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收购公司股票会涨吗的股票涨了和这个收购公司股票会涨吗有什么关系?会增加收购公司股票会涨吗产值吗?

董明珠10亿身家押注的银隆 究竟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邱智丽、李溯婉
  董明珠的“造车梦”并没有因为收购银隆失败而搁浅。
  12月15日,董明珠除了拿出自己的全部资金入股珠海银隆之外,还拉上大连万达集团、(000039,)、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和个人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
  在这背后,珠海银隆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值得董明珠如此孤注一掷?在此之前鲜少进入公众视野的魏银仓又是何许人也?从技术路线而言,钛酸锂电池技术的研发现状和经济效益究竟如何?
  珠海银隆是谁?
  提起珠海银隆,不得不提及“十城千辆工程”。这是由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元月共同启动,主要内容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
  在这波新能源汽车倡导浪潮中,珠海银隆和魏银仓成为珠海的热门人物。根据银隆方面提供的资料,银隆主要从事钛酸锂材料、钛酸锂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电动汽车整车、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基于在钛酸锂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其将业务拓展至储能领域,为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移动通信营运商等提供储能系统设备及系统集成服务,目前银隆已经分别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成三大生产基地。
  珠海银隆新能源前身是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而珠海银通新能源是由珠海市佳美开发商有限公司和珠海银通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正式动工,银隆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2012年到2013年期间,银隆新能源先后收购了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借助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优惠政策和国家汽车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迅速发展动力、储能锂电池及电动公交车生产和研发。
  奠定银隆在新能源影响力的关键一步在于:2011年银隆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LTI),跨进国际资本市场,并借此掌控了电动车锂电池的钛酸锂材料的生产技术。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是钛酸锂电池材料和储能系统生产技术厂商,拥有钛酸锂材料、电力储能、调峰调频系统核心技术,通过战略控股,银隆掌握了相应的核心专利,并让银隆走上了一条快车道。
  今年10月份,河北银隆奥钛三期工程生产线竣工投产,彼时魏银仓透露,奥钛三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设计生产能力7000吨、建筑面积3.5万平米。正式投产后年产能将达到10000吨、产值20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和月,银隆公司纯电动客车销售收入分别为1.83亿、37.1亿和22.1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93%、96.24%和89.37%。
  目前新能源客车的竞争门槛相对较高,行业集中度也比较明显,受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爆发等因素影响,纯电动客车的销售毛利率高于传统燃油客车。而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钛酸锂材料及电池、电机电控、新能源客车、储能产品、充电设施等)使得珠海银隆在新能源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力。
  魏银仓是谁?
  身为珠海银隆的董事长,关于魏银仓早期资料十分有限。
  公开资料显示,魏银仓曾任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而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除通过珠海银隆投资于新能源和汽车制造领域外,投资集团其他下属子公司的业务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开发、建材经销、物业管理、广告策划、飞行器和船舶研发等领域。尤其是通过前期多年的房地产行业经营,银通投资集团已经积累了较强的资金实力。
  记者查阅相关信息发现,魏银仓除了担任银通投资集团的控股股东,通过银通投资集团控制的企业外,还控制了汇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隆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银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珠海市恒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银隆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资金实力和融资实力可见一斑。
  在2010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30件大事30位人物”评选中,董明珠和魏银仓均入围,在格力宣布计划收购银隆之后,魏银仓开始频频见诸报端。
  与董明珠的雷厉风行相呼应,在公开场合魏银仓的言辞也颇为犀利。在昨日的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魏银仓高呼“新能源不是一个简单的炒作,不是一个PPT造车,更不是圈钱的机会。”并向保证,“未来十年把全世界最好的储能技术用到万达的商业广场上。”
  “钛酸锂电池”技术是什么?
  除了“亲密合作伙伴”这一关系之外,包括万达集团、京东集团在内的公司又为何选择银隆,董明珠一直押注的钛酸锂电池技术究竟效果如何?
  来自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能源汽车中心副总工程师叶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电动客车推广主要面临四大问题,第一续航里程短,无法满足一次充电单日行驶里程的需求。“很多纯电动客车表示可以一次充电跑300公里,300公里及以上续航里程是在规定的标准、规定工况、规定时间条件下做出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符合公交公司在实际线路的运行状况。”叶磊说道。
  第二个问题是车辆充电时间长,严重影响我们车辆运行效率。目前一般纯电动客车所使用的普遍为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充电时间大概是4到6个小时,严重制约了我们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充电桩的使用效率,造成大量充电桩闲置。
  第三个方面就是动力电池寿命短,直接影响整车使用寿命。“现在普遍使用磷酸铁锂使用寿命它的充放电次数大概是两千到三千次左右。那么在高温,也就是55摄氏度的环境下,它的次数达到了300到500次。”第四个方面,动力电池安全性堪忧,进一步加深了用户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疑虑。
  在业内看来,钛酸锂电池是锂电中寿命长、安全度高的电池。论生命周期,普通锂离子电池约为次循环,钛酸锂则是1―2万次循环,是前者的10倍。属于零应变材料的钛酸锂具有循环性能优越、使用寿命较长、容量衰减小等优点以及具有非常好的耐过充和过放特征。
  钛酸锂放电电压平稳,而且电解液不致发生分解,可提高锂电池安全性能。与碳负极材料相比,钛酸锂具有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2*10-8cm2/s),可高倍率充放电。还有,钛酸锂的电势比纯金属锂的高,不易产生锂晶枝,为保障锂电池的安全提供了基础。“实现6分钟快速充电、耐宽温、30年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等优良特性。”这也是董明珠一直强调自己看着银隆的技术所在。
  不过,珠海银隆以钛酸锂见长的电池技术路线相对冷门。多位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内人士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皆表示,由于多种原因,钛酸锂技术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使用并不广泛,未来也难以发展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
  云杉智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征鹏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谈到,钛酸锂价格较高,比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贵两三倍以上。最致命的是钛酸锂能量密度低、体积大,在新能源汽车上采用不现实。不过,适应于对空间要求不敏感的产业。还有,钛酸锂在一些技术上还有待解决,例如产生电量时产生气体,容易造成电池膨胀变形,影响了电池生命周期。而国家对钛酸锂电池补贴补贴一般,由此可见对此技术路线并非特别重视。
  对于钛酸锂电池的应用,叶磊也提出了三点挑战,首先就是电池能量密度,客车考虑到轻量化,肯定想要一种电池能量密度比较高,安全,成本低廉的产品,他们更希望满足安全要求前提下,电池能量密度越高越好。
  另外一个是成本挑战,在叶磊看来成本高的原因主要在于钛酸锂电池现在没有被广泛使用,伴随市场拓展成本也会下降。第三个挑战则是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提升,“因为钛酸锂电量比较少,而且充电时间比较短,这就需要我们大量建设充电设施,以满足我们钛酸锂电池的充电,保证我们公交运营。”
  一家动力电池市场总监10月31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谈到,钛酸锂技术已有十多年,并非新技术,由于钛酸锂能源密度低,在新能源乘用车上根本无法运用。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重量需要控制在300~500公斤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采用石墨、硅等,而钛酸锂电池根本无法满足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的需求,主要是应用于储能系统、(300024,)行业以及中国少量公交车上,钛酸锂电池在全球锂电池中仅占比2%。
  锂电池产能未来将会面临过剩的局面,优胜劣汰将加剧,动力电池制造商纷纷围绕电池安全、续航能力、充电速率、环境适应性以及成本等方面提升竞争力。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排名第一的(002594,)以及排名第二的宁德时代都没有涉及到钛酸锂电池路线。比亚迪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现在也开始新增加研发生产三元锂电池,而宁德时代逐步由磷酸铁锂/石墨、三元、高镍三元/硅碳再到全固态锂电池演进。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国内动力电池路线占比中,锰酸铁锂、三元材料以及锰酸锂占比分别是76%、21%以及3%,2015年分别为69%、28%和3%,2016年分别为58%、38%和4%。
  2016年,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到145家,今年新增产能达20G,国内前十名动力电池企业扩张占比67%。扩建主要集中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以及国轩等动力电池企业。今年,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规划达到16GWh,宁德时代为10 GWh,沃特玛与国轩分别是6 GWh。
  为什么看好储能技术?
  针对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偏低问题,银隆也在不断尝试提升钛酸锂电池的能力密度,据悉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电池,与第三代相比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高60%。此外,继钛酸锂之后,银隆又宣布投资硅负极、硫负极等。这也是银隆获得万达、京东、中集等优秀资本青睐的关键所在。
  对于格力和董明珠而言,其更为看重的是银隆在储能业务上的作为,除了新能源汽车,银隆的另一个主业是储能。银隆新能源推出的钛酸锂储能电站,已在美国与AES电网公司有8年的运营经验,产品分为家庭储能及工业储能。其储能电站,可在10分钟内快速充放电。
  (000651,)正在推进智能家居战略,而与其它企业的智能家居系统不同,格力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着眼点在于节能。(000591,)光伏系统之外,珠海银隆的储能技术可以帮助格力打通从创能、储能到家电能源管理等整个系统。
  如果从商业“钱景”来看,王健林也是看重储能技术上的商业化。“这事我在十多年前被外国人忽悠过,但那时候可能技术不太好,效果不是很好,所以这次投资我也在看银隆能不能把技术稍微商业化。”王健林表示。
  例如目前国内新建的广场,政府都要求配建充电桩,万达某种程度而言是中国最大的停车场公司,拥有接近30万的停车位,每年有大概六到七万的停车位在增加,每一个万达城还要配一到两万个停车位,其对储能的需求可想而知。巨头聚首开始轰轰烈烈的造车计划,新的挑战刚刚开始。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孔维卓&RF13414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4.1410.04%9.099.78%66159.776.1210.07%57225.4971.644.04%48517.57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5.5232.00买入8.0511.80买入54.1461.00买入21.1024.40股市对建筑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编者按:这是仲大军先生在建筑论坛上的发言文章,重点在于论述这一波股市行情将如何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结构和经营模式,并由此将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
股市对建筑和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影响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地点:北京
一、行业状况与历史回顾
&&&&& 建筑和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两个重要部门,两个行业的增加值加起来约占我国GDP的17%。建筑业属于制造业,它的产品是建筑物,因此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因此把它划为第三产业。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经营范围和性质不同,我国在统计和管理上把这两个行业一分为二。
&& && 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7%,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06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完成竣工产值26051.23亿元,增长9.2%;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增长18%。估计到201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万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
&&&& 再来看房地产业,近年来,此行业的开发规模不断增大,2005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为1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新开工面积为6.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6%,比2004年回落0.2个百分点;竣工面积为4.9亿平方米,增幅为14.9%,比2004年上升12.8个百分点。其中,全国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2.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1%。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2005年增长24%,回落1.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加快0.9个百分点。
&&&& 在土地购置方面,2005年全国土地购置费为2904.30亿元,同比增长12.8%,比2004年的25.2%低12.4个百分点;土地购置价格为760元/平方米,比2004年的644元/平方米提高116元,上升幅度为18%。全国购置土地积为3.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比上年的5.9%降低9.9个百分点,完成开发土地面积为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2%,比2004年的-11.4%回升16.6个百分点。总起来看,近几年里,我国每年使用土地面积约200万亩,其中房地产每年用地大约在60--90万亩之间。
&&&&& 回顾年来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以沪深两市25家建筑安装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为例,这些年的经营业绩并不算优秀。2003年,24家建筑业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76元,明显低于沪深AB股股票的平均收益水平,2004年第一季度,除新上市交易的龙元建设外,其余24家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2元,并且,上市三年以上的22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的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到了2005年,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多跌到3元多。企业效益普遍在一个低水平维持。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建筑企业是一个并不吸引人眼球的板块,也是不受投资者热烈追捧的板块。从企业营利情况来看,建筑板块利润水平很低,毛利率水平不足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一半,净利率更是低得惊人,2003年建筑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率只有3%,与我国股市上大多数行业板块的9%以上的净利率水平相比差距非常大。
&&&&& 但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企业效益有了较大的改观,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整体性的高增长。日, 150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7年中期报告,加权每股收益为0.1939元,同比增长63.85%,净资产收益率为7.74%。其中86.16%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73.59%的上市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实现增长。在这期间,1503家上市公司创造净利润3262亿元,其中具有可比性的1364家公司净利润合计1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12%。实现投资净收益合计1157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24.15%。剔除金融行业后,实现投资净收益合计393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4%,业绩增长最快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家电;化纤;民航业。
&&&&& 虽然建筑行业不在业绩高增长的行列之内,但个别企业的发展令人注目。譬如,中材国际已由快速外延成长周期迈入稳定增长周期,预测此公司年的EPS(每股盈余)分别为1.52元、1.89元和2.27元,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29倍。目前,此股票的价格已经上升到40多元。
二、企业效益高增长主要源于资产价格上涨
&&&&&& 从2005年底展开的这一波股市上涨,极大地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自2006末年以来,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股价普遍出现成倍上涨,个别股票的价格上涨了近十倍。资本市场效应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资产状况,凭借良好的资产状况上市公司又通过增发股票和配股等方式从股市再融资,从而获得了额外资本收益。因此,目前中国企业的高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与股市有关。
&&& 在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良好宏观数据支撑下,2007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为18213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总额为357亿元,同比增长47.4%,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建筑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景气通道。这种大的宏观形势,极大地影响了建筑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浦东建设、中铁二局、中色股份这几只股票的股价走势。2006年12月底,浦东建设的股价一直在4元附近上下波动,然而从今年3月起,此股大幅飑升,到我写此文章的时候9月18日,此股价已站上25元的高位,仅仅在半年间的时间里,浦东建设的股价翻了5倍!这使此企业的资产价值大增,上市公司由股市产生的资产效应必将反映到它的资本经营和融资模式中去。一些公司凭借资产的增值从社会上融得大量的资金,进一步壮大了的企业的资金势力。
中铁二局的股价走势如同浦东建设,从2005年12月底的3.6元起步,2007年的9月18日股价以涨停板之势冲到31.84元,9月25日左右,股指最高冲到38.7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股价上涨了10倍。
&& 在这种情况下,中铁二局正准备增发29700股,融资15亿元。北京城建也准备增发14100股,融资12亿元。资本市场上的资金注入,必将极大地改善这些上市公司的资金状况。
上海股市走势
(日至日)
浦东建设的股指走势
中铁二局的股指走势(月K线)
中铁二局的周K线
中色股份的周K线
三、股市暴涨将改变中国企业单一的间接融资模式
&&&& 中国的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一直贡献甚小,自股市建立以来的16年间,建筑业上市公司仅有25家,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仅有60多家,这两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在股市募集的资金总共只有5000亿元左右。这一数目,相对近10万家的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和一年四五万亿元的投资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融资有限,使中国的建筑和房地产企业主要靠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进行经营。从2003年以来,我国建筑企业的平均负债率一直高于70%,自有资金的比例平均只有17%左右。在高额负债中,55%以上是银行贷款。
&&&& 这种主要依靠银行的融资模式,既制约了建筑企业的自身发展,也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已经成了我国改革的战略性任务。如何从高负债中解放出来,成了建筑企业的重要问题。
&&& 随着中国股市的这一轮上涨,许多上市公司瞅准机会,通过股票上市、增发、配股等手段,募集了大量资金。特别是房地产企业更是在最近一波股市大涨中大显身手,在短短的一年之中便从股市拿走1000多亿元资金。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可以供建筑业上市公司参考。下面我就从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入手,来看下一步建筑业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四、中国股市的兴旺给上市公司带来机遇
&&&& 自2006年初起,沉寂多年的中国股市终于开始发力,从1000多点直冲到今天的6000多点,股市市值从4万多亿元一直上升到近30万亿元(2007年10下旬月的数字)。在这一阶段,大约有5-10万亿元的银行资金涌入了股市。
&&& 银行资金大搬家,对上市公司带来了全新的影响。从今年的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中报看出,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出现了翻番式的上涨。建筑行业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2007年上半年,沪深两市64家房地产企业有53家公司实现盈利,11家公司亏损。64家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3亿元,较2006年同比增长51.1%,其中前20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57.01亿元,占行业的79%。64家公司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69.87亿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62.6%,其中前20家公司净利润为60.44亿元,占行业的86.5%。
&&& 已公布的中报还显示,房地产上市公司预收账款总计高达277.15亿元,同比增长64.89%,为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15倍。这意味着,未来半年或一年内,这些预收款将进入业务收入中,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有高额预收款的保证。
&&&&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高收益,有媒体报道说“建筑企业正在批量进入地产行业”。建筑企业进军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建筑行业日益下降的利润水平。譬如浙江省建筑业的利润率已下降至平均3%以下的水平,浙江广厦旗下公司中利润率最高的建筑公司――东阳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利润率也仅在3%左右。相比之下,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甚至能达到建筑行业利润的10倍。
五、房地产公司创下沪深股市行业融资额新记录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波股市大涨的过程中,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利用增发、配股等各种融资手段,在2007年一年的时间里,从股市的融资额已经达到1100多亿元,这几乎是过去16年间所有融资额的1/3。从行业角度看,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融资业绩都无出其右。因此,房地产上市公司成了这一波“股市圈钱”的众矢之的。
&&& 不少房地产上市公司在上次融资刚完成不久就宣布进行第二次融资。譬如,保利地产IPO时募集到的资金只有20.18亿元,而它8月份完成的公开增发募集资金竟然高达68.1亿元。泛海建设、万科等也是如此。还有金地集团,7月初它刚完成44.99亿元的非公开发行,8月份就表示要公开增发融资180亿元,同时还将发行13亿元的公司债。万科公司在公开增发融资100亿元的情况下,又宣布发行59亿元公司债的计划。
&&& 建筑业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大量融资,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链的紧张,调整了公司的负债结构,优化了企业的负债比例,把企业从高负债中解脱出来。这在企业融资方面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下面是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计划:
&&& 如果中国的股市继续火热,如果再有更多的建筑业企业上市,中国的资本市场便可以极大地改变企业一味依赖银行的传统融资模式。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预测中国股市到底能牛到何时。
六、中国股市能牛到何时?
&&& 中国这一波股市暴涨,既与压抑了多年的熊市有关,也与流动性过剩有关。中国是一个实行重商主义发展战略的国家,这种国家的经济特征是高储蓄,少消费,大量出口。由此导致人民币低估,国内资源要素廉价。
&&& 国际市场瞅准这一机会,自2003年起,国际热钱开始涌入中国,购买中国,炒做中国。先是在房地产市场,2005年之后开始进入股票市场。自2003年到现在,涌入中国的国际热钱已达四五千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也要有4万多亿元。加上货币的乘数效应,这笔热钱所产生的资金效应足有15万亿元之巨。
&&& 大量外汇流入中国,中国必须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进行兑换。这就是最近几年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货币充裕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必须导致投机盛行。从2003年起,中国经济便带上投机经济的色彩。这种投机先在房地产领域发作,最先表现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继而深圳、北京。2006年之后,投机资金瞄准了股票市场,在外部投机资金的带动下,中国股市一发而不可收拾。从1000点左右起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便上涨到接近6000点。
&&& 当去年股市冲到2000多点时,有媒体采访我,股指能否冲破前期2250的高点,我说那是指日可待。在今年5月份,当股市冲上4000点之后,进行向下震荡时,我再次对媒体说,4000点是中国股市的大底,今年冲上6000点都是合理的。后来,中国股市的表现都应验了我的预测。
&&& 那么在今天看,2008年的股市会是一副什么状态?我还是认为在6000点一带徘徊是常态。再上一个台阶也有可能,冲上8000点再掉下来都是正常的。如果放长眼光看中国股市,三四年后我认为股指的目标应当是10000点。
&&& 在这一过程中,肯定有几个起伏波段,但上升的趋势不可改变。如果中国股市这一态势基本确立,那么我们便可以考虑建筑业企业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彻底改变融资模式和自身的形象。
七、股市与企业的规模:地王的出现与股价地价对赌
&&&& 从今年的中报看,6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有453亿元,全年下来不过900多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营业额不到15亿元。 即使以头20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57亿元计算,以全年700亿的营业额平均,每家企业的营业规模不过35亿元。这在全国各行业间比较起来,房地产企业的规模的确偏小。
&&&& 当然,我国建筑业有营业额上千亿元的中国建工集团这样的建筑业巨头,但在房地产领域,企业的规模仍然微不足道,即使是被称做头把交椅的万科集团,其营业额也不足上百亿,也仅有此行业的百分之一。但依仗股市融资的支持,房地产公司已经开始改写历史。
&&&& 8月份,金地集团在湖南长沙一次性地买走近百亿元的几千亩土地。
&&&& 9月11日,富力地产以楼面地价18729元/平米的天价,刷新广州单价地王纪录。而就在同一天,万科以7096元/平米楼面地价,刷新了福州单价地王纪录,总价高达27.2亿元。
譬如金地集团在湖南长沙一次性地买走近百亿元的几千亩土地,如此大的建筑面积,一家企业能否很好的经营?
&&&& 面对这一波圈钱与圈地热潮,有人发出质疑,任志强认为,如果一个城市有上千家开发企业,而供给的土地却有几十宗,那么就一定是几十家或上百家企业抢一块骨头,就不得不将土地的价格炒高,也总是有大量的企业拿不到土地,受惠者只是少量的公司。当一个企业拿到了大块的土地,如长沙市92亿元的几千亩土地,这个企业再有实力也不可能将这几千亩土地同时开工建设、同时投放市场。在政府而言,这几千亩土地是供给了市场,但对市场而言,其他企业并看不到土地的供给。
&&&& 面对这样的问题,新兴的房地产企业巨头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坦率地说,任志强的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弱点,这种弱点恰恰是由于规模过小而导致的。如果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上市公司有了资金势力,便要扩张它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便要将项目上规模、上档次。如果建筑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能继续上台阶,那么资本市场的“圈钱”效应就要打问号。
&&&& 任志强引用了他在外国看到情况,在迪拜,所有的区域规划都是由国王或政府主导、由开发商完成的,并且负责完成全部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于是每个地块的面积就局限于一个单体楼座的范围,或一个组合项目,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地块组合的开发方式。这是一种适合小企业的开发经营模式。
&&&& 然而,当中国新的巨型房地产企业瞻露头角之后,这种模式可能要被颠覆。当然,这涉及到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总起来看,建筑企业目前正处在新一轮兼并整合过程中,巨型企业正在诞生和出现。而企业寡头的出现往往有两种因素,一是国家垄断导致的企业规模,二是通过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企业。
&&&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正处于由市场竞争向垄断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兴旺,在帮助上市公司向垄断企业演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果万科这样的企业搞得好,可以刷新房地产企业的记录,并可以重新描绘这一行业的蓝图。
八、中国建筑、房地产企业的出路与明天
&&& 中国的建筑企业走向何处?中国房地产企业在这一波建筑高潮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 截止到现在,中国各个领域的产出都达到了生产过剩的阶段,唯有住宅产品仍然属于供不应求状态,房地产业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没有达到生产过剩的行业。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土地供给的束缚,二是市场制度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原因。从土地制约看,目前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8.27亿亩。如果保留18亿亩的基本耕地,仍然有2700万亩的土地可供工业和居住使用。
&&& 最近几年,我国房地产每年用地大约在70万亩左右,加上工业用地每年大约使用土地200万亩,照这个速度,2700万亩土地的余额将在十几年内用光。但到那时,中国的房屋供应也将基本达到饱和。
&&& 就我国现有的建设能力,也就是生产能力,房地产业本不该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之所以供给紧张,是因为不合理的发展和开发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譬如,在舆论和抗议的压力下,北京最近取消了3000万平米的别墅开发用地,而深圳2006年建成的住房面积平均在400平方米左右。为富人服务和赚取高额利润,成了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目标。中国企业和房地产业如果按着这种模式发展下去,那么中国宝贵的土地资源将被少数人攫取,中国的社会矛盾将演变成政治问题。
&&& 因此,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主要问题。人们不反对企业规模扩张,不反对囤积土地,也不反对房地产业出现垄断巨头,但这些企业必须要为大多数中国人民服务。
如果仅仅是为少数人圈钱和赚钱,那么中国的房地产业将是引起中国社会问题的导火索。
-------------------------------------------------------------------------------------------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电话:86-10-,传真:,信箱: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温家街2号,邮编:100031,
网站网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洞公司股票涨了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