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剑网三登录不进去进去不能上传电子档案,需要绑定孩子信息,但是绑定是输入注册码后提示说注册码被注

家长必用APP!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最全教程|教育|教程|平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家长必用APP!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最全教程
  本文转载自太平洋电脑网
  最近不少省市开展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的登记操作,这次登记可不是像以前的那种填写好表格交上去就完事的那种。这次需要家长通过手机上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来将表格资料进行上传。这个操作对于一些用户来说是小事一桩的,但是对于另一些用户却显得有些困难,因为要在智能手机里下载安装相关的应用,还要注册信息,再来就是上传图片资料。
  那么到底“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如何使用了,该怎么样操作呢?咱一步一步的来看看。
  一、如何下载安装“教育技术服务平台”
  首先是如何在智能手机上下载安装“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在哪里扫描二维码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微信里的扫一扫。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把方框对准二维码,滴一声代表已经识别,然后进入网址,由于微信内置浏览器特性,可能无法进行下载操作,所以得点击右上角的功能列表“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选择任意浏览器打开链接,并进入下载过程。
  当然用UC浏览器或者其它浏览器的扫一扫功能进行下载就更加的快捷了。
软件名称:
教育技术服务平台
软件版本:
2.6.7.00 官方版
软件大小:
软件授权:
iPhone版:
/cn/app/jiao-yu-ji-shu-fu-wu-ping-tai/id?mt=8
Android版:
图1 下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二维码
图2 微信扫一扫  图3 扫描二维码
图4 在浏览器中打开
  苹果手机用户可以在APP STORE中搜索“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来进行搜索安装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需要IOS6.0以上版本。
  当然,你还可以通过官网/进行下载安装操作,目前支持android、ios两大手机平台。有些用户说官网上有Windows版的,是不是在电脑里也可以完成操作呢?可惜的是电脑版的还不能进行下边的上传照片资料操作。
图5 Windows版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
  二、如何注册“教育技术服务平台”
  安装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运行后略过几张介绍页面,来到登陆界面,选择左下角的“家长注册”。进入注册向导,填入孩子的真实姓名和注册码(注1),然后进入下一步,输入家长昵称跟孩子的关系,然后再输入登陆密码(建议复杂点的密码),完成注册操作。
图6 登陆界面  图7 孩子信息
图8 家长信息  图9 输入密码
  注1:注册码在学校发的资料纸张上,每人对应一个,如果注册码错误的话需要联系班主任进行注册码的更换。
  在注册界面的最后会提供相关的学生信息,家长需要记住平台号,以便后备使用。
图10 注册成功信息请记录平台号
  三、如何使用“教育技术服务平台”
  成功登陆“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后,首次将展示一份“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有兴趣的可以仔细阅读一下。点击后有个安全提示,确定即可。
图11 教育部办公厅文件  图12 安全提示
  然后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百度手机卫士教育专版”的安装提示,这个非强制安装,安装不安装对于接下来的操作没有任何的影响,只是会在首页中有个不安全提示。
图13 安装提示  图14 不安全提示
  接下来就是本次的终极任务,上传电子档案。进入“应用”页面→点击“电子档案上传”→确认学生姓名后点击学生姓名→点击大的方框加号按钮,就可以对“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进行拍照上传操作。拍照后建议点击缩略图来查看一下所拍摄的照片里的相关信息是否清晰可识别,确认无误后点击“上传”按钮等待“已上传”文字出现后就成功完成任务。
图15 应用页面  图16 确认学生姓名
图17 点击方框加号进行档案的拍摄操作  图18 支持即时拍照及相册中选取
图19 可点击缩略图查看效果  图20 已上传
图21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填写示例
  当然你必须事先正确填写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在上传页面有示例图可以查看,你也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每项具体且正确的填写方式。这里则有每项的详细填写说明。
  四、“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常见问题
  问题1:不小心使用了其他孩子的注册码,错误绑定了其他孩子账号怎么办。
  答:由于注册码是和孩子的信息绑定的,以外使用了其他学生的注册码,会出现资料错误问题,。这时候,你可以进入“设置”→孩子信息→解除孩子与您的关系,这样操作后你就可以重新以正确地注册码来注册孩子信息。
图22 设置页面  图23 孩子信息相关操作
  问题2:我有多个孩子,如何在同一个平台帐号中添加多个孩子的信息?
  答:如果你有多个孩子,你可以在同一帐号中添加多个孩子的相关信息。你只需要进入“设置”→孩子信息→添加孩子,这样你就可以添加另一个孩子的信息。
  问题3:注册时显示注册码错误怎么办?
  答:需联系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协助重置注册码。班主任老师可登录“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后选择“应用”→“重置学生注册码”后,按照要求操作就可以重置相应的学生注册码,重置后学生家长可以重新操作一次注册流程。
  问题4:若家长忘记登录密码或平台号怎么办?
  答:需联系学生班级班主任使用班主任平台账号登录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应用”→“重置家长密码”,使用班主任平台账号登录教育技术服务平台→“通讯录”→“群组”→打开本班家长群→可查看家长平台号。
  问题5:“网络错误,请重试”等现象发生。
  目前全国中小学生家长都在使用该平台,可能会有“网络错误,请重试”等现象发生,若出现此情况,请在换个时间晚上或清早重试
  五、“教育技术服务平台”还能干什么
  当然,“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不仅仅是拿来上传档案的,它还有其它的功能,这些你了解么?
  “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其实还是一个即时通讯应用,用它可以方便的让家长们进行交流。当用户成功注册“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后,就默认加入了班级通讯录,整个班中已经注册了的帐号都会自动加入到这里,同时还会自动加入相关班级的聊天群。
  在班级通讯录中可以查看到整个班的家长列表,列表中不仅显示了家长的昵称,还自动显示是谁谁谁的家长。你可以添加任意家长为好友然后进行聊天操作。
图24 通讯录
  而对应班级的聊天群也已经自动创建,在这里发信息,整个班的家长都能看到。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长的交流,也方便了班主任发布相关消息。
图25 群聊操作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继续教育政策不断变,说什么在网上注册继续教育系统上资料。打电话问市人社局培训就业科咨询,但问题一多,回答的人就不耐烦了。真是说不清啊!请问佛山有没有什么网有发布最新2011年关于佛山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要几学时,要上什么课,要如何上布等文件吗?或最新2010年评职称的条件要求的文件吗?早点发布,也让人有准备时间啊!话变就变,文件总是内部的传阅,或最后再发布,真是让人有想死的心啊!请不要再给电话了,给个网址,给个具体发布的文件看.-金斧子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西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 西南大学络与继续教育学院.doc8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西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二一二年六月修订 目
2.西南大学简介
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4.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6.西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7.西南大学关于授予成人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
8.西南大学成人高教本科生和自考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的要求及程序
9.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实施办法
10.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西南大学成人教育考试规则
12.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课程考核违纪作弊及处理暂行办法
13.西南大学函授生面授考勤管理暂行规定
14.西南大学函授生班委会工作职责
15.西南大学成教学生毕业鉴定工作暂行办法
16.西南大学网络学习系统使用指南
17.“学信档案”注册方法
18.学历认证办理方法
19.学习常见问题
20.西南大学网上缴费指南
21.网上缴费注意事项
亲爱的新同学:
西南大学热烈欢迎你,衷心祝贺你成为“西大学子”。
  西南大学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公考,家教,作文,写作,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律师,秘书,文秘,作业,辅导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_30600字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
1. 建设背景 ............................................................................................................... 4
2. 建设思路................................................................................................................. 5
2.1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5
2.1.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 5
基础数据的现状.................................................................................. 6
2.1.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 6
2.1.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 7
2.1.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 7
2.1.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 8
2.1.7学校之间的沟通..................................................................................... 8
2.2项目建设思路................................................................................................... 8
2.3项目总体目标................................................................................................. 11
2.4项目建设愿景................................................................................................. 11
项目建设内容....................................................................................................... 14
3.1云服务支撑平台............................................................................................. 14
3.1.1认证中心............................................................................................... 14
3.1.2用户中心............................................................................................... 14
3.1.3数据集成............................................................................................... 16
3.1.4消息中心............................................................................................... 16
3.1.5即时通讯............................................................................................... 17
3.1.6电子邮件............................................................................................... 17
3.1.7虚拟社区............................................................................................... 17
3.1.8内容管理............................................................................................... 18
3.1.9搜索引擎............................................................................................... 18
3.1.10流媒体服务......................................................................................... 19
3.1.11应用管理 ............................................................................................. 19
3.1.12数据服务............................................................................................. 19
3.1.13计费支付服务..................................................................................... 19
3.1.14移动服务平台..................................................................................... 19
3.2电子政务......................................................................................................... 20
3.2.1电子办公系统....................................................................................... 20
3.2.2数据上报及分析系统........................................................................... 20
3.2.3中小学学籍信息库系统....................................................................... 21
3.2.4学生成长档案信息库系统................................................................... 22
3.2.5教师发展档案信息库系统................................................................... 22
3.2.6数字化校园评估系统........................................................................... 23
3.2.7招生考试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23
3.3数字化校园..................................................................................................... 24
3.3.1校务管理平台....................................................................................... 24
3.3.2信息发布平台....................................................................................... 26
3.3.3家校沟通平台....................................................................................... 26
3.4教育资源中心................................................................................................. 27
3.5教师教研空间................................................................................................. 31
3.6学生学习空间................................................................................................. 33
3.7云服务门户..................................................................................................... 34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35
4.1云计算............................................................................................................. 35
4.2总体技术路线................................................................................................. 35
4.3数据集成技术要求......................................................................................... 36
4.4身份认证技术要求......................................................................................... 36
4.5问终端浏览器要求......................................................................................... 37
4.6移动终端要求................................................................................................. 38
项目最终成果、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38
5.1 项目最终成果................................................................................................ 38
5.2 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38
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以及项目组成员基本情况................................................... 39
项目进度计划....................................................................................................... 40
7.1 第一阶段建设内容........................................................................................ 41
7.2 第二阶段建设内容........................................................................................ 42
7.3 第三阶段建设内容........................................................................................ 43
经费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建设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应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为手段,促进每一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力推动南京教育现代化进程,《南京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全国领先。建立教育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普及以班为单位的多媒体教学,把学校、家庭、社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覆盖学校、家庭、社区、职场的信息化学习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人人贡献、人人享有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
南京市教育局提出将新“三基”(“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络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作为引领南京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基础性战略加以研究和实践。“基于网络的教育”将借助网络和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学习者提供更便捷、更自由、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动南京教育在理念、方式、手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实现南京市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南京市教育局成立了南京市现代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并确定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
2. 建设思路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解决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遵循政府统筹与规划、满足教育事业需求与应用、企业服务与保障“三位一体”的整合模式。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设覆盖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落实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2.1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过去的十多年来,全市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期盼,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尚需进一步丰富,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2.1.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
目前,南京市形成了“三中心集群+教育专网”的网络架构,主中心在市电教馆,两个分中心再江宁区电教中心和浦口区电教中心。大多数学校普遍采用10Mbps-30Mbps的电信宽带接入互联网,少量应用需求比较高的学校采用50Mbps-100Mbps的电信带宽接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南京教育城域网,区域内校际之间的网站互访、优质资源互访均需要公网进行。
目前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网络线路方面还需要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和优化,如果不能形成包含市、区两级主要管理部门学校的高速专用网络,会极大制约南京教育基础信息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基础数据的现状
目前市、区、校各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着如下问题:用户分户广泛,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相对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信息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学校使用的各类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市、区、校均未实现数据贯通等原因,无法形成综合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只能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查看单一的业务数据,借助EXCEL表等工具的导入导出才能做出左后需要的报表。为了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数据,需要在专门用于上报的软件中重复录入数据,令相关管理教师觉得很繁琐。无法直接从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中采集数据并加以综合利用;各级教育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不能进一步提炼时提供给决策部门。
例如,由于各学校之间的校务管理系统各不相同,每个学校有着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导致每年新生入学率、学籍调查等数据的采用困难重重,时效性极差,更谈不上对数据的有效分析和挖掘。
2.1.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
目前,全市范围内少部分信息化应用较好的学校化校园管理平台。校务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管理等应用系统大多从不同的企业购买,所涉及的平台在标准、易用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各自不同,无法满足数据采集、数据互换、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需求。各系统之间彼此隔离,一套系统就有一个登陆账号,教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很多实用的、反映学校实际需求的模块,例如南京市天正小学的图片管理系统、荣誉管理、运动会报名、网络硬盘,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的选修平台、评教平台、在线考试系统以及正在试验的网络教学辅助平台,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校园微博客的应用,石鼓路小学的以学助教的教堂研究,大厂高级中学的英语、地理辅助练习系统,九龙中学的家教新干线应用等等,需要在今后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中考虑予以融合。
2.1.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
目前,南京市市级资源库有:南京教育期刊、博硕论文库、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学科多媒体教育工具包、动画课堂、名师课堂、南京校园电视网等。由于缺少一定的推介与培训,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部分区县或学校购买买过一些商品资源库,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如下:
1. 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
2. 资源库目录结构不合理,没有和大纲、知识点、教材目录关联,教师很
难快速搜索到有效的教学资源,用起来很不方便。
3. 批量采购的资源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差异,一体化封闭的资源包,难以满
足教师对资源二次加工利用的需求。
4. 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无法实
现,教师资源贡献积极性不高。
5. 教育资源分散,局限于小范围,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阵,教学资源
重复建设。
2.1.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
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
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名校的教师非常有限,家长不惜缴纳巨款择校费用抢占优质师资。
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特别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难度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调研发现,各区县、学校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2.1.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进行了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
目前,南京市正有序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移动终端设施和适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论证,逐步开展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少部分学校进行了移动学习的实验,使用过学校新干线等个性化学习平台。总体上,全市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2.1.7学校之间的沟通
学校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学生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短信通知(“一线通”系统)和家长签字。
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2.2项目建设思路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旨在构建全市的教育资源整合与教育数字服务的平台,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并实现全局的监督;全市学校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IT专业管理人员的投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
便捷、低成本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现教育公平,实质性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持续提供信息化服务、可长期运营的信息化平台,有志于教育行业的社会团体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教育服务,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在技术上,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将利用云计算模式,在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云提供的同时,有效节约教育信息化硬件资金与人力投入,减少重复浪费。教育资源云服务模式具有超前性与引领性,试点成功将对我省、我国云计算起到示范作用。
云服务门户
PC终端服务
移动终端服务
云应用平台
网络资源体系
电子政务体系
数字化校园体系
云服务支撑平台
业务支撑平台
运维支撑平台
云操作系统
云基础设施
1. 云基础设施
云基础设施为云服务平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基础设施采用集约化地管理,方便业务应用灵活部署和管理,保证更强的业务连续性,促进节能减排和搭建绿色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SaaS模式的支撑平台间接向最终用户服务。
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含云计算机中心机房建设、网络系统建设、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云主机系统建设、云存储系统建设,以及数据的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2. 云服务支撑平台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的用户数量多、使用频率高,为了支撑
互联网环境下的大规模应用,满足教育服务应用软件的不断扩充,需要构建云服务支撑平台,为上层云化应用提供弹性部署环境,同时承担全局的数据集成与整合、用户的统一身份管理与统一认证、基于虚拟社区的交互与协同环境支撑、大规模的内容管理与服务、上层应用的接口服务和管理支撑,以及提供云服务平台的运营监控、资源池管理等运维支撑。
云服务支撑平台为多层面的参建方构建和部署第三方应用提供支持。云服务支撑平台为移动智能终端访问公共服务提供支持。
3. 云应用平台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各类用户提供以下三类应用:
(1)网络资源体系: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富有南京特色的优质系列教育资源体系。
? 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要,提供给他们所需的各类教育资源和服务,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 ? 教师教研空间:采取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特级教师工作室等方式,重点推动教师教研空间建设。
? 学生学习空间:在初、高中学利用网络空间探索的学习方式与模式。
(2)电子政务系统:
面向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教育行政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3)数字化校园平台:
为全市学校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各学校申请后即可获得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4. 云服务门户
云服务门户市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门户为各类注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云服务门户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访问,在时空上延展了资源有效应用、教研活动开张展、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5. 信息标准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信息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用户规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全市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6. 运维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流程、资源调度流程、系统巡检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运维管理与服务的流程化作业规范体系。
2.3项目总体目标
1. 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身份认证。
2. 积极推进各区(县)城域网建设并与市级中心对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
教育城域网,加快无线网络的普及。
3. 建设市、区、校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多级教育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各类
教育数据汇总分析。实现多级协同办公;
4. 建设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5. 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 建设校本研修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
7. 建设社区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8. 建设家校互通平台,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同
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
9. 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
移动学习应用。
2.4项目建设愿景
按政府支持、教育需求和市场规律相结合,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建立统一的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体系。实现全市教育管理部门和师生按照设定的不同权限单点实名登录服务门户平台,为全市教育行政的规范化、精准化管理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
以云服务的形式,满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培训、指导与服务的公共体系,从不同渠道吸收接纳有益的教育资源。设立网络化“行政管理”功能,创建全市共享的数字化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
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例如:区县教育局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学籍管理系统,了解招人状况,招生计划的落实情况,区属各学校的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以及择校的基本情况,对于更好地规划本区县招生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再如: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业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了解市或区县教研部门调研测试的相关数据,了解本校学生在学业质量检测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市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形式市多样的,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件、课堂教学视频(还可以市添加标签的视频)、微视频、教学素材、课堂反馈检测题等。
实现上与国家资源、省资源对接,横与兄弟省市资源的共建共享,下整合区县、学校资源和公众资源。
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和招生考试服务系统,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论和有效调控。根据“基于课标、基于问题、基于评论”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在教师的引
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倡导我们的指导更专业,我们的服务更优质,给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和更专业的选择。
3.项目建设内容
3.1云服务支撑平台
3.1.1认证中心
基于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具有政府公信力的南京市教育行业用户认证中心。该中心一者承担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各类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二者为其它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服务。
基于认证中心开放的接口,应用系统在实现单点登录的同时,可获取公共服务平台重开放的用户身份信息、群组关系信息,并实现开放信息的订阅,以及使用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传播渠道。认证中心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的集成接口应足够简单,通过简单的代码整合即可完成认证的集成,而不影响原有系统的运行。
认证中心应支持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认证服务。
认证中心应支持海量用户并发认证请求(10-15万在线用户),应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认证中心应提供一套完整的基于WEB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监管工具,可以监控认证中心的服务运行状态,查询历史事件和认证会话,设置认证服务的策略,控制认证服务,并具有自我监控机制,发现异常后自动修复或自动告警。
认证中心应提供安全审计管理,通过账号审计能帮助管理员发现异常的账号,通过认证审计功能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认证行为和授权行为,通过对应用访问日志的审计发现系统的认证集成风险,通过对系统运行日志的审计发现系统潜在异常风险。
3.1.2用户中心
用户中心实现对南京市教育行业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1. 用户身份数据同步
实名制下用户中心内的用户身份与各级教育组织机构的人员真实身份一一
对应,人员真实身份角色的变化也应该实时同步反映到用户中心。
而公共服务平台在整合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个人业务发展档案系统等人员信息后,已经形成动态变化的用户身份信息外部权威数据源。
用户中心需提供用户身份数据同步功能,实施了外部权威数据源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同步身份数据的功能,能够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与外部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层面的集成,实现身份管理业务与公共服务平台校园业务的集成。
同步功能需支持按规则自动生成用户的初始口令。
同步功能支持学生入学、学籍异动、升学、毕业的过程触发用户的注册、变更、转化、注销的过程,实现用户身份的全生命周期。
2. 用户注册与角色绑定
用户中心支持用户的自主注册,并通过特定的机制实现用户身份与现实中的真实身份和角色进行绑定。
绑定的过程需根据业务场景设计业务逻辑,在安全、准确的前提下,尽量操作流程简单。
3. 用户身份数据维护
用户中心应提供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及权限等数据的维护功能。
可手工操作密码重置、身份冻结、身份解冻,手工处理休眠账号、孤儿账号、恶意认证账号、密码暴力猜解账号等。
可批量维护、导入、导出用户身份信息,支持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校验和审核。
4. 用户角色管理
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及不同管理政策,划分出不同权限的角色、角色组,进行基于策略的用户分类管理。
5. 用户行为跟踪
采集用户访问系统的操作行为,跟踪用户操作功能、使用时间跨度、使用时间段、使用频度、使用资源类型的等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以实现平台的系统功能改进、内容只能推送、服务质量评估等智能化的应用。
6. 用户积分管理
建立用户积分系统,用户可以使用积分以实现特定资源的使用、特定应用功能的使用等,用户也可以通过资源贡献、资源传播、资源评价、活动参与等各类
贡献行为获取积分。
用户积分系统支持管理用户按照规则批量划拨用户积分,也可以根据异常情况处理特定用户的积分数据。
提供用户积分数据的台帐管理与审计。用户个人也可以查询积分明细数据。
7. 用户积分交易
系统应制定积分交易规则,并支持规则的制定申请、审批流程。
系统应提供积分交易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积分注入、积分消费的功能调用,在核定的积分规则基础上实现积分的交易行为。
今后,系统可支持用户的积分购买行为,结合计费支付服务,实现有偿化的服务规则和服务流程。
3.1.3数据集成
本次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应用系统的功能,并实现业务数据的集成。
数据集成平台将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抽取、加载、转换、映射,完成从源到目标的实时数据交换。通过数据的双向传递,消除“消除孤岛”,实现多系统的数据实时共享。
数据集成平台应提供一套完整的基于WEB的集成监控工具,能够实现运行状态监视、数据检查、异常处理、警告通知等数据集成的监控及处理。
3.1.4消息中心
为上层的应用提供统一的消息交互服务,为各种协作过程中的消息提供基础支撑。
上层的应用通过消息中心提供的接口实现消息的传播,由消息中心集中处理消息传播的通道、消息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权限机制。
面向用户个人实现各类消息的汇聚,并以站内消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推送到用户终端上。
3.1.5即时通讯
以运行于计算机桌面的即时通讯软件,以及手机作为消息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应用与人之间的即时消息传递。
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好友列表和分组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好友、群组实现同步。
平台用户之间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实现聊天、会议室、文件传输等交互功能。
3.1.6电子邮件
为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提供统一的邮件服务。
邮件系统支持多域名的定义,即教育行政管理单位、每个学校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域名。
邮件系统需提供较强的垃圾邮件过滤功能,安全、稳定。
3.1.7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基于真实的社交网络关系,实现服务提供者、使用者之间的在线交互和协同。社交网络这种“非接触型”社交行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社交,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可以形成更内聚的群体或社区,提升信息交换的匹配程度,促进信息向价值的转化。
本系统利用社交网络的虚拟社区特征,聚合相同目标或兴趣的人群,是对社区化教研教学互动的一种创新。
基于虚拟社区基础服务,可构建行政办公机构群、教科研团队群、班级群、家长群,通过人与人的交互行为,促进资源共享、教研协作、互助学习、竞赛学习等多种协同交流。
虚拟社区面向个人提供动态、私信、即时通讯、关注、粉丝、留言、评论等个休关系服务和基本消息服务,提供日程、通讯录、收藏、个人资料、心情、记事等基础应用,开辟一个集学习、工作、生活于一体的个人空间。
虚拟社区面向各类群组提供工作区管理、成员管理、公告、讨论、投票、日程、通讯录、记事、图档、资源库等通用服务。
3.1.8内容管理
提供内容发布的基础服务,支撑新闻、通知公告等内容的采编、审批和发布流程。
提供对公共服务平台中信息发布和传播环节的内容审计功能,提供非法内容的自动过滤和屏蔽,同时支持管理人员人工干预。
所有的文章、文档及多媒体资源通过用户及组管理、数据加密、数字版权管理和内容修改审计等来进行控制、保护和跟踪,实现全局的权限管控。
存储并管理用户或应用产生的文档及多媒体资源,自动根据文档内容进行元数据提取。还可以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索引、摘要、自动分类、聚类、关联等操作。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表示,从而获得高层的概念或模型。
3.1.9搜索引擎
平台提供搜索引擎,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搜索:
1. 非结构化数字资源的搜索
可针对不同数据源的文档进行搜索,这些数据源包括各种文件服务器、内容管理平台、网站、应用系统等。支持对文档的元数据、关键字搜索,同时也支持对文档的全文检索,对绝大多数格式的文档支持全文检索。为应用或用户提供全站内容的搜索服务,搜索的内容只能在相关用户的权限范围内。
2. 第三方提供的搜索引擎集成
与数字图书馆等第三方提供的搜索引擎进行集成,并将多个搜索结果进行合并展示。
3. 面向互联网的内容搜索集成
通过爬虫技术,面向互联网资源进行搜索。支持互联网资源搜索结果与本地搜索结果的合并展示。
3.1.10流媒体服务
直播课堂、观摩课、课件在线点播等应用均需要流媒体服务的支撑。流媒体服务需提供流媒体格式转换、流媒体权限控制、Peer
Peer(对等网络技术)、多类型终端的播放客户端等技术的支持。
3.1.11应用管理
提供在线服务产品的发布管理,应用的业务调度管理,以及对应用开放的接口进行管理。
3.1.12数据服务
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的存取服务,使各应用之间的数据能够共享,同时公共服务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必需的公共基础数据。
3.1.13计费支付服务
提供对种类应用使用的情况、各类资源的访问情况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在线服务产品定价、服务产品营销计费、订单管理、服务供应商结算等。
提供支付的接口,使用户可以购买应用提供的服务、虚拟物品或积分等。
3.1.14移动服务平台
移动服务平台为智能移动终端应用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访问接口,同时提供常用的服务组件和工具组件,以便于移动应用的快速开发和更优质的使用效果。
3.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系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电子办公、公文流转、数据上报以及综合查询分析,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工作效率。通过为每个教育主管部门生成一个独立的应用环境,满足这些部门电子办公以及跨部门协同办公的需求。
同时,建立全市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集成手段,从各级教育机构动态获取数据。基于教育基础数据库,可进行广泛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辅助依据。同时,教育基础数据库为教师继续教育、绩效评估和职称评定等业务提供权威数据来源,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减轻学校重复数据上报的工作压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2.1电子办公系统
为南京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电子办公提供支持,提高工作效率:
1. 公文管理:包括发文管理、收文管理、督办管理、印章管理,管理过程
支持市、区县、学校的多级协同处理;
2. 公共事务:报送通知、信息发布、会义管理、信访管理、交办协办;
3. 事件提醒:待办事宜、会议通知、电子邮件提醒等。
3.2.2数据上报及分析系统
目前,全市各级教育管理系统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分散在各自的系统中,学校管理和维护的数据由学校自行掌握,很难及时上报汇总,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数据统计分析、辅助决策带来不便,教师职称评审、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因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工作效率很低。
数据来源表:
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数据,形成集中的公共基础数据库,
并基于该数据库,实现上层的数据综合应用。数据获取方式:
1. 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公共基础数据库与各级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的基
础数据的实时同步;
2. 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采集接口,各学校的应用系统改选后,通过接口
报送数据,以实现公共基础数据库与电子校务数据的同步;
3. 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通用化的数据采集功能,各区县、学校通过数据采集
工具,实现数据的登记或批量导入。
公共基础数据库包括:学生基础数据、教师基础数据、学生学籍数据、招生
考试数据等。
通过基础数据的采集,形成全市统一的公共基础数据库,基于公共基础数据
库,可以构造出学生成长档案系统、教师发展档案系统等数据上层应用,为教育
行政管理部门了解本地区教育宏观动态、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为教育专家或
教育评估者寻找差距、诊断问题等信息服务提供依据。
3.2.3中小学学籍信息库系统
学籍管理是中小学常规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巩
固义务教育成果,实施素质教育,稳定教育秩序,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建设内容包括:
1. 构建全市统一的中小学学籍信息库;
2. 与原有学籍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动态获得主管单位信息、学校信息、
班级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等学籍信息库相关数据;
3. 标准化学籍服务接口:基于中小学学籍信息库。为其它系统开放数据访
问服务接口,访问权限需要受控;
4. 基于中小学学籍信息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对学生数量趋势、
异动趋势等深层次管理知识进行探索,为教育管理服务。
3.2.4学生成长档案信息库系统
1. 构建全市统一的中小学学生成长档案信息库;
2. 通过与本次建设的SAAS化数字化校园平台中的学生成长档案系统实现
数据集成,动态获得多方位的学生在校表现数据;
3. 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学校可通过对原有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改选,通过
接口动态上报学生成长档案相关数据;
4. 提供学生成长档案数据操作界面,学校可导入、维护学生成长档案相关
5. 标准化学生成长档案服务接口:基于中小学学生成长档案信息库,为其
它系统开放数据访问期间服务接口,访问权限需要受控;
6. 基于中小学学生成长档案信息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涵盖学业
能力、行为规范、个性发展、体能素质、心理发展等层面的数据统计和
3.2.5教师发展档案信息库系统
1. 构建全市统一的教师个人业务联系发展档案信息库;
2. 通过与本次建设的SAAS化数字化校园平台中的教师发展档案系统实现
数据集成,动态获得多方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数据;
3. 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学校可通过对原有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改造,通过
接口动态上报教师专业发展数据;
4. 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数据操作界面,学校可导入、维护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相关数据;
5. 标准化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服务接口: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信息库,为
其它系统开放数据访问服务接口,为教师继续教育、绩效评估和职称评
定等工作提供依据;
6.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信息库,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涵盖教学业
务能力、德育管理、教科研、学生的课外辅导、对教育资源库的贡献等
层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2.6数字化校园评估系统
为落实“以教育应用为主导,技术装备为保障,效益评估为手段”的数字化
校园建设原则,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全市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进程,推进教育现代化,我市制订《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
以下简称评估标准)。
对照评估标准,凡自评符合条件的学校,申报“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由教
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验收,评估验收采用材料评审、实地考察、座
谈了解等方式进行,最终采用分项打分的方法,每一项指标在规定的分值内由评
估小组给分。
基于该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建立数字化校园评估系统。系统需要达成以下
1. 评估专家管理;
2. 面向评估专家提供评估标准相关基础数据的查询(通过数据集成平台
3. 为评估专家提供评分录入功能;
4. 由系统自动计算,并给出评估结论;
5. 评估过程的记录和历史查询。
3.2.7招生考试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基于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招生考试系统,做
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价和有效
3.3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学校包括教育教学、教科研、管
理、生活服务、校园文化等在内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
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完善教育信息化组织架构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的基本应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研究,积极探索网络和数字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在全市教育系统的统筹规划下,形成标准统一、共建共享、信息互通、应用
联动的数字化校园群体。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师生电子档案、家校沟
本次将采用云服务的方式,建立全市统一的SAAS化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
台。全市各学校均可申请并获得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
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3.3.1校务管理平台
3.3.1.1校务办公系统
为学校部门内部提供公文流转,下发通知公告,实现发文的起草、审核、签
发、编号、校对、签章、打印、发布、归档等过程的流程化管理。
对于上级单位的公文、公告,校领导可以实现简便的批阅,并且便于对公文
进行汇总和归档。有选择地向上一级教育管理部门推送重要新闻。
需建立事务推送机制,对相应部门的事务起到提醒作用。配合内部通知、内
部交流、问卷调查、项目归类、内部保修等功能,形成了学校内部上下一体的办
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3.3.1.2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供学校录入及管理学生学籍,实现学生按需自动分班、班级调整、学生学籍
信息批量导入、学生单独增加、全体学生自动升年级、以及入学、转学、借读、
休学、复学、升级、毕业等工作流的电子化审批流程,上报学籍异动,并构建市、
区(县)、学校三级的审批流程。
3.3.1.3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为学校提供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与维护,实现教职工的批量新增、单个添加、
信息修改、人员删除等操作。
提供教职工的工资管理、年终考核管理、职称申报等功能。
3.3.1.4教师成长档案管理系统
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多元评价模式):以数字方式多角度描述和记
录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评价的内容可以涵盖教学业务能力、德育管理、教科研、
学生的课外辅导、对教育资源库的贡献等。运用多元评价系统,通过适当的引导,
每一位老师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多元评价体系的应用将活跃教育公共服务
平台的运行机制,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教师多元化评
价系统也将为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提供实质性的数据依据。
3.3.1.5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系统
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多元评价模式):以数字方式多角度描述和记录学生在
校表现,通过合理地设置“点数”,把定性的管理内容变为定量的评价描述。评
价的内容可以涵盖学业能力、行为规范、个性发展、体能素质、心理发展等等。
通过多元评价系统,让每一们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学生的评
价,不仅仅是学业评价。多元评价体系的应用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主管部
门、社会和家长提供了实质性的服务内容。
3.3.1.6教务管理系统
1. 网上排课:需支持多种排课规则的设置,在对全校班级、任教职员、作
息时间、课时计划、进行设置和安排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的辅助排课。
需支持临时课表,实现临时调课安排。
2. 课表查询:需支持总课表的查询、导出、打印、支持按年级、班级、教
师的课表查询;同时,针对教师个人,需提供每日课表提醒的功能。
3. 成绩质量分析:需对学生成绩进行横向、纵向立体分析等等多样化分析。
4. 学生课堂管理:需实现对学生课堂考勤的记录、报表、打印、发布功能。
5. 学生作业管理:需提供对学生作业成绩信息的等级和维护功能。
6. 教师业务管理:包括教师自主课表查询、教学计划、教案大纲上传、公
开课的开设、评课,教学随笔,测验分析等各类教师日常教学业务功能。
7. 教师考评管理:实现教师网上评课,考评报告提交等功能。
3.3.1.7招生管理系统
3..3.1.8资产管理系统
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提供教育资产管理与维护。
3.3.1.9一卡通系统集成
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市民卡的对接。
3.3.2信息发布平台
为学校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学校各类通知、活动、荣誉等信息的展示,
达到面向社会宣传学校的目的。同时,服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用户对象,
为用户提供学校公用信息,为报考学生家长提供报考相关信息查询。以数字的方
式记录学校的发展历程。为了满足学校差异信息发布网站的展示需求,作息发布
平台需实现以下功能:
1. 各学校可以自主定义网站的栏目结构;
2. 各学校可以自主选择预先定义的网站模板,也可以对网站模板进行修改;
3. 信息发布网站具备通用化的内容管理功能,需流程简单,操作便捷;
4. 各学校可以申请信息发布网站的独立域名。
3.3.3家校沟通平台
家校沟通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利用宽带网络、短信等方式为家长、学生、
老师之间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
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提供家长登录入口、进入相应的栏目:我的孩子、家
校沟通、家长学校。
1. 我的孩子:建立教育公共通讯录以及个人通讯录,方便用户相互联系沟
通。可以查询孩子的学业成绩、教师评价、行为表现、个性发展、体能
素质、心理发展等,多方位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2. 家校沟通:可以通过留言、一线通系统提供的短信服务。提供定制的资
源推送机制。
3. 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所需的招生、入学、家庭教育等信息。整合南京
市网上家长学校。
3.4教育资源中心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
育和社会教育,富有南京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资源通过征集、购买、制作
三种途径汇聚。
整合现有的南京市市级资源库有:南京教育期刊、博硕论文库、中小学数字
图书馆、学科多媒体教育工具包、动画课堂、名师课堂、南京校园电视网。
教育者、受教育者、数字资源出版商、教育主管部门等群体共同参与资源创
建、资源传播、资源服务过程,结合线上线下服务,采用市场机制,形成良性发
展的生态环境。
教育资源中心的总体建设目标是:采用云服务的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
共享融入到教研业务过程当中去,以此形成“本地化的”、“动态生成的”和“优
质的”区域教育资源库,通过教研业务与资源建设的互相促进、优质资源库的建
设与应用,建立功能完善的资源搜索引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强化学科资源知
识点之间以及与跨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实现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分解目标如下:
1. 研究和实践如何将教研业务(区域教研、校本研修)与区域资源建设相
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循环系统,在业务应用中产生动态生成的优质资源,
优质资源反过来促进和帮助教研业务的开展。促进校本研修过程中知识
型资源的积累、分享、加工、创新,并同时将教师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产
生的资源、成果汇聚起来形成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袋。
2. 建设南京市教育资源平台,借鉴互联网应用“打造优质用户体验”的思
路,将区域资源云服务平台打造成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使用体验优越
的资源分享平台;同时,采用“云计算”的思路,将“数字化校本研修
网络平台”在内的所有的产生资源的整合进来,成为区域所有教育资源
的集散地。
3. 建设动态生成的、以支撑教师与学生学习为目标的视频课例库,提供本
地区优秀老师的完整视频课例,并提供教学视频在线预览、教学资源在
线查看,供全区教师教研、学生学习使用,提升资源对“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与“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撑能力。
4. 研究和实践调动各方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性的机制与措施,包括:以“云
服务”的方式,为每个教师提供“老师发展档案袋”,体现教师在资源建
设、课例研究、教育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个人成就。同时研究如何建立促
进个人(尤其是名师)积极共建共享的机制,促进区域特色资源的共建
以“云服务”的方式,为每个学校、区县提供“校本资源库”管理与展示平
台,展现学校资源建设、教师风采等方面的成就。同时研究如何建立促进学校(尤
其是名校)积极共建共享的机制,促进区域特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研究调动优秀资源企业积极性的机制,鼓励企业长期、及时地提供优质资源
研究与实践汇聚国家、省级丰富教育资源的具体方法,为本区域教师提供更
为丰富的基础性资源支撑
“从以效果为导向”的角度来看,优质资源并不只是资源本身“优秀”的资
源,而是能够对使用者的业务产生较大帮助的资源。对教师而言,优质资源共建
共享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因此,针对老师的“优
质资源”应具备如下特征:
资源组织形式、呈现形式必须要能符合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特点,使用起来更
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在教师工作、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必须要结合其“生成的过程”(即:
资源是谁在什么时候给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等),才具备较好的“可学习性”。
基于资源基础上的“知识传播”、“知识加工”(尤其是学习的指导者、以及
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之间的学习心得共享)甚至要比资源本体更为重要。
总之优质资源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要上升到“知识传播和支持学习”的层
面,优质资源才有意义。要结合资源应用的业务(过程)、以及结合对“资源”
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加工(学习)。
根据教学、教研的特点,资源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历史已经证明:不更新
的资源库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因此,“优质资源”必须是能够“不断更新”的资源。为此,必须要建立机
制,源源不断地产生和引入符合当前教学情况的最新资源。
资源的持续更新机制应该融入整个资源平台的机制设计中,包括:
1. 上级资源中心中的新资源如何持续更新至资源平台;
2. 本区域各种平台中产生的资源如何能够同时共享到资源平台;
3. 本地教师如何将工作中产生的资源共享和持续更新至资源平台;
4. 企业每年更新的资源如何持续更新至资源平台。
其中,重点仍然是本地特色的资源如何源源不断地共建、共享,提升本地区
的教育教学水平。结合资源的“生成性”、“过程性”、“情境性”原则,最理想的
方式显然是:将资源建设融入教师日常教研业务中,以教研业务开展促资源建设,
同时生成性资源帮助进一步的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为各级教育机构、个人提供对各类资源的制作、共享、点播、评论和推荐的
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资源模板管理:模板管理包括资源汇聚模板、作品展示及目录模板、内
容呈现模板,教师的作品制作是按模板框架生成的,降低了教师制作资源的门槛。系统提供两种接入方式,一是将内容及元数据信息一并导入资源中心;二是只导入元数据信息,资源访问的链接地址使用原系统的,但两系统需要相互信认,这需要一种验证机制。系统为么三方资源提供商提供资源制作上传、资源发布、资源应用统计、资源运营及统计功能。
2. 资源制作:提供给教师课件制作工具、听课同步笔记、视频片段制作工
具或资源模板等工具。
3. 资源发布:各类用户制作和收集资源,并利用工具将资源上传到平台中
的不同层级(市、区、校),资源提供者应提供完备的元数据描述;由不同的层级资源审核者对资源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即给发布者相应的基础资源点数。
4. 资源存储:对资源多级别、多纬度的分类管理;包括根据资源归属,对
市、区、学校的资源管理,根据资源类型,对课件、教案、试题、课例、讲义、论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资源属性,对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档进行分类管理。
5. 知识点绑定:将种类资源与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绑定,结合对学生的教
学分析,更有效的对用户进行资源的推荐、推送;
6. 资源检索:资源存储包括资源的数据库记录、资源的元数据描述文件、
资源内容文件、资源的索引记录。
7. 资源的共享与使用:依照资源建设者的意图,可以将教学资源共享到不
同的层级:市级公共资源库、区县资源库、校资源库、教研协作组等;
8. 资源点播:各级资源消费者对资源进行点播,点播过程充分考虑资源版
权保护问题;
9. 资源点评与收藏:资源点播者可以对资源进行点评和收藏,便于其他的
使用者参考;
10. 资源审核:对资贡献者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过滤和组织,通过有效的
资源审核机制促进优质教学知识库的形成;
11. 资源过滤:系统应通过牲分析,自动控制不良资源的产生和传播,从而
保障资源库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12. 资源分析:结合教研、教学应用,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包
括知识点分析、使用率、积分、学科分布、课程分布、数量统计、趋势
分析、评价分析等内容;
13. 资源推荐:指任课教师给自己任教学生的同步课件推荐、学校按教学进
度组织的精品资源群发推送、教育局按教学进度组织的精品资源群发推
14. 资源应用统计:教育局、学校管理员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用户的使用情
况进行统计分析。
15. 资源接口:用于装载市场上商业资源厂商的资源,并开放有偿访问接口,
让平台各类用户可以分享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3.5教师教研空间
为教师建立在线研修、团队教研、网上备课、共享资源和业务交流的数字化
校本研修平台。
为各级教研组织、个人提供基于社区协作方式的网络教研平台;基于个人教研工作及教研协作,提供多种教研应用。主要包括:
1. 个人中心:为每位注册用户提供动态、私信、即时通讯、关注、粉丝、
留言、评论等个体关系服务和基本消息服务;
2. 个人主页:为每位注册用户提供日程、通讯录、收藏、个人资料、心情、
记事等基础应用,开辟一个集学习、工作、生活于一体的个人空间;
3. 教研协作空间:由多位教师或教研员组成的集体交流和共享的空间。每
位教师都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自己的教研协作组,例如按区县,按学片,
按年级,按学科,按课题,按兴趣等,邀请他人参加。教师既可以创建、
管理自己的协作组,还可以加入其他的协作组。
4. 学科教研中心:以各级学科教研组为中心建设的共享空间。由学科教研
员担任管理者,参加者是该学科在一定区域内的教师。
5. 区域教研中心:一定区域内所有教师教研活动、资源展示的场所。在教
研虚拟社区平台上可建立包括市、区(县)教研中心、学校教研中心等
区域性教研组织。主要是为市、区(县)教研室及学校提供基于教研工
作的共享空间,构建校本研修的网上根据地,便于以不同区域为单位开
展教研活动。
以上各类空间用户可通过系统提供的各类应用进行交流、活动组织、信息传播、资源分享、工作协同。
应用包括:
1. 日程:群组的公共日程安排,个人可浏览所属群组日程,并与个人其它
日程进行合并:
2. 通讯录:群组成员的通讯录;
3. 记事:群组成员撰写的教学反思、学习心得、教育叙事、名师研究等教
研资料,可在群组内分享,可以沉淀为资源库的内容,也可以向群组外
用户传播;
4. 资源库:群组成员创建、收集、收藏的资源,可在群组内分享,也可以
向群组外用户传播;
5. 答疑:为系统用户提供解惑答疑功能,使用户可以限定为群组内,也可
以公开答疑,答疑内容可作为资源库的来源;
6. 教研活动:提供专家讲座、教材分析、各种会议等一般教研活动的活动
征集、活动发起、报名、邀请、审批、活动过程跟踪、讨论、分享、成
果记录以及成果资源推送功能;
7. 公开课:提供公开课、观摩课的组织、报名、审批、课程录制、讨论、
评论、成果记录以及成果资源推送功能;
8. 培训:提供培训的组织、报名、审批、师资展示、课程展示、讨论、评
论、成果记录以及成果资源推送功能;
9. 评比:提供评比活动的发起、报名、审批、评委邀请、内容上报、讨论、
评论、成果记录以及成果资源推送功能:
10. 课题管理:提供课题的发起、申请、子课题的规划、成员报名、邀请、
审批、任务分配、过程跟踪、课题讨论、成果记录、结题功能;
11. 任务协同:提供协同任务的 组织、人员管理。任务分解、子任务管理、
任务分配、内容讨论、评论、分享、内容汇总、成果记录以及成果资源
局推送功能。
3.6学生学习空间
为学生简历自主学习、在线作业、虚拟实验、实时测评、个性发展和互动合
作的网络学习系统。
引进泛在学习的理念和技术,整合无线宽带网络等基础工程,进行泛在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创设“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以社区化的形式为学生、老师提供在线教学、学习平台,主要
包括以下功能:
1.作业:老师制作、上传、分配作业内容,学生在线或离线提交作业结果,老师批改作业,学生、家长查看作业;同时还提供基于用户圈子的作业讨论、优秀作业分享等功能。
2.课件:为老师提供课件制作、上传、搜索;同时可以基于用户圈子对课件
进行讨论、分享。
3.教案:为老师提供教案撰写、教案管理、教案查询搜索,同时可以基于圈
子进行教案的讨论及分享。
4.在线考试:提供题库管理、试卷管理、在线答卷、阅卷管理等功能。
5.教学竞赛:提供可以用于校内教学和自主学习的竞赛模块,教师或学生利用互联网参与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和参与者讨论,查看和考核试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完成答卷;在答卷完成后,系统可以对客观自动批阅,公布参赛者的成绩和试题解析。
6.学习测评。为教师、年纪主任、家长和学生提供关于一个年级、班级、和个体学生各类测评服务模块,而测评的数据来自与学生和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以及平时线下的作业批阅,将学生的成绩进行登记追踪,并按照一个年级、班级或者一个个体的发趋势、同班均分对比、不同科目的偏科情况进行统计,并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设备对评测报告进行推送,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教学
测评报告。
7.智能测评系统;实现题库管理、智能组卷、在线自适应测试、自动更新题
目评测参数等功能;
8.试题管理系统;试题制作工具、试题资源管理与试题审核;
9.学生学习测评;为学生提供在线考试功能,并提供纸质作业,试卷的扫描
分析功能。
10.学生学业成绩分析系统;多纬度的成绩分析,为学生、老师提供成绩跟
踪、教学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成绩报告;
11.教学质量智能分析系统;采集教研教学过程数据,依据教学质量评估体
系,从学生学业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学管理三个层面进行教学质量的数据智能分析。
12.支持用户采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学习。
3.7云服务门户
服务门户是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公众可以通过门户了解教育云服务公告。浏览公开的优质资源推荐、浏览各类教研教学活动资讯、分享教学案例,同事引导不同用户通过注册等方式参加到云服务体系中。各类注册用户可以检索、在线阅读、下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数字图书,下载各类资源制作工具,参与资源的制作、评价并快速传播资源。对于市、区县、校级教研机构可以在门户上组织各类教研活动,通过虚拟社区实现线上线下教研活动的流程化作业和教研过程的多人协同。市、区县、校级教育机构可以通过门户采集教研活动过程数据、资源服务 行为分析数据,结合学业测评系统,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
4.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拟采用云计算(CloudComputing)来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利用网络、虚拟化和自动化等技术实现多层面的服务交付。
云计算可以大幅降低平台 IT投入成本,同事支持敏捷交付,快速集成,海量数据处理,按需付费,自服务等,同事也为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创新的机制。虚拟化可以帮助整合数据中心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方便业务应用灵活部署和管理,保证更强的业务连续性,促进节能减排和搭建绿色数据中心。自动化技术进一步简化管理流程和管理的精准度,降低今后的服务运营压力。SaaS服务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极为优秀的解决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同时,软件生命周期得以延长。
4.2总体技术路线
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所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庞大的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用户群体提供服务,同时,平台的功能会逐步扩展,平台必定是一个具有强大的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稳定可用、高并发的商务系统。
平台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设备,需集成和融合原有的软件系统,整体架构应支持分布式计算和存储。
平台涉及的技术面广,需要获得更多底层技术厂商的支持和更多技术标准的支持。
综合以上基本需求,拟采用J2EE作为平台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J2EE平台是一个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成熟的、成功的企业级应用解决方案,并拥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 J2EE完全跨平台,支持异构环境,几乎所有的主流操作系统都提供了对J3EE的支持;
√ J2EE具有更强的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可获得更多的云计算主流技术的支持;
√ J2EE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 在WEB服务器层面,J2EE具有更广泛的选择;
√ J2EE 完全支持企业级应用所要求的分布式、高可靠性特征;
√ J2EE作为一种开放规范,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开放度和自由度更高,相应的最佳实践设计模式层出不穷;
√ J2EE平台采用基于硬件纵向扩展的设计思想,使得J2EE对高并发的支
持更加完善,可扩展性更高。
4.3数据集成技术要求
需要与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数据集成的原有系统种类更多,软件环境各部相同,这就要求数据集成平台需要符合以下技术特征:
√ 支持多种异构数据源的数据集成,至少包括Oracle、MS SQL Server、MYsql
等,以及格式化的txt及XML的文件数据集成;
√ 需要支特殊类型数据格式,如:LOB字段(BLOB/CLOB)的数据集成;
√ 需支持Web Service接口来实现数据集成;
√ 原有系统的数据可能并不符合新平台的数据标准,这就要求数据集成平台
需支持数据集成过程中的数据转换、过滤、清洗等复杂操作;
√ 支持数据集成规则的自定义,包括运行周期、触发事件、失败处理策略等。
4.4身份认证技术要求
身份认证系统是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基础平台,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并发支持能力。
身份认证系统拟采用以下技术:
支持SOA框架,系统之间提供web serivce 服务接口,系统为各个成员
子系统提供web service 服务接口API,用于验证令牌有效性、获取用户
相关信息等服务:
系统拟采用基于.Net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本期完成时能够支撑20-30万用户;
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权限)采用LDAP目录服务。通过LDAP目录服务
集群技术,来进一步提升用户数据库的效率;
支持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认证服务;
提供开放的管理、认证和授权的API,支持Java,C/C+语言;支持通过外
部认证接口开发定制认证模块;
提供多种身份认证方式。例如:Form方式,用户名和密码、CA认证
(X.509v3)、Token认证、WAP身份认证,资源敏感的认证等,提供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各个成员子系统提供web service 服务接口API,用
于验证令牌有效性、获取用户相关信息等服务。
系统采用基于.Net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管理模块,部分系统功能模块采
用Linux系统支撑。
中心数据库采用两种数据库技术;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权限)采用LDAP
目录服务,其它信息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SQL S二女儿2008。
LDAP目录服务是以LDAP轻量级目录存取协议构建的一种目录服务,它
以分层的树状结构组织信息的存取,具有读取速度极快的优点,被广泛
应用于用户身份认证。使用LDAP目录服务作为用户数据库可以应付大负
荷的用户查询和验证。另外,LDAP目录服务还支持集群,使用多台LDAP
服务器组成集群可进一步提升用户数据库的效率。
对于其它不适合存储在LDAP目录服务中的信息,使用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8来存储。同样,可使用负载均衡系统来组建SQL Server 2008
集群,提高SQL Server 2008的查询效率。
4.5问终端浏览器要求
公共服务平台使用者分布广泛,终端环境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平台需支持IE、 Firefox等主流Wed浏览器。为了支持iphone、iped等苹果智能终端的使用,平台需特别支持Safari。
4.6移动终端要求
移动服务平台需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智能终端备。
5. 项目最终成果、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5.1 项目最终成果
教育相关的基础数据仓库的建立;
基础教程的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门户
南京教育资源中心(数字化校本研修平台、资源建设平台)
基于“云”技术的应用整合和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视频类应用)
6. 数字化校园平台
7. 教学互动平台
8. 学校沟通平台
5.2 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1. 数据整合:教育机构和学校作为云服务平台用户,用户只要根据自己的
应用需求,申请与定制相应的服务而不需要再开发服务平台,通过互联
网接入即可使用,也可以随时扩展或取消某一项服务。
2. 成本更低:通过互联网接入云服务平台即可使用,学校不再需要再进行
大量的硬件投资和专业的信息技术团队投入;以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为
例,每所学校都建数字化校园,费用在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全市几
百所中小学总体费用可观;如果每所学校都建设一套单独的数字化校园
平台,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无法实时获取所需要的分析数据。作为
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数字化校园的共性应用由市里统一投入,避免
重复的孤岛式的软件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避免重复制作,区域内高度
共享,降低了系统运行维护的总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区域整体的教育
服务水平。
3. 开放体系:云服务平台提供可扩展的应用接入框架,各方社会资源共同
参与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合理的市场机制推动教育服务产业链的形成和
良性发展;
4. 安全高效:云服务平台以云计算为核心技术,具有超强的稳定、容灾和
高并发访问能力,能支撑海量用户访问和使用。
5. 服务可靠:云服务平台由专门的运营机构提供7*24小时专业级的运维服
务和客户服务,可以大大提高服务的可靠性。
6. 受益面广:云服务平台面向区域内所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
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从业人员,受益覆盖面广泛;
7. 教育公平:区域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享受同等的网络教研教
学服务,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6.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以及项目组成员基本情况
“南京现代教育网络资源中心”承担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含教育资源)建设任务,其组织架构为:
主任:陈舒泛
副主任:周鹏、戴兴海、梁晓峰、汪笑梅、章宏、陈义柏
成员:凌巍、陈平、张宏、俞峻、王峥
办公室拟设在南京电化教育馆,陈义柏兼任办公室主任。
成立南京市现代教育网络资源中心项目组。从教学和技术两方面成立专业建设团队。
教学专业团队由市教研室主要负责:组织学科骨干教师作为专家团队,制定课程资源的建设标准并进行资源建设;对从区县、学校征集上来的资源进行审核、认定;对购买的商品资源库提供意见和建议。
市局中教和初教主要负责:制定网络资源建设的评估激励机制和相关政策;区县和基层学校资源的征集和筛选等。
技术专业团队市电教馆主要负责:经费筹措、政策出台、队伍组建(聘请专家组合顾问组)、功能论证、工作协调和组织推广等工作。负责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库平台的方案设计、方案论证、组织招标、开发;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资源建设技术标准、资源的分类、存储、推送;学科教师资源建设团队相关技术培训和全程服务;为开发工作的正常运作提供全面技术支持。
7.项目进度计划
平台开发共分为三个阶段的建设周期。采取分期开发,分步推广的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夯实基础,主要完成基础支撑的软硬件架构,方案论证、建设,区域应用试点。进行数据整合和统一身份认证,完成云服务基础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系统、教师教研空间、学生学习空间、教育资源中心等系统主题功能的开发,启动电子政务平台、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建设。进行教师多元数字化评价以及学生多元数字化评论系统的研究。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集成应用,实现市级各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整合。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整合业务,完善云服务基础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系统、教师教研空间、学生学习空间、教育资源中心系统的功能。电子政务平台、数字化校园系统试点工程快速展开。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优化提升,深度扩展,全面推进。 平台应用分为三步:第一步在市直属单位和市直属学校完成部署;第二步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区县完成部署;第三步在其他区县完成部署。
7.1 第一阶段建设内容
渠道咨询 QQ
7.2 第二阶段建设内容
渠道咨询 QQ
7.3 第三阶段建设内容
渠道咨询 QQ
渠道咨询 QQ
案例分析CASESSTUDY企业合并方法合理性分析———基于上港集团换股吸收合并G上港的案例上海大学近年来,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进一步凸显,本文以全流通时代我国—上港集团换股并购上港集箱为例,对上港集…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BEC商务英语中级考试的流程(考试时间如有变动,请以准考证为准): 笔试阅读部分: 到9:50分钟时,老师会提醒填涂答题卡。笔试写作部分: 阅读写作全部结束约为10点45分左右,间歇5分钟(试音时间)。笔试听力部分: 听力考试,…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方案概述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2012年5月 目录1. 建设背景 ...............................................................................…
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New words and phrases编号:011 编写者:攸学常 审核者:焦丽勇学习目标:1. 学习本单元词汇和短语。2. 了解本单元重点词汇的一些派生词和重要短语。学习任务:Ⅰ.联…
2011年消防演习方案 为了进一步增强酒店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酒店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置能力,检验消防系统的完好情况,保证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61号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世界登录不进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