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拆迁了,现在集体住在安置楼里面,我的房子没有开始住进去,暖气是地暖和暖气片哪个好进水管漏水,但是是我让开的

你好!我们住的房子共7楼!看见7楼的人在上面种菜,我们住在6楼,也在上面种了些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你好!我们住的房子共7楼!看见7楼的人在上面种菜,我们住在6楼,也在上面种了些!如果房子漏水,我们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吗?楼顶的管理权归谁?
我家是高层的3楼,前段时间我们下面的邻居说,他们房子从上面漏水了,我们找了装修我房子的人过来施压,检查了自来水管和暖气管(房子是地暖的)没有问题,物业管理的人不信自己过来也试压了没有问题,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可是听下面的邻居说物业管理的人给他们出了证明说从3楼(也就是我的家)漏的水,导致了他们装修的房子有了损失,说要到法院告我们说得,我该怎么办?
你好,请问你是王律师吗?我是在110网上看见你电话号码的。请问我老公是在我们结婚前按揭的1套房子。装修都是我们两人出的钱,但是签合同都是他的名字。现在婚后可以加上我的名字吗
你好,我想问问的是,恋爱到结婚我们1直都是住在娘家,男方名下没有房子,在哺乳期的时候,女方提出离婚,孩子的问题怎么办,抚养费,还有能否像男方索取1定的青春补偿…
你好,婚前父母买的房子但是没有过户。登记之后我们过的户,是我老公的名字。如果离婚时房子是否会平分
你好,请问1下我们是组合家庭,婚前我妈的房子,现在和我继父办了结婚手续,他有没有权利继承?
你好!我想问1下我家房子建在别人的土地边,别人说我们的房子挡住了地里的农作物吸收阳光,要求我们赔赏其遮阳费,请问我们怎么办!
你好,我们想最近购置1套房子,本人和老公户口不在1起,自己户口所在地可能近两年会拆迁,自己户口和儿子户口在1起,想问1下现在老公买房,是不是就属于共同拥有财产,是不是自己名字会有有房记录,会不会影响拆迁补偿款
你好,我和我老公想离婚,我们倆没有房子,有1个孩子,孩子他要,在北京只有1个出租公寓在经营,但是签合同的是写的他母亲的名字,每年大概有10几万的收入,他想让我净身出户,麻烦请问我能拿到什么赔偿吗??
你好,我是来自甘肃陇南的村民。04年我们结的婚。08年地震我们在农村建的房子。10年我老公去世了。10年的后半年。政府部门统1来测量。绘图。给办房产证。登记的时候我写我儿子的名字。3年过去了房产证。
渺无宗影。去年又来登记。公公是村干部。他又写成自己的名字。把我的房子占为己有。我该怎么办。去找什么部门。房子还属于我和孩子吗。
你好,我想咨询1下,我跟老公已经离婚了,但是现在想复婚买房,房子是不是我们1人1半呀,1个月左右就下来了,但还没过户,我俩打算这几天复婚。您好: | 
> 希望买房的都快住进去吧,入住率达不到,恐怕冬天没有地暖
阅读 2784|回复 18
希望买房的都快住进去吧,入住率达不到,恐怕冬天没有地暖
&&&&& 现在咱们小区的入住率不够,很多东西涉及到成本,像小区空调收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地热需要入住率来摊薄成本,一栋楼一到两个机组,就是一户用,就得全开,电费不少的,所以初期肯定贵。希望买房的都快住进去吧,但是一期好多是投资房,都空着。
岛城|焦点|关注|热点|
此贴已被版主加精,希望您再接再厉多发好贴噢~
¥三¥一¥
那还是晚点装修好!免得到时不开空调自己难受
一天世界阴
是啊,都住进来了,,就会慢慢好的
有人就好办
9月装修比较好
赶紧装修,住进去。
一栋楼住的人少,就不开了。
钱收不齐怎么开啊。
能住就赶紧住进去吧。
暖气暖气啊。
> 希望买房的都快住进去吧,入住率达不到,恐怕冬天没有地暖
( Ctrl + Enter 快速发表)
免费获取无增项报价
累计人报名
热点楼盘论坛
热门楼盘推荐【消失的城中村】告别脏乱差 400栋楼房拔地起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消失的城中村】告别脏乱差 400栋楼房拔地起
  曾几何时,石家庄这个华北平原上的省会城市却被冠以“天下第一庄”的称谓。虽然不怎么好听,却也符合城市的实际,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村交错,断头路、卡脖路多,空气脏,到处是破旧、低矮的平房,这是外地人对石家庄的印象。如今,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一个接一个的村庄在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畅通的大道,一个个清新的天气,一处处精心规划、设计建设的花园式社区。
  燕赵都市网记者李春炜、杨佳薇 实习生王雪莉、张明昊/文 记者田明/图
  带来改变的还远不止这些,有关专家表示,城中村改造,不但可以改善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居住环境及村民自身及村集体的经济实力,还能改善整个城市的面貌,使整个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备。
  二十多条大路“穿透”城中村
  说起来石家庄的路,感叹最多的是公交公司的管理人员。过去,一遇到公交线路调整,他们都十分头痛:市里面的断头路与卡脖路太多。有些地方新建了大量居民小区,理应通公交,可是中间有个城中村,村里的路与市里的路对接不上,公交车没法通过。如今随着一个个城中村的改造,公交线路越伸越远,公交车越来越畅通。
  一条大街的前世今生
  宽敞平坦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街道两旁整齐的欧式二层小楼……从槐北路沿着富强大街一直向南处处洋溢着现代气息,让人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曾经还是一座村落―――槐底村。因为这个村的阻隔,50多年来富强大街一直难以贯通,是有名的“卡脖路”。
  今年72岁的程金玉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槐底村人,他的家紧邻富强大街。说起富强大街道路的变化,程大爷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富强大街从裕华路到槐北路路段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修通的,“那时候因为车少、人少,所以道路修到槐北路,人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市不断发展,富强大街进行了拓宽,“后来,富强大街北边从裕华路到槐北路通了,南面从槐安路到南二环路段也修通了,就剩中间这一千多米长没有打通。因为这段卡脖路,人们从富强大街走到槐北路时,行人和自行车可以从村路中穿行,但机动车必须绕行青园街或育才街。”2009年以前,这里还都是土路,一下雨就出不去,道路泥泞不堪。那时候,不少村民都盼着能早点把富强大街打通。
  “从1997年起,槐底居委会就开始陆续将富强大街及两侧的村民进行了搬迁安置,为打通富强大街做好了准备。”程大爷说,2009年,当富强大街打通工程开始的时候,涉及的拆迁不到一个月就拆完了。在之后修路的日子,他没事时就会远远地看看道路修建的进展情况。“挖沟了、铺管道了、铺土了、铺沥青了……这条路,我差不多是看着它修起来的。”程金玉告诉记者,那时候村里人在一起聊天谈的最多的也是这条路什么时候修好。
  程金玉还清楚地记着在2009年12月份,这条路完工通车时候的情景。“我平时爱写诗,那时专为修马路就写了好几篇―――机器轰鸣哨声响,砼打基础钢架梁。今天栽下摇钱树,明日收金论箩筐。”这首诗描述着马路修建场景的同时也满怀着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
  如今,走在通畅的富强大街上,过去的不便已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繁华的都市大道,感受到的是一片正在兴起的现代化商业街区的勃勃生机。
  富强大街打通后,家住附近的居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过去上下班都得绕行育才街和青园街,现在可方便多了,过了地道桥就到了。”家住电力小区在省电力公司上班的王先生说。而家住槐安路附近的赵大爷则表示,“以前去石门公园得绕远路,现在好了,溜达着就到了。”“之前这边都是村里的小平房、小胡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道供人们出行,现在不仅路变宽了,变平坦了,变干净了,而且周围的环境也变好了,建起了高楼大厦,马路两边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商业圈。”程大爷说,现在通畅的富强大街俨然已经是一条繁华的都市大道,街道两边建起了一排排两层楼高的商业门脸,富强大街两边还有很多地方正在开发,以后这一片会越来越繁华。
  在富强大街上,有家开业不久的饭店,其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落脚,看中的就是这里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以及越聚越旺的人气。“我们主要就是看重这儿的交通四通八达的,而且这边的环境很好,新开发的地区,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20多条城市道路因改造而畅通
  顺着青园街南行,就能看到东岗头村城中村改造新修通的建强路,这是一条从建设大街到青园街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新栽种的小树还没有长出树冠,道路北侧是刚建好不久的东岗头村回迁楼,南侧则是东岗头村正在建设中的住宅楼。在这条路上,一位村民激动地告诉记者,“过去就是条泥道,下雨全是水,不穿雨鞋出不来。现在我们往西能到建设大街,往东能到青园街,很方便。”“可以说,在前几年,石家庄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交通路网体系,随着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实施,许多道路被重新界定和规划出来,供电、照明等基础设施也随之一并完善。”在采访中,省会的一位城建专家说,以前许多道路通到城中村就成为了断头路,如果不是城中村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这些道路也很难打通,石家庄也难以形成完整的交通路网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来,因城中村拆迁改造,包括北宋路(谈固东街―谈固西街),谈固北大街(中山路―跃进路),友谊南大街(南二环―汇丰路),泰华街(北二环―北三环辅路),赵一街规划路(中华北大街―泰华街),东岗头南北向规划路(槐安路―规划路)在内的20余条道路得以打通。伴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步伐,省会将有更多的断头路、规划路得以畅通、延伸。道路建设让石家庄人的道路越走越通畅。
  如今,在公交公司的线路图上,密密麻麻的公交线路正在交织成都市人越来越便利的出行路线。据石家庄公交公司有关人士介绍,为了配合省会三年大变样道路改造维修工作,公交部门逐步开通了快35路、91路、92路、93路、96路、快13路、98路、94路、快118路、518路、一环1路、一环2路、夜观光1路、夜观光2路共14条线路。此外,优化调整了26条线路。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的1372个小区(村),已经有1369个小区通公交。五大基地规划公交线路7条,也已全部开通。
  城中村平房变身400多栋楼房
  从裕华路与体育大街交叉口往东望,成片的现代化小区、商业设施拔地而起,北侧临街建筑既有大型的饭店,也有大型装饰装修购物广场,南侧一个个现代化的临街建筑已然树立,还有的正在进行室外装潢。如果不说,或许新来的人很难想象裕华路两侧原来都曾是低矮平房的方北村。
  四合院、小平房的回忆
  走进裕华路路南的方北社区,迎面是一座假山,7座高层住宅楼一字排开,显示出一个现代化的小区,小区里,学校、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绿地等公共设施齐全。“以前可不是这样。”土生土长的方北村人霍玉梅说,改造之前,她在村子里住的是四合院、小平房、小胡同,冬天一下雪就出不了门;做饭没有天然气,还要自己去买煤生炉子。“看着周围城市人都住在楼房里,我们特别羡慕,就盼着早点儿改造呢。”
  那个时候,几千人的方北村里,外来人口也有上千,“由于房租比较便宜,很多人都喜欢到我们这里租房。”霍玉梅说,流动人口的增多,使得村里的治安状况不太好,公共秩序也受到影响,尤其是一到用水用电高峰,就可能断水断电。“现在不一样了,出了小区步行不到十分钟就是北国超市,小区门口高中低档饭店一应俱全。小区内就有菜市场,还是在室内,不怕刮风下雨,地面还铺了瓷砖,看起来特别干净。”
  新屋带老村民走进现代化
  今年七十多岁的霍玉梅原来住在方北村的北区,2007年她搬到了现在的高楼居住。之后,旧家所在的方北村北区实施城中村改造,开始建起高楼大厦。搬过来后,这边的生活区周围商业设施越来越多了。“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便利多了。今年过年时,我老家的哥哥过来看我,差点找不着我家了。”霍玉梅说起这件事带着自豪的口气。她告诉记者,她哥哥几乎每年过来都来看她,“今年过年期间,说是要中午过来,结果我等到下午1点多,还不见哥哥到家,当电话打通的时候,哥哥带着惊讶口气说‘你们这儿的变化太大了,都不认识了。’”
  说起城中村改造给自己带来的惊喜,霍玉梅算起了账:“老平房拆迁后,按照宅基地和人头分配。”霍玉梅家里由于只有一套宅基地,因此她和儿子一人分了一套房,现在自己住的就是一套二居室的房子,儿子分的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从以前的破旧平房,到现在和儿子一人一套的高层住宅,真是挺好的。”
  城中村改造拔起400多栋楼房
  在省会城中村改造中,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曾经低矮的平房,被一处处精心规划、设计建设的新的花园式社区取代。“以前我的朋友来了,总说石家庄土气。”在省会经商的浙江商人张先生说,以前街道边看到的就是一大片低矮破旧的门店、平房。“如今朋友来了,都惊叹石家庄有了大都市的味道。”
  家住东二环附近,在桥西工农路附近上班的刘昊则对东里村的变化感触很深,在他的记忆中,以前在这里上班,虽说是在市中心,却和在村里没啥区别,原来的东里村胡同狭窄、路面破烂不堪。“以前虽然在这附近上班,如果朋友来了,都尽量不在单位附近聚会。”刘昊说,一是因为那时的环境脏乱,二是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饭店。现在随着东里村拆迁改造,这里环境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临街的商铺也形成了比较繁荣的商业圈,为市民的生活也提供了很多方便。
  蜕变正在逐步进行。据统计,到2010年年底,石家庄市共启动城中村拆迁改造72个,其中36个村全部完成了旧村改造,有33个村先后开工建设回迁楼,总共开工430栋。越来越多的城中村村民先后搬离自己的家园,尽管他们的内心曾充满纠结,因为旧家已去,但这不能阻挡他们对新家的渴望,2.2万户村民搬进了新家园:大马庄园、东岗怡园、义堂?国瑞城……
  8月20日,在振头村的改造工地上,看着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宅,有老村民感慨良多。“57年了,我们在这里出生、学习、工作、生活,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太熟悉了,尤其是对自己投入心血和汗水盖起的家,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不过,我们期待着,两年以后,在这里,拥有一个新家,一个舒适、现代的家。”
  城中村里的小锅炉全面“退役”
  有关资料显示,在城中村进行改造之前,省会二环路以内的45个城中村,因房屋结构不适宜集中供热,大都采取自己供热,每年总燃煤量大,且都是低空排放,大量燃煤排放二氧化硫,曾经是造成省会的空气质量在取暖期恶化的原因之一。
  住进新居,再不用烧煤
  “改造前,我们一家住在自建的两层小楼里。冬天得自己烧锅炉取暖,弄得屋子里烟熏火燎,有时还不暖和。”坐在如今近3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东岗怡园的王大爷感慨起环境的变化来打开了话匣子。
  他告诉记者,城中村改造前,一家人一直住平房,每到冬天取暖就成了难题。“自己搬煤是一车煤一车灰,可脏呢!院子里每天落厚厚一层黑灰不说,手上、鼻子里、眼睛都是黑的。一回家就得生炉子,要好一会儿屋里才会暖和起来。而且,自己家烧的土暖气温度不高,还特别脏,遇上没封好炉子的日子,全家人就只能挨冻。”他说,屋子冷,水更凉。洗衣、做饭、洗菜都要到院子里用凉水。“住进楼房后,再也不用自己烧煤了,家里干净了。”王大爷说,他们现在用的是地暖,整个冬天都暖融融的,十分舒服。更重要的是,整个小区也干净了,整个城市也会更干净。
  上千个小锅炉不再冒黑烟
  家住青园街附近的董大妈对城中村改造对环境的改善“特别有话”。“以前每到冬天,临近的城中村开始烧煤,我们家就没办法开窗户了,一开窗屋里就会落一层黑灰。”董大妈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件事,有一次头天晚上洗了白毛衣,挂到阳台上,早晨出门时开了窗户透气,没想到晚上下班回家一看,白色的毛衣变成了“黑色”。“每天早晨五六点,和每天下午五点半,是黑烟最集中的时段。”董大妈告诉记者,她特意观察过城中村“冒黑烟”的时间段,每到那时,村里上千个小燃煤锅炉的烟尘不经任何处理直排空中,在城市上空形成一条条污染带久久不能散去。
  “现在城中村改造后,这些小锅炉也彻底消失了,今年冬天我家明显就干净了许多。”她说。
  城市空气更清新
  一个已生锈的小锅炉,烟囱弯弯曲曲伸到墙外,冒着黑烟;每逢秋季,村民们纷纷开始储煤,将煤炭拉到院子里,整个胡同全是黑尘;一排排的房屋之间堆积着不同数量的煤炭……此类情形,往年在省会的城中村里时常可见。长期以来,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每当冬季采暖期来临,“家家生火,户户冒烟”,构成了“城中村”一道独特的景观。“一说到污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重工业企业。其实,平常家里所用的小锅炉污染也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靠近市区的城中村。”采访中,石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说,这些小锅炉一般没有除尘设备,污染比较严重。他们也曾对农户家用的煤质进行抽检,发现硫分严重超标。而且,由于城中村烟囱绝大多数高度不足20米,属低空排放,这种烟囱排放对城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他告诉记者,针对城中村的燃煤问题,省会也曾采取对城中村居民家中的燃煤小锅炉添加脱硫剂等举措。但最彻底的解决办法还是利用集中供热或者区域供热。但城中村改造前,这项工作难以推行,“城中村多是独门独院,部分城中村集中供热管网未到或热源负荷不够,使得城中村不少人家还在使用小锅炉。”他说,但因为小锅炉产权都是个人的,更是难以管理。“城中村实现整体改造,彻底根除了这些小锅炉的存在。”他说,城中村改造给省会的确带来了环境效益。
  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气质
  采访中,不少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城市面貌的大变样,城中村改造是关键。”
  “省会今日的繁华景象,与城中村的改造息息相关。”河北传媒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高原老师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大学毕业后曾到德国留学,“我已经回来4年了,而这4年正赶上石家庄进行大规模的改造。”高原说,她认为石家庄作为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在经历了100多年城市的发展后,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城市,但离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还有一定差距。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原来的村庄仍然与城市本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村中有城、城中有村”的现象,也给人“土家庄”之感。“从视觉角度看,以前的石家庄的城市化停留在表面。”她说,从一条现代化的街道走进一条小巷,看到的就会是与“现代感”明显冲突的“土气”。“城”与“村”的边界被勾勒得非常清晰。
  与旧告别,破茧化蝶,城中村改造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给我们这个城市带来了诸多改变:土地资源被盘活,旧城潜在价值被重新挖掘出来……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居住空间正在形成。“城中村改造过程,就是融入城市的过程,这一过程带给城市的变化是多方面的。”高原列举着,交通更完善了、环境更协调了、空气也更清新了……旧村改造项目完成后,村民们统一搬进崭新的住宅楼,小区绿化面积增多、街道宽敞平整,再加上周围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将有一个很大的改善。不仅如此,改造完成后,改造区域周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在与城中村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而变得更加完善、协调。
  她认为,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三是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社会综合改革;四是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暖和暖气片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