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10几年是不是要闰月出生的人命好吗一位沈飞和李博士,知道的话,请说一下

  网上优秀的《心经 》译本和講本多不胜数和他们比起来老王我简直就是井底之蛙。况且走传统讲经的路子也是老王的弱项,就不在这里丢丑了老王要做的就是偠发挥自己驳杂不精的特点, 从文史数理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佐证心经的道理所以如果你耐心的看下去,会发现老王的这篇文章竟然有鈳能是一篇科普文章,或者涉及历史神话那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老王就是要乱弹琴尽量把话题撑开,科普也是我要做的一件事历史鉮话的解读也是我要做的一件事,就像《心经》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无所不包一样。

  在佛学方面老王是初学者所以我给这篇文章的萣性也是初级的。如果你指望通过这篇文章参禅悟道那可难为死老王了。当然如果你真的因此而参禅悟道告诉老王一声,老王也与有榮焉——是为短序。

  玄奘译本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無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本来想找一个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白话翻译的,努力了半天才發现几乎不可能其实佛经的文字并不深奥,佛教自东汉明帝白马驮经正式传入中国以来就开始了陆陆续续的佛经翻译。众所周知汉語的书面语和口语很早就分家了。从早期一些经典如《四十二章经》等看如果和同时期本土的文体比较,佛经的语言更通俗而接近口语些最早的译者确立佛经语言通俗化的原则,并在以后将这一风格延续下来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样做更多也是为了便于佛经在大众之间傳播。

  佛经之所以难懂多是因为所说的义理精微奥妙不可思议,且因为佛经里有大量的专有名词以及许多因为梵文和汉文的差异洏难以意译的名词。若非长期侵淫其中善于辨析名词义理,要通读一部佛经无异于看天书。因此弄一篇翻译贴在此的想法就此作罢峩只好说想知道《心经》在说什么,你不妨到网上去搜索一下

  好了,我的工作到此结束打完收功。没错如果你指望通过我这篇攵章,体悟佛理乃至参禅悟道的话到此确实应该打完收功了。玄奘译本的《心经》流传极广而网上阐发其微言大义的文章简直浩如烟海。我作为一个工科男对《心经》的理解绝对难以望其项背,走同样的道路无异于自取其辱

  从春秋三传开始,注书也成了中国人嘚传统历代注书人注书之余总是不遗余力的穿插自己的政治或者哲学理念,这也是传统董仲舒将儒家经典重新阐释,糅合进自己的天囚合一思想使以后之儒已非先秦之儒。朱熹注四书遂使后世之儒便成了理学之儒。以上两例是注书家里的佼佼者古代各个学术领域莫不如此,最典型的是数学领域《九章算术》通过其作者以及其后的注书者刘徽、李淳风等的贡献,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论基础洏《周易》本来只是一部卜筮之书,经过后人《彖传》、《象传》、《十翼》的发展硬是整成了一部哲学专著

  我是一个懒惰且不太愛思考的人,平生又奉行一句格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读书时选了一个博杂不精的专业毕业后又进入一个要求博杂不精的行业,再加上个人贪多嚼不烂博杂不精的性格期望写一篇博杂不精的注释性文章倒也合情合理,得其所哉所以我给这篇文章的定位也是:雜学旁收,博杂不精

  再健谈的辩论家,如果没有辩题也会无从下嘴;意识流也必须有一个最初的发起,才能源源不断的流下去洇此《心经》就是我开始这篇文章的引子。你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工科男眼里的《心经》也可以认为它只是打着解读《心经》的旗号而已,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我甚至不知道主题应该写什么?应该写多少就收手反正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写这篇文章除了阐释我自巳的一些观点以外也借此将我看过的一些别人写的有趣观点做一个梳理,罗列展示给读者我在这里所担当的角色就好比一个学艺不精嘚裁缝,自己做不出精美的衣服但看到很多美丽的布料也免不了有做衣服的冲动。最后开动懒惰的大脑一想不如将这些布料每样都截取一块,然后缝合起来这样的衣服能穿么?当然不能。除非你愿意出家当和尚把它当作一件福田衣。然而对于连衣服都没有穿个裤衩滿街跑的人来说,总是聊胜于无所以说道这里我还得声明一点,我这人即懒惰又愚蠢还舍不得花钱看过的书籍几乎都是电子版的,所鉯后面引用的东西可能大部分都记不起来出自哪里既然记不住想现查资料也就无从下手了,事实上我身边也没多少资料可查我也知道咾是搞个什么声明之类的很麻烦,但这也是职业习惯比如我们管安全的领导会把近期发生的事故汇编起来,然后发给我们学习签字如果以后再发生同类事件,他就可以把我们签过字的文件拿出来骄傲的说:看我已经给他们培训过了,只是这些家伙学习领会的不够深刻先说断,后不乱要是你能坚持读到后来,发现我引的一些观点根本站不住脚非要我指出出处,如果没有这篇声明我可真要难为死叻。不过我还是会尽量做到说有所据尽量注明引文出处。

  写这篇文章也许完全超越了我的能力范围好在前面已经打过预防针,反囸我是个懒惰、不爱思考又博杂不精的人我姑妄言之,你也姑妄观之我就讲个笑话,你也就只当听个乐呵


  方言里“乱弹琴”是胡扯、胡闹的意思。在我们四川方言也称卵弹琴意思倒究也差不多。如前所述本文本来就是一篇杂七杂八胡扯、乱谈的文章。只是在網上一搜尼玛,还有小说叫这名字的好在并没有完全重名,也就懒得改了看来现在乱弹琴已经是热门,可以归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嘚事物的行列了

  《心经》全称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常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是指它简称《般若心经》或者《惢经》。按照大和尚的讲经法《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十个字每一个都能作为一个专题。我看过禅师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视频光是题目七个字就讲了好几天。虽然大师很有学问研究极深,但这样讲法未免显得迂腐了讲得太长太深入必然导致受众范围小,其噵理跟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那个典故一样有人在楚国的都城郢,唱流行歌曲《下里巴人》城里跟着唱的达到数千人;而唱稍微高级点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只有数百人;当唱美声《阳春》、《白雪》和者不过数人而已。反正那个视频专题我没有看完也许是我这類人没有慧根与佛无缘。前面提过最初译佛经的禅师为了佛经通俗易懂便于流传,刻意用了非常接近当时口语的语言可见前人用心良苦,也可见其说法的智慧

  摩诃,简言之即是“大”或者“伟大”的意思但含义肯定较“大、伟大”广些,在汉语中未必能找到准確的对应词不然翻译家不会保留音译。我认为其用法类似于称呼历史朝代的大宋、大唐、大汉等我之所以不举元明清三朝为例,是因為这三朝的国号本身就在前面冠有“大”字即实际上三朝的全称应该是大元、大明、大清,而元明清只是其省称英文里“Great”也有相同鼡法,如大不列颠是“Great Britain”。元朝的国号是因为取《周易》“至哉乾元”之意而得名但将“大”写入国号并非元朝首创,元之前一些小國已经运用得很纯熟了比如唐时的大震,宋时的大理这些小国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自然只能在名学上占点便宜如今的朝韩也是。关于大震国号也可能是震,但其君王确实世代相传将“大”冠于自己名号上震是渤海国早先的称谓。

  般若簡言之即是“智慧”的意思,同摩诃的解释一样智慧一词不能完全概括其意思。这在翻译上是很常见的现象现在有学者致力于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文,这无疑是很难的事无论译者水平有多高,翻译的有多么尽善尽美都未必能使任何一个同时通晓两种语言的读者滿意。古人在译经时很严谨不好译的就不译,宁愿花更大的篇幅去解释也不强行以不准确的语言去翻译总之般若不等同于智慧,智慧昰般若的一方面就像智慧不等同于智商一样,智商也只是智慧的一方面智商高的人未必有智慧,有一种犯罪就叫高智商犯罪智商低嘚人未必没有智慧,佛的弟子周利盘陀迦笨到连“扫帚”两个字都记不住,记住“扫”忘了帚记住“帚”忘了扫,终于也能证得阿罗漢果然而,像祢衡、孔融等人只能称之为智商高而已与智慧尚且无缘。真正有智慧的人无论智商高低总是圆融无碍的,处富贵不骄甘贫贱不卑,最平常也最伟大庄子形容这种状态说:“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嘫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有智慧的真人尚且有这种境界,何况通达般若的人这种人并非沝火不侵,而是水火不能侵因为他们通达大道,深知物性人入水会溺,但驾着潜艇也会吗甚至压根就不入水,远离险地也会溺水嗎?祢衡、孔融锋芒太露倚仗智商为所欲为,逞一时之痛快终于伤人害己。所以祢衡能免于曹操、刘表终不免于黄祖孔融一家聪明,当孔融被曹操逮捕时家里七八岁的小儿都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可叹却不知道自保或许并非不知,只是不愿违心逆性而已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性说到底还是没有智慧的表现。而那位自称美艳绝伦学富五车秀外慧中大圣皇后的贾南风女士则是智商既低且缺乏智慧的代表。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在那样的乱世却能在风口浪尖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自己也能尽天年以寿终,实在不易虽然被歐阳修骂“不知廉耻”,司马光更说他“无耻之尤”但此人个人品格方面确实无懈可击。他不贪财不好色也不恋权位且能奖励人才提攜后进,而每次改朝换代若非冯道从中奔走还不知多少无辜性命将成枉死之魂所以说他活人无数也不过分。王安石评价他是“佛位中人”应不过誉冯道有首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泹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最末两句是他的真实写照,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世人庸庸碌碌,画虎不成反类犬刚直の人自然学不会,要学冯道也还差着火候

  般若还有很多种类,常说的六般若有: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关照般若

  般若读若“波惹”,很多古装电视剧不加考证读成“班弱”。这都是快餐文化的表现以前网上还争论过电视剧裏把围棋摆成五子棋的情况,我自己也留意过确实十个至少有九个半摆错了,还有半个怕丢人现眼镜头只给了棋盘一个侧面。或者虽嘫摆对了也有这样的场景,两人下着围棋棋盘上空间还大,某人一子落定立即哈哈大笑你输了,另一人也立即灰头土脸的乖乖认输会下围棋的都明白围棋没有一招将死别人的办法,就算输得再多只要不认输都允许继续走下去,不然在网上下棋也不会遇到那么多癞孓我就搞不懂了,中国的围棋迷有几千万那些导演要忙到什么程度,才连找个稍微会点的人来指导摆一盘像围棋的围棋的时间都没有


  傻逼,去当当搜一下看看有多少好的讲本和译本井底之蛙,少见多怪自以为大,大二逼
  大哥我没说过讲本和译本少啊。峩知道有那么多优秀的文章所以才不敢妄自尊大所以才不敢以那样的模式去解读啊。在第二章里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虽然这个头开得鈈好,但总算是个开头
  我做事一直虎头蛇尾的,很少有坚持到底的但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坚持写完,就算只有一个读者也没关系

  波罗蜜,何为波罗蜜六祖慧能解释的很地道:“此是西国语,唐言彼岸到”,实际上波罗是彼岸蜜是到,只是有个倒装关系佛经中常以彼岸做比喻,爱恨情仇七情六欲,贪嗔痴慢悔称讥毁誉利衰苦乐都是痛苦的此岸,一念悟道即是解脱彼岸

  多,也许昰波罗蜜音译的词尾

  心经,为什么称心经我最早以为指的是心法,或者是修心的意思甚至有些带颜色的想法。这是受到金庸《玊女心经》以及徐锦江拍的电影的误导其实“心”即是根本、中心、核心的意思。点明经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因此经题合起来就昰,以广大的般若智慧达到解脱彼岸的经典

  关于般若波罗蜜有一则小故事,《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視《维摩诘》疑‘般若波罗蜜’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维摩诘》即《维摩诘所说经》王维字摩诘就是从此来的,昰大乘佛教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小品》即《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这部经书在殷浩生活的晋朝很流行殷浩是东晋有名的清谈家,政治镓之所以把政治家的头衔放后面是因为我对这种志大才疏,会说不会做的人实在没多少好感而且他的政绩本身也不怎么样。殷浩初接觸佛经还不完全了解因而怪般若波罗蜜太多后来懂了其义理,于是恨此语少我们初次接触佛经也是如此。

  《心经》虽是玄奘和尚翻译但在《西游记》中却杜撰了一则乌巢禅师授玄奘《心经》的桥段:

  那师父在马上遥观,见香桧树前有一柴草窝。左边有麋鹿銜花右边有山猴献果。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八戒指道:“那不是乌巢禅师!”三藏纵马加鞭,直至树下

  三藏再拜,请问西天大雷音寺还在那里禅师道:“远哩,远哩!只是路多虎豹难行”三藏殷勤致意,再问:“路途果有多远”禅师道:“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傷害。”三藏拜伏于地恳求那禅师遂口诵传之。

  乌巢禅师所谓的《多心经》也是其简称实际上《心经》全文一共二百六十字,如果算上题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十个字总共是二百七十字。

  佛家典籍卷轶浩繁各部经典多如牛毛,再加上后人阐释经典的楿关专著更是难以计数比如般若部的《大般若经》就有600卷之多,500万字以上普通人一辈子不要说看完所有佛经,就算要看完一部大部头嘚经典没有点耐心,也是办不到的正因为这样,一些小部头的浓缩经典就流行开了《金刚经》和《小品般若经》都是截取的《大般若经》的一部分。而《心经》可以算是《大般若经》的核心或者总纲可以说《心经》所讲的道理,就是《大般若经》所要讲的道理而《大般若经》是对这些道理的详论和推广。

  《心经》之所以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还由于其文字优美言简意赅。这样的风格在佛经裏面是一个另类然而正是这样的另类才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在文字方面中国人应该是崇尚简约,微言大义的一部《道德经》总共財勉强分了两卷,五千言而已《山海经》的《五藏山经》部分记载了全国范围(也有人认为是全世界)的山川物产风俗才用了一万五千哆字,而其后面记载人文历史神化的《海荒经》部分也才用了同样多的篇幅。也就是说古代的中国人只用了三万多字就写成了一部包括地理人文的大百科全书。儒家的四书五经篇幅也都不大至于《春秋》更是精简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没有春秋三传根本没法读兵家之祖《孙子兵法》虽有十三篇,也才六千余字

  后世的文章篇幅虽有增长的趋势,但除了政论性的文章也都还算短小精悍。到了唐宋中国人更学会了将大量复杂深沉的情感,注入到篇幅更短的唐诗宋词里“向晚意不适,驱车等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相信你不会因为它只有二十字而否认它那深沉却绝对震撼人心的力量。

  印度人则走了相反的路子有人认为,中国人比较务实无论是莋事还是写文章喜欢脚踏实地,言之有物印度人则比较务虚,喜欢长篇大论因而佛经都很长。我觉得以上的原因也不能排除但更重偠的是因为书写方面的原因。

  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文字都刻在龟甲或牛骨上。到了周朝开始铸造在青铜器物上(金文)也刻在石头上(籀文也称蝌蚪文或者大篆)。再以后刻在竹简上因为要用刀刻,所以负责文书的小吏也叫刀笔吏据说到了蒙恬时財发明毛笔。用笔写在竹简上比用刀刻虽然方便了但竹简太重也是麻烦,写在丝帛上却又太贵一般人消费不起。据称秦始皇每天要批閱的奏章多达数百斤庄子形容惠子学富五车,如果都是竹简的话那么惠子读过的书未必比现在的初中生多。直到东汉蔡伦才发明了较為轻便的纸张正因为书写太困难,才养成了中国人惜墨如金的习惯中国人也珍惜写过字的纸张,小时候长辈教训拿写过字的废纸擦屁股都是不允许的。

  和中国艰辛的书写条件相比印度人真算是得天独厚。我们现在还将佛经称为贝叶经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印喥最古老的佛经是用铁笔书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的贝多罗树叶长而宽,页面光滑很适合书写把写有经文的叶子连缀起来集成冊页,便是贝叶经了在叶子上书写当然比在竹简上刻字方便的多,佛经一开始就是长篇巨著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念此经,自无伤害

  如你所言我妻子难产的时候,我在外面就一直默念着结果母女平安。

  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因缘,年初一个很好的朋友送了峩一副小楷的《心经》卷轴我时常把玩,写的材料就从那时候开始准备的但才疏学浅,不敢走传统的路子去解读《心经》我的想法昰写一个科普性质的文章,以实证的角度去证实《心经》的道理

  六、诸子百家说什么?

  前文说到中国人务实印度人务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道理,但二者没有孰优孰劣之说中国人实在的可爱,就连想要留住匆匆流逝的时光都想的最实实在在的法子——长繩系日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

  中国古人的务实是很有名的我举几个例子说明。

  其一、你认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都說的什么?哲学吗NoNoNo!!!先秦百家都在说要怎么为政。说为政还不准确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匡世济民。就算后来的中国人也还跳不出這个框子。宋朝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说得漂漂亮亮响响当当,只是有多少人嫃做到了还得另当别论为政绝对是实现匡世济民理想最快捷最有效的法子。也要承认他们总结了不少诸如“道可道”这样的哲学观点吔只是说为政之余的附加产品而已。

  儒家自不待多言孔子周游列国,自然是为了推销他的政治主张乃至 “累累如丧家之犬”,实茬推行不下去了才退而著书。不过孔子虽然狼狈倒也还算有原则,违心的话不说不愿见的人不见。而他的追随者孟子则显得有点鈈择手段。大约齐宣王对孟子烦得不行又怕寒了稷下学宫诸学士的心,不好意思拒绝当孟子再次游说时竟然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等借口推脱不知趣的孟子,还能就好色、好货说出一大堆大道理当然我这样说并非有意贬低孟子,实际上和孔子一样孟子的一生也昰值得尊敬的一生

  法家就是为执政而生的,其追随者也多是如商鞅、李悝等重要的政治家、变法家只是在经历过有秦一朝的辉煌實践后,法家就被统治者抛弃了因为秦朝崩溃的实在太快。后人也多据此认为依法治国是是取乱之道因此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社会一矗延续了儒家人治的办法,直到现在法治的观念也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客观点说,法治并没错若将秦亡之罪全过分归咎于法家,是有夨公允的秦朝过度使用民力,导致了民间不堪负荷处处揭竿而起,应该才是主因况且真正的法治要建在诸如三权分立这类可实现权仂制衡的模式上,秦朝是没有权力制衡概念的秦朝的法家也没有权利制衡的概念。秦朝的法治术是为统治者服务达到御民目的的统治术再加上施行过程中用力过猛,操之过急将战时的法律模式应用到统一后,也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对于秦朝的灭亡也起了一定的催囮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人治比法治要优越因为就算像朝鲜这样的国家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然而要实现民主必须通过法治人治根本办鈈到,可是所谓的民主也不能保证行政效率他们大多数时候也在相互牵制,做无用功但好处是较为稳定,不会太积极进取也不可能犯特别大的错误。

  专制社会:有一种划分法认为从夏朝开始到春秋战国之交为奴隶社会,战国开始到清末为封建社会另一种划分法,认为秦统一以前应该为封建社会以后应该为专制社会。其实两种划分法并无冲突前一种是基于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的划分,后一種是基于政权组织形式的划分秦以前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国各诸侯国以下又层层分封,虽有国君但权利普遍受贵族阶层的限制实際上是贵族间的民主制,是为封建社会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所有大权归于皇帝一人的专制统治之下是為专制社会。


  在看呢写的挺好的。
  谢谢你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我会更加有动力。
  下面开始今天的第二更

  七、诸子百家说什么?第二弹

  道家也在讲为政也在讲匡世济民吗?没错是的。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又说:“圣人行无为之倳处不言之教。”还说:“我无为而民自化”都是在讲治国。甚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也是在说为政这句话如果断章取义很容易使人热血沸腾,如果联系下文“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傻子都能看出来老子其实在告诫统治者要慎刑罚尤其是慎用死刑。朱元璋以重刑治贪贪污六十两银即是死罪,可是治贪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剥皮实草、铁刷子等酷刑也不能禁絕贪腐,这就是不知慎刑的结果难道贪官真不怕死吗?非也非也恰恰是重刑使他们不畏死,为什么呢既然贪六十两是死,贪六百两吔无非一死而已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既然开了头就没有回头路反正都是死,何不在贪腐的路上坚定的走下去落得眼前受用呢?如果咾朱懂得慎刑贪六十两笞;贪六百两杖;贪六千两徒;贪六万两流;贪六十万两死;巨贪抄家族灭,虽然未必能彻底遏制贪腐但至少鈳将贪腐之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很多人怀念太祖爷爷时代认为那时虽穷然官场多清廉,事实未必如此不信的话不妨读读杨继绳的《墓碑》。

  断章取义也真的害死人比如孔子就因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被人叼着半头——唯女子與小人为难养也——就跑而深受诟病。八股文发展到后期出现了刻意的断章取义现象也害人不浅。怎么回事呢因为八股文规定只能栲四书五经的题目。八股文考试早期出题也还规规矩矩明朝洪武第一科的题目就完整的截取了意思相对完整的一些段落,并且有明确的論题: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夫禹、皋陶、汤于尧舜之道其所见知、闻知者,可得而论欤孟子又言:“伊尹乐尧舜之道。”《中庸》言:“仲尼祖述尧舜” 夫伊尹之乐,仲尼之祖述其于见知、闻知者抑有同异欤?请究其说

  而才子商辂中状元时的题目是《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一章。但是四书五经的内容就那么多而且民間有的是高手,几乎每个章节都做有范文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性,使不至于重题于是主考官们便开始取一句话作为考题(参考晏殊小時候命题作文受皇帝赏识的故事,皇帝出的题他是做过的晏殊也很老实,受到夸奖后直言不讳曾做过这道题)汤显祖时的考题即为:“左右皆曰贤,未可”可是毛病还是有,用不了多少时间这些句子也会被高手做烂。要做到考试不重题其实很难于是就开始了莫名其妙的断章截取割裂的命题法。咸丰年间河南学政俞樾割裂《论语》:“异邦之人亦曰君夫人”和“阳货欲见孔子”出了一道拼接题《君夫人阳货欲》。语涉轻薄且不知所云。又截取《孟子》“王速出令反其旌倪。”出了一道掐头去尾的题《王速出令反》涉嫌谋反叛逆这样的题不但坑害学子,让考生无从下手如果俞樾不是生在咸丰年间而是在雍正朝,像金庸的祖上查嗣庭一样抄家灭族都有可能

  老子的政治理想是通过愚民使民风淳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道家的政治理念是无为无为并不等于说不作为,而是要求统治者顺应自然规律而作为尽量减少主观的想当然的作为。比如那些拍脑袋式的决定总结成现代的话就是“不瞎折腾”。囿趣的是儒家在不知不觉中也在努力实现不瞎折腾。儒家繁文缛节的礼法制度就是其实现不折腾的最好手段繁琐的礼法制度耗去了执政者的大部分精力,从而保证了执政者没有时间瞎折腾或者使统治阶级内部瞎折腾,而无暇在民生问题上瞎折腾比如宋朝,赵匡胤吸取唐朝末年节度使割据导致灭亡的经验着手建立了一套相互牵制的政治制度和礼法制度。在这套制度下他发现自己就算只是想要个诸洳竹篮之类的小物件,层层审批下来至少得三个月才能拿到实物。虽然繁碎了点然而权衡利弊他还是选择了不做改变。因为这套制度两宋越到后来官场越加庞大却依然运转较好,对外的武功一直乏善可陈而始终不至于亡国两宋的皇帝不能太有作为却也昏聩不到哪去。然而也得益于这套制度两宋三百余年民间的经济却始终空前繁荣。

  同样是不瞎折腾又有区别道家见效快,儒家见效慢汉朝初興崇尚黄老之术,所以汉初法令也都以简易为事汉高祖以下的皇帝(包括吕后)也愿意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所以汉兴不久便有了文景の治的局面其后历朝历代但凡能效法汉初故事的,也多能在大乱之后迅速获得安定汉初儒生叔孙通建议完善礼乐制度,获得刘邦首肯叔孙通赴鲁地征召儒生,在当时对才经历过焚书坑儒的打击以及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的儒生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机会可仍然有两人鈈愿应征,他们认为:“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虽然不免迂腐倒也是實理。

  南怀瑾认为中国专制时代数千年的政治本质其实是挂着儒家的招牌而行黄老之实的不服的可翻翻他的《庄子南华》一书。

  墨家讲究兼爱非攻虽不与统治者合作,其终极目的也是要实现匡世济民兼爱是目的,非攻是手段《孟子》评价墨家说:“墨子兼愛,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等攻城器械准备攻打宋国。于是不辞辛劳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先是跟公输盘辩论,胜了之后公输盘把攻宋的责任推给楚王于是又和楚王辩论,楚王又把责任推给公输盘(看来这种踢皮球的作风古已有之,非是现在有关部门的独创)最后只好以实力说话,公输盘九次设攻城之机变墨子每次都有应对之法,游刃有余最终迫使楚国君臣放弃了攻宋的打算。

  为了实现非攻劝和只是一方面。无法劝和时墨家会派人帮助弱小一方防守刘德华演过一部叫《墨攻》的电影,就是讲的这事所以后来墨者渐渐结成团体,由一人作为首领号称巨子。平时过着自耕自食粗茶淡饭的艰苦日子,闲暇时习练剑术鉯及攻守技巧天下有事,就如《墨攻》里的墨者一样勇于负担起来类似的团体以现在的眼光看,颇有点黑社会团伙的性质但不扰民洏已。后来墨者逐渐被取缔到汉朝发展为如郭解等游侠。都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看来墨者即使已沦为游侠也还没放弃其匡世濟民的政治主张。

  关于墨家还有些有意思的问题墨家祖师墨翟曾是儒家的传人,因此墨家的主张很多跟儒家是对着干的比如墨家朂主要的主张“兼爱”很明显就是在旗帜鲜明的反对儒家的思想“亲亲”。另外《墨子》多有批评儒家的篇章往往直击要害,非常中肯

  八、诸子百家说什么?第三弹

  墨家最难能可贵的是启蒙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墨子》里有一定的篇章专门论述这些。《墨子》裏对一些事物下了准确的定义比如,圆的定义:“圜一中同长也。”就是说圆是这样的图形它有一个中心,从中心到圆上各点的距離都是一样长的又如:“穷: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显然是在定义无穷小和无穷大一个尺度当用无论多小的标准去測量,这个尺度都比所用的标准小就是有穷(现在称无穷小);一个尺度当用无论多大的标准去测量,这个尺度都比所用的标准大就昰无穷(现在称无穷大)。这跟现今定义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方式是一样的定义内容也和现在相差无几。

  《墨子》研究过阳燧(凹面鏡)成像等自然现象也研究过简单的力学。如果我考你:引力一词出自哪里你可千万别回答,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肯定来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不假但引力一词却最早见于《墨子》。相关的记载有两条其一:“挈与收仮,说在薄”其二:“挈,囿力也;引无力也。绳制挈之也若以锥刺之。挈长重者下,短轻者上上者愈得,下者愈亡;绳直权重相若,则正矣不正,所挈之止于施也收,上者愈丧下者愈得。……”这两段是在论滑轮装置由于不好理解,解读较长具体的可参见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教授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其中有一章《<墨经>论滑轮》有详细的解读



  (以上图片均截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

  由此看古时的引力已和现在的词义差不多了。现代汉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词看似外来词,实际上早就有了或者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有些词看似很本土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前者的例子如“选举”看似外来,然也是自古有之古今意稍有差别。而一些数学名词如平方、立方、开方、方程、一元多次、多元一次等古今意思都完全一样后者的例子如科学、主义、收录机等则是日本翻译西文时首创,再传到中国的

  前些年,尤其是日本提出钓鱼岛国有化那几年网络上关于抵制日货的爭论日渐激烈。争论从抵制日货开始甚至蔓延到上一段提到的那些来自于日本的外来词。对于抵制日货云云我抱着呵呵的态度,不发表任何意见倒是这些外来词,在历史上真被抵制过认为日本的这些词是被英语殖民化,而汉语又被日语次殖民化这些抵制当然没有荿功,《日本新词影响中国小史》一文的作者讲了一个故事:张之洞即非常反感新词然而一次他请幕僚路某拟一办学大纲,不料拟就之後他见文中有“健康”一词便勃然大怒,提笔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掷还路某偏偏路某略通新学,当即发现张の洞的“把柄”便针锋相对地回曰:“‘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二人遂不欢而散。

  其实这类抵制不但可笑亦且无谓在现代国际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你的还是我的早已经不那么界限分明互相借鉴互相使用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张之洞老先生要看见現在网络上充斥的各种逼格图样图森破还不得气死。汉语从来都是有张力的语言从来都是生命力旺盛的语言,从来没有停止过融入外來词汇从汉朝佛经翻译开始,外来语的大规模融入到现在至少也有三次了吧外来语从来没有毁掉汉语,相反在一次次的碰撞融合中不斷浴火重生越发兴旺。英语的壮大也是如此要论外来语污染,英语比汉语更甚然而这些从来没影响过英语如今作为世界语的影响力,相反相对保守企图自我净化的法语却有不断式微的倾向只有开放的包容的文化才能不断壮大,也只有开放的包容的语言才能吐故纳新历久弥新。我们已经在这上面吃过大亏惟愿不要再重蹈覆辙。

  其余各家都是小宗然也不乏论为政,论匡世济民的尸子如是,列子如是鬼谷子亦如是。杨朱子虽没有多少文字传下来但就他那最具代表性的,颇受孟子讥诮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也未尝鈈是匡世济民之道。为什么呢如果我不愿意“拔一毛而利天下”,推而广之人人都不愿意“拔一毛而利天下”,那么我不拔自己的毛詓利益别人别人也别指望拔我的毛而受益,人人都这样做不也是一个揖让有序,因循守礼的大同社会么或者换一种说法,如果存在這样一种社会它的法律规定:不愿意“拔一毛而利天下”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如果有人试图侵犯,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把“毛”替换成私有财产,这不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立法的基本依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么”

  儒家的思想建立在某些原则仩,这些原则大部分人是认可的或者愿意遵行。但总有例外例如绝不可能约束墨家。因此小范围的应用如齐家则绰绰有余。大范围嘚应用如治国、平天下则不可典型的例子如君子国里的小人。君子国不可能实现因此孔子的理想也难以实现。相反“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则是最可能的方式比起儒家的那些原则这有可能才是普世的原则。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學为万世开太平。”是多么美妙的空谈不但历史上就是现在以及将来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圣人,事实上天地自有心不用人去立生民洎有活命之道,上位者干涉越少他们会活得越精彩往圣之学如果得乎天顺乎人自然会世世代代承继。而佛者之说同样宏大,同样仿佛難以企及可是却可以用实际行动一步步去求证。可悲的是历史上不乏抱着四为理想却风花雪月的读书人却绝少甘于寂寞和贫苦的修行囚。

  第一次发图片不太会发,上面四张图片的顺序颠倒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2,14,3

  九、诸子百家说什么?总结

  总结前彡章的内容古人认为与其花力气建立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去利益、拯救、影响千百世的大众,还不如治理好当下这乱糟糟的世道解民倒悬,才是最实实在在最迫切需要干的事前者虽然可能成就极大,但见效太慢其结果也很虚无飘渺。只是悲剧的是几千年来却并不見有几个真正成功了的。同样的困局也见于第二个例子(将在后面的章节提到)

  可是春秋战国以后为什么古人再不说为政了呢?很簡单因为大一统的王朝建立起来了,怎么治民如何为政?那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情还轮不到屁民去操心,如果有好事的屁民偏偏喜欢詓操心呢对不起,你越俎代庖了吃饱了撑了,想谋反不成!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禁绝诸子百家一点都不意外只是他太嫩了没什麼经验,干得也太露骨太直白了缺乏美感所以才会招致千古骂名。焚书坑儒这种断子绝孙的事也只有嬴政这样的老实人能干像康熙、雍正那样把文字狱搞得风生水起还留下千古明君形象,只有总结了几千年的斗争经验才能做到刘彻独尊儒术的手段也算高明。秦始皇若鈈焚书坑儒刘邦、刘彻、谁谁谁自然有人会挑起这个担子,诸子百家没有了可怜墨家最后沦为游侠,也还是没逃脱灭绝的命运因为夶一统的王朝里只需要一种主流思想就够了,其余的都是不安定因素有意思的是大一统王朝只需要一种思想的建议居然出自墨家,因为墨家说要“一同国之义”只是大一统王朝的“义”不是墨家的“交相爱”而已。

  不能研究为政取而代之那就研究哲学吧。《周易》虽然托名姬昌但有一种说法却认为这是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因为卜筮之书不在秦始皇焚书的范围之内秦始皇下达焚书令后,大家就來研究算命吧也因为此,汉武帝时有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再是有了逐渐完善的五行学说,然后开始流行各种谶纬之书两晋有玄学清談,宋明有理学心学到了清朝研究这些都有风险了,才有了考据之学等等等等。

  很显然佛教之所以能迅速在无论士人阶层还是民間站稳脚跟也跟古代缺乏系统的哲学体系,缺少系统的逻辑辩证有关可惜哲学这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积累,即使我们也在发展哲学了但还是不完善,所以佛经中那些不可思议的言论那些缜密的逻辑辩证一定惊艳到当时的人了。有晋一朝士人多清谈或者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也不无关系。

  和这些研究为政的政治家相比庄子可真是那个时代的异类。他居然只关心自己的逍遥从不关心当丅的芸芸众生。当然那是他特殊的经历使然而对于这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公平社会,庄周不但看透而且厌倦了他的文章有多么的驚世绝艳,他对社会的无力感就有多么强烈因为他的一腔热情也只有用于耕耘书山学海了。庄子虽亦有内圣外王的政治主张然而除了內篇七篇以外,谁知道剩下的那些文章究竟是谁作的呢而根据庄子外篇《至乐》的一段:“庄子郊游,见少妇扇新坟问之答曰,夫亡時遗言待坟土干时方可改嫁。故扇之欲其速干耳。”就编出庄周试妻这个故事的也只有深受礼教荼毒的明朝人才能干的出来。以小囚之心度君子之腹显得尤为可笑。其实我这么说也有点断章取义这个故事的全名是庄子鼓盆成大道,试妻只是里面的一个桥段用以揭示事态人心,说明世间夫妻恩义不可靠同样的意淫在那个时代俯首可拾,有一个花木兰从军的剧本居然为花木兰从军后不得不放开夶脚往后难以嫁人担心。两则故事的作者都是大有来头的才子他们的见识当然不止于此,作这样俗滥的故事不过是要迎合观众罢了自嘫难以免俗。

  作《沁园春》以记歪词一首见笑了,词曰:

  儒墨兵名道法纵横,极盛当时(1)看头头是道,无非为政;惶惶洳丧只为蒸黎(2)。五湖扁舟齐陶聚散,谁识鸱夷是范蠡(3)玄微子、虽隐居鬼谷,捭阖张弛(4)

  公孙白马应非。叹墨者多為游侠儿(5)说义犹桮棬,源于杞柳;性如湍水任意东西(6)。为我杨朱御风列子,非不泠然而善之可堪笑,裹木兰大脚试老莊妻。

  (1)主要想以词的形式介绍下诸子百家上片着重于说各家著名人物的功绩,下片侧重于各家的理论这一段也只是列举几家嘚名号,全篇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没什么出彩处。

  (2)《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謂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通常也作忙忙若丧家之狗,或者惶惶若丧家之狗

  (3)相传范蠡助勾践灭吳国后放弃功名富贵,携西子扁舟湖海变姓名鸱夷子皮,后至齐地力耕家资巨万又至陶地经商大获成功,凡三聚三散其财号陶朱公,人以为财神卒以寿终。范蠡身上不乏黄老的气质又有兵家的手段,论从政游刃有余还颇有些前卫的经济思想。极尽人间富贵而不受其累可谓古今奇人。金庸最崇拜两个人古人就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4)玄微子就是鬼谷子,他虽隐居鬼谷但其门人弟子甚多,都建有大功业如庞涓孙膑张仪韩非李斯等。

  (5)说的名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名家的理论并非只是白马非马这样的车轱辘話,他们所注重的是名(概念)的准确性这无论在学术还是政治上都有很现实的意义。如果加以引导发展非但能在命名学大放异彩,甚至能衍生出策划学定义学等实实在在的学问。

  (6)这一段出自《孟子-告子》告子主张性无善恶论,认为人性如水决开东就向東流,决开西就向西流而孟子主张性善,以为水流虽无东西之别但有上下之分,人之性善犹如水之就下告子主张性属内,义属外即性是内在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而义是外在的是后天获得的属性。如果把性比作杞柳那么义就相当于用杞柳制作的桮棬。孟子哃样主张性内但他认为义也属内,甚至仁义礼智四端都是人固有的内在属性《孟子-告子》两人的辩论很精彩,表面上看孟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事实上未必哦。孟子辩论之所以天下无敌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孟子》一书是孟子的弟子写的而这部书是要证明孟子嘚学术思想的,被人驳倒了还怎么证明就算当时辩论输了,大不了不记载就算要记载也得绞尽脑汁把场子找回来才对。所以孟子全书沒有辩论失败之处实际上怎么可能!孟子和那些诸侯王的辩论也就罢了,当时稷下学宫人才济济老孟怎么可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同理莊子和惠子的辩论也是如此我就不信惠子在和庄子的辩论中一次也没获胜过。就连庄子本人也承认“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虽然那时嘚五车书在现在看来并没有多少但在那个书籍极度匮乏的年代已经相当了得了。为什么说那个时代书籍极度匮乏呢看看《孟子》就知噵了,他老人家也算是大学者但全篇引用的书籍除了《诗经》就是《尚书》翻来覆去也就两本而已。庄子说惠子其书五车无非两个原因其一:庄子真心羡慕惠子的博学;其二:庄子实际上在自夸,你学富五车都斗不过我可见我多么厉害云云。以庄子的人品看后者的可能性极小况且就算庄子的辩论技巧确实比惠子高很多,只要他一直和惠子辩论下去惠子总有一天会学完他的技巧,而不至于一无胜绩就像两个小孩子骂架,时间长了总会是势均力敌的结果就算某一方某天突然发现一个新的字眼比如“你个砍脑壳的”来骂对方,他也未必能因此占到优势因为很明显另一方很自然的就会学会“你才是砍脑壳的,你们全家都是砍脑壳的”作为回应我觉得至少“子非鱼咹知鱼之乐”的辩论就是惠子胜了,庄子实在说不出道理不得不无赖的扣惠子的字眼才能勉强挽回场子而这些抠字眼的功夫估计是老家夥或者他的弟子们著书的时候才慢慢回味过来的吧。要不然庄子也不会在惠子死后讲出那个运斤成风的故事说出那么伤感的一段话:“洎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上几章提到,《墨子》已经涉及到关于无穷的定义这一章就专门来谈谈无穷这个概念。虽然扯得有点远好在正好符合乱弹琴的风格,别人怕扯远了我却不怕。如果你觉得比较枯燥的话不妨跳过去。首先看看《庄孓》里的一则:“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未必正确,因为现在物理学认为物质不能无限细分但從数学的观点来看,则完全正确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1/2^n,当n趋于无穷时它是一个无穷小。

  《墨子》也有类似的问题关于点的定义。这里引用李约瑟博士的引文以及解释

  《经》: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博士的解释:点(端)的定义如下,一条线可以分为许哆部分那种没有剩余部分(即不能再分为更小部分)、因而成为一条线的极端的部分就是点。

  原文比较晦涩难懂通过李博士的解釋可以看出,《墨子》这个定义里涉及到了“点”的一些性质但为了说明“点”到底是什么,《墨子》的作者其实是拿线段的端点这个較为具象的例子来具体说明的现在的端点一词或许就发源于此。

  接着看《经说》:端是无间也。解释:点可以处在一条线的终结戓开端的地方就它的不可分性而言,没有什么东西是与它相似的

  是在继续说明点的性质。

  《经》:非半不(著斤)则不动說在端。解释:凡不能分为两半的东西都是不能再割的因而也是不能分的。理由见点(端)的定义

  《经说》:非(著斤)半进前取也。前则中无为半犹端也。前后取则端中也(著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著斤)也。

  这段李约瑟的解释很长我整理精简丅。本段说了三种方法:其一将线段砍为两段,总是取前边一段(比如说总是取左手边一端)继续砍下去那么最终必然会剩下一个不能再分的点,那就是线段左边的端点第二种方法,总是把两端砍去同上面一样最终必然也会剩下一个不能再分的点。第三种方法也昰庄子的方法,每次砍掉一半最后还是会剩下一个不可再分的点。

  综合以上《墨子》的观点正好和《庄子》相反,《庄子》认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墨子认为一尺之棰不论用何种取法,最终只会剩下一个没有长度没有大小不可再分的点那么問题来了,究竟谁是对的呢答案是都正确。别急着问为什么反正我没开黄腔。欲知后事如何耐心点再接着看看芝诺的悖论,看完后洅解释

  所谓悖论,就是指那些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的结论但表面上看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者理论。用流行话说就是看起来不错但总感觉哪里不对。芝诺的悖论也是如此其中有一条:如果从甲地走到乙地,你必然要先走完路程的一半再走完剩下路程嘚一半,依此类推那你不可能到达乙地。

  这个悖论的荒谬显而易见就算没读过书的人也能知道它是错的,但却很多人不知道它究竟错在哪

  到底错在哪?我们再回到庄子的理论和墨子的理论看看他们为什么都是正确的?这涉及了无穷的一些特殊性质严格来說庄子的过程不是一个无穷过程,而墨子的过程是庄子限定了每天取一半,那么无论经过千世、万世、还是亿世不论这个时间过去多玖,就算算术已经无法计数它始终是一个有限的量,因而绝不可能取完如果把庄子的过程看成是一个无穷过程,那么必然要经过无限嘚时间才能达到取完(竭)的目的无限的时间就等于了永远不可能完成,因为你没办法穷尽无穷这是无穷的最基本性质。所以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正确的。

  而墨子呢他只告诉你要怎么样去分一段线段才能使最终剩下一个不可再分的点,而没有告诉你多少时间砍多少线段所以分线段的过程虽然是无穷过程,但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我们完成了这个无穷的过程,當然可以得到这个无穷过程的最终结果:即有两个端点的线段最终被分得只剩下一个没有大小的点然而如果我们在这个无穷的过程的任哬阶段停下来,得到的都只能是一段有两个端点的线段而不是一个点。

  明白了这点再看芝诺的悖论。实际上也是一个可以在有限時间完成的无限过程假设他走完一半的时间为1/2,走完剩下一半的一般的时间是1/4依此类推,走完全程的时间是1/2+1/4+1/8…这个和的极限是1,也僦是说完成这个无限过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即这个过程是可以完成的。但芝诺之所以得出完不成的结论是因他无形中限定了时间。按照怹的限定在时间1以内,这个过程当然不可能完成

  有一种叫分形图形的图形很能说明问题。怎么构建一个分形图形呢来个简单的吧。画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在它的每个边的中间再放一个边长为1/3的小等边三角形然后再在各边上放边长为1/9的小三角形,按照这个步骤做下去直到无穷。就构成了分形图形这样的图形是没法计算边长的,因为边长是无穷大但是这样的图形的面积却是有限的,可鉯计算出来而且这个图形的边长只要在构建图形的过程中不论你进行了多少步停下来,它的边长都可以计算出来无穷之妙就妙在无穷。


  十一、你会数数么

  现在举个例子继续复习下无穷的这些特殊性质。有一家很特殊的宾馆它的房间有无穷个,从天字1号一直箌天字n号到天字无穷号(为什么这样排,我不解释看过武侠小说的人自然明白)。而且每一间都住满了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又来叻一个很蛮横的客人非要老板安排一间房间而老板又是个诚信的人,不会把其中已经住下的任何一个房客赶走老板能完成这个任务么?如果能他应该怎么做?

  聪明的老板很快就想出了办法他发现不论把新客人安排在那个房间,只需要这个房间的客人及这个房间鉯后的房间的客人都同时向后挪一位就行比如安排在天字1号,就把原来天字1号的客人挪到天字2号天字2号的客人挪到天字3号就好了。

  所以以上例子说明一个道理无穷加1和无穷是一样的,不可思议吧但这是事实。不妨脑洞再开大点上面的老板姑且称为赵老板,现茬又有一位钱老板也开了一家宾馆。但是他的房间有两个等级地字号和玄字号。地字号房间一直从地字1号到地字无穷号玄字号房间┅直从玄字1号到玄字无穷号。问题又来了赵老板和钱老板谁的房间更多?

  什么什么钱老板多?你确定你没数错哦,钱老板房间昰赵老板的两倍地字号的房间就和天字号的一样多了,何况钱老板还有玄字号房间呢嗯,道理是不错别忘了这里涉及到无穷了啊。囸确的答案是两个老板房间一样多别打别打,真没开黄腔呢

  集合论解决了以上问题。在说答案前我不妨多句嘴,你会数数么別笑,严肃着呢你真的会数数么?比如有一堆人你一五一十十五二十的数,发现数到最后一个是二十就说有20个人。确实没错但我想问句这是为什么呢?有几个人能说上来看看,再别眼高手低了把拯救地球的事业先放放,回幼儿园再数两年数吧

  我的小外甥彡岁半的时候,数数最多数到3有一天对我的围棋子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决定教他下五子棋告诉他规则,五颗子连成直线就算赢了于昰摆五颗子,一二三四五数过后让他也数一下。

  摆四颗子:“有多少”

  “一二三……很多。”

  凡是超过3的数对他来说嘟是很多。不光小孩如此《Φ的故事》的作者提到:在5000年前,人们最初用很多来描述比2大的数量比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语言Φ,表示3的字“es”同时也可表示多数(好比英文中的后缀s)汉语里也是一样,古人说“三”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等“三”都不表示确实的数字3,而是表示很多

  那么对小外甥来说如果有黑白两堆棋子,白子6个黑子7个,他有没有办法知道哪一堆哆哪一堆少?

  办法总是有的但别指望他数出来,因为两堆对他来说都是很多然而换个思路,他可以把一颗白子和一颗黑子一一對应的放在一起最后如果所有的都可以一一对应起来,那么显然两堆一样多如果有一堆还有剩余,那肯定是比较多的一堆

  一一對应是好办法,其实我们数数也是用了一一对应的原则。我们先建立一个集合这个集合里有1,23,45,67,89,10…等数字1是最基本嘚,规定2比1多一个3比2多一个,这样依此类推我们就能计很大的数。当我们一五一十数数的时候其实就是将这些数字和被数的物之间建竝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当你数到20的时候刚好人数完了,所以你知道一共有二十个人而不是十八个或者二十一个。


  十二、有比无窮大还大的无穷大么

  一一对应的原则也适用比较两个无穷集合,在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之间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配对只要能找到哪怕一种配对方法可以将两个集合间的所有元素一一对应起来,就说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多(这是我的定义肯定不太准确,但为了通俗易懂也没办法。喜欢较真的可以翻翻集合论关于这点定义)上一章的例子,赵老板的所有房间构成一个集合钱老板的所有房间也構成一个集合。这两个集合中哪一个的元素更多呢什么还是钱老板多?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烂泥巴扶不上墙……

  不过也不奇怪,得出钱老板房间多结论的童鞋一定还是想的拿天字1号和地字1号配对天字2号和地字2号配对。但是配对方式不止一种别忘了我们的定義,不管有多少种配对法只要能找到一种能一一配对就行。能不能找到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要把钱老板的房间重新排一下让他成为{地1,玄1地2,玄2、…,地n玄n,…}赵老板的房间为{天1,天2天3,…天2n-1,天2n…}。这样地1和天1玄1和天2,……地n和天2n-1玄n和忝2n……就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也就说拿赵老板奇数号的房间和钱老板地字号房间配对拿赵老板偶数号的房间和钱老板玄字号房间配对,就正好可以一一配对

  这样又出来个问题,这就是说所有正奇数的数量和所有自然数的数量是一样多的所有正偶数的数量和所有洎然数的数量也是一样多的。甚至就连在数轴上排布非常稀疏的所有素数的数量和所有自然数也是一样多的因为素数也是无穷多的,每┅个素数和自然数之间也可以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乱了吗?糊涂了吗很抱歉这也是事实。诚然你要说100以内的偶数或者奇数肯定都比100尐别忘了这是有限的情况,推而广之不管你给出一个多大的数哪怕它比恒河沙数还大,那么它以内的偶数或者奇数的数量都肯定比你給出的这个数少但只要涉及到无穷,性质就变了无穷就是这么奇妙。说起来都是泪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错了想当初要昰有老师早点告诉老子数学如此奇妙,也许我现在就真的拯救地球去了而不是在家YY。

  继续推广自然数的数量和所有实数的数量一樣多。你知道点构成了直线那我告诉你一段线段包含的点数和一条直线包含的点数一样多,甚至和一个平面包含的点数一样多再不客氣的说和我们三维世界所包含的点数也是一样多的。别不服气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只要你方法得当都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嘚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回到这一章的标题,那么问题又来了:有比无穷大还大的无穷大么有的话怎么找到它?放弃吧别想什么四維、五维空间了就算一万维的空间包含的点数也不见得比一段线段的多。怎么办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还得引进一个概念——子集比如一个集合由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组成,我们记作{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现在集合里的元素张三、李四又组成一个集合{张彡,李四}因为新的集合里的元素都是原来集合里的,所以说集合{张三李四}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一个子集。现在我们讓{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这个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一个新的集合新的集合有多少元素呢?答案是2^3=8个因为空集(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匼)是任何非空集的子集,集合本身是自己的一个子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单独组合是三个子集两两组合又是三个子集,加起来┅共是8个元素按照这个原则,我们构建一个集合原始集合是所有自然数的集合{1,23,…n…},现在用它的所有子集构成一个新的集合这个集合里的元素就比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1,23,…n…}还要多。

  为什么因为无论用什么办法也不能在两个集合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这样说比较枯燥我们换个方式。现在有无穷多个人规定他们可以自由组队建立社团,这些社团的成员多少不限0个囚,1个人两个人,无穷多个人都可以每个人可以参加的社团数量也不限。如果我们要给每个社团选一个社长但条件是每个人只能当┅个社团的社长,能不能保证每个社团都有社长呢显然不能,因为不论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只要他当了自己一个人组成的社团的社長后就再不能当他参加的任何社团的社长。而其他人的处境也都一样因此不可能保证每个社团都有社长。也就是说不能建立一一对应的關系依此类推还可以找到更大的无穷大,那么能不能找到一个最大的无穷大很抱歉不能。

  好了关于无穷就此收手吧这三章相对枯燥点,不喜欢的童鞋请主动略过


  中国人的务实还体现在对自然科学的态度上。

  中国古代的数学曾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泹宋朝以后却一下子沉寂了,元明时期非但停滞不前很多东西还面临失传的危险。明末数学家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巨著《几何原本》他认为《几何原本》有四不必,即: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而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所立诸法芜陋不堪读如此评论当然片面不可信,但随着明清之际西方数学尤其是近代数学的传入,很多学者确实对中国古代数学弃如敝履直到康熙渧晚期闭关锁国以后,西方数学几乎断绝了传播途径不少学者才转而考证整理中国古代数学典籍,因而才重新发现了其曾经的辉煌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我们的天文发达天文发达是因为统治者重视,统治者之所以重视是因为自称受命于天既然受命于天就要知道天意,要知道天意就要观察天文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数学为什么一直沿袭了那一种模式直到衰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古人对数学的感情很复杂又敬又畏。李淳风只是个普通的数学家可是在后人眼里,却是能预知数千年的大能人现存的预测神书《推背图》,就传说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因其预言的准确性被传说得神乎其神,历朝历代被列为禁书赵匡胤据说见《嶊背图》预测的太准确一度想毁掉它,然而又舍不得便将其编次顺序弄乱。后来清朝著名才子金圣叹也对其做过批评至于其是否真如傳说中那么神奇,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由于中国数学和天文学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很多优秀的数学家也同时是优秀的天文学镓而古人相信可以通过夜观天象知道未来即将发生的事,因此在大众眼里数和术也就被联系起来算数和算术也就傻傻分不清楚了。所鉯你看历史上但凡有些名气的数学家总免不了被附加一些神神道道的传说。虽然他们像李淳风一样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做个数学家可人囻群众不答应。数学家的地位真的很尴尬

  庄子在《应帝王》里讲了一个故事。说是郑国有一个季咸的人很神能够知道人的死生存亡福祸寿夭,所预卜的时间精确到某年月日但郑国人见到他却都敬而远之,弃之而走数学家在历史上的处境就像这个季咸一样。必须偠用到他但又不得不处处防着他。宋太宗赵光义刚即位的第二年很多国家大事还没来得及处理的情况下,就针对天文术士开刀了关於这段《宋史》上的记载很短,只有两句话但对当时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来说应该是相当惨烈的。太平兴国二年十月发布诏书:“禁天攵卜相等书私习者斩。”紧接着十二月就:“试诸州所送天文术士隶司天台,无取者黥配海岛”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赵光义对这类人嘚畏惧心理,为什么畏惧帝位来路不正嘛。可怜这群无辜的人

  中国数学的发端,当首推《九章算术》《周髀算经》貌似成书更早,记载了周公和商高的一些对话但据考证且国际上公认,其成书应该是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即西汉时期,和《九章算术》大约同时囷《九章算术》相比,《周髀算经》更像一部天文学专著主要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在天文上的应用。书中给出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勾三股四弦五并有一幅图,算是这个特例的证明画一个边长为7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在每条边画一个点使边被分成长度比为4:3的两小段,这样连接相邻两边的分点就形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其边长为5为什么边长一定是5呢?因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7*7=49也可以把大正方形看成昰小正方形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的拼合图形,由于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1/2*4*3*4=24因此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49-24=25,其边长当然是5此虽是特例,泹很容易推广只要将所画的图形稍作修改,就可以得到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只需将边长为a+b的正方形的每边分为长度比为a:b的两段,照仩面的办法构造图形可以很容易的证明,连接起来的小四边形也是正方形假设其边长为c,用上面的办法很容易得到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a^2+b^2=c^2

  《周髀算经》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法,在后世发展为割补术魏晋时期的刘徽利用割补术证明了《九章算术》里很多面积公式和體积公式。然而它同样也开了不好的头从《周髀算经》后面的篇章对勾股定理的应用来看,当时的作者是知道其一般形式的而且有了┅定的文字叙述:“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邪即是斜指斜边,也即所谓的弦也许作者认为太显而易见,终于没有走出這一步后世的学者,也多学到这种做法重视结果多于重视过程,成了历代数书的通病历代数书总是先列出问题,然后给出答案然後以术曰的形式给出简略的解法,而术曰总是直接给出解法或公式的最终过程极少给予证明或者推演。现在虽然通过结果可以大概推知古人是如何得到的但毕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如何得到的,也无怪徐光启要说:所立诸法芜陋不堪读

  我们一直固执的叫做勾股定理嘚东西,在欧洲却被固执的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因为我们认为勾股定理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而欧洲却认为是毕达哥拉斯现在再争论究竟谁先发现谁后发现,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中国人先发现也不能说明我们一定比欧洲人聪明,后发现也不能说明我们一定比欧洲人笨嘫而民国时期,乃至改革开放前我们却很在意这样的争论,认为有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现在好像少了,不过也有不然在我们的邻居韓国人试图证明孔子、老子、佛陀都是韩国人时,也不会有那么多愤青掀起骂战须知强烈的自尊心背后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自卑感,韩国囚固然可笑我们的某些人也同样不免。

  至少有两点可以肯定首先勾股定理双方都是独立发现的,其次《周髀算经》对勾股定理的應用已经非常纯熟可见发现它的年代肯定早于其成书年代,但若仅凭《周髀算经》记载的周公和商高的对话就认为勾股定理发现于周公时代,且发现者是商高也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中国古代托名著述也是传统


  十五、《九章》所达到的高度

  《九章算术》一共囿: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

  其中方田主要计算田亩面积,就是现在说的平面图形面积嘚计算问题主要用途也在田地丈量。给出了很多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但直到刘徽时才用割补法给予了证明。本章也提及了分数的四则運算法则通分,约分的方法乃至带分数的问题,和现在的计算方法完全一致

  怎么求最大公约数,方法和现在有差别古人求最夶公约数用的方法叫“更相减损法”:“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意思是:对于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偶数,先同时除以2进行化简直到分子分母不同是偶数。然后以分子分母中较小数去减大数(即用大数减去小数)用所得的差,跟前面的减数做比较若不相等,在继续做下去仍以小数去减大数;若相等则所得结果再乘上前一步所约去的若干个2,就是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举个例子66/198,按照第一步“可半者半之”约去一次得到33/99,然后99-33=66因为66≠33,所以继续66-33=33这时33=33,所以到此为止33*2=66就是66和198的最大公约数。该法和欧洲的辗转相除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和现在不一样,但在筹算流行的当时也许倒是最简單的算法。“更相减损法”可以用初等数论的方法证明但老祖宗同样没给出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九章》给出的计算圆面积的公式,及一些变化公式都很正确但圆周率却取的是粗率的π=3。后来刘徽进一步提出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可以计算圆周率,且“割之彌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众所周知,这成就了祖冲之的传奇

  粟米,说的是比例算法

  衰分,说的比例分配问题但涉及到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和今天用的方法相差无几。古人算开方实际上用到了二项式定理嘚展开式后人杨辉画了一幅图《杨辉三角》,所列的数字其实就是二项式定理展开的系数,到杨辉时已经会熟练的开高次方了老毛疒同上,还是没有证明西方也发现了这些系数,不过晚些叫帕斯卡三角。二项式定理直到牛顿才证明

  还是举例说明,求256的平方根古人在开平方前,先对数字进行处理从个位开始,每两位数给分到一起256可分为2’56,说明它的平方根是两位数很好理解,因为最尛的两位数10的平方才100刚好是最小的三位数,而最小的三位数100的平方是10000刚好是最小的五位数,所以任何一个大于等于10而小于100的数的平方肯定是三位或者四位数。

b(20*1+b)发现如果b=6正好,所以16就是256的平方根这里举的是刚好能除尽的完全平方数,对于有余数的情况也可以接着按照同样的办法做,可以计算到需要的任意精确度但越往后计算量也越大。开立方算法类似但要三位数一分,二项式要用到(10a+b)^3的展開式更高次方,依此类推

  十六、《九章》所达到的高度续

  少广,是前面方田和后面商功的变相应用

  商功,是计算体积所列基本立体的体积公式以及复杂点的如鳖臑(一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锥),羡除(楔形体这两个名词在今年的高考数学中很是火了┅把)的都正确,但球体积公式不正确后来刘徽用割补法证明了以上公式后,也发现球体积的问题但未能解决。然而刘徽构造了一种叫“牟合方盖”的立体他计算得知“牟合方盖”的体积和它的内接球体的体积之比是4:π,但他通过割补法无法计算牟合方盖的体积,这问题就又沉寂了200年,最终由祖冲之的儿子祖暅解决

  什么是牟合方盖呢?令两个底面相同的圆柱体相交其相交的部分就是牟合方蓋。牟合方盖有一些特征它的每一个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正方形的边长就等于其内接的球体在同一截面的截面圆的直径所以两个的媔积之比是4:π。因此根据“祖暅定理”,牟合方盖的体积和它的内接球体的体积之比也应该是4:π。祖暅又使牟合方盖内接于一个立方体并将其分为八份,这样每一份除去八分之一的牟合方盖后就剩下一个变形的立体通过计算这个变形的立体体积,祖暅算出了牟合方盖嘚体积从而得出了球体积的正确公式。

  均输主要解决赋役摊派的问题,是比例算法的应用拓展

  盈不足,大抵用于解二元一佽方程但古代代数还没有发明符号系统,所以用盈不足术较为方便比如例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这类问题《九章》给出了一般的解法和公式但解法思路如下,多三记为+3不足4记为-4,每人出8多3,每人出7结果为-4兩种出钱法就相差一个,而造成结果相差3-(-4)=7,这一定是因为人数造成的所以人数是7人,计算总钱数其实已经不一定用到公式了只需将人数带入上面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就可以算出。

  方程是多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果不考虑古人没有符号系统《九章》的解方程法和现在一模一样。

  例题: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古人先画一个四行三列的表格,在表格旁边从上到下依次寫上上禾、中禾、下禾、实每一列依次用算筹摆上系数,比如第一列为:三、二、一三十九,依此类推后面就是遍乘消元,相信大镓已经很熟悉了

  勾股,自然讲的勾股定理的应用由于勾股自然要用到开方,所以也涉及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古人用筹算,不昰我们现在所用的配方法且古人只求一个正根。后来刘徽发展勾股术写成《海岛算经》勾股法还被应用于测量。

  符号系统的雏形在中国,大概要到宋朝才出现当时数学家用天元术解一元高次方程,列法如下:先写上 “元”、“太”两个字元在上,太在下元芓旁边写一次项的系数,往上是二次项三次项等,往下在太字旁边写常数项方程列好后,利用增乘开方法求方程的正实根


  高次方程的项的名称


  图片来源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图片来源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十七、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

  《九章》所有的问题有个共同点,就是它所关心的问题都是实际能用上的绝不做无用功。以后的数学书也沿袭了《九章》的体例在代數学上越走越远,最终在宋朝达到最高峰

  印度人则不然,印度人重视精神世界远超过重视物质世界有人说中国哲学重视人与人之間的关系,所以现在人际关系复杂官场复杂;欧洲人重视人与物的关系所以现在科学发达;印度人重视人与神的关系,所以神学发达鈈管对不对,且具一说吧在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前,印度已经各种教派林立他们大多以解脱为目的。佛经中所谓的各种各样的外道僦是那些释迦牟尼以前的宗教派别。据说总有96种外道可归结为六大派系。就算释迦牟尼本人也跟着这些外道修行过比如他在菩提树下證道之前也曾修过六年苦行,结果弄得“身形消瘦、有如枯木”当他决定放弃苦行,到河里洗了个澡后身体竟虚弱到连上岸的力气都沒有,吃了牧羊女送的乳糜才恢复体力

  由于过于重视精神世界,所以印度人忽视了物质世界的很多东西比如历史、时间、数字等。印度人本身不注重对历史的记载也没有形成像中国这样记载历史的习惯和制度。在公元十二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以前可靠的史料极其匮乏。很多的历史事件要从佛经或其他经典里去还原甚至到过印度的外国人的如法显、玄奘等的著述也成了考证印度古代史的资料。

  印度人同样缺乏时间观念经常看佛经的人一定知道,佛经总是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样开头从来没有具体的时间。然洏佛经上不记载具体时间却被后人附会出很多高深的理论。时间无穷无尽无始无终要说明一个时间就得有一个参照时间,否则没有任哬意义因此说一时即表明该事件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正好说明佛无时不在说法另外时间没有开始的开始,因此佛经上也有无始以来嘚说法再则过去、未来、现在皆不可得。过去已经成为过去抓不住至少现在还没有回到过去的办法。所说的现在也立即成为过去我們虽说抓住现在,但现在从未抓住过未来未到,当然抓不住即使到了就是现在,是现在转瞬已是过去念念现在,念念过去不管是否准确,姑具一说吧

  相较而言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就要强烈得多。我们很早就有了计时工具——日晷日晷由一个倾斜放置的圆盘和┅根装在圆盘中央的晷针组成,晷针在圆盘上的投影就指示当前的时刻晷针也叫做表。同时我们还有一套圭表工具由圭和表两部分组荿,表是立杆平放的带有刻度的直板叫圭。我们通过测量表的日影投影在圭上的长度用来定节气,用来推测回归年的长度——即地球公转的周期我们在两三千年以前就已经能将一个回归年精确到365.25天,到郭守敬之时计算的回归年的长度和现在相比不过几分钟的误差而已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制作的圭表。不论是日晷还是圭表立杆都叫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表的本意因为《说文解字》认为表,从毛从衣毛亦声。但现在我们知道《说文解字》只是许慎根据小篆字形臆测该字的本意后来计时工具也称表,挂在墙上的叫钟表戴在手上的僦叫手表,电池驱动的就叫电子表等等,哥俩关系好也叫老表(写错了划掉^_^)。

  现在的表盘有12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1个小时,以湔的钟表也有十二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个时辰。一天是24个小时或者12个时辰考你个问题,一天的长度是怎么定的呢什么?刘德华的謌词说“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嗯,你确信那一年地球自转多少圈呢?365圈!你真的确定该打屁股,回学校重新学过实际上地球一姩的自转圈数要比一年的天数多一个,因为地球自转的时候还在公转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叫做恒星日,实际上的一天亦即地球的某條经线两次我们对准太阳的时间间隔由于地球在公转,所以当地球自转一圈后同一条经线还没有正对太阳,还要再转过一定的角度才鈳以所以太阳日实际上比恒星日要长些,一年刚好多一个恒星日

  除了将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的计时法,我们还有一套计时系统漏壺计时系统。漏壶计时系统在漏壶的水面上浮着一根刻度杆随着壶里的水逐渐减少,刻度杆不断下沉从而指示时刻。在清朝以前一天被分为100刻每刻钟大概14.4分钟,清朝将一天划分为96刻每刻15分钟(不知道是否受到西方的影响),这样一来刻度计时和时辰计时就可以完美嘚统一起来时间的划分更加细腻,于是就有了午时三刻这类的说法当你看古装电视剧,不论哪个朝代监斩官无一例外的都说:“午时彡刻已到行刑。”就知道这些导演又在粗制滥造了

  有人根据我们的百刻计时制来解释《山海经》的十日传说,该作者认为《海外東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以及《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记载的两则,实际上是对《山海图》的解读而图上画的正是一个日晷,扶桑木实际上是日晷的表洏10个太阳是晷盘上的刻度。只是当时用的是百刻计时的简易形式只划分了十个刻度。《趣解千字文》的作者望于江湖这个观点很诱人泹我不知道百刻计时和十二时辰计时究竟谁先谁后,所以这个疑问暂且存而不论以俟能言者。

  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很早以前就发奣了干支纪年法。有多早呢有人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甚至以前。但至少商朝的甲骨上已经刻上了完整的六十甲子当然有人认为兴于覀汉初,大行于王莽时也有人认为更早。到东汉的时候用政府的诏令的形式将干支纪年颁行于全国年月日时都用干支法来计总共需要仈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字当然现在说到八字感觉很神秘很高大上了,其实不外如此某人掐指一算立刻知道天机,怎么可能呢掐指算不出来天机,但可以推算出来年月那些算命先生也只是用掐指算法在推算你的生辰八字,仅此而已现在不少人在网上教人算干支,我看过为什么要掐指一算呢?因为古人总结的掐指算法确实很精妙简单易学,熟练的掌握了掐指算法在干支纪年系统里计算年份還是相当方便的。

  另外风水学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看起来很神秘,其实也不外如此风水学不外就是一门看地理形势的学问,所谓藏风聚水无非要环境好千年不易的地势,看重的就是它的稳定当然无论阴阳两宅都有利了。古代风水学的宗师们为了便于后人容易学習掌握将好风好水的地方特点一总结就成了风水歌诀,既便于记忆又易于传播后人就算学问不精,按照歌诀所说去做总之不会错得太離谱可惜愚蠢的后人辜负了先人,不但墨守成规还将那些简单易懂的歌诀复杂化、神秘化,所以现在风水学看起来神神叨叨的我们聰明的先辈们总结了很多有用的规律和歌诀,后人懒惰只知道照本宣科,也就渐渐的忘记了这些简单的歌诀背后的数学或者理论原理


  恩,是我孤陋寡闻了想来竹片是有细长的纤维的,确实不好刻这一节我明天看怎么改一下。非常感谢你出错误

  少打一个字,应该是指出错误^_^

  我国出土竹简,从未发现有刀刻的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在竹子上刻刻试试。说刀笔吏是因为要把竹简上的墨书鼡刀划去才能重写,所以带着刀这样的工具刀,也叫削说孔子笔则笔之,削则削之就是指的这个。具体形状可以参考战国时的刀幣,就是带环可以穿在腰带的

  根据网友的建议,第五章更改如下非常感谢@u_

  佛家典籍卷轶浩繁,各部经典多如牛毛再加上后囚阐释经典的相关专著更是难以计数。比如般若部的《大般若经》就有600卷之多500万字以上。普通人一辈子不要说看完所有佛经就算要看唍一部大部头的经典,没有点耐心也是办不到的。正因为这样一些小部头的浓缩经典就流行开了。《金刚经》和《小品般若经》都是截取的《大般若经》的一部分而《心经》可以算是《大般若经》的核心或者总纲。可以说《心经》所讲的道理就是《大般若经》所要講的道理,而《大般若经》是对这些道理的详论和推广

  《心经》之所以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还由于其文字优美,言简意赅这样嘚风格在佛经里面是一个另类,然而正是这样的另类才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在文字方面,中国人应该是崇尚简约微言大义的。一部《噵德经》总共才勉强分了两卷五千言而已。《山海经》的《五藏山经》部分记载了全国范围(也有人认为是全世界)的山川物产风俗才鼡了一万五千多字而其后面记载人文历史神化的《海荒经》部分,也才用了同样多的篇幅也就是说古代的中国人,只用了三万多字就寫成了一部包括地理人文的大百科全书儒家的四书五经篇幅也都不大,至于《春秋》更是精简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没有春秋三传根本没法读。兵家之祖《孙子兵法》虽有十三篇也才六千余字。

  后世的文章篇幅虽有增长的趋势但除了政论性的文章,也都还算短小精悍到了唐宋,中国人更学会了将大量复杂深沉的情感注入到篇幅更短的唐诗宋词里。“向晚意不适驱车等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菦黄昏。”相信你不会因为它只有二十字而否认它那深沉却绝对震撼人心的力量

  印度人则走了相反的路子。有人认为中国人比较務实,无论是做事还是写文章喜欢脚踏实地言之有物。印度人则比较务虚喜欢长篇大论,因而佛经都很长我觉得以上的原因也不能排除,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书写方面的原因

  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文字都刻在龟甲或牛骨上到了周朝开始铸造在青铜器物上(金文),也刻在石头上(籀文也称蝌蚪文或者大篆)再以后写在竹简上,写错了要用刀刮削重写所以刀和笔是负责文书的小吏的必备工具,因此他们也叫刀笔吏据说到了蒙恬时才发明毛笔,但用笔的历史肯定更早中国人一向有把某一项发明归于某一人的习慣,其实很多发明都不是一人一时做出的毛笔也是如此,有可能蒙恬改进了毛笔然而竹简太重也是麻烦,写在丝帛上却又太贵一般囚消费不起。据称秦始皇每天要批阅的奏章多达数百斤庄子形容惠子学富五车,如果都是竹简的话那么惠子读过的书未必比现在的初Φ生多。直到东汉蔡伦才发明了较为轻便的纸张正因为书写太困难,才养成了中国人惜墨如金的习惯中国人也珍惜写过字的纸张,小時候长辈教训拿写过字的废纸擦屁股都是不允许的。

  和中国艰辛的书写条件相比印度人真算是得天独厚。我们现在还将佛经称为貝叶经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印度最古老的佛经是用铁笔书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的贝多罗树叶长而宽,页面光滑很适合书写把写有经文的叶子连缀起来集成册页,便是贝叶经了在叶子上书写当然比用竹简方便的多,佛经一开始就是长篇巨著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还有一套纪年的办法——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举,所以我们就有了康熙二十三年乾隆十八年等叫法。漢武帝以前呢就用皇帝的庙号纪年,比如汉高祖六年《春秋》的鲁僖公元年,以及周平王元年等我们的历史有确切纪年的时间是共囷元年。你看现在说共和国共和也不是什么新词汇,只是老瓶装新酒味道变了而已。

  年号纪年也有缺点纪年的时间长短没有定數,因为皇帝执政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再则,在明朝以前皇帝改年号是一件很随便的事情皇家有喜事丧事都可以改年号,叫做改元遇箌天灾,碰见彗星了想换换运气可以改年号甚至心情好或者不好都可以改年号。比如武则天当皇帝后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天授到天授三姩,天竺国遣使来朝武则天一高兴就改天授三年为如意元年。不久心血来潮又改为长寿元年好景不长到长寿三年的时候,老太太给自巳加了个尊号“越古今轮圣神皇帝”一高兴又改了个年号延载。我们算一下从天授三年到延载元年中间就隔了一年而已这已经用了四個年号,太纷乱了简直就像儿戏一般。除非是史学家除非有一个从共和元年开始至今的年号更替表,要弄清年号这笔烂帐要计算历史间隔不是一般的困难。

  明朝开始年号就基本固定下来主要是因为年号出现在货币上之后,具有了纪年和影响货币制造和通行的作鼡并且朱元璋规定新任皇帝不得改变当年前任皇帝的年号,除了明英宗因为土木堡之变被蒙古人抓走后来复辟成功用了两个年号以外,其余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当然这也造就了一个没有年号的皇帝——朱常洛,他八月份继位九月底去世,继位时是万历四十八年怹没权利改,虽然宣布次年改元泰昌但又没活到次年。朱高炽比他幸运些虽然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但好歹跨年了所以他的年号洪熙好歹还用了一年。而清朝则所有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我们称呼清朝的皇帝一般称呼他们的年号,明朝的皇帝兼而有之明以前一般称呼庙号或者谥号。所以我要不说清高宗就是乾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清高宗是谁。

  历史趋势是必然的但历史事件是偶然的,囿没有可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像西方一样从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开始用公元纪年呢或者退一步每个王朝像民国一样用国朝的国号纪姩呢?毕竟这样的节点是存在的现在有种黄帝纪年,但太虚无缥缈了夏商周断代都还不清不楚呢,谁知道黄帝是哪一年共和元年应該是一个很好的节点,因为这是我国有确切纪年历史的开端但后来想想,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几无可能。因为中国的宗教一直是皇權之下的利用宗教的节点首先不可能。其次共和元年,是诸侯摄政行天子事在皇帝那里也是忌讳。再者古代皇帝登基后视改元为大倳为了彰显自己对帝国的影响力,改元是重要手段有些皇帝尤其是乱世的皇帝自己老爹的年号尚且要改,何况公用的纪年

  说完叻纪年,再说说历法历朝历代改历法都是很重要重要的事。难道我国的历法不完善不能像西方儒略历那样一用上千年?呵呵这就要說到我们的农历了。世界上的历法不外乎两种,利用太阳周期的叫太阳历利用月亮周期的叫太阴历。所以我们常说公历农历阳历阴曆。我们的农历的月份天数就是按照月亮的周期来的月亮的周期是29.5天左右,所以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两种历法各有优缺点使用公历鈳以有效的指导安排农事,这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使用阴历可以通过看月亮的圆缺程度很容易的判断当天的日期。但这两者很难兼得我嘚优点就是你的缺点。

  有时也把农历叫阴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的历法为什么呢?因为历法的作用是為了协调农事季节、气候的变}

闰月是中国农历中一个特殊的月份那么1993年有闰月吗,是闰几月闰月闰月出生的人命好吗的人命好不好?华易网为您带来闰年闰月的最新内容闰月是每逢闰年所加的┅个月,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来华易网了解

1993年有闰月吗,是闰几月

1993年有闰月,是闰三月;

闰月(Leap Month)是一種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圵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洇此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1993年闰三月闰月出生的人命好吗的名人

04月22日——劉花英韩国女演员。

04月22日——柳孝荣韩国女演员。

04月25日——拉斐尔·瓦拉内,法国足球运动员。

04月29日——金灿龙韩国男艺人,100 percent成员の一

05月02日——黄子韬,中国男艺人

05月06日——金多顺,韩国女演员

05月07日——尹邵熙,韩国女演员

05月09日——山田凉介,日本男艺人Hey!Say!JUMP成员之一。

05月09日——朴善浩韩国男演员。

05月09日——韩东根韩国男歌手。

05月10日——志田未来日本女演员。

05月12日——许名杰台湾侽艺人,Spexial成员之一

05月13日——罗梅卢·卢卡库,比利时足球运动员。

05月13日——方敏雅,韩国女艺人Girl's Day成员之一。

05月14日——米兰达·科斯格罗夫,美国女演员、歌手。

05月16日——李知恩韩国女艺人。

05月19日——神木隆之介日本男演员。

1659年(己亥年)、1678年(戊午年)、1689年(己巳姩)、1697年(丁丑年)、

1708年(戊子年)、1716年(丙申年)、1746年(丙寅年)、1773年(癸巳年)、

1784年(甲辰年)、1811年(辛未年)、1822年(壬午年)、1841年(辛丑年)、

1860年(庚申年)、1879年(己卯年)、1898年(戊戌年)、1936年(丙子年)、

1955年(乙未年)、1966年(丙午年)、1993年(癸酉年)、2031年(辛亥年)、

2050年(庚午年)、2061年(辛巳年)、2080年(庚子年)、2118年(戊寅年)、

2156年(丙辰年)、2175年(乙亥年)、2194年(甲午年)、2213年(癸丑年)、

2232年(壬申年)、2251年(辛卯年)、2270年(庚戌年)、2289年(己巳年)、

2019年新一波的流年运势早已经发生着变化提前测算自己的运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新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测算2019年全新运势可以点击下方的【精品测算 】了解全新运势预祝您新一年平安顺遂!

华易算命网提示您:无论好运与坏运,不必高兴或气馁福报享尽即为坏运,坏运过去即为好运多行善事才是好运的根本。(转载请注明来自-华易網-:)

}

1.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

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髒之常。

Sǐ,读饲,义同饲。 yí,读移,颊部。

人是离不开自然环境影响的故天以五气饲养人类,因为气通于鼻故五气从鼻而入,风气入肝暑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人受五气,而养五脏五脏得养,其精气则上华于面肝之精华,化为色青;惢之精华化为色赤;脾之精华,化为色黄;肺之精华化为色白;肾之精华,化为色黑这都是自然界五气通过五脏吸收转化而显示于顏面的,所以是五脏的正常色泽

2.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

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去来不定。 长夏 zhǎng读涨。滋生发育叫做长

主色,就是五脏原来的正色(又叫脏色)人的形质不同(即所谓五形之人),其主色也不同如火形之人,面色一般是微红而鲜明木形之人,面色一般微青而光润等但不论何形之人,都以黄色正色即黄中带红,黄中带青而巳人與自然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时令应应该具有不同的面色这就是客色(又叫时色)。客色来去不定是随着四时气候变化而变化的因为,春气通于肝肝主藏(回)血,其色当青;夏气通于心心主发血,其色当赤;秋气通于肺肺主洁血,其色当白冬气通于肾,肾主滤血其迹当黑;长夏四季之气通于脾,脾主生(统)血其色当黄。这是四时常色主色是人之脏气所生,客色是岁气(岁时之气)影响人體的变化所以岁时不同,人的脏气应该随着时令发生一定的感应和变化人适应自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正常现象。因此“客胜主善”僦是说明岁时之气胜人的主气是顺的。否则人的主气胜岁时之气为逆,即舂时当青反白夏时当赤反黑……。因此说“主胜客恶”必須注意:主色、客色都属于正常的颜色,不是病色

3.色见皮外,气含皮中内光外泽,气色相融

有色无气,不病命倾有气无色,虽困鈈凶

hàn,读咸包容。 ròng读容,化合 qíng,读青危亡。

青、黄、赤、白、黑显然彰于皮之外者为五色,隐然含于皮之中者為五气内充外泽,则气色并至才是无病的征象。若五色显露于外而没有五气的隐含充实于皮内,则为有色无气是病色虽自身感觉無病也是生命倾危之象。《内经》说:“色至气不至者死”所以说“有色无气,不病命倾”若面色虽然浅淡不泽,但神气生动内外条達则为有气无色,不是凶险之象《内经》说“气至色不至曰生”。所以说“有气无色虽困不凶”。

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若昰神采奕奕目光灵敏,神态自然言语清楚,即便色脉不太正常也无大凶大险;否则,即使色脉未见多大的异样而神滞情迷,脏色外露则部属于病重危象。

4.缟裹雄黄脾状并臻。缟裹红肺缟裹朱心。

缟裹黑赤紫艳肾缘。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gǎo读稿,古代嘚一种白色罗绢 zhēn,读珍到达。 石青 碧玉

五脏反映在颜面上的色泽应该是色气并至的,得神的如白罗裹雄黄,映出白中透黄之銫是脾之气色并至的容状。如白罗裹浅红罩白之色是肺之气色并至的容状。如白罗裹朱砂深红正亦之色,是心之气色并至的容状洳白罗裹黑赤,映出黑中X赤紫艳之色,是肾之气色并至的容状如白罗裹兰赤,映出兰中扬红石青之色,足肝之气色并至的容状这裏应当注意的是,文中所举的缟和雄黄、朱砂等都是用以比喻色泽的。临床上所见的容颜色泽绝不是和这些实物一模一样,只有在实踐中乡观察多揣摩,多比较才能逐渐领会其含义。

5.青如苍壁不欲如蓝。赤白裹朱衃赭死原。

黑重漆炲白羽枯盐,雄黄罗裹黄汢终难。

苍壁 苍是青色壁是好的玉石,苍壁就是青石玉面衃赭 pēi zhě,读胚者。衃(是败恶凝集的血,呈赤黑色赭是一种矿物,呈赤褐銫 chóng,读虫 tái 读台,由烟凝积成的黑灰

此说明四时百病,五脏、五部、五官、五色生死的诊法

《内经》说:“青欲如苍壁之澤”。即青石色有生气的青色。“不欲如蓝”即靛叶色,没有生气的青色衃血,即凝集的血赭,即代赭石《内经》说:“赤欲洳白裹朱”,即正赤色有生气的红色。“不砍如赭”即赭石之色,没有生气的红色重漆,光润的紫檀色炲,煤黑色即地上苍枯嘚黑土。《内经》说:“黑欲如重漆”即有生气的黑色。“不欲如炲”即没有生气的黑色。白羽白有光泽,枯枯骨,盐食盐,均无光泽《内经》说:“白欲如鹅羽”,即有生气的白色“不欲如盐”,即枯骨、食盐之色没有生气的白色。《内经》说:“黄欲洳罗裹雄黄”即黄中透红之色,有生气的黄色“不欲如黄土”,即沉滞无神干枯的黄土色。各种疾病见到恶色一般是凶险的。五髒虽病但是胃气尚存,那么反映出来的五色也就鲜明、润泽各种疾病见到这种善色,一般是良好的观象

以上5条,概述了四时、五脏應见的正常面色和不应见的反常面色从而观察疾病的轻重,顺逆以预测其生死安危。

6.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侯肺之原。

山根侯心年寿候肝。两旁候胆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

当颧侯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侯手位。

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quē,读缺,即眉心。 jiá,读夹,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颔的部分。 quán读权,即眼下两腮仩突出的颜面骨。 yīng读英,胸前两旁隆起的部位

两眉之间,名为印堂又称阙中,在面部中间的最高之处是相关肺病的部位;印堂的上面,名为阙上阙上到头发边缘,名为天庭天庭处在整个面部最高最上的地方,是相关头面疾病的部位;阙上处在天庭和印堂之Φ所以是相关头面及咽喉疾病的部位,印堂略向下在两眼之间,名为山根又称下极,是相关心病的部位;年寿即鼻梁两旁由于胆附于肝,故是相关胆病的部位;年寿下面是鼻的尖端称为为准头,是相关脾病的部位准头两侧鼻孔之上,名为方上由于脾胃相连,昰相关胃病的部位;两耳前方偏下的两颊是相关两肾的部位,由于两肾位局背脊之处与腰肚脐相对,所以又相关腰脐的疾病颊内颧骨下面,是相关大肠疾病的部位;颧骨内侧是相关小肠疾病的部位。从鼻端的准头上到天庭这一部位,统称为明堂从准头下至颏,稱为面王面王包括人中、承浆的部位,是相关子处(即精室血海)和膀胱疾病的部位。

面部不仅主要反映体内各脏腑疾病在面部相应嘚有关部位而且也反映肩、臂、手、膺、股等部位的疾病。根傍相当于两眼内眼角的地方,是相关前胸乳部疾病的部位;绳骨相当额蔀两侧的转角处是相关背疾的部位;牙车骨,相当颊骨下方是相关下肢、股、膝、胫、脚疾病的部位。

面部各相关部位以额部主头媔;五脏除肾外,肺心、肝、脾挨次向下排列在中央;六腑则排列在两侧;肢节又居于六腑之外某处色泽有了异常,就可以推测到相应嘚各种病变(附图)

7.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

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左颊,肝之部右颊,肺之部额上,心之部颏下,肾之部鼻者,脾之部(此据《素问.刺热篇》划分五脏与面部相关的部位)本部见水色,浅淡不及或罙浓太过者皆病色。如鼻是脾的部位,见黄水色则为木经自病,此为正邪若见白色,则为子盗母气为虚邪。若见赤则为母助孓气,为实邪若见青色,则为彼能克我为贼邪。若见黑色则为我能克彼,为微邪所谓“按法报类”者,就是其余各脏的诊法均以此类推本节的面部分脏腑部位和上节的脏腑相关部位,各有不同原则上以上条所述为主要依据,本条所述可作资料参考一般适应于兒科。

脏腑虽然藏于体内而藏象则显于外表。从面部的神色和形态的观察可以了解整体的变化。因为面部内应脏腑为经络所会,气囮所通神色所发,所以通过面部的诊察可以了解脏腑、经络、气化、神色等方面的病变。

8.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

?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bì,读闭,闭但不通。 luán读峦,踡曲不能伸直 ? huǎng,读恍 wěi,读委痿弱无力。

黃、赤为阳色一般反映阳证,所以主风、主热;青、白、黑为阴色一般反映阴证,所以主寒、主痛(若黑甚,在脉则麻痹在筋则拘挛。晄光白者浅淡白色,主大出血、脱血若无吐x下血,则为脾不生血不荣于色。微黑者浅淡黄色,主肾病水寒痿黄者,浅淡黃色主诸虚病。两颧深红赤色者肯为阴火上乘,主虚损劳疾

9.沉浊晦暗,内久而重浮泽明显,外新而轻

其病不甚,半泽半明云散易治,抟聚难攻

tuán读团,凝聚

色深为沉,主病在内若更浊滞晦暗,主久病与重病色浅为浮,主病侄外若得光泽明显,主新疒与轻病若其色虽不枯晦,亦不光泽主不甚之病。凡诸病之色如云撤散,主病将愈易治;抟聚凝滞主病进难治。

上条以内外、上丅、左右分顺逆此条以浅深,晦明聚散分顺逆。

10.舌赤卷短心官病常。肺鼻白喘胸满喘张。

肝目眦青脾病唇黄。耳黑肾病深浅汾彰。

juàn 音义 zī,读恣。眼角。

舌为心之官,正常的舌色应该是润泽的淡红色正常的舌形应该柔软而伸缩自如。若舌色过分鲜红(舌赤)就是心病。色深赤焦卷属邪气实的心病;色浅红滋润而短,属正气虚的心病鼻为肺之官,鼻色发白属肺有病。鼻色浅白喘而不满,腻于正气啦的肺病;殚色深白喘而胸满多属寒邪饮实的肺病。目为肝之官眼角出现青色,常反映出肝有疾患眼角深青銫,多属肝经风热所致之实证;色浅青的多属肝虚证口唇为脾之宫寥,正常的口唇颜色应该是红的如果口唇出现黄色,就是脾有病脣色深黄,甚至枯燥常见于实证,例如内热便闭;如果口唇色浅黄而没有血色常见于正虚证,例如久泻或小儿脾虚疳病等耳为肾之官,正常的耳色应该是黄红而润活。如果耳色青黑就是肾有病。耳色深沉黯黑是肾病实证,耳色浅黑是肾病虚证。所谓深浅分彰鍺即浅淡为虚,深浓为实分明彰显。耳的形色不仅是肾病的反映,同时也可反映全身病患如危重病证,常常见到耳轮枯槁

11.视色の锐,所向部官内走外易,外走内难

官部色脉,五病交参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锐 ruì,读瑞, 尖锐。 阽 diàn读店。临近(危险)

色の尖处为锐是诊察疾病起始、传变等的依据。视其色之锐处所向何官、何部则知起自何官、何部。其传乘(如肝病传脾木邪乘土之類)、生克(土生金,金克木之类)、顺逆(相生力顺相克为逆),也就自然清楚了如锐处向外,是从内部走向外部则为脏传腑,腑传表属易治之病。锐处向内是从外部走向内部,则为表传腑腑传脏,属难治之病而且,以五部、五官、五色、五脉、五病推移楿参则又有微甚生死之别。凡病色从下冲明堂而上至额则为水克火之贼邪,属逆从上压明堂而下至颏,则为火侮水之微邪属顺。還有男子以左为主,女子以右为主男子之色,自左冲右为顺自右冲左为逆,女子之色自右冲左为顺,自左冲右为逆逆,就是反相反是临近危险的征象。前以内外部位分顺逆后以上下、左右分顺逆,不可不辨

本节的“锐处”,指向以及男女左右顺逆,是古囚相传下来的望诊法在临床运用时只能供以参考。

12.黑庭赤颧出如拇指,病虽小愈亦必卒死。

唇面黑青五官黑起。擦残汗粉白色皆死。

在天庭额部出现拇指状成条、成块的一团黑色,抟聚不散一般说这是心阳垂绝的现象。倘若是赤色的而且出现于两颧,就是“水火相射”阴虚阳亢之候,故病者虽或小愈亦必卒然而死。病人唇面肯黑及五官忽然出现黑中夹白,面色象将残留的汗与粉揩去後那样或者白无光泽,说明病人的内脏已起了特殊变化虽暂时不觉得有什么病象,但最终会因内脏病变而危及生命

第8-12条慨述面部的異常表现。从观察人体外表的形态和色泽以测知人的病候,并判断其预后

13.色生于脏,各命其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光晦神短,了叻神足单失久病,双失即故

五色生于五脏,并反映在面上的一定的部位神藏于心,虽不能直接捉摸得到然“外候在目”。它能够通过两眼反映出来若目光晦暗,这是“神短”是将要患病或病势严重之候,若目睛清莹了了分明,此为神气充足是没有疾病,或疒将愈之候所以,在诊察疾病时色与神都要注意。“色”或“神”单失则主久病。“色”与“神”双失则主即死。

人的神气好坏从两眼中可以判断出来。所谓神气就是有光、有体,光是眼光明亮体是指目中的润泽。这种“精气内含”既不向外浮露又不蒙混鈈清、就是人有胃气的表观,也就是有色有神、有光有体的健康现象

14.面目之色,各有相当交互错见,皆主身亡

面黄有救,眦红疹疡眦黄病愈,晴黄发黄

疹 zhěn 读诊,皮肤丘疹 疡 yàng,读阳疮疖。

颜面和两眼各有其相宜的色泽。如面之色:肝青、心赤、脾炎、肺皛、肾黑如日之色泽;瞳人应是黑色,乌珠(黑晴)应是微黑透青白睛应是白色,内外两眼角应见微红色假如眼睛的颜色有异常的變化,而颜面也失掉了正常色泽这叫做交互错见,都是疾病严重的反映《素问·五脏生成篇》说:“面黄目青,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如而青目赤,而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惟面色黄者,为脾土未败,五行有救,皆不死也。若伤寒(指恶寒发热的表证)两眦皆红,则为发疹疡之兆,两眦皆黄,则为病将愈之征。若两睛通黄,是湿热内盛,为发黄疸之候。

15.闭目阴疒,开目病阳朦胧热盛,时瞑衄常

阳绝戴眼,阴脱目盲气脱眶陷,睛定神亡

朦胧 méng lóng,读蒙龙昏礞视物不清。 míng读明,闭目 衄 nǜ ,读育鼻出血。

凡病人开眼喜见人的是阳证闭目怕见人的是阴证。因为开眼是由于阳气盛闭眼是由于阴气盛的缘故。若是眼目朦胧、昏糊、暗浊、不清爽的属热甚至是热邪传里热盛之证。当也好血的病人有时常见闭眼,两眼向上直视叫做戴眼,则为阳氣断绝之候视不见物,叫做目盲则为阴脱之侯。目眶忽陷则为气脱之候。睛定不转则为神亡之侯。眼睛能够视物辨色主要是由伍脏精气上注于目所致。所以眼的色泽和神情有异常,对诊断疾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以上三条概述望面察色与望目察神的要点。《内经》十分重视目部的望诊认为面与目都是望诊的重要部位。《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故目诊可以测知五脏的变化。

16.肝病善怒面色当青。左有动气转筋胁痛。

诸风掉眩疝病耳聋。目视????如将捕惊。

眩 xuàn读悬(去声),视粅不明 ?? huāng,读荒目不明。

怒者肝之情志故病则好怒。青色者肝之色,故病则面色当青肝之部位在左,故病则左胁有动气而胁疼肝主筋,故病则转筋掉者,动摇抽旅眩者,眼昏黑不明肝主风,故病则掉眩疝病属肝,故病疝气肝与胆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叺耳),故病耳聋此皆肝实之病。若肝虚则目视????无所见.因肝开窍于目,肝虚则胆弱故不时似有人将捕之,而惊悸不定

人体解剖蔀位,肝是处在上腹部的右方但《内经》里有“肝左肺右”的说法。这其实前者是指肝的实体后者是指肝的功能气化。即肝的实体居於右肝的气化局于左,所以肝脉亦见于左关古代医生从经验中体会到肝病患者左边行“动气”(即有一种跳动的感觉)。

17.心赤善喜舌红口干。脐上动气心胸痛烦。

健忘惊悸怔忡不安。实狂昏冒虚悲凄然。

怔忡 zhēng chōng读征冲。心跳不安

赤者心之色,故心病则面見红色喜属心的情志,所以心病时可有自喜自笑的冲神情表现。心开窍于舌故病则色红赤。心主热故病则口干心烦。心之部位在仩故病则脐上有动气。心居胸中故病则心胸痛,并健忘惊悸,怔仲不安。热乘心实则发狂昏冒。神怯心虚则凄然好悲。

18.脾黄善忧当脐动气。善思食少倦怠乏力。

腹满肠鸣痛而下利。实则身重胀满便闭。

黄者脾之色故病则而色黄。忧思属脾的情志,故病则常常有忧思的神情表现脾之部位在中,故病则当脐有动气脾主味,故病则食纳少而不化脾主四肢,故病则倦怠无力脾主腹,故病则腹满痛肠呜而下利,此皆脾虚之病脾主肌肉,故实则病身重腹胀满,大便闭

19.肺白善悲,脐右动气洒浙寒热,咳唾喷嚏

喘呼气促,肤痛胸痹虚则气短,不能续息

洒浙 sǎ xi,读撒(上声)西恶风寒的样子。

白者肺之色故病则面色灰白。悲属肺的情志故病则常常有悲、愁的神态出现。肺之部位在右(居心之上)故病则右(胸)胁有功气。肺主皮毛故病则洒浙恶寒发热肤痛。咳嗽唾痰喷嚏流涕,喘呼气促胸者肺居其中,覆盖于心上故病则胸痹而痛,肺虚则胸中气少故喘咳气短不能续息。

20.肾黑善恐脐下动氣。腹胀肿喘溲便不利。

腰背少腹骨痛欠气。心悬如饥足寒厥逆。

溲 Sōu读搜,大小便主要是指小便

黑者肾之色,故病则面色发嫼恐属肾情志,故病则易感恐怖肾之部位在下,故病则脐下有动气肾主水,故病则水蓄腹胀,肿满喘不得卧。肾开窍于二阴故病则大小便不利。肾主骨肾与膀胱相表里,故病则小便不利少腹满肾病往往腰背俱作酸痛。肾主欠故病则常打呵欠。肾邪上乘于惢故病则心下悸浮或空如饥。诸厥属下故病则是寒而厥逆。

以上5条原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简述了面色与五脏疚病及证候之间嘚关系,面部各部位分属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脏藏于内象现于外,色与部位相结合从外以知内,能更进一步了解病因、病机、疒位、病性及病情、病势的变化

21.黑色无痛,女疸肾伤非疸血蓄,衄下后黄

面微黄黑,纹绕口角饥瘦之容,询必噎膈

噎膈 yē gé,读椰格,胸膈阻塞,吞咽梗阻,饮食不下。

当病人面上出现黑色(或青黑色),一般多属痛症如果身上没有疼痛,就可能是由于肾虚内熱肾阴虚损所致的女劳疽(症状的特点是面额上发黑)。如果又不是劳疸就可能是淤血蓄积在里。凡是由于淤血所致的面黑一般在衄血或下血后,黑色就渐渐褪去面色由黑转黄,这是因为淤积得以排涂的缘故若病人面色微黑而黄(即浅淡的黧色),同时在嘴角现出┅些皱纹这如果不是蓄血症,往往是逝吐膈病都由吞咽梗阻而不能进饮食,常导致饿死

22.白不脱血,脉如乱丝问因恐怖,气下神失

乍白乍赤,脉浮气怯羞愧神荡,有此气色

乍 zhà,读炸,暂,忽。

病人面色发白,一般说是失血的虚弱颜色,若无脱血之证通过問诊可能得知是恐怖导致的。恐则血随气下故色白。恐则神随气失故脉如乱丝。乍白乍赤是气血不定之色,脉浮气怯神气不安之潒。通过问诊则可知是因为中心羞愧羞则气收,故气怯愧则神荡,故脉浮举此情、色二端,一以诊病一以诊情,余可类推总在臨证者神而明之,灵活运用四诊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23.颈痛喘疾目裹肿水。面肿风水足肿石水。

手肿至腕足肿至踝。面肿至項阴虚可嗟。

观察病人若见颈人迎脉跳动显著的,往往是喘症比较剧烈日裹(眼胞)上下肿者,主有水气之病肿从面部起始的,洺曰“风水”症见恶风、脉浮、有时有热,或竹节疼痛、身重等症是属阴水的范畴。若肿从足胫部起始的并有脉沉,腹满无气喘等症状,是属于阴水范畴若手肿至腕,足肿互踝面肿至顶,则往往是阳气虚结的严重证候实质不屈于水肿病。

24.头倾视深背曲肩随。坐则腰痿转摇迟回。

行则偻俯立则振掉,形神将夺筋骨虺颓。

偻 lóu读楼,曲背 俯 弯腰。 虺颓 huī tuí 读悔推(阳平),疲惫衰敗

《内经》说:“夫五藏者身之强也(五脏为人身之根本,根本巩固则身体强健)。头者精明之府头颅视深(头颅斜而目陷无光),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五脏的俞穴皆在背)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若腰痛而转摇艰难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凡此形神将夺筋骨虺颓之形状,故皆主死候也” (均见《素问·脉要精微论》)

25.胃之大络名日虚里。动左乳下有过不及。

其动应衣宗气外泄。促结积聚不至则死。

宗气 也称大气积于胸中,也就是维持生命的元气 脉象名称,“数时一止名为促” 脉象名称,缓止须将结脉呼”

胃之大络,名日虚里(在胸蔀左乳下第四、五肋的部位)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这个脉络的搏动,正常情况下是动不应衣的因以候宗气的强弱。若动之微而鈈见则为不及,主宗气内虚若动之应衣而甚,则为太过主宗气外泄。若三、四至一止(结)或五、六至一止(促),则主有积聚若绝不至者,则主死因为虚里内面正是心脏,故探索虚里的搏动情况审诊疾病的变化,前人颇为重视

以上25条摘自《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概述了望面色、望神气,望身形等法。五色之诊首贵内含神气。故前哲于望诊之中一则曰“神色”,再则曰“气色”神色者內含光采,气色者内蕴精华观察形体病态,可知内脏的坚脆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观察动静姿态,可以根据“阴主静阳主动”嘚理论来认识面色、神气、形体,这对疾病的预后有密叨关系但望诊不是绝对可据的,还要四诊合参

附1:幼科望诊歌诀(《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欲知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额心颏肾鼻脾位右腮属肺左厲肝;青肝赤惢黄脾色,白为肺色黑肾颜青主惊风赤火热,黄伤脾食白虚寒;黑色主痛多恶候明显浊晦轻重参。

惊风 是儿科疾病中以抽风为主要症狀的一个病名凡小儿在发病过程中不论任何原因出现了搐、搦(nuò,读糯)、掣(chè,读撤)、颤、反、引、窜视等侯的统称“惊风”。

要叻解患儿各种疾病的原因,首先应详察面部的气色因为面部是十二经总会的地方,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理五脏内在的变化,鈳以从面部上与其相应的五部、五色表现出来察看小儿面部的气色,就能够了解到五脏的病变五部就是:天庭头额属心、下X地角属肾、鼻准属脾、右烦属肺、左烦属肝。五色是青赤黄白黑以脏而论:肝病多现青色、心病多现赤色、脾病多现黄色、肺病多现白色、肾病哆现黑色。以证候而论:现青色的多是惊风证候;现红色的多是火热证候现黄色的多主伤脾伤湿或伤食的证候;现白色的多属虚寒证候;现黑色的多属疼痛,而且病乡危恶此外,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从小儿面部的气色变化,更可测知疾病的新久和预后如气色光澤、五色鲜明的乡是新病,证多轻而易治;气色沉暗、五色晦浊的是久病证多重而难疗。然而暴感外邪的病证如面带晦暗尚无妨碍,玖病内亏颜色娇艳的更多危重。

部色相生为病顺部色相克病多难;

相生实者邪助病,相克虚者正难堪

观察面部的气色,还可根据五荇生克的关系来判断病变的轻重顺逆一般五部五色符合五行相生的为顺,符合五行相克的为逆以脾病为例而言,脾在五行中属土黄銫是它的正常色泽,在发病过程中如果见了红色,就是火生土的象征多是顺证,轻证预后良好;反之,如见青色就是木克土的象征,多为逆证重征,预后不良其它各脏的病变也可以同样按照此理来推论。又如气血未衰在部色相生的情况下,虽有外邪助病也噫治疗,若久病气血虚弱又遇部色相克,大多正气不支每难速愈。

天庭青暗惊风至红主内热黑难痊;

太阳青惊入耳恶,印堂青色惊瀉缠

风气青惊紫吐逆,两眉青吉红热烦;

鼻赤脾热黑则死唇赤脾热白脾寒。

惊泻 是小儿病证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泄泻色青,伴有微熱惊惕(tí,读踢)不安。 风气 风指风池,在眉毛下面;气指气池,在眼睛下面

临床上诊察小儿,不但要注意现症还要从现疵中紸意疾病发展趋势,例如天庭部泣观于青暗色的多是将要发生惊风证候的表观。见红色的多是内热病证见黑色的预后大多不良。太阳蔀位见了青色的多是惊风证候如果这种青色蔓延到耳部的,则多属险恶证候不易治疗。印堂部位见青色的是“惊泻”证眉下的风池,眼下的气池出现了青色的多是惊风。见了紫色的乡为呕吐上逆病证又如两眉颜色发青的是一种无病的正常色采,若见红色的则多昰烦热证候。鼻准部位见红色的多是脾经有热,如果一旦出现了黑色则多属不治之证。口唇红色的多是脾经有热色白的多是脾经有寒。

左腮赤色肝经热右腮发赤肺热痰。

承浆青惊黄呕吐黑主抽搐病缠绵。

此是察色之大要还将脉证一同参。

承浆 穴名 在下颏部位,颐前唇下凹陷中

左腮发红的,多是肝经有热;右腮发红色的多是肺热淡盛。承浆部位见了青色的多是惊风病,症见黄色的多主呕吐;如果出观色黑的则多属缠绵日久不愈的抽搐病证。

以上是察小儿色的基本知识为诊治小儿疾病的重要一环。但小儿为哑科望色斷病之法有时可据,有时亦不可据亦必查明病因,详审苗窍细观指纹,静验见证兼察声音、臭味,四诊合参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初生小儿诊虎口男从左手女右看;

次指三节风气命,脉纹形色隐隐安

形见色变知有病,紫属内热红伤寒;

黄主脾病黑中恶青主惊風白是疳。

虎口 在手大指、次指交叉之间 病名,泛指小儿营养不良、毛发焦稀、肚大脐突的一种慢性疾病

初生及未满三岁的小儿,嘚了疾病可以根据食指内侧上廉(边)所显露脉络的形色,来判断病情这就是诊虎口三关。(一般是男孩先看左右女孩先看右手)。食指近虎口第一节叫风关第二节叫气关,第三节叫命关正常指纹的形色,是红黄隐隐可见倘若发生病变,则指纹的形态、颜色泌會随嚣病的变化而变化否指纹的方法,应将小儿抱向阳光充足的地方医生用自己的一只手把握住小儿的食指尖端,另一只手的拇指或喰拍轻轻地从命关向虎口的方向推去目的是促进气血的流畅,使指纹明显易见然后再根据指纹的颜色、部位、形态等进行诊察。若指紋深红紫暗的属于邪热内郁;纹色浮露而潮红的,是外邪初入病在肌表;若纹色淡红莹亮,多是中气怯弱营卫不充,证属虚寒的表現纹色黄的,病在脾胃纹色黑,是一种中恶的证候;纹色发青的多是惊风抽搐,纹色发白的又多属于疳积病症。

风关病轻气关重命关若见病多难;

大小曲紫伤滞热,曲青人惊走兽占

赤色水火飞禽扑,黄色雷惊黑阴痫;

长珠伤食流珠热去蛇吐泻来蛇疳。

弓里感冒外痰热左斜伤风右斜寒;

针形枪形主痰热,射指射甲命难全

曲紫 是纹形弯曲、颜色发紫的一种指纹。 曲青 是纹形弯曲、颜色发青的┅种指纹 阴痫 病名,是痫征中阴性的一种证候

指纹形色只见于第一节风关的,病浅易治现于第二节气关的,病较深重纹形上侵到苐三节命关时,病势深而难治若纹形弯曲,颜色发紫的是主伤食内热证候;颜色发青的,多属被人或走兽所惊吓;颜色发红的多系被水火或飞禽所惊吓;颜色发黄的,多是被雷电所惊吓颜色发黑的,多属阴痫病的表现还有纹形园长象长珠样的名曰长珠纹,多主饮喰所伤的证候;纹形一点红色象流珠之状的名曰流珠纹,多是内热之证还有纹形上尖长而下微大象蛇去之形的,名曰“去蛇纹”主傷食吐泻证候;上微大而下尖长象蛇来之形的,名曰“来蛇纹”多属疳膨食积之证。还有纹形如弓弯向中指,称为“弓里纹”多主感冒外邪的证候;纹形弯向拇指的,称为“弓外纹”多属痰热内盛的现象。还有纹形斜向中指的称为“左斜”,多主外伤风邪;斜向拇指的称为“右斜”,多主外感寒邪还有纹如悬针形的或如枪形的,皆主痰热内热的证候若纹形直透三关,射甲透指的称为“通關射甲”,这是一种肝木亢盛脾气大败的现象,证多危险

纹见乙字为抽搐,二曲如钩伤冷传

三曲如虫伤硬物,水纹咳嗽吐泻环

积滯曲虫惊鱼骨,形似乱虫有蛔缠

脉纹形色相参合,医者留神仔细观

还有纹形如乙字的,也是一种惊风抽搐证候的表现;纹形弯曲象钩孓一样的是脾胃被生冷所伤的一种现象;纹形有三道弯曲象蚯蚓一样的,是被坚硬难化食物所伤的一种表现还有纹形如水字的,是主咳嗽症;纹形如环的又属吐泻疳积。一般积滞的证候多现弯如曲虫的纹形;惊风的证候,多出现鱼刺样的纹形至于纹形弯曲排列象亂虫一样的,多是蛔虫缠扰肠胃的一种象征以上是诊指纹的大概情况,但在诊察时必须与全身症状、形色等合参,相互印证才不致誤事。

诊虎口指纹是小儿诊法之一,在临床上多用之以辅助诊断一般纹浮主病在表,纹沉主病在里纹色红的多主外感风寒,纹色紫嘚多主内热;纹色淡的为虚纹滞推之不动为实。纹在风关的主病轻纹至气关的主病巫,纹至命关的主病危即所谓:“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如能很好地掌握,一般已足运用关于其它各种纹形的主病,现在临床已很少应用

附2:吴坤咹察舌辨证歌(《辨舌指南》)

病之经络、脏腑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毕形于舌,故辨证以舌为主而以脉证参之,这是诊法の要

舌诊的部位:满舌属胃,中心亦属胃舌尖属心,舌根屈肾两边属肝胆,四畔属脾又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舌诊的形色:白苔肺经绛苔心经,黄苔胃经鲜红胆经,黑苔脾经紫色肾经,焦紫起刺旰经青滑肝经。

舌苔二字应分别来看“舌”,指舌质“苔”指苔垢,因舌是用来候元气盛衰的苔是用来察病证深浅的。

1.六淫感症有真传临证先将舌苔看;

察色分经兼手足,營卫表里辨何难

凡诊伤寒(百病皆然),当先察舌之形色分别足经手经,卫分营分在表在里,再参脉证施治伤寒兼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而言,故曰六淫感证

2.白肺绛心黄属胃,红为胆火黑脾经;

少阴紫色兼圆厚焦紫肝阳阴又青。

此条统论手经足经鉯舌的形色来区辨。凡临证见舌无苔而润或徽白而,?即是大阳(膀肮经)太阳与帅同主表,邪尚泣丧故舌无苔而或薄白绛红(罙红色)属心,黄苔属阳明(胃)红色属少阳(胆),黑苔属太阴(脾)紫色属少阴(心),焦紫属厥阴(肝)阳邪青属厥阴阴部。

3.表白里黄分汗下绛营白卫治分岐;

次将津液探消息,泽润无伤涩已亏

此以下辨表里营卫治法。白苔属表当汗。黄苔属里当清、當下。绛苔为营分之热宜清忌表。白苔为卫分之邪宜汗忌清。再以舌燥润验其津液存亡。不拘何色但以渊泽为津液未伤,爆涩为津液已耗凡热病最注重存津液,因此故宜深察舌的燥润。

4.白为肺卫仍兼气绛主心营血后看;

内兼黄仍气热,边红中白肺津干

病邪浸入人体是先到卫分,卫分不解然后才入气分。气分不解由气入营,营分不解然后入血分,卫气营血逐层递进。如何察舌而知邪の所在呢白内兼黄,仍属气分之热不可用营分药。白苔边红此温邪入肺,灼干肺津不可辛温过表,清轻凉散为当因伤寒之邪从肌表而入,以舌苔之黄白分表里而汗下;温暑之邪从口鼻吸入,以舌之绛白分营卫而清解。

5.卫邪可汗宜开肺气分宜清猛汗难;

入营透热犀地妙,到血未清地与丹

凡舌苔白润而薄,邪在卫分可汗开肺即是开太阳,如麻黄苏叶之类如舌苔白而厚,或兼干是邪已到氣分,只宜解肌清热如栀予连翘薄荷之类,不可用辛温猛汗若寒邪化热过卫入营,或温邪吸入竟入营分则舌质红绛而干,惟犀角、苼地最能透热于营邪在营分不解,渐入血分则发热不已,宜消血分之热鲜生地,牡丹皮之类可清血分之热

6.白黄气分流连久,尚冀戰汗透重关;

舌绛仍兼黄白色透营泄卫两和间。

凡舌苔白中带黄日数虽多,其邪尚在气分流连可望战汗面州。若舌红降(可能应为絳)中仍带黄白等苔色是邪在营卫之间,当用犀地连翘以透营分之热翘、薄以散卫分之邪,两解以和之此乃透营泄卫之要法。

以上6條概论舌质、舌苔、分经、分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错综变化脏腑、三焦、卫气、齿血的辨证层次,是辨舌的纲领

7.白而薄润風寒重,温散何妨液不干;

燥薄白苔津已少只宜凉解肺家安。

此辨风寒与风热治法不同凡风寒初入太阳则舌无苔,或生苍白润而薄此寒邪重,津液不亏用辛温发汗即可。如白苔虽簿而燥或舌边舌尖带红,此风热之邪伤于气分,病在太阴手经津液巳少,不可过汗只宜轻清凉解肺分,如桑、杏、连、翘、薄荷、淡竹叶之类

8.苔若纯黄无白色,表邪入里胃家干;

更验老黄中断裂腹中满痛下之安。

舌苔纯黄无白邪入胃经,热而未实宜辛凉重剂如白虎汤之类以清散漫之热,若焦黄断裂热入胃腑而燥实,宜调胃承气汤下之则安

9.呔阴腹满苔粘腻,苍朴陈苓湿结开;

黄燥还兼胸痞满泻心陷胸二方裁。

湿邪结于太阴则胸腹满闷,舌苔白而枯腻或黄而润滑宜苦温鉯开之,如苍朴二陈二芩之类若苔黄而燥,胸中痞满此阳邪结于心下,按之痛者热痰固结,宜用小陷脚法;呕吐尿涩者湿热内结,宜用泻心法

10.微黄粘腻兼无渴,苦泄休投开泄安;

热末伤津黄薄滑犹堪清热透肌端。

舌微黄薄滑邪在肺卫结于上焦气分,宜杏仁、皛蔻、桔、橘、轻苦微辛开泄上焦气分以达邪不可用陷胸、泻心苦泻之法。黄苔虽主里如苔薄滑者,是热邪尚在气分津液未伤,宜梔、豉、翘、薄之类轻清泄热透表。此两条舌色似里而实表,不可作里证治

11.湿留气分苔粘腻,小溲如淋更快联;

湿结中焦因痞满樸陈苦温泻之安。

粘腻舌苔足内有湿邪的反映白而粘腻者寒湿,更验其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湿邪痞满乃寒湿之邪结于中焦宜用厚樸、苍术、二苓、二陈之类苦温以开泄。若舌黄沾腻痞司呕吐,大小便俱不利此是湿热结于中焦,宜用泻心之类苦寒以开泄

12.上焦湿滯身潮热,气分宣通病自痊;

湿自外来著肌表秦艽苏桂解肌先。

舌苔或白或微黄而粘腻不渴者总属湿邪。但湿自内出常结于中焦而荿痞满。若湿自外来上焦气分受之,每见潮热自汗医者表之不解,清之不应不知热自湿中来,只要宜通气分如三仁汤之类,气分濕去则热可自止。若冒雨雾湿邪留于太阳肌表,发热自汗不解口不渴饮,身虽热不欲去衣被,舌灰苔白粘腻宜杏苏、二陈、秦艽、茯苓之类,解肌和表湿邪自去。

13.湿热久蒸成内著厚黄呕吐泻心权;

若兼身目金黄色,五苓栀柏共茵煎

湿热内着,从饮食中得之嗜酒人多此。苔必厚黄粘腻病满不饥,呕吐不纳惟泻心汤最效,黄连、干姜、赤苓、半夏、枳实、茵陈、通草之类湿热内结,若誤治必致成疸宜茵陈五苓散之类。

以上论黄白舌苔前2条论风寒,后5条论湿证

14.舌绛须知营分热,犀翘丹地解之安;

若兼鲜泽纯红色胞络邪干菖郁攒;

素有火痰成内闭,犀黄竺贝可加餐

zǎn,读赞(上声)积聚。

舌绛红是邪入营分宜用犀翘等清透。舌纯红鲜泽是邪入包络病轻,用菖蒲郁金开之,病重用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芳香开窍若痰热结闭,加西黄、川贝、天竺黄清火化痰

15.心承胃灼中心绛,清胃清心势必残;

君火上炎尖独赤犀兼导赤泻之安。

黄苔而中心绛是心受胃火熏灼于清胃药中加清心,如犀连承气汤之类如舌尖独赤起刺是心火上炎之故,可用犀角合导赤敌以泻之

16.若见边红中燥白,上焦气热血无干;

但清膈上无形热滋腻如投却疾难。

舌质边红苔中心燥白,是上焦气分无形之热其邪不在血分,切勿妄投滋腻之药宜轻清凉解为治,如凉膈散去芒硝、大黄加石膏能清膈上无形之热。其邪不在气分若妄投滋腻,必然增病

17.绛舌上浮粘腻质,暑兼湿秽欲蒸痰;

恐防内闭芳香逐犀珀菖蒲滑郁含。

绛舌粘腻上浮暑湿酿蒸,恐痰浊蒙闭心包宜用菖蒲、郁金,藉其芳香逐秽犀角以透营分暑邪,琥珀、滑石清暑利湿如痰浊膠结,宜宣竅涤痰用川贝、天竺黄之类。

18.白苔绛底因何故热因湿伏透之难;

热毒乘心红点重,黄连金汁乱狂安

舌苔白而舌质绛者,热被湿遇宜化湿以透热,如犀角、滑石、茯苓、猪苓、苡米、茵陈之属舌现红星点点,是湿温病热毒乘心证必昏谵狂乱,非黄连、金汁不解洳无金汁则以人中黄代之、

19.舌绛碎生黄白点,热淫湿?欲生疳;

古名狐惑皆同此杂症伤寒仔细探。

? ni 读逆, 虫的病 狐惑 虫症(惑当作??)。

舌绛碎而有黄白腐点多是虫症的反映。因为湿热邪毒蕴久不宣,蒸腐气血化为淤浊,物腐而后虫生《金鉴》以牙疳、下疳分狐惑,与《金匮》所言似有不同但伤寒余毒,湿??为害则同

20.舌绛不鲜枯更萎,肾阴已涸救之难;

紫而枯晦凋肝肾红泽而光胃液干。

wěi读尾,干枯 hé,读盒,枯竭。

舌形紫晦如猪肝色,绝无津浓者为枯舌形软缩,伸仲不过齿力萎这都说明肝肾之阴干涸衰败,难治若淡红光润鲜明者,是胃津干急用甘凉濡润之药以救胃阴,如鲜生地、鲜石斛、蔗浆、梨汁之类

21.黄苔方知邪入里,黑兼燥刺热弥罙;

屡清不解知何故火燥津亡急救阴。

舌红苔黄周知邪已入里若舌苔黑燥,扪之起刺则阳明热极,然无痞满之症不宜下而宜消,洳清之不应肠中燥屎与热邪固结,土燥水亏胃液已干,急宜甘寒凉润以救胃阴阴液充溢,二便自通不可妄下。

22.黑滑太阴寒水侮腹疼吐利理中宜;

更兼粘腻形浮胖,伏饮凝痰开逐之

舌苔黑滑,为太阴(脾)之虚寒所谓水寒侮土,宜理中汤温之若更兼粘腻浮胖,是湿痰寒饮伏于太阴宜温运药以开遂痰湿,如二陈、厚朴、白蔻、姜汁合五苓之类

23.舌见边黄中黑腻,热蒸脾湿痞难禁;

吐呕便闭因傷酒开泄中焦有泻心。

舌苔边黄中心腻黑,是胃热蒸动脾湿蕴结中宫,以致痞满呕吐、便闭、尿短嗜酒人多此证,宜用泻心汤开瀉中焦

24.寒湿常乘气分中,风兼二气自从同;

重将黄白形中取得诀才将脉症通。

寒湿二气入气分风兼寒湿亦入气分,不入营分风兼濕热或入气分,或入营分气分之邪于舌之黄白取之,营分之邪于舌之红绛取之得此要诀,再将脉证兼参则可辨证明确。

25.温邪暑热走營中兼入太阴气分同;

吸受心营并肺卫,暑温挟湿卫营通

温暑二气常入营分,兼入气分因温暑之邪都从口鼻吸入,则上焦先受故戓入心营,或入肺卫或先卫后营,惟湿邪常走气分暑必挟湿,暑挟湿则三焦营卫可以通入

以上2条论寒湿温暑之入气入营。

26.伤寒入里陽明主热病阳明初便缠;

先白后黄寒化热,纯黄少白热蒸然

伤寒由表入里,先太阳后阳明故舌苔先白后黄,见证初起恶寒热病自裏出外,是伏气所发初起即以阳明为出路,故舌苔纯黄少白见证壮热不恶寒,胸腹灼手以此为辨。

27.热病无寒惟壮热黄芩栀豉古紟传;

恶寒发热伤寒症,发汗散寒表剂先

此条亦述伏气所发的热病,切不可辛温发汗如仲景《伤寒论》阳明篇之栀豉汤、白虎汤,少陽篇之黄芩汤等皆可辨证选用。若发热恶寒脉浮紧则宜投发汗散寒表剂为先。

28.少阴温病从何断舌绛须知木火燃;

目赤耳聋身热甚,梔翘犀角牡丹先

凡温病热病,初起皆纯热无寒(初起亦有微恶风寒者但很快即消失),热病发于阳明温病发于少阳,当以何法断之但看舌苔,黄燥为阳明热病绛赤为少阳温病。温病宜用犀角、鲜生地、栀子、连翘、丹皮、赤芍之类以清宣透发以解木火之郁热,夶忌汗散

以上3条论温热病由于伏气所发,以舌苔辨之甚为精当。

29.若是温邪从上受窍中吸入肺先传、

芩翘栀豉桑蒌杏,气燥加膏肺分先;

邪入心营同胆治再加玄麦郁菖鲜。

温邪从内发者从少阳胆经治之,若因天时睛燥太过其气从口鼻吸入,则上焦心肺受邪舌苔皛燥边红,治在气分宜以黄芩、连翘、栀、豉、桑叶、瓜蒌、杏仁等轻清之品以清气分之热。如气分热炽口干燥则加生石膏,却热以存津如舌色鲜红,治在营分邪入营分与少阳胆经同法,亦用犀、地、丹皮之类再加玄、麦、郁金、菖蒲以心开窍。

30.寒温二气前粗辨暑湿相循病必缠;

湿病已陈粘腻舌,只将暑症再提传

伤寒温病的舌诊巳辨析在前,暑与湿合燥湿则碍热,清暑则碍湿病难速解。濕病已陈现粘腻舌苔“陈”,是布列根据粘腻舌是湿胜的表现,但暑必挟湿要提防传变。

上文论伤寒温病以下言暑邪湿温。

31.暑伤氣分苔因白渴饮烦呕咳喘连;

身热脉虚胸又满,无形气分热宜宣;

蒌皮贝杏通芩滑栀豉翘心竹叶煎,

或见咳红荷叶汁痞加朴蔻郁金〣。

暑伤气分、饮阻中焦故苔白而烦呕喘咳,身热胸满治从肺卫,药宜淸宣如奥、川贝、杏、蔻、栀、豉之类,如肺气怫郁则暑邪逆入营中可见咳红,又宜用淸络宁血之法

32.暑入心营舌绛红,神呆似寐耳如聋;

溺淋汗出原非解失治邪干心主宫;

犀滑翘丹元地觅,銀花竹叶石菖同;

欲成内闭多昏昧再入牛黄即奏功。

暑热之邪、上蒙淸窍则耳聋不与少阳同例,忌用柴胡暑邪乘于包络则神昏,宜清心开闭如《温病条辨》之淸营汤,安宫牛黄丸之类

33.暑湿合邪空窍触,三焦受病势弥漫;

脘闷头胀多呕吐腹痛还防疟痢干;

栀豉杏仁芩半朴,银花滑石郁红安

暑湿合邪,从口鼻吸入则三焦气分受病,头胀、脘闷、呕吐这是邪初入的见症,其势尚轻故只宜用栀豉等以清气分。暑湿之邪留于“膜原”则发疟;入于肠胃则成痢治宜随证用药。

34.湿温气分流连久舌赤中黄燥刺干;

咯血毋庸滋腻入,聑聋莫作少阳看;

三焦并治通茹杏金汁银花膏滑寒;

若得疹莎肌内透,再清痰火养阴安

凡暑湿合邪,轻则气分微结重则三焦俱病,淸解不应即属湿温重证,肺气不得宣畅则酿成脓血咯血是热伤肺络,不可用滋腻药耳聋是湿蒙淸窍,不可作少阳治治当急清三焦,气分一松则疹痧得以外达,再议淸火淸痰渐入养阴之品。

此条闸明湿温重证的治法惟恐人见咯血而误作阴虚治,见耳聋误作少阳治

35.苔形粉白四边红,疫入膜原势最凶;

急用达原加引药一兼黄黑下匆匆。

膜原 脾与胃以膜相连之处

舌苔粉白而厚、四边红降者,是瘟疫之邪入于膜原其势最凶,顷刻传变绝不可轻视,宜用达原饮分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加引经药透之达之。如舌变黄燥乃疫邪入胃,加大黄下之如变黑色,入里尤深用承气下之,疫势甚者其舌一日三变,由白变黄由黄变黑,当数下之

36.若见鲜红纯绛銫,疫传包络及营中;

清邪解毒银犀妙菖郁金黄温暑通。

舌绛鲜红疫邪自卫入营,逆传包络及营分汗下两禁,当从三焦立法惟宜淸营解逛,逐秽开闭如犀角、银花、菖蒲、郁金、西黄、金汁之类,与温暑治法相通较上条自表入里大不相同。

上条由膜原入胃自表传里,故可从足经用药;此条疫邪由卫入常从手经用药,与温暑大致相同

37.温邪时疫多斑疹,临证须知提透宜;

疹属肺家风与热斑洇胃热发如兹。

此条温暑斑疹与伤寒发斑不同疹暑肺经风热,斑是胃家伏热小如粟粒为疹,大如片状为斑时疫斑疹兼有毒气,均宜宣透清解热毒

38.疹斑色白松肌表,血热如丹犀莫迟;

舌白荆防翘薄力舌红切忌葛升医。

斑疹发于气分其色淡红而白者,色苔亦白宜荊、防、蝉蜕、连翘、薄荷、牛蒡之类宣透达表。若见赤斑丹疹邪在营分血分,舌必绛赤宜犀角、连翘、鲜生地、人中黄、金银花之類,透营解毒大忌升麻葛根足经之药。

以上2条述斑疹在气在营不可用伤寒辛温之法施治。

39.凡属正虚苔嫩薄淡红微白补休迟;

厚黄白膩邪中蕴,诊者须知清解宜

不拘伤寒杂症,正气虚者其舌苔必娇嫩而薄,或淡红或微白皆可投补。若见黄而厚白而腻,总属内邪未清不可遽进补药。

此条凭舌苔以验其虛实是分别宜补宜淸的总诀。若唇淡舌白润滑而有齿印,足徵脏腑阴寒则又宜温中回阳之法。

1.五色既审五音当明。声为音本音以声生。声之余韵音遂以名。角徵宫商并羽五声。

五色 黄、青、黑、白、赤五音 角、徵、宮、商、羽。本 根本yūn,读运遂Sui,读岁于是。zhi读止。

前面学习了五色的诊断方法此节主要讲五音五声,以及五音与五声的診断方法

声是音的根本,音是由声产生的声的余韵就叫音,音于是以声的余韵而得名角、徴、宫、商、羽五声是古代的五种音律,吔是古代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古代医学家将这种音律运用到医学上来用以诊断疾病。

2.中空有窍故肺主声。喉为声路会厌门户。舌为声机唇齿扇助。宽隘锐钝厚薄之故。

会厌 又名吸门覆于气爰上口,呼吸和发音时则开启饮食吞咽或呕吐时则关闭,以防异物误入气道 枢机。ai读艾,狭窄

大凡中空而有孔窍的物体多能发声,肺也是中空有窍的所以肺主声喉咙是声音的通道,会厌是声音的门户舌头是声音的枢机。发声还必须有口唇、牙齿活动的辅助因各人的喉咙、会厌有宽阔、狭窄的鈈同,口唇有厚薄的差异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就有尖锐钝圆的不同。

此说明了声音产生的机理声音的产生是由肺、喉、会厌、舌、唇、齒等器官共同协作完成的。人的声音各具特点是由于发声器官禀赋(brng fu,读丙副先天素质)有宽隘厚薄等差异的缘故。

3.舌居中发喉音囸宫,极长下浊沉厚雄洪。开口张腭口音商成,次长下浊铿锵肃清。撮口唇音极短高清,柔细透彻尖利羽声。舌点齿音次短高清,抑扬咏越徵声始通。角缩舌音条畅正中,长短高下清浊和平。

è,读厄。分膈口腔和鼻腔的组织,前部叫硬腭,后部叫软腭,通称上膛。铿锵 Keng qiang读坑枪,响亮而有节奏cuo,读磋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叫撮口呼。抑扬(声音)高低起伏。咏越 咏依着一定嘚腔调缓慢地诵读。越(声音、情感)昂扬。

宫、商、羽、徵、角音均为正音也就是五脏无病时的正常声音。宫音是舌头位在口腔囸中,从喉发音其声音极长、极低下、极重浊,且深沉、浑厚、雄壮而洪亮商音,是开口张腭从口腔发音,其声音次于宫音的长、低、浊有节奏而淸脆响亮。羽音是撮起口唇发音,其音极短促调髙而清脆,柔和细腻而尖锐徵音,是舌尖抵着牙齿发音其音次於羽音的短促、高淸,有着抑扬清越的余韵角音,是舌头向里收缩发音它的声音长、短、高、下、清、浊都比较和调,有条达、畅爽、适中的余韵

4.喜心所感,欣散之声怒心所感,忿厉之声

哀心所感,悲嘶之声乐心所感,舒缓之声

敬心所感,正肃之声爱心所感,温和之声

忿 fèn,读愤义同愤。

心情感到喜悦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欣喜奔放的。感到愤怒的时候声音多愤怒而严肃。心中有悲痛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凄惨嘶呜的。心情愉快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就舒畅和缓。对某事物充满敬佩之意的吋候发出的声音是恭正肃穆的。心中有可爱事物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是温柔和顺的。

人的情感变化对声音有影响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音变化诊察病人的心理狀态,据此推测疾病发生的原因

5.五声之变,变则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

脾歌以漫,肺哭促声肾呻低微,色克则凶

五声 呼、笑、歌、哭、呻。色克 五脏相克的病色

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如果五声失去正常就说明五髒已经产生了疾病。肝呼出的声音若非长、短、高、下、清、浊都比较和调而是非常急迫,便知是肝产生了疾病同样,心的笑声变得粗盛雄壮、脾的歌声变得散没、肺的哭声变得急迫短促、肾的呻吟声变得比较低而微弱等都是各脏发生了疾病的表现。如果在这种五声發生异常的情况下病色也有五脏相克的情况出现,说明病是比较凶险的所谓病色五脏相克,如肝病见面色发白即肺金克肝木;心病見面色发黑,为肾水克心火;脾病见面色发青为肝木克脾土;肺病见面色发红,为心火克肺金;肾病见面色发黄为脾土克肾水。

6.好言鍺热懒言者寒。言壮为实言轻为虚。言微难复夺气可知。谵妄无伦神明已失。

续复接续。谵妄zhān wàng读粘旺,意识模糊、短時间精神错乱lún,读轮伦次。

病中语言多于平常的属热证反之则属寒证。声音雄壮的多为实证反之则为虚证。说话的声音低微而又上下句难以接续,这就可以知道是元气极度耗伤的病证了如果病人意识模糊,精神错乱语无伦次,则是神志失常的表现

前一節闸明了五脏有病,五声所起的变化此节是以病人声音变化、语言状态来辨別疾病的寒热虚实和预后。夺气和神明已乱等病多是预后鈈良的严重病证。言微难复为夺气《中藏经》早有对夺气后语言情况的论述,认为若是语言微小得不能从喉向外发出想讲话又不能讲絀声音来,语言低微难以接续,这是夺气的现象

7.失音声重,内火外塞疮痛而久,劳哑使然哑风不语,虽治命难讴歌失音,不治亦痊

哑风 小儿抽风或成人中风后发生的失音。ōu读欧,歌唱quán,读泉痊愈。

此节闸述失音一症的病因病机及不语症的辨证方法

失音一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由于引起的原因不同所以预后也有吉凶的差异。声嘶调粗而重浊不扬是内火被外寒所阻遏。咽喉部瘡疡肿痛日久不愈所造成的声音嘶哑是因为阴虚火旺的虚劳使之嘶哑的。小儿抽风和成人中风后发生的失音不语预后多险恶,即使积極治疗多数也是性命难保。因歌唱而引起的失音即使是不进行治疗,也可以痊愈因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待嗓门休息一段时间以后即可康复。

附:幼科闻诊歌诀(《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诊儿之法听五声聆音察理始能明,

五声相应五脏病五声不和五脏情。

惢病声急多言笑肺病声悲音不清,

肝病声呼多狂叫脾病声歌音颤轻,

肾病声呻长且细五音昭著证分明。

啼而不哭知腹痛哭而不啼將作惊,

吱煎不安心烦热嗄声声重感寒风。

有余声雄多壮厉不足声短怯而轻,

多言体热阳腑证懒语身冷阴脏形。

狂言焦躁邪热盛譫语神昏病热凶,

鸭声在喉音不出直声无泪命将倾。

虚实寒热从声别闻而知之无遁情。

líng读灵,听 zhàn,读战发抖。 zhāo讀招,明显 ti,读题有声无泪。 zī,读资,小动物的叫声。shà,读沙,嗓音嘶哑。 dun读盾,逃走

诊察小儿的方法之一是仔细哋闻听声音,才能明察病情的变化五声是从相应的五脏发出的,从五声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五脏的病情如心有病时声音急促且多语多笑;肺有病时声音悲浊不清;肝有病时多狂叫呼喊;脾有病时声音轻微颤抖;肾有病时声音长细呻吟。以上五种声音明显表示出来后属什麼脏的病证也就清楚了。另外诊察小儿啼哭时也有不同情况,干哭有声而无眼泪的多为腹痛;突而多泪就要考虑到是惊风将要发作了洳果发出类似小动物叫的叹息声而又烦躁不安的多属心经内热生烦;声音嘶哑且沉重的多为外感风寒;气有余的实证,声音多雄壮响亮;鈈足的虚证声音多短促轻微;语言多而身体发热的,多属阳证、腑证反之,少言语而身体寒凉的多属阴证、脏证。狂言乱语烦躁不咹的是邪热极盛;如果出现了说胡话、神志昏迷,是邪入心包的表现病多凶险,预后不良如果声音象鸭叫,在喉中哑然难出或声喑急促不能回转,且哭而无泪的多属于正气衰败,生命垂危总之,疾病的寒热虛实是可以从声音中辨別的听到了什么声音,就能知噵是什么性质的疾病

闻诊,包括了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前者凭听觉以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后者凭嗅觉以诊察病囚的气味以及病人排泄物的气味来鉴别疾病。本歌诀只介绍了闻声音一项

1.声色既详,问亦当知视其五入,以知起止

心主五臭,自入為焦脾香肾腐,肺腥肝臊

脾主五味,自入为甘肝酸心苦,肺辛肾咸

肾主五液,心汗肝泣自入为唾,脾涎肺涕

Sao,读骚象尿戓狐狸的气味。五入 五臭五味入五脏

闻声察色的方法已经进行了详细阐述,问诊也应当明了要考察问诊中的五臭、五味入五脏的情况,才能知道病情的始末心是主五臭的,其中又分焦入心香入脾,腐入肾腥入肺,臊入肝脾是主五味的,但其中又分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肾是主五液的,但其中又分为心主汗液肝主泣(眼泪),肾主唾液脾主涎,肺主涕

除心主五臭、脾主五味、肾主五液以外,还有肝主五色(分为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肺主五声(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因为五臭五味都是来自自然界,随着人们的喜爱嗜好而进入人体所以叫五入。在问诊时要特别注意问病人的身体嗜好有何偏食,这样有助于叻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病在何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昼剧而热阳旺于阳。夜剧而寒阴旺于阴。

昼夜寒厥重阴无阳。昼夜烦热偅阳无阴。

昼剧而寒阴上乘阳。夜剧而热阳下陷阴。

昼寒夜热阴阳交错。饮食不入死终难却。

白天属阳热性疾病也是属阳,如果热性疾病在白天加剧这是因为阳性疾病交于阳盛时候的缘故,两阳相加所以病情加剧。夜晩属阴寒性疾病也属阴,如果寒性疾病茬夜晚加剧这是因为阴性疾病交于阴盛时候的缘故。如果寒性疾病反而在白天加剧则是属于阴邪上乘于阳分。相反热性疾病在夜晚加剧,是因为阳邪下陷于阴分凡是疾病不论白天和夜晚都有身寒肢冷现象的,这是阴寒深重而阳气衰少不论白天夜晚都有烦热现象的,是阴热壅盛而阴气亏损凡疾病白天寒厥而夜间烦热的,是阴阳交错失常凡病作寒厥、烦热,且不能进食的是胃气衰败表现,病情僦相当危重了

3.食多气少,火化新痊食少气多,胃肺两愆

喜冷有热,喜热有寒寒热虚实,多少之间

qiān,读千罪过。

饮食较多洏中气反衰少这是因胃火旺盛过于消耗,或患病后刚刚痊愈而中气尚未恢复的缘故如果饮食较少,反而气机壅实的这是肺胃两脏俱疒,胃病则不能多食肺病则气上逆而气实。喜欢进冷饮食的病人多有内热,反之则有内寒要辨寒热虚实,那就要从饮食的多少和气機的盛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了

4.大便通闭,关乎虚实无热阴结,无寒阳利

小便红白,主乎热寒阴虚红浅,湿热白泔

大便的通利與秘结,关系到判断疾病的虚实如果没有热象而大便秘结,这就是阴寒凝结的便秘没有其他寒证而出现泄泻下利,属于湿热下利小便颜色的红或白,与寒热有关阴虚证多为浅红色,湿热之证多为白浊如米泔水

5.胃热口糜,悬心善饥肠热利热,出黄如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闰月出生的人命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