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促织》中复杂的同义词复词有哪些?

求一切有关《促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_百度知道
求一切有关《促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就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什么什么。。之类的、、那些什么中心啊、背景啊就不用了。。谢谢
我都没学~~~啥米东东来的??《促织》文言文整理
(一) 通假字
(1)手裁举
(2)昂其直
(3)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4)而高其直
(5)虫跃去尺有咫
(6)翼日进宰
次于当天、当年
(7)牛羊蹄躈各千计
(二)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
(2)得佳者笼养之
(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
(6)力叮不释
(7)民日贴妇卖儿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
(2)旬余,杖至百
(3)大喜,笼归
(4)上于盆而养之
(5)儿涕而去
(6)自名“蟹壳青”
名词活用作动词
(7)细疏其能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12)仙及鸡犬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词类活用(其它)
形作动,赔尽
形作动,靠近
形作名,白肉 黄粉
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动词作状语
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
(2)死何裨益
(3)填塞门户
(4)唇吻翕辟
(5)急逐趁之
(6)虫跃掷径出
(7)不复聊赖
依赖、寄托
(8)自增惭怍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 停止
(10)僵卧长愁
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
(1)因责常供
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
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
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
责任, 差使
(5)受扑责时
(1)靡计不施
(2)虫尽靡
(1)成顾蟋蟀笼
(2)徘徊四顾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只是,但是
(1)窃发盆
(2)探石发穴
(3)无毫发爽
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
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
(1)岁征民间
(2)成有子九岁
(3)不终岁
(1)此物故非西产
(2)故天子一跬步
(1)令以责之里正
(2)急解令休止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2)上于盆而养之
(1)死何裨益
(2)成益愕
(1)帘内掷一纸出
(2)虫跃掷径出
(1)宰以卓异闻
(2)成述其异
(1)裘马过世家
(2)未必不过此已忘
(1)乃强起扶杖
(2)少年固强之
(1)又劣弱不中于款
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
(1)然睹促织
(2)俨然类画
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
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
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4)斯须就毙
(5)未几,成归
(6)无何,宰以卓异闻
(7)既而得尸于井
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
吃一顿饭的工夫
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省略句
又试之鸡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作品是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引线,由于宫廷的倡导,而形成地方上的按期征收的“定例”。这对百姓是灾难,而对封建官僚却是“媚上取宠”、受赏升迁的好时机。可见由上而下的封建官僚体制是造成民不堪命的根源。作品所揭露的正是作者所处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取了曲笔,开头即指明故事发生年代为明代“宣德珐恭粹枷诔磺达委惮莲间”,这样既可以放开去写,又可以避开“文网”的迫害,这也是“借古讽今”的一种笔法。作者通过曲折变化的情节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例如小说的第1段,以极精练的笔触对封建官僚机构的面貌作了勾勒:“宫中尚促织之戏”这是“祸根”,而县令、里胥这些下属和爪牙趁机搜刮,连不务正业的“游侠儿”也来推波助澜,其结果是善良百姓倾家荡产。这一段是一幅黑暗现实的较完整的画面。然后又将这一画面通过成名一家悲惨而曲折的遭遇加以展开。成名一家的苦难对整个封建社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成名一家的悲剧是深刻的,正是由于成名的质朴、善良而被“报充里正役”,这样就引来更大的灾祸,不仅“薄产累尽”,而且屡受杖责,被逼得“惟思自尽”。费尽苦心得到一头能够“塞责”的促织,又被儿子误毙,以致儿子投井,骨肉分离,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直到成子僵卧岁余,魂化促织,历经险厄,才从灾难中拯救了全家,于是因祸而得福。这种“化魂”的情节,只是寄托美好愿望——所谓“天酬长厚者”的艺术虚构,除增强悲剧的深刻性之外,这并不能说明善良的百姓能够获得解脱。因此,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鞭挞官僚体制是本文的特点与基调。至于结局部分的“宰悦免战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抚军亦厚赉成”等等,这是因为他们“并受促织恩荫”,并非良心发现。这些官僚的获赏、受封的代价是人民的血泪与苦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促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此更正:整理本上整理《促织》 一:词类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三)词类活用_百度作业帮
在此更正:整理本上整理《促织》 一:词类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三)词类活用
在此更正:整理本上整理《促织》 一:词类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三)词类活用
通假字  1、昂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两股间脓血流离(“离”通"漓",淋漓) 4、翼日进宰(通“翌”,第二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再)   6、而高其直(通“值”)   7、牛羊蹄躈各千计 (通“噭”)    8、复之以掌 (通“覆”,覆盖)   9、假此科敛丁口(通“借”) 10、而翁归(通“尔”,你)   11、取儿藁葬(通“缟”,用草席)古今异义的词  1、游侠儿: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2、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3 、久不售 售,古义:考取 今义:买   4、天出右者 右,古义:在上,古代以右为尊 今义:右,与左相对   5、户口:①古义:老百姓.②今义:户籍.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 【每年 】 (2)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 】 (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 【每天 】 (6)力叮不释 【用力 】 (7)民日贴妇卖儿【 每天 】 (8)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这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 (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 (3)大喜,笼归 【用笼子装 】 (4)上于盆而养之 【 装、放置 】 (5)儿涕而去 【流着泪 】 (6)自名“蟹壳青” 【 命名 】 (7)细疏其能 【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马过世家焉 【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受穷,变富 】 (11)仙及鸡犬 【成仙】 (12)诏赐抚臣名马衣缎【皇帝传达命令】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薄产累尽【赔尽 】 (2)近抚之 【靠近】 (3)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巴结】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蟹白栗黄 【白肉 黄粉】 (2)成述其异 【奇特的本领 】 7、动词作状语 (1)啼告母 8、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 狡猾 (2)死何裨益 益处 (3)填塞门户 充满,门口 (4)唇吻翕辟 嘴唇 (5)急逐趁之 追赶 (6)虫跃掷径出 跳跃 (7)不复聊赖 依赖、寄托 (8)自增惭怍 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 停止 (10)僵卧长愁 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 谋求蒲松龄的《促织》中所有有关时间和看的字词.是所有 ._百度作业帮
蒲松龄的《促织》中所有有关时间和看的字词.是所有 .
蒲松龄的《促织》中所有有关时间和看的字词.是所有 .
少间 斯须 未几 无何 既而 食顷 俄 旋 顾答案:解析:
①疲敝 ②旌麾 ③恐慑(解释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 高考总复习全解 语文 一轮复习·必修课程 山东人民版
指出下面语句中的同义、反义复词并解释。
①如有离违________
②豫州遁逃至此________
③与中国抗衡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 高考总复习全解 语文 一轮复习·必修课程 山东人民版
指出下面语句中的同义、反义复词并解释。
①挟持私虑________
②助画方略________
③不复料其虚实________
④操军兼以饥疫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 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 遁:逃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 过:指出过错
D.房琯布衣时与甫善&&&&&&&&& &&&& 善:交好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
B.谒肃宗于彭原郡&&&&&&&&&&&& 不拘于时
C.乃溯沿湘流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时琯为宰相        &&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河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 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 遁:逃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 过:指出过错
D.房琯布衣时与甫善&&&&&&&&&
&&&& 善:交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
B.谒肃宗于彭原郡&&&&&&&&&&&&
不拘于时
C.乃溯沿湘流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时琯为宰相        &&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义反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