上、在国外大公司先后16年勘探却最终放弃的区块内。有专家分析指出,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已步入到以提高发现率、采收率为主的集约型发展模式阶段。据中海油高层人士披露,较之世界平均25%左右的商业成功率,渤海油田近几年的商业发现成功率要高得多。正是由于中海油依靠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油田勘探成功率和采收率,令油田产量逐年提高的同时,提高了勘探替代率,渤海湾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第三大油田。据统计,连同金县1-1含油构造在内,在渤海湾共获得8个新发现,预计石油地质储量约2亿立方米,天然气约15亿立方米。这将为到2010年建成3000万吨油当量产能目标奠定基础。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管理不断优化,中海油将力争在2010年实现油气产量达到5500万吨油当量的目标。
黄海海底是个大的封闭盆地,从大陆流注入海的大量泥沙不断在此沉积。北黄海地质与渤海相似,其东南部盆地可能堆积有较厚的老第三纪含油气及煤的沉积层。南黄海拗陷更深,海相地层更为发育,新生代地层深达5000米,其隆起和断裂构造发育对油气生成与储集十分有利。南黄海盆地是苏北含油气盆地向海的延伸,与陆地构成苏北—南黄海盆地,面积约8.7万平方公里。盆地有可储油气的构造圈闭达40多个,产生油岩的厚度达数千米。
东海大陆架宽广,第三纪开始地壳下沉,沿台湾海峡至五岛列岛形成一狭长的东海盆地。古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下沉,堆积厚度很大。钓鱼岛附近和台湾海峡的沉积厚度达9000米和7000米。东海盆地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含油气构造圈闭成群成带,是中国发现7个大型沉积盆地中面积最大、油气远景最好的沉积盆地。东海大陆架的岩性比黄海复杂,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这对第三纪的油气生成极为有利。第三纪地层中,广泛发育着背斜和向斜构造的褶皱带,为形成贮油构造创造良好条件。钓鱼岛周围盆地中的油气,也在第三纪地层中。台湾西部是东海沉积盆地的一部分,新竹、鹿港附近发现海底油田,高雄以西钻到60米厚的天然气储集层。表明东海新第三纪至更新统地层,油气含量丰富,在老第三纪及中生代地层中也富含油气资源。因此国外有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勘探,目前已在浙江省以东海域的东海陆架盆地中部的西湖凹陷,发现了平湖、春晓、天外天、残雪、断桥、宝云亭、武云亭和孔雀亭等8个油气田。此外,还发现丁玉泉、龙井等若干个含油气构造。东海油气田已累计获知天然气探明储量加控制储量近2000亿立方米。据国家内外专家的估计,整个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储量约为5至6万亿立方米气当量,而目前的储量探明率还很低,勘探开发潜力非常大。1990年代末对距离上海约400千米的平湖气田进行了开发,1999年4月东海的天然气已登陆上海。
东海“春晓”油气田是中海油、中石化与壳牌美国派克顿东方有限责任公司、美国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5个油气区块之一,合作协议签订于2003年8月,四方分别按照30%、30%、20%、20%的比例投资并享受收益。但2004年9月底,壳牌和优尼科同时宣布鉴于商业原因而决定退出合作。该气田位于东海大陆架盆地西湖陷凹南部,建成后通过350公里的管道每年可向浙江和上海输送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春晓”油气田已经正式投产。
南海陆架新生代地层厚约米,有的达米。第三纪沉积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有三角洲、生物礁、古潜山等多种储油类型。珠江口盆地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沉积厚度为几千米,盆地中心部分达米,沉积岩主要由上、下第三系组成,并有良好的生油层、储油层和成群的构造圈闭。北部湾盆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公里,沉积层厚度为数千米,最大7000米,且生油、储油条件好,水浅、离岸近,是油气丰富、投资少、易开发的油气盆地。莺歌海盆地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沉积层厚达米,主要为第三系地层,有8个二级构造和2个礁块带。年,中国石油部门对上述3个盆地分别进行钻探,获得工业油气流。1980年开始,中国又与法国、英国、美国等合作打出若干口原油质量好、比重轻、含硫低的高产油气井。2003年,中海油下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也通过自营勘探,在南海西部获得一个新油气发现。该发现位于南海西部涠西南凹陷构造上,距涠洲岛西南方向约35公里,钻井深3476米,水深约34米。在两次钻探测试中,该井通过11.11毫米的油嘴,可日产原油近1900桶、天然气约1.5万立方米。据介绍,中海油拥有该发现100%的权益,目前正进一步探明储量规模。去年,中海油在我国海域内共获5个油气发现。从长远来看,南海深水石油储量潜力比东海、黄海要大。南海石油潜力最大的地段是中国台湾与海南岛之间的大陆架一带。另外,越南到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最宽陆架区,中生代和第三纪的沉积厚度很大,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2005年,我国海上石油产量为2764万吨。据预测,2010年海上石油产量将达到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万吨。
(3)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正处于初期研究阶段
天然气水合物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是柄“双刃剑”。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增加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更快;同时,由于迄今尚没有非常稳妥而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导致海啸船翻。天然气水合物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天然气水合物能导致在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对各种海底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迄今为止,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注入剂法三种。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气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提出了“分子控制”的开采方案。天然气水合物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一方面是水太深,另一方面由于天然气水合物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日益增多的成果表明,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温压变化,均可使水合物分解,造成海底滑坡、生物灭亡和气候变暖等环境灾害。
总而言之,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利用有许多条件的严格限制,目前还暂不能用。可以预言,天然气水合物的正式开发,可能至少要推迟到本世纪的二十年代以后。
2.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起步较晚,从总体来看,技术仍然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在某些种类资源的开发方面,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目前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公民资源意识淡薄,资源开发使用不当,使资源浪费,环境遭到破坏
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基本建设速度加快,河砂的短缺使得人们非法从海岸线挖砂。据有人测算,近15年来从我国海岸挖砂约为4.5亿吨,平均每公里海岸线取砂2.5万吨。事实上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有些地方的企业还做起了海砂的生意,利用海砂出口,并形成了巨大的产业。不仅大量出口台湾,还大量出口韩国和日本。绝大部分海砂资源未经研究就直接将其当作普通建筑材料砂使用或买卖,此举不仅仅是高价值资源低价出售的问题,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同时,大量开采海砂还会破坏海岸环境,带来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严重后果。
(2)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
世界上发达国家在滨海砂矿开发和选矿技术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且水上水下均可以进行开采,如日本多用抓斗式和吸扬式挖泥船,功率大,效率高,砂矿回收率高,而我国滨海砂矿仍限于露天开采,水下采矿尚少,且大多为集体和个体民采用土法采选为主,机械化甚至半机械化生产还没有普及。近年来,选矿技术有所提高,采用浮选磁选和电选等方法进行精选,总回收率可达40%到50%,但总的看来,我国采矿和选矿技术较落后,生产效率不高,有用矿物回收能力差,综合利用程度低。
同样,受客观条件主要是技术与装备的落后,以及缺乏深水作业的人才与经验的限制,多年来我国只能在渤海、东海等内海部分海域进行了油气开发,在南海的开发也只是集中在浅水区,对南海主体的深水区,只进行了路线概查和局部地区的地球物理普查。可以说,我国在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方面进展十分缓慢,占中国领海面积3/4的南海地区,油气开发几乎空白,不多的几口油井都集中在离陆地和海南岛不远的区域。
(3)周边国家抢采油气,引发与我国海域之争
海洋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其在开发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海洋石油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血液石油,大大增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实力;其次,海洋油气业的日益发展,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海洋油气产业的发展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起到了对外全方位开放的窗口作用;第四,海洋油气资源不同于陆地资源,特别是在有争议的海洋区域,如果本国不对其进行开发就会被其他国家抢先开发。目前,南海周边多个国家与我国有严重的海洋争端,出现了我国海洋岛屿被侵占、海洋区域被分割、海洋资源被掠夺的严重局面,仅争议海域面积就达到150余万平方公里,占我海域辖区的一半以上。例如,在我国南沙海域发现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后,就引起不少周边国家前去侵占。发现油气资源前,这些周边国家并未对我南沙海域提出过领土要求,如越南曾经几次在本国报纸上声明,南沙海域是中国的。但是,自从这一海域发现石油后,该国侵占我南沙海域岛礁的情况比任何周边国家都严重,而且还无理阻扰我国在这一海域勘探开发作业。目前,南海周边有5个国家——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先后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并纷纷前往抢夺资源,焦点多集中在我国南沙群岛8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如今在我国南沙海域,外国的油井已超过1000口,每年开采石油超过5000万吨。南海西缘,特别是南缘的大陆架及相邻的上陆坡,已经被一些邻国例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四国抢占。
(4)国际海底资源研究尚处于初创阶段
在这一重要的国际竞争场所,我国的研究开发活动虽然已经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在战略上尚处于初创阶段,主要表现为单一的资源研究而且技术开发薄弱。而西方国家则早在1950年代末便开始投资这一领域,早已占有了最具商业远景的多金属结核富矿区,并基本完成了多金属结核矿商业开发前的技术准备。19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深海富钴结壳、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的开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继续保持着在深海领域的高新技术领先地位。在这方面,我国与之相比,有太多的差距。
三、未来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趋势
21世纪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浩瀚的海洋是资源和能源的宝库,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地。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陆地资源和能源危机威胁,世界各国都把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能源,以及保护海洋环境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国策。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能源和生物资源。20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的积极努力使人类极大地增长了对海洋资源的认识,目前全球已兴起一个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攻克海洋开发高新技术的热潮,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1.加强海洋资源的调查评价是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前提条件
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很大,内海和领海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内海是内水的一部分,是指伸入一国大陆内部,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与本国领海相连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和长江口、珠江口都是中国的内海。即使不算南沙海域,中国内海和领海也有38万平方公里,几乎占我国陆上国土面积的30%。它们与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一样,中国拥有绝对的主权。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的全部7万平方公里,黄海38万平方公里中我国主张的部分,东海80万平方公里中我国主张的部分,南海350万平方公里中我国主张的部分。
世界公海和国际海底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全球的公海面积约为2.3亿平方公里,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我国享有公海,包括海底区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利。
国土资源部的一项基本职能是进行海洋资源调查评价。海洋资源调查就是对我国的领海及管辖海域的资源环境的基本特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发利用前景,以及海洋环境和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及评价分析。海洋资源调查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海洋资源环境要素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获取资源环境资料的最基本最经常的工作,是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
海洋开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必须把海岸带到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广阔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本查清从海岸带到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广阔区域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发现一批新的可开发资源,重点是一海(渤海)、一湾(北部湾)、一峡(台湾海峡)、三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调查海岸带、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类型、数量、特征、分布规律及开发现状;开展海洋灾害类型、引发机制及变化规律研究,建立灾害及海平面变化动态监测网;调查我国海岸带最大环境承载量;完成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底土环境质量评价与功能区划;查明军事海洋环境与国防建设要素,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统筹海洋开发和整治服务。同时,开展大洋深海资源及极地的调查研究。
目前,我国的海洋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还刚刚开始,装备力量都非常单薄,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尤其需要具备不同吨位与不同功能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资源调查船、海洋环境监测船以及各种海巡船只。
2.滨海砂矿的开发将从以岸上为主转变为水上、水下并举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社会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经过几十年的强化开采之后,滨海砂矿在岸上的部分已经越来越少,日益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将迫使人们把眼光投向水下,滨海砂矿开发的趋势必然是水上、水下并举。
显然,矿业开发部门需要有更多的抓斗式和吸扬式挖泥船及其他功率大、效率高、砂矿回收率高的海上采矿设备。
3.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迅速发展,已成趋势
深海油气资源潜力巨大,随着海洋石油钻探和开采技术及其装备的迅速发展,海洋勘查开发深度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勘查开发成本不断降低,海洋石油产量不断增加。目前深海石油勘查已经达到在2500米的深水区作业,钻探深度达到1万多米;“智能完井”技术实现了实时数据的采集;钻探成本从1980年的平均每口井(深度平均在3000米以上)530万美元降到1999年的100-120万美元。目前,世界石油产量中约30%来自海洋石油。
深水勘探技术进步迅速、勘查成果显著。深海油气钻探始于1965年,早期钻探深度大多限于水深600米以内,先后探明了一批具有相当储量规模的油、气田,包括墨西哥湾地区的布理文科尔、莱纳油田,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派因特阿古洛、佩斯卡多油田,巴西坎波斯盆地的科维纳等油田,挪威的特罗尔的大型气田。这些油气田的发现表明深海油气有巨大的资源前景。
80年代中期,深海油气开发几乎集中在200-600米的中深海区,主要是美国的墨西哥湾和加利福尼亚湾(400-450米)。美国在墨西哥湾水深200-400米的海区进行石油开采,Sohio公司的油田每日每桶生产能力的投资为15000美元,每桶的技术开采成本只需5美元,但是需要有不打瞎井、集中开采和快速开采的有利条件来保证。一般情况下,开采一个5000万桶石油的油田,每日每桶生产能力的投资估计达美元。在更深的海区(400-600米,甚至800米),投资会更高,北海Conoco公司的油田每日每桶生产能力的投资达30000美元。但是中深海区开发石油的成本和投资随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到80年代末期钻井水深已经突破2300米,海底完井工作水深接近500米。
90年代以来,深海钻探和开采深度进一步扩大,海底完井水深1991年达到752米,1997年达到1614米,1999年巴西在近海安装的采油树已经达到1853米。海底完井工作将很快突破2000米,目前,可用于2500米的半潜式钻井综合平台已经研制成功,这意味着在大部分陆坡上都可以进行油气的勘探开发。据预测,未来20年内将有工作水深米的半潜式平台出现。埃克森-美孚公司2000年获得的墨西哥湾深水区块,水深从3000米到8000米。
世界海洋平均深度约为3730米,水深0-200米仅占海洋总面积的7.49%,水深在6000米以上仅占海洋总面积的1.38%,90%以上的水深在200-6000米之间,大量海域面积等待人们开发。海洋勘查开发技术的发展是未来海洋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的关键。
美国的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进展迅速,到1997年,水深1625米的门萨油气田开始投产。墨西哥湾水深大于300米的已经投产的油气田30个。
巴西把开发深海石油当作石油开发的重点,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不断刷新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水深纪录,巴西石油公司利用三维地震技术陆续发现了大批深水油田,其中有4个是可采储量大于1亿吨的巨型油田,可采储量共达13.51亿吨。到2000年底,巴西石油公司在海上有固定大型钻井平台13个,大型浮动钻井平台21个。巴西石油公司在深海石油开发技术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并利用深水开采技术到海外寻找市场。
法国海洋工业的长期目标是发展水深达3000米的海底勘探和生产油气能力,法国各石油公司的海洋石油勘探区分布于13个国家,总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到1995年底,已经投资85亿法郎用于海底石油开采工程,开发深水开采工艺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法国海洋潜水技术公司的潜水作业占世界深潜作业量的30-50%,其中90%左右是海底矿产资源调查和深海油气层调查。
跨国公司竞争深海盆地,引发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热。安哥拉是世界上最具有勘探前景的热点地区之一。埃克森-美孚公司拥有11个区块的权益。并在年期间的初探钻井中获得6个发现,勘探成功率为86%,水深都在米之间。据估计,可采储量超过20亿桶油当量,而且该区块还有很大的勘探开发的潜力。2001年壳牌公司计划向安哥拉深水的超深水域石油项目投资数十亿美元。深水项目将成为壳牌勘探和生产的重点之一。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在14区块有数个开发项目,安哥拉深水石油资源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重要增长点。尼日利亚深水区内,壳牌公司是最大的生产者,大陆石油公司是进行钻探的跨国公司之一,拥有200亿桶石油储量。雪佛龙将获得两个新的有前景的区块。
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与装备落后,目前只能在内海的部分海域以及南海的浅水区进行。但随着国际上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热潮的不断发展与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活动,也必然需要顺应这一潮流,从目前的以浅水区为主,而逐步走向深水区,由目前的以近海区为主,而逐步走向中深海区。为适应这一战略转变,这个的石油工业也必须对其勘探和开发装备进行必要的更换。现在尤其迫切需要能适应在大陆架海域活动、水深在2500米以上的中深海域进行作业且机动性能比较优异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测船,在水深100-400米的海区进行作业的石油开采装备。
海底石油的开采过程包括钻生产井、采油气、集中、处理、贮存及输送等环节。海上石油生产与陆地上石油生产所不同的是要求海上油气生产设备体积小、重量轻、高效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布置集中紧凑。一个全海式的生产处理系统包括:油气计量、油气分离稳定、原油和天然气净化处理、轻质油回收、污水处理、注水和注气系统、机械采油、天然气压缩、火炬系统、贮油及外输系统等。
供海上钻生产井和开采油气的工程措施主要有:①人工岛,多用于近岸浅水中,较经济。②固定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有桩式平台(如导管架平台)、拉索塔式平台、重力式平台(钢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的重力式平台)。③浮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又分:a.可迁移式平台(又称活动式平台),如坐底式平台(也称沉浮式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船式平台(即钻井船)。b.不迁移的浮式平台,如张力式平台、铰接式平台。④海底采油装置:采用钻水下井口的办法,将井口安装在海底,开采出的油气用管线直接送往陆上或输入海底集油气设施。
供开采生产的油气集中、处理、转输、贮存和外运的工程设施:①装有集油气、处理、计量以及动力和压缩设备的平台。②贮油设施,包括海上储油池、储油罐和储油船。③海底输油气管线。④油气外运码头,包括单点系泊装置和常规的海上码头(有固定式和浮式两种)。
4.海底多金属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冶炼技术进一步提高
以锰多金属结核为代表的海底固体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取决于勘查、开采和冶炼技术的进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这一方面我们人类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现在,一般利用采矿船来开采锰团块。由装有深海电视的采矿机在海底收集锰团块,通过软管抽气像吸尘器一样,把锰团块经软管连续地吸到地面上的采矿船中,每天采矿量可达3000吨。
日本的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已经研制出具有高效率及高可靠性的流体掘式采矿实验系统,进行了锰结核基础性冶炼技术研究、有经济价值和有效率的冶炼技术开发,并将成熟技术封存。
日本的潜水技术是世界一流的,1981年建成的第一艘2000米级潜水器“深水2000号”是多功能大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2000米。1989年又建造了“深水6500”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6500米,并装有声成像声响系统,即“观测声呐”,可获得三维立体图像。为了观测全球海洋,日本于1993年研制了11000米工作水深的深海无人潜水器,同年研制了智能机器人,可在海底进行各种海洋资源的勘探作业。
英国研究深海锰结核和结壳的生成模式,研究深海锰结核、钴壳、硫化物或金属沉积采矿是英国矿业公司有兴趣的长期战略。英国在政治上和科学上介入这些资源的开发,不但能使深海采矿技术发展保持与世界同步,而且确保英国公司拥有最终开发这些资源的权利。英国深海采矿试验性开采系统由泵吸采矿式、连续链库或无人遥控潜水式组成,日产量可达1万吨。英国对红海多金属软泥的开发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法国法国研制成新型深海多金属采矿系统,可以从6000米的深海底高速采矿,然后按自控程序返回海面。
5.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显著,商业开发已经为期不远
几项重要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研究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做出巨大贡献: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DSDP/ODP)调查世界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阿拉斯加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项目研究一个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成因模式、埋藏深度、厚度、区域分布及资源量等,为今后的进一步勘探开发作了大量前期工作;四国联合国际合作项目因深钻和浅层取样的成功,从不同角度研究海洋气水合物组成和成分、产出状况、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三国麦肯齐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项目实施钻探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评价原始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评估电缆测井仪器表征水合物的能力,计算了钻井周围1平方公里范围内水合物中天然气储量。
美国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法”,目的是支持更好地认识天然气水合物、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与世界海洋及大气圈间的相互作用的特性等研究项目,以达到两个重要的能源供应目标:第一,为了保证钻透上覆在海底天然水合物的覆盖层所需要的深水油气研发作业的安全;第二,到2015年,通过研究,提高地质认识,在技术上实现对天然气水合物矿床的商业开发,以保证美国的天然气长期供应。
日本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日本完成了分别在加拿大北部马更些三角洲陆上钻探井和在日本近海水域深水钻探井的分析研究,分析结果使日本受到激励,计划于2002年在已探明的天然气水合物气田进行工业性试验开发,到2010年实现对其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
加拿大在胡安-德富卡洋中脊斜坡区的工作引人注目,天然气水合物评价储量为1800亿吨石油当量。在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冻土带钻探的麦肯齐河三角洲MallikZL-38井深1150米处取得的37米岩心保留了天然气水合物层序互层的特征。
开采天然气水合物需要有专门的设备,我们对此正予以密切的关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积盆地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